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节能电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机节能;变频调速系统;高效电机;节能分析
1. 引言
随着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节能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国都在节能环保技术及推广方面加大投资。随着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出台,节能环保被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据中投顾问的《2011-2015》年中国高效节能电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电动机装机总容量已达4亿多KW,年耗电量达1.2万亿KWh,占全国总用电量的60%,占工业用电量的80%,其中风机、水泵、压缩机的装机总容量已超过2亿KW,年耗电量达8000亿KWh,占全国总用电量的40%左右。这些电动机大多在较低的电能利用率下运行,只要将这些电动机电能利用率提高10~15%,全年至少可节电100亿KW以上。足以看出电机节能的市场巨大潜力和重要性。电机耗能现象严重,不仅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了电力能源的极大浪费,更与我国推行的节能减排战略不相符。目前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可以有效地改变电机的高能耗现象,节能效果十分明显,能耗可比普通电机降低20%至30%。电动机节能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变频调速系统,改善变频电机的运行效率;二是使用高效电机。
2. 变频调速节能
变频调速技术用于节能,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对风机、泵类负载设备的调速节能,原因是风机、泵类负载的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用调速的方法改变其负载流量,节电率可达20%~60%等。我国电厂大部分风机和水泵都采用定速驱动,靠调节风门、风道挡板或阀门的开度来调节风机风量,水泵流量来满足生产工艺对风量和水泵流量的要求,造成的电能浪费很严重。只有少数风机和水泵增设了液力偶合器等装置调速,虽然改变了负载转速,但是电动机转速不变,部分能量损耗在液力偶合器中,其运行效率较低,节能效果不明显。若采用高压变频器对风机水泵进行改造,通过改变风机水泵转速,从而改变风机风量,水泵流量以适应生产工艺的需要,运行能耗最省,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变频调速技术已成为最理想的一种调速节能方式。
2.1原理。
(1)变频调速就是通过改变输入电源频率来调节变频电动机的转速。
2.2特点。
(1)变频调速可以实现变频起动,启动时间短,启动电流小,拖动更大的负载转动惯量,并且启动平稳,可无极平滑调速,对电网及电机无损害,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
(2)操作方便维护简单,无需设置调节挡板,避免了节流带来的能量损耗。需要调节流量、压力时,根据前面公式可知,只要改变频率来改变电动机转速即可。
(3)采用变频调速不仅降低风机水泵的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及管理费用的投入,同时也提高系统自动调节品质,节电效果明显。
(4)采用变频恒压供水可消除水锤效应,实现闭环供水,用户可直接从管网取水,避免了高水位水箱、水塔储水的二次污染。不仅系统具有保护功能,自诊断和自处理能力强,实现楼宇智能化。
总之,变频调速作为新型调速节能手段,有利于风机、水泵的安全经济运行。不足之处是对电源的质量、变频器的工作环境以及电机要求比较高,维修费用高等。
3. 高效电机
高效电机是指效率较高的电机,其效率应该满足相关的能效等级要求。高效电机将新制造工艺及新材料完美运用到核心部件上,通过电机线圈优化设计,有效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升运转效率,电机发热量小、运行寿命长。
3.1降低损耗优化措施:
众所周知,电动机的损耗主要由定子铜耗、转子铜耗、铁耗、机械损耗和杂散损耗组成,高效、超高效电动机的开发,必须从降低这五大损耗着手,采取多种措施,挖掘潜力,降低损耗,提高电动机的效率。
3.1.1增加有效材料,降低铜耗和铁耗。对于高效电机,由于效率指标提高较大,为降低绕组损耗和铁心损耗,需要适当降低电流密度和磁感应强度,因此相应放大了导线截面和增加了铁心长度,部分机座放大了冲片外径,从而相应增加了有效材料用量。
3.1.2采用相对较高牌号的磁性材料,降低铁耗。由于受到轴向尺寸和中心高的限制, 单纯的增加有效材料达不到大幅降低铁耗的目的,因此必须选用更低损耗的冷轧硅钢片,这对中、大功率规格的电动机尤为重要。
3.1.3合理控制电动机温升。由于温升受使用材料的多少和机械损耗的影响,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冷却风量降低温升,随着温升的下降,定、转子铜耗下降,机械损耗上升,如果定、转子铜耗下降大于机械损耗上升,效率就会提高,反之,效率就会下降。因此合理控制温升对高效电机提高效率起到关键作用。
3.1.4降低杂散损耗的措施。
(1)改变槽配合当谐波磁场对铁心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就在铁心钢片的表面层附近产生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因此称为表面损耗,其中主要是涡流损耗。这部分损耗与谐波磁场的幅值和频率有关,幅值和频率受槽数多少影响,因此这部分损耗与定、转子
槽数有关。
(2)增大电动机气隙,进而减小定、转子谐波磁通的幅值,可以有效地减少杂散损耗。
3.2高效电机特点:
(1)效率高,IE2 比IE1 平均高3%,IE3 比IE1 平均高近5%左右。
(2)需使用更多高质量的材料。IE2 比IE1 电机成本高25%~30%,IE3 比IE1 电机成本高40%~60%左右。
(3)由于运行温度较低,电机寿命更长,可降低维护成本。
(4)典型设计情况下起动电流较大些。
(5)转子惯量较大。
(6)额定负载下转速较高,转差率较小。
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高效电机是现今国际发展趋势。2013年工信部将从推广高效电机、淘汰低效电机以及既有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等6个方面入手,推广、淘汰和节能改造电机及电机系统1亿千瓦,扩大高效电机市场份额,促进电机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升级。
