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疗伤的话

疗伤的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疗伤的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疗伤的话范文第1篇

1 化验检查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潜血试验(有条件可作放射性核素或免疫学潜血测定法),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有条件应测血细胞压积。

2 特殊检查方法

2.1 内镜检查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纤维胃镜检查安全可靠,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其诊断价值比X线钡剂检查为高,阳性率一般达80%~90%以上。对一些X线钡剂检查不易发现的贲门黏膜撕裂症、糜烂性胃炎、浅溃疡,内镜可迅速作出诊断。X线检查所发现的病灶(尤其存在两个病灶时),难以辨别该病灶是否为出血原因。而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2.1.1 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是在出血后24~48 h内进行。如若延误时间,一些浅表性黏膜损害部分或全部修复,从而使诊断的阳性率大大下降。国内报道一组904例上消化道出血、24 h内做胃镜找到出血灶者占77%,48 h则降至57.6%,72 h降至38.2%。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检查。

2.1.2 处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

2.1.3 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2.2 下消化道出血时首先用硬式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炎、直肠癌以及肛周病变引起的出血经检查能迅速得以明确。大量便血时作紧急纤维结肠镜检查往往不易成功,因为大量血液及血凝块难以清除掉,影响操作及观察。如果出血不多或慢性出血,则可以经肠道准备后做纤维结肠镜检查。

2.3 选择性动脉造影 当消化道出血经内镜和X线检查未能发现病变时,应做选择性动脉造影。该项检查对肠血管畸形、小肠平滑肌瘤等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而且,尚可通过导管滴注血管收缩剂或注入人工栓子止血。据国外动物实验结果,若造影剂外渗,能显示出血部位,则出血速度至少在0.5~1.0 ml/min(750~1500 ml/d)。故最适宜于活动性出血时做检查,阳性率可达50%~77%。一般选择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动脉造影已足够显示所要的范围。

2.4 X线钡剂造影 尽管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比X线钡剂造影优越,但并不能取而代之。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而且由于某些内镜医师经验不足,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 d后谨慎操作。

2.5 放射性核素扫描 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患者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 ml/min,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注射一次99m锝标记的红细胞,可以监视患者消化道出血达24 h。经验证明,若该项检查阴性,则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亦往往阴性。

3 治疗

3.1 迅速补充血容量 大出血后,患者血容量不足,可处于休克状态,此时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在着手准备输血时,立即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强调不要一开始单独输血而不输液,因为患者急性失血后血液浓缩,血较粘稠,此时输血并不能更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的缺血、缺氧状态。因此主张先输液,或者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当收缩压在6.67 kPa(50 mm Hg) 以下时,输液、输血速度要适当加快,甚至需加压输血,以尽快把收缩压升高至10.67~12kPa(80~90 mm Hg)水平,血压能稳住则减慢输液速度。输入库存血较多时,每600 ml血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 ml。对肝硬化或急性胃黏膜损害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对于有心、肺、肾疾患及老年患者,要防止因输液、输血量过多、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注意颈静脉的充盈情况。

3.2 止血

3.2.1 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3.2.1.1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 胃酸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及中和胃酸可达到止血的效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裂孔疝、食管炎等引起的出血,用该法止血效果较好。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甲氰咪胍(Cimetidine)及雷尼替丁(Ranitidine)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甲氰咪胍口服后小肠吸收快,1~2 h血浓度达高峰,抑酸分泌6 h。一般用口服,禁食者用静脉制剂,每次400 mg,每4~6 h一次。雷尼替丁抑酸作用比甲氰咪胍强6倍。每次口服150 mg,早晚各一次。

3.2.1.2 灌注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收缩而止血。胃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入冷生理盐水100~200 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0.5~1 h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应激性溃疡或出血性胃炎避免使用。下消化道出血时,亦可用该液反覆灌肠3~4次止血。

3.2.1.3 内镜下止血法 内镜下直接对出血灶喷洒止血药物,如孟氏液(Monsell)或去甲肾上腺素,一般可收到立即止血的效果,或者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激光止血方法。

