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男装

休闲男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男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休闲男装

休闲男装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廓型; 商务休闲男装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58-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时尚男士观念的改变,商务休闲服越来越得到广大男士的青睐。男性市场日益增温已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共通的现象。而对于男装设计来说,设计往往始于廓型,廓型能够非常直观地传达服装甚至整个品牌的基本特征,款式设计是在品牌已有廓型的基础上进行和展开的。因此,正确理解廓型设计的概念,建立全面的廓型设计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现通过对服装廓型的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介绍,进而对商务休闲男装廓型近年来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的介绍,从而为设计师设计、开发服装提供部分参考。

1.服装廓型及其变化影响因素

服装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是款式、色彩和面料。服装款式设计是从廓型设计开始的,款式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廓型设计。服装的流行就是廓形的流行,纵观中外服装史,服装的流行趋势都是以廓形的变化来描述的,廓形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1.1服装廓型的定义

廓形,是服装的外部造型剪影,指的是着装后在逆光下的整体外轮廓所呈现的形态,体现服装的结构,风格及款式等含义,它决定服装的总体气质。设计师可以从服装廓形线的变化中找出规律,进而可以更好的把握服装流行的趋势,以便更有效的指导设计。

1.2服装廓型的表示方法

男装廓型虽比女装简洁、内敛,但根据品种不同仍存在着差异,并有多种分类方式。以几何法分类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倒梯形、圆形、椭圆形等;以英文字母分类又可以分为V形、H形、X形、Y形、T形等。这两种方法是男装设计中最常用的廓型分类方法。

1.3服装廓型的空间特征

(1)功能性空间。服装内部空间包容人体并赋予人体各种活动的松量,它的功能是为人体提供了保暖、防护、运动等各方面的需要。服装内部空间是依据人体体形设计的,具体体现为服装廓型,在服装廓型设计部分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功能性空间,致使服装的廓型设计呆板、单调。所以在强调功能性空间对服装的廓型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借助装饰性空间对外部廓型的造型设计起辅助创新作用。

(2)装饰性空间。装饰性空间也是服装廓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服装外轮廓造型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依靠一些填充材料、结构支撑材料(垫肩、胸衬等)以及一些特殊的工艺(比如归拔)来进行服装廓型的修饰美化。

1.4服装廓型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廓型设计的重点是处理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男装款式的研究首先要分析男士的体形特征,男士从肩至腰至髋呈倒梯型,服装的造型线也主要表现在领、肩、侧缝、袖窿、腰部和衣摆等线条。服装对人体有遮蔽和修饰的双重作用,所以好的廓型设计除了符合人体体型外,还应当有对人体进行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这个作用在廓型设计上体现在对服装各部位比例的把握,利用比例展现体型优势便是成功的廓型塑造。

1.5影响廓型变化的因素

人体结构中颈部、肩部、腰部、手臂这四个部位是多个曲线连接而成,其造型和比例的变化将决定整体廓型的美感。对应于服装上,肩部、胸部、腰部、衣长、腰节高、衣摆便构成了服装廓型的六大造型要素。

(1)肩部。肩部造型是整个服装廓型的基调,它将决定服装是“T”型、“H”型等造型。另外肩部本身造型也可以改变服装的局部廓型,例如增加垫肩高度或以肩部为支撑点的抛肩设计,飞檐式的肩部设计等,会使服装肩部的廓型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肩部造型是服装廓型中最需要重视的部分之一。

(2)胸部。胸部造型将决定服装或宽松或合体,在纸样设计中涉及到人体胸围尺寸的加放,胸围加放量大了,服装整体造型会呈“O”型(比如宽松夹克),或“H”型(如宽松衬衫)等款式;胸围加放少,服装会呈“X”型收腰紧身款等。当今,男装已从强调男性阳刚气概为主,不显露身材的“V”型、“H”型向修身的“X”型转化,无论是夹克、衬衫廓型上均以呈现男性身材为首要目的。

