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学习制度

政治学习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学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学习制度

政治学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习态度 教学效果 德育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学大纲之类的各式教育文件都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出质疑和相关标准的呼声却鲜有所闻,虽然在中职学生中“对学校教育不感兴趣”的现象比比皆是。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一方,其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主观因素,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关联。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对笔者所任教的职业学校08级幼儿师范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该专业均为女生,目前处于高二年级下学期。据了解,有高考意愿和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比例大致相当。由于两部分学生目标不同,他们的课堂表现存在较大差别:有高考意愿的学生学习态度相对较好,但未在班上形成持久浓厚的学习氛围;打算工作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大多敷衍对待,他们更关注的是即将到来的实习、找工作等问题。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表来源于askform.cn,具体如下:

中职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现在即将进行的是一个关于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学习。为了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我们要进行一项心理测验。希望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真实坦白地回答后面的问题。请注意,这不是考试,最后也不给分数,不计成绩,只要您说出了您的真实情况,那么所有的答案就都是正确的。

1、您是不是认为现在的学习对自己的将来很重要?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2、您是不是觉得虽然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很重要,但是和您没有关系?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3、学习的时候,如果有人找您去玩,您是不是立刻就跟他去玩?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4、您是否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5、您是不是想要通过努力来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6、您是不是因为不上学会挨骂,所以才勉强来上学?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7、您是不是认为学生就要把各门功课都学好?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8、您是不是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没有刻苦用功的结果?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9、您是不是能不管心情好坏都有计划地去学习?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10、上课时,您是不是能专心听讲?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11、您认为以下哪几种更容易促使您偏移学习的重心?

电脑及网络 电视 压力 失败 丧失信心

其他

12、您是否觉得在学习中背负了很大的压力?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13、您认为以下三种因素,哪种更容易给您施加压力?

家庭压力 自身压力 老师压力 学校压力

社会压力 其他

14、您认为您现在处于怎样的学习态度?

积极 消极 喜忧参半 不确定 其他

15、您认为以下哪几种更容易吸引您想要学习?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兴趣学习 自主学习 其他

16、您是否认为好的学习态度可以促进学习进步?

经常 有时 说不上 很少 完全不是

课堂教学观察法以《英语3(基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六单元Job application第一课时Listening and speaking拓展部分的学习为载体,具体内容为:Commencement addres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by Steve Jobs(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部分。根据调查结果统计的数据显示,各项数据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和自我努力程度的认识、所持有的学习态度及其形成根源,具体分析如下:

80%以上的学生认可学校教育,意识到学习和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主观上愿意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学习方式上,他们希望基于兴趣学习、自主学习,加强素质教育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因此,从根本上说,中职学生仍旧认为学习为目前生活的第一要义。但对于学习过程,他们不再被动接受,相反,他们要求有选择和参与的权利。

将近70%的学生学习时自控能力差,学习心理不够稳定,既有积极专注的一面,又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网络及电视等休闲娱乐资源、同学朋友的相互影响以及自身心情等。这是由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思想起伏大、爱玩、重友情、喜好流行文化、易受诱惑等特征在青少年阶段尤为明显,如果中职生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在这一阶段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

学生对于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关联度认识不深。这是由于校园生活与社会实际及学生的未来职业联系不强,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学习之于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无法激起主动学习的意愿。正是因为未能意识到学习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不能树立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与人们印象中中职学生轻松的学业负担不同,71%的学生所感受到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家庭(父母期望值过高或过低),而压力、失败、丧失信心等因素易使学生消沉,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有趣的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只占到了5.8%,说明学校或者说教育本身并未给学生带来多少压力。

50%以上的学生自认为上课时专心听讲,这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这说明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需要得到教师的指点和帮助。

2、课堂教学观察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总体表现却让我大失所望。在我选择视频文件时,部分学生看到硬盘上存储的其他热门影片,纷纷要求:“老师,看《月光宝盒》嘛。”而在播放演讲视频的十五分钟时间里,刚过了四五分钟就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显示出不感兴趣的神情,或者聊天,或者趴在桌上闭目养神。整个过程中,仅有一半的学生自始至终在认真倾听。视频播放结束后,其中的少部分同学能就演讲内容作总结发言,用并不流畅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后感。至于其余一半的学生,迫于教师的监督,貌似在看在听,但毫无疑问,他们并未认真倾听演讲内容,自然也不能从演讲中得到什么启发,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了。

