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堂课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贯穿始终,从教学设计来看,一共安排了五个环节的朗读,每一环节都独具匠心:一读识文,这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二读说文,重在疏通文意;三读辩理,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會课文的沦辩特色;四读析人,抓住关键字词,让学生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五读启智,总结学习方法,启迪做人智慧。这五个环节,丝毫没有机械生硬之感,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既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深人理解和把握,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心理规律,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达成。
这堂课仅是齐读就安排了七次,但没有给人单调重复之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除了每次朗读的指向和重点不同之外,也和教师巧妙的指导方法密切相关。如“一读识文”环节,在疏通字词、纠正错音之后,教师适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仔细观察课文,文中除了逗号,句号外,还有几个特殊符号,你找到了吗?”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语文味的问题,为学生在读准字音和读出语气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提供了一个抓手,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字音字义自然转到了文句的语气。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尝试意识开始被唤醒,并在此后渐人佳境。在“三读辩斗”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原式想象,代人式体验,生生互辩,师生互辩,亮点频出,课堂气氛不断推向。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在全体参与的活动中,学生对课文的核心部分产生了深刻理解。不只是内容的理解,还有论辩方式的体验,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默會,等等。其效果不亚于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从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参与的活跃程度就可以看出,这堂课对他们的影响将是长久的。
教师重视朗读行为的背后,是对文言文教学规律的尊重。文言文教学既要重视“言”,也要重视“文”,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重此轻彼。言文关系,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好处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要么偏于串讲串译的文意理解,要么偏于文章特色的赏析,把文言文教成了现代文。但在这堂课上,却以朗读为主线完美地连接起了“言”与“文”的教学。《两小儿辩日》属于较为浅易的文言文,语言简洁,人物对话体现了“辩”的特色,所以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欣赏人物形象。这种感悟和欣赏,在贯穿课堂全程的朗读活动中,轻松地实现了。
这堂课的第二个特点是落实了以学为主、少教多学的理念。以学为主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上的核心事件,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多学少教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当然,适当的讲解和指导也是必要的。少教不等于不教,关键是教在学生需要的时机,教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如“二读说文”环节对于“游”的理解,学生一开始翻译为“游玩”,教师马上反问、纠正,丰富了学生的认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些语法现象,教师在学生朗读、翻译的过程中随文点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少教是一种精教,前提是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和课上敏锐的关注。多学意味着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以及深度参与,从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基本做到了。就比赛课而言,这是不容易的。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如翻译环节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辩斗环节采用分角色的方式,既有个人展示,也有群体参与,更不用说七次齐读。另一方面在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探究欲望的唤醒。首先是教学设计五个环节之间存在一定梯度,每个环节的朗读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其次是每个环节之中教师都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使学生欲罢不能。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自然就是对课堂的深度参与。
沭阳县中学“教学光盘进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于2019年3月26日在沭阳县七雄中学举行。本次比赛日程紧密,组织有序,呈现了六大特点:
1、县局和各学校非常重视。
一是县教育局对“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应用工作非常重视,前后发了两份文件,尤其教研室2019年第1份文件就是关于落实此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是学校重视,有选手参赛的学校都派了好几位领导老师陪同。无选手参赛的学校也派了老师来观摩学习,全县有近百位老师到会进行观摩学习。在李波校长带领下我校两校区共11位老师也到会进行了观摩学习。
2、多个学科综合进行比赛。
本次比赛没有分学科进行,而是把多个学科放在一起进行评比。比赛的主题是“教学光盘进课堂”,关键看对光盘的操作使用情况和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本人的教学基本功情况。经过各大片选拔,共有师3个学科14位老师(语文、英语和物理学科)参加比赛。
3、参赛老师历经层层选拔。