(3)腰部。男士服装的腰部造型也是重要的廓型设计点。近年来的男装比较注重紧窄的收腰款式,收腰的服装具有更好的修身效果,符合当今的审美趋势。

(4)衣长。关于服装的长度一般是以臀围为标准。根据款式的不同,服装的长度可上下调整,它在表现服装整体身材比例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5)腰节高。影响服装廓型的细节设计有两点:一是服装外轮廓结构线,他决定服装的外轮廓造型;另一方面是服装的整体视觉平衡,即以腰节线为服装的横向轴线,腰节过高,人体上半身显短;过低则人体下半身显短。所以说腰节高对服装的外轮廓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6)摆围。男装中下摆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细节设计。一方面下摆线条设计有平角下摆、圆角下摆等造型,各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同时下摆尺寸大小也决定了服装外轮廓造型(比如“O”型或“H”型等)。

2.商务休闲男装廓型变化

商务会谈中,男士的着装会直接给合作伙伴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得体着装往往更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过于严肃的服装又会让人觉得拘谨,因此商务休闲男装在当今社会备受商务人士青睐。

2.1商务休闲男装概念

商务休闲男装区别于传统的商务正装,在款式上延续正装的模式,以便消费者出席较正式的商务场合,但是在款式的细节上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商务正装,在商务休闲装中会融入一些休闲的细节元素,面料和色彩的选择上较传统的商务正装更加丰富,为穿着正装的人士提供一种相对自由轻松而不失干练的风格。

2.2商务休闲男装主要品种

商务休闲男装根据穿着的场合不同可以分为办公室商务休闲装、商务旅行商务休闲装和户外运动商务休闲装。无论是哪一种商务休闲装,都代表着穿着者的品味。(各品类具体常用服装见表一)

2.3近年来商务休闲男装廓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西装。近年来男装市场日益增温,男士西装作为男装的主体品类,自然成为国内外男装品牌的竞争焦点。男士西装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廓型自然经历了巨大变化。以西装的肩部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男士西装的肩部强调硬朗感,通过加衬垫肩的方法,表现男性刚毅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男装的肩部线条回归到人体的自然曲线,垫肩变得轻薄,从而塑造简洁而内敛的肩部曲线造型,恰到好处的体现着男性的风采。除了肩部的线条变化之外,男西装侧腰线的设计变得越来越修身,并且服装衣长也在逐渐的变短,使得男装视觉重心上移,穿着者看上去更加的轻巧、修长。

(2)夹克。由于现代商务出差工作的时间增多,造成夹克在商务男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产品的款式设计上,服装既要具备商务洽谈时着装的礼仪性,又要具备商旅人士出差的实用性,其版型基本以宽松型为主,在服装的围度与长度、肩宽、领口等处都需留有一定松量,以满足穿着者特定的需要。但与传统夹克相比,整个服装松量变小,使得商务夹克由传统夹克的“O”型变为”H”型,男士穿着后既适宜差旅,又能显现出品位与追求。

(3)衬衫。衬衫按礼仪级别分为礼服衬衫、普通衬衫和外穿衬衫。其中礼服衬衫和普通衬衫是和西装、西裤搭配的内穿衬衫;而外穿衬衫则属于户外服类,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两类衬衫无论在款式、样板、缝制工艺还是面料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外穿衬衫设计空间远大于内穿衬衫,其廓型变化也相对丰富。近几年来,衬衫为强调男士修身效果,胸部松量变小,其次腰围像女装一样开始收省,衣长变短,使得服装具有更好的修身效果。

3.结束语

我们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男装属于时尚化产业的一部分,变化是其永恒的主题。商务休闲男装的廓型设计,是体现男装品牌的文化和风格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影响廓型变化因素以及近年来商务休闲男装廓型变化加以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设计师在廓型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贺华洲.男装廓型设计的特征性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40(4):123-125

[2]程思.商务休闲男装品牌特征化视觉元素的设计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东华大学,2010

休闲男装范文第2篇

一、休闲农业专业教学现状――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休闲农业专业作为一门新型专业,兴起时间还不长,休闲农业分为都市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和生态农庄经营管理两个方向。