4. 结束语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变频调速系统在风机与水泵负载中通过改变频率进行速度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高效电机降低损耗等措施,有效提高电动机效率。这对于我国贯彻节能减排国策,节约能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疑具有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IEC60034-30,单速,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的能效分级[S].2009.
[2]Enengy efficient Motor Systems Anibal T.del Almeida ISR-U-niversity of Coimbra.
[3]Energy Using Product (EuP) Directive Preparatory Study Lot11:Motors Final Stakeholder MeetingEC,Brussels,25'October,2007.
[4]徐瑕,孙旭东,翁海清,许德伟,用于风机的变频调速异步电动机高效运行方法[J].清华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关键词:高等院校;水电节能;管理措施
当前,大多数高校正处于扩大再建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费和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在高校内存在着大量的水电浪费现象。开展高校水电省能管理是学校目前的工作重点,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每一位师生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能耗的特点分析
1.电已成为高校最主要的能源
调查显示,在大学里使用最多的能源就是电,占到能源使用的80%的以上,其他的能源为煤、蒸汽、天然气、燃油。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最主要的用能方式。减少用电量是高校节能管理的重中之重。
2.教学科研楼与学生宿舍用电量极大
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的学生宿舍和教学科研楼用电所占比率最大,应重点降低这两部分用电。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用电量的大小还是有不同的:比如理工类的高校,科研试验耗能比较大,科研部门的电耗量较大。文科类院校,学生宿舍的耗电量更大。因此,各个高校应该针对自身特点,对本校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因地制宜地制定节能降耗的目标和手段。
3.空调耗电量大
在电耗调查中,笔者发现,虽然一年间空调在各高校的使用时间不会超过半年,但空调耗电量却达到整个高校用电量的一半左右。因为高校办公楼的电耗没有与使用者的利益直接相结合,造成极大的浪费:大多数的教职员工都不太注意办公室内的节水节电,下班后空调开着、电脑不关、电灯长明的现象在笔者调查的高校中处处可见,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4.学生宿舍、浴室用水量大
用水节约也是高等院校节水节电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来说,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生活用水量极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宿舍和浴室用水占整个学校用水的一半。由于浴室和学生宿舍相对人口集中,使用后的废水相对较为干净、易回收,中水回用的潜力极大。
二、高校水电节能存在的问题
1.师生的节约意识淡薄,校内宣传力度不够
各地政府考虑到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都能作到优先保证学校的水电供应,这使学校在用水用电上基本没有问题。因此,很多校领导对水电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水电管理部门,而是分派到后勤部门兼管。这种兼管的制度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节水节电管理的力度。
同时,由于学校节能观念的淡薄,高校对水电节约的宣传力度极小。在笔者调查的几所高校中,校报、校园网等学校宣传媒体很难看到有关节约水电、安全用电的报道。这也是导致高校水电节能管理效果低下的原因之一。
2.高校管理制度落后,水电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引进了市场机制,并建立一些规章制度。但是水电能耗管理上却明显职责不明,制度不健全。高校内部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的分离,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在前文的高校能耗调查中显示:很多高校教学楼的教室彻夜长明,宿舍、卫生间的水龙头漏水无人管理,实验室,办公室的空调四季低温运行;学生大量地使用“热得快”、电热器等违章电器。一旦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3.高校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障碍
大部分高校目前都在不断地改扩建,大量的资金运用到新校区的建设,造成学校老校区的发展资金不足。老校区老式的水电设施不能得到彻底改造,非人为因素的资源浪费严重。
三、高校水电节能的策略
实际上,高校在水电节能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因为高校内的主要人群是高素质的年轻人,他们易于接受节约的文明行为,能够快速接受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同时,高校输送到社会的源源不断的、具有节能意识的毕业生能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节能层面,还是在育人层面,高校水电节能管理及建设都是高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1.加大校内宣传力度,培养师生的节能意识
高校在进行水电节能管理时,首先要把节能意识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水电节能宣传的力度。比如,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可以定期地组织开展一些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师生员工关注节能,将节能落实到自己身上,并希望他们能自己动手、动脑实现节能创新;其次,学校校园网、校报、广播电台等校园媒体可以制作节能专题、开设节能专栏,进行节能征稿等活动,加强节水节电、安全教育。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活动,将节约用水用电的观念拨撒到师生们的心中,使节能降耗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2.建立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实行水电科学管理