四、建议与对策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其不愿倾听、拒绝思考的不良习惯和理解、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的支持。要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要营造校园环境、班级环境、公寓环境三位一体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职业氛围,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职业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尽力做到让每个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将勤勉自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多开展关于社会热点话题和职业发展、就业等问题的教育和讨论,可以采取观看新闻录像、举行辩论赛、征文比赛和班队活动等活动形式,力求“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而且能持续培养学生的倾听、思考、理解和表达能力,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2、家长的配合。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永远的老师和最主要的学习榜样,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有必要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表现、兴趣爱好、作业完成情况等,并通过各种途径与学校联系交流,加强合作。

3、教师的努力。对于中职学生实施“德”、“能”素质的培养,其载体是教学主课堂和学生课外活动。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基础,通过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针对性,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艺术性,让学生多维度地认知、体验、交互、探究、实践,不断强化自身的自省、自律、自塑意识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补充活动坚持培养学生倾听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理解和表达能力。比如,每天在黑板的右侧书写一则名言警句;课前三分钟学生轮流做某个话题的英文汇报;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音频视频和阅读材料,并通过相应措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后续反馈等等。这些活动不以学生牢固掌握补充内容为要求,而以学生积极投入、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活动目标。

4、适当的惩罚。由于年龄、生理、阅历等因素的限制,中职学生与成年人在认知力、自制力、判断力、可塑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当学生多次出现行为偏差和不配合的学习态度时,应有适当的惩罚措施。当然,我们并不提倡体罚,文明科学的教育手段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而教育也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和奖励,过多的表扬奖励只会使其越来越廉价,从而降低其力量。奖惩结合,才是对待学生不同表现的正确态度。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不应让学生感到受冷遇和歧视,而应让他们感到教师没有放弃他们,对他们仍充满了期待。充满教育智慧的惩罚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值得我们探索寻找。

要求学生承担起主动学习的责任,以积极配合的主体姿态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强调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所承担的责任,并非推卸教师本身应尽的职责和努力。事实上,教师自身体现出来的热爱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倾听、巧于表达等诸多良好行为习惯,都能在朝夕相处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的过程并非仅停留在传授教材知识,如果教师能在“用教材教”的同时,激发、唤醒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行为,无疑会使教学活动更具效率,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乐于学习、受益于学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东耳 北京市商业学校管理育人模式.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7期。

[3]吴建荣 家校多维合作德育模式探索.班主任,2009年第7期。

政治学习制度范文第2篇

一、不公平性: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配置的基本特征

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配置的不公平性(unequity)主要指政府财政活动的相关人获取相关会计信息的机会不平等。与不公平性相对应的概念是“公平”(equity)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机会平等。这里的“公平”概念不同于会计理论中的“公正”(justice)概念,前者是一种事前概念,后者是指实际结果的公平性,是一种事后概念。当然,这两个概念并非完全无关,增强机会的平等性可能会导致结果均等,但是,机会平等比结果均等更少具有平均主义色彩,从而可以刺激人们提高效率。在考察政府财政活动中饿会计信息配置问题时,政府部门的结果均等机制不仅消除了相关人搜集会计信息的动因,而且会破坏政府财政活动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均衡关系,因为,按照平均主义观念,风险承担者不可能获得额外风险溢酬。因此,机会平等可以使公平与效率更好地统一起来。

