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检测设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将交通行业*年交通行业汽车检测设备周期检定情况(附件1)予以通报,并将2008年汽车检测设备周期检定计划(附件2)下达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年全省汽车检测站专用检测设备周期检定结果总体情况较好,一次检定合格率83.9%,比去年提高2.8%;平均新度系数0.774,比去年降低了0.021;终检合格率100%,连续五年保持了稳定和好的水平。受检设备和自校设备的维护管理优良率均在9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设备一次检定合格率仍然较低,其中制动试验台为40.3%,底盘测功机79%比去年略有降低,轴(轮)重仪56.5%,灯光检测仪66.1%,侧滑试验台79%,比去年略有提高;二是部分检测站依法自主管理的意识不强,对设备检定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安排专项内审和监督检查,自校仪器设备的校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没有按规范确认;三是少部分检测站仍有因设备问题和缺少配件等自身原因导致设备不能检定和部分检测项目无法开展的现象,使正常检测工作和检测质量受到影响。
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管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厅今年关于全面推进湖北交通质量效益年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汽车检测周期检定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受检仪器设备依法开展量值传递,促进汽车检测站检测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公路运输的安全高效提供计量保证。
四、各检测站应根据“2008年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表”(附件2)合理安排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配合检定站搞好周检工作。
五、在设备周期检定中加强对设备使用维护及管理工作的考核,由检定站逐项实施考核评定。
1、今年对“受检设备维护及管理状况”和“自校设备使用维护情况”增加分类定量考核的内容,按照《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4要求进行;
2、对设备“新度系数”按单台设备使用频率统计计算;
3、对鄂交科教〔*〕145号第三条的内容进行检查。
六、从明年开始,符合下列条件的检测设备将适当缩短检定周期:
1、全省一次检定合格率低于60%的检测设备;
2、单台连续3年一次检定不合格的检测设备;
【关键词】汽车;制动性能;检测设备
1、平板式制动试验台
平板式制动试验台是一种低速动态惯性式制动试验台,车辆以5~10km/h速度开上平板,变速器置于空档并紧急制动。车辆在惯性作用下,通过车轮在平板上产生与制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平板沿台纵向移动,拉力传感器测出各车轮的制动力,平板测试过程与车辆实际行驶时的制动情形相近,汽车制动时产生的轴荷转移和车辆其他系统对车辆制动性能带来的影响能够反映出来。
1.1 测试重复性差
重复性主要受检测员的踩制动习惯影响。根据牛顿力学第二定律,在制动过程中,由于质量不变,当加速度最大时,力达到最大,所以制动力的大小跟速度的变化率有关。平板制动台测试制动性能时,检测员应迅速制动,当汽车减速度最大时制动力也最大,制动时汽车制动力与汽车减速度的变化过程相一致,因此检测员制动动作不一致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同。
1.2 传感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本单位在2006年初对检测线进行设备改造时,小车线选用的平板式制动试验台同时可兼顾检中型货车。在使用中存在着测试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等情况,经过几种车型的大量重复检测数据分析研究后,发现整备质量较大的车辆的检测数据较好。由此得出制动台的传感器精度对测试结果也有的影响。通常,传感器的测试精确度在量程的1/3~2/3区间的测试效果最好,否则就会出现离散现象,使测试结果不稳定和重复性差等情况。原来该试验台按被检车最大轴荷为2t进行设计,与实际使用情况相比轴荷偏重,影响检测准确性,后来生产厂家将设备改为轴荷1.5t级,则检测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大幅度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平板式制动台受各种使用条件的影响较大,同一台设备最好只检测近似轴荷、轴距、宽度的车型,因此检测站在进行设备选购时要充分考虑所检车型与之配套的问题。
1.3 车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同一汽车在不同车速下,紧急制动时具有不同的轴荷转移,所以测得的制动力也不相同。汽车在不同车速下紧急制动时,汽车制动力并不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故这个力在不同车速下是相同的,由公式F=m*a知减速度值 a不变,而汽车重心因车速的变化产生轴荷转移,对同一辆汽车它的减速度值相同,轴荷转移量也相同。
由公式G1=G(H/L*B/g)式中:
G1—轴荷转移量 G—车辆质量 L—轴距
H—车辆质量中心高度 B—车辆减速度 g—重力加速度
所以对相同的汽车,G1只和B有关而与速度无关。
轴荷转移对制动力影响
最大制动力:F=U*G=U*(G1+G2+G3+G4)=UG1+UG2+UG3+UG4 。
式中:U为地面附着系数 G为车辆质量 G1,G2,G3,G4为各车轮承担的车辆质量,
由于轴荷转移,各车轮的载荷发生变化,所以各轮的制动力也变化。这种能测出轴荷转移后各车轮的制动力的功能,是平板台不同于滚筒台的主要优点。
