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苏武传翻译

苏武传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苏武传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苏武传翻译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1篇

“何以汝为见”翻译为:要见你干什么?

选自《苏武传》,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与其父班彪、妹班昭,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2篇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的“微”释为“没有”。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微”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论语·宪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又〉非。《诗经·邶风·柏舟》:“~我无酒,以敖以游。”〈又〉无。萧统《文选序》:“积水曾~增冰之凛。”可见,“没有”和“假如没有”(或“如果没有”)当属不同义项,据文意此处应释为“假如没有”。正如教材所翻译的“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鸿门宴》中“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句的“翼蔽”释为“掩护。翼,像翅膀一样。”显然,翻译时忽略了名词作状语的“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译能力,毕竟高考翻译占10分呢!莫如保留原教材的说法“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必修二”《荷塘月色》中“妖童媛女”句“媛”的注音yuán。此句出自南朝梁元帝的《采莲赋》。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yuán①[婵媛]见37页“婵”字②yuàn(院)。美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也。”《辞源》、《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也均明确:yuàn[媛女]美女。后两者更是直接举《采莲赋》中“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例为书证。可见,此处“媛”应注音为yuàn。

《氓》中“匪来贸丝”句“匪,通‘非’,不是。”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fěi①非,不是。《诗经·邶风·柏舟》:“我心~石,不可转也。”[匪人]不是自己亲近的人。《周易·比》:“比之~~,不亦伤乎?”实际上,“匪”当“非,不是”讲,就应读成第三声,成语“获益匪浅”“匪夷所思”可为佐证。“必修三”《蜀道难》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句的“匪”的解释与此同理。

《短歌行》中“契阔谈讌”句“契”的注音qi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契”有两个读音。(1)qì①用刀刻。②券,符券,契约。[契阔]1.离合。《诗经·邶风·击鼓》:“死生~~。”2.久别。曹操《短歌行》:“~~谈宴。”3.辛苦。《后汉书·傅毅传》::“~~夙夜,庶不懈忒。”(夙夜:早晚。庶:表示期望。忒:差错。)(2)xiè。人名,传说中商的始祖。《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收qì和xiè两个读音。以上两本辞书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加上以前版本标注的就是qì,所以许多教师就断定“契阔”之“契”当读qì。但《辞源》《辞海》《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皆据《广韵》注音qiè。由于长期而复杂的演变,有些语音未必是非此即彼的,此处的“契阔”能否两音并存呢?

“必修四”《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镬”句译成“即使被杀”。注释的解释是“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斧钺、汤镬,这里泛指刑戮。”显然这里没有直译,莫如译成“即使遭受斧钺汤镬之类的酷刑”。

“必修五”中《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译成“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其实,上文“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注释翻译为“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并且解释到“九,表虚数,不是实指”。难道此九万里非彼九万里?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3篇

一、该保留的没保留

在文言语句翻译中,凡是专有名词,像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名等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不必翻译,有的要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有的则要补充完整后保留下来。

如: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2012年全国卷)

译成: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辟营造田地,(朝廷)把他的所作所为颁示给各路。

在这里,“营田”是古时官田的一种,为专用名词,本不必翻译的,翻译反而会生误。

二、该翻译的没翻译

如: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2012年天津卷)

译成: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我所以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

原句中的“所以”,是个古今异义的双音词,在这里应翻译为“……的原因”,但译句却没有把它译出来。正确的翻译应是: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三、该删去的没删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翻译时,译句没把“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所以应该删去不译。

四、该添补的没添补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添补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添补出来语意才算完整。

如: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2012年湖南卷)

译成: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法令制度。

原句中的“法度”前面省略了动词“合”,而译句中没有把它添补出来,造成了失误。所以,“法令制度”前应该添补上动词“符合”(合),这样译句才显得清晰完整。

五、该调序的没调序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式(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等),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调整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如: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2012年广东卷)

译成:(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推行淮北的政策在淮南,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这个句子翻译得不妥,因为原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介词结构“于淮南”放回到动词“推行”的前边。正确的翻译是:(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六、该译成古义的没译成古义

有些词语尽管古今都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彩变化。翻译时,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

如: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班固《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大家注意,这里的“让”虽然古今都用,但词义却缩小了,在古代汉语中它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所以,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七、该意译的没意译

在文言语句中,表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的词语,直译会造成语意不明确,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一般要采用意译的翻译方式。

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司马迁《鸿门宴》)

译成:我进入关中,秋天鸟兽身上长出的小细毛也不敢占有。

“秋毫”本义是秋天鸟兽身上长出的小细毛,这里是比喻,比喻细小的财物。所以,正确的译文应该是:我进入关中,连细小的财物都不敢占有。

八、不该增加的随意增加

一般说来,文言语句翻译必须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随意增加一些内容。否则,就会违背原文的意思,造成失误。

如: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2012年重庆卷)

译成:王公火冒三丈,声色俱厉,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 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

“火冒三丈,声色俱厉”在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这样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4篇

