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肿瘤科质控医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0年是我院加压奋进、乘势而上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护理部紧跟医院发展步伐,围绕医院2020年工作计划,以创建“市级医疗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工作为抓手,以“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护理部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院护理人力资源概况
截至2020年12月,全院在岗护理人员427人,临床一线岗位护理人员375人,占全院护理人数的88%,共设34个护理单元,正、副护士长33名。特殊护理单元护理人力资源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22人,急诊科护理人员25人,ICU护理人员25人,产房助产士14人,NICU护理人员10人,血透室护理人员9人。2020年退休11人,因各种原因离职9人,离职率2.06%。
二、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一)完善考核细则,督导整改落实。依据医院综合目标千分制考核细则要求,对临床科室25个护理单元的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了修订和细化,重新核定扣分标准。发挥护理部及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护理部全年共计完成护理质量检查、专项督导及护士长夜查房52次。
(二)依据质控计划,做好质量控制。按照年初制定的护理质控计划,护理部质控组与各质控小组护士长共同参加质控,分工明确,按照每月质控重点开展质控检查。护理部将每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并在护士长例会中提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跟进。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共同讨论现存的质量问题,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今年共计召开质量分析会议4场。
(三)严格培训考核,落实核心制度。护理部每季度针对查对制度、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汇总分析。组织核心制度理论考试2场,考核护理人员367人,合格率99.46%;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1场,考核护理人员277人,合格率100%。组织多人协作心肺复苏比赛1场,通过考核与比赛,为更好的落实各项核心制度打下了基础,并且强化了急救意识,提高了抢救技能。
(四)规范病房管理,夯实基础护理。坚持每日于医生查房前完成晨间护理,细化基础护理工作。护理部及护士长重点对晨晚间护理质量、新入院患者处置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护理部每月进行专项督导,并随时、随机抽取科室进行质控检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督导科室及时整改。
三、落实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一)积蓄后备力量,打造人才队伍。医院为构建梯队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队伍,于11月份出台了《关于建立青年护理人才库的实施方案》,每2年选拔和培养一批青年护理人才。12月15日—17日,通过笔试、操作、民主测评最终确定20名青年护理人才入围。下一步护理部将依据人才培养计划逐步落实。
(二)加强队伍建设,更新管理理念。今年共选派护士长59人次参加省、市级管理培训班。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促进了我院护理专科水平的发展。邀请市立医院护士长来院授课,交流管理经验。9月份,选派6名护士长前往滕州中心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为下一步晋级三级医院打下基础。
(三)加强专科培训,注重人才培养。
1、全年共选派20名护理人员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及取得省级专科护士资质。学习的专业有:重症护理、急诊急救、血透室、呼吸内科、手术室、眼耳鼻喉、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适宜技术、内镜;并顺利取得血液净化护理专科护士、产科护理专科护士、康复护理专科护士、肿瘤护理专科护士、急诊护理专科护士、重症护理专科护士、手术室护理专科护士及PICC专业技术资质。护理部组织进修返院护理人员开展业务讲座、进修汇报4场,以带动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今年共选派8名护理人员参加山东省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班,获取8个专业省级专科护士证书;4月份邀请中医院杨玉光老师培训中医适宜技术。
2、对《护士分层管理规定》进行了重新修订,10月份完成层级进阶考核工作,全院共有71名护理人员通过理论、操作考核及科室评议顺利通过层级晋阶。
(四)加强专科护理开展,11月份开设PICC门诊,PICC置管63人次、维护860人次。压疮小组参加会诊4例,护理会诊穿刺286例。4月份邀请上级专家对导管固定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全年共选派35名护理人员参加枣庄市各护理专业委员会会议。
四、加强患者风险管理,保障护理安全
(一)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考核及不定期监督检查,减少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1—12月组织理论考试5场,考核护理人员867人次,合格率98%;操作考核4场,考核护理人员543人次,合格率100%。
(二)坚持护士长夜查房,督促检查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时予以纠正处理。全年护理夜查房24次。坚持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对工作中的不足作出针对性、实效性改进措施,以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三)落实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评估,重点做好预防知识的宣教,预防措施的落实,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部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手册》、《薛城区人民医院住院病人VTE风险评估表》内容,组织医院质控组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医护人员在此项工作中不能做到紧密衔接,对于评估出的高风险患者,预防及处理措施不及时。针对此问题:护理部统一要求科室每日对评估出的VTE高风险患者要有动态统计和提示,督促医生及时处理。
