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书信格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学习方式 变革
未来社会是信息科学的社会。现代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将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完美地表达,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以及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因此发生了变革。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敏锐的触觉和对前沿信息的悉知,那么,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革及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学习方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课堂播放英语动画片,电影,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着所有学生,极易在课间自然模仿画中人物语气进行对话,可让学生的思维在声像的冲击下直接用英语思维,从而在玩耍中锻炼了语言能力。课堂中的热身活动、短暂休息,也可尝试用多媒体设置歌曲、游戏、韵律操等让学生学一学、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这样不但消除了疲惫之感,而且又激起学生兴奋点,保持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陌生”现象。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的单纯语言讲解是不够的。在互联网上,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他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许多的有关西方节日、西方礼节等资料,这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使教学简而易懂。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去运用,这就是有效的学习策略。
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英语教学是要有高度的实践性。对中国学生来说,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应用性,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从另一方面来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可能有外教,所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能靠现在信息技术。多媒体能提供动态的声音、画面、人物、情景、使学生在享受动态画面时,不仅将情感投入进去,而且也容易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之间的乐趣找到了,交流也自然增多了,往往只是同学间一句不经意的对话,慢慢就会发展成普普通通的交流语言,学生的兴趣也就在生活中慢慢找到了。这样,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成为学习主体。所以,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模仿语音,学唱英文歌,都可以加大对英语的兴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宽广的展示平台。不仅如此,它也把小小的课堂做了更为广阔的延伸,使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走出课堂,走进外面丰富多彩的异国世界。
例如,互联网上的英语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不同,各取所需。通过访问英语网站、在线课堂等,学生可以自学英语,参与“英语学习论坛”,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绝对限制。
教学中,学生各自擅长点不同,对英语喜欢的方面也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诵,有的同学喜欢唱英文歌,有的同学喜欢模仿音调,有的同学喜欢背诵。根据学生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组织英语学习小组,给他们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极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在锻炼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带动一些对英语兴趣不强的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慢慢也能进入到这种场景之中,在一种良性循环下,边玩边学。
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同形式英语训练中得到成功的表现,使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消除了自卑与胆怯的心理,大大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例如,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合作进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展开师生间、生生间、个人与小组间、小组间的网上讨论或交流性的协作式学习。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思考又相互交流,得到了求知与做人的双得收获,培养可人际交流技能以及情感交流等。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习英语
创新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是信息社会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改变原教育中的偏重于机械记忆和简单应用,用互联网辅助教学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恰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
总之,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多媒体语音室等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弥补了传统语言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结构,同时也为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实现趣味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让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使课程结构复合化、多样化、信息化,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工作意识,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体验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为终身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胜华.职业中专英语趣味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0).
[3]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标;数学教育;教学模式
【Abstract】In the paper,we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mathematics education specialty in norm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Also,we explore the system of talent cultivation,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for higher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words】Basic education;New curriculum standard;Mathematics education;Teaching model
0 引言
2003年以来,在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下,中小学数学的课程改革正在较大的范围内顺利展开[1]。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然而,当前的高师院校的数学教育专业却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如重学术轻师范;课程体系设置重深度轻广度,缺乏综合性;高等专业课程与中小学教学需要严重脱节,缺乏时效性;教学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发展;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导致师范生专业能力的缺失等等。因此,基于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师的培养,成为当下一个较为突出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相关学者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如文[2-3]就高师数学教育发展与改革进行了探讨,文[4-6]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文[8]就探讨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影响与变革。本文主要基于中小学新课改标准,针对当前高师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基础教育新课改下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
1 新课标背景下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改革的尝试