都市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方向主要面向都市休闲农业园、农工贸企业集团、星级休闲农庄和旅游观光技术服务组织就业,培养具有都市现代休闲农业规划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从事都市休闲农业创意规划设计与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休闲农业创意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生态农庄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农业高科技园、大型休闲度假村、星级生态农庄、旅游观光技术服务组织就业,培养新时期生态农庄发展管理需要的,熟悉植物栽培、动物养殖与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生态农庄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生态创意、规划、经营管理、创新等职业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休闲农业专业于2013年开设,由于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多数老师还是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少数老师正尝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在考核学生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期末考试占70%,平时占30%。从学生反馈情况看,70%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表示满意,30%的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表示不满意,认为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技能,工作后遇到的业务知识与学校所学到知识有很大区别,动手能力差。

二、休闲农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关于休闲农业实践经历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目前高职学院休闲农业专业教师曾在相关企业工作过的较少,大部分休闲农业教师没有下过企业。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

2.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目前课程体系还是三段分类模式(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施的课程没有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于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材也存在着缺陷,没有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休闲农业专业教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本应掌握的岗位技能知识,缺乏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能力。

3.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理论课经常占用实践课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课要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适量的学时,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但实际上实践性课程只是一种点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休闲农业应用技能的问题。目前某些专业课已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但由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93课时少,理论教学部分无法完成,理论课经常占用实践课,教师减少实践教学的现象较多,使得学生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目前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教学目的达不到,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即使在休闲农业实训时教学方法也较单一,没能真正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在考核上期末成绩占70%,也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不注重实践。所以我们的学生休闲农业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休闲农业师技术资格证的考试及格率并不高,到了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不强。

三、相关对策

1.调整教学计划,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一是改革教学计划。在休闲农业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训课时比重。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休闲农业理论教学,保证学生所学均是最新休闲农业知识,又不能忽视休闲农业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逐步调整教学计划,增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争取达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1:1的标准。具体在执行时对《基础休闲农业》、《财务休闲农业》、《成本休闲农业》等课程每门都增加一定的实践性学时,每门课程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做休闲农业模拟,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内部调整缩减理论课时来增加实践学时,但缩减理论学时必须遵循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对休闲农业专业的若干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休闲农业人才市场需求,适当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不密切的内容,增添休闲农业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针对高职院校实践、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明显不足的现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无论学院内休闲农业模拟实训场,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是休闲农业专业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休闲农业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保证。

3.加强休闲农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满足休闲农业专业实践教学的急需。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接受专业理论的学习,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休闲农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使其在休闲农业知识方面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定期集中到培训单位完成实训任务,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引进技能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教师,同时,也可聘请单位企业在职的经营管理骨干、中青年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4.制定完善与职业技能证书鉴定相一致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获得毕业证书,还应考取与休闲农业专业相关的等级证书。对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制定出与职业技能证书鉴定相一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制度,另一方面制定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以实践能力作为对学生评价的标尺。

参考文献:

[1]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张洁玉 - 《黑河学刊》- 2005

[2]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 迟荣 - 《会计之友》- 2003

[3]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马占成 - 《会计之友》- 2003

休闲男装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 状态检修 存在问题

0 引言

200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送电线路状态维修导则(试行),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状态检修导则以来,陇南供电公司摸索着在送电线路管理中运用状态检修模式,几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 状态检修概述

状态检修(CBM,c ondition basedmaintenance)是通过评价线路的状态,合理的制定检修计划。状态检修的实施需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状态,通过巡视、检查、试验等手段,或者在有条件的时候通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获取一定数量的状态量的实际状况,根据这些状态量决定如何安排检修计划,以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可靠性。

2 状态检修应用情况现状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应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依据线路状态评价的结果,考虑线路风险因素,动态制定线路的检修计划,合理安排状态检修的计划和内容。

