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学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多媒体素材库;教学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性较强。因此,实验课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在实验教学中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同时通过对各种微生物形态及培养物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特点。然而,作为评价实验教学重要指标之一的实验考核,由于受到考核时间、内容、人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验考核缺乏合理性和客观性[2]。随着近年来许多学校扩招,师资力量不足,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得不取消,而采用只书写实验报告单一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这不仅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使许多学生产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只注重实验报告书写,有的学生甚至不来上实验课,课后抄袭他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成绩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实验教学效果。近3年开始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经过在2009级、2010级及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 实验教学试题库的构建
1.1考核内容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学内容确定实验考核范围,内容包括微生物形态、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基本技能等方面。考核题型包括图片辨认、填空、判断题、简答、病例分析等形式。
1.2实验教学多媒体素材的收集 玻片标本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进行图片采集;各种病原微生物培养物、生化反应、凝集反应、特殊实验等结果,采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此外,收集本专业各种教材、专业图谱、互联网网站等相关各种微生物形态、结构、电镜照片等图片。所有图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处理,并在每张图片的典型特点上用不同形状、颜色的箭头或数字进行标注;实验原理、步骤、操作等利用电脑软件制成线条图和动画。
1.3多媒体考题制作 将试题制成PPT课件,内容以图片、表格、动画、线条图及文字的方式展现,根据试题的难度系数及各次实验内容的比例,分为若干套试卷,形成若干套难度系数均等、内容全面的试题库。
2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2.1考场安排 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考核,每次安排考生16名,监考老师2名,考场地点为配有显微互动系统实验室。
2.2考核实施 同一考场学生进入考场后按指定座位号就坐,由学生随机抽取试卷号,老师根据学生抽取试卷号打开试卷,利用显微互动系统将试题发到每台学生电脑上,试卷按预先设置的播放速度、时间及顺序进行自动播放,学生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完成答题。
2.3实验成绩评价 实验考核方式改革之后,学生实验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成绩占10%进行统计,这样比较全面地评价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也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相比之前的年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同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报告书写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 总结
80年代初我校实行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考核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繁琐的考前实验室准备工作;由于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考试内容局限;考题单一,考核内容不够全面,主要侧重于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考题重复率高,已考过的学生容易将考题泄露给正准备考试的学生,导致考核出现不公平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普及,近年来开始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考核中,经过3年的实践尝试,得到了老师及学生的普遍认同。与传统实验考核方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中有许多优势,如以实验室为单位,每次在2名教师的监督下可容纳多名学生同时进行考试,这节约了考核时间及人力资源;之前的传统实验考核只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测试,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考核,可将实验考核内容扩展到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生化鉴定、实验原理等多方面,使实验考核内容比较全面,通过考核能全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3年的实践改革中发现将实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最后的实验总评成绩中,使得学生意识到只有平时努力认真地学习,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得到调动,实验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地提高。虽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有许多优势,但也要客观地看待其局限性,如对实验技能的考核,采用动画方式来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进行判断,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4]。因此,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要正确、合理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实验考核中的使用度[5]。
参考文献:
[1]林乐勋,付英梅,佟雷,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47-149.
[2]陈晓宁,王清河,赵蕾,等.构建网络考试平台探索新的实验考核模式[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2):159.
[3]王小丽,钟有添,谢琼.实验教学改革条件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2):1817-1824.
