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舞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57-1
中国古典舞蹈荟萃了戏曲、杂技、武术,而且还吸收了其他舞蹈动作的抽象性而形成了“神形兼备、内外合一、刚柔并济、动静互补、一动俱动的动势。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典舞蹈“气韵”的特征。它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也是传统美学中最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古典舞中最为重要的审美范式、与其他门类艺术进行沟通比较的重要语境。
一、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之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包括绘画、诗歌、书法等,都是以气和韵结合的运动艺术。在传统文化里,气和韵这两字包含了中国哲学最基本的哲学元素。同时和传统艺术一样,在古典舞蹈中最重要的也正是气和韵这两字。
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要求做到“神形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这很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古典文化特点。中国古典舞蹈要求气韵的内外统一这正如中国古代哲学讲究的形与神的统一和精气神的统一。例如:太极文化作为《周易》的分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我们从舞蹈文化涉及到的艺术学和太极文化相比较,实在难以分出差异。在中国武术太极拳中体现的气韵也正是古典舞蹈的核心内容,然而古典舞蹈的气韵之美还有区别于太极的地方,并且这些是太极无法表现的,可见气韵之美为中国古典舞蹈“情有独钟”,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生命之源。所以说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之美体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
二、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之美铸就了舞蹈精髓
中国古典舞蹈之所以成为独具特色的舞蹈,正是因为它具有“气韵”之美这一舞蹈律动的精髓。中国古典舞蹈气韵之美所展示的圆融,就是以深刻的文化背景为依托的。它之所以成为精髓,归根结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表里如一的观念。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舞是生命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单纯而又最实质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蹈是有节奏的动,所以说它是生命机能的表演。中国古代每一个文化爱好者都力图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并进入深厚高远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正是人们对生命实体存在方式的理解和追求。因此,中国古典舞和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理解是相同的,都追求生命的精神和境界。所以说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之美,就是生命精神之美,生命律动和活力之美。
舞蹈的灵魂是神,是情,只有情深意远的舞蹈才是最美的舞蹈。要想找到舞蹈的精髓所在,不仅要在律动、节奏、秩序、理性方面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寻找舞蹈的生命精神之美,因为“气韵”铸就了舞蹈的精髓。
三、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体现了它浓烈的民族色彩和艺术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是以传统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它的气韵之美体现在富有艺术和哲学内涵上。中国古典舞生动的展示出中国的古典精神和民族个性,并塑造出新时代的特征。它和其他的中国传统艺术一样,从内挖掘中华民族的历史优秀品质和文化根源,铸造出独特并充满色彩的艺术形象,让其代表的文化历史内涵再现。中国古典舞在“气韵”的发展变化中是文化的体验,也是生命的体验。
中国古典舞是以中国传统哲学内在为基础,以艺术文化为载体,以自由独立的多元表现方式去展现风土人情的文化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具有中国的、古典的、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所以中国古典舞从本质上就具备了浓烈的民族色彩和厚重的艺术表现力。获得舞蹈大赛一等奖的古典舞《爱莲说》,是得到观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优秀作品,舞蹈的开端,是以思想雕刻的运动艺术,也是独特的艺术语言,就因为如此生动的舞蹈“气韵”表现力,我们才从中感受到了舞蹈的真正内涵,它的内涵是含蓄的、收敛的、坚韧的。在连绵不断的表演当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永不灭的灵魂。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文化直观自身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是舞者对生命的追求、审美情趣和自身的气韵之美。我们要做一个灵魂的舞者,让我们个体的灵魂和民族的灵魂交织在一起,舞动出世间最动人美丽的舞蹈,让我们在“气韵”之美的影响下,我们的灵魂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国安,黄静.从形神说到气韵说的美学史逻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罗斌.中国古典舞蹈的“和”品格[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
