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代码:004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
A.描述统计 B.应用统计
C.数理统计 D.推论统计
2.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卷尺所测出的长度量值是
A.称名变量数据 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
3.适合于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示方法是
A.散点图 B.线性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4.算术平均数的缺点是
A.反应灵敏 B.直观易懂
C.计算严密 D.易受极端值影响
5.与其他差异量数相比,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在于
A.易受极端值影响 B.适合进一步的代数运算
自2001年教育部通知,在各高校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程的实施,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经过12年的发展,使用英语教学在各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双语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障碍和问题,因此,对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褒贬不一。
一、双语教学的案例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本文将比较双语教学与非双语教学两种方式,在同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归纳双语教学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2013年春季的统计学课程,开设两个班,分别是金融专业和市场专业,采用统一的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方面,两个班级基本一致,平时做课堂练习的频率都是每周一次,最后都是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核。双语班和非双语班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区别:(1)课堂讲解,双语班主要采用英文讲解,使用英文的比例超过60%;而非双语班主要采用中文教学,中文讲解占70%以上;(2)课堂课件,虽然两个班级采用本校近年通用教材,由江华(2008)主编的《统计学原理》,但是双语班的课件制作,主要参考美国工商管理类本科常用课本,由David M.Levine(2010)等编写的Business Statistics:a first course,课件PPT用全英文表述,个别专业词汇有中文注释,案例练习也是英文表述;(3)考核方式,双语班的考核比例构成为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而非双语班是平时和期末各占50%;(4)考试形式,双语班试卷是单独命题,部分试题是英文,非双语班试卷是中文命题,为全年级统一考试。根据国际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分类,本次双语教学方式基本是介于“维持式”和“过渡式”之间,在保证学生能够理解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逐步引入英文作为第二种教学语言,在学生阅读有困难时继续用母语(中文)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首先,选择金融班作为双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考虑金融专业学生大学入取时分数较高,英语水平普遍较好。但是,在开学第一节课就遇到阻力,用英文进行课程介绍和课程考核时,学生普遍提出英文听力有困难,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只能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PPT,中文讲解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否则教学任务很难推进。
其次,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对于双语教学是同样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练习的效果与采用的方式、方法直接的关系。练习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在比考试更为轻松的环境下去思考问题,适应英文的命题。但是,中英文课件交错,学生因为惰性,常常直接看中文,根本没有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在期末考试时,最后一道回归分析题,采用全英文命题,特别是回归分析报告提供的信息全是英文,50%以上的同学交白卷。虽然在平时课件中出现过相似度极高的内容,而且平时练习的强度是每周一次,但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平时练习都有中文讲解,很多学生都是直接跳过英文,到考试时就出问题。个人体会是在准备课件时,尽量少用中文,可以用中文口头讲解;要用全英文布置练习或作业,允许学生查阅英文题意,而不是被动的等待老师的讲解。
用英文教学的效果区别还体现在出勤率和学生的努力程度上。双语班学生明显感到学习的压力,反而更为努力,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而非双语班的出勤率不足75%,从第5周开始,通过每周一次的课堂练习,加上随机点名,出勤率逐步提高到85%以上。
此外,比较应用统计学在两个班级的考试结果:双语班106人参加考试,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全部合格,平均分78.6,最高分97分,其中:90分以上占14%。非双语班有83人参加考试,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72,最高分95分,其中:90分以上占12.5%,由于部分学生平时成绩不高,且期末考试不理想,最终有9人需要补考,占11.25%。
最后,从学生评教结果看,双语班网上递交有效问卷93份,占上课人数的86%,给出的教学评分为91.71;而非双语班网上递交的有效问卷68份,占上课人数的82%,给出的教学评分为87.79。双语班同学相对积极表达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意见,给出的评分高于非双语班同学。当然,评教结果涉及的评价指标多,评教结果产生的原因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仅作为双语教学效果比较的一项内容参考。综合考试结果和评教结果,由于双语教学给学生造成的专业课程上的困难,问题并不突出,反而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正面推进作用,这对进一步推广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扩大双语教学的应用提供了支持的信号。
二、双语教学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实施对策
