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文章

企业管理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文章

企业管理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288-02

《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实践中,合同是现代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和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手段,企业的运营过程实际上就是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合同管理是对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调节和监督检查等管理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应用的意义

西方有句谚语“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合同起到维系市场主体,规范、约束市场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作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通过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防范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营运安全、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同时通过合同全面有效的履行,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合同管理内控体制的构建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和审批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和审批制度。对于权限划分,可以参照《股票上市规则》中9.3、9.11、10.2.6的规定,根据交易涉及合同金额来决定合同的审批层级,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重大合同应规定一律由股东(大)会审批,如公司重大对外投资、融资等合同。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未经批准或授权不得擅自签订。上级单位应当重点加强对重大合同的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强化合同管理职能

职能清晰是有效落实管理责任的保障,为防止出现多头指挥和推诿责任的现象,企业应当实行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合同管理委员会,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资格的专职合同管理人员,使合同管理工作规范、科学、合理。可根据企业人员和业务量等状况,聘请中介机构担任专(兼)职法律顾问,负责对合同签订、履行的法律审查,防范合同漏洞,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应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明确职责分工、协调工作机制

合同控制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相关合同管理部门和岗位应有明确的职责与权限,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要确保合同的拟定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岗位相分离,并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从而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制定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责权利统一

企业应为合同管理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能力提供相应的待遇,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为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同时应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三、合同业务的主要管控措施

根据财政部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分别从合同的订立和合同的履行两方面要求加强合同管理控制,为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主要管控措施有:

(一)合同的订立阶段

1.程序合规。(1)按规定须经上级部门批准和授权才能签订的合同,必须履行程序后才能签订。(2)按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必须由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才能签署的合同,必须取得相关决议后才能签订。(3)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合同,企业应当及时按规定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4)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当履行相应程序。如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的,要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履行相应的手续。

2.规范合同审查制度。(1)健全合同审查机制,应在合同正式订立前对对方主体资格、业务资质、资信能力、履约能力、合同文本形式、合同内容进行严格审查。(2)不得与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谈判前取得对方的经年审合格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并通过对方单位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资料,对其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做出综合判断。(3)合同形式,均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认真审查。(4)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促进依法审慎签订合同。

3.建立合同会审制度。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将起草的合同文本交由合同关键条款涉及的其他专业部门和法律部门会同审核并出具书面意见。会同审核的重点主要包括合同的经济性、可行性、严密性、合法性。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指定法律、技术、财会、审计等专业人员参加谈判,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或中介专业机构参与。

4.运用合同担保制度。(1)合同担保制度对保障交易安全以及维护合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严格遵守合同法、担保法的规定来设定担保,内容、程序要符合规范,并要求及时办理登记等手续。(2)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应审查其担保资格以及用来担保的财产权利状况,并在合同中明确担保责任条款,提供保证的,应明确保证的范围和保证期间。如果是做担保人,在履行企业的审批程序、取得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批准的前提下,依法谨慎设定,可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减小合同担保风险。(3)适当运用保证金条款,为保证合同有效履行,可以在合同中设置履约保证金条款,如对于工程类合同,作为发包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进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对于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可以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返还进度保证金和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预留一部分质量保证金在一定期限后质量无问题的情况下予以返还,否则按照违约程度不予返还。

(二)合同履行阶段

1.建立定期检查和报告制度。(1)企业应当监控合同的履行情况,按照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履行义务,并敦促对方及时履行其义务。业务部门和经办人员应对其承办的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终结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管理,一旦发现有违约行为或违约可能,应及时提示风险,并向企业有关负责人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违约损失的扩大。(2)应建立合同履行情况台账。对履行时间长、标的额大的重大合同实行计划履行、定期报告制度,及时解决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按照其内控机制规定成立或指定相应的合同验收职能部门,确保合同有效履行。

