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问题范文第1篇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感召力的字眼,创新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灵魂。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那么,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需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因为只有学生敢“问”,能“问”,善“问”,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认真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包括奇思异想、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的问题,教师都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解放学生的大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囿于现存的“框架”,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二、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能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而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是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发问,是开启思维的钥匙,是创造发明的加速器。

1.教给提问技巧,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该如何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教给学生问的方法,指导他们如何提问。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如低级认知提问(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估提问)及其内涵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分别提出要求和训练,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让学生的一次次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最后能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2.创设引趣激思情境,使学生爱问。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是靠后天培养的。笔者经常听到教师说,学生不爱提问题,或者没有提问题的习惯。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几乎没有给学生任何提问的机会,课堂上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久而久之,儿童天生的好问本能,就这样被我们教师一点点扼杀了。 要使学生会问,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一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执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两个句子:(1)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2)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议论后,纷纷质疑:课文中榕树只有一棵,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才可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独木不成林,怎么可以把一棵树叫做“树林”呢?不难看出,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从课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问题。

三、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善问”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语文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有关因素,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能问,而且善问。

1.提供“问”的示范。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教师倾向于提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因此,教师要做好提问的言传身教,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提出问题做示范。如:特级教师徐善俊在教学《将相和》中“渑池会”一段,只提了两个问题:(1)秦赵双方是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2)赵国在渑池之会的胜利归功于谁?由于这两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长期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课堂教学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在教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人们似乎都在讨论各种教改的课堂实践,很多教师都在努力去美化课堂,让课堂看起来更具有观赏性,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今天的课堂教学只是在表面上不停地做文章,内里却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特别是美术课堂,都是教师一手准备的,然后学生配合,在实际的课堂中起不到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作用,在课堂上缺乏生命力与个性的彰显。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国家,伴随教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新一轮的教育观、教学方法、教学素材等,都在不断涌入到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中。这就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新教育观以及原有教育观相互穿插,甚至还会相互干扰,让教学显得不知所措。目前,我们国家的美术教学问题主要表现有:

1.美术教学的有利环境匮乏

在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美术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照本宣科,严格按照课本的内容、方法、措施进行教学,很少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进行情景教学。采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单纯教学生绘画技巧;第二种是只在美术课堂中传授美术文化。然而,这两种教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是两者合一的,既要引领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又要培养他们的美术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带学生到大自然开展情景教学。

2.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单一

教和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美术的技巧,然而,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枯燥无味的。大多数小学美术老师采取的都是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过度依赖于教师或教材,这样进一步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男一方面,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过于偏重对教师或是教材画作的模仿,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没有创作的能力,而这样所绘画出的作品无疑是没有生命的。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找寻到乐趣。

3.小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不充分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特定的方法或者规定的技巧进行创作学习,这一点同小学生刚入门接触美术课程是分不开的,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显然不是最为正确的教学方法。基本的美术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艺术的一种,美术的灵魂是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总是局限在一定的思维或者一定的技巧上,那么很难成长为优秀的美术家,很难实现美术课堂的真正目的。

二、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对策

1.创造恰当的美术环境

创造和教育适应的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能力的条件、机会。因此环境可以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了适应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等特点,创造出丰富、有趣的美术环境,可让他们可以体验到满足、快乐,且可以让画面产生极好的效果。例如,在《看谁涂得更好看》中,教师可为学生创造一个美丽的水族馆,水里有很多可爱的小鱼,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小鱼在绿色的水草里游来游去……这时,让学生大胆去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颜色去涂画,让学生在恰当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2.以游戏方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爱的活动之一,把美术活动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在玩中提升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最为恰当的角色。以游戏形式开展美术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才能把孩子的目光集中在画笔中,定格在画纸上。例如,在《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一课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游戏“美丽的纸片”。给孩子颜料,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色彩,可以是单一色彩,也可是多种色彩的结合,让学生自己调色,把色彩涂在纸片上,并且将纸片剪剪撕撕,弄成多片不规则形状,再将这些纸片组成画。以这样的游戏方式,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这样的玩乐过程中,学生不单掌握了基本技能,还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兴趣。