线路状态检修工作内容包括停电、不停电测试和试验以及停电、不停电检修维护工作。

按工作性质内容与工作涉及范围,线路检修工作分为五类:A类检修、B类检修、C类检修、D类检修、E类检修。其中A、B、C类是停电检修,D、E类是不停电检修。下面简述近几年状态检修主要开展的工作。

2.1 输电线路清扫、检修周期的确定

陇南供电公司生技部和输电线路工区在甘肃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线路绝缘子的盐密测试,并以严密指导清扫周期的课题研究,测取了大量数据,参考先进供电企业的成功经验,利用研究成果,对输电线路的清扫周期做了调整。同时通过网省各大科研单位对合成绝缘子开展测试工作。目前,主要是外观巡视检查、HC憎水性试验、红外成像观测等方法。线路清扫、检修周期根据该设备绝缘配置水平,设备健康状况,以及合成绝缘子应用情况加以确定。

2.2 输电线路积污规律研究情况

同时按照省公司的安排,输电线路工区还开展了线路积污规律的研究工作。先后在110kV七江线、110kV岷宕线、110kV成两线、110kV成西线、220kV碧成线悬挂了绝缘子串,研究积污规律,并按周期进行采样工作。此项工作对重新划分陇南电网污区图有着指导意义,此项工作延续每年都在进行。

2.3 交流输电线路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应用情况

2004~2005年在220kV成碧线雷害多发区安装了16组氧化锌避雷器,110kV七江线;何玉一、二回;玉文线;成徽二线安装了27支线路型避雷器,到目前为止,运行情况良好,放电计数器读数正常。安装后线路的全年雷击跳闸次数有明显的减少,雷击跳闸率显著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防雷效果。

2.4 红外成像仪的应用情况

目前,输电线路工区还没有配发红外成像仪,暂时借用变电运行工区的红外成像仪进行线路接头测温等简单的工作,应用以来对导线发热异常情况进行了及时处理,避免了设备事故,应用情况良好。

2.5 智能线路巡视系统的应用情况

前几年,结合PMIS系统利用智能线路巡视对所辖线路进行了现场定位,运用效果良好,提高了线路维护的科技含量,为电子版的污区划分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6 带电检测工作开展情况

长期以来火花间隙检测零值绝缘子工作一直开展良好,并根据检测结果、设备状况安排了检修,起到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带电检测绝缘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加以坚持。

随着玻璃绝缘子及合成绝缘子应用率增大,瓷质绝缘子所占比例的进一步减小,公司生技部根据近年线路绝缘零值率,参考先进地区经验,确定了绝缘子检测周期:新投运线路1年内检测1次,运行10年以上每间隔5年检测1次,当零值率大于0.2%时,根据综合诊断评估结果确定批量更换。

2.7 RTV涂刷绝缘子项目的开展情况

截止目前,RTV涂刷绝缘子项目在陇南电网线路专业上还没有开展。其它部分兄弟单位对线路合成绝缘子、非合成绝缘子都进行了RTV涂刷,并通过HC带电试验对绝缘子防污性能进行检测,及时发现不良合成绝缘子化学变化,掌握RTV涂刷绝缘子憎水性情况,为合成绝缘子更换及RTV重涂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为状态检修奠定了基础。

3 状态检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3.1 人员认识及责任心对状态检修工作的影响

状态检修导则从试行到正式已有好几年了,许多人员对状态检修概念及意义还缺乏基本了解,谈不上在工作中自觉应用状态检修,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其次,人员的责任心还不能满足状态检修的需要,在信息整理、传递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

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应分层次。管理者的培训、技术人员及关键岗位(班组长)的培训、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使所有人员掌握必备的知识,认识到状态检修的重要意义,明确各级人员责任,同时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以推进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

3.2 输电线路清扫、检修周期确定存在的问题

合成绝缘子检测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仅靠外观检查、HC试验、红外成像不能完全掌握合成绝缘子劣化情况,合成绝缘子的更换周期也就无从确定。另外,RTV在合成绝缘子上的使用还是个空白,对合成绝缘予的运行维护从技术角度来讲毫无措施可言,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不出事故算侥幸,出了事故也很正常。从长远来讲,是不可取的。