1.1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理念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如果承担着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的高师院校的数学教师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中小学新课改将无从谈起。如果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那么培养出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拖累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全面展开,中小学数学教师也在进行着全新的数学教育理念的培训工作。因此,对高师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也应相应展开,要使他们深刻理解基础教育数学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养。高师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新课改下的数学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建立与时展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制定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分类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不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分别归入“数学素养实验班”和“师范技能实验班”,既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又注重学术型后备人才的高层次培育,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突破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的弊端。 1.2 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是高师数学教育活动的核心,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新型的数学教育人才,要高度重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调整。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要求均做了较大的调整,从而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数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变得必不可少。前,我省部分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极不合理,重深度轻广度,缺乏综合性,数学教育专业传统的几门教育类课程如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代数几何研究、数学史等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高等专业课程与中小学教学需要严重脱节,缺乏时效性等。因此,对于课程体系设置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加强基础性和前沿性。教师教育课程是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性格和专业性格的主要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思想的形成。在此类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注重数学知识素养的提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也必须得到强化,要加强学生在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学软件、计算机编程等课程模块的学习。
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高师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要与中小学数学教育要求相吻合。如数学教育专业通常开设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等是中小学数学的延续和深入,他们是有机的整体。如果这些课程不做适当的调整,一定会造成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脱节。教学中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删减一些过时并对后继课程影响不大的内容,增添一些现代数学内容,在讲解抽象理论的时候,尽量把他们和一些生产生活、经济、金融等实际问题中具体例子联系起来,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课程对他们将来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但使数学专业素质有了提高,而且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地把握中学数学的教学。另外,要用现代数学思想来组织和整合传统数学内容,要以中小学数学教学知识为出发点,要致力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有机对接,高等数学的根是初等数学,教学中要联系中小学数学学科的内容和特点,重点讲解与中小学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内容。只有将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打通,才能有效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素质。
1.3 改革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最终要在课堂上实施,高师数学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在课堂教学中可打造“自学―讲授―指导”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课前,教师要做好课程的课前教学设计,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课中互帮互学,小组探究,教师最后答疑解惑,强调重点,延伸拓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以便灵活掌握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这种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意识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要压缩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培养好学生课外数学阅读的习惯,加强自学方面指导。
1.4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师范技能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标准,高师数学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要做相应的革新。通过近几年的调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师毕业生尽管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但不具有很好的教学基本功,有的毕业生连一节完整的课都无法上好,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相关数学能力和新课改的高标准。因此,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高师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教学技能培训课,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下转第90页)(上接第60页)与度,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教学观摩课等,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应让师范生有充足的见实习时间和稳定的见实习基地,实习模式应遵循多样化原则,加强试讲、说课、微格教学、见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1.5 密切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加强高校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交流
高师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都是地方中小学,他们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高师院校应该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依托地方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惠双赢来实现师范生见习、实习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高师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教学理念,积极深入到中小学教学第一线,通过教师自身的参与和体验,深刻领悟和体会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髓,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提高校外实习基地教师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聘请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参与高师在校生的培养工作,让他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2 结束语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数学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使中小学数学教师更专业,更能适应新课改,需要高师院校做出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除此之外,高师院校还应加强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孙名符,李涵.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5:17-19.
[3]李建华,康淑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数学教育发展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2):23-24.
[4]李涵.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谈高师数学教育[J].菏泽学院学报,2009,31(2):131-134.
[5]耿彦峰,何瑞强.新n标下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72-75.
[6]黄乐华,简国明,葛晓娟.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58-60.
