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资学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条 凡利用学校资金进行的物资设备采购活动,均适合本办法。
第二条 仪器设备采购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要先经论证是否立项(论证组由学校基建维修采购招标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临时指定),批准立项后再由学校基建维修采购招标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公开招投标或货比三家等形式。招投标的,标书交学校招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保管并在会上统一拆封,否则无效;货比三家的,其程序参照第三条办理。论证中如有半数参加论证的同志不同意,不得提交领导小组讨论;个别持不同意见的,可在论证书上表明意见,供领导小组讨论时参考。
第三条 物资设备批量采购总价在1万元以上的,按如下程序办理:1.用户提出申请(如属两个以上单位使用或管理的,均应有意见并签字); 2.主管部门意见;3.审计、财务部门审核; 4.校分管领导审批;5.上网公布信息(7天以上); 6.有关部门组织洽谈和选定厂家(必须要有审计和财务部门参加);7.实地考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8.签定合同;9.实施过程监督和验收签字(审计、主管部门、用户)。
第四条 物资设备批量采购总价在2千元以上的,办理程序为:用户参与、校分管领导审批、签订合同。
第五条 采购的技术专用仪器设备验收时要有用户签字,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等由学校仓库仓管员验收。
第六条 在进行物资设备采购活动中,达到第二条限额需要公开招投标的,由领导小组指定成立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操作和开展业务工作。
第七条 项目工作组在公开招投标过程中的所需费用,学校投入的项目,在项目经费中支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办理。
第八条 项目工作组在工作全部结束后,主办单位要形成书面总结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 不属第一条经费开支范围的物资设备采购活动,可参照本程序办理。
关键词 校园生物资源 生物学教学 应用
当学生进入到校园之后他们的主要活动与学习场所就是校园,目前多数学校为了给学生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节,在校园绿化、美化及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这也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了许多有利的自然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导,同时也要加大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教学理念背景下如何巧妙的运用校园生物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校园生物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多形式多渠道的组织生物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生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生物学教学,已引起越来越多生物学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1深入探索校园生物资源,寻找有用的生物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课堂为主要的场所,初中生物教学也多是在有局限的课堂上开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校园生物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各种生物资源进行观察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使用经费的支出,还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校园里包含的各种植物种类能够为学生观察研究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形态、结构、功能及分类时提供便利。只要仔细观察、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有关生物教学材料一材多用、多材一用以及生物教学材料季节性配置的事例可以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如:观察植物细胞不但可以使用书本上提到的“洋葱”,也可以使用校园内的鸭跖草;观察叶片的结构不仅可以采用传统材料蚕豆叶,也可以用校园内的槐树叶替代;春季校园池塘中的小蝌蚪可以替代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
2不断挖掘校园生物资源,为扩展生物课堂打下基础
在我们学生和活动的校园中存在着很多的资源可以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每个校园内不乏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生物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用心思考和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创建一个既符合新课标且有新颖有趣的课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将教材内容与校园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教学,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调查一个生态系统”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选取校园内的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组织学生有目的的开展调查。在调查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格,寻找合作伙伴,明确小组内各成员分工。上课时,由学生按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调查校园中某处生态系统。调查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规范记录在表格中,包括生物名称、数量、以及其生活环境。各小组成员需注意分工合作,各展所长。下课前回到教室,交流反馈……这样的教学设计把课堂从室内搬入室外,从生物书本移到校园实地,实现了课堂开放。学生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观察运用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彼此团结协作的能力、对保护环境重要性认识的能力。
3充分发挥校园生物资源的作用,开展探究性生物实验学习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免不了会涉及到一些实验方面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现阶段生物教学与学习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有限的课堂上,已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进行教学和学习。丰富而真实的校园以及其所包含的各种自然资源就是初中生物教学纯天然的实验室。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多途径地开发利用校园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的精神。目前新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和“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客观来看,课堂上受时间的局限,很多需要学生探究合作的活动内容在课堂上不一定能完成。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安排到课后,在校园内完成,组织学生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为主线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光照与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这一课程内容教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对校园内具有的生物资源研究,选择符合实验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的探究方法,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定期观察,对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进行细致的记录。实验期间,定期测量记录、采集图片,一周后,各小组成员汇总观察结果,先行组内讨论,得出小组初步结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共同得出实验结论,并展示各组成员自主开放性学习的成果。利用校园资源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以及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导时应对课堂教学不断扩展,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堂有限的空间内,尤其是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物资源进行学习,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践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现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教材中的有形知识,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无形的知识。走入校园这一“绿色课堂”及“天然实验室”,不仅能享受自然的博大与美丽,而且能体验学习的快乐与生活的美好,同时由衷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校园生物奉献给学生的宝贵的活教材。
参考文献
[1] 凌玉弦,沈叶明,周雪瑞,李才生,冯然,张秋月.校园生物资源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2):317-318.