结合目前的现状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严格贯彻质量标准,做好工作前的检查工作(主要是材料检查),有问题的材料禁止使用,工作中遵守工艺标准,确保质量,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杜绝因工作质量而缩短检修周期的情况发生。另外,线路各级管理人员积极了解合成绝缘子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时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探索和积累合成绝缘子运行经验,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3.3 红外成像仪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输电线路工区还没有配发红外成像仪,无法满足设备检测需求;另外红外成像仪主要用于导线接头测温工作,其他功能未能充分得到应用,如绝缘子零值低值、导线松股、断股检测方面应用不够,这是今后需加强的一个方面。要满足上述要求,红外成像仪分辩率要达到0.1K及以下,补充红外成像仪必须考虑分辨率要求。

由于陇南电网线路瓷质绝缘子所占比重逐步在减小,大力开展红外成像仪测零工作,对减少带电检测绝缘子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仪器功能的进一步加强、精度提高、操作进一步简化,今后工作中有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火花间隙检测零值绝缘子。

3.4 智能线路巡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

随着由PMIS系统到PMS系统的转化,PMIS系统的停用导致智能线路巡视系统任务下载无法进行。这是甘肃省电力系统共同存在的问题,希望相关主管部门充分考虑PMIS系统的运用和维护问题,否则智能线路巡视系统只能报废。

3.5 设备检测试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合成绝缘子的HC憎水性试验目前只能靠外委,给运行维护带来很大的弊端,由于目前合成绝缘子的挂网数量很大,且生产厂家多,外委试验量大、费用高,对合成绝缘子的安全运行造成制约。

解决办法:购置HC憎水性试验设备,对输电线路工区的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使该项目日常化、班组化。

3.6 输电线路防污、防雷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更加剧烈,陇南电网的防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建议对重点杆段绝缘子进行RTV涂刷,以提高防污水平。

根据近几年事故跳闸的情况分析,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建议110kV何玉一、二回;玉文线;两丁线等加装交流输电线路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减少雷害,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休闲男装范文第4篇

    河南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现状及其问题的分析,为促进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近5年内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有关资料。从河南省体育局相关部门查阅现役和退役的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现状和目前生活状况的资料。

    2、访谈法

    访谈河南省优秀运动员、有关教练和领导。了解优秀运动员目前的社会保障现状、国家有关政策和目前采取的措施。

    3、问卷调查法

    设计《河南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调查表》对河南省退役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情况和目前生活状况进行调查。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比较、归纳。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现状

    1、相关的保障政策制定不完善

    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管理部门和运动员家庭,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较大。目前,河南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十分完善,从研究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可知:河南省虽然建立了现役运动员个人伤残制度、保险制,但是运动队、运动员和相关组织对运动员的投保意识不强,从而使运动员因训练引起的损伤、病残,在退役后的医疗保障方面得不到很好的保证。研究表明,当前我省对优秀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应当首先作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好运动员体育保险问题,建立和完善运动员体育保险制度和管理体制;二是作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尽可能解决优秀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2、政府的关注度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法规政策上不能保证竞技体育保障制度健康完善,其后果必然是增加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从思想上起到消极作用,制约着后备人才的发展。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加大对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的关注,一个国家、一个省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法规政策上保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促进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3、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环境差

    竞技体育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没有资金就很难留住人才,很难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据有关资料显示,河南省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处于全国前列,但人均状况,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严重地影响着我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加之河南省人口众多,导致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竞争压力加大,使得就业现状不容乐观,10年内退役运动员的待业人数高达调查人数的23.5%。

    4、运动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项目优秀运动员一般在8到12岁进入业余体校进行训练,因为此阶段正是形成运动训练技能的黄金时期,而恰恰该年龄正值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因从事体育运动训练会占用一定时间,怎样处理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的关系,直接对运动员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产生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已成为选择理想职业的首要条件。然而优秀运动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一现象,对其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5、社会化程度低