在政府财政活动中,当相关人对相关财政活动享有不同会计信息时,我们定义政府财政活动在会计信息配置上具有“机会不平等”的特征,即不公平性特征;反之,如果所有相关人都有同等机会享有相关政府财政活动的会计信息,则政府财政活动在会计信息配置上具有“机会平等”特征,即公平性特征,在这种状态下,相关人之间的风险预期报酬都是相等的。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是资产定价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来源于资产的所有权。只有首先占有资产(包括公共占有和私人占有),才有可能对资产定价和考核,才会出现遵照所有者意愿的确认原则和计量属性表达的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的出现导致资产定价的第一次分工,出现了对资产定价的企业定价制度。为什么会有企业呢?因为,企业能够发现市场定价制度无法直接发现的资产价格,并且能够以有效的方式节约考核和定价费用。企业的定价过程就是企业搜集、评价和提供有关资产信息的过程。如果市场能够直接对资产定价和考核,且没有任何成本,就不会有企业,市场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Parato Optimality),财务会计信息处于完全状态。“企业家”的出现改变了资产所有者的收益实现方式,进一步导致资产定价的分工和专业化。资产所有者将对企业交易的定价权让渡给“企业家”,代之以对“企业家”服务的考核,他们关心的不再是投入要素怎样获得报酬,而是通过谁获得报酬以及如何在委托结构中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正是由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不对称,才使得资产所有者觉得有必要建立一种会计制度,连续地对“企业家”考核,于是,企业中就出现了专门向资产所有者提供的、用于实现其长期收益最大化的财务会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信息实际上是企业向资产所有者提供的一种财务信息,是资产所有者对“企业家”连续考核的结果。“企业家”享有资产所有者让渡的资产定价权,并且负责生产和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如何提供、什么时候提供、提供多少财务会计信息等,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理,这进一步加剧了会计信息配置的不公平状况。因此,只要资产所有权分布不均匀,只要企业组织存在,只要存在“企业家”与资产所有者在委托结构中的利益冲突,财务会计信息配置就一定具有不公平性特征。

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功能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会计信息配置的“天然”不平等性。会计信息主要由从事财政活动的“内部人”提供和控制,而制定政府财政政策但远离财政活动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只能获得由“内部人”提供的会计信息,如何提供、什么时候提供、以及提供多少会计信息等,完全取决于“内部人”的理。这样,会计信息在政府财政活动的“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配置上有“天然”的不平等性。有人认为,只要政府部门愿意,它们可以搜集相关会计信息,所以,政府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差别不应该看作会计信息配置不平等(inequitable)。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每个相关者都会主动地搜集信息,直到信息的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为止。R. Wilson(1975)证明,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报酬递增效应,即随着信息规模增加,单位信息的成本下降,而其价值保持不变,结果是信息的预期报酬递增,因此,一定会出现大规模信息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垄断行为。很明显,弱势相关人不可能公正地获取信息,而强势相关人总是能够经济地取得信息,并因此获取超额报酬。Baruch Lev(1988)证明,假设投资规模大的投资者能够经济地获取信息,且这类信息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他们预期获得较高的超额报酬。由此可见,只要在政府财政活动中相关人在资源占有上是有差别的,会计信息配置总是不公平的,强势相关人总是能够经济地搜集并应用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超额收益。 总之,根据现有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配置“天然”地具有不平等性,会计信息配置越不平等,政府支出效率就越低,政府活动的负外部效应就越强,政府的再分配功能会不断减弱,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不断下降,从而对整个市场形成负效应。实施政府财政审计就是为了减缓会计信息配置不公平性所导致的这种负效应。

二、帕累托改进:政府财政审计的基本目的

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不公平的基本原因是信息完备者拥有信息优势(the informational advantage),按照会计准则定期公开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和实施政府财政审计,就是为了抵减信息完备者的信息优势。根据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府财政审计的基本目的并不是以信息完备者的损失为代价保护信息不完备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损失为零;相反,其基本目的应该是减少信息不完备者的理所导致的社会负效应,从而增进社会福利,这就是政府经济学中公共政策选择所遵循的“帕累托改进”原理。D. Friedman (1980)说:“在我们的社会中那种政府项目应该帮助贫困者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贫困者受益以其他人的牺牲为代价,而是说,通过帮助贫困者而使社会上每个人都更好,帮助贫困者并不仅仅是使贫困者幸福的一种途径,而是一种消除犯罪,……使我们城市更适宜住住的一种途径,等等,从财富的观点来看,从效用的观点来看,它是一种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的再分配”。

