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档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已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电子档案成了档案管理重要形式,做好电子写作论文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已成为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好电子档案在接收管理上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电子档案的接收格式问题2007年9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中规定“列入城建档案馆(室接收范围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向城建档案馆(室)移交工程纸质档案时,应当同时移交一套工程电子档案。”这就要求在纸质档案形成的同时,就必须形成电子档案。但由于档案形成单位的不同习惯,所采用的应用软件不同,同一项目所形成的电子档案格式不同。
(二)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问题对于纸质文件来说,内容的原始性附着在形式的原始性上,其字体、字迹、图像、印章等清晰可内容真伪易于判别,人们可以借助形式的原始性来证实和确认内容的原始性。纸质文件的原始性体现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于任何一项形式上
一、电子档案管理上的几个关键问题的变化,人们都有理由对它的原始性表示怀疑。但电子档案的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独立的,不仅内容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档案部门在对电子档案进行检验时,很难对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进行认定。
1、原始性问题。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判断和确认。传统纸质档案的原始性不仅其内容而且还通过载体、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字体、印迹甚至字迹、纸张制成材料对其原始性加以分析判断,而电子形式生成的由实态变为虚态的档案,已完全没有了这种“原始状态”,其生成时的状态与传输、接收中的状态完全一致,可以说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
2、真实性问题。电子档案极易失真。如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操作过程稍有失误即会导致档案信息失实;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伴随其生命的始终,维护其真实性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和机会远高于传统档案;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甚至被篡改后可不留痕迹。
3、完整性问题。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很难保障。电子文件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如不及时捕获,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电子文件结构复杂,储存方式多样,容易造成信息的缺损;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伴随文件处理过程而不断累加,而且形式多样、存储分散,极易丢失,往往致使电子文件来龙去脉不清。
4、安全性问题。电子数据的易更改性为非法操作提供了便利,“黑客”攻击以及用户根据利益需求而任意取舍甚至篡改信息,都会直接损害电子档案的安全。
(三)电子档案的存储载体的保护技术问题电子档案的载体材料是磁性物质和光盘。聚酯底基是磁盘和磁带的支持体。聚酯底基具有易产生静电而吸引尘埃导致卷曲、易与磁粉脱离、伸长后不易恢复等缺点。粘和剂起着连接底基和磁粉的作用,它具有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缺点,直接影响信息再现。磁粉中的磁性氧化物颗粒的剩磁感应强度是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决定因,它极易受外磁场影响而导致退磁、消磁等。光盘是利用激光进行信息存取的,它呈圆盘状,由盘基、记录介质和保护层等部分组成。目前光盘常用的记介质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铝化合物以及一些在激光热效应作用下易产物化性质变化的材料。这些材料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溶液发生反应。电子档案的载体材料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档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1、高温。有利于有害生物的繁殖,各种微生物在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温每升高10℃,其生长速度可加快1-2倍,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0-35℃。案害虫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32℃。高温还可加速各种有害化学杂质对电子文件保存载体的破坏作用。一般温度在10℃以上,每升高10℃,各种化学反应会加快1-2倍。
