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模经济效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业集聚;外部规模经济;产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4-01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聚与外部规模经济关系密切[1]。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产业规模的发展、劳动力共享、辅助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外溢,企业由此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产业集聚。就长三角民营企业而言,外部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更为明显,如下所示:

一、劳动力共享

熟练技能劳动力在企业间流动会带来管理技术和知识、经验上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改进操作程序并且能更好地进行产业上的分工和合作,尤其是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熟练劳动工的流动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技术实力上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共享有助于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找到合适的劳动力。一般来说,在空间上相邻的企业往往能更有效地分享劳动力流动带来的益处,劳动力的流动也会因为距离的减少而更加频繁,因此推动了相近企业的集聚。

劳动力的共享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一方面会使一个地区的产业平均发展,产业内企业数量众多,类型相近;另一方面也会使企业带上一个地区的通病,限制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趋于同质化和平庸化,无法培养有价值的品牌。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地,从1990年以后,绍兴纺织产业迅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多,培养和吸引了大批劳动力。由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共享,降低了企业寻找劳动力的成本。同时,纺织技术和经验在企业间不断传播,降低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不过,纺织企业的规模偏小,主要市场在中低档产品,劳动力也多是半熟练劳动力。这样,企业间劳动力的共享和流动对于企业产业升级作用不明显。加之产品同质化,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辅助行业的发展

辅助行业是为企业提供原料、工具和运输的行业。在一个产业集聚内,除去生产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还有生产配件和相关机械的企业,提供物流运输、技术检测等服务的产业和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提供支持的机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对产业集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长三角民营企业产业集聚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是横向相似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纵向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延长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末,南通开始出现大量的纺织家庭工场。后随着政府多项推进措施的实施,特别是1992年,政府兴建了南通市叠石桥家纺市场、江苏志川港志浩绣品面料市场,大力促进了纺织产业集聚的发展。从纺织业的上游产业(即黄麻、蚕丝、棉纱、化纤的生产)到核心产业(化纤制造、经编),再到下游产业(色织、面料、辅料、绣品、印染、整理),最终生产出终端产品(服装、毛巾、家用纺织品等),该市纺织业产业集聚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业上下游产业链。

随着南通市纺织产品的不断增加,对纺织机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在市区、通州市、启东市等地区产生了诸多纺织机械制造企业。此外,物流业也得到大力发展。南通汽运集团川港飞鹤物流分公司建设了客运物流仓储中心;苏通轻纺城、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等也都投入大量资金完善仓储、物流配套设施。随着南通市纺织业的不断兴盛,纺织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南通市的会展业也开始迅速发展,相关展览会影响力大力提升,中国南通国际针织暨缝制整工业设备展览会、南通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中国家纺博览会等成为纺织业产品展示、信息交流的平台。为了提高纺织技艺,1999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此外,南通还出现了中国家纺检测中心、南通市纺织产品质量检测所及江苏省家纺研发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

三、技术外溢

技术外溢主要是指企业间信息技术的交流和提升。信息对于民营企业产业集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获得优势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企业集聚的优势使得企业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传播更为迅速,企业在合作与竞争中发展更快。集聚内的信息交流除了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外,还需要靠行业协会、商会等来协调。在产业聚集地,同类企业竞争激烈,若没有组织者和交流的平台,很难实现企业间的沟通学习和合作。

长三角地区有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长三角地区服务中心,长三角区域性商业协会及中国长三角铝业行业协会等组织。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等,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及时了解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困境,企业间相互学习沟通,通过讨论提出建议和对策。如浙江中小企业协会就多次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组织了多场研讨会。行业协会、商会等公共部门还可以承担起更重要的工作—解决共性技术问题。民营企业产业集聚内的企业由于财力、人力等不足,在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时常陷入困境。行业协会、商会等公共部门可通过投入资金等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供集聚内各企业共同使用。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创新保护机制,因此企业缺乏动力创新,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行业协会、商会、政府部门的作用还体现在制度建设和信息分享上,如义乌市袜业协会安排专人收集国内外袜业市场和袜业企业各类信息,经过归纳、分析,定期,在他们强有力的协调服务下,整个集聚应对市场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以大大增强。

规模经济效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 模式 规范化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和企业利润的实现,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遇到问题必将自乱阵脚,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使企业长久有序健康的生存。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实行规范化,用系统的、规范化的方法去管理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对于保证和保持企业利润和价值的稳定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

一方面,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未能摆脱掉计划经济旧体制的不良影响,严重的滞后于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国家拨资金”,“国家统理收支与统负盈亏”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市场化与全球化特点更加显著,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组织环境日新月异,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开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企业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明显起来。

