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诚勿扰小品剧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跳舞:舞蹈也是大型年会的经典项目之一,也许你要吐槽太没新意了,但是没了它也不行,街舞、探戈等这些舞蹈还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当然像搞怪的舞台也不错,如鸟叔的骑马舞。
相声小品:年会离不开欢声笑语,有特色有意思的小品节目可以提升整个年会的气氛,可以自创小品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下有意思的剧本进行排演。
乐器表演:高雅的乐器表演也是年会的亮点,有特长的同事就不要藏拙了,没准因为你的出色表演,可以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魔术:有才的朋友可以弄个小魔术来展现一下,当然公司经费允许的话可以请人来表演。
走秀:时尚的走秀,帅哥靓女加奇装异服也可以成为全场亮点。
男神女神季非诚勿扰:搞个相亲活动,解决一下公司剩男剩女的问题。
趣味游戏:适当的游戏可以增加现场人员的互动。
故事架构比较完整,情节能交代明白,但限于导演的组织能力,编剧的创作水平,纰漏非常明显,到最后无法自圆其说,顺利失控,莫名其妙地以大团圆草草结尾。从智力游戏,到父子情深,再到兄弟反目,剧情甚是活跃,逻辑基本没有,罕有的几个够味儿的惊悚场面也用乏味的笑点让观众被迫抽身而出。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导演的父亲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制片人,占据如此资源优势,相信他还会接着往下拍。从好处看,技术上《绝命岛》比同水平影片更优一筹,也许拿到一个好一点的剧本,这个团队还是有希望可言的。
鲸鱼先生:
这样的剧本还有机会被拍成电影,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导演和编剧自作聪明地想在自己所谓的惊悚电影中加入趣味性,却不知道那惊悚是假惊悚,那趣味是恶趣味,一杯劣质咖啡中加入了酱豆腐,还兴致勃勃地搅拌起来。这么说并不是讽刺,而是一种担忧。随着越来越多的烂片上映,国产电影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市场化并非低俗化,况且作为文艺作品,本身也担负着引导社会思潮,帮助提高社会欣赏水平的任务。模仿秀式的人物设定只会让作品显得廉价,过分强调戏剧性而失去逻辑的缜密性的作品会显得轻浮。如何讲故事,如何才叫真正的商业电影,值得很多导演在自我膨胀之前认真想想。
《芳心终结者》
城南草木生:
法国大女和法国小男的搭配。Romain饰演一个职业情侣拆伙人,专门收钱棒打鸳鸯,原则是不拆散幸福的以及不动真情,最后不顾职业道德与Vanessa在一起了。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当地点以及时间正确,人也就跟着正确了。就像子衿说的:爱情就是即兴的,它就是一刹那被点燃的感觉,某些时候它是人与氛围共同营造的,没有选择。我不相信你在点燃前可以理智地甄别对方的信息,如果是,那一定不是爱情。本来很平凡的爱情小品,因为演员选得好而增色不少,法国人总是能够保证品质。
鲸鱼先生:
如果要为“爱情”取个外号的话,与其叫“温暖”,不如叫“刺激”。爱情就像转瞬即逝的流星,明明只能璀璨一朝一夕,却依然让人们无法抗拒,因为短暂才是爱情真正的魅力,到底是化学反应还是精神作用尚无定论。隐忍的民族只好眉来眼去,而法兰西这样的国度是绝对可以拿爱情来大书特书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爱情的魔力高于金钱、高于杈力、高于安定团结。也许你比男主角更矮小,比女主角牙缝更大,但只要你懂得浪漫、足够疯狂,那么即使做出再荒唐的事,法国人民也会给你最广泛的支持,更何况那不过是一场电影,一场引起爱的共鸣的电影。
《给朱丽叶的信》
城南草木生:
从演员的编排到意大利景区的选择,《给朱丽叶的信》有一种过于夸张的视觉效果,为了造梦下手着实不轻。导演是拍过《女孩梦十三》《新娘大作战》的Gary Winick,跟上述两部作品一样,你抵挡不了人们相信和寻找真爱的决心,这种桥段还是能变着法地感动很多人,帮一个尘封五十年的真爱找主人,真的是很浪漫的事情。本片加分的地方在OST,本土炸子鸡Taylor Swift之外,有意大利原装Zero Assoluto和Malika Ayane and Pacifico倾情献唱,相较电影本身这张OST质量更优一筹,曲目不多却值得看完电影听上两遍。
鲸鱼先生:
爱情片通常都是拍给相信爱情的人看的,正所谓心中有怎样的世界,眼中就有怎样的世界,所以连《给朱丽叶的信》这样的电影都会让人们深受感动且深信不疑。细数电影史上的爱情电影真是多如牛毛,经典更是不胜枚举,但为什么中国却很难拍出精彩的爱情片,也许中国电影真的太渴望深刻,就连爱情片也被拍得似是而非,晦涩难懂。不如就先从基础开始学习,《给朱丽叶的信》就是很好的教材,优美的风景、轻松的主题。你看,冯小刚懂了,《非诚勿扰2》也快上映了。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城南草木生:
徐克的电影,我最喜欢的是小时候CCTV6放过很多遍的《断刀客》,那时候我不懂他在讲什么,就是觉得好看。长大后知道有些事也不用太努力地弄清楚,于是那个电影对我有谜一般的神秘颜色。拍狄仁杰本是徐克拿手的事情,但是作为一部古装大片,语言实在是有点丰富得过头,本来可以用镜头表达的东西被热闹的对白把魅力消解得一干二净,加上刘德华、李冰冰、刘嘉玲三张国标脸,实在是有些四平八稳到无聊,那个有着强大内心世界的徐克,大概也被时间消解成了一个正常人,就剩下把侠客归还给江湖的那点儿情怀了。
强势妈养出蔫有主意的娃
1982年6月12日,车晓出生在大院里。她父亲是著名配音演员车晓彤,母亲是话剧演员王丽云,祖父母也是有资历的文艺圈从业者。
婴儿时期,车晓就被大人抱着当“道具”上镜,4岁就演小品、话剧、电视剧。母亲是她第一任老师。演的都是悲情戏份,上台就得哭,车晓常被母亲安置在角落里,酝酿情绪。这对小孩来说太难,车晓不开心,羡慕那些穿得艳丽、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女孩。
儿时的车晓乖巧,提起她,全家都是赞美之词。唯有母亲扮白脸。车晓无论做什么,做得多完美,在母亲这都得不到一个“好”字。她考试考到90分,王丽云说太差,考到100分,则认为是应该。虽是独生女,但车晓喜欢的东西,母亲从不会全力满足。17元一条的裙子太贵,几元钱的小熊玩偶勉强接受。打压教育下,长辈说什么,车晓就做什么,早早懂得克制。
少女时代,车晓性格安静,很多男生喜欢她的淑女范,常塞来小纸条,惹她惊恐不已。高中毕业时,母亲去学校找车晓,要给她拍照留念。恰巧一俊朗男生走过,王丽云热情招呼:“来,拍张合影。”镜头里,车晓和男生绷着脸,都不敢笑。事后,王丽云才知,那男生偷偷喜欢车晓,车晓也对他有好感。她无意中给女儿留下了初恋纪念。
王丽云把工作看得比天都大,对己要求严苛,对车晓也严格。像很多中国母亲,她事无巨细地替女儿做决定,车晓百般不适应。尤其王丽云与车晓彤因性格不合,勉强在一起熬了十来年后终于离婚,失去爸爸的温暖让车晓和母亲越来越不对付。
王丽云察觉出车晓不在状态,以为是不完整的家对女儿成长不利。于是,她让车晓彤定期来看女儿,带女儿回奶奶家。逢年过节,她把车晓打扮一新,送去享受大家庭的温暖,而她独自在家里煮速冻水饺。
三观相异总调不到同一频道
车晓脾性随父亲,散漫恬淡,为人单纯。她18岁那年高考,王丽云一会儿觉得以车晓的性格做律师不错,一会儿觉得学金融挺好。车晓声称“没感觉的事做不来”,非报考王丽云不看好的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后,车晓的从业路并不平坦。王丽云托朋友介绍的角色,到了开拍那天,车晓连面都不露,害剧组干等。车晓振振有词,“我压根不想演,我要自己谈剧本。”有父母铺路,对新人是好机会,可车晓听别人介绍“这是王丽云的女儿”,都非常反感。
车晓还有个头痛事,就是跟着母亲做电视访谈节目。王丽云觉得做节目像过节,而车晓因做母亲的陪衬,难忍煎熬。
王丽云琢磨:女儿不好好演戏,不妨送她去德国留学。车晓的初级德语学得差不多了,王丽云赶着去外地拍戏,临走前在中级班给她报了名。
车晓学了没几天,内心小宇宙爆发了。她退了学费挥霍一空,借了同学一条狗带回家养着。等王丽云回来,见车晓在遛狗,追问缘由,车晓轻描淡写地说学费退了、花了,还两手一摊,摆出明知故问的模样。
母女像两只刺猬,家里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战火。王丽云见不得车晓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她当过兵当过工人,又多年扎根家庭伦理剧,没什么架子。她觉得车晓不食人间烟火,那清高样儿怎么看怎么不像她女儿。
车晓也迷茫,学了喜欢的专业,却无用武之地,只能没头没脑到处乱窜。
王丽云是国家一级演员,在圈里名气大。她开口,导演、制片人都会给面子,偏偏车晓拒绝母亲的推荐。王丽云搬来车晓彤做工作,车晓才放下芥蒂,对戏不对人。王丽云引荐的好剧本有合适的角色,她才肯出演。
车晓学业、事业上不服管,生活中也让母亲伤脑筋。一天,车晓彤告诉王丽云:“妞妞喜欢单手开车,我说了几次,她都听不进去。”“她另一只手呢?”“插在衣兜里。”王丽云想,这孩子简直往死里作。她从外地拍戏回来,打电话让车晓去接。车晓的确摆出很酷的姿势,在高速路上开车。王丽云狠狠熊了女儿一顿,车晓不买账。气得王丽云没收了车钥匙,勒令她自己赚钱买车。母女俩陷入冷战。
车晓私下告诉朋友,自己慢热,性格有两面,有冷的一面,也有贫的一面,而母亲和她总调不到同一频道。
车晓这边遗憾,母亲那边却有了变化。她惯于对女儿横加干涉,爱着急瞎操心,剑拔弩张之时,都得喊前夫来打圆场。离婚多年,两人倒越来越像好友,相处融洽。从前夫身上,王丽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该把工作中的强硬作风带到家里。
纵然三观不同,毕竟血浓于水,王丽云慢慢意识到自己过于强势,便放低姿态了,车晓也渐渐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她回炉进修,读了个本科,算了却母亲的一桩夙愿。母女战争暂告一段落,车晓也渐渐崭露头角。2009年,她参演电影《非诚勿扰》“性冷淡”一角,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第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女配角提名。
离异母女都有强大的心脏
2010年,车晓与山西首富李兆会结婚,谁知两年后,就因性格不合离婚。王丽云看新闻才知这事。她气女儿擅自做决定,但作为过来人,她深谙女儿的痛苦。
