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精细化 措施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全面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目标的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长远发展有着推动意义。

1、重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化管理实施,促使事业单位财政分配公开透明,各岗位人员权责明确,科学、公正的决策机制,完善单位内部管理,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科学化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意识增强,建立官员问责约束机制,形成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推动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2、必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着手推动,更能发挥预算精细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从长期来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也是财政管理高效的内在要求。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认识

1、全员、全面、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岗位结合岗位职能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工作计划编制岗位的业务预算编制,最后结合各部门预算编制汇总得到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一方面,这种自下而上、全员覆盖的预算编制办法,使全员参与到各岗位预算编制过程,从而对本岗位的职能定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经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单位的预算编制符合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有利于预算执行力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单位全部业务计划,考核各业务量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同时,充分分析和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时编制不同的预算数据供领导决策。

2、数据精准,符合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的每一个数据应力求精准,减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预算编制时的数据得到要有充分的市场预算分析,包括业务量、市场单价、市场走势预测等因素的考量;通过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得到数据,尽量避免单一方法或历史经验来评估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尽可能准确,设立预算编制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3、管理科学化、方式精细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目设置细化,实现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无缝对接;这种预算科目设计方式有利于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强,从科目细化上保障了预算编制执行效率。预算模板中应着重增加对重点项目成本费用的专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与业务的紧密性,细化预算管理方式,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预算编制的科目细化与各岗位人员的绩效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使得预算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强化预算执行落实到实处。

三、编制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的思路

1、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在单位中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流出和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意识,加大对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所涉及的各部门预算计划统一纳入到预算编制计划中,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细化预算所涉及的各个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对于业务部门的预算经费,对各项目的开支设定限额标准,同时规范经费申请的审批标准流程,超过部门预算的款项,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拨款。项目经费集中支付,便于日常业务往来收支的统一管理,细化项目资金拨款及支付程序,规范日常预算执行过程,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3、不断提升财务监督能力

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助于预算管理人员管控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采购部门实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促进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料,保障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控制,还需对企业的人员、资金、车辆等物资进行统一的编排和管理,加强对各项财务工作细节做到精细化;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程度,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1、深化内部控制,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费用与业务绩效结合的有效衔接。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更加详实、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结合,加强对收支情况的动态管理,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财务经营情况,也涉及到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预算支出制定定额标准,加强预算执行力

对于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标准,需要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支出都严格审核。财务预算部门需要制定会议费、办公耗材费、培训费等费用支出定额标准及要求,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费用标准管理体系,进而强化预算执行力。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约束岗位预算的执行落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保证预算能够顺利实施。另外,预算管理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信息的实时反馈,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解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3、项目经费精细化,强化预算监督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经费政策制定之后,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具体落实项目精细化,保证项目经费管理度落实到项目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预算监督,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整改,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在未得到审批之前,严格禁止事业单位提前采购,否则不予报销。因此,只有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

4、推进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要进行预算管理精细化,还需要优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将预算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来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同时,便于掌握和了解后续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岗位职责的细化和明确,加强财务成本费用与业务工作的挂钩,缩小预算编制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强对成本收支的管控。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编制资金优化预算方案,配合组织落实好资源优化配置审核工作,避免发生资金浪费、流失等现象。

5、加强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拓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路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共同参与和完成,预算执行效果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加强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推进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预算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应该有专业素质较强的财务人才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者的职业责任心,确保预算管理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性。部门间人员预算工作的交流沟通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五、结语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公共服务部门,其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内部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人员和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组织、执行、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另一方面,定期对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进行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强化预算执行力。坚持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积极调动全体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深化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预算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因此,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巫升斌: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践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9).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 伞计工作认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严重弱化了审计职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一是单位领导认识不足。单位领导严重缺乏审计知识,在决策和管理中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部分单位领导片面地认为审计工作就是对内部账目的检查,没有认清审计工作范围,导致审计工作在单位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偏低; 二是单位人员认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类型单位,单位人员一直存在着单位经营好坏与自身无关的观念,他们没有认识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全面实施。