人们通常认为,在政府财政审计中应该保护弱势相关人,因为这些弱势相关人通常受到财政活动中“内部人”(insider)的摆布,他们不可能充分地享有相关信息。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很难检验的,S. Ross(1979)说:“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信息监管的公平收益是很难识别的,因为这种收益主要依赖于传统观点,即外部人受内部人支配,因而需要受到保护”。 事实上,弱势相关人在信息享有权上的不平等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保护问题,它至少涉及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1)弱势相关人的权益保护是否可以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2)强势相关人的理性反映是否会在社会上形成负效应。按照公开披露准则将会计信息从信息完备者身上转移到信息不完备者身上,并对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实施审计监督,有利于帕累托改进,也就是说,在会使部分相关人更好的同时不会使有些相关人的福利变坏,因为这会增加政府财政活动的风险分担(risk-sharing)的机会,降低会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当然,政府财政审计在实际效果上可能导致“纯福利再分配”(pure welfare redistribution),即部分相关人的福利改进以其他人的牺牲为代价,这是政府财政审计在实践中的附带产品。必须强调的是,即使这种再分配情况出现,它也不能成为判断政府财政审计是否有效的依据,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不对称在社会上或市场中形成负效应的可能性,才是我们判断政府财政审计有效性的基本依据,因为,这种负效应对市场的破坏力远远地大于财富再分配所造成的后果,政府财政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支撑整个市场。

政府财政审计会降低会计信息供给效率,但是,如果不对会计信息实施审计监督,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息配置的不公平性。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松散的、自我约束的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可以实现会计信息配置的公平性?Baruch lew(1988)认为,如果会计信息非对称性状态只在较小的范围中存在,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voluntary release)可以消除信息的非对称性;如果在资本市场中广泛地存在会计信息非对称性状态,自愿披露无法消除信息的非对称性,因为,信息完备者从专有信息中获得的私人利得远远地大于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所造成的损失。按照S.A.Ross (1979)的信息披露原则,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只有在自身利益驱使下才会自愿地披露会计信息,私人动机只会使信息披露处于一种次优水平(suboptimal level)。B. Lew和Penman(1987)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他们认为,除非投资者知道管理者拥有所需要的信息,否则,管理者没有动机主动地披露相关会计信息,因此,依靠信息披露者自律并自动地披露会计信息,不可能实现会计信息配置的公平性。

三、公平导向的利益标准:政府财政审计标准的基本导向

会计信息供给具有非惟一性特征,即按照不同定价标准对同一资产定价,会形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即相关性(relevence)、可计量性(measurabil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同时,在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他们的能力和偏好各不相同,拥有的信息也不相同。更重要的是,会计信息披露涉及到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因此,合理地确定政府财政审计标准,是有效实施政府财政审计的基本前提。

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多样化特征的条件下,政府财政审计标准的选择导向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政府财政审计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消除相关人在分享会计信息上的不公平性,以改进全体参与人的整体福利,因此,政府财政审计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公平导向(equity-oriented)的利益标准,即政府财政审计应该有利于信息不完备者的利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信息完备者的利益。公平导向的利益标准是政府公共政策选择的基本标准,在政府财政审计中应用这一标准,可以降低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减缓会计信息配置不公平带来的负效应。

政府财政审计标准的选择导向涉及到对财务会计基本目标的认识。FASB(1976)说:“财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对评估未来投资风险和报酬有用的信息。”提出所谓“决策有用论”。FASB的“决策有用论”没有反映出会计信息配置的“天然”不平等特征,也没有反映出会计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特征,更没有反映出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它不能够成为政府财政审计标准选择导向的理论依据。事实上,“决策有用论”在理论上一直受到会计学家的质疑,Baruch Lew(1988)认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带有很明显的投资者主观判断(judgment)和推断(speculation)色彩,对某一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对另一投资者决策可能是无关的,他总结出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不能够在撇开具体决策内容的条件下确定,在资本市场中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对所有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他以财务报告公开披露中的盈余预测为例说明这一论断。管理者的盈余预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涉及到预测质量、管理者和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公司经营秘密等,从“决策有用论”角度,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要对盈余预测监管,但是,从会计信息公平性的角度,这一问题是不难理解的,它至少说明(1)未来盈余预测的信息是不公平分布的,主要由公司内部人、银行、主要投资者知道这一信息;(2)某些投资者在决策中使用这一信息会形成超额报酬(excess returns),这两点事实是对财务报表中盈余预测披露监管的基本依据。我国会计学家郭道杨教授在考察英美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后得出结论,“维护与保护市场经济下的所有者权益问题是会计法律制度建立的出发点,也是作为它的基本体系最终得以构建起来的落脚之点。”