3.2.1.4 局部注射血管收缩药或硬化剂 经内镜用稀浓度即1/10000肾上腺素作出血灶周围黏膜下注射,使局部血管收缩,周围组织肿胀压迫血管,起暂时止血作用。继之局部注射硬化剂如1%十四烃基硫酸钠,使血管闭塞。有人用纯酒精作局部注射止血。该法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者。

3.2.1.5 放置缝合夹子 内镜直视下放置缝合夹子,把出血的血管缝夹止血,伤口愈合后金属夹子会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该法安全、简便、有效,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出血,特别对小动脉出血效果更满意。国外报道用J型水夹止血有效率70%以上。

3.2.1.6 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药或人工栓子 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垂体加压素,0.1~0.2 u/min连续20 min,仍出血不止时,浓度加大至0.4 u/min。止血后8~24 h减量。

3.3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3.3.1 气囊填塞 一般用三腔二囊管或四腔二囊管填塞胃底及食管中、下段止血。其中四腔二囊管专有一管腔用于吸取食管囊以上的分泌物,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食管囊和胃囊注气后的压力要求在4.67~5.33kPa(35~40 mm Hg),使之足以克服门脉压。初压可维持12~24 h,以后每4~6 h放气一次,视出血活动程度,每次放气5~30 min,然后再注气,以防止黏膜受压过久发生缺血性坏死。

3.3.2 垂体加压素 该药使内脏小血管收缩,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中、小量出血有效,大出血时需配合气囊填塞。近年采用周围静脉持续性低流量滴注法,剂量0.2~0.3 u/min,止血后减为0.1~0.2 u/min维持8~12 h后停药。不良反应有腹痛、腹泻、诱发心绞痛、血压增高等,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使用时要慎重。当有腹痛出现时可减慢速度。

3.3.3 内镜硬化治疗 近年不少报道用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止血率在86%~95%。有主张在急性出血时做,但多数意见主张先用其他止血措施,待止血12 h或1~5 d后进行。硬化剂有1%十四烃基硫酸钠、5%鱼肝油酸钠及5%油酸乙醇胺等多种。每周注射一次,4~6周为一疗程。并发症主要有食管穿孔、狭窄、出血、发热、胸骨后疼痛等。一般适于对手术不能耐受的患者。

3.3.4 抑制胃酸及其他止血药 虽然控制胃酸不能直接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起止血作用,但严重肝病时常合并应激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炎,故肝硬化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可给予控制胃酸的药物。雷尼替丁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较甲氰咪胍为好,质子泵阻断剂奥美拉唑可作为常规治疗。静脉滴注,每次50 mg,1次/d。

疗伤的话范文第2篇

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国内外报道多数为口服法或腹腔内注射法给药。我们采用胃镜下局部喷洒肾上腺素溶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2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4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全部因近期有呕血和(或)黑便而就诊,且6~24小时内出血量100~1000ml。肾上腺素治疗组120例,男9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9岁;其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糜烂出血性胃炎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0例,原因不明30例;对照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1.4岁;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糜烂血性胃炎30例,十二指肠球炎20例,胃癌10例,原因不明20例。

治疗方法 肾上腺素治疗组:有50例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即行急诊胃镜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后,给予肾上腺素1mg加生理盐水1000ml溶液进行局部喷洒,药量足以将出血面覆盖即可,之后配合输液输血及应用一般止血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余70例以小量呕血和(或)黑便就诊,经用一般止血剂治疗期间出血加重而加用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除不用肾上腺素外,其他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局部喷洒肾上腺素后立即止血,或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腹部情况、大便性状、周围血象等情况好转;②有效:用药后24小时内出血停止,一般状况有所改善;③无效:用药24小时后仍有呕血和(或)黑便,且量不减,一般状况无改善。

结 果 治疗组120例,显效90例(76%);有效20例(16%);无效10例(占8%),总有效率92%。对照组120例,显效50例(42%);有效20例(16%);无效50例(42%),总有效率5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可见肾上腺素治疗组的疗效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国内外均有报道。本组采用肾上腺素溶液进行出血部位的局部喷洒,止血效果显著,其早期止血率达92%,明显优于对照组,亦优于其他给药方法。肾上腺素的止血作用,是通过兴奋血管α受体,使局部血管收缩。本药经消化道局部喷洒后,使门脉分布区小动脉收缩,减少门脉区血量,降低门脉压,从而减少出血,使胃肠道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而止血[1、2]。

