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花若离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弱电智能化;问题;施工要点;管理措施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着,其给人们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弱电智能化系统作为现代智能建筑中的核心与关键,其的有效施工与安装对现代智能建筑的正常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弱电智能化对多种科学技术、多门建设工程的涉及,弱电系统的建设对于施工技术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切实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性,我们必须要在当前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上,综合弱电系统的施工要点,进一步加强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
1 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逐渐走向科技化、智能化,现代建筑也不例外。现今,许多建筑开始与智能化系统相互融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与其配套安装的弱电智能化系统也越来越多。
1.1 施工责任不明确
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与施工,其涉及土木工程建筑、室内外装修工程以及弱电系统集成等多个施工方向。所以,其的建设施工大都由多方参与,共享施工空间与资源,从而造成了施工各方抢夺施工资源,影响了弱电系统工程的正常建设工期。
1.2 施工接口混乱
弱电智能化是一个涉及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系统工程,其是土建工程、机电设备以及强点安装等多个工程的基础,所以,在弱电智能化的施工过程中,其与其他工程的施工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施工流程管理中,仍没有具体的操作规定与标准,从而使得各个系统建设施工的接口较为混乱,配合不协调,以延迟了系统工程的施工进度。
1.3 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欠缺
弱电智能化是多门科学技术、多项建筑工程的综合,因此,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施工,其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智能建筑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也达不到系统工程的要求,从而使得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2 弱电智能化施工管理的要点
2.1 模块线路连接
模块线路连接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模块化结构也是现代智能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之一。其中,我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常用的模块类型主要有,高保安输入模块、数字输入\输出模块以及模拟输入\输出模块等。所以,为了保证不同模块中的有效信息能够快速反馈到控制中心,以便控制中心的执行与调节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我们必须对弱电智能化施工管理中不同模块的功能及其线路连接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
2.2 管线预埋的隐蔽性
要进一步提升弱电智能化的有效施工管理,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管线预埋的隐蔽性。对于弱电智能系统建设施工中的管线预埋,其与传统的电气工程有着较大的差别。比如说,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计图纸,其数量较多且独立性较强,单独地对某一系统的施工安装进行理解,通常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要综合比较各个系统的设计图纸,并有效分辨其各自的所属系统,还是具有一定困难的。
另一方面,在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对施工现场管线预埋线路进行合理调整与修改,以防止混凝土空洞的出现,提升管线预埋的隐蔽性。
2.3 防雷击技术的合理应用
要切实保障智能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的安全性,防雷击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直击雷、感应雷以及电磁波等,对于弱电智能化的施工管理都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对防雷击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弱电智能化系统中价格相对较为昂贵的电子器件等。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弱电系统的防雷保护,注重泄流、拦截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对均衡电位、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各项保护措施的积极开展,以提高智能建筑的防雷效果,从而切实提高对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安全保护。
3 加强弱电智能化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全面了解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工艺
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工艺、施工要点等信息,全面存在于其的设计图纸上。所以,我们在弱电智能化系统施工之前,要对其的设计思路、施工顺序等进行全了解,以利于我们把握好弱电系统工程的各个重点施工环节。同时,设计方与施工单位还应提前做好专业的有效沟通,对于容易出现施工难点的地方,施工人员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
3.2 加强对弱电系统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于弱电系统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内容。材料是弱电系统工程正常建设施工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建筑材料质量对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我们要对市场动态进行及时、有效地掌握,并注重在选择优质材料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建筑材料的成本。同时,我们还需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鉴定水平,以切实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3.3 对分项系统施工时间做好统筹规划
对于智能系统的建设施工,我们一般采用的是集成化的建设方法,即先建设工程中不同的子系统,然后再统一整个系统的建设。但是,对于工程中各个子系统的施工,其的建设工期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施工管理,我们必须要提前规划一个具体的施工总方案,其中必须还要包括对各项子系统的建设工期、位置的规划与设计,从而将复杂的总工程逐一分项,各个击破,有条理性、计划性地完成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3.4 建立弱电系统施工进度保障制度
在对智能建筑中弱电工程的施工计划进行规划时,我们还需进一步对其进行保障制度与措施,以充分保证工程计划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首先,弱电工程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像是工程建设部门、资源供应部门、财务部门等都应该在工程总计划的领导下,协调合作,相互配合,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同时,各部门还应树立以工程建设部门为主,各个部门配合施工的建设原则,保证对施工资源的有效供应,合理配置与利用资源以及建设资金,进一步保证工程的顺利竣工。
其次,为了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资源与协作冲突,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建设矛盾,我们还需提前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工程各项施工工艺的稳定、持续进行,从而切实保障工程的正常施工与管理。
4 结束语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科技化与智能化,同时,现代建筑物也向着智能建筑的方向发展着。其中,弱电智能化系统是构建现代智能建筑的核心与关键,而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也是一项涉及工业、民用以及公用工程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工程。为了进一步在时间、空间上对弱电系统工程的各种建设资源进行科学地统筹与规划,以保证系统工程的成功建设与施工。
参考文献:
[1] 于得林.浅谈弱电安装施工管理[J].科技视界,2014,(08).