为了更好的发挥双语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结合一学期的双语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一下今后的发展策略。
1.双语教学对象。采用标准仍是学生的英文基础。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重要指标。如果学生因为英文基础过差,无论是课堂听力还是课后阅读都跟不上,会对教学产生抵触,则不能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对于英文基础差的学生,不宜仓促推进双语教学;对于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学生人群,实施双语教学会对学生是一种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这时,采用双语教学才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的效果。
2.选课自由。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必修课程如果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学生有权选择双语教学或中文教学,这样从一开始教学对象的组成就是出于学生自愿,而不是教务处安排某个专业同学选择某类教学方式的课程,打破了按专业分班的惯例;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专业特点的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不同,在一起学习统计课程,特别是参与小组讨论,可以互动、互补,有时学生教学生的效果比老师教学生更好。
3.教师资质。能否有效实施双语教学,教师的资质是核心,主要是指教师的英文基础和专业水平。首先,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过硬,其次是英文水平过关。两个条件都具备,才有条件进行双语教学,否则是误人子弟。如果说教师本身专业性很强,英文一般,进行英文教学时要注意扬长避短。
4.课程性质。双语教学的目标需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而设立。从大方向上看,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与阅读水平,通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可以目的性更强的实现这些目标。对于公共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了解基本原理,用母语授课效果更好;如果盲目采用英文教学,特别是在学生和教师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实施,将是事倍功半。如果强行推进英文教学,只能降低对专业知识上的要求。
5.双语教材。合适的教材是推进英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障碍。为了与非双语教学的同一课程在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上保持一致,如果选用统一的中文教材,学生一味依赖中文,很难推行英文教学。如果选全英文教材,大部分学生在一学期内难以适应,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资质要求会更高,能提供适合本课程的自编教材是最佳选择,教师可适量参考原文,以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列出与本课程内容相对应的专业英文词汇,帮助学生逐步熟悉英文环境,通过一学期的教学,达到比专业英语课程更明确、更有重点范围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与讨论
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根据课程的不同,专业的不同,给出不同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实施双语教学时,难度要求不一样。对于必修课,如:统计学,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学生的英文基础参差不齐,有必要开设双语与非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在设立双语必修课时,需确保专业知识传递无误的前提下,以双语教学为辅助,逐步提高学生专业英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双语选修课程,要求选课学生达到一定英文水平,校内选修课程可打破学院界限,不同专业学生的互补互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专业性过强或有一定难度的选修课程,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参考双语必修课程实施的谨慎原则,首先是保证学生能掌握专业技能,其次才是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配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忌本末倒置。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传递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只要有助于实现这两个目的,都不失为良方。
当然,本次双语教学实践,没有进行实验控制,教学结果和教学效果没有考虑两个班级学生在数量统计、高等数学等前期课程方面的差异。金融专业的学生可能比市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之前的基础不一样,导致教学结果有差异。如果能将同一专业学生一分为二,分别采用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并进行比较,更能突显由双语教学所带来的教学困难与问题,而提出的相应对策更具有针对性。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企业经济的运行都应当有生产经营条件,一般来说把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称之为
A.经济流量 B.经济存量
C.经济产出 D.经济效益
2.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可分为
A.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B.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C.内资企业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D.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3.产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表现为性能各异的商品和劳务,其差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A.品种、用途、数量 B.数量、花色、型号
C.质量、数量、规格 D.品种、数量、质量
4.企业内部的统计资料来源于
A.车间和职能科室 B.统计科和计划科
C.信息科和生产科 D.综合统计部门
5.统计调查按登记时间的连续性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一次陛调查与经常性调查