(四)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定期汇总分析,并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制定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全年组织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议4次。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会由发生不良事件科室的护士长将典型案例制作成PPT,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再由其他科室护士长提出不同意见。通过剖析,提高了护士长的参与程度,加深了对不良事件的印象,最大限度避免类似问题再在本科室发生。鼓励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1—12月共计上报护理不良事件113例、其中标本采集缺陷9例,跌倒23例,导管滑脱11例,给药错误11例,医嘱处理及执行缺陷13例,坠床11例,走失2例,自杀1例,其他32例。压疮293例(院外压疮96例,难免压疮193例)。全年召开安全警示教育会议2次,会议上就典型案例与护士长进行深刻剖析,大家集思广益,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安全警示教育会的召开,能够互相警示,最大限度保障了患者安全。
(五)为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况的处置能力及急救水平,6月20日,护理部联合医务科举办了多人协作心肺复苏技能竞赛,共有100名医护人员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最终28名医护人员获奖。此次比赛全面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岗位胜任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年内针对医院机动护士库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2次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紧急状态下的急救水平,保证了应急状态下护理人员需具备的应急能力。
五、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一)为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打造人文护理标杆,10月份出台了《“为您服务从我做起”关于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的实施方案》。以入院、出院护理,晨晚间护理、护理巡视4个重点环节,制定出12条服务标准,以点带面,力求达到礼仪规范、服务主动、环境温馨、流程顺畅、操作舒适、安全护理的效果。进而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此实施方案自2020年10月15日开展至今,各临床科室共收到锦旗33面,表扬信116封,提名表扬护士共415人次。2018年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为95.65%,2020年满意度平均为99.71%,比去年增长了4.06%。
(二)“317护”健康宣教平台运行良好:“317护”健康宣教平台是我院“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活动的一项亮点工作。全院护理人员高度重视,积极推送。3月份,各临床科室健康宣教平均推送率达到60%;为进一步提高推送率,4月份护理部出台了《关于提高“317护”推送率的管理规定》,将“317护”扫码宣教列为患者入院的第一项工作内容,4月底,全院各临床科室平均推送率达到了98.2%,提前完成目标,同时获得全省“最佳知识传播医院奖”。全年共推送健康宣教课程109578篇,推送率85.54%,患者或家属阅读量为77496篇,阅读率85.08%。自10月份起,利用“317护”平台开展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10次,被提名表扬护理人员356人次,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为99.99%。“317护”健康宣教平台的铺开使用,使我院的健康宣教工作更加简单、有效、生动,使宣教更有针对性,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
(三)每月继续对二级回访结果进行书面反馈。1—12月份,对护理人员提出表扬300人次,服务态度不满意问题13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3%。
(四)全年开展延续护理服务9例,神经内科为非住院患者更换尿管1例、更换胃管2例;重症医学科为非住院患者更换尿管3例,更换胃管3例。限于医院门诊不能购买部分耗材,以及交通、收费问题,导致延续护理服务开展例数不尽人意。
(五)加强护士职业礼仪的培训、学习,针对2018年度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士职业礼仪规范》培训。共组织2场,培训44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及服务行为。全年开展业务讲座24场,共计培训护理人员680人次。
(六)获得的荣誉及奖励
2020年8月在“2020年红十字应急救护比赛”中,血液肿瘤科二病区王宁同志荣获应急救护演讲个人单项二等奖、急诊科孙翠梅同志荣获成人心肺复苏个人单项二等奖、神经外胸外科朱箫同志荣获创伤救护个人单项三等奖;2020年10月在由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GPM最强音全国总决赛”中血液肿瘤科二病区程朋玲同志荣获团体二等奖;2020年12月在由山东省护理学会主办的“山东省‘天使杯’青年护士心肺复苏技能竞赛”中,手足外、脊柱外科程艳同志荣获个人三等奖、急诊科刘峪荥同志荣获个人二等奖。
六、实习带教工作
2020年医院共接收护理实习生63人。护理部组织实习生考试2次,组织业务讲座24场,对于不能及时参加者,按照实习生管理规定进行处罚。业务讲座后,护士长针对专科知识进行授课、讲解,并留置课后习题,要求实习生完成学习笔记并上交作业,以此加强实习生对专科知识的掌握、记忆,促进实习生教学质量的加强与提高。学生们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先后参加医院宣传片拍摄、中小学生查体、“急救白金十分钟”宣传等活动。
七、工作中的不足
缺点和不足:
(一)因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护理人员因生育、哺乳等因素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临床低层级护理人员占据了较大比例,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二)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时间难以保证,培训师资缺乏,影响培训效果。
(三)专职护理质控人员缺乏,对全院的质量监督检查存在漏洞,弱化了质控效果,不利于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四)护理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管理知识,护理管理指标不明确,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不佳。