( 二) 伞计目标、职能与定位不准确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都以财务工作为主,没有将材料采购、人员选拔任用、经费支出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监督评价等其他管理工作纳人到内部审计范围,导致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内容单一; 单位没有从战略发展的角度, 合理设定审计工作目标, 无法发挥出审计工作价值; 一些单位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也未能配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造成审计监督、管理、控制、服务以及评价等职能严重弱化。

(三) 伞计制度与规范不完善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导致审计工作丧失了严肃性和权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统一的审计标准。我国尚未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使得部分单位审计工作受本单位领导的直接干预, 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二是缺乏审计工作长远规划。大部分单位仅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使得工作规划与本单位实际情况脱节。同时,单位也没有制定详细的审计工作计划,缺乏对审计工作次数、责任分配、操作流程、建议提出等方面的细致规定,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三是监督制约体系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制约,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不高,易出现疏漏或舞弊问题,增大了单位的审计风险。

(四) 伞计技术方法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量较大、内容较多, 对审计工作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大部分单位的审计工作中,没有引人如现场审计法、抽样选样审计法等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不重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没有建立起审计风险模型, 使得单位审计工作仍停留在静态审计阶段,难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仍以事后审计为主,不重视事前、事中审计,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伞计工作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思想意识角度人手, 提高单位全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确保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

首先,加大对单位领导的内审专业培训力度。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各单位领导统一参加内审工作培训,由此不但能够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而且还能提升领导的管理水平。其次,可由地方审计局到各行政事业单位中进行专题讲座,针对单位主管财务和审计的领导进行相应的培训,并由培训人员对领导进行评价, 其结果可作为领导选拔、任用的依据。再次,采用各种宣传方式,如在单位中悬挂宣传标语、向单位下达宣传指标等, 使单位领导在开展宣传工作时,认识至日内审部门设置及内审工作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可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2、提高单位人员的认识

首先, 建立人员学习培训体系。当单位领导完成培训后,可由其组织单位内部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培训的过程中,着重阐明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员工参与和支持内审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内审工作。其次,可将具体的学习任务下达给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人对学习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单位领导则应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并对不积极参加培训的部门及个人进行批评, 对学习效果好的部门树立典型, 借此来激发各部门及员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再次,为有效降低学习成本,可建立统一的学习机制,由此既可以为参与学习的人员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还能使学习教育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二) 明确伞计工作目标、职能和定位

首先, 合理确定审计目标。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上看,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应当为, 以合法合规性审计为前提和基础, 以内控、风险管理等工作为重点开展内审工作, 从而确保内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明确审计工作职能。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必须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并对审计理念进行不断创新, 借此来提升内审工作在防御风险、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和效力。再次, 认清审计工作定位。从本质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与其它类型的审计有着较大的区别, 因此必须认清审计工作定位, 从思想上明确内审工作的发展方向。单位内审工作的定位应为确保公共受托的经济责任获得履行,为组织增加相应的价值。

(三)健全伞计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依据,所以必须健全相关制度, 确保审计工作落实到位, 提高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

1、统一审计标准与规范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结合内审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起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如内审时间、内审流程、内审人员数量、内审培训制度等等,这样一来,各单位便可依据规范的要求开展内审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内审风险及询私舞弊时间的发生,而且还有助于各单位内审工作的交流与沟通。

2、制定审计工作规划和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着眼于全局,并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内审工作, 以此为基础,编制科学合理的内审规划,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确保内审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内审工作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可将计划_=3GL期设定为6 个月或是12 个月,由此不但能够确保内审工作计划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有助于内审工作计划的修正与完善,有利于计划的顺利实施。

3、完善审计工作监督机制为确保内审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可通过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内审工作的监督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可采取以下方式对内审工作进行监督制约。其一,可由当地审计部门承担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责,指派专人到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审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评价,一经发现问题,可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单位进行处罚。其二,可由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进行监督,单位则应采取信息公开的方式, 将内审结果在新闻、报纸、网站等平台上,同时, 设置监督电话、监督邮箱,及时搜集社会反馈的问题, 确保单位内审工作始终在广大社会公众的视线下进行,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内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 四) 改进伞计工作技术方法

