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募基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范文第1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根据基金公司公告统计,今年以来,有23位行业高管发生变更,涉及19家基金公司。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认为,一旦高管和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形成一种负行业效应,将是对基金投资人最大的伤害。

公开信息显示,2007年底,中国59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总份额达2.23万亿份,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近3万亿元。2010年底,中国的基金公司增加到了63家,管理的基金总份额为2.29万亿份,管理的资产总规模却下降至2.44万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基金业离职潮的再度升级,或许能折射出以人力为核心资本的公募基金业的隐痛。

中小基金压力大

6月16日,招商基金公告称,从筹备期就加入公司的总经理成保良于6月14日离任。据称其将成为上海瑞力投资有限公司主要筹备人,该公司是上海国际集团按照上海市相关政策发起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至此,坚守在公募基金业的元老级人物将所剩无几。

作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从2002年底成立至今已经8年多,拥有社保、企业年金、专户理财、QDII的管理资格,是业内较早的全牌照公司,目前旗下有17只开放式基金。

“成保良是一位融合中西文化的基金人,这也是招商基金自2003年成立以来中外股东间虽有摩擦,但总能化解的原因。”深圳一位基金分析人士指出,“这同时也意味着,夹在中外股东之间的成保良想要有大的作为,难。”

在银行系基金公司中,招商基金的公募资产排名甚至还逊于渠道较弱、牌照不全的中邮基金。招商基金截至2011年一季度的资产规模不过390.40亿元,只能排在业内中游水平。与其他合资基金公司相比,上投摩根、工银瑞信以及交银施罗德等后成立的基金公司,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品牌的知名度上,已远超招商基金。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认为,“本轮高管特别是总经理调整多发生在中小基金公司身上,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大多业绩平平,规模增长缓慢,而其股东方对于公司业绩的期望值都相对短期且偏高。当股东失去信心时就希望通过更换高管来重寻增长。”

3月4日,万家基金了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董事长、总经理双双换人。公告显示,万家基金原董事长孙国茂和原总经理李振伟由于任期届满均于3月4日离任,由齐鲁证券财务负责人毕玉国出任董事长,原副总经理杨峰出任总经理。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翻查万家基金业绩发现,2010年除债券型基金取得不错的收益外,万家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全部亏损。

此外,国海富兰克林5月4日公告宣布总经理金哲非女士卸任。资料显示,金哲非是受外方股东派遣,于2008年空降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虽然金哲非为国海富兰克林搭建了一套近乎完美的风控体系,但她在任的三年内,公司扩张并不显著。”

据Wind数据,金哲非在任三年里,发行5只新产品,基金总份额上升了7.2亿份,而公司资产规模缩水了96亿元。

“近几年虽然新基金发行不少,但总量无明显变化。在行业此种状况之下,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品牌、实力方面没有太大优势,反映在公司管理层面,高管的压力就显得比较大。”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令华指出,随着基金盈利能力的降低,中小基金公司规模和业绩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是迫使基金高管离任的原因之一。

2011年基金一季报显示,排名前十位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高达1 .16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行业比重达48%,行业资源向大型基金公司集中,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在激烈的竞争下,一些公司已在战略调整层面做出思考。

股权变动影响

除业绩不佳、规模增长乏力外,股东权力之争也是引起基金公司核心人物变更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申万菱信基金公司来说,其5月4日总经理毛剑鸣离职就早在外界意料之中。2010年,外方股东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三菱UFJ信托银行株式会社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有33%的股权全部转让。其后,申万巴黎更名为申万菱信基金。

由于毛剑鸣来自于原股东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此换帅之举是顺理成章之事。

“股东分手是导致申万换帅的直接原因。”有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由于股东双方在众多问题上的分歧,自前法方代表、总经理唐熹明2007年辞职后,法方基本上就已经放弃了对于管理权的争夺,而随后接任的毛剑鸣,“主要工作就是走走签字流程。”

据Wind数据,毛剑鸣任期内,申万菱信发行了6只新产品,但公司总份额却下降了26.9亿份,资产规模缩水38.9亿元。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实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公司外方股东看起来很强大,但是派驻的管理人员其实很多资历一般,尤其是在面对新兴的A股市场之时,他们所谓的管理投资经验能否有效是个问号。”安邦咨询研究员表示。