关键词:植物资源学;教学改革;生物科学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714-02
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最先进的理论,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发展和创新的能力。[1]目前,各高校对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主要是按照培养理科生的思路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这种培养模式下,虽然学生掌握了较丰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应用能力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上需要进行有力的改革,以帮助学生跨越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间的鸿沟,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植物资源是指一切对人类有用植物的总和。《植物资源学》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介绍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和保护管理,以及植物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利用技术和开发利用现状。[2]该课程在我校虽然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在贯通植物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对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成绩评定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予以总结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精选教学内容
植物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植物学、农学、植物化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又包括了不同资源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因此,科学地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对于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显得十分重要。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地域性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坚持实用性和地域性原则,对庞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自学的内容,如将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调查可持续利用及保护等内容安排学生自学,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程学时(32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②重点介绍应用面广的各类植物资源,如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芳香植物等,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概括性的介绍一些具良好应用前景的植物资源,如色素植物、农药植物、甜味剂植物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③根据我院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华南地区就业的特点,在介绍各类资源的代表植物时注意地域性特色,多选择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以提高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减少一般性知识内容,加强应用知识介绍。在对各类植物资源代表植物的教学内容上,减少了植物形态描述、地理分布、栽培管理等一般性知识内容,仅简要介绍代表植物的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区别及特殊的栽培加工方法;相反,加强了对植物利用价值、利用方法、应用现状和应用潜力方面的介绍。该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教学中引入资源植物成功开发的教学案例。对一种植物的成功开发利用往往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将资源植物的成功开发史或企业家史等素材融入到课堂内容中,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二、丰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涵盖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电子课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于一体,在有限的学时内可涵盖更多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展示不同的概念、理论和应用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实现由直接思维到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过渡,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3]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利于展示一些应用方面的知识,如在观赏植物资源教学中,通过展示大量精选的园林景观图片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不同观赏植物在园林上的具体应用。
2.采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植物资源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资源植物本身及其应用的感性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植物园资源,安排了三个实践教学单元,分别对药用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和其他经济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增强了学生在植物形态、识别特点、生长发育、栽培条件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百闻不如一见,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感性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课堂讲授的内容毕竟有限,而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则可能形形。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科学思维的能力、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例如,肉桂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芳香植物资源,但目前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利用效率不高,而我们近几年所开展的关于肉桂挥发油积累规律的科研工作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依据。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我们取得的科研成果介绍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如何确定肉桂的最佳采收期?为什么说肉桂油细胞所具有的栓质化和木质化细胞壁是阻碍挥发油提取的关键?如何破坏油细胞的细胞壁?学生往往被这些问题所吸引而有所思考。科研实例往往是鲜活的、富有逻辑性,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三、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选修课的性质和任务与必修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不以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为重点,而对研究兴趣的激发、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和科研方法的引导等更为重视。[4]对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的成绩评定,我们采取了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方式,以体现选修课的特点,遵循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的成绩评定包括了实习报告、课程论文、课堂演讲、随堂测验与考勤等几方面内容。其中,实习报告的要求是学生根据3次实习内容分别整理30种以上植物(包括植物科属种名称及学名、形态特征、应用现状、应用潜力等),每次实习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15%;课程论文以2~3名学生为1组协作完成,要求每组进行讨论后选择一种本组最感兴趣的资源植物对其进行全面的论述,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25%;课堂演讲则要求每组依据所写的课程论文制作PPT课件,并选派1名代表进行课堂演讲,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安排4次简单的随堂测验,其目的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考勤以强化教学管理,其成绩占总成绩的10%。通过上述考评措施,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植物资源学课程虽然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在培养该类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则是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门新开课程,近年来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不断地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植物资源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翠丽,曹熙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35.