[2] 陈学峰.论智能建筑弱电安装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2).
关键词:弱电系统; 施工管理; 现状与不足; 问题与对策
一、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概述
根据当前建筑行业在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方面所取得的实践性成果以及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所谓的建筑弱电工程其实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两者间建筑弱电工程的组成部分和整体水准。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带动,建筑弱电工程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精致化的发展历程:当前建筑弱电工程系统包含了传统的照明系统之外,还包含了电话、电视、网络等系统,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安装在专业学科上有各自不同的隶属,分工细致,泾渭分明。例如某小区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框架6栋小高层9-11层,配套消防设施有: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事故广播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专用电源、消防电梯等。实际上,从此小区配套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展现出建筑弱电系统本质是一个依靠现代化技术所构建起的一个让建筑的居住适宜指数不断攀升的生态智能系统。
当然,建筑弱电工程由于内部包含了大量隶属于不同学科的技术组成内容,同时又与整座建筑的建设和运行息息相关,所以,建筑弱电工程在施工的层面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多元性。正如前文所言,建筑弱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供电、电视、电话、宽带、照明等多个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在客观上造成了建筑弱电系统的多元性。其次是阶段性。这里的阶段性是指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是阶段性完成的,而不是一挥而就的。不仅需要经过设计、测试、使用、反馈等环节,还需要在每个环节上对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阶段性的施工。最后是繁复性。一座高度智能化的建筑必然在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和施工中面临着繁复的施工内容和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要求。此外,由于建筑弱电系统的实际建设者和实施者并不是同一个团队,而是根据建设内容的不同去调配不同的专业团队的,这种人员的变动和工期的调整也增加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繁复性。
二、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的几个关键性节点分析
从千万所述内容来看,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至少三方面的关键内容进行管理和把控。
(一)弱电工程自身的智能化体验程度
建筑工程的弱电工程系统所体现出来的智能化程度对整座建筑的使用体验和未来建筑的信息化发展空间影响甚大,因此在进行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工程自身所带来的智能化体验程度。注重细节,精心打磨。从多个渠道对弱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准和用户体验进行夯实和提升。
(二)弱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平衡
对于任何一项工程建设工作来说,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工作都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对于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来说尤其如此。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是整个工程建设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工程建设工作。由于弱电工程系统涉及到工程线路、管道、材料使用规格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保证弱电施工的质量,杜绝返工现象,同时要加快弱电系统施工速度,保证不拖沓,不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
(三)弱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需贯彻针对性原则
弱电工程内容覆盖面较大,同时关系到物理、机械、电力、供水等多个工程学科和项目,对于不同领域内的工程内容的施工工作应该请专门的施工团队来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藉此实现对弱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保证。专业的工程施工内容应有专业的施工团队来完成是工程施工管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弱电工程施工工作作为一项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重要项目,尤其如此。
三、强化对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关键点的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现场的控制