本次参赛的老师都按教育局的要求,先是各校在学校内进行选拔,然后选出一位老师参加片赛,每片再选出2两位老师参加县决赛。这些老师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筛选出来的优秀老师。相对来说本次比赛文科老师较多,理科老师较少(只有物理学科一位老师),政史地生等学科一位老师也没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4、光盘价值得以极大发挥。
推广本套光盘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推动提高薄弱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光盘中内容主要是优秀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或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示范、引导。各参赛老师在比赛中都能较好地利用了光盘中的内容,体现了光盘的推广价值。
5、比赛评委阵容非常强大。
本次比赛既是光盘推广应用的优课评比,也是多个学科优课的综合评比。比赛评委由教研室8位领导和教研员担任。第一组由教研室叶志兵主任担任评委组长,第二组由教研室魏良亚主任担任评委组长。评委涵盖了多个学科的教研员,也体现了比赛的综合性。
6、承办单位准备充分有序。
县级大型比赛很少在乡一级中学举行,但是本次比赛放在七雄中学举行,这也体现了七雄中学的办学实力。七雄中学为了办好这次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比赛前新购置了两台电脑,为参会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工作餐,有序地调配了14个班学生参与上课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使得本次比赛进行得非常顺利。
二、听课点评
我校观摩老师今天都是马不停蹄,连续听课,一共听了7节课。本人听了5节语文,1节英语和1节物理课,都是跨学科听课。我虽然不是专业课老师,但听了这些课,感觉收获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以前的观点──跨学科听课的收获,有时比听本学科课收获更大。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要在教学进行跨学科渗透教学,那么任课老师进行跨学科听课,就更加有必要。老师有了学科渗透的思想、学科渗透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做到学科渗透教学。
我对所听的7节课进行了“2+2”式点评,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合理。
1、第1节课七语课题《两小儿辩日》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能关注学生的读、说能力的培养。
2)整节课教学设计流畅,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3)老师对光盘中的声音运用较多,未能很好体现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使得师生之间容易产生距离感。
4)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思考不够,课堂生成较少,往往都是照书读。
2、第2节课七语课题《松鼠》
1)在目标展示,引导学习等环节能有机对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很好地利用了光盘。
沭阳县中学“教学光盘进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于2010年3月26日在沭阳县七雄中学举行。本次比赛日程紧密,组织有序,呈现了六大特点:
1、县局和各学校非常重视。
一是县教育局对“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应用工作非常重视,前后发了两份文件,尤其教研室2010年第1份文件就是关于落实此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是学校重视,有选手参赛的学校都派了好几位领导老师陪同。无选手参赛的学校也派了老师来观摩学习,全县有近百位老师到会进行观摩学习。在李波校长带领下我校两校区共11位老师也到会进行了观摩学习。
2、多个学科综合进行比赛。
本次比赛没有分学科进行,而是把多个学科放在一起进行评比。比赛的主题是“教学光盘进课堂”,关键看对光盘的操作使用情况和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教师本人的教学基本功情况。经过各大片选拔,共有师3个学科14位老师(语文、英语和物理学科)参加比赛。
3、参赛老师历经层层选拔。
本次参赛的老师都按教育局的要求,先是各校在校内进行选拔,然后选出一位老师参加片赛,每片再选出2两位老师参加县决赛。这些老师真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筛选出来的优秀老师。相对来说本次比赛文科老师较多,理科老师较少(只有物理学科一位老师),政史地生等学科一位老师也没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4、光盘价值得以极大发挥。
推广本套光盘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推动提高薄弱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光盘中内容主要是优秀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或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示范、引导。各参赛老师在比赛中都能较好地利用了光盘中的内容,体现了光盘的推广价值。
5、比赛评委阵容非常强大。
本次比赛既是光盘推广应用的优课评比,也是多个学科优课的综合评比。比赛评委由教研室8位领导和教研员担任。第一组由教研室叶志兵主任担任评委组长,第二组由教研室魏良亚主任担任评委组长。评委涵盖了多个学科的教研员,也体现了比赛的综合性。
6、承办单位准备充分有序。
县级大型比赛很少在乡一级中学举行,但是本次比赛放在七雄中学举行,这也体现了七雄中学的办学实力。七雄中学为了办好这次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比赛前新购置了两台电脑,为参会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工作餐,有序地调配了14个班学生参与上课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使得本次比赛进行得非常顺利。
二、听课点评
我校观摩老师今天都是马不停蹄,连续听课,一共听了7节课。本人听了5节语文,1节英语和1节物理课,都是跨学科听课。我虽然不是专业课老师,但听了这些课,感觉收获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以前的观点??跨学科听课的收获,有时比听本学科课收获更大。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要在教学进行跨学科渗透教学,那么任课老师进行跨学科听课,就更加有必要。老师有了学科渗透的思想、学科渗透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做到学科渗透教学。
我对所听的7节课进行了“2+2”式点评,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合理。
1、第1节课 七语 课题《两小儿辩日》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能关注学生的读、说能力的培养。
2)整节课教学设计流畅,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3)老师对光盘中的声音运用较多,未能很好体现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使得师生之间容易产生距离感。