(五)年轻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理解不深刻,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安全意识差。
关键词:血液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93-01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2010年初,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活动要求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以“病人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1]。我科做为我院首个试点病房,经过积极探索与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全院大范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借鉴。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现有床位47张,平均实际病人40人,护理人员17人,均为女性,年龄23~33(28.12±4.32)岁;学历:本科3人,大专12人,中专2人;职称: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9人,护生1人。
2 方法
2.1 优化护理用具,给力后勤保障
2.1.1 增设先进护理用具: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增设了床上洗头机一台、会阴冲洗壶一个、多功能治疗车两台、晨间护理车两辆、吹风机两个、剃毛刀两个,确保病人能得到舒适、安全的护理,同时护士始终在病人的视野范围内活动,减少反复进出治疗室、办公室的次数,把护士还给病人。
2.1.2 各后勤部门积极配合,有力保障:食堂每日定时到病房定餐,送饭到床头;药房、库房、供应室全部实行下送到病区,大大节约护士及护士长外出处理事务的时间。
2.2 改革排班模式,护士分层使用:在原有排班模式的基础上,增设早晚帮班护士1人,工作时间6:30-9:30,16:00-20:30,协助病人做好晨晚间的生活护理及指导新病人的入院检查;连班护士2人,工作时间调整为07:45-14:45。新排班方式减少了交接班次数,保证护理安全;早晚、中午特殊时段有至少两名护士共同值班,充分满足了病人的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在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配备的条件下,将病区床位分成3个责任组,每组由2名上长日班的护士组成(一名高年资护士,一名低年资护士或实习护生),平均每名护士分管7-8个病人,每组设一名组长,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分管较重患者及承担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低年资护士或实习护生负责分管病情较轻的患者及承担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组长带教、指导低年资护士护生工作[2]。
2.3 责任包干,责任到人: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病人的出入院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文件书写等所有护理任务,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做到了护士时刻在患者身边,使患者的每一次治疗、每一个护理操作、每一项化验检查都由责任护士负责。病房每一位护士口袋内都有一个小本子,将特殊情况记录下来,以便详细交班,防止遗漏,真正做到了将护士还给病人。
2.4 分组交接班,分组晨间护理:改革原来的集体床头交接班,集体晨间护理的模式,实行在护士长带领下,各责任组组长负责,分组床头交接班,分组晨间护理的模式,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5 简化文件书写:采用表格式护理文件书写单,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控制护士每日护理文件书写时间在30分钟左右。同时将护理文件记录单从病历中抽出单独放置,以利于护士及时记录,避免与医生查房及记录时的冲突。
2.6 “现场管理式”的护理质控:每日有重点的对岗位职责、技术操作、护理常规、规章制度、医嘱执行、出入院护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查,并将存在的问题及做得好的工作均记录下来,于次日晨会时利用5分钟的时间向大家通报,扬长避短,并纳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7 拓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成立了“血液病人健康俱乐部”,通过活动增加病人与医护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士利用科室的小展板创建了“护患园地”,让护士与患者在此吐露心声,护士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与表扬,护士的价值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护患关系。
2.8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采用卡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3 效果
3.1 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见表1)
表1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比较
3.2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见表2)
表2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4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使护士及护士长从许多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接触,拉近了护患关系,护士感觉不再是单纯执行医嘱,完成任务,而是切切实实负责患者,工作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满意、让护士满意。
参考文献
妇产科医生年终总结1
**年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年,医务科全体成员在医院党政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的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按照医院的总体部署,重点做了医院改扩建和学科建设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科建设。
按照学院的要求,围绕着未来将我院建设成为自治区肿瘤专科医院的目标,根据我院总体规划,进行了学科的设定和人员的编制及培训。
(一)学科设置
1、临床科室:总数32
(1)肿瘤科系:12
腹部外科(肝胆胰、胃肠);泌尿外科;胸部外科;头颈外科;妇瘤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乳腺外科;放疗1科;放疗2科;靶向介入科;肿瘤内科;血液科;
(2)综合科系:总数20