2、高湿。潮湿有利于档案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霉菌的生长湿度一般在75%以上,档案害虫体内正常含水量大约占体重的44%-67%,这些水分的获得和保持都和环境空气湿度有关。库房潮湿还会促进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等不利因素对电子文件保存载体的破坏作用。
3、光。光向外辐射时会产生热量,这种光辐射热就会影响电子文件保存载体的耐久性。
4、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常见的有,二氧化(SO2)、化氢(H2S)、二氧化氮(NO2)、氯气(CL2)。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会生成氧化性极强的原子氧,进而产生臭氧等,导致电子档案保存载体耐久性削弱。
5、灰尘。灰尘会给电子文件保存载体带来机械损伤。灰尘多是固体,多带有棱角,在整理、保存、利用过程中,会引起灰尘对电子文件保存载体的磨擦,使其受到损伤;灰尘会增加酸、碱度。灰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而带有酸、碱性,有些灰尘本身就带有酸、碱性,因此灰尘落在电子文件保存载体上,就会带来酸、碱性,对电子文件保存载体起腐蚀破坏作用;灰尘是传播霉菌孢子的媒介。霉菌的孢子吸附在灰尘上,随空气的流动而四处扩散。由于灰尘同时还具有酼酼吸湿性,所以也是微生物寄生与繁殖的良好场所。灰尘落在电子文件保存载体上,就有可能给电子文件保存载体带来霉变。
6、有害生物。危害档案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尤其是霉菌。在档案库房中常见的霉菌约有50余种。霉菌可使电子文件保存载体变质,生成霉斑,还会分解出有机酸,从而使物酸性急剧增加。
7、磁场和电场。电磁场的干扰,会使磁性物质退磁和消磁,损坏载体上记录的信息。
8、机械应力。电子档案保存载体容易受压力、扭力、冲击力等机械力的影响。
(四)电子档案的长期可读性问题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的,在以后的利用中,必须依赖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将电子档案的内容还原成人们能够直接阅读的格式进行显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电子档案在现在形成时所依赖的技术,在未来往往是已经过时的技术。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借鉴其他地区档案工作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建议:
(一)建立电子档案统一接收数据格式,推广相关的城建档案整理著录软件推广城建档案整理著录软件,由城建档案馆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模板,同一文件类型统一一种文件格式,并把电子档案模板发放到各档案形成单位。然后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档案形成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
二、对策建议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模板和著录软件。城建档案馆也应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子档案的形成进行指导,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电子档案,以方便城建档案馆的接收和管理。
(二)采用有关技术措施,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提高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1、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在形成电子档案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描述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元数据,作为检验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依据。
2、签署技术。在电子文件上进行签署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笔签名;另一种是数字签名。光笔签名是签名者使用一种专用的光笔直接在输入板上签名,屏幕是显示出来的“笔迹”。
3、消息认证。电子文件的使用者,非常关心他所使用的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是否“完好如初”,是否被人篡改或替换过,消息认证技术可以消除使用者这个疑虑。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分组密码进行消息认证。先把电子文件信息分成一定的长度。