3.巧用绘本,激发想象

绘本融入了很多美术的元素,如构图、色彩、线条等,这些绘本元素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对绘本作品进行欣赏时,学生如果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如构图、色彩、情感以及画面的构造等等,之后再欣赏经典的绘本作品就更加容易。例如,在绘本《花婆婆》中,作者创作了热带岛屿、沙漠地区等等特别的风情,每个景色用的光线、色调都不一样。如果教师让学生由色彩、构图、比例等美术语言对绘本展开分析,学生就自然可以理解不同绘画技巧所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在之后欣赏经典绘本作品时,也就会形成正确的欣赏方法。

课堂教学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任务,在整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作为中职语文教学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要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积极探索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讲台上头头是道,学生讲台下硬撑眼皮”是现在很多中职语文课的真实写照。很多中职语文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学生却在私底下议论教师“没劲儿”,课堂实质只是教师的“满堂言”。

(二)学生上课不专心,厌学情绪大。

课堂上,学生开小差、趴在桌子上、做其他学科作业等纪律散漫现象普遍存在,因不认真听课而导致答非所问的情况屡屡发生,甚至有漠视教师提问或故意顶撞教师的事情发生。

(三)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差。

很多中职学生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意思;不能也不敢大胆、有序、有理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尤其害怕写作文。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原因。

虽然国务院明确指出了“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思想,但很多中职语文教师服务意识不强,仍然放不下教师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没有真正关爱学生,更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有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忽视中职语文的职教特点,过于强调语文的“学科本位”理念,影响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原因。

据调查,大部分中职学生“重专业轻文化课”①,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大部分中职学生上语文课没有动力,打不起精神来,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占用了他们上专业课的时间,因此很排斥语文课,学习态度不好。同时部分中职学生语文的基础不好,领悟能力和学习习惯差,又缺乏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兴趣缺失,语文学习困难重重。

三、解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观念。

1.转变教师的观念。有文章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也师,败也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十分重要。”②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曾提出:“要树立相信学生能成功的职教学生观,要对职业学校原有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③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要做新型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有“大语文”观,树立现代职教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改变学生的观念。中职学生“重专业轻文化课”思想严重,这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对语文的综合性和工具性认识得更透彻,更主动地、快乐地学习语文,使语文更好地成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的有力武器。

(二)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条件。那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情境中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规律;在职业情境中培养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想象与联想: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合作演绎各种社会情境,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如在《项链》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虚荣浮华的社会现实,突出文中人物丰满的形象,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从网络上下载的话剧视频,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恨不得穿越时空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主人公玛蒂尔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加强互动,营造和谐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④这充分反映了“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合作探究”的关键词是“互动”。只有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营造民主化、个性化的课堂气氛。例如,笔者在上《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时,通过激将法让电子信息班级的学生分组用flash软件尝试制作琼珊生病后的整个动漫过程,同学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制作、交流、分享、品读”等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活动,激发学习热情。《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提出“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开故事会、排演课本剧、做游戏练习成语,可以模拟应聘问答情景,也可以把喜爱的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开个深情朗诵会。这样课堂不再呆板,学习不再枯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语文带给大家的欢乐,继而更喜爱语文。

4.宽容评价,呵护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习惯于批评和指责,少有受表扬的经历,潜意识里自卑、压抑,更渴望被赏识。因此职校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尊重、爱护和鼓励,宽容评价,呵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想学更乐于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困难与需求,每次上课都有意识地尽力记录学生的态度及表现,采用激励性评语为主的多元评价方式,宽容评价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逐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获得成就感。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作基础的。”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家珍妮特·沃斯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是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火花的同时,还要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比如,笔者在教汽修班学生学快速阅读方法、检索信息的方法时,推广他们的汽修专业信息及汽车维修行业信息的获取方式上去,学生如获至宝,更重视语文学习。

四、结语

立足中职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想方设法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转引自http:///教学论文.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实用性、专业性.

②转引自http:///刘倩.成也师,败也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语文教师,2005-12-18.

③转引自张玉文.中职教学方法改革.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4日第10版.

④转引自http:///教学论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2009-10-23.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张玉文.中职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教育报,2007(10).

[3]张兴敏.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4).

[4]李光林.文化形象塑造:中职语文教改的探索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5]张淑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黄莉.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7]余明.合作学习小组能力构成因素对互动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8]王军武,梁照飞,许如聪,陈权,管小娜.情境学习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2004.

