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模拟题

会计电算化模拟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模拟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模拟题

会计电算化模拟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会计信息化 会计职业技能

近几年,我国对职业教学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方针。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毕业以后适应工作环境是非常有益道德。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来讲,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的涵义

实践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是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模拟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动手技能。

2.实践教学的特点

第一,动手性强。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设置各种模拟情景,并迅速地通过实践看到结果。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学习效率提高。实践教学是具有综合统一感作用的教育手段,学生置身于模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运动和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能顺利实现从“学校”向“企业”的过渡。学生在校得到了实践性教学的熏陶,这些实践技能能使学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实际操作。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现状

1.教学使用财务软件单一,操作技能不够全面。目前社会上的财务软件种类很多,北方大企业偏爱用友,南方大企业爱用金蝶,小企业使用速达等,不同企业对功能不同的财务软件的需求有差异。而大多数职业院校般只配备种软件且版本较低,并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这将会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容易造成教学和实操的脱节。

2.教学实践环节受到硬件的限制。在我国很多职业院校里,因为学生多,机器少,不能每个电脑上都安装财务软件和提供大的企业信息化模拟经营场所。学生在会计实训室里也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操作,老师负责提示每一步的操作程序,经常是“老师讲完,学生练,学生做完,老师计分”,而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企业都在一个局域网中按照会计分工共同完成核算工作。在这样的教学实践环境下很难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体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及模式,也无法承担起自己所处的角色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3.缺乏合适的教材和实践基地。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较快,可是目前市场上缺少能够跟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经营一致的教材及资料。教师只能依据会计电算化的教材讲解,这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侧重财务链的教学而忽视供应链。但在实际的会计信息化业务操作过程中,财务链、供应链以及生产链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核算。不仅如此,职业院校中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仅限于实训室的模拟操作,没有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财务软件的开发,实际会计信息化操作和问题处理,分析结果和预算执行。学生不能从企业汲取新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就会造成工作以后的暂时脱节现象。

三、如何加强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1.保持财务软件的更新和升级。现在,很多财务软件的开发商会把目标顾客针对企业以外的范围,职业院校可以直接和开发商取得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免费获得新开发财务软件的使用权,也可以做好财务软件的维护和升级问题。

2.学校应增加教学硬件的投入。增强教学实践的实践性必须以完备的硬件设施做保障。在实际过程中企业会计信息化必须是在一个局域网环境中才能实现,而要运营这样一个环境必须要求计算机具有较高的配置尤其对服务器配置的要求更高,所以必须建设一个能实现这种信息化环境模拟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会计信息化实践基地。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提供教学资料和教学依据,提供优秀的企业会计人员为我们进行企业实践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并可以为我们的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从而缩小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实现一定意义上的产学结合。

4.学校应建立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践资料库。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企业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数据并结合相关企业的实际状况,模拟设计教学案例。

第二,可以通过建立的校企平台,与企业间相互交流教学案例,或按照互惠互利原则,为合作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同时获得教学资料。

第三,可与相关的软件公司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从而在获得软件公司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能获得该公司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充实学校的会计信息化资料库。

参考文献:

[1]邓金娥,周阳,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财会月刊,2011年第6期

会计电算化模拟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238-02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大学、大专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其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感知能力都不同于其他层次的教育。中职教育定位于社会基层工作,中职会计的培养也紧紧围绕于此。笔者认为,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专业知识、身心健康,能负责具体审核和财务收支、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项的初级会计人才。制定这一目标的指导思想是:以需求为动因,把小规模企业和个体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目标市场 ,培养出合格的中职财会毕业生。只有认识了中职会计教育的特点及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日常教学,探索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会计教学的目的。

因此,“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目标与弥补校外实习不足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推动素质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实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原因

(一)中职教育要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劳动者

中职教育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劳动者。但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这就是要求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要强,而实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理解感知能力是实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直接原因

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来说不如普高生源,学生成绩偏差,学生的素质、理解能力普遍偏低,如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于理论讲解,势必使得学生觉得课程难,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在教学过程中,《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这些都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知识,但从教学过程来看,这部分实验虽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已经讲授过了,但过一段时间再让学生重做时,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写哪种凭证,如何填制凭证搞不清楚,这种现象在填记账凭证过程中表现得最明显,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账簿的选择更是无从下手。