信息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技术与方法,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首先,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如顺查法、逆查法、优选法等等,并在熟练掌握这些方法的同时,学习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技术,如调节法、鉴定法等等, 从而为单位领导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其次,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快审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逐步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人,配置相关的审计硬件和软件,为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保障。由此,不但可以解决手工查账失误率较高的问题,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审计效率,有助于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单位在建设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使审计软件与财务及业务软件有效衔接,运用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审计工作平台, 使内审的职能作用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预算绩效改革的脚步加快,而且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应对绩效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要适应预算绩效管理。但是绩效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一项比较庞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进行不仅涉及到财政资金的分配,还有运行方式和人员思想的改变。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一是绩效管理理念的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公共管理的一项举措。政府可以利用媒体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还可以更新宣传的方式,还可以举行各种活动,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深入人心,扫清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思想障碍。二是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绩效管理改革工作必须要有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以组织建设为基础,这样绩效管理改革才能有序的进行。而且在改革中要首先对制度进行改革,对预算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也要进行记录,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工作的进行。而且对预算管理改革工作还有建立技术体系,绩效管理体系要有技术支撑,这样预算绩效改革工作也能更规范的进行。三是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促进绩效管理改革,使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而且还可以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绩效管理工作需要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开展可以从财务管理重点项目和民生问题进行。而且对绩效管理工作还要注意目标的分配,相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高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绩效评价结构也要进行应用,这是评价的意义,而且对评价也要进行分析,若是存在问题也要及时的调整。

二、预算绩效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不够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并不够大,有些问题并不在其管理范围内,而且管理工作很多的职能都没有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就是预算,但是很多预算绩效管理并没有实现,其应用的范围很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其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2.预算资金的不充足。项目的实施前提就是资金支持,若是没有资金的支持项目就无法进行,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更多的项目参与绩效管理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现在我国的绩效管理中还是存在资金欠缺的问题。根据2013年的数据,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资金已经有提升,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预算绩效资金还是不够的。3.基础工作未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还需要将基础工作完善,基础工作是预算进行的关键,很多人对基础工作不是很多了解,这也是由于其宣传并不多,所以人们对这项工作比较陌生。但是这项工作还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没有及时的发现问题,所以这项工作进行的比较缓慢。4.改革进度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存在很多的不足,这是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但是在改革中,我国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进程很慢,我国的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其改革的速度并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正视,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5.没有有效的利用财务管理工作。在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对财政资金和资源的利用都比较低,而且利用的也都不是很合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但是目前其并没有履行好这一职责。利用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对资源和资金的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也可以使财务管理发挥其职能。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建议

1.改革进度的加快。我国现在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脚步应该加快,我国制定了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现在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对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阻碍。为了加快改革的进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完善。在推进这一工作的进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宣传的方式,让大众充分的了解并对其信任可以应用。二是预算绩效管理中,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将预算绩效工作的绩效计划、绩效指导和绩效评估等联系起来,使这项工作具有整体性。2.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立法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是为了工作的高效,工作效果的改善。而且财务管理工作在监督下,预算绩效工作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若是在监督中遇到什么问题,那就是立法问题。在立法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立法一定要公正、公平和公开,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详细的规定的,对相关人员的处罚也要合理,根据其犯错的性质进行处罚,对存在偶然性、造成影响不大的人员可以从轻处理,而对于错误重大、有故意为之的嫌疑,造成的影响很大,认错态度不好的人员,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惩处。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所以在工作中相关人员也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工作的合法性。3.全面的应用绩效管理。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所以我国更应该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才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对绩效管理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也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计划目标的制定。行政事业单位有很多各部门,所以在工作前都要有一定的计划。二是绩效沟通。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的开展中,有很多的部门参与其中,所以就要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也要进行绩效沟通。这样在工作中可以有效的避免错误的产生,若是出现分歧,也可以更好的解决,这样也不会影响工作的进行,还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对预算绩效的评估。财务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评估,不管这项工作做得怎么样。预算绩效的评估是一项工作,其不是为了评价工作的好坏,二是为了评估工作的效果,对以后工作的影响。预算绩效的评估主要就是为了对工作进行评估,促进今后工作更好的进行。在预算绩效的评估中,也要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也制定了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也应该加快社会经济建设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是维护经济秩序的单位,所以改革要从行政事业单位为开始,现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不够大、预算资金的不充足、基础工作未完善、改革进度慢、没有有效的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进度的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立法工作、全面的应用绩效管理等措施才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来能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艳华.从绩效管理模式出发,探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7,07(10):71-72.