急诊科;ICU;心血管科;康复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保健病房(老年医学科);呼吸内科;肾内科;血液净化;眼科;麻醉科;产科;儿科;皮肤、变态反应科;同位素;临终关怀科;中医科;蒙医科;
2、医技科室:总数10
放射科(普放);CT\MRI;药剂科;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超声科;器械科;心血管电生理室;高压氧科;
3、门诊:
(1)肿瘤科系:(病房承担门诊)。
(2)综合科系:(病房承担门诊)。
(3)独立门诊:心理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疼痛门诊。
(二)人员的培训
根据医院2014年工作整体安排,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肿瘤专业的进修是2009年培训的重点,分期分批派出14人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25人次参加了短期培训。
二、强化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一)临床基础持续稳固,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继续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从强化核心制度入手,狠抓医疗技术和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质控考核为抓手,责任落实到科室,对每一位医生进行多层面的考核,直接与收入、晋职和聘任挂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过去几乎40%左右的科室拿不到全工资,在年底几乎100%的科室除了全工资之外,还拿到了奖金。2009年门急诊患者45826人次;住院人数8151人次,较上一年增加了42.02%;出院人数8375人次,较上一年增加了42.97%;危重症抢救患者358人次;平均床位使用率59.88%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平均床位周转率23.26%,同比增加了9个百分点。
(二)重点扶持,扩大影响,打造特色科室。
2017年医务科在整体规划上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目的是扩大附属人民医院的影响,尽早的实现自治区特色肿瘤医院这一伟大目标。靶向介入科作为自治区唯一的特色科室,我们进行了重点的打造,除了给与特殊的政策照顾以外,还积极的向外介绍与宣传。同时积极引进设备,增加科室的硬件实力。特别是医务科于2009年10月在内蒙古饭店组织承办了有关靶向介入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聘请了国内著名的专家莅临会议。扩大了影响,为提高我院的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妇产科的重新整合,使我院的“老大难”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科室面貌有了根本改变。科室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积极倡导新技术开发,开展科研,提高医院技术水平。
新技术的开展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医务科积极倡导各科室开展技术的开发,不断的完善“三级医院”所规定的技术项目。普外科积极工作,2014年完成了三项“三级甲等医院”要求的手术,填补了医院这方面的空白。
在科研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以往科研项目外,眼科、肿瘤内科等科室三个科研项目,在学院评比和推荐中均进入前20名,成功予以推荐。
三、热心服务,无私奉献。
从**年春节前后开始,按照医院的部署,我科组织医疗队冒着严寒、风沙和酷暑等恶劣的坏境条件,深入“集通线”和“集二线”,为铁路职工家属的进行医疗服务。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也送去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全体员工的心意和良好的技术。为当地的百姓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先后派出医疗、后勤保障人员近100余名,两台大型医疗救助车,十多万元的药品和检验试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近半年的巡回医疗中,为铁路职工、家属以及当地的百姓近4000余人次进行了医疗服务,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为医院赢得了声誉。
以上是这一年来医务科做的主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赢得了广大职工的肯定。但是,距离院领导对我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们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医院目前还很困难,还存在着病员不足的问题,医疗技术水平与兄弟医院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我们继续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好的传统,不断学习提高,努力进取,在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为医院的早日腾飞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妇产科医生年终总结2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反映于我们医院对妇幼服务的风格、定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尤其是医院产品库充分体现我们xxx和我们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各项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现在就20xx年的工作做出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