一、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生物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选好习题,组织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四、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等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做出小结,让学生明确或记忆,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积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
五、习题教学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习题要“少而精”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关键在于习题精讲精练,在“精”字上下工夫。精讲例题,精选习题,少留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学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归纳、去自主获取知识,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少人都认为做题越多越好,陷入题海。事实上过多的习题和重复雷同的演练,只会使学生疲于奔命,只有“举一”之功,而无“反三”之效。教师可精选培养学生各种思维方法的训练题,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启迪学生抓住关键,总结规律,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利用信息迁移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以少胜多。
2.要注意启发讨论
练习评析的同时积极启发讨论,这是习题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3.传授方法与培养能力并重
传授方法与培养能力是习题教学的目的。习题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解几道习题,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多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习题的讲、练、评、议,启迪思路,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院学生学好后续的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及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实并验证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担负着对微生物基本技术的学习掌握和严格规范操作的任务。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和操作等基本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是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部分。本文就个人几年来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1 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实验课准备不够充分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理论课讲授的内容。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对实验内容并未事先预习,存在着“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由于没有充分的实验前预习.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操作性实验,往往是看一步实验步骤然后再操作一步,根本做不到前后联系以及与理论课的融会贯通。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医学院校基础教学实验学时较少,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重视;学生本身对这门实验课兴趣不大。但最根本原因是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验课,认为实验课无关紧要。
1.2无菌观念淡薄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以细菌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无菌观念。尽管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次强调注意无菌操作,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基本上属于“粗放型”操作。如个别同学手握灭菌后的接种环四处走动,对着接种细菌后的平皿说话,直接用手捡起打碎的接种有细菌的培养皿等。
1.3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验课中我们还常常观察到部分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分组实验效率不高。例如由于实验课人数较多,个别同学用完器材后随意摆放,不仅不雅观而且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使用,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在分组实验时,往往组内分工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实验进程不顺利,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内容。
1.4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欠缺 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时需要将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这要求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要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但实验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实验内容缺乏思考,对实验结果分析无从下手,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抄袭他人结果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因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并且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预习,另一方面也与现有的教学和考核模式有关。
2 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起合理的引导作用。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2.1调整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各个实验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分散、相互不连贯的问题,我们调整了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将原来一些分散的验证性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实验,提高了实验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学生参与了从实验准备到最终检测的整个实验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例如,我们在部分班级授课中尝试开设了肠道杆菌检测的综合性实验,从标本的采集、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高压灭菌、细菌的划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以及最后的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均由同学自己完成,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2.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了解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教师讲授时间过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只能被动按照教材步骤操作,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针对此问题,要求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示教时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1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充分的实验预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在每学期开始时将教学历公布于学生,并且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告知学生下次实验课内容及预习侧重点,或者提出几个思考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听讲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如在实验标本复习之前,预先将各个标本有何观察要点之类的问题布置给同学,在上课时让其主动讲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2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初次接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践经验不足,难免存在操作不规范、认识不足、不注意无菌操作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注意事项较多的实验,教师要做好合理的示教。在示教操作时,语言要简练,动作要稍慢一些,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会操作要领,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如革兰染色实验,由于学生第一次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应该对涂片、干燥、固定及染色过程等各个环节注意事项一一讲解,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多放手,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动手,多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注意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思维能力;注意问题
应试教育所产生的效应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讨厌题海却又不得不游弋于题海;从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造成了学生的厌学[1].而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大力提倡为学生减负的今天,做为中学物理教师,为改变这种局面,应该重视物理习题的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物理习题的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是物理习题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物理习题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进行审题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当你展示出例题内容后,对题进行审题分析的过程,应是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切忌过场式的简单分析.常见某些教师进行审题分析时,往往只是“应该这么想,这么做,你看这不就做出来了”,好象讲的很清楚,学生也好象听的很明白,可是让学生自己做练习或作业时,题目稍有变化,便做错或不会做.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把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想讲出来,所以审题分析的过程,就是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想到要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更不能局限于就题解题,不能够以能够解答出此题为最终目的;可设想这个问题若是改变设问角度,变化一下条件,或是因果倒置,又将变为什么样的题目?总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思维向问题深处更进一层.
在审题分析的过程中,加强正确思维方法的培养,也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创新教育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通过解题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创新能力
一道高质量的物理习题,解题方法往往并不唯一,所以教师选择例题,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时,不能画框框、定模式,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抓住关键,积极思维,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比较不同的解法,从中选出最佳的解题方法.例如,在一次习题课堂教学中,笔者展示了如下一题目“把已知电阻R1=13欧、R2=6.5欧、R3=1.3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要求大家“看谁先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绝大部分学生审题后都拿笔演算起来,但一位学生审题后却举手报出了R=1欧的正确答案,教师及时肯定了他的答案是正确的,并请他向全班学生介绍他的思考过程:把R2看做是2个R1并联的结果,把R3看做是10个R1并联的结果,则三电阻并联就可看做是13个R1并联,所以R=R1/13=1欧,而其他学生都是按“1/R=1/R1+1/R2+1/R3”的公式进行运算的,当然不如那位思考敏捷的学生得出的快了.