股权变更有时不可避免,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核心人才流失问题,对基金公司是个重大考验。

“人荒”背后

华泰联合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03至2011年5月,公募基金行业的高管累计变更752人次,基金经理累计变更1269人次。而这合计高达两千余人次变更的背后,是大量公募基金培养出来的人才,正快速流向私募等其他证券投资机构。目前,公募基金60%的总经理和超过80%的投资总监平均任职期都少于4年。

“整个基金行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遭遇了行业瓶颈,公司规模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经营上难以取得突破。”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同时,基金公司制度设计上存在制约,无法实现股权激励,这与私募或其他行业就形成了较大落差,基金公司总经理有合适的机会就往利益更大化的行业或企业走,私募基金、PE和VC则成为基金公司高管的主要流向。”

公募基金范文第2篇

股混债全面下挫 货币基金成唯一亮点

2011年,公募基金除货币型之外无—上涨,是继2D08年以来最差的一年。

股票型基金跌幅最大,全年下跌25.02%,跑输大盘3.3个百分点。大部分股票型基金2011年的重点配置在于中小盘个股,2011年虽然股票整体下跌,但结构分化严重,代表大盘股的中证100下跌20.87%,代表小盘股的中证500下跌了33.83%,因此这一类基金跌幅都比较大。

指数型基金略好于股票型,下跌22.35%,目前指数基金主要是以大盘为主的指数基金为多数,所以业绩略好于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同样无法避免严重亏损的噩运,虽然混合型基金在仓位限制上比较灵活,但整体上股票仓位依然偏重,全年下跌21.95%。

QDII基金自出海以来就多灾多难,几乎没有为投资者取得过正收益,2011年又再次大幅下跌,全年跌幅20.81%。封闭式基金跌幅稍小,但也下跌了16.67%。

债券基金结束连续6年的正收益,全年下跌2.81%。在2008年股票型基金重挫时债券基金曾风光无限,为投资者取得近7%以上的正收益。

然而,2011年股债双杀的行情让债券基金也只能无奈接受亏损的事实。保本型基金作为低风险的产品,在2011年表现较好,仅微跌0.71%。

货币基金成为公募基金在2011年唯—上涨的大类品种。受益于2011年较为紧张的资金面和高企的货币市场利率,货币基金在2011年为投资者带来了3.48%的正收益,几乎相当于一年期定存,虽然不高,但和其他大类的基金相比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作为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产品,货币基金有其独特的配置价值。相信在2011年以后,会得到投资人更多的关注。

01 股票型基金

博时主题排第一首尾分化严重

从单个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来看,全部都是亏损的。排名前三的几只基金都是以配置大盘蓝筹股为主,如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因此在2011年的跌幅较小。

跌幅最大的三只基金在2011年对于行情判断失误,银华内需配置了大量的中小盘以及创业板的股票,损失惨重,而融通内需驱动则在板块配置上以有色和采掘等为主,这类强周期版块在2011年跌幅较大,拖累了基金净值。股票型基金整体上分化严重,虽然都亏损,但首尾业绩还是相差了30个百分点,也说明在基金个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基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02 混合型基金

博时价值东方龙新华泛资源进入前三

从混合型来看,基本情况和股票型差不多,无一取得正收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博时价值跌7.94%,东方龙混合跌8.39%,新华泛资源优势跌9.46%。博时价值依靠较低的仓位在2011年取得混合型第一名,从披露的数据看,博时价值的股票仓位一直在50%以下。东方龙混合则依靠坚守银行股等大盘蓝筹取得第二名的位置。

混合型中跌幅较大的基金有广发大盘成长跌38.99%,中海能源策略跌37.39%,华富竞争力优选跌36.39%;广发大盘在2011年始终维持较高仓位,一般在90%以上,配置了比较多的有色和采掘板块,因此跌幅较大。

03 债券基金

少数取得正收益广发增强债券排第一

2011年债券基金整体亏损,但依然有少数基金取得正收益。排名前三的债券基金都取得不错的业绩,广发增强债券上涨6.21%,招商安泰债券上涨5.75%,鹏华丰收上涨4.32%。广发增强债券和招商安泰债券在2011始终坚持以利率产品为主要配置,在2011年债市的整体不佳的情况下,国债是金融债是表现较好的产品,因此这两只债券基金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排名靠后的债券基金包括金元比联丰利跌11.57%,博时稳定价值跌10.48%,华商稳健双利跌10.24%。这几只基金主要在权益类资产上损失严重,投资了比较多的可转债以及股票。