4、身份验证。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对电子文件或数据进行访问修改,在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时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可使用管理员代码验证等。最常见的方法是给每个合法用户一个“通行字”,代表该用户身份。通行字可由数字、字母或特定的符号组成,只有用户本人和计算机系统知道。当合法用户要求进入系统访问时,首先输入自己的通行字,计算机自动将这个通行字与存储在机器内的有关该用户的资料进行相关的5、防火墙。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其它系统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防止其它系统的网上用户对该机构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阻止该机构的机要信息、专利信息从机构的网络上非法输出。防火墙的安全保障能力仅限于网络边界,它是通过在网络边界上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监测所有通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凡是符合事先制定的网络安全规定的信息允许通过,不符合的就拒于墙外。从而使被保护网络的信息、结构不受侵犯,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网上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实现防火墙功能所用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包过滤、应用网关和服务等。
6、防写措施。目前在许多软件中可将电子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只能从电子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在电子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只读式光盘(CD-ROM)只能供使用者读取信息而不能追加或擦除信息;一次写入式光盘(WORM)可供使用者一次写入多次读取,可以追加信息但不能擦除原来的信息。这些不可逆式的存储载体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电子文件,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
(三)建立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环境,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的安全
1、调节库内温湿度。采用去湿机,去湿剂氯化钙和硅胶、空调调节系统等措施调节库内温湿度。使环境温度保持在17℃~20℃;相对湿度保持在35%~45%。
2、防光。(1)改善档案库房建筑,设法阻止光线尤其是紫外线直接射入库内,库房尽量使用无紫外线灯光照明;(2)将电子档案避光保存,在利用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曝光时间和曝光强度;(3)定期净化空气。
3、防灰尘。电子档案要采用密封保存,以防灰尘落在载体上,如果发现载体灰尘,可用干净的绒布或丝质布轻轻擦拭。
4、防治有害生物。(1)通过控制温湿度、搞好库内卫生、杜绝霉菌进入库房的渠道、防氧封存等措施进行环境控制;(2)采用防霉剂进行化学预防;(3)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消毒:化学方法有:熏蒸或擦拭,常用化学药剂有甲、邻-苯酚、环氧乙烷;物理方法有:真空消毒、远红外消毒、微波消毒、钴60-γ射线辐射消毒。
5、避开磁场和电场。(1)电子档案在整理、保管、利用时应避开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视机、扬声器、耳机、话筒、放大器、消磁器、无线电装置等具体退磁或消磁的设备;(2)可设置专用库房,或选用专门的防磁金属柜作为装具,但不能选用铁盒。
6、防机械应力。电子档案载体存放时应设法保持电子文件保存载体的平直度,防止电子档案保存载体受压力、扭力、冲击力等机械力的影响,以保证信息再现的准确性。
7、定期检测和拷贝。对所保存的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定期检测应每年一次,采用等距抽样或随机抽样和方式进行,样品数量以不少于10%为宜,以一个逻辑卷为单位,先对外观进行检查,确认载体表面是否有物理损坏或变形,外表涂层是否清洁及有无霉斑出现等,然后酫进行逻辑检测,采用专用或自行编制检测软件对载体上的信息进行读写校验,发现有问题的载体,及时进行有效的修复。定期拷贝是当前延长电子档案载体寿命的有效措施,磁盘每2年应拷贝一次,光盘每5年应拷贝一次,拷贝后的载体与原载体同样编号保存。
8、将电子档案至少要一式三套,一套供查阅利用,一套封存保管作为备用,第三套异地保存,用以防止突发性事件如火灾、地震、洪水、盗窃,甚至战争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四)采用通用、统一的文件格式,确保电子档案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长期兼容在保存电子档案时,把电子档案格式保存为通用、统一的格式,为使现在的电子档案能够更好被未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所兼容,把电子档案的格式保存为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同一公司的应用软件能读取的格式。
(五)及时更新电子档案的文件结构,确保电子档案的长期可读性当操作系统更新时,及时更新档案支持软件,并在不改变电子档案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更新电子档案的文件结构,以适用新的“生存环境”,保证电子档案的长期可读。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电子档案,必须以原始形成的格式进行还原显示的,可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保存相应的档案支持软件和整个操作系统,并与电子档案存储在一起,恢复时,连同操作系统一同恢复,使之按本来的面目进行显示。
参考文献:
[1]谭浩娟.中外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2]韩翠峰“.学科馆员”制度的管理模式探析[J].甘肃科技,2005(11).
[3]祝玲娟.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及发展方向[J].图书馆管理与实践,2005(4).