这位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这样的思维就是求异思维.
创造性就意味着多样性的发展,只允许一种模式就不会有创新,所以教师在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时,一定要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归类讲解,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
题海之所以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出现,因此学生要做很多的重复练习,无形中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教师进行物理习题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通过典型题目,在不改变解题思路、方法的基础上,变换一下题目的内容,分类归纳,归类讲解,即多题一解.如问答题“弹簧秤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和“弹簧秤上的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虽然问题的提法不同,问法有差别,但答案却是相同的,既“弹簧在一定范围内,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如此做法,当然能够加强学生对同类问题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从而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跳出题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习题的课堂教学中,一定得做到真正投入地钻研习题,传授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出解题中的失误及纠正方法,并认真地进行解题示范,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精讲精练.引导学生努力从教师对例题的分析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认真分析归纳常用的思维方法并注意积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也就能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建设内容
1.1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
继续优化教学内容,强化野生动物医学特色,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强化野生动物医学特色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感染野生动物或经济动物常见病原微生物为教学重点,兼顾传统教学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列举,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为此,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收集野生动物微生物教学案例,现已收集野生动物及经济动物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案例近千件,且绝大部分案例来源于外文文献,将这些案例按微生物种属特性进行分类,并且将一些代表性案例定位于教学章节中,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优化教学内容,强化了野生动物医学特色。部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初步应用于2010级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堂上态度积极,专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专业学习动力明显增强,主动查阅野生动物及经济动物疾病文献的积极性提高,能够积极与课程组教师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动物园、经济动物饲养场野生动物习性及野生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流行情况。而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优化后的教学内容来讲授,课堂教学务实,有抓手,授课效果更加生动。
1.2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中大力推行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依据野生动物保护医学工作特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于临床案例的破解中讲述。大量搜集和整理问题式的问题和案例式的案例,将其细化并定位融于教学章节中。通过教学中问题和案例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及问题预想结果的推断,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兽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野生动物医学相关科研探索。例如肉毒梭菌感染野生鸟类的教学案例:2011年10月份,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处海滩上惊现数只死鸟尸体。专家认为,这些鸟可能是感染肉毒杆菌死亡的。目前,这处海滩附近尚未发现人类感染肉毒梭菌的病例。教学导入:什么是肉毒梭菌?它在形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生化特性?如何分离培养?怎样进行诊断?野生动物肉毒梭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怎样?该病的爆发与野生动物栖息生境和食有何关系?案例分析:野生鸟类肉毒梭菌中毒的疾病特点?野生鸟类食性(吃鱼)与肉毒梭菌中毒的关系?肉毒梭菌的作用机理?如何诊断和防治野生动物的肉毒梭菌病?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授课效果,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搭建网上教学平台[2]。首先要大力开发、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形象传递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授课教案、习题、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上网,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促进教学互动,使学生更加全面清晰地掌握授课内容。在课堂上大量导入自然保护区、森林动物园、经济动物饲养场等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野生动物兽医微生物学相关问题,同时向学生征集处理解决方案,可促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加深理解和吸纳。另外,大量收集临床病例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不定期展示临床真实病例,尽可能多提供学生接触实际病例的机会,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兽医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进行取样、检验及临床分析,更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1.3实践环节建设
要构建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需充分论证现有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增加野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对象比例,把一些孤立分散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实践教学过程尽量符合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及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模拟现场工作程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采用环环相扣式,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项目来解决教师在实践教学前设置的问题,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完整、系统,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和手段[3]。丰富实践教学野生动物疾病临床样本,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
1.4考核改革
考核是一种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兽医微生物学》学习效果的手段。考核标准的确定受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约,服务于教学活动。良好的考核体系能够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变现有的理论知识测评办法,逐步建设兽医微生物学试题库,增加实践性、综合性及分析性试题的比例,强调考核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特色案例的收集及整理
特色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适时给出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但如何全面准确获得这些特色教学案例是个难题。课程组成员反复商讨解决办法,决定采用网络、杂志、书刊等途径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为了获得更加生动的教学案例,课程组成员几次深入国内几处大型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繁育基地及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场,大量收集野生动物流行疫病相关资料,整理特色教学相关案例,并融于教学内容中,充实教学,突出课程特色。
2.2课程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