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领导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心得体会坚持改革、发展和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同时,通过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本职工作,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恪尽职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当20xx年我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我就曾在学生大会上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时至今日,我仍牢记在心并不断的努力着。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医德是医生思想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人称“医乃仁术”,仁者人也,意思是说医学是一种活人救命的技术。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医生,除应当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外,更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应具备一切为病人的品质。自工作以来,本人从不收红包及药品回扣,今年以来拒收红包、药品回扣xx多次,清楚记得今年xx月份我收治了一位xx而需要住院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该类手术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属xx手术中难度最大的xx四类手术。在手术的前一天,患者家属担心没有熟人手术医生可能会不负责任及手术不成功带来后遗症等,坚决要送我红包,我当时再三拒绝也无济于事,为打消患者的顾虑,我暂时把红包收下并转交给护士长保管,并嘱咐护士长于手术后送还给患者。拒收红包不仅是医院的规定,更是医生的职业道德,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更懂得那沉甸甸的分量寄托着患者对医生的敬重和以生命相托的信任。术后第二天,当护士长将红包送还给患者时,患者及家属感动不已。他们说,没想到自己遇到了不仅技术好、医德也好的医生!治病不计报酬,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救人疾苦着想,这是历代医家一直提倡的美德。只有做到这样,才不辜负我们身穿的白大衣,才配得上“白衣天使”的称号。
三、养成严谨、细致、艰苦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刻苦的作风,同时要对病友有高度的同情心,要爱护你的病友,关心你的病友,时时处处替他们着想,对任何疑难或垂危的病人都不应说“你不行了”,而应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希望经过努力就可能变成现实。特别是对于我们外科病人,我有深切体会,术前多与病人沟通,多细致询问病情,详细解说病人对疾病的疑惑甚至了解他的家庭环境、经济困难等家中锁事,术前、术后多察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如此在你那有如亲人般的照顾下定会取得病人的信任,这样病人及家属对于术后的一些常规并发症就会了解并理解我们医生的工作,也可以杜绝很大一部分医疗纠纷的发生。记得xx年在xx。时我有个病人是个xx癌晚期病人,入院时肿瘤已浸润至骶、尾骨,大量流脓,恶臭。这样的病情是世界性难题,但我坚持每天不怕臭、不怕脏为他换药、清创,经半个多月的细心治疗后肿瘤创面有所控制需要进一步行“xx”,但是这样的情况手术失败率很高,因为手术创面大,肿瘤的根治要求需要切除足够组织,但是植皮需要保留足够多的组织以利成功,我记得当时病人的一句话“医生你大胆做吧,我信任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失败了也不怪你”,后来手术成功了,可惜病人因经济原因及肿瘤复发最终放弃治疗,出院前对我千恩万谢,每次想起,都会让我感叹“现代医学上还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啊”。
另外,在工作时还应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我们做手术,出一次意外或手术并发症,你也许认为这只是1%或1‰,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就是千真万确的100%,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因为你面对的是病人最宝贵的生命。只有我们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做到苦尽甘来:“医生是苦尽,病人则是甘来”。
四、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工作以来,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除了应具备的以上的素质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是做好外科医生的前提。xx年受医院领导委派,本人就读于xx,师从于xx主任等,并以优异成绩获得x。积极参加“xx"等国内外及省地级组织的'学术会议、培训班,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并通过学习查看订阅的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即时写下相关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及相关学科各项新进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xx诊治及并发症及合并症处理,熟练诊治外xx,如xx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近xx年以来,本人在诊治过程中从无误诊误治及差错事故的发生,工作成绩得到病人、医院领导、同事的肯定。
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参加科内各项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目前仍有相关课题工作,并能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总结临床资料积极撰写论文,目前有数篇论文待发表。同时认真完成各院校实习生及外院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并能以身作则,积极指导下一级医生完成学习诊治工作,并负责教学三基培训、讲课等,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我自己及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积极投身临床实践很重要。实践第一,一切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只能从实践中获得。智能和才能就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但是为什么在同样实践机会的条件下,成长的速度和程度又大不相同呢?勤奋当然是必需的,要勤于思考和认真学习。特别是到xx新的工作岗位后,注意增强工作和生活的协调能力,向兄弟单位同道们虚心学习,增强知识,踏实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培养和期望。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妇产科医生年终总结3
这一年,在院领导的带领、支持下,我们的团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顺利的开展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得到了提高,走向了成熟;在有关科室的支持、配合下,通过我们的治疗,产妇得到了主动的康复,创造了价值,所以,在岁末年初,充溢我们心房的是感恩、感激和无限的动力。现将一年来的如下。
一、思想作风上
严格要求,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宗旨。培养团队意识,提倡协作精神。强化学习意识,在人才培训上下工夫。通过各种学习,使护士尽快成熟,成为技术骨干。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每月进行一次考试。