(四)学生对企业财务运作能力不强

传统的中等职业中专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实践往往是学生每人一套相当于一个中型制造企业一个月业务量的实习资料。一个人充当企业的各种核算的角色,既是仓库管理员又是销售人员;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既是制单又是主管。学生感觉混乱,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很烦琐。一个月的业务量在老师辅导下能勉强完成,但学生对企业财务运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甚至有一些学生还对财务工作产生了畏惧心理。

(五)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内容应拓宽到其他类型企业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内容涉及面较窄,从现有的实验教材来看, 涉及的内容往往都是工业企业,事实上学生就业岗位又有很大比例不是在工业企业 。因此 ,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内容就不能局限于工业企业,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企业 ,如商业 、饮食服务业甚至房地产经营业务等。

(六)只重视手工模拟,而忽视了计算机模拟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但在中等职业中专《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实践方面,主要还停留在手工模拟阶段,应用计算机模拟实习相对较少,学生工作后仍然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期,才能胜任一定的会计工作。

(七)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学生实践知识的缺乏

财会专业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许多财会专业教师,从高等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中间缺少实践环节的锻炼。教师在授课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的训练,对如何具体操作会计实务传授得较少,导致了学生实践知识的缺乏。

二、模拟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一)加强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模拟实验室作为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场地和硬件设施,是搞好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基础。加强会计模拟实验环境建设包括模拟实验的各项软硬件环境建设,从设立专门的模拟实验室,配备实验材料和用具(如凭证、账簿、报表、票据、科目章、装订机、打号机等)、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等)、管理操作软件(“网中网”财务软件、用友软件),确立以手工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依托,加之配套的实验内容设计等软件建设为主的整体思路。同时,各种实验设施应随着会计核算管理要求的变化、会计实务的发展、各种新仪器设备及软件的普及应用而不断更新、扩充。

(二)注重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将模拟实验教学贯穿《基础会计》教学当中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从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如果能学得好、学得透,在进一步往下学专业课时,才能跟得上,且中职生就业的方向主要还是小企业,在业务处理上主要还只是涉及《基础会计》的内容,所以,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笔者认为,应针对“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在主干专业课上应注重多安排模拟实验课时,在基础会计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注重实训教学环节,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首先,对会计循环中的具体操作点按照单项分散式训练的要求进行独立操作,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等。

(1)会计凭证单项实训。填制凭证收报告,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般是讲授到相应的章节如《会计凭证》时,先讲解“原始凭证”,由于原始凭证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这时应多举身边常见票据,如发票或收剧为例且最好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自己搜集一些票据,让学生自已观察手中单据包括哪些内容,哪些项目需要填写。然后准备好的一些空白单据逐项讲解填列,并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促进学生轻松快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基本方法。

学生在掌握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后,进行记账凭证编制的实训。结合具体经济业务讲解、演示通用记账凭证填制方法。在教学中,重点讲解、指导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注意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对容易发生错误的方面,如填制记账凭证时日期、会计科目不正确,忘写凭证附件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提醒,让学生通过实训,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操作技巧。

(2)登记账簿单项实训。在讲授到《会计账簿》时,应在教学前发给学生各种零散的账页(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几张总账账页),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逐项逐笔填写。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填写现金日记账及其总账,然后让学生自己填写“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其总账。

(3)会计报表的实训。发给学生相应的资料及资产负债表,讲解资产负债表的填制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完成表格的填制。这三个单项可借助相应的会计软件进行,如“网中网”公司开发的《基础会计实训平台》。

其次,在基本掌握单项实训的前提下,在本门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式实训(在期末考试前安排一周的时间)。在掌握单项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学生还必须掌握整个会计循环的完整性,这时可以出一套比较简单的业务模拟题给学生做,手工模拟从设置科目和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整个会计循环,题目不需要太全面、太多,重在让学生基本掌握会计的整个流程。

2.在会计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单项及集中实训

在教学中,如果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已经进行了单项及集中的实训,《企业财务会计》这门课中仍然需要进行以工业企业为对象的专项会计模拟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如存货专项实训及销售专项实训。