政府财政审计中的公平导向利益标准是投资者权益保护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它要求政府审计部门在财政审计中把相关人者分为信息完备者和信息不完备者两大类,政府财政审计应该偏重于保护信息不完备者的权益,同时不以牺牲信息完备者的权益为代价。或许有人认为,信息完备者获取信息总是有成本的,他们应该利用这些信息获得超额补偿。根据投资决策的成本-收益分析,信息完备者的超额补偿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公平导向的利益标准认为,任何信息都有直接或间接成本,不管信息的成本和来源如何,只要这些信息分布是非对称的,就一定会导致社会负效应。公平导向的利益标准主要是为减缓这种社会负效应而设计的,可以在总体上使市场的超额预期报酬逐渐变小,改进全体投资者的福利,并且不会抑制相关人搜集会计信息的动机。

四、结语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考察了政府财政审计涉及到的基本理论问题,得到如下结论:

1.在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配置“天然”地具有不公平性特征,只有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状态中,其不公平性特征才会消失。

2.在政府财政活动中,会计信息配置越不平等,政府支出效率就越低,政府活动的负外部效应就越强,政府的再分配功能会不断减弱,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不断下降,从而对整个市场形成负效应。实施政府财政审计就是为了减缓会计信息配置不公平性所导致的这种负效应。

政治学习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措施;思考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调节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社会道德修养和提高学生对基本的社会生活形态认识度,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思考目前的教学方法,恰当进行改善。

一、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当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学进步的问题,应需要得到改善和解决才有更好的前进条件。首先,在教学当中,教师难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重视理论的教学,在课堂上,将重要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着重是记忆教材的知识内容,一直不重视着重讲解知识理论,没有充分让学生理解到其中的道理和相关的逻辑关系,没有从学生实际的学习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的兴趣逐渐被消磨掉,往往造成了学习低效,课堂无价值的效果,学习之后也难以在考试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通常的表现都是不理想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的表现缺乏动力,教师要求要完成学习的任务,学生没有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来思考问题的突破口,而是通过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和抄袭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在考试之后,所面对的错误没有主动向同学或者教师学习,深刻理解题材所述的相关知识点,而是通过对照答案,通过记忆的方式自行解决。表现得对自己的学习极为不负责任。

二、树立符合时代教育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

在理念的推动下,事物发展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行动。高中政治教师,应当了解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根本目的,培养具有实力型人才,培养可以跟上时代思想的学生,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不同类型的课堂内容时,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接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突出自主探索学习的目的,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学措施,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把微课引进教学,实现深度学习

微课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的主要特征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其内容简短精要且生动直观。它是教育所认可的教育资源,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引用,而且还取得了有效成果。微课核心内容就是课堂知识的片段,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具有情境化的特点。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知识点讲解之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就会通过微课可重复性的特点,进行回放相应的讲解过程,实行课堂教学时,避免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大的结果,从而让教师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提问,避免了问题重复或者是问题主题不清晰的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微课的讲解,利用视频的情节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知识点所说明的重要内容,和一些如何进行正确消费的行为,促进学生进行了深度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微课所带来的教学条件。

四、把教学内容融合到生活当中,实现生活化教学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都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思考和运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形成了教育种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到生活中的现象,努力实现走进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景等到政治生活的规律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很好的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用政治的思想来思考生活中所运作的规律和相应现象,实现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经济生活教材中的“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时,展开走进生活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做好调查的表格,到学校周边的市场进行调查不同果蔬和肉在不同时期的价格,还有分析价格不一样的影响原因进行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教师要求小组负责人来汇报记录的情况和阐述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但可以取得有效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真正了解到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条理的有逻辑的思维,实现政治深度学习目标。

五、总结

所有的教学都缺少不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进行有效的评估,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对症下药,才可以解除学习祸患。总而言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仔细思考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积极、自主、自觉、高效学习的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作者:万世东 单位: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海艳.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64):119-119.