二、在妇产科业务方面
本人具备优秀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待患者态度良好,深受群众好评。在工作方面,能积极围绕病情来加以治疗。本人在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同时也能熟练操作妇产科各类手术。如:
(1)计划生育方面:人流术,钳刮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及取出术,药物流产及引产术;
(2)产科方面:子宫下段剖腹产术,顺产接生;
(3)妇科方面:子宫肌瘤剔除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及卵巢成形术,并熟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操作。
擅长一些妇科疾病的诊治,且有着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妇产科业务。本人在长期的医务工作中,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熟练掌握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疑难病诊的技术及常用的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在工作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要求自己提高业务能力。
在首届亚洲神经调控大会上,记者专门走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潘力教授。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这个科室的发展经历。
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团队
1985年,国际伽玛刀技术应用情况风生水起,瑞典伽玛刀技术开始推广应用于临床,技术也比较成熟,但国内的医疗界还很少有人听说“伽玛刀”这个词。
“我在1985年开始接触放射外科研究,并有幸成为蒋大介教授的博士生。蒋老师是个思想比较开放,又肯于钻研,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的人。他当时对伽玛刀应用这个课题很感兴趣,便给我定下了立体定向仪和立体定向手术的研究。那时国内还没有可用CT定位的立体定向仪,关于这项技术的应用国内是一片空白。因此,实施这项技术,我们必须从零做起,从立体定向仪器的制作到手术中操作,都得自行研究。为了制作一个立体定向架,我和老师经常在闷热的小车间敲打锻造,挥汗如雨。3年下来,车、钳、刨、铣的技术活我已经样样精通。老师曾经给我开玩笑说,我博士毕业不仅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还可以拿个‘荣誉车工’三级证书。”回忆起往事,潘教授神采飞扬,对那段艰苦的岁月心存感恩。“那是一段辛苦却充实的岁月,老师的坚忍不拔,锻造了我的性格,并直接影响了我今后的工作。”
据潘教授介绍,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在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出了可用于CT、MRI和普通X线定位的定向仪,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CT、MRI立体定向手术。在当时国内技术完全空白的情况下,做这样的研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研究成果也弥足珍贵。自然,他们的成绩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1990年,潘力教授的博士论文《通用多功能立体定向仪》获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其课题《磁共振、CT立体定向手术方法与定向仪研究》获我国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潘力教授说:“1990年,我进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并在1993年作为国内第一批医疗人员,开始从事神经肿瘤放射外科伽玛刀治疗。华山医院为我国第一批伽玛刀研究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会。目前,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每年的手术量差不多有1万台,头部伽玛刀治疗量大约在2 000例左右,这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各种肿瘤病例。”
潘力教授继续回忆说:“科室开展伽玛刀治疗初期,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对于适应证的把握,对于机器的高效准确应用,我们都得一点一点地摸索,但我们科室氛围很好,无论长幼、无论地位高下,也无论资历高低,谁都有发言权。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病例,交流学习。那时我们借阅了好多外国的文献,参考别人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摸索改进。不过我们这个团队的成长还是比较快的,一方面是得益于科室的学习及民主氛围,另一面也得益于科室本身拥有的比较雄厚的技术基础。我们从初期对放射外科治疗适应证的肤浅理解,一直到知道怎么做,做了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有效、无效,还是有并发症,直到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对适应证全面掌握,应用自如;而对病人适应证的理解,及哪些病人适合做,哪些病人不适合做,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所谓的普通的规范,而能够做到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理性质,以及不同形状它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有了比较自信的预测。”
并不是所有的肿瘤伽玛刀都能治
据了解,华山医院目前已经有超过2万例的伽玛刀治疗手术,单机治疗量居世界第一位。这样的治疗机会,让华山医院的临床医生快速成长起来,从而也迅速培养了一批神经外科方面的业界精英。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神经外科界精英人才的潘教授借用了一句话表示了自己的感触:“王忠诚院士曾经告诉我们:我们的知识和技术很大程度上是病人给我们的。他们用他们的生命把治疗机会给我们,使我们逐渐积累、成熟起来,而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技术更好运用于病人。”