2、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
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台测得的制动力值是车辆制动器的制动力、车轮与滚筒间附着力两者中较小的那个决定的。车轮与滚筒间附着力越大,所测得的制动力越接近车辆制动力的真实值。滚筒表面的材质及形状、滚筒之间的中心距、滚筒的直径、车轮安置角是影响滚筒与车轮间附着力的主要因素。
2.1 滚筒中心距、滚筒直径、车轮安置角与车轮附着力的关系
前后滚筒中心距增加可使车轮安置角增大,车轮与滚筒间的附着系数也增大,但当安置角超出一定范围时车轮与滚筒间的附着系数却不会再增大。
地面与车轮的接触面积大于滚筒与车轮的接触面积,因此,车轮对滚筒表面的压强大于车轮对地面的压强。一定限度内增大接触面压强可使附着力增大,当压强增大到使轮胎橡胶“塞实”滚筒表面上的每一处微“凹坑”时,压强的增加并不能增大附着力。如果通过加大滚筒直径而增加接触面积,将增多接触面上的“凹坑”,随着压强的增大附着力也会增大。
滚筒中心距和前后滚筒中心高度差确定后,车轮滚动半径增大时安置角减小,使附着力减小。因此,用同一制动台测试大车和小车,其测试结果是不同的。滚筒半径越大,不同半径车轮的安置角变化范围越小,测试结果的偏差比小直径滚筒的制动台的测试结果小。所以大直径滚筒的检测台使车轮的受力状况得到改善,制动台的测试性能将得到提高。
2.2 确定制动力最大值
目前制动力最大值的选定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制动的全过程中判断制动曲线由上升段过度到平缓区段出现“拐点”时的制动力为最大;二是当滑移率达到15%~30%,即测量车轮的线速度下降到制动前速度(滚筒的线速度)的70%~85%时,将该点作为最大制动力值点。根据汽车理论,附着系数是随滑移率而变化的。附着系数值在滑移率为20%左右时最大。实际上第一种方法测得的是“静态制动力”,而不是最大制动力。因此应尽量采用测量滑移率的方法判断最大制动力点.车辆在平板制动台上进行的检测过程综合了车辆制动时的各种因素,包括车辆行驶系的各部件、传动系各部件、轴荷转移等情况,比较接近真实制动力。而滚筒式制动台测量的是汽车车轮与制动摩擦片的力,并不包含其它重要因素的作用,所以测得的制动力并不能真实的反映车辆的实际制动情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检测 检测技术 维修 检测站
一、引言
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只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的修理,检测技术还停留在表面。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成为了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试验的一门技术,人们依靠这一技术可以对汽车进行不解体的检测,既安全又方便。加之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也与日俱增。进入70年代后,相继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各国也相继建立起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推进了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二、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1.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6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汽车的检测技术,当时仅仅是为了满足汽车维修的需求,主要进行了发动机气量检测仪和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还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7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汽车检测技术,交通部研发了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推动了汽车检测技术的大发展。80年代,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都有了大发展,汽车检测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交通部主持研发了汽车制动试验台、速度试验台、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尤其在“六五”期间,我国开始重点推广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我国汽车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检测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为保证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就必须要加强汽车的技术管理,发挥汽车设备的检测功能,积极筹建起汽车检测站,主要以汽车的安全为检测内容。自80年代兴建汽车检测站以来,公安部在交通部建设汽车检测站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推广,形成了庞大的全国汽车检测网。自90年代以来,交通部出台《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后,在全国掀起了建设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与此同时,汽车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到1997年,全国已经建立汽车综合检测站近千家,我国已经能自己生产全套的汽车检测设备。