根据管理层级和权限,对工作人员进入相应的计算机或者电子档案文件管理系统时设立相关的口令作为身份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口令在通常情况下应该使用数字、字母或者特殊的数学符号的组合,口令确定之后,相应的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需要对该口令进行修改或者完善,以维护其保密性能。
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它是一个具有比较良好的保护作用的程序,如果入侵者想进行入侵工作,就需要穿过防火墙的安全防线程序,只有顺利穿越之后才可能接触到相应的计算机设置。防火墙能够对网络内部的电子档案的相关信息资料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安装反病毒软件
侵入计算机内部的病毒对电子档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威胁,它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电子数据或者导致部分电子数据的丢失。而防火墙不能够防止不经过该程序的攻击,所以,工作人员还应该安装相应的反病毒软件。同时,工作人员应该尽量做到预防与查杀工作并重。预防是指要对反病毒软件或相应的病毒库进行定期的升级,定期对相应的计算机进行全盘扫描,不使用非法的软件或者程序,不任意下载各种软件。查杀病毒是指经过相关的专业人员确定存有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确实中毒之后,对其进行全盘杀毒工作,从而彻底清理病毒。
定期备份或者转移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包括档案管理员、计算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开发者、系统的使用者的管理系统。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安全问题有可能发生在这个系统的任何环节。所以为了避免档案管理出现安全性问题,首先要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了解,这样才会从实质上消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2. 计算机档案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1入网访问控制
系统访问者进入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第一层安全控制环节就是入网访问的控制,这层网络控制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核查系统访问者身份,并对身份进行验证,如果系统访问者已经注册,那么就允许其进入系统,查找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入网访问控制环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包括登陆用户名、用户密码以及用户账号限制的识别验证。当系统访问者要进入计算机档案系统进行入网访问控制时,以上三个步骤中有一个步骤验证不正确,则该访问者就不能进入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操作。
2.2网络的权限控制
因为在网络中经常会有访问者进行非法操作,所以我们引入了一种计算机档案管理安全保护措施即网络权限控制。有了这个安全控制措施,我们可给对用户的计算机档案系统操作权限进行限制。这个权限主要是指访问者可以访问计算机档案系统的资源种类,包含目录、子目录以及文件等资源,也能向用户赋予操作权限,让访问者可以对一些目录或子目录进行增加、删除、查找等操作。由此可见,根据访问者访问权限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主要包含系统管理员、审计用户以及一般用户等。
2.3目录级安全控制
计算机档案系统可以对访问用户赋予一定的操作权限,使用户可以使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目录和文件。决定用户对档案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进行操作的权限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即受托者指派的用户、所在组中受托者所指派的用户以及继承权限屏蔽取消后的用户权限。每个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会有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要为每个用户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用户通过自己的访问权限可以在系统服务器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各个的用户访问的权限会组成一个用户访问权限集合,其不仅可以使用户轻松地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访问和操作,而且还可以控制用户访问的资源,从而也能确保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4防火墙控制
这几年来,计算机网络防火墙技术发展迅速,这也确保了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防火墙控制的主要作用是为计算机系统设置一道屏障,防止网络黑客的入侵,另外也可以对网络数据进出通信的门槛进行控制和阻挡。防火墙控制主要在计算机网络边界建立对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隔断网络内部和网络外部进行通讯,这样就可以避免网络黑客入侵系统。
2.5属性安全控制
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网络系统管理员需要对这些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指定访问属性。属性安全控制可以将其属性与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进行连接,对这些目录和文件进行保护,这样可以避免访问者对目录和文件进行错误的删除、修改、显示等。属性安全控制在用户权限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其安全性。
3. 计算机数据防泄密设计措施
3.1数据拷贝
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拷贝方式包括硬磁盘、磁带和光盘保存法。其实现方式就是将计算机数据库中的相关文件部分或是全部的拷贝到其他硬盘、磁盘或是光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中,将拷贝的数据和计算机系统所处的环境隔离开。这种安全保护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和技术方面等优点,是中小型档案管理部门优先选择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大中型的档案管理部门不太适用,因为这种安全保护方法有很明显的漏洞。这些外部存储设备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很小,无法满足大中型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保存容量的要求。因此很多大中型档案管理部门都采用双机异地热备份的方式对计算机数据进行拷贝和备份。此种方式利用网络对不同的计算机数据进行拷贝和备份,这样就突破了传统备份的局限性。因此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了对计算机档案系统的投资效益。