(1)“存货专项实训”。 通过本项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当企业按照实际成本计价时,发出材料核算的全月一次加权平均的计价方法,并能够组织与材料采购收发有关的明细核算和总分类核算,且能基本掌握财会部门和仓库人员的岗位分工。具体做法是,在做实训前,发给学生一些有关存货实训的资料,且明确设立两个岗位,一个是会计岗位,一个是仓库管理人员,并把它们各自的职责打印给学生,同桌之间一人担任会计则另一人就担任仓库管理人。

(2)“销售专项实训”。通过本项实训,其目的是练习产品销售收入核算程序 。在发给学生相应的销售实训的材料基础上,按以下的步骤完成:一是企业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判断各项销售收入中是否确认营业收入;二是会计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产品出库单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三是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有关明细账。

(3)开展“企业进行岗位轮换”实训,解决“《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未进行分工轮岗”存在的问题。所谓分工式就是在模拟实习时,根据模拟单位的经济特点、组织结构、规模大小,模拟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如仓管员、销售人员、车间统计人员、出纳、会计、主管会计等,而后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各施其职,让模拟单位运转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在模拟企业进行岗位轮换,采取分组、分工协作的方式合作完成综合训练的内容,既锻炼了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又锻炼学生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让《会计电算化》由应试教学转变为应用教学。《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在每一个会计专业的学校都有开设,但对会计电算化的培养方向只停留在应付考《会计电算化》证,所授课内容简单且不能联系实际。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会计电算化》考证后,建立手工、机录一体化的训练环节。就是要求采取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并行的做法,要求从设计账套、设置科目和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生成,手工和电脑都同时进行,训练内容相同,训练步骤和进度均相同。通过并行可以互相检查核对,及时发现手工或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工作需要。

(5)增设“其他行业会计”的实训内容。《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的实训主要是以工业企业为主,考虑到学生就业岗位有很大比例不是在工业企业,在开设《行业会计》这门课时,结合所授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实训,特别是“商品流通企业”、“饮食服务业”、“房地产”行业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实训。

(三)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职要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质量,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应培养双师型教师。会计教师一般都是本科毕业,理论功底较深,但缺少实践经验。为此,学校应鼓励会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兼职或直接进行记账业务;或学校以校方的名义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有计划地派教师到这些单位交流,以提升其会计实务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到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来提高和丰富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

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第一,根据课程教学进度随时进行的实训,实训的成绩可以占该门课程期末成绩20%的分值。通过《基础会计》进行的单项实训、考核,应能充分激励、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的综合会计模拟成绩,学生成绩应由实验结果成绩、平时成绩和出勤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实验结果成绩以学生所完成的、最终上交的资料(填制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它相关材料)为准,此项成绩的评定不单纯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单一性为准,而是以学生了解、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的来龙去脉及业务处理技巧为准,此项成绩占50%左右;平时成绩以学生平时实验表现为准,包括实验态度、是否按实验要求和进度进行、是否遵守实验纪律等,此项成绩占30%左右;出勤成绩以学生考勤为准,此项成绩占20%左右。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检验,这种考核方案效果很好。

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已取代以往传统经济的概念,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中专《会计模拟实验 》教育所培养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要加强实践性环节,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菁. 职高 《会计实务操作 》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相关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

[2] 李艳,王金艳.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会计电算化模拟题范文第3篇

一、独立掌握大纲内容

会计从业考试内容均出于教材,因此备考第一步就是熟悉教材。先看一次书,初步掌握大致内容;看第二遍时做大纲内容,写在一本笔记本上,以后复习时就看笔记本,大概看个五六轮;考试前一二周看第三次书,为的是把一些角落里的小分题也能拿到手。做大纲内容时,尽量独立完成,有些题目有一定难度,自己很难分析归纳总结。

雄鹰网校零基础VIP押题特训营,直播+回放+万题库VIP押题专项练习,无论是零基础还是基础差都可以一次通关。<点击进行报名>

二、多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

习惯纸质练习的考生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试卷,把近几年的试卷全部打印出来,在复纲几轮后先做一次试卷,熟悉一下题型,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大纲是否包罗试卷中的内容了,如果试卷里的内容自己的大纲里基本上都能找到的话,说明大纲内容是很详细了,考试就不用怕了。到考试前两三天再把试卷考一次,可以增强自信心。但会计从业考试采用无纸化形式,熟悉电脑操作也很重要,建议考生在考前两周利用会计从业全新模考系统做几套真题,感受一下无纸化操作,以免因操作生疏而影响水平的发挥。