治疗组仅有1例出现一过性血压偏高,个别病例出现短暂的腹部不适感,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然缓解。发生血压一过性偏高,是由于本药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而升高血压之故;而腹部不适可能与血管收缩及冷盐水刺激有关。本组病例随访1年,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疗伤的话范文第3篇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刘山乡卫生院四川省自贡市643034

【摘 要】目的:探析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4例,治疗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4.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凝血酶;临床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死亡率较高,它是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胆管发生的出血,其最为常见的病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等[1],临床治疗中采取不同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不同,为此,本文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探析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呕血、黑便的临床症状,并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4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0-78岁,病因: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13例,胃溃疡出血8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7例,胃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其他因素4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2-78岁,病因: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14例,胃溃疡出血8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7例,胃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其他因素3例。两组在基线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止血敏、维生素K1等止血药物,并禁食,给予患者胃肠减压等处理,同时根据患者出血的量,给予患者输注全血或红细胞,给予患者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奥美拉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108,生产企业:四川新元制药有限公司)剂量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凝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0402H238生产企业:安徽桑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0U,辅以15ml生理盐水口服,每日2次。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血常规及大便潜血试验。

1.3疗效评定

显效:经治疗3天后,患者呕血、黑便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呈阴性;有效:经过治疗5天后,患者呕血、黑便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呈阴性;无效:经过5天以上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94.12%;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其总有效率为82.35%,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因素很多,主要是消化道溃疡、胃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及应激性溃疡为主,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药物为患者迅速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2]。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对照组总有效率94.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优于常规治疗。且该药物经济、安全,患者易接受,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清.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63.

疗伤的话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奥曲肽;出血,上消化道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性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类似物,为八肽[1],具有抑制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量及降低门脉压力作用[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我科对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一般止血剂、输液、输血等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提高预见性护理意识,缩短止血时间,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6~82岁。有突发呕血(或咖啡样物)和(或)出现黑便,均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头晕、乏力、血压偏低、脉搏加快、血红蛋白下降等。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5例、胃溃疡伴出血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活动性出血3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8例和对照组(b组)34例。

1.2  治疗方法 

a组奥曲肽0.1 mg+0.9%氯化钠溶液20 ml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奥曲肽0.1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以25 μg/h缓慢静脉滴注≥48~72 h,同时泮托拉唑4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b组泮托拉唑用法同a组。2组均配合止血药,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禁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呕血及黑便情况,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基础治疗等,根据病情需要酌情行输血治疗。

1.3  疗效判断 

有效:72 h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呕血和(或)黑便停止,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大便潜血转阴;胃镜检查证实出血已止。无效:用药72 h后患者仍有呕血和(或)便血,肠鸣音活跃,血压、脉搏不稳定,胃镜检查仍有活动性出血或需转外科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止血效果比较见表1。表1  2组止血效果比较例(略)注:与b组比较,*p<0.05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休息与:大出血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30°,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或误吸。注意保暖,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安静,治疗和护理工作应有计划集中进行,避免不良刺激,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出血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

3.1.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每15~30分钟记录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同时加强对患者意识、面色、肢端皮肤温度、末梢血管充盈度、尿量、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颜色及尿量的观察,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心电监护。疑有休克时,留置导尿管,测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 ml/h。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防止药液外漏。用药过程中,严格遵医嘱用药,剂量要准确。根据出血情况、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整滴速。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凉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足;若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色泽转为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经补液,输血而未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高压的患者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暂时缩小,如不见脾肿大恢复亦提示出血未止。