谈及伽玛刀的治疗特点时,潘教授介绍说,“其实伽玛刀外科和常规外科的治疗差异主要体现在治疗理念上。现在和谐理念已经广泛应用到医学中了。过去容不得肿瘤在身体里面,对肿瘤一定要‘赶尽杀绝’;而‘赶尽杀绝’这个过程造成了很多并发症,使病人虽然活着,但生活质量很低。伽玛刀外科治疗遵循的原则是:只要肿瘤不危害生命、不造成症状,只要控制住不让他长就可以了。例如对转移性肿瘤患者来说,本来晚期癌症转移到脑内患者,生存期已经很有限,开刀治疗后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住院时间势必很长;患者生命中留下的有限时间,往往大部分在医院里度过,生存质量很不好。现在医疗都强调生存质量,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生存质量尽可能改善,并让他尽快回归到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伽玛刀治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并发症较低,患者术后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但在治疗上也需要注意。临床医生应该正确选择治疗对象,因为伽玛刀不是所有的肿瘤都能治,不是大小病灶都能治。临床上通常有一个规范,要求颅内病灶大小不超过3公分,才适合伽玛刀治疗。如果太大,它就会产生放射反应,而真正适合伽玛刀治疗的肿瘤大概仅占神经外科治疗病例的10%到20%。从国际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内构成比的报告来看,20%的比例是比较正常的,超出这个比例,就有适应证掌握不严格的情况。”
伽玛刀技术的临床突破
潘教授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伽玛刀技术常规治疗各种肿瘤已逐渐得心应手,但他们对于伽玛刀治疗领域、病种、病型的拓展并未停止探索。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遇到了一例‘脑膜瘤’患者。当时我们就按脑膜瘤常规手术,切下来的病灶边界清楚,血供非常丰富,但病例检查结果却令所有人惊讶了,因为最后的病理结果为中颅底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潘教授继续介绍说,当时中颅底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国际上少有报道,亚洲仅有少数病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还不是很成熟。
“初次遇到这种病时,我们就常规手术切除。开刀后,出血厉害,术后颅神经损害严重,患者发生眼睛斜视。对肿瘤残留部分,我们尝试用伽玛刀照射,经几次照射,残留肿瘤缩小很快,也没有发现副作用,当时大家都很惊叹!下次再遇见这种病例,我们就直接采用伽玛刀照射,肿瘤缩小很快,没有并发症,患者术后综合状况也比较好。”
潘教授欣慰地说:“中颅底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特点过去认识不清楚,临床误诊率高。我们至今已经积累了几十例这样的病例。现在治疗这种病我们已经得心应手,颅内肿瘤超过3 cm时,临床上成功全切的比例不超过50%,术中容易大出血,术后颅神经损害严重。相对于手术切除而言,用伽玛刀很安全,颅神经没有损害,肿瘤缩小得很快,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一例复发病例。”
据记者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拥有这样的成长机会绝非偶然,这与他们的科室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科室的临床实力息息相关。
学科细化才能更专业
“我们这个团队有神经外科、放射诊断科、肿瘤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主要在适应证选择上起主导作用,放射诊断技术的实施由专门的放射诊断医生实施。好的团队一定要涵盖这些个学科的人才,学科细化才能更专业。”
在谈及神经外科的成长经验时,潘教授深有感触。
对神经外科未来的成长方向,潘教授说:“以后神经外科治疗范畴会逐渐扩大,会出现更新的伽玛刀机器,会把传统放疗多次治疗的概念应用于伽玛刀,这样产生的放射反应会更轻,因此伽玛刀治疗适应证也会逐渐扩大。在治疗领域中,过去一些不认识的疾病,随着神经生理、神经病理等整个学科的发展,伽玛刀适应证会逐渐增加,以后丛集性头痛,肥胖等都可能会用伽玛刀去治疗……”
采访结束后,记者感悟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成长,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希望国内这样的科室越来越多,也希望伽玛刀治疗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关键词】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抗菌药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4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ge distribu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outcome by 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E) i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40 cases (40 strains) mucoid PAE separated from qualified respiratory tract sampl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or drug sensitivity test by Kirby-Bauer method (K-B method). They were also taken into LIS system for test and summarization. Results Among 40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with mucoid PAE, there were 2 cases ≤49 years old (5.0%), 4 cases in 50~59 years old (10.0%), 8 cases in 60~69 years old (20.0%), 11 cases in 70~79 years old (27.5%), 15 cases ≥80 years old (37.5%), and totally 34 cases ≥60 years old (85.0%) with easily recurrent infection. Separated mucoid PAE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as >80%, to polymyxins, carbapenems (imipenem, meropenem),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minoglycosides (gentamicin, amikacin), cephalosporin (ceftazidime, cefepime) and piperacillin. Conclusion As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on senil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ucoid PAE requires enhanced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timely notification to clinicia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ly treatment and infection control, and to reduce recurrent infection.