[关键词] 数字技术;镜头;影视制作
镜头是影视场景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承载着表情达意的功能,传统的镜头由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完成,记录介质是胶片或磁带。影响画面构成的往往是镜头的物理性能和拍摄技巧,画面的效果主要由前期拍摄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影视制作领域,传统镜头画面的构成、产生方式以及我们对镜头画面的固有观念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微观的、新奇的画面令人震撼,极大地拓展了创作者的想象空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成为可能,数字技术正挑战着我们对影视镜头固有的认识和观念。
一、没有“物理摄影机”的前期拍摄
影视节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波涛汹涌的海洋,快速翻滚的云层、震撼的爆炸场面,其中有很多都是虚拟摄影机的杰作。如1997年囊括了美国奥斯卡11项大奖的史诗巨片《泰坦尼克号》中的海上灾难场景,2010年的电影《阿凡达》中的和外星人激战的场面,影视前期拍摄处处有“虚拟摄影机”的杰出表现。
虚拟摄影机是计算机内动画软件架设的“摄影机”。它在动画制作时对于表现视点的作用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机,虚拟摄影机与物理摄影机的拍摄对象完全不同,但是他们的功能却极其相似。物理摄影机拍摄的是实景人物或实际搭建好的场景,虚拟摄影机拍摄的是建立在三维软件中的模型或二维软件中的二维图像。和传统的物理摄影机比起来,虚拟摄影机在镜头画面创作中具有巨大的优势。
虚拟摄影机在镜头画面创作中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设备”却可以实现无限的可能性。虚拟摄影机虽然只是一个图标,但它同样具有镜头、焦距、焦点、光圈、景深这些参数,同样可以实现“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综合运动”等拍摄技巧,可以实现物理摄影机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实现的拍摄效果,比如穿墙而过、穿越钥匙孔、穿过人体,从地球表面拉镜头到太空等;第二,易于控制,物理摄影机需要调节的参数都分布在机身上,需要人工操作。虚拟摄影机的参数是集成在一个面板上面的按钮或数值输入栏,只需操作者输入参数或拖动鼠标,有时候几个关键帧就可以确定摄影机的运动路径;第三,稳定性强,物理摄影机在实际拍摄中,需要有稳定器或运动控制系统,即便这样在拍摄中画面的晃动仍然不可避免,而虚拟摄影机拍摄则可以达到绝对的稳定。
当然,虚拟摄影机虽然有诸多优势,但并不代表它能替代物理摄影机,虚拟摄影机主要用于“拍摄”软件产生的模型或图像,最终产生的视频画面要和实景画面合成,运用虚拟摄影机时除了要考虑场景本身的灯光、色彩、模型的真实程度,虚拟摄影机运动方式也要符合物理摄影机的拍摄模式,这样才能接近观众期待的“真实”感。
二、同一镜头中的虚拟与真实
影视节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场面,人物在富有意境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中翩翩起舞,科幻片中人物与机器人或怪兽在同一镜头中打斗,同一个演员饰演的不同角色在同一镜头中对话,等等。虚拟与真实的完美结合,极大地丰富了镜头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所有这些都源于虚拟合成技术,影视制作领域又称为虚拟演播室技术。通常实际人物的表演在蓝箱或绿箱中完成,即背景是蓝色或绿色的一个演播空间,拍摄人物的摄像机要安装特定的跟踪系统(红外线跟踪、机械跟踪等),用于跟踪记录摄像机的各种运动参数,这些参数经过处理输入到图形工作站,在那里根据物理摄影机的运动参数实时渲染虚拟场景或图像。即把物理摄影机的运动参数通过处理、延时匹配给虚拟场景或图像中的虚拟摄影机,这样保证了物理摄影机和虚拟场景或背景的同步。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影的后期合成从传统电影制作的辅助手段转化为整个电影制作的核心。数字合成技术将两条或多条素材合成为一条素材。如《阿甘正传》的片头,由计算机生成飞扬的羽毛与实拍的素材合成。影片中一些宏大的群众场面或军队列阵的场面完全可以通过合成,将较少的实拍人物与制作的虚拟宏大场面合成。同样,在电影艺术中也可以将人物“镶嵌”到历史环境中,如《阿甘正传》中阿甘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握手。如果画面效果需要,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给镜头画面加上云、雨、雪、龙卷风、爆炸、洪水泛滥、火山爆发等虚拟的自然现象,改变画面的天气气氛,用于取代实地拍摄的效果。如美国影片《龙卷风》中龙卷风镜头就是用电脑制作的,这种形态逼真,声势浩大的场景,用实地拍摄的手段根本没有办法捕捉。
三、“长镜头”其实是几个镜头
传统长镜头的定义是“无论有多长,调度如何复杂,只要不曾停机,不曾剪辑,就是一个连贯的镜头”,在电影电视艺术中,长镜头追求的是对动作或场景的完整记录。安德烈•巴赞主张,“电影是建立在真实时间上的一种艺术,具有时间上的客观性,事物的影像就是事物在时间中的影像,任何变化都像木乃伊一样被保留下来。”在数字时代,长镜头的纪实属性已不再是它惟一所能表现的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目前在影视节目中看到的一个“长镜头”有的就是通过数字技术合成的画面,观众可能并不知道这些,虽然在节目中的作用仍然是“一个镜头”,但它的外延却大大扩展了。一个长镜头可以完整的展现影片中人物的一生,一个长镜头同样可以表现四季或时代的更替。如CNP保险公司《成长篇》广告,从拎着小提琴的童年,到情窦初开的少年;从当爸爸的喜悦,到女儿的婚礼,直到同样拎着小提琴的孙子,一路上CNP保险公司陪你走过。这个广告片通过花丛、树干、喷泉封挡镜头,形成了一个长镜头的效果,让一个人从小到老的一生像一幅画卷一样,徐徐地展开。 电影《云水谣》开头那个令人惊叹的将近四分钟的运动长镜头,实际上是由八个镜头经过后期电脑合成的。整个镜头一气呵成,将当时台湾各方面特有的人文景象最大限度地容纳于一个运动长镜头中,视觉节奏与音响节奏交响,创造出了一种平稳、流畅、清新的节奏,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20世纪40年代台湾的时代背景之中,同时也将男主人公带出,进入故事发生的具体情景。
四、一个镜头中同时展现几个时空
展示事件完整的流程、保证时空的统一性是传统长镜头的主要特征。在数字影像时代,长镜头的时空统一性已经被打破,镜头可以以客观的形式来表现主观化的虚拟时空。中央电视台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主题的宣传片,一个镜头内既展现了近景山顶的人,又展现了远景太空中俯视的地球。“5•12”地震后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片中,一个“拉”镜头内部顺序展现了惨烈的灾难场景、众志成城的救援场景和万众一心的震后重建场景。《战栗空间》中镜头在各楼层间穿梭甚至穿过锁孔等,都是在不同空间运动的镜头所表现出来的。长镜头还可以打破时间在影片表现上的单向性,使观众在某一时间点看到同一事件在不同空间向度上的不同瞬间。如《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片段。 还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影片中表现回忆的场景可以将不同的空间以透明的方式叠加在同一个镜头中展现,或者在表现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以屏幕分割的方式展现在同一个镜头中。当然了,所有的这些都归功于数字技术。