众说纷纭,有人说车晓是因不孕被踢出豪门,有人说车晓分得3亿家产。王丽云劝她:“逃避不是办法。”于是,车晓坦然面对采访,“对方的家产是人家辛苦打拼来的,我不要。李先生非常优秀、孝顺、善良、上进,即便分手,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车晓很长时间接不到戏,外界言论已将她妖魔化,很多人甚至觉得她不缺钱、不需要工作。她也不叫苦。等风波过去,片约才一个一个来,她又一猛子扎到工作中。王丽云却知道她心里苦,自己唯有尽可能多陪伴她。
王丽云始终认为经营豪门婚姻不易,车晓则认为上一段婚姻不会留下阴影,家庭背景、外部条件不是选择一个人的关键。看到女儿的乐观,王丽云挺欣慰:“妞妞大了,不用操心了。我得注意自己身体,多陪她几年。”
演艺圈里,很多母女、父子热衷同台飙戏。车晓却抗拒,“我有压力,会影响发挥。”王丽云也不赞成,“我不能再对她指手画脚。”母女俩甚至许下“有我没她”的“誓言”。
在岁月洗礼中,终于有所改变。《满仓进城》里,走高冷路线的车晓,演了接地气的“景梅”,王丽云一改恶婆婆形象,演了温情婆婆。
但是,任何影片都不是完美的,很多观众在感受电影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对影片中裸的广告植入嗤之以鼻。广告植入在最近几年成为了商家最为热衷的一种宣传形式,不管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春晚,广告植入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可以说,植入营销就像在悬崖边上的一条高速公路,顺应时展趋势的同时也充满了危险性。
植入营销,一部野蛮成长史
从前几年的星星之火,到2010年的井喷,可以说植入营销经过了一个野蛮成长的历程,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虎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广告植入几乎到了一种肆无忌惮的地步,可以称得上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请不要在广告中插播春晚”,随着周立波的一句揶揄,让更多人知道了广告植入营销这种方式。尽管观众
消费者对广告植入的方式褒贬不一,而且不少植入广告过于粗糙直接,俨然一种不对路的强加之举,但作为企业投资方来说,优秀的植入广告以其新颖的形式更容易让观众接受,比起烧钱的硬广告来说,植入广告的投资少,收效大,何乐而不为呢?在植入式广告已经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要不要“植入广告”的问题了,而是考虑“如何植入”的问题。
细数今年比较受关注的电影电视剧且不说春晚的广告植入成风,单是《杜拉拉升职记》,《手机》等备受关注的电影电视热播,就让观众对广告植入争议颇大,尽管如此对于商家而言,争议越大他们反而越喜欢。随着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对植入广告的青睐,这种营销方式会出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而更多的商家不计结果地“滥用”这种营销方式,急于“拔苗助长”,也让植入营销在出现的前期就已经陷入到了一种“野蛮的成长”中,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改观,则会使植入营销在鱼龙混杂的局面之中过早夭折。
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作为新兴的营销方式广告植入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可谓得失兼有,有很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失败的教训。以近期的《唐山大地震》为例,电影中被观众骂得最多的无非就是剑南春及中国人寿的两个广告植入,前者突出的让人感觉做作,而后者突兀的让人感到可笑。当然,电影中不乏感人的广告植入,两节白象电池的出现,恰如其分而又应时应景,让观众在怀旧中感到了一丝温暖,这就是成功的广告植入。其实作为剑南春而言,这个品牌应该是广告植入中最早尝到甜头的品牌之一,汶川地震之后的那年春晚上在播放灾区人民年夜饭的饭桌上,全国人民都能看到摆放在桌面上的剑南春酒,就是这一短暂的镜头,让数以亿计的国人乃至世界友人对这个品牌产生了温暖的喜爱之情。
植入营销在国外已经有了80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市场出现也有十几年了,但在最近几年才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将植入营销这个概念引领到国内市场的还是冯小刚。从最初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贺岁电影就能寻找到些许广告植入的影子,一直到近几年的《天下无贼》,《集结号》以及《非诚勿扰》,冯导将植入营销运用到了极致。而我们需要感谢虎年春晚,不仅仅是让广告植入招来骂声一片,更重要的还是在骂声中让老百姓深刻了解了这种营销方式。