04 货币型基金前三名收益超4%

在整个基金业折戟沉沙的2011年,货币型基金一枝独秀,成为各类型基金中惟一获得正收益的基金类型,其整体的收益率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相当。在这其中,广发货币A则成为“王中王”,其全年收益率达到4.15%,不仅超越一年期定存、更是跑赢国内A类货币基金全年3.32%的平均涨幅。

万家货币和南方现金增利紧随其后,收益率分别为4.09%和4.02%。

货币型中排名最后的是益民货币,全年收益1.90%。在股债双杀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独特的配置价值也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05 封闭式基金

债基业绩好于股票型

从封闭式基金的业绩看,排名靠前的多是债券型基金,其中招商信用是唯—上涨的基金,涨幅为3.3%。招商信用添利成立于2010年6月,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该基金规模达到了21.17亿份。从历史业绩来看,其长期业绩良好。截至2011年11月24日,招商信用添利在近一年、半年以及一季度的净值增长率排名中,各阶段的净值增长率均位居所有纯债型基金的前五,且获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此外,银华信用债券和信诚增强收益表现也较好,微跌0.67%和1.2%。跌幅较大的是基金景福、基金通乾和大成优选,分别下跌了29.82%、29.78%和29.56%。

06 QDII基金

2010年之前成立产品无一正收益

排除一些2011年之后成立的基金,如诺安黄金等,有2011一整年业绩的QDII基金无一取得正收益。

公募基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退市 金融

一、公募基金发展现状及退市机制变更

1、公募基金发展现状

从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基金法》开始,基金行业开始正式形成。1998年3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2001年9月11日国内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从2008年起,国内基金市场开始进入规模化时期,各类型基金开始密集发行,截止2016年09月底共发行3415只基金。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2016年10月20日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规模截止2016年9月底,已达8.83万亿。

2、退市机制现状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从运作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出,对于发起式基金的终止,只在规模上做了一个规定。对于开放式基金没有达到相对应人数或者净值的,给出了三种解决办法,而合同终止只是其中一种。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9月汇添富理财28天债券型投资基金清盘退市,成为国内首只退市清盘基金,到2016年4月已有37只基金清盘退市。截止2016年三季度末,共有多达201只公募基金产品净值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基金总数的6.32%。此外,还有多达542只基金净值规模在5000万元到2亿元的危险区域,有48只公募基金净值不足2000万元,处于极度迷你状态。

二、公募基金退市机制存在问题

1、对市场的规范影响

公募市场上产品发行量也越来越大。但相应的退市机制并未跟上,导致市场上产品参差不齐,产生大量迷你基金。201只迷你基金的成立日期,有一半在2014年之后成立,多达52只在2015年成立,而迷你基金中股票及偏股型基金占据了大部分。根据Copula相关分析,我国基金市场与债券市场线性相关小,在0.1左右,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高达0.7。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公募基金的审查为注册制。这意味着基金产品的发行彻底市场化,发行量完全由市场决定。而2014年起的牛市,导致了基金产品发行量的猛增。2014年2015年两年市场共发行了1135只产品。也不难看出,2015年的牛市转熊市对基金市场的冲击强烈。但由于未有相关退市机制的跟进,使得一些满足退市条件的基金,仍然在市场上苦苦挣扎,形成了大量的迷你基金。

从基金的市场需求来看,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需求不是无限增长的。而如果市场上没有相应的与发行产品匹配的退市机制,那么市场基金产品的供给可以看成无限的。这违背需求供给规律,不会使得行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迷你基金的僵化及不退市,不符合投资者需求及市场规律的产品得不到主动退市,导致了行业创新进行缓慢,无法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2、对管理人的影响

由于基金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管理费用,而管理费用的计提主要根据资产净值进行提取。在如今市场产品同质性强,基金公司仍然通过发行更多的产品来进行管理规模的扩充,使得许多基金公司忽略了单个产品的持续性规模和持续的效益。而由于退市机制的不完善及配套措施的跟进程度不够,使得管理人之间仍然以发行产品个数及总体规模为主要竞争条件,而对于产品本身的关注度仍然不够高。