2.国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5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形成了以故障诊断为主的检测技术和生产设备,用于汽车的检测与维修。60年代,国外的汽车检测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技术。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根据美国的排放标准,加大了对尾气排放的限制,并在检测方法上有所改善,对试验规范的要求也普遍提高。80年代,国外的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已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工业发达的国家有一套合理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汽车的状况是否良好。国外比较重视安全性和排放性能的检测,因此,在汽车的检测技术上逐渐向“智能化”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检测的自动化。
三、我国汽车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1.汽车检测站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大部分的检测站是由交通运管部门投资建设的,这就造成了汽车检测站的检测项目不全,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可导致个别地区综合性能检测站忽视汽车检测过程中的核心工作。
2.检测标准有待于完善。目前,检测技术水平和检测人员的能力水平还有待加强,鉴于当前的状况,可以从正面、侧面、翻滚等进行检测。但是我国却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应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汽车检测标准体系的构建。
3.汽车检测站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断层。若要进行体制改革,就要与交通部门脱钩,成立起独立法人的检测站。但是在检测站的后续投入上,只能有检测站自己负责,检测站是否具有改造的能力及技术更新的能力,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四、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汽车检测设备趋于智能化。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设备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采用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设备具有智能化功能。而我国的设备功能较为落后,需要进口国外先进的智能化检测设备。通过对故障的及时检测,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安全、方便的帮助维修人员排除故障。
2.汽车检测技术趋于规范化。一般来说,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视硬件技术而忽视对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因此,我国要想赶上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就必须实现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完善汽车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评定细则。
3.汽车检测管理趋于网络化。我国的汽车检测站大部分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但每个检测站的检测水平仍高低不同,因此,今后的汽车检测应实现真正的网络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汽车性能检测的广域网,确保人们及时的了解全国汽车检测情况。
4.汽车检测系统趋于综合化。采用计算机控制车检系统,将速度表、噪音、前照灯等七个检测功能综合在一个测功机上。主控计算机在控制检测设备的自动程序之外,还要进行车档管理、工时计算及维修结算等,这样的系统已经发展至第三代。
五、高科技的汽车检测设备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因素
1.从国际汽车检测行业来看,汽车的故障检测设备已经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已崭露头角,各种汽车检测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网上答疑、网上查阅资料、网上购买检测书籍等都成为了汽车检测行业的基本内容。因此,要求从事汽车检测工业的专业人员要熟练的掌握电脑操作,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解决汽车的故障。
2.我国采用电脑管理的起步比较晚,汽车检测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竞争中取胜。在国外的发达国家,汽车检测企业普遍采用电脑管理,然而我国利用电脑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因此,对汽车检测企业来说,利用电脑管理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会使企业活动一目了然,自动建立客户档案,便于管理。
在社会需求的牵引及政策法规的推动下,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重视。总之,今后的汽车检测技术必将趋于智能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慧松 周颖《关于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1年10月.
[2]张静 于佩全 朱明哲 《论汽车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5年9月.