五、数字技术改变影视画面美学
数字技术介入影视领域最明显的特点是改变了影视画面本身的“现实性”,计算机将传统的影视剪辑手法发展成为数字影像非线性剪辑,而剪辑的时空逻辑基础其实就是将主观时间体验物理化。通过改变时间的速度,使均匀时间变为富有弹性的心理时间,由钟表时间过渡到了主观的时间感。
数字技术与影视的联姻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为止,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画面的视觉效果,致力于创造视觉奇观,给观众以视觉刺激为目的,如《星球大战》《终结者II》为代表;第二阶段,注重看不见的特效,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银幕上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像《泰坦尼克号》的数字生灵和数字海洋;第三阶段,成为影片中不可替代的表现手段,像《美国美人》中飘落的玫瑰花瓣,《精灵鼠小弟》中可爱的动画老鼠和《阿甘正传》中飘落的羽毛;第四阶段,数字技术全方位走向影视制作领域,从剧本创作、故事板设计、形象化预审、三维场景模拟、演员和场景数据库,到实际拍摄中的运动捕捉、道具和摄影机控制,以及后期的非线性剪辑和计算机图像合成,最后到传播领域的数字传输与播映等。
影视在其短短的一百年发展历程中,制作技术经历了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单声道到立体声的一次次变革,这些变革给影视艺术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意味,但都未触动影视艺术基础,即数字技术出现以前,无论对电影的本性有多少种看法,有一个特性是大多数理论家所赞同的,那就是影视的“现实性”本性。时至20世纪70年代,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广泛应用,对传统影视技术手段、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形成了巨大冲击,最显著的改变就是颠覆了传统影视的“现实性”本质。借助最新的三维动画技术和视觉特效,影视画面中出现了“虚拟角色”“虚拟生物”“虚拟主持人”,这些角色栩栩如生,具有拟人的情感表情、动作,如《未来水世界》《侏罗纪公园》《骇客帝国》等。影视找到了表现心灵欲望的新形式,数字技术丰富了影视艺术造梦的手段,同时也促使影视艺术家不断探索新的影视语言。
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影视画面的表现力,凡是人所想到的东西数字技术几乎都能达到。由于数字技术的支持,没有任何题材是影视手段无法拍,不能拍得。童话、神话、幻想、梦境――所有的一切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事情都可能首先在电影中存在。有了数字技术,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电影中的想象境界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了人们所想到的一切。美轮美奂的天堂也好,阴森恐怖的地狱也罢,影视的世界如今成了一个无奇不有的世界。惊险变得更加惊险,恐怖变得更加恐怖,美丽变得更加美丽。现在的影视变得越来越重于视听感官层面,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注重于影视那种视听的享受,所以影视节目会变得越来越好看。总之,对影视节目创作人员来说,不应该把数字技术看成是技术手段。在真实与虚拟中要把握好尺度,能让二者相得益彰,在虚拟中彰显真实可靠,让虚拟与真实在完美结合中丰富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曾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253.
[2] 方迎丰,袁琳.影视广告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110.
[3] 梁明,李力.影视摄影艺术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4-85.
[4]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3-335.
关键词:新时代;电力电子技术;改革;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46
0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使用相应的开关件来实现对电能进行有效变换与控制的技术,其出现于上个世纪的末期,出现后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阶段已然成为集电力、控制以及电子三个方面新型技术。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讲,该门课程一方面是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另一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综合性的技术。所以,对于学习电气、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好该门课程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使得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社会上对于学生也出现了全新的要求。针对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高校应当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就《电子电子技术》课程来讲,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加该门课程的实验,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学习体系来。
1 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进入到新时代之后,电力电子科技出现了飞速的发展,一些崭新的控制技术与器件相继问世,而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本则过于陈旧,课本上的知识具有较大的滞后性,与现阶段世界技术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当今该门课程的前沿技术。所以,就需要对该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