[2]朱迎友.预算绩效管理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24):203.

[3]周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02(13):37.

[4]邓兴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4(21):9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形势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一、引言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地位相对比较特殊的部门与单位。这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不但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还在其它很多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财政拨款预算内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是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由于缺乏约束机制,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故此,事业单位未将严格的预算制度摆上议事日程。众所周知,合理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工作计划需要的保证,它又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业务目标的重要手段。

首先,预算管理有助于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大部分财政资源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并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提高是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配置财政资源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的客观需要。

其次,预算管理有助于控制财务收支的不平衡。根据本单位的客观情况编制预算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当事业单位编制合理的预算指标时,一旦相关指标的实际值与预算值之间出现了差异,再根据编制的预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高效起来,可见,预算管理是控制财务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手段。

最后,预算管理有助于国家对宏观政策的引导。国家财政资源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分配”,并投入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体现在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过程之中。可见,部门预算的编制也体现着国家宏观调控所扶持的方向,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实现。

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本单位和了解相关单位预算编制、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以期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贡献一份个人的力量。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员工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存在不足,加之预算编制本身也存在着不切合实际的问题,最终导致对预算管理产生了众多不必要的误解。同时,领导层所关注的重点不是预算管理的准确度的高低,而是本单位所编制的预算能否能为本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导致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使得预算存在一些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地方。如此预算,又导致领导较少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如此预算管理就很难体现其存在的意义。

(二)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不高

推进“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方法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零基预算不是根据以往的基数来编制预算,而是根据本单位的职责、目标,以及政府下一年度的施政计划,在结合本单位的资源的基础上,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重新编制本单位的预算。但是,目前众多预算单位仍坚持使用“基数预算”的老办法,“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并不高。

(三)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就一般情况而言,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监督的主要部分,但财务部门又缺乏最高的权限来监督其他部门。由于在预算执行时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这容易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四)预算编制时间短

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短促的时间使得预算单位不能充分论证项目指标,预算编制的结果是缺乏足够可信性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算的编制都得不到实践上的根本保证,又何谈预算的质量。同时,这又促使单位选择比较简单的编制方法,这也是“零基预算法”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而“基数预算法”仍然盛行的主要原因。

(五)预算管理编制的人员配备与素质难以满足编制要求

就现状而言,财务部门几乎成为编制财务预算的唯一部门。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本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人员的配备不足,相关人员的素质也难以满足编制高质量预算的要求。人员配备与素质不能更好的满足预算的编制,又导致预算编制质量的低下。预算编制质量的低下,又会招致领导的埋怨。这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难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三、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其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要意识到预算管理是本单位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是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预算管理不是对本单位的束缚,而是提供实现本单位职能的有效保障。其二,预算管理不是仅属于财务部门的一部分工作,它更应该成为一个关乎全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系统工程”。如想取得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就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这些都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意识观念的转变。只有在单位内部要树立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各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识。预算管理才能真正的实现其作用。

(二)切实执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与“基数预算”相比,确实增大了编制预算的工作量,但是在诸多预算编制的方法中,它是一种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基数预算法”容易产生“鞭打快牛”的可能。也就是说,哪一个部门严格执行预算,该单位在将来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预算约束。在编制预算时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绩效原则要求,权衡收益与成本,体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的要求。