我国对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90年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主要突出了如下三方面的特点。
1.检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及电子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维修检测市场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诊断硬件设施,同时应用计算机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诊断设备已由单机发展为配套,由单功能发展为多功能,由手工操纵发展为自动控制,并逐步开发出与计算机联网,满足快速、方便、准确测试的汽车诊断专家系统。
目前全国生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的厂家已达100多个,除交通部门外,机械、城建、高等院校等部门也进入汽车检测设备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领域,已能自己生产全套汽车检测设备。
2.法规建设逐步完善。交通部从加强车辆管理的需要出发,1990年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提出要对车辆实施“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汽车维修制度。
1991年4月,交通部颁发了《道路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对汽车检测站的职责、分级、基本条件及资格认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7年7月1日实施的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中规定:所有汽车必须装备车载诊断(OBD)系统。
目前,国内已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100多项。这些规章的出台,促进了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与发展,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3.检测站普及全国。检测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减少交通事故,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自1980年交通部在大连建立第一个检测站后,汽车检测站作为检测技术的象征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促进了汽车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建成了1000多个汽车检测站,可以说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已初具规模。
四、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引进检测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检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检测设备的研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在汽车检测技术基础、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和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有如下发展趋势:
(一)随车诊断技术将大大发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利用车载计算机对发动机、传动系、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故障进行自诊断,并以故障码的方式予以存储和显示,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检测与诊断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车辆检测周期延长
由于汽车制造质量、可靠性、寿命和公路路况的不断改善提高,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延长检测周期的趋势。
(三)车外诊断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监控和预测汽车技术状况是汽车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使检测设备向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方向发展。故障机理的解析技术、诊断参数信息的传感和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四)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
目前我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部分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虽然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测控,但各个站的计算机测控方式千差万别。即使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的,也仅仅是一个站内部实现了网络化。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今后汽车检测将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局域网),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联成一个广域网,使上级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即时了解各地区车辆状况。
五、发展对策
(一)重视汽车诊断技术基础的规范化研究
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普遍重视硬件技术,忽略或是轻视了难度大、投入多、社会效益明显的检测方法、限值标准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随着检测手段的完善,与硬件相配套的检测技术软件将进一步完善。今后我国应重点开展下述汽车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1.制定和完善汽车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如驱动轮输出功率、底盘传动系的功率损耗、滑行距离、加速时间和距离、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悬架性能、可靠性等。
2.制定营运汽车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细则,统一规范全国各地的检测要求和操作技术。
3.制定用于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大型检测设备的形式认证规则,以保证综合性能检测站履行其职责。
(二)加强新技术的研究
应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并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充实和发展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将一些新技术用于汽车故障诊断,如:专家系统的知识数据库、神经网络和扰动分析模式识别技术及动态模型技术等。增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功能,提高诊断故障的能力和准确性。