第一,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中主要是以晶闸管为主,通过使用晶闸管来完成整流器、交流高压等工作,不过该器件在处理相关直流的一些变换装置时则很难达到要求。在这之后,便出现了以IGBT为主的新器件,新器件的出现便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所以,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不需要再将传统的晶闸管组成的电路进行讲解,而是将全新的器件所构成的电路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第二点,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前进,特别是功率MOSFET与IGBT的出现,已经基本了取代了传统的晶闸管。而这两种器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新器件在开关频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次,这两种新器件都属于电压型控制 ,能够十分方便的与数字电路相连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全新的器件上来,慢慢的淡化现阶段已经不再使用的器件与控制方法。
2 以全新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首先,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来讲,需要在讲授课程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需要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革,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拿到课堂上来,以实际的操作向学生进行展示,通过这一方法的进行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该门课程在学习与工作间的联系。
其次,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来对待,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传统的教学工作主要体现了教师的位置,在课堂上教师的位置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仅是被动的接受。在新时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讲授应当近一步的弱化教师在课堂上所占据的位置,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根据教学的基本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电路图与波形图的制作。比如可以拿教室中电扇的调速作为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完成调整功能实现的思考,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完成相关电路与波形图的制作,并抽出课堂的时间让大学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法的进行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后,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工具来完成教学工作。新时代为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教学工作来讲,已经从传统的使用黑板发展到现阶段可以使用白板、多媒体等来实现。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后,可以通过PPT、FLASH以及视频向学生展示电力电子器件。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只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态度不高的话,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常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以实践的训练达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训练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实践训练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以,针对新时代的新特点,教师应当对实践训练内容进行改进,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首先,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验,基础性的知识都十分重要。所以在进行实训的时候,首先应当带领学生完成基础性的实验,根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带领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基础实验,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的使用。其次,应当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综合性与创新性较强的实验。传统教学过程中在做实验时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仅需要按照要求一步步的做下去就可以了。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设定,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最后,应当紧跟当前世界先进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现阶段世界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情况,让他们能够了解到当今该项技术的发展情况,拉近学生与世界先进技术的距离。
4 总结
新时代的到来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培养新时代的学生,针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改革能够很好的促进该门课程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朗.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
[2]张红娟,路秀芬,孟海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工程实践的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03).