    为了调查运动员的社会保障资金问题,特做了如下调查。

    国家出资(%) 社会赞助(%) 个人出资(%)

    国家队运动员 18.1 81.2 0.7

    国家预备队运动员 34.358.4 7.3

    省运动员 41.3 46.5 12.2

    市县运动员54.8 31.9 13.3

    从以上数据显示,优秀运动员的社会保障资金大部分都有社会赞助解决,而且随着优秀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影响着社会赞助的资金比例倾向。国家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的投入,也是为了平衡这种社会倾向。总体而言,国家经济实力有限,投入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的经费的增长还不能满足运动员社会保障发展的需求。

    (二)制约河南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发展的原因

    1、保障不到位

    运动员退役后 面临着求学、就业、疗伤、生存、婚姻等现实问题,突出的问题是就业,不少退役运动员并不是马上就能找到工作。因为就业机制转型、整体就业环境的严峻和在役期间尚不完备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使得他们在就业时面临很多困难。 2、保障力度弱 现行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包括两个层次。退役时由国家统一规定进行初次保障;—发放退役金(运动员退役时继续实行一次性退役费制度,根据其运龄长短,确定退役费基数。运龄3年以下的,退役费基数为200-600元;运龄满3年及其以上的,退役费基数为800元。运动员每增加一年运龄,在退役费基数上增发相当于本人一个月体育津贴(本人退役时的体育津贴标准,下同)的退役费。)其中,奥运会前三名运动员增发的退役费,按其实际运龄计算;其他运动员增发的退役费最多不超过本人10个月的体育津贴。然后地方政府进行补充性的再保障——货币补偿、工作分配等。从现行的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来看,政府侧重单一的货币性津贴补助,但是国家发放的退役金又远远不能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其实对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就业保障,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够给退役运动员带来稳定的收入,从而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真正做到运动员的“退有所用,退能收入”才是运动员社会保障的长远之计。

    3、保障随机性大

    河南从本省的财政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在国家发放退役金之后,对运动员进行再次补偿,但这些做法都没有明文规定,尚未形成一项有效的制度。在目前制度尚不完备的过程中,采取一些灵活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的,包括从退役到找到正式工作前依旧按照原有的工资级别进行发放,但是这种特殊性不能始终无原则,因为对社会整体来说,登记失业还有一定的原则,遵循一定的程序,然后才是考虑救济。

    (三)造成河南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不畅困境剖析

    建立竞技体育的自我保障体系不仅符合竞技体育行业的内在规律与特点,而且可以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同时有利于增强运动员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目前而言,我省竞技体育行业并非没有对运动员进行保障,而是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力。参考国外竞技体育和我国其它省市的经验,我省竞技体育的自我保障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1、法规制度保障

    制定符合竞技体育行业特点的就业安置和伤残保障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对保障的实施范围和对象、享受保障的基本条件、资金来源、待遇支付标准与方式、管理办法、保障中有关方面(国家、单位、个人)的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做出规定。最终使运动员的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机构保障

    (1)成立运动员协会(或工会)。这是国外竞技体育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特色。

    (2)成立运动员就业、就学指导机构。该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a.是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就业咨询与指导;b.是对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c.是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协商,扶持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d.是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就学咨询与指导; e.是与教育主管部门协商,适当降低退役运动员大学入学标准,使更多的退役运动员能够进入大学深造。

    (3)成立伤残鉴定机构。按国家现行体制,一般特殊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病鉴定机构和标准,而运动员的职业病——运动伤残却没有相应的鉴定机构和鉴定及补助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责任,而且为教练员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了依据。

    3、资金保障。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很多制度和条例难以贯彻执行,对运动员的保障也经常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然而,体育是一项产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资金保障是可以实现的。除了体育产业的部分收入可用于运动员保障外,还有利用我省一些优势项目向国外、国内输出运动员和教练员。以上收益的一部分可用于运动员的保障。另外,为了便于对以上各种渠道募集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建议设立从省体育局到各地方体育局的各级运动员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并制定一系列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资金的条例。