[4]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瑜伽舞蹈”教学融入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实践探讨及研究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闭幕式文体节目第二篇章“冰雪情韵”将瑜伽、太极和中国古典舞身韵三者相融合,成为国内首例,成为了高等体育院系瑜伽教育内容的首创教学内容之一,瑜伽舞蹈及身韵二者同属于东方文化元素,同样的韵律及呼吸,瑜伽教育内容之瑜伽舞蹈有着千年的印度文化,而中国古典舞身韵以独特古典文化着演绎中国的历史,身体与韵律的融合更有效的推动了瑜伽舞蹈的成长,推动了体艺的连接及文化的链接;体艺的链接使整套瑜伽舞蹈更加统一完整化。例如:“冰山雪莲花”的开与合设计,古典舞动作将瑜伽舞蹈充分连接,瑜伽舞蹈演员双臂展开同时结合瑜伽基本坐姿“雷电坐”,伴随古典音符微微响起时,手臂伴随音符及呼吸向上将雪莲花含和打开。不但遵循了瑜伽教育体式安全原则,而且使瑜伽舞蹈贯穿了浓厚新颖的艺术气息。雪花飘洒的冬季舞台微微可见一群圣洁的“冷傲冰艳瑜伽仙子”洁白清心祥和而坐。哗哗啦啦的水声由远至近,朵朵盛开的雪莲花在洁白的雪中开始绽放,。古印度瑜伽练习者就已在冰雪中完成强体练习,而导演依据吉林天气地域特点将舞蹈33名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演员编排成“雪莲花”在雪花飞舞的舞台中一次次盛开;LED的冰雪画面结合吉林天气地域特点播放,教师将瑜伽教育特有的专项技术特点;融艺术元素中国古典舞“身韵”连接瑜伽教育体式及整套舞蹈队形变化。将雪中瑜伽舞蹈推向新时代体艺文化的最前沿;共同演绎着东方古典文化元素、体育元素和艺术元素。创作新时代的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健身表演产物。
“瑜伽舞蹈”教学中印度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的转换音乐是舞蹈内在的灵魂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风格及文化不同讲述着表演着不同的生活故事,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特色元素的琵琶音乐“琵琶语”,情意绵绵成为我国新时代创作的“瑜伽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首选;琵琶声将每一个人带入中国古典文化意境中,随着音符的连动,演员结合瑜伽舞蹈有的魅美及中国古典舞身韵优美古韵的舞姿,感受演员带给我们体艺美得每一次舒适的呼吸、每一个美媚表情、每一份浓郁的情感;呼吸伴随音乐的起伏连动身体韵律;巧用舞姿链接琵琶的古美音符,把圣洁冷傲的瑜伽仙子变成了中国古典瑜伽仙子;使体育新兴项目“瑜伽舞蹈”更具社会创新性和欣赏性。“瑜伽舞蹈”教学融入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内容的制定“瑜伽舞蹈”教学过程中,瑜伽舞动基础体式以瑜伽教育为基本教育内容;瑜伽教育是一项新兴舒适、优雅的体育养生运动,社会现象表明瑜伽表演形式多被体式展现或印度舞蹈所占据,丢失了古典文化体育艺术表现形式,使观众领悟和感受不到其中的舒适祥和优雅的内涵,表演中存在动作连接性差和动作单一等因素;失去了古典文化艺术观赏价值;现今瑜伽舞蹈教学融入中国古典舞身韵真正打破了中国瑜伽舞蹈传统的表演及表现形式,首次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文化元素融入体育专业教学中;打破和打造了新时代瑜伽舞蹈独到表演形式。使瑜伽舞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中国古典舞技术技能;提高授课学时,满足社会需求;突出项目特色;瑜伽舞蹈演员用更多艺术的表现形式讲述着“瑜伽舞蹈”的文化内涵。使瑜伽舞蹈更具有舒适性、观赏性和艺术性。
实现了瑜伽舞蹈“本土化”教学特点;同时也完成了地域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深化教学改革成果,也突出了吉林体育学院的办学理念及专项特色,完成了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突破点,同时提高表演专业(体育表演方向)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表演能力。同时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瑜伽舞蹈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全民健身运动引领先锋。
2009年岁暮,六朝古都南京。原苏州市歌舞团副团长、资深舞蹈编导马家钦女士历十余载研磨而成的一个古典舞新枝——昆舞,借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一隅和盘托出,与中外学仁初见。我作为特邀研究者欣然而往,览罢,顿生惊喜,为这饱蘸江南古风又深具人文意蕴的古意新舞而沉迷,也为马家钦殚精竭虑、化古而新的心血结晶而赞叹……
昆舞伊始,大约是2006年底。当时的苏州歌舞团,一个古香幽幽的院落,一座清冷儒雅的“古建式”舞蹈教室,24位舞者,9套动作组合,人体的质感和本体能力、意蕴的呈现,油然而生一种温润而苍凉的诗意,虽然淡雅、内敛、谦逊,却聚合了内力,飘飘然若仙风,凛凛然有道骨,一股直逼人心的气象,外柔内劲。不知怎的,在江南古城那样一个冷月无声的傍晚,观昆舞之后,心底里无端地漾出一丝醉意?我确信,这是审美使然,昆舞的新鲜,让我体验了彻骨而单纯的美感。这种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现,并扩大、延伸出新的感知,最终,落实于开篇的那个“国际行为”。
必须承认,昆舞的生成有两个必然条件,一是昆曲的积淀,二是中国古典舞的状态。说昆曲的背景,在于姑苏之地是昆曲生成、生长、宏大与变异、延伸之所,六百年风雨洗尽铅华,昆曲的日月星辰更迭了历史,也成就了自身,其文化、品格、味道始终如一,从中兴到遗产,犹如历史老人般早已处乱不惊。此种气质,必然影响到昆舞的形成。
除此而外,昆舞的诞生亦得益于中国古典舞这个“不定空间”的体系。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学科系统,它既需要纵向挖掘与提炼,也需要横向考量与拓新,更不避讳流派或风格的多样与文化含义的发现。在历史维度上,它允许多视角、多侧面探究,以利于小中见大、以点带面,最后实现整体性把握;在现实维度上,它允许“家族”有大规模的“新种”出现,多点出击形成粗放型产品,再整合、提纯,构成个案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促成系统。