4)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思考不够,课堂生成较少,往往都是照书读。
2、第2节课 七语 课题《松鼠》
1)在目标展示,引导学习等环节能有机对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很好地利用了光盘。
2)课堂板书设计合理,用字简练、重点突出。
3)课堂问题设计有时不够精确、简洁,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够。
4)教学过程不够精练,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3、第3节课 八语 课题《陋室铭》
1)教师上课富有激情,善于运用名言名句激励学生学习。
2)教师课堂应变能力较强,尤其是在课件出现问题时,处理得非常好。
3)教学节奏较快,导致学生学习情绪有点紧张。
4)对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活动调节方法不多,导致后半堂课比较沉闷,缺乏生机。
4、第4节课 七语 课题《我的中国心》
1)教师教态大方自如,语气亲切自然,能很快拉近师生间距离。
2)对学生学习过程关注仔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尤其是宣誓活动设计的非常好。
3)对课件可以进行适当的整合改造,使课件变得更加简洁实用。
4)教学环节可设计的再紧凑些,则能更好地控制好时间,不至于超时较多。
5、第5节课 八英 课题《unit 5》
1)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熟练地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2)能精心设计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活动比较单调,参与式、体验式活动较少,对学生训练力度不够。
4)对群体学生关注较少,问题大部分由少数几个学生回答。
6、第6节课 八物 课题《宇宙的奥秘》共2页,当前第1页1
1)课堂用嫦娥探月卫星视频引入新课,非常新颖有趣,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符合学生对抽象知识学习的认知规律。
3)视频播放较多,教师的讲解、点拨不是到位,课堂气氛比较单调沉闷。
4)虽然准备了一个实验,但未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7、第7节课 七语 课题《沁园春·雪》
1)教师语文功底深厚,对语文知识运用自如,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很强。
2)教师情绪饱满,语言富有感染力和幽默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课件设计和制作有点粗糙、简单,可再进一步进行优化充实。
4)对一些教学细节处理不是很到位,比如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说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普及与应用,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级组织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比赛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比赛活动活跃教学研究的气氛,促进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整合课到底该怎么说呢?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的说课有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一 说课的价值与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说课主要是向大家展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时所用的信息技术元素,如图片、声音、视频、flash(动漫)、网站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阐述在上课时是如何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结合起来,分析这样的结合对教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并且探讨这样的结合为何会有效、如何将更为有效。说课,具有提升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二 说课前如何选教材
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说课应该与普通的说课有所区别,除了平常说课需要的内容外,整合的说课的重点是在说课时突出整合的目的、整合的过程以及整合的优点。选材时注意:
1 可以找到的信息素材较多的内容。
2 要选择最能体现出信息技术优势的内容。
三 说课的一般步骤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 说学情
说清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能力,对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及差异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状态和智力水平等实际出发,说清本课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3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也可以兼顾不同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
4 说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说课要说清楚使用什么技术手段突破重难点。如:有位教师在《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11册)第一课时说课过程中是这样说的:借助媒体,突破难点。
对“太阳是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这一问题,学生最难准确理解。为了突破这一教学的难点,说课教师演示了动画课件,首先分别出示早晨、中午的太阳,并设置动作路径,让两个太阳重合,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因为自己的视觉误差所致,而误认为早晨的太阳更大;然后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图画,让学生理解之所以人会产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至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的看法,属于人的直觉错误。这样利用课件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在耳目一新的画面演示中,较科学地解决了“辩日”之谜。
(二) 说教法