一、立足课堂,结合文本,讲究方法,灵活操练。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教会学习的方法。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能力差。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说话机会。我的具体做法是:(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根据教学需要,多采用问答法、讨论法、辩论法等等进行教学。(3)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如中外名著、人物传记、《演讲与口才》等书籍,增加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4)背诵课内课外名篇名句,名言警句,积累成语俗语。(5)利用多媒体,观看课本中节选的演讲、戏剧等,如《我有一个梦想》《雷雨》《哈姆雷特》等。有时也会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如《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等。有时还会看“超级演说家”这样的综艺节目。(6)督促学生看报纸、新闻,了解实事,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必须要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全人类。(7)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征文大赛等等。所有这些,扩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面,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高效课堂顺利进行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全面的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写结合,规范要求。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不主动学习,一切都是空谈。我把学生分成小组,以优带差,让表现好的学生影响怠工偷懒的学生,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鼓励,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大部分同学都会有集体荣誉感,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就算表达不好也会主动站起来“说”的。如,我在讲述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的教学时,在培养学生表达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了整体设计,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依据文本资料了解作者司马迁、班固、范晔,进而了解《史记》《汉书》《后汉书》的时代背景,了解传主,这是自主学习阶段。

然后,由学习小组组长下达学习任务,分自然段进行文字翻译,生生互检、师生互检。合作学习,基本解决文意,整体感知内容。接下来的课时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合作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到了第四课时,以抓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提问翻译课文。第五课时以探究形式完成课文分析。三篇课文讲完之后,学生以三个作者、三个传主的事迹为材料,任选一个人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结合现实,有说服力,语言优美。学生在“展示交流”时非常自信、从容,表现极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升。

三、示范引领,开发资源,眼中有文,心中有人。

苏武传翻译范文第5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拜为上卿

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9.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10.匈奴与汉和亲

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11.《后汉书》: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时的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全书主要记述了从公元25年起至公元220年的195年的历史。

1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

15.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16.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初到任。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

1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多指政事而言。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8.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臣愿奉璧往使

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义安所见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员径八尺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捧” 双手捧着 (2)“按” 审察、查看 (3)“熟” 仔细 (4)“廷” 朝廷 (5)“否” 不给 (6)“现” 表现 (7)“叛” 背叛 (8)“毡” 毛织的毡毯 (9)“弆” 收藏 (10)“无” 没有 (11)“沾” 沾湿 “襟” 衣襟 “诀” 辞别 (12)“已” 已经

(13)“圆” 圆周 (14)“樽” 酒器 (15)“擒” 擒拿、捕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均之二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如奉璧奏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礼节甚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于是秦王不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位在廉颇之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武帝嘉其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因厚赂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武复穷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独有女弟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游于三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遂通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又多豪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视事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上书乞骸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私下 (2)送给 (3)理亏 (4)权衡、比较 (5)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6)捧着 (7)傲慢 (8)招待、款待 (9)身边的侍从 (10)高兴、喜悦 (11)上 (12)誓同生死的朋友 (13)赞许 (14)赠送礼物 (15)暗中 (16)陷于困境 (17)妹妹 (18)游学 (19)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20)汉代官署名 (21)升官

(22)豪族大户 (23)官员到职工作 (24)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7)兄弟亲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亲密地接近。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答案 (1)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2)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3)扬言。(4)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5)相抵押。(6)栽培,提拔。(7)做了皇上的侍臣。(8)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9)篆,篆文;文,花纹。

21.解释下列多义词

(1)负

(2)使

(3)征

(4)观

答案 (1)依仗/使……承担/违背/辜负/背 (2)使者/派

(3)应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 (4)学习/宫殿/景象/道观/观察

2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廷见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怒发上冲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舍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赵王鼓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毕礼而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舆归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杖汉节牧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妙尽璇机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4)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5)名词作动词,上前。(6)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7)名词作动词,献上。(8)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9)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10)名词作动词,弹。(11)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12)名词作动词,用刀杀。(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4)形容词作动词,逼迫。(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20)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21)使动用法,使……肥美。(22)名词作动词,拄着。(23)意动用法,以……为奇。(24)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5)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3.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伺者因此觉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以讽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于今无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连词,于是,就 (2)介词,趁机 (3)介词,通过 (4)介词,凭借 (5)介词,因为 (6)介词,依据、凭借 (7)机会

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蔺相如者,赵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不辱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者……也 (2)被动句,“见”,被

(3)定语后置句 (4)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5)状语后置句 (6)被动句,见……于…… (7)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 (8)定语后置句,“留在汉匈奴使者” (9)被动句 (10)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解析 “之”,这;“负”,使动用法。

2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解析 “见……于”,表被动;“间”,名词活用为状语。

27.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押。

解析 “当”是抵押的意思。

28.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武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在壮年时出使,等到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白了。

解析 “凡”译为“共”;“以”介词,在。

29.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多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解析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3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期刊更多

应用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