三、字根表法

字根表法是用以弥补记性不好导致题目易混淆的遗憾的。这是一种浓缩记忆法。比如说要想记住整本书里有关特点的题目,就把所有这类题目全部集中在一起,每个题目写成几个字,把这么多字按顺序排列好编成一首词,给它一个题目或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好记些)。只用记住这首词,考试时遇到有关特点的题目就可以先背出这几个字,再根据这几个字默出几个句子来。

要在大纲复习几轮后才写字根,背字根和看大纲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不能只背字根,否则即使写出字也默不出相应的那个句子来。毕竟《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两门科目要理解记忆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误区

1、切勿轻敌,考场认真审题

不要因为自己复习的时间长,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必定通过考试,在考场上也盲目自信,看每个题目都眼熟,不仔细看题干、条件,而只是凭主观意识断定答案。学习还是看效率的,后来居上者比比皆是。

注意:考场真题越是看似简单越是陷阱重重。比如:购置“商品”时,会计分录计入“库存商品”账户,购入“材料”时,会计分录计入“原材料”账户。如果不认真审题,往往容易丢冤枉分。

2、切勿忽视教材,教材是考试之本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对其他资格证考试来说还是相对简单的。往往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考生不重视教材,只做题不看书,导致最终的结果事与愿违。教材是根本,任何考试都离不开教材,切勿忽视教材。

注意:考试以教材为本,对教材课本的熟悉是通过考试的关键。俗话说的好,万变不离其宗,认真研读教材中授课老师重点讲解的知识点,是通关考试的制胜砝码。

3、切勿因小失大,要估计教材全面性

不要只挑选重点内容复习,而对可能出小题的部分不重视,或粗略的看,这样复习的结果会大大影响考试的成绩。也不要在考试中因为一道特别难的题目而过多的浪费时间。要学会分辨主次,一定要面面俱到,给每个题目都合理分配好时间。

注意:目前会计证考试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方式,每位考生均是在题库中随机抽题,虽然重点章节题目较多,但是不可以忽视内容的全面性,学习和复习时要重点章节多做练习,非重点章节相对来说可以减少练习量!

4、切勿固定思维,做题安排要有技巧

切勿以固定的思维模式考虑任何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每道试题。要学会在考场应试时将关键时间更多用在关键题型上。

注意:在做题安排上一定要有技巧,《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应试时要把主要时间用在多选题和综合题,因为这两类题型耗时间,分值高。如果只是按照既定题目的做题顺序,综合题往往没有时间做完,慌忙中就容易出错丢分。《会计电算化》核心在操作题,所以考生在考场上一定要先入手做以上题型,确保分值后再着手做其他题型,如:单选、判断。

会计电算化模拟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师素质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陈英(1977-),女,四川南充人,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及数据挖掘研究。(重庆408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45-0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是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科学技术互相交叉与融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高职院校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不同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些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如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专业的“电子商务”、建程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CAD制图”等。如何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把他们培养为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不牢。现在,许多中学已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的开设让同学们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他们往往对固有的计算机处理方式熟练,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学已经学过,学习中没有热情,缺少积极性,学习上两极分化较为突出。有基础者自我要求相对较低,学而不精的情况突出,对于书本的理论知识,验证性实习较为熟悉,对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欠缺;而学校地域偏远硬件条件不足的学生却感觉陌生,学习吃力,自信心不强。

2.计算机的等级过级与实际应用存在矛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常以等级考试通过率来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与程度,并将其结果作为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由此便产生两种现象:一方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更多的参考并研究原有题型,学生偏重于等级考试模拟题的重复操作与记忆,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欠缺;另一方面,过级考试的大纲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试题难以测试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对于学习方向把握不准。

3.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升位,从中职向高职的过渡转型中,教师本身在知识蕴涵量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生源量的增加,教学班级增多,有限的教师数量中优先考虑计算机专业课的授课要求,而对非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学任务满足能上就行,教师个人素质存在差异性;再次,教师教学满负荷运行,教师计算机知识的更新较慢,对新知识的再学习往往力不从心,从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4.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用针对性不强。在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一本教材,且教材的知识落后于计算机新知识。专业、班级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点上,一些教师知识更新较慢,教学应用考虑不多,往往平均用力,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得不到提高,实际运用水平存在差距。