C.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采访法与报告法
6.直接成果包括企业按照
A.机械加工的边角余料
B.农业中饲养牲畜排泄的粪便
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废气
D.某项生产任务组织生产,预定要生产的产品
7.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主要标志是
A.通用化、标准化、普通化 B.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C.现代化、标准化、系列化 D.现代化、标准化、普通化
8.企业产品实物量表示方法有
A.原始实物量和自然实物量 B.标准实物量和度量衡单位实物量
C.复合单位实物量和自然单位实物量 D.原始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
9.按工法计算的企业工业总产值
A.受企业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
B.不受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C.不能确切反映企业管理生产工作量的变化
D.不能用来反映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10.工业性作业价值不包括
A.加工件本身的价值 B.对外承做的各种机器设备
C.交通运输工具的修理作业价值 D.金属制品的修理作业价值11.若某企业产品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分别为10万元和8万元,企业总产值为
2500万元,则其质量损失率为
A.0.08% B.0.32%
C.0.4% D.0.72%
12.下列指标中,用于反映企业生产工作质量的指标是
A.等级品率 B.合格率
C.优等品率 D.产品质量分
13.在劳动时间平衡表中,作为可能工作时间劳动资源的基础是
A.日历工时总数 B.制度工时总数
C.出勤工时总数 D.实际工时总数
14.企业原材料最低储备定额等于
A.经常储备限度 B.经常储备最低限度
C.保险储备 D.季节性储备
15.原材料周转次数
A.是原材料周转天数的倒数 B.与报告期平均库存量成反比
C.与原材料周转天数成反比 D.与报告期平均每日实际消费量无关
16.固定资产总量统计,常用的计价方式不包括
A.按平均价值计算 B.按净值计算
C.按重置价值计算 D.按原始价值计算
17.企业应取得营业收入的预测方法主要是
A.指数分析法 B.量本利分析法
C.成本估算法 D.回归分析法
18.股票的价值通常包括
A.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 B.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
C.市场价值与票面价值 D.票面价值、账面价值、市场价值
19.综合评价经济效益不加权的方法是
A.功效系数法 B.综合指数法
C.评分法 D.因素分析法
20.单位投资提供的生产净值又称为投资效果系数,其倒数称为
A.效果系数 B.投资系数
C.折旧系数 D.增长系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A.行政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 B.独立核算盈亏
C.编制独立的资金平衡表 D.有权与其它单位签订合同
E.在银行设有独立帐户
22.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构成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解释
E.统计分析
23.某省税务局对全省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进行调查,这个调查属于
A.专门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统计报表
E.全面调查
24.实物单位包括
A.自然单位 B.复合单位
C.度量衡单位 D.劳动量单位
E.价值量单位
25.工业商品产值中不包括
A.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 B.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成品加工价值
C.自制半成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 D.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
E.用自备原料生产的成品价值
26.反映服务质量的指标有
A.安全指标 B.准确指标
C.迅速指标 D.便利指标
E.满意指标
27.与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指标有
A.劳动力平均人数 B.企业劳动成果
C.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D.工人劳动生产率
E.企业规模
28.常规能源是广泛使用的能源主要指
A.煤、石油 B.天然气
C.水 D.火、风
E.电
29.固定资产投资按其去向可分为
A.固定资产购置 B.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C.更新改造投资 D.新增设备投资
E.基本建设投资
30.我国第一大税种是流转税包括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企业所得税
E.关税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称为______。
32.按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搜集资料形式称为______。
33.产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不同企业成果不同,区别表现在:______方面。
34.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或从生产要素使用者支付成本角度来计算企业增加值的方法称为______。
35.新产品按其具备的新质程度可分为全新产品、改进新产品、仿制产品和______。
36.某企业报告期比基期工资增长10%,劳动力增长5%,产量增长15%,则工资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弹性系数______。
37.若以m1和mn分别表示报告期的实际单耗水平和单耗定额水平,以Q1表示报告期实际产量,则由单耗降低所引起的原材料节约量等于______。
38.根据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规定的折旧年限来平均地计算折旧的方法称为______。
39.企业通过吸收投资方式筹集的资金按照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和______。
40.经济效益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量与劳动消耗______。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1.在制品
42.不变价格
43.全面质量管理
44.劳务产品
4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何为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7.按工厂法计算的企业工厂总产值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48.企业原材料消耗量和消费量有什么区别?