(三)提高汽车诊断设备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国外的汽车检测设备已大量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并采用计算机测控,有些检测设备具有专家系统和智能化功能,能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并能诊断出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引导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我国目前的汽车检测设备在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化诊断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四轮定位检测系统、电喷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还主要依靠进口。今后要在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方面加快发展速度。
目前的诊断设备还只能诊断汽车的部分性能和故障,对某些总成如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等的故障诊断还缺乏方便、实用的诊断设备,仍然以人工经验法为主。
(四)大力开发具有自动诊断功能的随车诊断装置
随着汽车工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及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应大力开发具有自动诊断功能的随车诊断装置。
增强随车诊断系统对汽车运行状态的监视功能,采用大容量的存储器,使随车诊断装置能随时监测并实时记录车辆的运行状态(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工作状态),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各种运行参数的数值,存储汽车行驶状态下的故障信息,以便维修时用于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
同时能够利用监测技术,开发出机件恶化和故障预测的软技术,使预测技术得到发展。
(五)尽快实现汽车诊断网络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应实现网络化。网络化可使信息、硬件、软件资源共享。人们从网上可很方便地与世界上很多汽车公司、厂家联络,获得汽车故障诊断信息,而且随时可以得到具有高水平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指导,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能像在现场一样,逐步地指导检修人员诊断和排除故障。
为适应这一发展,采用汽车局域网对各子系统模块进行管理的技术。要求各子系统模块提高智能化的程度,具有相应的在线自诊断功能,由专用的诊断模块对各子系统进行监控,提供故障信息和故障发生的部位。外部诊断设备可以通过汽车局域网,直接对各子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和测试。
(六)逐步实现汽车故障的预测
实现汽车故障的预测是今后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在于通过预测可以预知诊断对象——汽车或其总成的未来技术状况,并确定其剩余的工作寿命和运行潜力,预报无故障期限,做到事先预防和减少危险性故障。但到目前为止,整车故障的预测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解决。这首先是因为诊断设备还不完善;其次是缺少必要的结构参数和输出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资料。因此,应逐步加强对汽车的实验与理论的研究,掌握汽车技术状态的变化与其组成的零部件发生磨损、变形、疲劳或腐蚀引起配合特性变化的规律,确定诊断参数和诊断标准,开发包括检测技术、预测技术和分析技术在内的诊断软件,利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在车辆的关键部位装人车载式监测传感器来获取诊断信息。采用随车计算机及连续不断进行检测的指示仪表,对汽车的转轴、轴承、齿轮、油、排放、油耗、振动等进行有效的监测,对汽车的渐发性故障进行有效的预报。
关键词:营运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汽车检测技术,即在汽车出厂使用与维护维修过程后,对其技术的状况进行测试和检验的一门综合技术,它通常是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早期的汽车检测技术主要通过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发现并有针对性的对汽车故障进行检测,而在如今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形势下,汽车检测技术也逐渐发展为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智能的仪器设备来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使整个检测过程更加安全、迅速且可靠。
一、汽车检测技术的作用
汽车检测技能在对汽车不解体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环保检测,从而为建立安全与公害监控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这不仅能确保汽车具备符合要求的外观,还能保证其具备较好的综合性能和符合排污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性能,保证其在安全高效与低污染前提下运行。综合性能检测通常是指建立在汽车不解体前提下,为保证车辆的技术状况与工作能力而对车辆实行的质量监督,以保证车辆具备良好安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另外,故障的检测诊断同样也是建立在不解体前提下对车辆的故障部位加以确定,并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检查测量与分析判断,进而进行调整与修理,以保证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主要内容
1、安全性检测
首先是制动力检测程序,利用科学的制动实验台,获得汽车的左右轮最大制动力,通过计算机的专业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判断汽车整体上的制动力是否符合标准;其次是侧滑距离,将汽车行驶上检测台进行侧滑实验,记录下侧滑的距离,找出最大的侧滑量;然后是转向测试,通过实验检查汽车的方向盘、轮胎、轴承、拉杆以及各个连接部位标准是否合格;最后是前后照明灯的检测,对前后照明灯进行照明强度和距离的检测,保证汽车在黑暗环境中运行时能够最大程度的看清前后情况,保证在黑暗环境下的安全行驶。
2、可靠性检测
可靠性检测主要是检测汽车的异常声响、设备磨损变形以及是否有裂纹等现象。这样的检测可以保证设备的完整和良好运行,避免汽车在运行过程受到不必要的客观影响导致安全事故。
3、动力性检测
动力性检测主要是对汽车整体性能的检测。(1)车速的检测程序,在检测台上进行运作,将汽车的速度开到最大,然后立即松开制动器,踩下加速踏板让驱动轮带动滚筒平稳的向前运转,最后根据获得的数据分析获得关于汽车车速的最终结论。(2)加速度以及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发动机的功率受到了燃料、油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检测中重视这些影响因素,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3)点火系统的检测,在进行点火系统检测的时候要使用万用表,逐点对接,找出整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检测顺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按照检测人员的习惯进行,重点在于一定要重视高低压线路的检测,保证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状况。