3.2重视系统内部的泄密问题,加强内部管制的建设
档案信息和互联网相互连接以后,迅速的被其他的电子类产品进行攻击,处于这种攻击和人为的影响中,网络黑客攻击渐渐的无孔不久。安全专家对以前发生的电子入侵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黑客的入侵手段非常的一般,而且惊人的相似,他们能成功的主要因素归于内部管理的松懈。不管网络黑客多么的厉害,要想实施攻击,必须对现有的信息系统找到突破口。而实际的突破口往往来自内部人员的失误以及管理上的疏忽所致。例如,系统管理员疏忽一些系统漏洞,忘记—些很重要的帐号密码,任意的丢弃记载系统信息的重要文档和主要的介质,还经常不及时清除过期的帐号,对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等等。对于很多一般水平的电脑黑客来说,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落脚点,是不可能对一个系统进行入侵的。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已提到上网就只想购买相应的系统安全产品,例如防火墙,安全等等,但是本来的管理体系总是很不完善的话,再先进的安全设备也是形同虚设的。
3.3关注计算机病毒的新变化
由于互相网的信息共享性使得当档案信息扩展到互联网后就出现了中毒情况,计算机的中毒成为一个最大的危害,而且很多新型病毒带着网络时代特有的特征。例如,通过网络途径对病毒进行传播,病毒入侵开始与计算机有密切关系,当下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是最为常见的攻击点。因此档案工作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技术上进行监督,开启保护系统,应急措施等等综合的防范措施。
3.4加强网络访问的权限管理,完善服务器审计制度
信息系统在不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而且重视各种应用的时间,内容,使用者等相应的摘要记录,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日志。日志能够最为直接的反应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服务所做出的相应操作,各种越权行为以及黑客行为等都会在将全部的记录留在日记中。为了删去日记中的记录有些高明的黑客一般会在攻击成功后擅自删掉系统日志,销毁罪恶证据。因此要想加强安全管理,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即使不一定是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专家,但他在权限管理上必须是—个合格的系统,而且要特别要重视对应用服务器的日志审计。众多事实证明,在一个网络化信息系统条件下,要想完全的避免越权行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能够做好审计工作,将会很容易的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一、电子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电子档案优点
1、效率高
电子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是通过无纸化办公,将工作中的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总结、报告、通知通告等,都通过办公软件系统向特定对象予以,节省了大量文件印发、转送、通知等,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此外,经过计算机系统整理后,便于文件档案的归档、查找,由此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绿色环保
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无纸化办公,大大降低了文件纸质的使用,节约了纸张不但能够节省办公开支,而且有能够减少木材的使用,降低来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3、空间占用少
电子档案的存储可以借助于硬盘、光盘和云盘等多种手段,其特点是占用空间少,不需要占用大的空间存储,此外电子档案可以实现异地查询和共享的功能,这些电子档案特有的功能,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便捷性、高效性和灵活性。
(二)电子档案缺点
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使得信息不在固定的载体上附着,在资源共享和传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篡改、窃取或者删除而且不留痕迹。并且电子文件经过不同格式的转换以后,原始文件易变得面目全非,使得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电子档案存储在网络上会出现被病毒攻击或被盗的风险。因此,在电子档案的技术难点是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二、纸式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纸式档案的优点
纸式档案的特点是确保原始性和真实性,纸质档案通常经人工撰写和机器打印等媒介将文字、图像、表格清晰的展现在纸上,能够可见的原始资料,不宜被经篡改,如果篡改也容易发现,便于确保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二)纸式档案的缺点
随着纸式档案保存时间的长久,就会发现纸式档案很容易受条件影响。纸质档案的纸张在高温、较潮、发霉、虫蛀等环境下,容易对纸质档案产生破坏,再被化学分解后形成“档案砖”。
三、纸式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补性
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载体,电子档案和办公档案都既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起到了互补互进的作用。如何加强办公纸式和电子办公档案的互补呢?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纸式档案向电子当转转化的质量
纸质档案的内容经过扫描和转换就能够直接完成电子档案的录制工作,所以电子档案的质量也是由纸质档案的质量决定的。因此,在对纸质档案进行入库和存档时,要加强对纸质档案的质量管理。