要说出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采用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一要说运用什么教法,二要说为什么运用这种教法。例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和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所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环节教师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把握,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和手段,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的原则。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
(三) 说学法
“说学法”是说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说课活动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检测教师在备课时是否摆正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手段。“说学法”要求教师既说学生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方法和怎样运用方法,也说在课堂上怎样实施学法的指导,怎样使学法的指导渗透在学习活动中。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其中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最好能有点对仗或者至少比较整齐,读起来比较上口。比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等。流程图要简洁、凝练,立意鲜明、重点突出。
(二)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意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以书面语言为主,说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
2 教学结构要清晰,层次要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3 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4 做好“整合点”设计,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整合点”设计的建议: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拿掉,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有效的支撑方式,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系统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整合点困难的方法;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五 说媒体设计
说明你在上课过程中在哪个环节你使用什么样的媒体手段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
要求老师们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关键是要选择恰当,有效使用,为教学提供支持。务必牢记“正确选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适时适量,熟练操作”这20个字要求。
六 说板书设计
应说清楚根据课题的哪方面去设计本板书内容的, 这样的板书达到什么效果等。对说课中的板书的总的要求是简练、重点突出、结构严谨、生动直观又新颖大方。
七 说课后反思
1 反思成功点。教师上的每节课,总有自己满意之处。如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师生活动开展成功之处,某些教学思想渗透与应用巧妙之举等。
2 反思失误点。即使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的某些环节,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败笔之处。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
语文的本质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或者是语文学科设科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课文的语言形式应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文或文章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语文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与社会上一般人读文章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一般人读文章,重在文章的内容。比如地方日报上一则停水的通知,人们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停水,什么时候恢复供水,而不太在意文章的形式。甚至读一部小说,一般人关心的是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而不太在意小说的文学特色或语言形式,但在语文教学中情况发生了变化。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重视课文的语言形式,课文的语言形式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语文课程中形式与内容的辩证法。正如书法:一首唐诗,可以用柳体写,也可以用欧体写,唐诗是内容,柳体或欧体是形式;但当我们研究书法艺术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当我们研究柳体书法艺术时,柳体书法艺术就成了研究的内容,柳体书法艺术既可以通过一首唐诗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一首宋词来表现,而唐诗或宋词成了柳体书法艺术赖以存在的形式。语文课程中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也正如此。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语言形式,在课文的语言形式中汲取作者的言语智慧,读出课文的思想内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假语文。游离了课文的语言形式,没完没了讨论文本内容或文化内涵的语文课背离了语文课程的本质,那样的语文课其实已经不是语文课,而是科技常识课、政治思想课或泛文化课。一名语文教师教学《中国石拱桥》,不教说明文的知识,不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是讲二十八道拱圈的力学原理,留的作业是“为家乡设计一座石拱桥”。这哪里是语文课?这就是科技常识课,简直是桥梁建筑的专业课。一名语文教师教学邹韬奋《我的母亲》,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亲情的,而是不厌其烦地进行母爱教育,课前还不辞辛苦地写了《我的父亲》印发给学生,因为他觉得,不如此亲情教育就不充分。一名教师教学《武松打虎》,让学生讨论老虎该不该打,有的学生说不该打,因为老虎是国家保护动物,有的学生说该打,因为它会吃人。这名教师不知道,《武松打虎》的价值至少在于让学生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学会把事情写得曲折,有波澜。