昆舞的出现,有赖于昆曲和中国古典舞这两个文化平台的存在;而系统构成的基本规律也制约了昆舞构建的基本思路,左右了昆舞的生成。昆者?舞者?自有玄妙。
昆舞绝非昆曲的附着物,它源于昆曲,承继着昆曲的命脉神旨,但最终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本体,实现自己的独立价值
何为“昆舞”?始作俑者给出了一个特征性的描述,即“姓昆的舞”;进而又说,是“一种必须具备昆舞规律和特点的舞蹈”。其实,此种说法似乎并未表明事物的真义。依我之见,“昆舞”应是昆曲中舞蹈的衍生物。
其实,昆曲中本无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舞蹈,只有配合“唱、念”共同表情达意的“做、打(舞)”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昆舞自应当是以昆曲“做、打(舞)”艺术为素材创造的舞蹈样式。此其“舞性”层面之一。另一个层面,它是一种“内向型”的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一种舞蹈样式。除具有昆曲表演艺术的规律与特征外,“意守丹田”的意念作用是其核心“法门”,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哲学、美学意蕴是其内在根据,呼吸是其形态构成的生理和心理依凭。理解了这些,才能了解昆舞的本质,因其是内外兼修的一种学问。
应该明了的是,昆舞绝非昆曲的附着物,它源于昆曲,承继着昆曲的命脉神旨,但最终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本体,实现自己的独立价值。通俗地说,昆舞姓“昆”,但目的是做“舞”,二者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假昆曲之意蕴,借昆舞之称谓,行创造新舞蹈之旨趣,才是确立昆舞的目的。
马家钦希望发现中国古典舞新的可能性,积累与责任赋予她为学之勇气、胆识。而其身处吴越故地,昆曲艺术的浸润,“吴文化”的个性尤其是“生、旦”艺术的意蕴和语言、风格上的魅力,为昆舞的凸显与“亦昆亦舞”的独立价值找到了落脚点;昆舞的运动思维,核心是回到动作发生的“原点”寻求其质的规定性,又通过昆曲艺术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风格来规定其美学指向,于是便有了清纯、高洁的趣味及其舒缓、从容、娴雅的运动感知方式和均衡节奏中的动作流程;“圆融周游”、“气道曼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谐如一的内在构造,共同构成了昆舞动作的功能性、意念性、表现性与风格性。
昆舞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充满当代思考,是今人对传统的大胆想象与合理发挥,这种亦古亦今、思接千载的思维成果,自有其传承和创新的价值
昆舞,是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产物,富含文化精华,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精神的真实反映。手在舞蹈中的推拉和运动空间的27“点位”的设计颇具“太极思维”,动作和韵律深蕴传统文化意味;昆舞训练主张“先立脑、后立身”,以意为帅,然后身体从之,这符合中国传统运动思维的基本理念,这样的运动才是有意味的运动。舞蹈动作只有饱含意蕴,才有质感,文化味道才可显现。昆舞让功能性寓于风格性之中,使风格追求置于功能培养之上,“发力”和“起范儿”都有创新,并逐渐形成“风格+功能”的运动思维,这是昆舞风格成型的基本指标。
昆舞的创作观念是崇尚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讲求“限制中的自由”,旨在锻造自我意识,寻找独立品格是昆舞的本质取向。当自我意识得以鲜明、独立品格得以完成时,昆舞自然就划清了与其他舞蹈艺术的界限。同时,昆舞是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从细节寻特性,从微观见精神,突出逻辑性和实证性。手位和空间的创新,使昆舞的运动时空出现了无限的可能性,既无穷扩大了古典舞的语言系统和构成方式,又无限延伸了昆舞的创作空间。有了这种“先立脑”的身体文化概念,舞蹈的本性就能在舞者身上渐渐得到还原。应该说,充满创造性、文化性、目的性、风格性、观念性、教学性等理性观照的昆舞,其体系已初现端倪。
【关键词】高校;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优化
中国古典舞蹈刚柔并济、圆润细腻、技艺结合、情景交融,以及眼、手、身、步、精、气、神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美学特色,给高校舞蹈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进一步改革中国古典舞蹈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以保证对舞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如何优化高校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以便在街舞、现代舞等舞蹈形式的包围下实现中国古典舞蹈的跨越式发展,这是高校教师要探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古典舞蹈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艺术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中国古典特色被学生所青睐,而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也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体系当中占据重要位置。舞蹈教学的内容多样而繁杂,培养目标是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舞蹈知识,还要具备表演舞蹈、研究舞蹈的能力,所以舞蹈是需要持续训练的,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对于高校培养专业舞蹈人才有重要意义①。