首先,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水电节能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后勤部门成立专门的水电管理部门,赋予水电管理人员监控、稽查甚至处罚的权利,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与奖金直接挂钩。其次,要求水电管理人员对工地、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公共场所的水电实行巡查制度。同时,在学生寝室安装智能电表和水表,建立合理的水电费用收取制度(定额内不收费,超过定额部分加大收费标准)。另外,根据以往用量的指标测算,免费水电使用指标划拨到办公楼、实验楼的各个部门或办公室,超出指标部分由部门或办公室自行负担,节余部分可以以奖金的形式发放给该部门奖惩制度。
Abstract: The water and electricity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is the material guarantee to keep social development stabl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not only can save energy, and adapt to the economical society that today's advocates, but also can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thrift for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they step into the societ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henomenon of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in current China's university, and aiming at the status,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lement energy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logistics management work.
关键词: 水电管理;节能;高校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energy conservation;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05-0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水电费支出亦随着校内用电单位和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大幅攀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适应社会“低碳化”要求,探讨出有效的管理模式,已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用电不同于一般单位和家庭用户,具有多元化的复杂特点。传统上,有课堂理论教学用电,也有教学实践、实习用电;有教师办公用电,也有学生自习用电;有教工宿舍用电,也有后勤服务如食堂、商店、医院等的用电,甚至还有附属中、小学的用电。此外,还有一个随着改革出现的一个新特点:各高校已不再是原来性质单一的高校,或属农科类、或属理工类、或属医学类、艺术类的等,现在几乎大部分高校都发展成了或合并成了综合性的院校,文、理、工、艺术、医学等一应俱全,这样一来,高校的用电更是出现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样,用水也呈现相似的特点。这些无疑给高校水电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1 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水电管理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节约能源意识、“大锅饭”式管理、管理缺乏科学化等。1968年英国教授Carrett Hardin在发表的《公地的悲剧》一文提出了“公地悲剧”理论。“公地悲剧”主要是由于公共资源产权的范围不明确或空缺,任何人都没有将其他人排斥在资源的使用主体以外的权力,只能通过自己对资源尽可能多的利用而避免自己利益受损,结果只能是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直至枯竭[1]。由于高校水电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水电使用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分离,导致“公地悲剧”理论在校园内频频演绎出一幕幕的水电浪费现象[2]。譬如:水管破裂见者不积极举报;水龙头忘了关或不拧紧;办公人员下班不关电脑、显示器、打印机、饮水机;白天即使光线充足仍然电灯开放;教室无人电灯电扇依然辛勤工作,甚至偌大的教室几个人在那里也把空调开到最大;学生宿舍楼、办公室“人去灯明”等等。如此浪费,再多的资源也经不起长久的消耗,更不用说创造“节约型“社会。
以上现象虽然是“公地悲剧”理论的一个写照,但究其实质,还是管理上存在不完善、不科学、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针对这种理论造成的恶果,有必要尽快、尽早地全面开展高校水电节约化管理的改革。
2 节能化管理对策
建设节约型高校是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对高校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3]。针对目前高校在水电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节能化的高效管理。
2.1 水电管理模式的改革 通过校园以往水电消耗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实施水电配额管理。调查内容包括个用户用电量、各单位教学工作量、实验课程统计、水电用设备台套数、教辅人数、行政管理人数、学生人数等,依据调查结果,为各单位制定一个满足实际需要的水电使用系数、水电配额。并根据个用水电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实行年度或几年调整。