对管理人的维护成本来讲,由于符合退市条件的基金大多规模小,说收取的管理费较低。而对于其投入的人员,营销等固有成本与其他基金相同,导致对于单个基金来讲管理人维护成本较高,占用了管理人有限的资源,影响了优质产品的推广和新产品的研发,阻碍了公司本身的长期稳定发展。而对于这些迷你基金,基金公司往往定期引入机构客户、利用固有资金增持等方法,使得基金不满足连续六十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也就使得基金无法进入清盘退市的程序,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启示

1、从监管文件上完善退出规则

从已有的退市基金来看,市场在渐渐接受基金的退市。退市机制是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机制。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由充分的流动性。注册制使得进入市场较为容易,而高效的退市制度则能够淘汰不符合市场的产品,使得市场保持活力。但现行的我国的退市制度仍然比较形式,对于主动退市的决定机制仍然没有相关明确规定。需要明确公募基金退市的几种情况,规范相关的信息披露,加强对管理人的管理,鼓励迷你基金主动退市。引导投资者投资品质优良的基金,使得行业进行良性循环,提升竞争力及生命力。

2、加强对管理人的引导及投资人的保护

纵观今日市场上众多的迷你基金,可以看出,管理人对于这些迷你基金的退市依然是最后的选择,只要能够经营,仍然不肯放弃这些迷你基金。对于管理人,应当定期对现有产品进行评估,对于产品的持续性及是否需要退市进行关注。行业协会等应该有效的指引,使得管理人将退市作为管理基金产品必要的更新流通方法。市场也不应以管理人有退市产品而对管理人信誉能力有所质疑。应当引导管理人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提高单个产品盈利能力及净值,重视基金业绩的长期发展。

对于投资人来说,在购买产品前,应当充分了解市场及产品风险,并根据自己的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分析并筛选产品进行投资。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基金的存在使得投资人的投资收益受到损害。迷你基金的退市,虽然也会损害到投资人利益,但无疑是对投资者的投资进行止损。投资人在整个投资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应当更好利用基金持有人大会,使得基金持有人能够进一步参与到基金退市决策中。对于如何在产品面临退市时,用相关法律条文最大化保护投资人,需要市场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宇辉,《公募清盘危机:200多只基金跌破5000万元红线!最小基金不再死扛决定清盘》[N],中国基金报,2016.10.27

[2] 毛淑琴,股票、债券与基金市场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

公募基金范文第4篇

罪状一:基金全年大亏5000亿元

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64家基金公司年报全部出炉,就在刚刚过去的去年,旗下987只基金全年亏损惊人,总亏损金额高达5123.67亿元。也就是说,基金在去年的亏损总额已超过5000亿元。资料显示,这一年度亏损数据,仅比2008年大熊市时好一点,从而荣膺历史第二大年度亏损,又在基金史上留下沉重一笔。

更加触目惊心的是,作为基金持有人的基民,无疑成为上述全部亏损的最终埋单者。根据中登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4月1日,基民开户数已经接近 3800万。而从去年年报来看,平均每位基民全年亏损1.3万元,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汗颜。

罪状二:管理费旱涝保收

面对持有人巨亏,基金公司收钱一点都不手软。作为当前主要的收入来源,管理费一直是基金公司收入的绝对大头,而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其管理费全年收入高达288.64亿元。换句话说,在大幅亏损基金持有人血汗钱的同时,基金公司还要从基民手中收取管理费。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目前偏股基金管理费率一般为1.5%左右,QDII基金要更高一点。

而从上述64家基金公司来看,由于资产管理规模的大小不同,基金公司之间管理费收入差别较大。其中,华夏基金作为行业老大,其25.3亿元的管理费收入依然排在第一位,而嘉实、易方达、南方、广发、博时、大成这6家公司排名紧随其后,去年管理费收入均在11亿元以上。此外,银华、华安、富国、上投摩根、汇添富、诺安、鹏华等基金公司收入也较多。反观管理费收入较少的公司,大多是成立时间不久的新公司,同期最低的仅有299.65万元的收入进账。