建筑弱电系统的使命是提高整座建筑的用户体验,保障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是建筑用户体验得以保障和可持续提升的关键支撑,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拖点系统施工现场的控制。这种控制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弱电系统施工碎片化进行整改。将弱电系统的施工与整座建筑的施工计划进行比对,确立时间节点和工程进度,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召集各个施工技术团队进行统一施工,不仅能够加强进度,还可以强化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其次,建立施工现场的第一责任人,将弱电系统的现场施工控制任务集中落实到责任人头上,做到工作明确到人,有的放矢。最后,对弱电系统施工现场的控制还要有当地地形、气候、人力资源、交通等易变性因素联系起来,保证对施工进度控制的精确性。
(二)将建筑弱电系统施工与整体项目规划联系在一起
建筑弱电系统影响到整个建筑未来建成后的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弱电系统本身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施工团队的多元性,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进度受到多方面易变性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将其与整个建筑的施工计划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设计阶段,就注意将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进行阶段性的分解,按照步骤和世界节点进行明确的安排;在施工阶段,让建筑总体施工负责人同时兼顾弱电系统施工责任人,从宏观的层面上将弱电系统的施工与整座建筑的施工放在一个层面上,对这个弱电系统的施工进度按照整座建筑的施工情况进行统一的协调。
(三)完善建筑弱电系统施工机制
完善的施工机制是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统一保障的基础。这里的是施工机制应该至少包含三个维度上的内容。一是弱电系统的设计阶段,要求以提高用户体验为最高原则,同时将施工过程的简洁、安全、成本等三个要素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二是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阶段,要求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碎片化施工,而是用阶段性的施工步骤进行整体、集中的施工。三是建筑验收阶段,在此阶段应该强化对弱电系统的检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检测评估指标体系,严格按照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评估工作。当然,这里的评估工作必须要制定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来执行,保证评估工作的威信力和公信力。
四、结语
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应尤其注重对施工专业性、质量和进度的平衡以及弱电系统自身智能化程度的把控和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完善的施工机制、整体的项目管理思维以及实际的施工现场控制等方式来完成。但是,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关键标志来说,弱电系统自身的革新也会日益加快,如何使用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弱电系统以及更加复杂的施工要求,将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姚玮.弱电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1):12-16.
[2]徐莉.强化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108-109..
[3]杨克明,胡志贤.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7):10-11..
看罢这则新闻,笔者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这种自发的互爱互助多少抵消了自然灾难的无情和残酷;但另一方面,民众对公共权力信任弱化,让笔者感受到了诸多无奈与忧虑。
不过,志愿者这种绕过政府捐助灾民的“爱心直达”,人们对公共权力的弱化,正是公共权力自己酿造的尴尬和苦果。2003年的一场空前洪灾让陕西华阴市的很多农民流离失所,但却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发财”机会:国家发改委向陕西省拨出救灾款5906万元,陕西省发改委将其中的1188万元拨付给华阴市财政局,其余4718万元“还在省财政厅”。接下来,华阴市财政局仅将1188万元中的100万元拨给华阴市移民局,移民局又将其中的50万元用来还债,而实际发放到灾民手中的就只剩下区区50万元……
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了,也许“5906万元=50万元”的伤痛就是这次民间对“碧丽斯救助”独辟蹊径的所有理由。与其说是让政府相关部门感到尴尬和狼狈,还不如说是让他们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可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如此荒唐离谱的行为竟然还只是“冰山一角”。据《公益时报》披露的数据,纵观目前中国的扶贫资金,只有35.3%能覆盖到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贫困户,有20.2%花在了无需扶助的中等户身上,更有44.5%以“锦上添花”的形式充实给了富裕户。笔者不知那些曾经或正在奉献爱心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伤心、困惑还是激愤?不过,有一点却是无疑的:不仅扼杀了社会爱心“种子”的传播,更会作践“公权力”的信誉和权威。
“碧丽斯救助”扇痛了“公权懒化”的脸,同时也击中了我们救灾体制的软肋。时下,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仍旧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的老路子,看似管理严明的救灾体制,实则是各自为政,分崩离析。当地方发生灾情时,救灾的资金需要分头申请,并按“条条”下拨。试想,哪个部门不愿为自己捞取好处?何况救灾款物缺乏垂直、民主的“透明和监督”,可谓是“不拿白不拿,拿少是傻子”。最终,“中央不管地方”、“地方吃中央”、与“地方各自为战”三足鼎立的格局,给虎视眈眈的蛀虫留下了侵吞国家资财的空子。