    三、结论与建议

休闲男装范文第5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6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⑴文献资料法:收集并查阅了我省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第一手资料及相关研究文献。⑵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6所高校体操高职称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份,收回6份,有效回收率100%。⑶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开课时间和课时分配情况。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开设时间较早,体操普修都放在大一期间授课,这段时间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最好时机,并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表中可以看出,全部学时分2个学期完成,这样相对集中上课有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和形成,提高教学效率。但从课时分配上看,技术课学时较多,理论课学时偏少,最高只有14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9.4%,最低只有10学时,仅占9.3%。说明我省体操普修教学“重技术轻理论”思想还很突出,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2.教学内容设置情况。我省体操普修课教材更新较

快,但在内容选择上还是没有跳出原来的教学内容。新教材增加了“体操与健身”一章,它能满足当前全民健身的社会需要,使学生明白体操与健身的关系,掌握体操健身的方法并通过体操来达到健身的目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所学校把“体操与健身”这一章节列入大纲中进行教学。83.3%的院系把“徒手操的编排” 列入大纲中进行教学。目前我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动作教学内容的选择基本上放在中学体育课体操教材中涉及到的技术动作上,在此基础上内容有所拓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33.3%的院系在选择技术动作时考虑了动作应具有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技术动作难度普遍有所降低,83.3%院系以新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人们喜闻乐见的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我省各高校已经把这两项单独作为两门课程开设,但是课时较少,重视程度不够。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情况。调查表明,目前,83.3%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学采用较多的还是语言法、示范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体操教学中仍能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将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6.7%的院系在教学中偶尔使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虽然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进入体操课堂,但在我省各高校之间尚未普及,根据调查发现,66.6%的院系没有使用过多媒体,33.4%的院系偶尔使用;对于投影仪没有使用过的院系占83.3%,只有16.7%的院系偶尔使用过。因此,在今后的体操教学中要提高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率,提高体操普修课的教学效果。

湖南省6所高校体操普修教学各项课时指标统计表

注:数据来源于各高校教务处的“体操教学大纲”

4.教学评价情况。对学生体操普修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是体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对体操普修教学的考核和评价都是由平时、教学能力、技术、理论四个方面组成。从调查中发现,有83.3%的院系划出10%的比例作为平时成绩,理论考试都实行了“考教分离”的方法,闭卷笔试,采用流水作业集体阅卷;83.3% 院系理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16.7%的院系占20%,理论考试内容较固定。技术考试有规定成套动作和评分细则,所占比例最高都为50%。学生教学能力的考试由任课教师穿插于平时上课中,成绩所占比例最高为30%,最低占1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省各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的考核评价还是把动作技术的好坏作为评价的重心,从教学大纲中只看见对“自、双、单、跳”的评分标准和方法,而其它内容没有完整的评分标准与方法;教学评价标准不完善。

三、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在现代体操教学中,体操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体操作为一门学科自身的教育功能及健身功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含有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学校体操教材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使其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推动者和指导者等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2.调整教学内容,重视理论课的教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制定,应增加健身体操内容的比例,降低竞技体操内容比例,从学习方法、练习方法、教学方法到各种能力的培养都要把它们融汇于教材内容之中,使教材在体系构建和内容选择上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当今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紧密相联。由于理论课时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体操理论知识,更谈不上运用体操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重视体操理论课的教学,适当增加理论课时,使学生对体操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应积极探索、研究与新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结合体操教学特点将其转化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普及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部分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教学能力是他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能力,包括口令、指挥等组织能力;讲解、示范、编写教案、保护与帮助等教学能力;及编操等创新能力。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应该同等对待,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4.建立多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体操的教学评价体系上,传统的教学考评存在许多问题,应按照体操教学的实际需要力求做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在评价过程中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评价的内容上也应注意多元化,把技术、理论、能力、学习态度、健身技能等纳入考评范围,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使之在反复实践验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

5.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要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淘汰和更新速度加快,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Y0743。]

参考文献:

[1]黄 :《体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2]周 卫:《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