一是在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中能有效训练学生肢体形态动作,因为人体是舞蹈的物质载体,舞蹈是一种用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所以训练肢体形态动作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必修课。二是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舞蹈意识上也有重要作用,因为舞蹈训练要求学生专注于舞蹈,体现一种感染力,将情志、神韵升华成肢体动作。三是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具有促使学生学习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因为中国古典舞蹈和传统文化是辩证统一的,文化是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支撑,而中国古典舞蹈可以更好地沉淀文化、表现文化。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舞蹈的作用和价值,就必须不断优化高校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
二、优化高校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理论学习,陶冶学生舞蹈情操
舞蹈依托肢体语言将人的精神展示出来,其精髓是从内到外形成的,所以在高校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夯实文化基础,这有助于学生领会中国古典舞蹈的精神内涵,以便更好地将舞蹈作品展示出来。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秋海棠》这一古典舞作品时,可先让学生了解秋海棠作为旧社会艺人的悲惨遭遇,接着再跟学生一起欣赏该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艺术特征。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介绍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理论知识,从背景音乐、表情、动作、服装道具等方面为学生讲解中国古典舞蹈是怎样借鉴戏剧表演的舞台艺术、动作艺术等表现手法,深刻体会中国古典舞蹈与中国戏剧的密切联系,明确应怎样学习戏剧舞台表演的优点,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成为中国古典舞蹈人才。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制定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艺术理念,并把艺术理念贯穿到整个古典舞蹈学习过程,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其舞蹈美感,从而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训练基本功是展现中国古典舞蹈神韵的基石,包括单腿蹲、双腿蹲、腰部训练、大腿踢等,此时教师必须采取增强学生身体灵活性与柔韧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先加强训练中国古典舞蹈的基本功,之后再把各个肢体动作思想化、情感化、艺术化,凸显独特神韵,完成从有形肢体造型到无形艺术美感的过渡,并和音乐节奏完美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生命力更强的中国古典舞蹈作品。
(三)立足学生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兴趣是人力求接触某种事物、认识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人只有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变得灵敏而聪颖,提高理解能力,主动探索认识方法。所以为优化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教师应立足高校学生实际,创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教师要尽可能地创编有效的、积极的教学组合,初级阶段不能过难、过多,因为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组合编排得引人入胜,原因在于人对美的事物往往无法抗拒,学生对舞蹈艺术也一样,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舞蹈的兴趣。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但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教师还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其更强烈的求知欲②。换言之,教师在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情绪的感染力,时刻将以情感人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有机结合中国古典舞蹈的运动特征、风格、节奏,用标准而完美的动作示范、风趣而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带着快乐的、积极的情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学习,优化学习效果。