一、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弱化的根源:“会计信息孤岛”
“会计信息孤岛”,是指会计部门从其本身独特的职责出发,依据会计科目体系采集的、由传统会计系统储存和报告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业务活动信息相分离,从而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的状态。
1.“会计信息孤岛”的形成取决于企业的部门职责划分。企业总是由多个不同的业务部门构成。对同一笔业务,每个部门总会从其自身的职责出发,记录及处理业务数据的某个子集。也就是说,同一笔业务会在不同的部门形成不同的视图。例如,订货业务会形成以下几种视图:①生产部门需要了解订单以便安排生产进度;②销售部门需要知道订单以便为产品定价、安排广告活动并为销售工作定目标;③人事部门需要知道订单以确定销售员的佣金;④执行经理需要知道订单以评价这笔业务对企业的;⑤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知道订单以评估投资的获利情况以及投资回收的可能性。
一笔业务具体会形成多少种视图,取决于人们在管理业务活动时会从多少个角度去看问题。传统模式下,系统设计者通过为每个职能部门各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来解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多样性问题。每个职能子系统按照自己的分类方法,从同一业务活动中选择、记录该业务数据的一个子集。这种解决办法带来的问题是:①业务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重复存储,增加了企业的信息管理成本,并且很可能带来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不一致性;②业务数据的分散存储,使得管理需求难以满足。有关业务活动的数据被不同的部门分割成片段后,由于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可能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促使职能部门官僚化。然而,企业要正确作出决策,往往需要有关业务的完整信息。这客观上又要求企业对多个“信息孤岛”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整合,在传统信息系统的格局下,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动。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会计部门从会计角度来看待企业业务活动时形成的一个视图而已。会计并不要求采集整个业务活动的数据,它主要反映企业的资金流信息。对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的输入是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中的数据来自业务活动中原始凭证详细汇总后的结果,而记账凭证中的数据又被进一步汇总记人日记账、分类账和报表。数据被再次汇总后,就难以将其分解以反映业务的本来面目。这必然限制了会计人员所能提供的信息类型和信息的详细程度。由此,在会计与业务活动分离的状态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对于管理的支撑意义也就日显苍白。
2.“会计信息孤岛”的与形式严重依赖于会计科目体系。会计数据处理从本质上讲,是处理企业资金运动所产生的数据,而后把它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的过程。会计数据处理的特点是分类反映活动,通过分类汇总和会计期间的再分类、再汇总,经济活动的数据才能转化为会计信息。而用来对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体系。经济活动发生后,先要通过填制凭证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反映出来,经过一定处理最终产生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项目仍然主要由会计科目组成。到为止,会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为了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断扩大和细化会计账户结构、内容的过程。因此,会计科目体系是会计数据处理的核心要素。
因此,某个企业的会计科目体系一旦建立,也就基本上决定了这个企业中“会计信息孤岛”的内容与形式。会计科目体系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这种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形成了一种压力。许多企业建立多套会计科目表以满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的需要。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企业总部和外地分支机构也有各自会计科目表。为了同时支持多种会计科目表,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都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以保证信息的协调一致。同时,即便我们成功地建立了满足信息用户当前需求的会计科目表,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动导致用户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动,现有的会计科目会很快过时。在现实中,企业往往出于成本的考虑,而保持会计科目体系的相对稳定性。这就限制了我们所能得到的信息种类,使管理者无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究、所采集的数据。这必然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从总体上看,企业对于经营活动信息的决策需求具有如下特征:①层次性。在企业的金字塔式结构中,处于不同等级的部门对同一笔经济活动的信息需求不同,即用户需求具有多视图。②集成性。在金字塔式结构中,越是企业的高层部门,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对经营活动信息的集成性要求越高。例如,对于销售业务,每一个销售员只需了解他本人销售的商品、顾客与区域市场,而一个经理则需把握有关该业务的所有的销售、顾客、市场的信息,并要求这一信息综合集成。