3.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患者见到呕血、便血会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尽快清除血迹,避免恶性刺激,同时关心安慰患者,经常巡视,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抢救工作迅速而不忙乱,以减轻患者紧张感。适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危重患者允许家人陪伴在旁,使患者心理踏实。由于病情易经常反复发作,导致住院费用高,经济负担较重,患者在思想上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的不同采取整体护理和心理疏导,耐心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加重因素,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措施,有关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身心完全放松,从而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3.3  饮食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至关重要。合理饮食有助于止血,促进康复。反之,饮食不当,可加重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食温凉、清淡流质,逐渐改为软食,少量多餐,以后过渡到普食,限钠与蛋白质的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细嚼慢咽,以防再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服药时药物应研碎,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引起出血。

3.4  预见性护理 

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预见性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前3 d的脉搏明显增快,此现象早于其他症状,如胃部不适、头晕、心悸等。脉搏增快的机制是因肝内阻力增加,使门静脉供肝血流量、血氧减少,来自门静脉的亲肝因子,胰高血糖素减少,交感神经压力感受的反馈调节,心功能发生改变,心输出量增加,心跳加快。出血控制后,不能认为危险期已过,产生松懈情绪,应密切观察排泄物等[3]。尽早发现出血先兆。护士在临床病情观察和抢救中,应加强预见性意识,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缩短出血时间。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物,它保留了与生长抑素类似的药理作用,且作用持久,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减少内脏循环血流量及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功能,对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效[3]。同时还能防止胃酸反流入食管,消除胃酸、胃蛋白酶对血凝块的溶解作用。从而使奥曲既有止血作用,又能防止再出血。治疗组奥曲肽治疗消化道大出血有效率达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4.7%),不良作用明显减少,早期应用止血迅速,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吴云林,徐志红,马天乐.奥曲肽在消化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新进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8,7:296299.

2 杨卫文,杨景林,李静.奥曲肽与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119120.

疗伤的话范文第5篇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禁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记录出血量和尿量。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恢复血容量。情况稳定、病人清醒应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部位,这对治疗至关重要,但不应盲目和强求。

补充血容量

血色素小于60g/L,收缩压低于90mmHg输入新鲜血,输血量是出血量的2/3。库存血含氨量高,易诱发肝性脑病,尽量减少或避免。补充血容量与治疗非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不同的是宁可使其轻微不足,因为过度扩容可增加患者高动力循环而使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从而加重静脉出血。还可引发腹水量增多、脑水肿、肺水肿。暂时无血可先输晶体液或血浆代用品。注意如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4小时不要大于1000ml。禁食期间注意热量补充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

主要适用首次出血,量多,一般药物不易收效,药物治疗24小时失败,无手术或不能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者。一般压迫48小时,此后放松气囊,观察24小时无再出血,口服20~30m1石醋油再拔管,放置时间不宜超过3-4小时。

药物治疗

血管收缩剂 应用内脏血管收缩剂的理论基础在于它能减少内脏血流量及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及侧支循环的血流量,最常见的内脏血管收缩剂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生长抑素(ST)及其类似物:ST为天然多肽,近年有人合成14肽激素施他宁(stilanin)和8肽制剂善得定(sandostatin,octreotide,奥曲肽)两种人工合成制剂,但因不良反应小,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扩大了应用治疗范围,以达到有效的缓冲治疗作用,有替代加压素的趋势。ST收缩肠膜动脉,减少门脉血流,达到降低门脉压目的。ST尚有降低肝内血管阻力,使更多的血流通过肝,这给严重肝病病人的肝组织提供营养,有利于组织修复。施他宁首剂250μg静脉注射,以后每小时20-50μg持续静滴。善得定半衰期为90分钟。因此每隔2小时静注1次,大出血最好持续静滴。疗程一般持续静滴3-5天,治疗后控制出血的有效率50%-60%。由于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因此也用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胃黏膜糜烂出血,可预防血管破裂血凝处血凝块溶解,促进创口愈合。同时因抑制胰腺和胃肠内外分泌,广泛用于急性重型胰腺炎及其瘘管形成的治疗。