[2]杨利民.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温荣辉,白先放.生物科学类专业《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增刊):181-182.
党的十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五位一体的新文明格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要求和指导原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主要的着力点。
我国有着丰富的作物资源,对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和食品供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由于意识和观念问题,人类活动对作物遗传资源的危害和破坏越来越大,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使作物资源固有的生态性面临空前挑战。受人口压力和片面追求发展的影响,作物作为资源和其生态性这一矛盾越来越突显,迫切需要建立作物资源的伦理观念,以规范和约束人们背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动机和行为。在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作物资源伦理学课程对于作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一)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自然内在价值的问题,是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又是它的理论论证中疑惑最多、论证最困难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余谋昌认为,需要把目的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统一起来,从主、客关系统一的角度,进行它的哲学论证 环境正义问题的凸现重新规定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向度,更加重视塑造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品格。杨通进将正义的环境(The circumstance of justice) 界定为,正义在其中得以产生,并发挥作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由于作物资源是环境的生物要素之一,因此,作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正义的环境。
在高等学校开设伦理学课程,并非要束缚或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是要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伦理环境,以保护和促进科技的健康发展。通过伦理课程的教化,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加以必要的规范,实现所期待的科学与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问题。叶平提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运行在物理世界,还应该和能够运行在生态世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安宁认为,资源利用的伦理问题是基于一定道德价值观念上的人类利用资源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归属于意识形态,不但为人们确定了资源利用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而且指明了实现这些目标和价值的方式和规则,前者属于德性伦理,后者属于规则伦理同。当前,作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缺少德性伦理,同样缺少规则伦理。
荷兰学者Edith T. Lammerts Van Bueren系统阐述了作物育种繁殖中的伦理问题。提出作物完整性及作物权利、作物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概念,并对作物完整性分类。制定了衡量现有研究伦理规范的标准,并以此评估当前作物育种工作,把作物育种置于整体而科学的规划之中。
人类活动常常与自然环境相对立,造成对环境的伤害阴,现代生物技术条件下的育种行为已然打破了进化生物学中的物种隔离,若不把其纳入伦理学加以规范,长此以往则自然无所谓自然,生态无所谓生态。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作物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农作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育种技术,培育作物的优良品种,实现作物良种化和种子的标准化;同时揭不出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产量、品质形成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作物学科培养出的毕业生,将来可能从事种植业生产、作物种质资源检验检疫、作物种质资源改良、作物资源管理、生物技术等工作,而这一群体的价值取向或伦理思想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鉴于此,在大学相关学科中开设作物资源伦理课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资源伦理观念,对于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作物资源既有资源属性,又具有环境属性和社会属性,开展关于作物资源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系民生、关发展、利生态。通过作物资源伦理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发掘作物资源伦理学的理论内涵,塑造大学生的伦理思想观念,探索大学生人文关怀自然的培育路径,为全国农科类大学开展农业资源伦理课程建设积累经验。
二、农业院校作物资源伦理学课程体系的建构
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点,综合运用生物学、资源经济学、管理学和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农学学科发展相适应的作物资源伦理观念,建立现代生物技术条件下作物种质运筹管理指标体系、种质资源价值核算体系、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作物的生态性和安全性,主动树立维护作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性选择利于节约并保护作物资源产业结构的心理发生行为、生产行为和科研行为。
以倡导人类和生态互惠互赢为基本理念,使学生们认识到作物资源是一种生态性存在,而生态性是作物资源的存在本性。因此,任何种质资源的改造行为,都需要接受作物生态伦理的约束。在大学生心中构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作物资源的伦理维度,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与现代生物技术认知同步的管理认知是生物技术服务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容纳生物技术的基础性前提。
以规范技术主体的伦理自觉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态允许范围内开展种质运筹行为。种质运筹的决策有三个层面: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和环境维度(也叫生态维度)。建立在现代作物资源伦理观基础上的作物种质运筹,提倡对科学技术合理认知,用经济理论博弈效用,靠生态标准论证安全。建立健全行为规范,把有益基因看作是一种资本,分析转基因作物种质效应函数的可能模式和性质,建立起作物种质运筹科学而又具有人性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现代生物技术引领下的种质资源改造尽量免于陷入盲目和主观,并同步实现其经济性、科学性、合理性。
作物资源伦理学课程体系建设,旨在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绑缚刻意、适度干预、德和自然、完美存在的伦理思想。
三、作物资源伦理学教学实践效果验证