③多样性。处于金字塔式结构中某一层的某个部门,对于经营活动信息的需求是很复杂的,通常包括定量与定性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及企业内与企业外信息等。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孤岛”的存在是造成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弱化的根本原因。当存在“会计信息孤岛”时,企业决策者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所能获得的信息只是部分业务活动(在会计部门职责规定的处理范围之类的业务活动)的部分信息(可量化的财务信息),并且是以汇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从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也因会计信息与经营活动信息的相分离而变成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二、“信息孤岛”的治理对策
1.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我国的业务流程不合理的地方太多,经常是因人设事,人浮于事,扯皮现象不断发生。BPR要求企业遵循价值链管理的思想,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并以整体流程全局最优为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各项活动,消除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从而使企业内的各部门更合理地安排与衔接,使信息更顺畅、快速地流通,最终使整个企业融为一体,彻底消除“会计信息孤岛”产生的基础。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都流于形式,主要就是因为在引进先进信息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企业流程的改进,致使新的系统与企业流程不配套,使得新的信息系统无法使用。
2.采用新的软件模型,建立一个企业级的会计信息系统,满足管理的需要。管理者对经营活动信息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及集成性。要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必须建立一个能处理经营活动完整信息,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于一体,在此基础上能按不同用户需求产生不同视图的信息系统:为此,必须基于业务过程和事件来构造系统,可称为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其主要特征为:
(1)扩充系统输入,记录所有原始数据。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记账凭证,其数据来自于对原始凭证中记录的业务活动数据的筛选、汇总,处理的依据是该业务为会计事项,且只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其所处理的数据有两个显著特征:依赖会计科目体系和以货币计量。在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里,把系统的输入加以扩充,记录关于某笔业务的所有原始数据。它将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于一体,以支持企业日常运转、决策、控制和预测的信息需求。
(2)数据源采集的一次性与实时性。在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中,同一笔业务的有关信息可在不同的地方收集、保存及使用,而会计系统采集到的往往是滞后的信息,这种重复劳动与重复存储是对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在基于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中,同一笔业务的有关数据只需在事件发生时采集一次,便可多次使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商务的,使业务数据的形式和传输向电子化、规范化、自动化发展,这就能以较低的成本采集到实时的经济业务数据以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能避免数据在企业范围内的不一致性。
(3)业务数据库的共享性。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部门级信息系统,其与企业中的其他信息系统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而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级的信息系统,追求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使逻辑上和物理上分散的企业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集中,支持不同层次、集成性的信息需求。并且大部分业务数据在数据源一次性采集后,都以原始的、未经处理的方式存放。当需要某种信息时,则通过相应的数据归类,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得到所需的信息。因此,控制的关键是确保事件记录被及时、完整和准确地存放在正确的数据库中。同时,这种数据库的所有权也不再局限于某个部门,而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被共享。
(4)与制度控制相结合,在系统中嵌入业务处理规则。企业在进行业务活动时,会面临各种风险。如果企业只是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在事件发生后对其进行记录,则系统预防风险的能力将大大降低。在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里,事件处理规则和其他程序化的业务逻辑能帮助企业检查错误和舞弊行为,有时还有助于防止错误的发生。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程序来支持业务事件的执行,可以实施控制事件的规则,并实时记录描述事件的数据。系统将注意到违反规则的活动,并向负责人发送异常情况的报告,或阻止舞弊活动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