二、增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考

1.内炼教师素质,提高专业水平。第一,激发学生的激情,保持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有效激发潜在的激情,引导他们学习计算机,教学双方的第一次接触(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精心运用成果展示方法吸引学生,精心准备沟通的技巧,量身定制每个同学的目标,设计不同的角色定位,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激情,运用阶段目标定期检测认同学生,使之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

第二,教师要大胆创新,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无法理解学的用处,于是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用方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转变学习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内在原动力,这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

第三,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相关教师要自觉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主动把握计算机知识的最新动态,并将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同时,学校的政策导向也至关重要,应针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制订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提倡教学到企业一线,增强教师“双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研活动,集中教师智慧,学进程,探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确定实训项目,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技能。第一,运用案例竞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主要以“应用”为主线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经典案例教学,侧重学生技能的提高,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动力,使其保持学习的激情。教学中发挥教师与学生作用,根据学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定期开展计算机基础相关的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成果展示。

第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双向互动教学。学生层次的不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殊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首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增加教学直观性;其次利用天寓教室、红蜘蛛等多媒体工具把握课堂教学主动性,教师通过广播功能边讲边操作给学生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则通过“电子举手”示意教师,教师可切换屏幕进行解答,教学中还可以通过QQ群、博客等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贴近生活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适时找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相关点,将课程理论简单化、生活化,增强学生理解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以“任务”引路,引导学生边学边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一个目标,学生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现象归纳为自己的知识点。为此,我们需要设计好我们的实践环节,设计探索与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一章后,布置大作业: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个人主页,并对设计提出基本的要求,学生设计不同风格的页面后,提问增设点击率功能,并动态显示,探究欲望被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第五,应用教学,提高综合能力。(1)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分组设计。在教学上,通常采用“项目教学,先入为主”的方式,首先以优秀项目成果展示所完成的功能,引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再逐步细化,分步实施。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思路方法之后,采用项目驱动、分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中根据专业性质、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设计难易适中的项目;其次综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几个学生分一组,按企业真实场景进行职位分工,确定项目负责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做项目;学生协同完成需求调研、项目框架、项目实施、项目运行、项目反馈等项目开发步骤,完成项目;最后通过公开演示讲解方式进行小组项目交流,并进行项目评比考核。通过学生自主调查、分析、搜集资料等协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获取真实项目开发经验,这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又能熟悉工作中具体的应用流程。(2)贴近学生需求,提高应用速度。计算机基础的具体应用更多是从事基层工作。在具备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开始着眼于速度、技能、方法、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具体工作,结合实际设计综合实训。如教学中探讨Word如何实现正式文件的编辑打印;如何采用邮件合并实现固定格式不同内容的分页式打印;如何巧妙地应用Word,Excel之间各取所长实现打印;Word中复杂表格制作经验等,力求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3)搭建实战平台,提升应用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平台,一方面以打印文稿方式呈现学生实训作业,实现学生分组点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多渠道联系校内管理部门、学生社团等需求部门,如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籍卡打印、学生社团的活动策划书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应用实践能力提升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他们接触工作实际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改进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教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为达到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根据新生特点及考试时间安排,原课程确定教学周期为一学期半,周学时确定为4学时,教学中分理论讲解与实训+复习与强化训练两个阶段,教学课程理论内容涉及较细,学生验证性实验较多,其优势表现为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学生一级考试通过率高;其缺点在于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不能有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优化后的教学结构调整为教学时数不变,其教学周期为1期,且每周为6学时,教学分为“理论与验证实训+复习”“强化训练+工作任务”“综合实训与考核”三个阶段,经过改进并予以推广,教学效果不改变通过率的基础上,学生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的能力大大增强。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参加了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而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准绳,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偏重于工作任务与综合实训,考核方式不再重复纸质的试卷考核。这里我们以项目完成方式进行实训考核。考核中选用综合性强、能避免重复、突出自我创意的项目进行考核,最后要求制作演示文稿进行讲解。考核中融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创新能力等于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对高职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此,我们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找准学科定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常淑凤,郭领艳,郝丽霞.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李禾.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策略[J].成人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