4、经济性检测
经济性检测主要是通过对汽车运行过程中的耗油量等进行数据收集,以此来评价汽车的整体状况和维修质量。
5、环保性检测
汽车是一种会影响到环境的交通工具,所以一定要注意环保性方面的检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噪音部分,需要通过不同的噪音等级对汽车进行噪音等级检测,保证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噪音污染;另一部分是尾气排放,尾气排放是汽车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一定要检测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并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减少汽车在运行中产生的废气污染。
三、国内汽车检测仪诊断技术发展方向
我们在充分肯定国内汽车检测行业发展现状的同时,也应当要清醒的看到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认清楚发展的方向,以此树立坚定的信心。但是就技术以及管理上,我们需要狠下功夫,才能争取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这样才能尽快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媲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要在技术上下功夫
1.1 加强技术基础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在国内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只是普遍对“硬件”技术比较重视,即仪器设备、控制系统等。但是对难度更大、投入较多以及社会效益等更加明显的基础性“软件”技术方面的研究就显得相对疏忽。要提高软技术,首先要加强对汽车检测技术的基础研究,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修订汽车性能要求较高的检测程序,以此规范全国各地检测要求与操作技术,这样我国汽车检测技术才能够全面得到发展。
1.2 加强专业检测设备研究,实现检测技术进步。国产设备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因为与国外相关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体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国内检测设备生产行业应进一步加大开发研究的投入,建立完善一批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以此促进汽车检测设备向精密化、数字化以及系统化等方向发展。
我们在研发的时候,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内从事汽车检测设备生产的企业,以现有设备产品为基础,进行技术改造、完善设备性能,走出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路子。
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讯、模式和观念,消化吸收,从而增强自主开发的能力,生产出更多具备中国特色与中国品牌的汽车检测设备,促使国内汽车检测技术的进步,并开拓新的检测领域,推动汽车检测行业发展。
1.3 加快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达到检测效率的提高。由服务功能的不同划分,汽车检测站有安全环保检测站、维修诊断检测站、综合性能检测站三种类型。相比前两种,占我国大部分市场的综合性能检测站因为所需要检测的项目较多,导致人员水平、技术熟练度不高,完成检测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对此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培养,博学专精,提高员工效率,另一方面要从整体改善工艺布局、装备配置、控制程序、检测手段等方面,在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优化检测时间,保证检测效率。
2、要在管理上下功夫
2.1 加强汽车检测质量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检测质量管理是检测行业管理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具体来看我们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按 G B/T 15481-2000 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包括事实性质量体系和文件化质量体系,对所有质量要素实施全面控制,定期申报并接受计量认证考核,有条件的可申报实验室认证。
二是要按 JT/T 478-2002 相关的要求和设置进行计算机控制联网检测系统的维护,以此加强对汽车检测设备的管理,不但要对汽车检测计量器具实行定期鉴定和校准,而且要做好日常维护和运行中的检查,确保控制系统和检测设备的可靠运行。
三是要认真促进检测人员的培训,保证100% 的持证上岗率,还要坚持上岗培训,强化规范操作意识,及时把汽车检测的新技术介绍给检测人员,以此提高他们整体的技术素质。
四是要坚持展开质量管理活动,定期检查和督促质量体系文件的贯彻和执行情况,并能够及时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重视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这样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2 加强汽车检测行业作风建设,塑造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汽车检测涉及的利益群体面广量大,坚持搞好行风建设,以优质服务、秉公办事争取被全社会广泛认可,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效益,对汽车检测行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汽车检测站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检测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使他们不去违规。要加强制度建设,设置警示“高压线”,动真碰硬,使检测人员不能违规。要建立健全内、外监督体制,形成层层防范局面,消除检测人员的侥幸心理,使他们不敢违规。要关心检测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消除一些后顾之忧,使他们不必违规。
在加强对检测人员素质控制的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公示收费标准,公开服务承诺,设立行风评议箱,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全方位地接受社会监督。
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与进步将会对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彦昌.汽车检测内容及检测诊断方法分析[J].民营科技,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