据了解,在国外,广告植入成为了电影电视剧盈利的主要渠道,随着这种营销模式在国内的不断兴起,更多的商家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成本低,效果大的营销传播方式。对于品牌而言,不做传播就是等死,而如今宣传费用高得惊人,投放就是烧钱,不见成效那就是找死。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抉择中,植入营销的出现会缓解商家很大程度上的难题,少花钱,多办事,甚至是办成事,对于商家来说,简直就是捡了一个大便宜。不过,目前国内的商家、企业主对于植入式营销的认识还没能到达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往往不顾产品的诉求硬往影视作品中植入,缺乏人性化,而商家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一方面缺乏个性化诉求,另一方面甚至不规避负面植入带来的影响,认为只要植入就能带来效果,殊不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植入营销需要走向规范
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植入营销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商家、文艺界以及观众(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互动将其规范,任何一方的不接受都会让这种营销形式变得毫无价值。从基础来讲,综合多方专家的观点,植入营销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改变。
首先,植入要做到完美结合,“润物细无声”。广告的植入不管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小品,话剧中,都应该首先与作品相结合,在特定的场景、环境及感情氛围中出现合适的广告植入避免“硬植入”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大大的品牌LOGO不合时宜的出现在观众面前除了突兀和无厘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植入要有“隐蔽性”,而在隐蔽的过程中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晓之以情,让其产生购买的冲动,这才是成功的广告植入。
其次,植入营销需要系统化。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广告植入营销方式还停留在一个见缝插针的初级阶段,一部合适的商业片,一些知名的明星参演,合适的产品就会硬植在影片之中,这样一来负面的植入有时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正确的植入营销应该是在剧本创作初期产品品牌就参与到创作之中,将产品巧妙的融合到影视作品之中,这样的植入才是一种水融的完美植入。
[关键词] 隐性广告;植(置)入式广告;影视作品
现代社会,广告无所不在,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在人们的左右。据统计,一个人每天要接触到大约3 000条的广告信息。当海量广告疯狂涌现时,人们也日渐抵触,广告效果衰退。美国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曾经说,在我所投入的广告费中,至少有一半是浪费了。因此一种新的广告运作模式——隐性广告诞生了。
隐性广告又称植(置)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即将商品或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品牌工具或服务商标甚至服务内容有策略性地融入至媒体内容当中,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留下对商品的品牌印象,进而在播出媒体外的市场中达到行销商品的目的。营销学中称植入式营销(Product PlacementMarketing)。简单地讲,它是以一种非广告形式将产品信息不知不觉地传递给观众,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境界。
一、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发展概述
电影、电视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以最形象、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寻常百姓家,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世界上最早的电影置入式广告出现在1951年《非洲皇后号》(The African Queen)中,男女主角有畅饮戈登杜松子酒的镜头及其商标。而1982年《外星人》是电影隐性广告发展的里程碑,主人公用一种叫“里斯”的巧克力豆吸引外星人。此后影视作品中的隐性广告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
我国的电影隐性广告起步较晚,1990年前后《编辑部的故事》首次采用类似植入广告的表现形式。随着中国影视的发展,隐性广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没完没了》首开电影隐性广告的先河。之后,《少林足球》中有三菱车的出现;《无间道》中有VISA、东芝电视、摩托罗拉、凌志等品牌现身。2004年贺岁片《手机》刮起我国电影隐性广告的狂潮,片中摩托罗拉手机的铃声响遍大街小巷。《天下无贼》更是把电影隐性广告发挥到极致,嵌入的隐性广告品牌达到14个。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大量植入商业广告。总之,影视剧中的“隐性广告正以‘不可挡之势’和‘日渐其新其貌’冲着业界”。