[9]贾传玲.中职生学习观的现状及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

课堂教学的问题范文第4篇

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研究学生,几十年的教学让我有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应该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在此结合本人自身多年任教物理的情况,谈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用爱征服厌学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兴趣是孩子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的最好的老师,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喜欢物理实验,喜欢物理,更要做到让他们喜欢老师,喜欢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入到学生中去,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会喜欢你,这样学生对物理就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不会发愁,有困难会无拘无束的和老师请教。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乐学、好学、轻松的去学习物理。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抓好入门教育

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教师要在前几节课上专门的设计一些有关的物理演示实验,上好入门教育。比如象通过演示"然烧的糖","手的魔术","真空里的闹钟不能传声"、"用纸杯烧开水"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孩子们都感到好奇而不得其解的现象。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神奇的花盆冰箱","彩虹的出现"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又有用,能解决他们心中的好多迷。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就是要一切从孩子兴趣出发,每节课都要让有趣的实验和丰富的语言等围绕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对物理产生好感,不能厌倦。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实验兴趣的培养

实验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非常好奇,看到实验器材学生都有去探索的欲望,而且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抽象概念只要用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实验尝试操作就能很直观的被学生掌握。这样教师不费劲,学生又轻松,课堂气氛又活跃。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气球鼓起来;如果再把气球放入冷水中,会发现气球又瘪下去了。这也能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时学生提出的办法并不能说明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他们经过一番思考后提出的,具有一定创造性,我们应正确地加以对待。这种实验教学手段相当于给师生们了一个省时又省力的教与学的好工具,何乐而不为呢?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些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主导能力是关键

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关键。具有良好主导能力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是授课少、精、活,对教学原则、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为此(1)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本、普通物理中相应的内容和物理方面的有关资料与信息,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丰富、充实,达到精通的程度。(2)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习题,为上好课创造条件。(3)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4)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注意的调控。可通过改变讲授的声调、速度、音量、口头语言、动作和表情,改变板书,挂图,幻灯和演示实验等教学工具,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会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注重会学、会用。我主要方法:(1)多题归一,举一反三。我们只要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2)一题多问,活跃思维。一题多问是训练学生串联解题能力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多问训练,可使学生对某一概念或规律逐渐升华.发展。(3)巧用实验,启发思维。物理思维的最大特点是物理形象和物理概念的不可分离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物理时的"难以理解",主要是"难以想象"造成的,造成课堂物理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从思维方面看,关键问题就在于严重地忽视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演示实验、实验设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6、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重视教法的选择

课堂教学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 任务 练习 母语

英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许多英语教师正在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但仍有一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比如,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音标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牢记并灵活运用英语单词?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保持积极的状态?如何增大“潜能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要得到这些答案,我们必须理清英语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基础知识

英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

1.语音。语音好比一门语言的精美包装。有些学生会因为教师动态的语音而喜爱英语,这就是因为美妙的语音会给人以美得享受。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曾这样评论各种语言:“我以西班牙语与上帝沟通,以意大利语向女人调情,用法语同绅士寒暄,而用德语调教马匹。”当然,这也许只是一种幽默的比喻,但也道出了语音语调带给一个人的深刻印象。

近年来,音标教学受到许多人的强烈反对。然而,这些反对者忽略了一个事实: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国际音标是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的,而学生的语言学习往往会因忽略语音教学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英语教育者,那就是英语单词拼写与英语发音的一致性并不高。因此,即便是在英语国家,为学生建立起单词拼写和语音的关系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拼读与书写;认读5个元音字母并学会其在单词中长短音的发音规则;认读19个辅音字母并学会其在单词中的读音;认读辅音字母组合并学会其在单词中的读音,如ch,sh,th,wh,st,sk,ck等分别在chair,sheep,thing,what,just,desk,clock中的读音。

毫无疑问,作为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我们的学生在未经过扎实、系统的语音训练的情况下,学好英语是难以想象的。南京大学范存忠教授在谈到英语单词拼读问题时曾说过:“据专家的估计,英国的孩子在上学十年之内前前后后平均每个人要花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把拼法勉强学会。这种情形,不仅初学英语的孩子们感到困难,成年人也有因此而产生混淆的。”