可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掌握经营管理方法,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深化企业财务改革,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实施资金投放、资金筹措和营运资本管理,并构建和规范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确是当务之急。企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经济学概念,即要把企业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包括发生阶段和发展阶段两部分的过程来看。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一个创立、生存和发展的过程。然而,有的企业可能会更具有成长性,而另一些企业则像一棵生病的树,总是长不大,甚至夭折。其中的原因,除了不可控的机遇和外在环境因素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是最大的根源。而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经济管理则是其中的重点。

所以,现代企业制度之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应在遵循企业经营目标和方针的原则基础上,在企业经营的各个职能领域内,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核心,生产与流通相结合,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经营战略与具体战术相结合,同时树立权变管理思想,形成自己的经济管理方法,构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而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于企业内外资金运动的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又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最核心的内容。

二、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一)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

企业经济管理的金字塔顶,应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作为企业最高的管理者,首先应对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所熟悉并加以重视,将这种重视传达到企业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乃至普通员工处,并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针的制定,要与企业的宗旨方向一致,这其中也包括要持续改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确保该模式的彻底贯彻执行,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效果和执行力进行评估,也要保持和其他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关于该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沟通,并确保员工获得经济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有必要,企业管理者还应指定手下一名管理人员来协助自己完成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定、执行、评估、反馈、改进等工作。

(二)建立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文件

适宜的经济管理文件是企业经济管理有效运作的基础。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文件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形成文字文件形式的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和方针政策、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计划书、企业经济管理执行手册、经济管理活动记录手册等。

(三)经济管理体系评审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经济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经济方针和目标,内部审核结果,顾客及相关方反馈,过程的业绩和结果的符合性,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可能影响经济管理体系的变更与改进的建议。

(四)企业经济资源管理

除了资金和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外,企业管理者应选派具备相当的教育、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并经过培训的人员从事影响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关活动,确保从事影响经济管理结果的人员所必须的能力,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以及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贡献,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

(五)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

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应包括如下内容:企业的经济目标和需求,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企业经济目标实现所需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复核的活动,为实现过程及其结果满足要求提供企业经济活动证据所需的记录,与相关方的要求确定与沟通等。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组织合适的内审人员公正独立地开展内审工作,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与保持。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实行规范化,从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建立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文件,经济管理体系评审,企业经济资源管理,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不符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事件处理,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企业经济管理的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用系统的、规范化的方法去管理现代企业经济活动,力求保证和保持企业利润和价值的稳定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振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分析[J].中国市场.2010(Z2)

规模经济效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冬马铃薯;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1.030

1冬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1.1生产现状

文山市种植冬马铃薯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种植,主要分布在马塘、秉烈、喜古、薄竹、新街、古木等乡(镇),是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种植马铃薯由于相对效益较高,生长周期短,投入回收快,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种植由零星分散逐步向相对集中发展。2011年以来,通过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不仅种植面积得到了持续扩大,而且栽培方式也由露地栽培方式向地膜覆盖方式发展,地膜覆盖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80%以上。

1.2发展前景

1.2.1自然条件 在全市27333.33公顷的耕地面积中,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耕地约10666.67公顷,且土地肥沃,耕作层深厚,均为砂壤红壤,且盘龙河、布都河、顺甸河等贯穿境内,近几年来实施“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以工贷赈”、“扶贫攻坚乡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后,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具备了有利条件。

1.2.2区位优势 文山市地处文山州政府所在地,流动人口多,市场容量大,辐射能力强,运输通畅,区位优势明显。文山市属农业市,无大型厂矿、工厂,生态环境污染少及施药很少,生产优质无公害的马铃薯环境条件优越。

1.2.3市场前景 目前仅靠自产量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一半马铃薯靠外地调入,运距远,价格高,增加了城镇居民的负担。文山市距州内其他七县交通便利,商品薯除供给当地外,还远销西畴、麻栗坡、观山等其他城镇以及东南亚等市场。

2存在问题

2.1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马铃薯种植区域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中低产田治理改造缓慢,局部自然灾害频繁,抗灾减灾能力差,生产条件脆弱,基本靠天吃饭,很难实现旱涝保收。

2.2品种退化、混杂现象比较突出

近年来,种植面积虽有一定发展,但当家品种均为“合作88”、 “会-2号”。种植年代已达10多年之久,品种退化,抗逆性差。

2.3技术培训、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种植户零星分散,技术指导难度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不够,科技普及力低,加之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栽种方法、方式陈旧,接受新技术、新品种难度大,一些科技措施得不到正常发挥,科技到位率和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制约了生产水平的提高。

2.4科学种植水平低,管理粗放

一是部分农户种植前不催芽,切块不科学,切块较薄,不种薯不带顶芽,难以突破一次性出苗关,出苗不整齐;二是种植管理跟不上,例如覆盖农膜具有保温、保水、保肥、保证出苗率、提早上市的优点,而且可以减少浇水、拔草的劳力投入,但多数农户认为盖膜不仅费工,而且增加成本,导致生产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三是种植密度普遍偏低,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种植密度一般在3200塘左右,土地利用率不高。