二、隐性广告的法律缺陷
植入广告在影视作品中的普遍,这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管理是一个空白,现行法律也存在着规范漏洞和盲点。
(一)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隐蔽性”与法律规定中广告的“可识别性”产生冲突
《广告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广告法》第13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具备可识别性,所谓“可识别性”,指的是广告应当与非广告信息相区别。
作为新兴的广告方式,植入式广告与以往的广告最大的区别在于——从显形转变为隐性。不再通过传统的直白诉求模式唤起受众,而是通过精心策划将产品或者品牌安排到电影的某个情节当中,使它们成为电影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式潜入观众视野,轻而易举地突破受众的心理防线。比如在影片《手机》中,角色所使用摩托罗拉手机,和男主角到哪里都开着的宝马汽车,无所不在的它们是广告?是陪衬的道具、背景?还是故事情节?观众显然无法明显区分。
严格地讲,影视剧中的隐形广告并不具备我国广告法所规定的“可识别性”,因而这种广告形式目前在国内是没有合法地位的。现行广告法对影视隐性广告不具有法律的约束效力,同样也缺少了相应的法律支持。无论是植入广告还是软广告,这些说法在我国广告法中都没有严格界定。影视剧中给某商品或商标一个镜头,只是我们主观判断它是广告,广告法只对商业广告起作用,没有法律依据来判断。完全可以推诿说是出于艺术创作需要,因为并没有介绍产品信息,原因倒也冠冕堂皇。如果出现产品推介广告语,可视为广告法之广告。但只要不恶性贬低其他同类商品,也没有违法之嫌。就算有违法行为,由于我国广告法没有相关的操作细则,对很多违法行为没有现实的处罚方式;而且往往是不告不管。如果不进行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法律球。
(二)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不可选择性与民法的公平自愿原则的冲突
公平自愿是民法领域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精髓。在法治社会里,我们要求所有的市场经济活动都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广告投放领域,就是广告主有依法广告的权利和自由,而广大受众也有选择看或不看权利。在传统的广告是在影视剧的间隙插播广告,如果人们没有兴趣可以选择换台,丝毫不影响欣赏剧情。
而隐形广告则不然,因为跟剧情浑然一体、不可拆分,人们就没得选择,看电视电影就必须接受广告的轰炸。比如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五十块钱》里,那卖包子的两口子戴着“鲁花”花生油的围裙;刘谦变扑克魔术时,刘大魔术师还喝了一口“汇源”果汁并特地把‘汇源’两字说出来。春节联欢晚会如今是中国人过年年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到年三十必看春晚,那也就意味着老百姓看广告没商量。在爱情大片《非诚勿扰》中,秦奋喝酒结账时,特写镜头聚焦“招商银行”,我们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被迫接受了广告。
(三)影视剧中的隐形广告有可能与法律公序良俗规定存在冲突
民法领域有着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及善良风俗”,简称公序良俗。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和善良风俗有很多,比如勤俭节约,不奢侈腐化,遵纪守法、尊重逝者敬畏死亡等。
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应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向上意义及进取精神,这是我们对于艺术性的要求。广告究竟能不能脱离商业的外壳,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和影视剧融为一体?北师大艺术系教授周星表示:单从艺术上讲,电影欣赏是观众对审美的追求,是人们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情感升华,片中的广告依然是一种物质上的宣传。这种倒错的审美关系,必定会影响电影本身的艺术性。甚至有编剧抱怨说“如今的编剧不是考虑人物性格塑造,而是考虑怎么在电影中塞进更多的广告。”