当我们强调课文语言形式的时候,有人会问:那还要不要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回答是:当然要。任何课文都有思想内容,任何课文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语文课程必然具有并且必须重视其伦理功能或思想教育功能。人才学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智商的作用约占30%,而情商的作用约占70%。重视情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的进步,是当代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建构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一个思想贫乏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一个情感淡漠的人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一个不够诚挚的人不可能说出可信度高的俗语,一个价值观念浅薄的人不可能有深刻的表达。正因为如此,我们同样反对离开课文的语境,孤立地讲授语言知识和贴标签式的机械练习。阅读教学必须在明白“写了什么”的基础上思考“怎样写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离开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文章语言形式的成败得失和高雅俚俗也就说不清。语文教学有两个主要的错误倾向:一是游离文本进行泛文化讨论,一是孤立地讲授语言知识。前者的错误在于忘记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建构学生的语言世界;后者的错误在于不明白语言世界必须通过语言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才能建构起来,离开了语言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即使表面上建构起来的语言世界也必然是苍白的、空洞的。
我们肯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意义,是建立在以下几项内容基础之上的。第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附着于工具性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说语文是表情达意的人文工具。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与知识能力相并列的内容。正如课标所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个维度,三者构成了一个立体。教学设计中将情感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分立的做法是不恰当的。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应当渗透到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去。第四,游离课文的语言形式而讨论文化内涵,是喧宾夺主,是当下阻碍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主要弊端。第五,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来,而不应当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语文教学的底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是近十年来中国语文教育最了不起的进步。
既然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既然课文的语言形式应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语文教材就应当坚持文体组元的优良传统。课程改革语文实验教材多采用文化主题组元的体例,这是一个误区。主题组元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弊端:第一,选择哪些主题?文化主题是非常丰富的,而一册教材六七个单元,一套教材三四十个单元,要哪些主题,不要哪些主题,理由何在,谁说得清?第二,主题之间的序列如何安排,理由何在,谁说得清?之所以说不清,就是因为文化主题并非出于语文的本质,不能体现语文的本质。第三,表面上是重视了文化主题,其实却局限了文化主题,因为一个单元四五篇课文只能是一个主题。放开这种局限,每篇课文有不同的文化主题,岂不更加丰富多彩?第四,一个单元中的几篇选文,原本不是为这个主题写的,各有其特定的思想情感,现在笼统地确定一个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其养成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坏习惯。第五,与自主学习的理念背道而驰。按照自主学习的理念,课文的主题,课文的思想情感,应当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形式中读出来。可主题组元的教材,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就已经把主题告诉他们了,这是以编者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香港教材研究专家何文胜先生曾批评大陆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在单元教学的组元上,没有承传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较合理的以能力组元的经验”。
文体组元的合理性就在于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本质,遵循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握了课文语言形式这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为,文体正是文章最大的语言形式或曰语篇样式。文体正是课文语言形式的主导因素。课文语言形式的其他因素都受到文体这一主导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句式的长短,记叙文多短句,议论文多长句,因为记叙文要呈现事情的进展,要有鲜明的节奏和生动的状态,句子不宜太拖沓;而议论文要表达严密的思想,就要有许多定语、状语,甚至以句子形式作为句子成分,要用复句,甚至多重复句。再如修辞格,记叙文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这是出于生动形象的需要;议论文多用对比、排比、设问、反问等,这是出于思想鲜明、深刻、流畅的需要。把握了文体,就把握了课文语言形式的主导因素,其他因素就可以迎刃而解。文体组元正可以以简驭繁,因而也就便于教学。在课程改革之初,那些在开发许多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价值观念的优秀选文的同时能够坚持文体组元的语文教材,表现了难能可贵的学术信念和学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