罪状三:银行笑纳56亿元托管费

作为另一项固定费用,托管费也是必须支付的费用之一,而这也是基民的巨大负担。公募基金产品作为基民的财产,必须在第三方银行单独开立账户保管,基金公司无法挪用。而作为托管开户行,收取托管费也成为必然。当前,基金托管费率一般都在0.25%,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费用,去年的总额就达到56.63亿元。也就是说,为了托管投资基金的资金,基民去年向银行贡献了超过56亿元的托管费,这个费用也由基民来承担了。

而从具体基金产品来看,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越大,交纳的托管费也就更多。其中,华夏全球精选、广发聚丰、易方达价值成长、华夏红利四只基金去年托管费支出都在5000万元以上。华夏优势增长、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中邮核心成长、易方达上证50、汇添富均衡增长、博时价值增长、诺安股票等基金托管费也较高,均超过4000万元。

罪状四:尾佣支付超过50亿元

尾随佣金也就是所说的客户服务费,是由基金支付给销售渠道的维护费用。从当前市场来看,基金销售、持续营销等活动都离不开银行、券商等销售渠道的支持,其客户服务费也就在情理之中。由于之前证监会明令禁止给销售渠道奖励费用,只能以客户服务费来包装。至于费用具体多少,还是要由基金公司和渠道单独商谈。就在去年,这项费用总额达到50.04亿元。

就在单个基金中,华商策略精选以6242万元的客户服务费,在上述所有基金中最高,而汇添富均衡增长、广发聚丰、易方达价值成长等基金也都在5000万元以上。当然,这个费用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由基民承担。

罪状五:基金业绩“孩儿脸”

更让基民无法忍受的,是基金业绩说变就变。以开放式偏股基金为例,按照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计算,495只开放式偏股基金全线亏损,期间平均累计跌幅高达23.3%。也就是说,只要去年年初买入基金的基民,不但没有赚钱,还会亏掉2成多的本金,跌幅更大的甚至要有4成。如此背景下,去年的股基冠军争夺也就成了闹剧,竞相比谁亏得更少,其中银河收益、申万盛利配置、泰达宏利风险预算、博时价值增长、东方龙混合、新华泛资源优势去年业绩“抢眼”,相对排名比较靠前,但刚进入今年一季度,上述基金业绩排名已经不见踪影,有的甚至已经垫底。这样的变化之大,让基民一直无法适应。

罪状六:基金仓位反向标

作为市场里的主力机构之一,基金仓位成为市场走势反向标,这简直就是笑柄。就在3月底,基金主动全线加仓,其股票仓位数据达到2006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但除了3月30日收盘微涨外,前面4个交易日大盘累计跌幅超过4%,估计连基金自己都哭笑不得。其实,反向标的的由来还要上溯至2007年10月,当时股票基金平均仓位超过88%,而沪指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124点,此后股市一泻千里,至今已被腰斩。多次事实已经证明,88魔咒确实存在,即股票基金仓位超过88%,那股市也就到了大跌之时,其反向标作用多次应验,成为判断市场牛熊的一个重要数据。

罪状七:基金经理走马灯

基金经理的频频跳槽,也屡屡遭到基民诟病。作为基金的掌门人,基金经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基金经理的更换往往对基金影响很大。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就在去年,基金经理变更次数超过200次。换句话说,就在去年1年期间,有超过200位基金经理跳槽。考虑到当前市场中,基金经理总数也才不到600人,也就是有超过3成的基金经理跳槽,其影响可想而知。

至于去向,大部分还是以私募为主,甚至包括多名投资总监。毫无疑问,从公开信息来看,相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薪酬待遇要高很多,但工作环境、考核制度无疑也很重要。也就是说,如果当前公募基金的相应薪酬、考核制度不改革,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将会持续,那基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基金经理的走马灯再三出现。

罪状八:QDII出海就呛水

A股产品还没弄好,基金已把眼光放到海外,但集体呛水的结果还是很悲惨。27只QDII基金全线亏损,同期平均跌幅达到20.04%。相比A股基金23%的跌幅,海外市场的表现也是半斤八两。对于QDII基金,基金公司当初分散A股单一市场风险的宣传,至少在去年被业绩抽了一记耳光。不过,基金并不如此看待,反而在去年扩容QDII基金,去年新成立QDII基金达到20只左右,但业绩大多都出现亏损。