(四)实施系统训练,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高校中国古典舞蹈教学方法是系统的,和其他学科一样,前提在于明确教学的目的、计划、大纲、任务、方法、步骤、内容等,在教学实践中又将其分成基本概念、舞姿、身韵等模块,并参照人体活动逻辑进行有序的安排,规范从脚到腿、腰、胸、头等所有动作,从而把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序连接起来。简言之,教师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学生实施中国古典舞蹈的系统训练。例如,针对呼吸训练,由于舞蹈教学中的呼吸跟生活中的呼吸是不同的,呼吸在所有舞蹈动作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和舞姿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于呼吸训练,教师应按照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贯穿由浅入深的原则③。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呼吸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坐地呼吸,并配合提沉等单元素训练,在体现训练目的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表现自然形态的能力;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呼吸训练,可结合基训课、身韵课,慢慢在呼吸训练中揉进身韵元素,特别是在做腰组合以及单腿蹲、控制时更应提高呼吸韵律的配合度,加强拧、圆、倾、曲等练习,凸显中国古典舞蹈的特殊性。通过结合基训课、身韵课,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解放身体各个部位,助力学生完成高难度的中国古典舞蹈动作。同时,学生的肌肉线条逐渐被拉长,能增大动作幅度,使舞蹈动作更松弛、流畅,加大舞蹈动作的语汇量,显著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舞蹈的表现力。
(五)加强群体教学,增进学生舞蹈交流
群体教学的内部交流活动存在于群体之内,因为一个群体的内部成员之间比较熟悉,非常了解群体其他成员表演中国古典舞蹈的技术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群体交流教学,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课堂是良好的群体教学交流平台,教师可采取交流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新局面,这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往往比做出来容易,教师只有培养学生“说”舞蹈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优化学生的中国古典舞蹈表演。所以针对某一个动作,教师可在群体内部选择两名学生作对比,让观摩的学生品评优与劣,说出理由,再由表演的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教师负责归纳、总结④。教师也可让学生品评,说一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表演风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审美的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发展审美观,并将其在表演中国古典舞蹈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当然,在高校中国古典舞蹈课堂教学中,要想增进教师、学生的交流,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组合教学时适当选择传统、经典的中国古典舞蹈组合,增强其教学训练性。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组合的理解融入教学活动,当学生掌握组合之后再由教师完整示范,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所把握的组合情感基调以及对呼吸、动作的处理,在对教学资料和视频的共同研习中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舞蹈动作的印象,促使其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适当选择表演风格,既可以是教师的风格,可以是视频资料的风格,更可以是加入自己理解形成的独特风格。通过这种不拘一格、教无定法的群体教学交流的方法,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将越来越高,学生也将养成谨慎求学、虚心求知的良好态度和习惯,优化中国古典舞蹈的课堂学习气氛。另外,师生可在群体交流中相互观摩、相互影响。一般情况下,高校一个班级的人数较多,教学时往往要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形成教学班分别授课。由于人员不同,即便授课内容一致,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教师可采取观摩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例如,在完成两个教学班的中国古典舞蹈基训课任务后,教师可进行一次合班教学,让学生观摩教学示范课,即两个教学班的学生相互观摩各自表演完整的中国古典舞蹈基训课,之后观看视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足,同时发现他人的优势、问题,主动提出问题跟教师一起探究,从而让学生在竞争意识中不断强化自身学习,保持整个群体学习中国古典舞蹈的劲头。在该环节,教师也能获益,明显对比各个教学班的优势、问题,再适当优化之后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结语
论文摘要: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转。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置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而中国古典舞是我囝舞蹈莽前辈在50年代研究总结创新出的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学派,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彤式,形成的一种舞种。既然戏曲中蕴含着舞蹈,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戏曲,那么,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泺.