政治学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籍管理;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学籍管理制度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分属教育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素质的培养,一个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二者缺乏科学、深入的融合,因此教育工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思想道德素质备受关注的今天,如何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关注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籍管理制度体系融合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在学籍管理制度体系中并没有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二者本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由于缺少融合,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因为学籍管理制度的严格性,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正确的处理,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过大。这种压力很容易演变成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不良的影响,致使学生的行为发展出现偏差。从推进学生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共同成长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籍管理制度的融合很有必要。从某种角度来说,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利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坚持在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在进行学籍管理、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指导他们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建立新型的学籍管理制度体系

(一)人文化管理

相比于传统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的学籍管理制度更注重对人文的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学校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即使是行为管理制度也要注重对人格的培养、对个人潜力的发掘。学籍管理制度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因此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制定,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维护学生的合法化、合理化的权益。规则的制定要站在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自由平等的校园环境。人文化的管理,易于学生接受,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校、建校的情怀,让学生与学校在发展中实现双赢。

(二)民主化管理

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应体现民主性。通常学籍管理制度被用来约束和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实际上,这套管理制度也应该起到对管理者的监督作用,双向管理、双向监督,使学籍管理工作趋向规范化、合理化。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规定的制定与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像小学与初中,学生判断力还较弱的阶段,在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可以找一些家长代表参与讨论;而高中、大学等学生素质相对较高、判断力较强,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规则的制定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与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籍管理制度与切身利益相关,这样讨论后的形成的学籍管理管理制度,更易让学生们接受,也便于以后的管理。

(三)导向型管理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籍管理制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就要充分发挥它们的引导作用,创建导向型的学籍管理制度。在学籍的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与其他行为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完全置之不理,学校通过制定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估,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采取不同的辅助与引导措施。当学生的学习生活遇到阻碍时,教师将给予指导,舒缓学生的身心压力,找到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学习节奏。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压力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在行为上产生偏差的现象。导向型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整个导向型的管理包括观察、反馈、疏导、调整等多个程序,实现了学籍制度的动态化管理。

(四)互动型管理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新型学籍管理制度的改变中要凸显教师的作用。师生之间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用制度规范,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落到实处。从另一角度来说,这种互动是在体制上加强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推动学籍管理制度的正常、稳定的进行。

师生的互动方式可能有很多种。例如,挑选有责任意识的学生,负责班级内部的工作协调,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避免事态扩大化发展。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保证学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五)实践型管理

要想使学生真正在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学校就要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特色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管理、规范行为。在活动中,学生们无意识的自我行为,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现状,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状况,学校可以更好的开展学籍管理工作。学生还可以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学籍管理制度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这将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对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籍管理制度的融合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发展中,二者一直缺乏有效的融合,这种情况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维度下,学籍管理制度要做出改变,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学籍管理制度要顺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向着人文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在实践中努力成为具有导向功能与互动功能的全新管理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舒.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

政治学习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连续血液净化;尿毒症;难治性心衰

郑州中心医院肾内科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 对165例内科常规治疗不佳的尿毒症伴难治性心衰患者进行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65例尿毒症伴难治性心衰患者中, 男性89例, 女性76例;年龄25~86岁, 平均(52.5±7.3)岁;尿毒症病程0.8~7.4年, 平均3.8年;心力衰竭病程0.3~5.5年, 平均2.3年,心衰主要为慢性肾衰竭所致, 排除原发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基础疾病所致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均为Ⅳ级;其中145例合并高血压, 45例合并轻~中度贫血(轻度32例, 中度13例), 28例合并重度电解质紊乱, 23例合并肺感染, 7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所有患者均经常规心衰治疗(休息、限盐、限水、利尿药、洋地黄、血管扩张剂等), 符合透析标准者进行普通透析治疗, 但心衰纠正效果均不明显。

1. 2 方法

1. 2. 1 使用德国Fresenius multiFiltrate或B.Braun Diapact CRRT, 血液净化设备, Fresenius AV600S血液滤过器, 碳酸氢盐置换液(临时自配,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电解质及酸碱浓度)。