2.5肥料施用不合理,配方施肥水平不高

一是农家肥施用过低甚至不施,每亩施用的农家肥在500~1000公斤,甚至不施;二是氮、磷、钾比例失调,氮肥施用多,不注重增施磷钾肥。

3发展对策及措施

3.1 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文山市委、市政府要树立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思想,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为产业发展做好平台建设和服务工作。一是要加大田间水利设施建设,保证灌溉水源,实现旱涝保收;二是要加大马铃薯各项工作经费的投入,使其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2做好品种提纯复壮和良种繁育工作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做好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同时做好提纯复壮,防止混杂退化,加大良种繁育力度,选择好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良品种。

3.3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

搞好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发展马铃薯中介服务组织,建立营销网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作模式,实行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通过签订产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行为,从而稳定购销关系,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各级政府、农技部门要把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作为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以加强科技网络建设为重点,建立高效的马铃薯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市、镇农业部门的主渠道职能技术服务,适时邀请农业专家实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广大群众和种植户熟悉掌握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3.5重视产品保鲜贮运和加工

针对产品保鲜贮运设施空白的实际,文山市委、市政府要通过发展和引进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利用其资金优势,辅之以资金、政策等相应支持,建立保鲜库,通过技术保鲜以延长马铃薯的货架期和年供应周期,提升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滕修有.提高马铃薯产量新法[J].农家科技,2000,(03).

规模经济效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银行 质量 效益 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速从高速转向为中高速。从鹰潭的情况看,虽然经过“十二五”发展,鹰潭市经济总量和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辖内主导产业――铜产业受国际铜价长期低迷等影响,出现了行业性的发展困难。银行业支持鹰潭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2015年,鹰潭市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制造业贷款呈现负增长。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了鹰潭农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经过前期的调研,笔者认为,“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以效益为导向,充分做大规模”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1鹰潭农行发展现状

进入2016年以来,受制于江铜搬迁后续影响、辖内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基础薄弱的短板效应越发显现,全行业务发展速度有所放缓,部分指标的实现离省分行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产总量偏小,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存款市场份额偏低,结构仍欠合理。三是中间业务增长放缓,创利能力减弱。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扩户提质进展缓慢。受鹰潭经济总量不大,优质企业偏少等因素的影响,同业竞争加剧,维护成本提高,且在经济下行情况下,企业竞争力下降,融资需求降低,潜在市场规模出现萎缩。

(2)考核传导不够到位。在资源配置中,更多的是从支行实际需求出发进行配置,而没有严格按照支行经营业绩进行资源分配,从而削弱了部分考核政策的“指挥棒”作用。

(3)l展转型有待加强。转型发展的理念不够深入,未能有效结合当前实际,充分解放思想,规模、质量、效益有机结合不够到位。

3工作建议

3.1以质量为前提,有的放矢,扎实做大主体业务规模

鹰潭农行的发展实际决定了做大规模是当前第一要务。但鹰潭地区经济环境的现状要求银行业必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对目标客户进行分类分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总体要求,有效拓展好主体业务。

3.1.1在资产业务方面

(1)加大小微企业营销拓展力度。一是积极拓展新的小微企业,充分利用“财园信贷通”、小企业简式快速贷、自助可循环等信贷产品积极拓展一批小微企业。二是加大小微企业批量营销力度。围绕贵溪雷溪现代农业园,余江微型元件、雕刻产业集群等小微企业聚集领域,批量营销小微客户,做大小微客户群体。

(2)积极跟进政府类融资项目。重点围绕地方建设热点,主动对接服务好辖内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对政府下发的PPP项目、全省重大项目融资、重大招商项目、专项建设基金投资项目,认真筛选,确定一批符合准入政策的项目,力争在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

(3)着力强化个人信贷营销力度。一是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业务,一方面加大新楼盘准入力度,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已准入楼盘的二次营销展。二是持续开展“走市场”集群营销活动,重点支持市场内的优质客户,营销房抵贷、个人助业贷款等个贷产品。三是加强随薪贷等业务的营销,将辖内优质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划片包干,进行业务竞赛,推动营销。

3.1.2在负债业务方面

一是以“扩户工程”贯穿营销主线,明确营销名录,制定营销方案,加大考核力度,有效增加对公存款。二是加强公私联动。借助个人金融产品,加强与政府、社区、企业、学校、第三方机构合作,抢挖第三方存管、代收代付项目等源头性客户存款。三是通过产品提升存款稳定性。加大对引存类投行产品、单位结算卡、现金管理平台的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好票据承兑、保函、信用证等表外信贷业务,提高表外信贷业务存款保证金比例,拉动保证金存款的增长。