观念、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互为支撑、相继映射,而它们恰恰又决定于认知。作物资源伦理观念体现着生态伦理的基本特征,是当代资源伦理的构成部分。作物资源伦理追求善与正义,关注人类对作物资源的权利与义务,争取资源的代内代际间趋公平分配。课题组曾在部分高校选取研究生和本科生做抽样调查,以追踪他们的作物资源伦理观念,并解析出决定其观念的核心因子。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壮大,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的重点工作,随着国家的重视,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巨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职业技术学校不断扩建,新的职业技术学校不断上马,随之而来的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导者,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是否具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实力强弱的标志。怎样对原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加强,怎样发展壮大师资队伍,怎样合理使用师资力量,已成为个职业学校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
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的利用寒假、暑假,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可有效地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以我校为例,招生人数由过去的几百人,巨增至今年招生两千多人,近两年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和机电、数控机床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较多,我们就安排一些年轻的数学物理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学习,引导他们向计算机专业转行;安排一些机械专业的青年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数控机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安排一些专业理论教师到工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这样提高了现有教师队伍的自身业务能力,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有效地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另外,对现有教师在职培训还要注意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每年利用寒假、暑假选派或轮派各学科教师走出校门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方向,使学校各专业始终保持不落后,这样才便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才能培养出应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
工人。
二、吸引外界实用人才进入职业学校
内部师资培训挖潜毕竟有限,学生人数的巨增,使我们必须向外界招聘专业人才。我校近几年向外界吸引人才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工作:(1)优先招聘年有余力的原技校退休的专业教师。我市原有各类企事业技工学校三十余所,每年都有部分教师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下来,这部分教师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熟悉技工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把他们招聘过来发挥他们的余热,对学校的师资紧缺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2)择优招用原企业退休或下岗的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程师或技师。他们既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只是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在他们中间选择部分理论知识系统、操作技术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志,将他们请进校门,并集中对这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过程的突击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多听其他教师的讲课,以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普遍反映这部分教师讲课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条路子走得很对很巧,几年来通过这条路增加了一批“双师型”教师,极大地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3)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工科院校吸收优秀的毕业生来校任教,同时督促鼓励他们多听老教师的讲课,积极组织他们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到企业参观学习,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尽快提高这批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条路子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实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要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
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一定要立足实际,结合学校现有专业的设置情况。对于有发展后劲和潜力的优势专业,这方面的教师可以大胆引进,对于新开办的专业,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这方面的教师一定要慎重引进,否则,一旦该专业生源紧缩,必然会导致该专业师资闲置。同样学校在专业设置时也是这样,学校在扩大招生时一定要立足实际,考虑自身办学能力和固有的师资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引进教师也要向这方面倾斜,而不是大量地新开设专业,这与已经有丰厚积累的学校进行竞争,不仅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反而会因为有限的师资和物资被转移和分散,原有优势难以发挥甚至被削弱,进一步丧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一种虚拟财产,难以发挥作用。
四、师资队伍应建设注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师资培训,师资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特点,强化职业技能师资力量的同时,学生德、音、体、美育方面的师资也得随之加强,这对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否则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会使学生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反而会使单向发展的技能教育失去丰富的内涵,单一的技能教育难以进一步发展。
五、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意师德培训
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特别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平,要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三热爱”。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必须加强师德培训,学校要把师德培训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结合实际提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培训提到一个新水平,防止在教师队伍中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我校建立起了一支内部一专多能,外部人员充实的新老结合、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和下一步的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单春晓:《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