罪状九:新基金越穷越生

面对业绩不佳的现状,基金公司更热衷于扩大规模。理由很简单,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越多。去年,随着新管理办法的实施,新基金发行如过江之鲫,蜂拥而出。全年正式成立新基金数量达到211只,致使公募基金数量接连突破800只、900只两大整数关口。而去年一年新成立的基金数量,相当于2001~2005年成立的公募基金数量的总和。而在基金数量猛增的同时,基金首募规模大幅下降。

公募基金范文第5篇

在整个大资管行业中,公募基金是最具代表性的资产管理业务形态,按份募集、组合投资,管理人按照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履行谨慎勤勉职责,基金持有人按份承担风险、获取收益。与其他资产管理业态相比,公募基金最大的优势是《基金法》赋予了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地位,信托法律关系落实到产品运作各个层面,包括风险自担的产品设计和销售规范、强制托管制度、每日估值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公平交易制度以及严格的监管执法,是投资者权益保护最为充分的大众理财行业。

截至2016年底,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9.16万亿元,产品数量达3867只,是我国A股市场持股比例最高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个人有效账户数达到2亿户,85%的基金账户资产规模在5万元以下。自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至2016年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2%,超出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77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8.05%,超出现行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5.3个百分点;公募基金已经成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为上亿消费者创造了巨大收益和金融便利。公募基金在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方面也做出重大贡献。截至2015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约1.91万亿元,成立14年来年化收益率达到8.8%,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4个百分点,资产增值效果显著。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全国社保基金最主要的委托投资资产管理人,在18家管理人中占16席,管理了超过40%的全国社保基金资产,在机构投资者中树立了良好声誉。

二、公募基金出现结构性失衡,遭遇发展困境

一是投资工具属性弱化,资本市场买方功能受到削弱。2012年以来,银、证、保等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但是,运作最为规范、真正做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公募基金规模仅有9.16万亿元,占比不足10%。以精选标的为目标的股票型基金份额规模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降,与2012年末相比减少52.6%(2015年提高股票型基金持仓下限也是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混合型基金大量兴起,精选个股、长期投资让位于趋势择时,对投资标的内在价值的关注让位于短期波动收益,投资工具属性弱化。2008年以来,公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的比重持续下降,由历史最高的7.9%下降到历史最低的3.4%。公募基金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功能严重弱化,无论是作为大众理财的专业化工具,还是作为资本市场的买方代表,公募基金的主体地位远未体现。

二是资金流入流出波动大,缺少长期投资生态链条。从资金来源看,公募基金以散户化投资为主,真正的长期机构资金占比很小,养老金、保险资金等有长期配置需求的资金主要通过专户管理,对公募基金无法起到支持作用。产业链发育不足,过多依赖外部销售渠道,代销关系削弱了公募基金募集职责,销售利益最大化加剧频繁申赎,公募基金认申赎总量与资产余额之比达到320%,其中,货币型基金认申赎总量与资产余额之比高达550%;从持有期限看,多数基金投资者并没有把基金作为长期配置工具,平均持有期短,少于一年的占44%,少于三年的占67%。

三是公司治理偏离信托要求,投资人利益无法在治理层面得到充分保证。与上市公司类似,公募基金同样面临国有股话语权独大,股权治理僵化,董事会功能受限、受托责任履行不充分等问题,股东利益尤其是大股东利益主导管理人行为和管理绩效评价。从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看,公司治理困境导致公募基金过于追求短期规模和业绩增长,投资人利益无法在治理层面得到充分保证;从基金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看,公司治理困境导致对人才专业价值重视不足,缺少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核心人才队伍不稳定,多年来人才流失严重,2015年基金经理离职率达24.4%,创历史新高(2016年有所降低,为12.5%)。

四是投资运作短期化,缺少长期核心价值。当前,短期功利主义是制约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结构化产品、定增基金、定制基金等短期资金驱动型产品层出不穷,短期化行为突出。公募基金如果不能投资于未来,那么自身也就没有未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即ESG原则是公募基金投资于未来的重要标准,全球诸多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建立并遵循比较规范的ESG投资基准,有力推动了公募基金的发展,我国还停留在少数探索性实践阶段,缺少系统的、与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转型需求相匹配的ESG投资与评价体系。