2.2 加强硬件建设,实施智能化管理 调拨专用资金及时改造或更换陈旧老化的水电设施,统一安装智能化计数、控制、计费设施,以减少耗损,杜绝隐患,实现合理化、智能化、归一化管理。
2.3 水电使用收费制度的改革 建立配额内使用、超额使用的收费标准。在配额内使用实行不收费或低收费标准,超额后实行梯度收费标准。
2.4 水电管理制度和违约责任 建立不同场所的水电管理制度:如教室、宿舍等场所除了照明、个人电脑、手机充电等正常用电外,严禁使用取暖、制冷、烹调、烧水等大功率电器。如果违规使用,出台相应的违约责任制,科学地加以限制和控制。
2.5 开展“低碳化”教育 水电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是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保证。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各种教育的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低碳化等观念融进现代文明的素质教育中,真正使节约水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为学生所接受,进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要在教职工人群中由个学院、各行政部门有计划地开展水电节能的宣教。
2.6 提高服务质量,实施标准化、人性化管理 积极引进ISO9001国际标准,加强日常的巡查、监督,在实施分片管理的基础上,把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与此同时,水电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电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服务思想教育,培养其敬业爱岗精神,强化其管理和服务技能,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教工、教学服务。
总之,高校学生用水用电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管理工作,如果管理不好,势必会浪费大量资金、人力和物理;反之,有效的管理,不仅会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会促使校园培养的学生将来真正成为具备“节能意识”“低碳生活”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彦东,李相合.“反公地悲剧”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7,12:26-27.
“中国电机用量大,耗能高,而如果实现节能则潜力巨大,但往往被忽略且不受到重视。现在财政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可以说抓住了节能的‘牛鼻子’,这将推动中国电机工业升级换代。”湘电集团董事长周建雄兴奋地说。
“新的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将提高高效节能电机在中国电机产品市场中的比重,同时将推动高效节能电机消费的增长,改变目前以出口为主的产销结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称。
引擎启动
3月19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联手在湖南省湘潭市宣布,从3月开始将通过大力度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高效节能电机在国内市场的应用。一直被西方诟病为“能耗大国”的中国,强有力地启动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新引擎。
本次财政补贴的思路是:2011年为高效电机推广任务是3177万千万,占全国国内电机销售量的比重约30%,其中:低压高效电机2000万千瓦、高压高效电机1000万千瓦、稀土永磁电机177万千瓦。这些推广任务分别由湘潭电机、卧龙电气、南阳防爆等50家电机生产企业承担。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本次会议上强调,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用户大规模采购高效电机,并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老旧电机。对购买使用低压高效电机的用户,根据功率档次每千瓦分别补贴58元和31元;对购买使用高压高效电机的用户,每千瓦时补贴26元;对购买使用稀土永磁电机的用户,每千瓦时补贴100元。二是严格评审制度,新上项目必须全部使用高效电机等节能设备和产品。三是推进节能改造,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推广应用高效电机。四是加大高效节能电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五是完善能效标准,继续做好电机能效标识和节能认证工作。
对于这次财政大手笔推动高效节能电机的做法,电机行业给予充分的认同和肯定。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我国每年新增的电机及拖动系统均采用高效节能产品,电机系统优化设计,每年可节电上亿千瓦时,减排近亿吨二氧化碳。“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节能减排压力将更大,任务将更加艰巨。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财政补贴标准高、操作性强、市场化特征叫显,最突出之处在于很多产品财政补贴达到了售价的10%甚至更高,具有差价“填平补齐”效应,具备了撬动市场的力度,真正开启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新引擎。
电机之殇
变化虽在今日显现,其源头却要上溯几十年前。中国电机行业一个长期存在的不争事实是:高效节能电机在中国一直处于别人吃肉,自己喝汤的尴尬局面。
电机一直是困扰和阻碍中国工业发展的难题,这也是业内人士长久以来的伤痛。