在遭到多年的批判之后,直接拼读法如今已经重新受到许多英语国家教育者的青睐。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直接拼读法的练习,以便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学会掌握一些简单的拼读规律。以此为基础,再引入国际音标的学习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2.词汇。单词拼读好比英语入门学习的一道门槛,许多学生书写与记忆词义的困难,都是因他们不会拼读单词而造成的。

对于记忆单词的困难,有一个解决方法一直备受推崇,那就是制作单词卡片。只要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单词卡片随身携带,养成及时巩固,随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背单词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然而,真正能够长期实践这一方法的学生却始终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难以长期坚持一项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建立自己的词汇和常用词组与句型小档案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将单词和所指事物、情景进行联想记忆,同时注重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使用形成性评价量表,促使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词汇量和句型量,并能够建立主动扩大词汇量和句型量的自主学习意识。

3.语法。Focus on meaning or on form? 这是一个争议已久,却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

语法教学的关键是要把握讲授语法知识的时机。过去,教师常习惯于使用演绎法,甚至在讲解词汇的同时直接配合进行语法教学,即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超前集中向学生讲授某些语法知识,强迫学生建立孤立的语法知识框架。而学生只能在之后的学习中重新领会在语境中真实出现的语法现象。如今,更多的教师选择使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所谓归纳法,就是在某一语法现象多次出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例如,先由学生举例名词前搭配an的词组an apple,an egg,an ice-cream,an orange,an umbrella,再引导学生将这些短语与a pencil,a desk,a cat,a dog等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不定冠词的使用规律,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二、任务与练习

随着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任务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于任务(task)与练习(exercises)的争议也逐步显现出来。

1.任务与练习相辅相成。事实上,任务与练习的关注目标各不相同。任务关注语言的意义,而练习更注重语言形式,因此,它们各有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任务型教学最终着眼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在语言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因此,任务与练习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单独强调任务而忽视练习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2.任务型教学的注意事项。如今,任务型教学已经成为许多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有些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和操作存在误区,使这些任务的设置和操作显得流于形式,被描述为“课上形式热热闹闹,学生基础掌握不牢”。为了使任务型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必须同时关注任务前的准备以及任务后的语言练习和呈现。

任务前:教师选取文字、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任务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基础知识,如单词、短语和句型。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并了解任务的活动步骤。如果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产生疑问,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以便学生为在实施任务时准确地使用语言做好准备。

任务中:学生组成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组来完成任务,组内需要有明确的分工。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完全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述或提问他人。教师在巡视时可以对学生给予指导、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但应尽量避免在此时对学生直接纠错,而要引导学生相互纠错。

任务报告:任务结束后,每一组的学生代表,如组长,需要向全班作出报告。报告内容可以包括任务的准备,完成经过和结果。小组成员们最好有一段时间来合作起草并演练他们的报告。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在语言上对报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润色,并回答学生的具体问题。待各组汇报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报告进行评价语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各组的评价和对本次任务的总结。

三、母语的使用

若干年前,以母语为目标语的教师比与学生操同一语言的教师更有优势曾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的观念。如今,更多的人相信后者可以运用自己的母语知识帮助学困生学习外语,母语已经作为一种有助于外语教学的工具而被广为接受。相对目标语而言,母语更易于澄清某些教学问题,也可以用来检验学生对于外语的理解程度,这为教师提供了一条随时解决问题的捷径。

语法教学应该使用外语还是母语,这是个被人们争论已久的话题。在许多人看来,外语课堂顾名思义应该始终使用外语,相应的,语法也应该使用外语来讲解。这一观点不免失之偏颇。毕竟,许多语法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是并不常见的,比如虚拟语气(the subjunctive mood),即使经过详尽的外语讲解,学生的理解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教师向学生讲解语法时,母语讲解比外语讲解更加清晰、快捷、只需要短短几分钟,节省下更多的时间留给交际教学。因此,现在用母语讲解语法比过去得到更多的认可。当然,除语法讲解外,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理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入门阶段给予学生规范有效的语音训练,及时为学生建立单词拼写与语音的关系,和单词与所指的事物、情景的联系。此外,教师需要将符合教学实际的任务类型和评价方法引入课堂,以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这样才能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