华夏文明古国__中国,她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中国独特的文化。在这个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的艺术文化,如中国的戏曲、武术、舞蹈等等。在我们这么丰富的文化国度里,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当代中国的舞蹈发展中,中国古典舞存在着一种迷失发展方向的局面。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界前辈在50年代提出的一门新的课题,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舞种。那么中国的古典舞在古代时期真的是以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吗?我们还有待考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中,寻找答案。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条血脉,又是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人生精神的存在形式。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它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它并不“早熟”,但它却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正因为它具有古老性,所以,我想从中来探索中国古典舞的身影。
戏曲始终趋于融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戏曲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看戏曲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娱乐。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份中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
宋、元以后勃勃兴起的戏曲艺术,是在继承、融合前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汉魏六朝再抵百戏的精湛技艺,隋唐音乐舞蹈的高度成就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素材,准备了戏曲艺术的各种构件,舞蹈正是这些构件中的重要构件之一,从名人姚旅在《露书》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戏场歌舞之遗意也。近世歌舞,道绝直云戏剧耳”。可见古人已深知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戏曲当中的戏曲舞蹈隐藏着中国古典舞蹈的身影。如:“云手”、“小五花”、“虎跳”、“前桥”、“翻”等技巧,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中依然存在于戏曲和中国舞蹈中。这些戏曲舞蹈的动作存在,说明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也是可见而知的。
首先,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时间性,我国的舞蹈在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在远古的商朝中国就有乐和舞的存在了。到了周朝,就可以根据详细记载看到所谓“大武之乐”的一种舞蹈,它的一招一式都很清楚。而且还有故事性。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具有着装含故事性的舞蹈,那么中国舞蹈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显出现有扮饰人物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可能了。从秦、汉作为中国戏曲早期渊源起,经历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至宋代“南戏”、元代“杂剧”。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有史实证明戏曲中的确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舞蹈。
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一些传统的舞蹈,例如袖舞。袖舞的动作不但形象优美,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各种不同的感情,盛行于南朝及隋唐各代的“白伫舞”就是以舞袖为主,而戏曲舞蹈演员所用的长袖,就不仅是善舞美姿,更主要的是运用到刻画人物上去,这是戏曲在继承传统舞蹈上的重要发展,现如今我们正在发展的古典舞也正是延续了戏曲舞蹈中的这部分特色。因此我认为戏曲中的舞蹈与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古典舞有着很深的渊源。比如说,在戏曲《白蛇传》中,为了表现扩大了白素贞所倚重的水族群体,以水族与众神将的对峙烘托白素贞争斗的艰苦,这种为塑造人物而强化场面的处理,更令人感受到白素贞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奋力战胜邪恶的不屈精神。
现回头来看,我国的传统舞蹈,多半是载歌载舞的,它本身就具备了表现戏剧情节的因素,从这些迹象来看,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传统舞蹈已经逐渐融入到中国戏曲的表演动作上了。中国戏曲一直延用至今的戏曲舞蹈,也说明是中国传统舞的一种分支,也可以代表我们中国古典舞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上世纪中期,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宝莲灯》、《小会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舞蹈界认为这几个代表作的风格就代表中国古典舞的风格,但是我们不能让她原封不动,不去发展她,那么她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如果中国古典舞最终发展成现代舞、芭蕾舞那么就没有发展的意义了,因为不管怎么发展,都不应丢失自己的风格。近几年,有一部作品《扇舞丹青》,真是让舞蹈界为之振憾,她已经能代表古典舞发展的发展的产物了,她建立了一种中国人的言说方式,这种方式把中国古典舞向前推了一大步。再比如《爱莲说》这部作品,也是古典舞当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作品。它运用莲花的形象来表现中国传统女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的品格的美。通过舞蹈把周敦颐的“爱莲说”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美”,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文化就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
现在我们的古典舞大都在高难技术上发展,形成了一种接近杂技式的技术训练,戴爱莲曾经说过,杂技舞蹈化是一种进步,而舞蹈杂技化则是一个退步,她降低了舞蹈的审美功能。如果中国古典舞真朝这个方向发展,那简直太悲哀了。我认为中国古典舞可以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挖掘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