(二)建立电子档案归档的工作制度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归档应该是按照科学的制度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存档党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才能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纸式档案的不足,在工作中应当避免机械相加等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双轨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只有科学制度指导才能保证管理的规范和有章可循。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目前办公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非专业出身,对档案的管理只停留在基础的归档和保管,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档案管理在发生重大变革上没有应对能力,容易出现档案保存管理中的遗漏、删除、重复归档等重大问题,并且一些单位并没有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缺乏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人员,使得电子档案在形成和保管中存在重大隐患,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并具有各方面专业技能的档案管理团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档案是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因其原始记录性而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档案的基本性质首先是其原始性而再是其记录性,档案同时具备原始性和记录性,成为历史活动过程中的原始记录。这种原始记录性也是档案历史价值的基本性质。但计算机硬件遵循着摩尔定律,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日新月异,会计信息化理念推陈出新。而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换代,都会采取一定措施来兼容上一版本的会计电子数据,但这个兼容的过程一般是对以前的会计电子数据进行补充、升级改造,以适应新版本的信息系统,方便会计人员使用历年会计信息,从而为了会计电子档案的记录性而破坏了其原始性。并且每一次会计信息系统的版本更新,都会对以前的会计电子档案进行升级处理,从而形成某一年会计电子档案的多个版本,破坏了档案的唯一性。例如全国通用的久其决算软件,每年都是新的版本,人们将历年的决算电子数据及参数导出,就可以使用当年的决算系统读取使用,但这时人们看到的决算报表和历年当时的报表有着很大差别。
为了保证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需要对使用的会计电子数据及形成档案的会计电子数据进行区分,分别保管。不能将升级补充了的会计电子数据作为原始电子档案进行保存,但可以将其做为中间档案进行保管。同样每一版本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也要作为原始电子档案进行保管,以再现会计电子数据的的原始状态。保持会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是重现会计电子数据的必要条件,应作为会计电子档案工作的基本理念。
二、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对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因此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是会计电子档案最基本的质量要求,但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电子档案有更多的不稳定性,容易更改、丢失或遗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会计电子数据形成过程日益普遍化,每一位会计人员都会成为最终会计电子数据的生产者,这为会计电子数据的完整归档带来困难。电子数据的归档一般是通过数据的复制完成,而计算机数据复制的不稳定性会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影响到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由于电子数据储存的不稳定性,硬件、软件故障及人为因素,都会造成会计电子数据的更改,从而损坏其完整性。
会计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同时具有个体和整体两层涵义。整体的完整是指围绕某一项会计活动所形成的所有电子文件的数量齐全,着眼于子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要求将同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所有电子文件进行有序集合,完整客观地再现该项会计活动的总体面貌和全部过程。完善的电子数据收集、归档制度是会计电子档案整体完整性的保证,以纸质方式对归档电子数据进行记录、统计,是其整体完整性的保障。个体的完整是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对归档会计电子数据的检测是保证其个体完整的措施。将归档的会计电子数据复制到检测计算机上,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排序,甚至进行记账、结账等程序,并把结果与纸质账簿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其完整性。
三、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是其长期有效性的保证,需要在制度、技术及日常维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会计电子档案安全性,必须明确其责任者、文号、每份文件机读时间及位置、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此外在会计电子档案的移交、保管及作用上进行严格管理。
在会计电子档案的移交时要做到数据完整、内容准确、编目规范、账目一致。档案管理者接收后的统一编目、保管、开发利用,做到记录的字节数、检索条目等著录项目与登记一致,确保上机测试无病毒和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入库的会计电子档案,需要定期进行机读抽查,检测数据是否损坏,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发展,对库存电子档案进行同步更新复制、复制或补救新版本,维护其可使用性。封存的会计电子档案不能外借,利用时使用复制件,联网利用要有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和可靠的监管保障。
会计电子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大量的后续工作,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仅要具备传统会计的职能,更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专业技术进行计算、分析的能力,应是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复合性人才。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维护及升级的要求较高,因此增加相应的专业人才选拨和培训,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应是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会计电子档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采用程序化控制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中新的问题将不断出现,必须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采用先进的会计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成果,解决电子档案保真、保密、保存等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才能使会计电子档案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