比如《天下无贼》火车站一场,盗窃团手上举着印有“淘宝网”字样的小旗,这可能给淘宝网带来不良影响。《大腕》葬礼一场中,死人的眼睛也要放入镜片。在中国文化视死亡为庄肃的背景下,这种安排会被认为是很不道德的。在灾难片《唐山大地震》有一段是徐帆和孩子吃火锅的情节,但是镜头却特别关注喝的“剑南春”酒,极大地削弱了影片的悲伤氛围。此外,李晨外出闯荡回唐山后,穿Kappa羽绒服开是宝马车,也似乎有骄奢之嫌。2010年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植入广告包括Gucci古奇、Dior迪奥、Chloe科洛伊、Chanel夏奈尔、OZZO欧尼迩、COGI高姿、Rado雷达等等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的奢华品牌,再度将植入性广告推上了风口浪尖。
三、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立法及监管法律建议
影视剧中的隐形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广告传播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广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了解、关注它,并在法律上给予合理引导和规范。笔者认为,影视剧隐性广告应当纳入广告法监管范畴,但要考虑到影视媒介与隐性广告的特性,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修订原有的广告立法,新增隐性广告的针对性条款。我国现行的《广告法》是1995年实施的,现在已经过去了16年,社会经济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部法律的某些条文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应当尽快修订完善《广告法》,出台隐性广告的实施细则,将隐性广告纳入法律规制范畴。要提高法律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隐性广告特别是影视剧作品中的隐性广告的界定、审查、、责任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建立隐性广告市场准入制度。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目前中国电影隐性广告的运作,为中国电影隐性广告的战略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平台。
2.建立并完善隐性广告审查制度。明确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与影视制作公司、导演的在广告过程中法律责任,在影视剧隐性广告领域增加承担连带责任的人员范围。对于参演的主要演员,还可以明确他们承担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
3.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工商队伍对于隐性广告的监管能力。要强化对执法干部的广告知识、执法能力方面的业务培训,经常开展执法经验交流活动。同时还要引进一批精通影视技术的人才,建立专门的影视隐性广告审查监管部门。
4.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多方配合,齐抓共管。影视剧隐性广告的一个特点是隐蔽性和灵活性,而且广告数量繁多。工商部门可以和广电总局及各级地方影视监管部门合作,共同完成对影视剧作品的隐性广告的监管。
5.加强影视行业的自律,对影视创作者给予必要的法律培训。影协要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影协可以组织剧本的创作者与影片的拍摄者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广告法律知识,了解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增强他们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甄别能力。
6.推动专业电影隐性广告公司的出现。在美国就已经出现了这类公司,他们和电影制作方合作,对电影隐性广告进行策划与创意指导,让电影隐性广告制作的专业化、标准化成为可能,这也可供我们借鉴。
四、结 语
影视作品中的隐性广告是一种新兴广告模式。它用一种新颖的手法将电影和广告合理而又有效的联系起来。植入式广告今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也要针对新的事物制定新的法律,以适应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合水.广告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祁聿民,苏扬,李青.广告美学:原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林升栋,林升梁.探究影视剧中的隐性广告[J].广告大观,2005(132).
[4] 紫熙.步履蹒跚 渐露锋芒[J].广告大观,2005(132).
[5] 许伟杰,曹增节,刘剑.隐性广告例证研究分析[J].新闻界,2006(02).
[6] 张翔,赵金涛.我国隐性广告现状问题分析[J].广告大观,200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