血管加压素(VP)及其类似物:国内用得最普遍的为垂体后叶素,早期出血的止血率为50%-70%,但复发出血率都很高,其作用机制是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肝血流,从而使门脉压下降,对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能起到即刻的止血作用。但少数人在减少门脉血流量的同时,其门脉阻力增加以至门脉压并未下降,此时并用血管扩张剂可使门脉压进一步下降。治疗方法有3种:静脉冲击法、肠系膜上动脉滴注法、静滴法。因垂体后叶素半衰期较短(10-20分钟),故以连续静滴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常用量为O.2-0.4μ/min,一般不宜超过0.4μ/min,因此量有大约l/3病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有报道腹腔内注射10-20μ溶于盐水20-40m1,必要时12小时重复1次,止血率达91.3%。用药病人中出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三甘氨精氨酸加压素(tGLV)为新型血管加压素,本身无活性,在体内其末端氨基酸残基裂解,缓慢释放出具有活性的加压素和三甘氨酰,无心毒性,也无收缩冠状动脉作用。因其作用时间长(作用时间维持10小时),常用量为每4小时1mg,或每4小时lmg有效改为每次1mg,连用至少24小时。

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是一类通过抑制微血管及肌纤维母细胞的主动收缩而降低腔内血管阻力的药物,多半与血管收缩药联用,目的是减少加压素等收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协同加压素尽快控制出血,目前临床应用的扩血管药有硝酸甘油、消心痛、丹参、硝普钠、哌唑嗪等,其中以硝酸甘油应用最广。

硝酸甘油(NTG):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强大的扩张静脉和轻度扩张动脉作用,使动脉压下降,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的收缩内脏血管,使门脉压力减少,致使门脉压力降低;NTG有强大扩张静脉作用,呵逆转加压素增高门脉压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

心得安(普萘洛尔):B-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因其有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减少肝血流量,仅用于门脉出血。般出血后2周开始服药,从剂量开始直全心率减慢达25%为维持量,心率不低于60次/分,约持续服l-2周左右。用药后不宜骤然停药,否则易导致再出血。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寒性肺气肿、不稳定性糖尿病、心脏传导障碍等。

其他:a-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哌唑嗪、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硝苯毗啶、汉防己甲素等,临床应用尚不普遍。

内镜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的主要并发症,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达35%左右,采用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可使病死率下降至10%左右。

经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新技术,适应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药物三腔压迫后近期内仍有出血者;食管静脉曲张非出血期有严重肝功能障碍伴腹腔积液、黄疸者;有反复出血不易做分流,断流手术后再次出血。常用的方法有O型橡皮圈结扎术:操作时将装有O型橡皮圈的套管固定在胃镜的前端,将胃镜插至结扎静脉处,紧贴黏膜,启动吸引器,将静脉曲张吸入套管内,即旋转手柄将O型橡皮圈套在吸引的静脉瘤颈部,完成结扎。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注射硬化治疗(EIS) EIS应用较广泛,其疗效较好,止血率96.4%,并发症发生率为8.6%。方法:目前多采用静脉内注射法。常用的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5%鱼肝油酸钠,5%鱼肝油酸钠每次注射1-3点,每点快速注射硬化剂6-25ml,总剂量6-50m1。1%乙氧硬化醇,每次注射1-3点,每点注射5-15m1,总量10-36ml,如患者血压稳定可行急诊EIS,急诊EIS时硬化剂用量要适当偏大。

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止血治疗主要适应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腔管压迫治疗无效者,组织粘合剂

(Histoacryl)是一种快速固化水样物质,与血接触后几乎同时产生聚合和硬化作用,能有效地闭塞血管和控制静脉曲张出血,是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最好止血方法,对溃疡性动脉出血也有良好的疗效。内镜检查中一旦发现出血病灶,立即经内镜钳道插入注射管,用5m1注射器先抽吸2ml生理盐水,继而抽吸1ml Histoacryl,再抽lm1生理盐水,注射针在静脉曲张溃破口旁约lcm左有处穿刺后立即向静脉曲张内注射,见溃破口涌出的血液固化,出血停止,立即拔出注射针然后对其他的静脉曲张行1%乙氧硬化醇注射治疗。注射时也可加入凝血酶,疗效更佳。