49.企业固定资产应如何计价?各种计算方法有何利弊?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0.某商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标
金额(万元)
按进价计算所有的期初商品库存额
480
本期购进
1600
本期销售
1320
本期计划毛利率为12%,分别按购进价和销售价计算商品库存额。
51.某钢铁企业2009年三、四月份资料如下表
月份
钢产量(吨)
消耗定额(度/吨)
实耗电量(度)
三
500
140
69300
四
600
135
79380
计算:(1)三、四月份电力消耗定额指数
(2)单位产品电耗指数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2011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二、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2014)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统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统计实验室的功能将对实践教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功能齐全的统计实验室不仅能保障本科生开设统计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能为专业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是承接校外课题及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
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掌握口算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一种学具——数位筒。利用数位筒让学生理解算理—说算理—用算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一、教学生做数位筒,认识数位。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样使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矛盾,自然形成了学生在认知方面的障碍。为了化解学生这一矛盾和学习障碍,我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中,引入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学具“数位筒”。在课前让学生把两个圆柱形筒粘在一起,并准备20根小棒在课堂上使用。教学的第一环节:让学生数出9根小棒,9根小棒用数字几表示——9,9表示(9)个一;把表示9个一的9根小棒放入准备好的右边的筒中,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表示几个一的数位就是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并让学生边说这一算理,边在右边一侧的筒上标注“个位”。在有9根小棒的个位筒中再添上一根,凑成了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我们把10个一还可以说成什么?(一个十)。那么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即1个十放入从右边数的第二个筒中。我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仍入从右边数的第二个筒中,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筒中有几个十?(两个十)教师小结:“表示几个十的数位就是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并让学生在右边数的第二个筒上标注上“十位”。借助数位筒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数位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在其中渗透了相邻的数位之间的进率为10的概念。为了进一步的理解两位数每一位上所表示的意义又让学生在数位筒中表示以下几个数:16、12、11、20……,并说说每一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对“数位筒”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对数位的理解过程,通过学具“数位筒”的引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操作——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很好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数位筒”理解算理与计算方法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导思获知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通过在数位筒中演示运算过程来理解口算的算理,抽象出计算方法。
(一)借助“数位筒”理解“凑十法”
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两个知识点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使抽象算理变得浅显易懂。我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了学具“数位筒”,让学生在前面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抽象的数学算式用学具演示出来,从而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例如教学9加几时,我让学生用数位筒操作,并在操作中边动手边说过程。先在个位筒中放入9根小棒,再数出3根小棒放入个位筒中,这时遇到了一个难点:是把3根都放入个位筒中,还是有其它方法进行表示?有的学生说:“当个位上的小棒凑成10根时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扔入十位筒。”这样,学生把要加的3根小棒分成1和2,把1根和个位筒中的9根凑成10根放入十位筒中,另外的2根放入个位筒。同时也总结出算理:见9想1,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加2等于12。所以9+3=12。
(二)借助“数位筒”理解“破十法”
学生在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时会比学习进位加法的方法要困难一些,学生首先要弄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当被减数不够减时怎么办?为了化解这些知识难点,让学生在数位筒中表示被减数,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说说减数表示什么。那么先算什么?例如:12-9=?在说算理以后,学生很快明白先算2减9,出现了不够减的情况,问学生:“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办呢?”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在数位筒中摆小棒方法让学生想办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会发现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了退位减法的两种计算方法。第一方法:学生将十位筒中一捆小棒拆开减去9根,还剩1根,把剩下的1根放入个位筒中,这样12-9等于3;第二种方法,学生从十位筒中借出7根和个位上的2根凑成9根拿走,将十位筒中剩下的3根放入个位筒中,这样12-9也等于3。
(三)借助数位筒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在这一教学内容中,教材将34+2和34+20同时出现在一课时中,这样安排便于比较,掌握算法。为了学生更快更熟练的区分这两算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用“数位筒”动手操作演示算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两个加数2与20的区别。因为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也就是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因此,将2根小棒和两捆小棒放入不同的数位筒中,表示2的两根小棒放入个位筒中,而表示20的两捆小棒放入十位筒中。然后让学生说说运算过程:34+2先算4+2=6,再算6+30=36;34+20先算30+20=50,再算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