3.1.3在中间业务方面

一是切实做好基础中间业务发展。进一步突出信用卡的战略地位,大力推广各类信用卡业务,加大分期业务营销力度。二是不断巩固提升原有优势业务。重点做好投资银行、代销基金、理财等传统中间业务挖潜提升工作,扩大市场份额。三是不断加强新兴中间业务发展。积极参与政府产业基金项目、债券发行、企业定向增发、并购重组、新三板企业顾问服务等业务。四是加快推进渠道建设,推广完善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三大电子服务渠道。

3.2抓好四个结构调整,稳步提升经营效益

(1)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增强经济资本管理意识、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是鹰潭农行当前提升经济增加值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在经济资本配置中要到四个倾斜:一是向价值创造水平高的重点区域倾斜,提高优势行的贡献度。二是向资本占用水平低的业务品种倾斜,提高优质业务的贡献度。三是向信用等级高的优势行业客户倾斜,提高重点客户的贡献度。四是向担保方式优的客户倾斜。

(2)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在存量资产方面,要根据客户实际风险状况适时加大对潜在风险和低效信贷资金实施前瞻性退出力度,不断优化信贷产行业结构;在增量资产方面,优先满足信用等级高、定价水平高、担保方式优、综合回报率高的优质法人客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规模经济效益范文第5篇

摘 要 现代运输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现代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运输规模经济是促进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规模经济、集约化经营出发,分析研究了运输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新途径和举措。

关键词 运输 规模经济 集约化 举措

中图分类号:F550.6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实现实质性的飞跃,道路运输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改善的力度在日益加强,不断地出现新的运输服务项目和服务类型,同时运输需求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加,因此,道路运输业的改进是巨大而深刻的。在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大量地存在着规模经济现象,推动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合理、适度的促进运输业规模经济的发展。运输企业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进行投资,只要提高自身运输能力、拓展与相关同类企业的合作,加强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巧妙地采用现代运输组织技术并加强现代技术应用等,实现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发挥运输规模经济效应。充分发挥运输规模经济效应,加速运输企业规模化的发展,实现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经营,从而推动整个运输业高速发展,是今后发展运输业的重要的思路和趋势。

1运输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而最终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公司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运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运输总产出的扩大,平均运输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运输业规模经济的概念与一般工商业的规模经济的概念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规模经济都是指产量增加会引起平均成本降低,不同点是由于运输产品的特殊性引起的,而这个特殊的多产品行业使得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几乎无法分开,并使它们通过交叉方式共同构成了运输业的网络经济,因此,将运输企业的规模经济可概括为:随着运输企业经营规模或服务区域及密度的增加,服务的平均成本逐渐降低,盈利水平明显增强的现象。

2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粗放型是指企业投入产出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扩大资本投入、劳动力的投入,而不是主要依靠应用技术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种资源耗费大、资金周转期长、社会损失浪费大、生产效率低下的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主要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不断提高、要素含量的逐渐增加和要素投入的不断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不断优化,从而使得经济效益不断增加的经营方式。

具体到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是指,通过对运输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将运输网络、运输工具、运输场站设施、资金以及劳动力等各项生产要素的更有效的组合,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具有发达的专业分工水平和高效协作运转的综合经营方式,使运输企业最终实现管理集中化、经营高效化、生产专业化、运转统一化、发展规模化。

运输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主要是以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为主,企业的发展以严重的资源消耗和较高的成本为代价,导致规模经济效应较差,因而盈利能力较低,发展缓慢,所以,集约化经营以其自身的合理性和明显的优势,成为了现代运输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集约化经营的合理性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集约化经营的核心是提高运输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2)集约化经营必然要求运输体系内运输结构的不断合理优化,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3)集约化经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3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新举措

3.1提高运输市场集中度

我国运输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效应较差,为适应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增加市场壁垒;提倡经营者联合发展,以便实现运输市场的集中化;促进大型运输企业的形成,使其成为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经济主体,逐渐实现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运输市场集中度越高,运输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就越能更好发挥,通过对运输市场结构优化,充分发挥运输规模经济效应。

3.2鼓励运输企业向综合运输集团发展

在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的前期下,以现有运输企业为基础,鼓励企业联合发展,组建大型综合运输集团。统一企业的管理行为,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发展,使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企业要从整体和长远着眼,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有效的资金整合、资源的共同利用、良好的分工协作、相互的密切配合实现共同提高经济效益。

3.3实现运输企业网络化经营

应该加快运输网络化建设,形成快速、高效、优质的运输网络体系,改变运输市场独立经营的现状,提高运输效率。鼓励运输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向全国拓展,形成以干线运输为主,各种服务一体化的多功能运输网络体系。充分应用现代互联网、通讯技术,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运输企业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引社.我国道路运输的规模经济问题[J].综合运输,2004年第06期.

[2] 马煜华.道路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3] 郝敏.运输规模经济与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J].知识经济,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