五是大资管法律基础不统一,冲击信托文化根基。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看,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上位法既有《基金法》,也有《商业银行法》、《信托法》、《保险法》,导致在监管层面,既有信托关系主导的突出投资人利益优先原则的监管规则,也有民商关系主导的遵从平等合同主体地位的监管规则,受托财产法律属性不清晰,相关主体受托责任不明确,出现大量信贷业务与投资业务混同、违背委托人根本利益的现象,“刚性兑付”、“资金池”、“通道”、高杠杆结构化产品等违背资产管理本质的业务屡禁不止,助长了投机文化,冲击大众理财本质和信托文化根基。分业式监管叠加以机构为主的监管,导致大资管行业监管标准各异,监管标准与业务性质发生错配,风险无法得到充分披露和有效监管,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十分突出。

三、公募基金的出路与供给侧改革方向

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I需要一场全面的供给侧改革,完成行业的自我革命,真正承担起提供普惠金融和推动产业创新的责任。

一是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统一行业法律基础和监管规则。应当推动《证券法》和《基金法》成为规范资本市场各类活动的根本大法,摆脱部门法束缚,强化功能监管,统一同类业务行为规则。资产管理业应当全面遵循《基金法》作为信托关系专门法所确立的各项原则和规范,根据公开募集和非公开募集两类产品的特征制定针对性监管标准,统一公私募产品运作规范。公募类产品必须满足面向非特定对象募集的特定要求,保证产品结构简单,低杠杆或无杠杆,保证高流动性和申赎自由;私募类产品必须满足合格投资者要求,对投资者进行充分信息披露。各类资产管理业务均必须杜绝资金池业务,杜绝“保底保收益”,严守不“刚性兑付”的底线,回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受托理财本质。

二是完善股权治理和激励约束,建设行业信用文化。应积极推进基金管理公司健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管理层信托责任和行业信用管理,推动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构成多元化,鼓励专业人士、成熟私募机构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在私募基金领域,已经初步形成登记备案、资金募集、合同指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投资顾问到资金托管和中介服务的完整自律规则体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依托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要求,积极打造私募行业机构、人员诚信数据库,为从业人员建立完整的从业信用记录,使私募基金管理人成为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合格后备军。公募基金管理人要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培养投资管理人的风险控制意识,以及对公司和客户利益的忠诚;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产品的业绩表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打造股东、员工、持有人利益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创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发展环境。

三是系统推进ESG责任投资,发挥公募基金长期价值。在基础资产端,应建立上市公司ESG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上市公司ESG相关信息披露指引,基于ESG信息披露开展对上市公司践行ESG有效性的评价,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价值观统一、真正创造长期收益的上市公司ESG指数。在投资工具端,应建立公募基金ESG投资评价体系,改变短期规模业绩导向,鼓励公募基金真正发挥买方优势和专业化价值,根据被投企业公司治理、社会与环境义务的改善和长期价值创造进行投资决策,提升长期回报能力。在资产配置端,应推动有税收递延优惠支持的三支柱养老金建设,将短期理财资金转化为以长期投资为目标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或公募型FOF产品,遵循ESG原则进行长期资产配置,从资金端约束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行为,形成投资人、资产管理机构、企业经营者利益一致、行动一致的良性发展机制。由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与信息披露、基金ESG指数以及长期资金ESG配置基准构成的ESG发展原则有利于全面改善中国资本市场基础资产质量,激发经济增长的技术新动能,推动上市公司和公募基金履行社会公民责任,为全社会贡献长期价值增长。

四是发展不动产证券化和公募REITs,丰富长期投资工具。在绿色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具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优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对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上市交易,通过公募REITs完成标的挑选和组合持有,可以极大地拓展传统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动产证券化+公募REITs可以实现公共不动产的社会化投资和长期持有,让长期资金与长期资产通过股权而非债权的方式有效对接,缩短融资链条,切实降低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公募REITs可以充分发挥公募基金运作规范、监管透明的制度优势,在传统股票和债券之外,为公众投资于优质不动产、获取长期稳健收益提供专业化工具,为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理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