我国是电机生产大国,但行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2010年电机总产量约2.2亿千瓦,总产值超过600亿元,企业近2400多家,但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1家,85%以上的企业年产值小于3000万元。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特别是近年来,铜、硅钢片等原材料价格高企,企业举步维艰,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据研究,我国中小型电机60~70%左右的成本为原材料,而国外高效节能电机的原材料只占40%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并不缺乏制造高效电机的技术,不仅不缺乏而且比较成熟,但就是因为制造高效电机的成本比普通电机高20%,从而使其在价格上失去了竞争优势。其结果是使用者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购买看起来比普通电机贵20%的高效电机;而生产者由于缺乏国内市场的需求,他们要么不生产,要么为国外生产。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06年国家标准委出台《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定》,强制在电机上像普通家电一样贴上能效标识,希望通过消费者的明智选择提升高效电机的竞争力,意图“高压”之下出效率。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理想。
2010年6月,国家财政部与发改委将高效节能电机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快推广应用,了2批目录,共52家生产企业,9497个型号纳入推广目录。截止目前,推广工作进展不大,推广规模较小。导致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一是补贴标准偏低,难以撬动市场。二是没有形成合力。电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主机制造企业一般不愿意将最终用户信息提供给电机企业上报,对上下游成本传到也有顾虑。生产企业因为信息收集、市场判断等原因,对推广工作多采用观望态度。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推广积极性不高,推广工作陷入僵局。
不过有关人士也道出了财政补贴执行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该补贴的落实仍需要国家进一步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来推广落实,国家目前在这―方面的力度不够也是事实。一是标准实行的负责部门尚未明确,另一方面在补贴的实施细化方面也不完善,这是影响标准推广不甚理想的主要因素。”
如此看来,高效电机在国内应用的“喝汤”局面的造成,并不是因为国内电机市场偏爱喝汤,而是因为落入政策执行力度差强人意与企业片面节省成本冲动共同编织的困境之中。
节能之变
与高效节能空调等节能产品情况类似,现阶段高效电机还难以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推广应用,客观上要求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高效电机的推广两部委在机制上积极创新,在财政补贴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之举,值得特别关注。
比如,这次推广高效电机财政--补贴后,高效电机价格将基本与普通电机持平,将极大推动高效电机的普及。因为财政补贴完全弥补了高效电机相对传统电机的成本差额,将其节能属性免费赠送给用户,必将引起高效电机市场井喷。
再如,在推广高效电机上,采取制定准入门槛、公布补贴标准、明确企业兑付的方式,将补贴资金拨付到最终用户,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推广高效电机的积极性,确保今年乃至“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完成。
通过高效电机财政补贴模式的创新,我们可以察觉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微妙变化。
与“十一五”期间国家主要通过指标约束地方政府不同,“十32”期间国家将更多地直接引导企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考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将指标分解到企业头上去。
这其实意味着国家节能减排思路和方式发生了重大调整。这种变化主要是吸取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经验教训。
“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即国家将指标分解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层层分解到企业头上。这种手段将减排目标责任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上,以此迫使地方政府积极减排。
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近期将上报国务院。节能、环保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六大领域: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节能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环保、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二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包括家用和商用电器、照明产品、建材产品和汽车等,重点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智能财产权的新型节能汽车及配套系统,重点推广能效等级为1、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环保产业方面,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重点攻克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蓝藻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等;二是发展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三是发展环保服务,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道路沥青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截至2009年底,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在节能服务产业协会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500多家,城镇污水垃圾运营企业1000多家。预计2010-2015年,城镇污水垃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达6000多亿元,运营服务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