介入治疗

脾动脉栓塞术 原理是通过部分性阻塞脾,减少脾动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来达到止血目的。同时又保留了脾脏免疫功能。因此,更适用于伴有脾功能亢进的病人,目前本法已成为替代外科性脾切除术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操作步骤:①股动脉穿刺插管后行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确定脾动脉的走行及分支数目,并初步估计应栓塞的面积:②将浸泡广谱抗生素药液的明胶海绵颗粒(一般直径lmm大小)经导管注入脾动脉,注入量视脾动脉分支血流减慢程度而定,其栓塞面积最好达70%左右,其并发症常见的有:发热、腹痛、胸腹腔积液及脾脓肿等。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该方法首先通过经皮肝脏穿刺途径,将导管置入门静脉并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及胃短静脉。然后经导管注入栓塞剂,如无水酒精、5%鱼肝油酸钠及钢圈等。据报道,此项技术的急诊止血率在71%-94%。但其发展并不快,主要原因是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比较严重。其中常见的并发症有:栓塞剂逆流引起脾门静脉血栓,刺破肝被膜或肝外大血管引起腹腔内出血,刺破胸腔引起气胸等。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建立人工分流道(TIPSS) 其作用原理是:经颈静脉――上腔静脉――肝静脉入路,在肝内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建立一条人工分流道,并借助置入的内支架的支撑作用来保持分流道的通畅,从而使部分门脉血流分流体循环,达到降低门脉压力,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目的。TIPSS的主要操作有:①局麻下经颈静脉穿刺,并将TIPSS专用器械经上腔静脉送入肝静脉(一般为肝内静脉);②在肝内以细穿刺针向门静脉方向穿刺,直至穿入门脉左干或右干;③以球囊导管对该肝实质进行扩张,以形成肝内分流通道;④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金属内支架,置放于分流道内;⑤对有活动出血者和伴有明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可同时经TIPSS入路,对胃冠状和胃短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进行硬化闭塞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由于各种止血疗法不断改进,目前被迫急诊手术明显下降,先止血择期手术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理想的治疗程序。如经内科积极处理24小时出血仍不能控制,短期内出现休克,经快速输血血压仍不稳定,以及反复出血肝功尚好,全身状况能耐受手术,采用手术治疗。

断流术 通过手术阻断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的循环,以达到治疗出血的目的。包括:经胸食管下端曲张静脉缝合术、经腹胃底冠状静脉缝扎术、胃底贲门周围血管阻断术、食管下端横断术、直视下胃冠静脉栓塞术、联合断流术。与分流术相比,断流术操作简单易行,由于不降低门静脉压力,可保证肝脏的门静脉血供,不易出现术后肝损害及肝性脑病,但是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

目前国内多主张急性出血采用断流术,对肝功能差的ChildC级病人,断流术优于分流术。配合脾切除降低门脉压力。

分流术 包括全门体静脉分流(即门体分流、脾肾分流、肠腔分流和脾腔分流)和部分性(限制性,即上述各种分流口限制在8mm以下)和选择性减压(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冠状静脉-下腔、冠状静脉-左肾静脉分流术)。分流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减低,从而可防止胃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但分流后由于肝血供减少以及门体分流,故肝性脑病发病率明显上升。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DSDR)可选择性的降低脾肾区的压力,且保留了脾脏,并保持肠系膜上静脉的肝灌注血流。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其他分流手术。DSDR控制出血率达90%,1年生存率达80%-90%,3年生存率达60%-90%,手术对象是肝细胞储备功能较好的ChildA、B级病人。由于术后门静脉压力没有降低,故腹水发生率高。

脾切除术 切脾虽可消除脾功亢进,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脉压力,但术后脾静脉易发生血栓甚至延长至门静脉主干,加重食管静脉曲张引起再出血:加之脾是人体重要器官,目前已不主张单纯切脾,多配合断流术、分流术。

肝移植 在国外已作为常规手段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病人,其合并门静脉高压通过药物及内镜治疗仍为反复发作的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移植后可使门静脉压力恢复正常,但在我国作为常规手段还有一定困难。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相关期刊更多

少年文摘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大经贸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出版集团

外文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