(三)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关键在于力保年度预算充分切实可行。为此,预算要尽量细化各项目和项目支出的内容。同时,应该督促有关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就应该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譬如,早计划、早打算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要尽早准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要早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好近几年的滚动专项支出规划,尽量为预算的精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预算执行任务的完成不能终于有关的资金支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其一,制度先行。事业单位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本身就承担着整个单位的财务工作,该部门力量用来监督预算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是远远不够的。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让本单位的审计等业务部门一起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其二,完善单位内控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利用内部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其三,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第四,健全完善检查、监督与考核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各级财政部门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不但要负责各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的审查、资金的分配,同时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事后监督考核,将预算执行考核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和职工奖惩的评定依据。

(五)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都由单位财务人员来具体操作,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财政法规宣传,严肃财经纪律;另一方面,在保证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按时参加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业务操作。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员工了解预算管理的好处。最后,事业单位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全方位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29号)、《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财综字[*]87号)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帐户管理的规定》(财综字[*]88号)等文件的规定,现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对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收支管理若于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计划和以收定支、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的原则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具体编报时间可与年度预算同时进行。

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由上级单位审查,由一级预算单位负责审核、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各单位(包括基层单位)的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进行审核后报分管局领导批准,并将批准的预算外收支计划抄送财政预算外会计局。

(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主要内容:

1.收入计划内容包括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附加以及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预算外资金预计年度收入。

2.支出计划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以及基建支出、专项资金支出等预计年度支出,但预算外计划支出不得超过本单位预算外收入。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及其银行帐户由单位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统一核算。除实行“收缴分离”办法(即单位和个人直接到银行缴款)外,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缴存本单位的预算外收入专户。

(二)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原则上与一级预算单位建立预算外资金缴拨关系,一级预算单位的认定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

各下属单位应当在上级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将本单位预算外收入专户的资金余额上缴上一级单位的预算外收入专户,由一级预算单位集中缴入同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三)预算外资金按规定在市级与区县级部门之间分成的,在上下级财政专户结算管理办法未出台之前,原则上按原定比例上解下拨,具体分成比例按照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要求,由市级主管部门提出、市财政局核定后通知各区县、各部门执行。

应缴市级收入由区县级部门从其预算外收入专户中上解市级部门的预算外收入专户,应拨区县支出由市财政专户拨入区县财政专户或区县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外支出专户。

按规定上解下拨的预算外资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挪用或统筹、调剂。

(四)预算外资金收入的监缴工作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同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外资金收入分户台帐,做好收入催缴、支出审核、会计对帐等工作。

(五)一级预算单位预算外收入专户的月末存款余额必须在月度终了后10日内缴入同级财政专户(以万元为单位,整数划缴),其中属于区县部门应缴市级部门的收入,按市级部门确定的期限上缴市级部门的预算外收入专户。

三、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

(一)各单位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实际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数额,提出月度用款计划。一级预算单位审查、汇总后,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分支出项目的用款申请。

(二)同级财政部门应当在收到一级预算单位上月收支报表和当月用款申请后10日内审核、拨付资金。

(三)属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支出的;由同级财政部门分别按照基建资金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核拨。

(四)凡是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办法从财政专户中直接支付采购资金。

(五)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单位预算外支出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对因未完成预算外收入计划造成的预算外支出缺口,一律削减当年预算外支出。对因特殊情况使原预算外收支计划发生较大变动的,可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调整预算外收支计划的审批手续。经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权限报批后执行。

四、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

每个财政年度终了后,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年度决算报表,同时。以书面形式总结、分析年度预算外收支执行情况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五、会计处理和报表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后,其会计处理分别按照财政部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49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88号)执行。

(二)建立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月报表制度。一级预算单位必须在每月终了后10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预算外资金收支分户及汇总报表,并附收支执行情况分析。月报表的具体表式另行制发。

市级主管部门如有要求,区县一级预算单位可同时将预算外资金收支报表抄送市级主管部门。

六、加强财政服务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在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同级各单位的政策和业务辅导。认真听取意见和解决问题财政部门内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对各单位符合规定的预算外支出及时办理资金划拨手续,确保正常、合理的支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