[3]王利婷.智能电网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6(1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高中英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时代。因此,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借助信息技术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这些都已经成为目前教学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英语课堂需要强调同信息技术的契合,从某种角度而言,信息技术使用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中学英语课程
改革程度的重要量标。因此如何更好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各个课型成为我们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1.信息技术和听力课的整合
有关资料表明,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途径: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和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听力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听力材料感兴趣,他们就有听此材料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参与进听力训练中。以往教师处理听力材料的方法常常是让学生听大意――听细节――逐句复述――重复难句。现在,学生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整个听力教学过程分成三部分:听前 (pre-listening),听时 (while-listening),以及听后 (post-listening)。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上课的效果:在听前活动中,通过“猜一猜”活动来解决一些步骤性强、层次较清晰且篇幅适中的听力材料,在听时活动中,通过“帮一帮”活动,解决难度较大的听力活动,从而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听不同难度的材料;在听后的活动中,再通过“议一议”,利用学生从listening text中获取的信息,设计“输出性”的口头或笔头的练习; 因此,根据listening课的特点,可以将此课型设计如下:
1) 将warning-up 的内容设计成为 pre-listening , 作为听力课前的热身,由此解决一些生词,句型。我们以高二课本为例:SEFC Book2B Unit17 Disabilities. Warning up 设计了八幅图片,分两部分展开活动:1. 要求学生根据前4副画的提示,假设自己是个残疾人外出时会遭遇到的种种不便及危险,以两人小组形式展开活动。2. 根据后四副画的提示,讨论如何改进设施,使残疾人出行更安全。在warming up 中,我们又添加了其他几幅画:如电梯,楼梯等。
2) On-listening,其目的就是编制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来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如在SEFC Book2B Unit17 Listening 中,教师编制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T&F, 填词,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听不同难度的材料,教师按难易程度设计A,B,C类, A类填单词,B类填短语,C 类填句子。
3) post-listening, 一般是根据所听内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是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的转述。如在SEFC Book2B Unit17post-listening 中,教师抛出的问题为: How shall we help the disabled in their daily life?
2.信息技术和口语课的整合
新教材的Speaking部分如同一个留有很多空白的花园,就看花农们(英语教师)如何经营它。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口语课中就如同肥料一样,可以创设真实的情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一旦学生的兴趣神经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其次,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尽量做到可见、可触 、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在于能直接、生动形象地呈现具体事物及其变化的发展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动静兼备的方法,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片段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信息技术和写作课的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家用电脑的普及以及校园网与Internet的接轨,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最广阔的前景.因而如何通过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整合来实现对于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生根据电脑显示的情景与任务要求,认领写作任务,查阅资料,网上写作。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并尝试在写作中体现小组合作的功能,利用电脑进行人机交互,学生在任务与兴趣的驱动下去做,为解决问题而学,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自然过渡。
我们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改变了以往写作应付式编造的做法。但反思可得,我们的设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写作任务的分派,弱化了学生对篇章整体性的感觉。
【参考文献】
[1]葛文山、郭慧、刘桂岩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从一次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评优观摩课说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03期(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