【Key words】 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tibacterial drug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黏液型PAE是临床培养较少见的PAE菌落形态变异:培养24 h呈无色、小露滴;培养48 h呈大而融合、黏液样大菌落。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来源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40例住院患者合格呼吸道样本分离的黏液型PAE, 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分离菌株, 共收集黏液型 PAE 40株。40株黏液型PAE分离自呼吸科26株、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10株、肿瘤科4株。
1. 2 菌株鉴定 使用美国BD Phoenix100全自动鉴定仪检测, 并采用法国梅里埃API 20 NE进行复测确认。
1. 3 K-B法抗菌药物 用北京天坛药敏纸片检测, 包括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多粘菌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1. 4 药敏方法 K-B法:挑取大量分纯菌落, 研磨成较浓菌液静置2 h, 吸上层调至0.5麦氏涂布在M-H板, 35℃培养48 h[1], 量取抑菌环直径统计分析, 参考M100-S26文件判读, 质控用PAE ATCC27853。
2 结果
2. 1 培养出黏液型PAE患者的年龄分布 40例呼吸道感染产黏液型PAE患者中≤49岁2例(5.0%), 50~59岁4例(10.0%), 60~69岁8例(20.0%), 70~79岁11例(27.5%), ≥80岁15例(37.5%)。≥60岁老年患者有34例(85.0%)。见表1。
2. 2 黏液型PAE对抗菌药敏感性分析 分离出黏液型PAE对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抗菌药敏感性较高, 均>80%。见表2。
2. 3 LIS系统检查分析 出院后患者6个月内反复(二次)入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送检呼吸道合格标本中检出初次入院同株黏液型PAE 6株, 且均为>70岁患者。见图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本院呼吸道感染检出黏液型PAE患者中, 老年人占大比例:40株中老年组占34株(60~69岁8株;70~79岁11株;≥80岁15株), 说明黏液型PAE是老年人的“特殊朋友”, 并随年龄增加而越“亲密”。人的支气管和肺是直接接触外界的内脏器官, 故较易感染, 而≥60岁老人动态肺功能指标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2]。尤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人, 更是高危人群。
本研究发现, 黏液型PAE体外药敏表型普遍敏感:对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达100.0%,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和哌拉西林敏感性>80%, 对喹诺酮类在55%~80%。可见本地区分离到的黏液型PAE除喹诺酮类外, 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文献[3], 分析原因主要有:①菌株流行区域的差异;②临床医师用药习惯不同。
黏液型PAE通过分泌大量胞外多糖, 粘附在病变的肺部表面而形成生物膜[4]。当细菌“穿着”这层如“铠甲”般的黏液层, 就变得“刀枪不入”――此黏液层能协助生物膜细菌逃逸宿主免疫, 并形成屏障阻止抗生素的渗透和代谢、钝化其杀菌作用。临床治疗中, 常出现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给药疗效不符的情况[5-9], 或因浮游菌与生物膜表面菌被杀灭,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医生可能终止抗菌药治疗, 无抗菌药抑制的生物膜中细菌可能就成为再感染根源, 造成临床某些感染迁延不愈, 即黏液型PAE这位“特殊朋友”未被彻底清除。目前微生物观点认为, 用大环内酯类药(主要抑制黏液质的表达, 恢复敏感抗菌药的渗透)联合敏感抗菌药使用, 对治疗黏液型PAE感染效果较好[10-15]。
截至2014年底, 我国>60岁老年人口已达2.12亿, 占总人口15.5%, 老龄化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对黏液型PAE这类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特殊朋友”的分离与鉴定, 及时告知临床医生, 根据此菌特点, 合理选用抗菌药, 减少感染复发。
参考文献
[1] 蓝锴, 张伟铮, 罗强, 等. 不同方法检测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准确性探讨. 检验医学, 2012, 27(7):544-548.
[2] 吕和平, 任爱红, 郝春杰, 等. 老年人肺功能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6):545-547.
[3] 朱伟斌, 胡艳立, 龙跃兵.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比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3(2):96-98.
[4] 朱涛.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检验医学, 2011, 26(10):698-700.
[5] 王胜, 陈素梅, 刘东声, 等.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及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8):1941-1942.
[6] 朱荔清, 邱广斌, 翟如波. 呼吸道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20):2771-2772.
[7] 张保荣, 臧志梅.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实验鉴定和病例回顾分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5(2):114-116.
[8] 冯志山, 侯天文. 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综合临床, 2007, 23(9):835-836.
[9] 董维维, 朱仙芝. 12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26(7):834-835.
[10] 李修敏.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7):155-156.
[11] 毕玲玲, 孙成春, 公衍文, 等. 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和耐药表型分析. 医学院学报, 2015, 36(2):140-143.
[12] 徐水清. 老年患者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20):2876-2878.
[13] 谭锦文, 赵子文, 赵祝香. 铜绿假单胞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敏分析. 中外医疗, 2014(21):130-131.
[14] R颖, 桓新. 临床标本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5):10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