1. 2. 2 血管通路 117例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48例采用直接穿刺动静脉内瘘。

1. 2. 3 所有患者均在原有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CBP治疗, 应用CVVHF净化方式, 采用前置换方法, 置换液速度1800~2000 ml/h,血流速180~220 ml/min;1次/d, 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次数和每次治疗时间, 1次治疗8~16 h。病情明显好转后结束治疗, 3次治疗病情无好转或恶化、出现意外则中断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和血压情况调整超滤脱水量。

1. 2. 4 抗凝剂应用 一般常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有较严重出血倾向者采用无肝素法。

1. 2. 5 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控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氧气供给。

1. 2. 6 治疗前后及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中心静脉压和血压情况, 测定心脏指数(CI), 做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及时检验B型钠尿肽(BNP)、电解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

1. 3 心衰疗效判定

1. 3. 1 按NYHA分级标准对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进行评定:①显效:心衰症状完全缓解, 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在Ⅱ级以上;②有效:心衰症状部分缓解, 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③无效:心功能未改善或病情恶化。

1. 3. 2 对治疗前后CI、LVEF、BNP等心衰参数变化进行评估分析, P

1. 4 心脏负荷变化判定 对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血压(MAP)等心脏前后负荷变化进行评估分析, P

1. 5 尿毒症及并发症疗效判定 对治疗前后SCr、BUN等尿毒症毒素水平及CO2CP、血K+变化进行评估分析, P

1. 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P

2 结果

2. 1 心衰疗效

2. 1. 1 按NYHA分级标准, 165例尿毒症伴难治性心衰患者经过CBP治疗后, 98例为显效, 显效率为59.4%;51例为有效, 16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0.3%。

2. 1. 2 治疗前后CI、LVEF、BNP等心衰参数变化, 见表1。

2. 2 心脏负荷变化 治疗前后心脏前后负荷变化, 见表2。

2. 3 尿毒症及并发症疗效 治疗前后尿毒症及并发症相关指标变化, 见表3。

治疗后SCr、BUN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3 讨论

尿毒症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到严重阶段, 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发生紊乱, 从而出现全身各系统症状。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衰是尿毒症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1]。与尿毒症相关的蛋白尿、贫血、钙磷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微炎症、营养不良等因素使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2]。尿毒症患者心衰发生的原因或诱因包括高血压、容量负荷过多、心肌肥厚、心室扩大、尿毒症性心肌病变、心肌缺血、心肌钙化、心包炎和心包积液、贫血等, 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心律失常、感染等也可能是心衰发生的诱发加重因素。因此, 尿毒症患者发生的心衰, 往往是多种因素互相交叉、综合影响的结果, 很多因素如容量负荷过多、顽固性高血压等内科常规治疗常难以纠正。一般血液透析治疗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容量和渗透压波动大、只能清除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代谢毒素等不足, 在治疗尿毒症伴心衰时受到一定限制, 其效果往往不佳。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3], 患者耐受性好, 可有效避免治疗本身加重心衰;快速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改善心脏和循环功能;纠正肺间质水肿, 改善通气, 降低患者对机械通气的需求, 提高血氧含量;有效清除升压因子使血压得到良好控制;清除抑制实质细胞摄取氧的体液介质, 增加细胞摄氧能力, 改善组织的氧利用;能持续稳定清除多种代谢毒素[4], 最大限度减轻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缓解临床症状;能够持续清除循环中的各种炎性介质[5], 有效阻断炎症反应失控对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为药物治疗、静脉营养支持创造容量条件;可以床边治疗, 方便患者, 避免搬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我们的经验表明, 连续血液净化是治疗尿毒症伴难治性心衰的良好措施。

参考文献

[1] Custodio MR,Koike MK,Neves KR,et al.Parathyroid hormone and phosphorus overload in uremia: impa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2,27(4):1437-1445.

[2] Di Micco L,Mozzillo GR,Cianciaruso B.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KD-MBD. G Ital Nefrol.2009,26 (49):S3-10.

[3] Morabito S,Pistolesi V,Cibelli L,et al.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CRRT)will remain the most widely adopted dialysis modality in the critically ill. G Ital Nefrol.2009,26(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