2.重视合同证据工作。依照民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主张权利要有证据支持。(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保全相关证据,应及时整理来往信函、文书、通知等文件并妥善保管原件,向合同对方交付标的物、款项、资料或发票时,应向对方索取收条,做到防患于未然。向对方单位发出通知时,应采取书面形式并由专人送达或快递邮寄,由对方盖章或授权代表签名后收回妥为保存。(2)要充分认识重大合同公证、鉴证的重要作用,以防范、避免合同履行风险。

3.建立合同违约处理制度。对于违约情形,应当按合同条款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罚则、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第116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双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当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定金并存时,若对方违约,应当先比较违约金数额和损失大小确定采取违约金还是赔偿损失的方式,再从违约金、定金中选出有利于企业的责任方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弥补企业的损失。但违约金条款是把双刃剑,要合理运用。

4.建立合同纠纷处理制度。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及时协商解决。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应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并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依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法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仲裁或诉讼方案,报企业有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不得向对方作出实质性答复。

总之,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规范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荣恩.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195-199.

[2]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Z].2010-05.

企业管理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施工企业受应收账款的影响

一方面,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营业收入的可能。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于符合会计确认条件的有关损益类的经济事项,应在当期损益科目中予以反映,而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既不能带来现金的净流入,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收入情况,存在放大收入的可能。另一方面,应收账款降低企业自身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增大财务风险。鉴于施工企业特点,合理比例的应收账款能够增加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但过多的应收账款则占用企业流动资金,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增大企业财务风险。同时,应收账款“虚增”收入的情况下,又使企业不得不缴纳更多的税金,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此外,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风险成本。施工企业不经调查分析,盲目垫资生产引起的财务风险,客观导致风险成本的增加,包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与管理成本,这些都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二、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和生产经营人员对应收账款管理认识不足。施工企业管理层往往把重心放在施工项目的生产上,他们更多地关注项目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状况等,而忽视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应收账款缺乏清晰地认识。管理层更在意报表利润的好坏,却不考虑垫资施工产生的应收账款能够及时、全额收回,加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到期后变为呆账或坏账,加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2.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施工企业为揽工程,不得不对招标方做出让步,在合同签订时,即使清楚一些条款对自己不利,也只能妥协。而招标方则抓住施工企业的这一心态,签订“霸王”条款,在应收账款到期日后恶意拖欠工程款项,逃避经济责任。另外,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法律约束。一些地区仍以建筑业也拉动GDP增长,施工项目大量开工,一旦出现问题,招标方随即出逃,使得施工企业讨债无门。

3.企业内控制度薄弱,应收账款管理混乱。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未形成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由于施工项目点多线长、过程复杂等特点,所制定的内控制度多大多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对于签订合同与账款催收“权责不明”,导致盲目垫资和催账懈怠。企业既没有确定应收账款回收目标,也没有设置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尤其是缺乏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主要表现为台账不清、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等,管理较为混乱。

4.维权意识不强,缺乏应收账款催收策略。施工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对于呆账或坏账也未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一些管理者只重视报表收益和利润,对应收账款不闻不问,导致呆账、坏账比例不断攀升。有些企业也想尽早收回款项,但缺乏清收策略,账款催收方法落后。对于招标方未按合同及时付款的违约行为,不能主动利用不安抗辩权来及时予以停工,且讨债方式多以催收为主,没有借助民间讨债公司等来催收账款。

三、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认识,加强其会计监督。施工企业管理层与生产经营人员要转变观念,不能为了承揽业务而忽视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在思想上不能片面地认为催收应收账款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要在承揽工程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源头控制,对于合同存在陷阱的,坚决不能签订。对逾期的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并及时掌握客户当前的资信情况,进而调整信用政策。此外,要加强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对应收账款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将分析结果反馈上级部门。要定期检查和核对,确保应收账款金额的准确性,同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并于年末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2.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施工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尽可能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在坏账准备的计提上,要采用应收款项重要程度和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应收款项重要性特征的判定标准、减值测试、坏账准备等的确认方法及计提标准。此外,要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范围,具体涉及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长期应收款及其他应收款等,通过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实施细则,明确管理事项。对于应收票据,不应计提坏账准备,但若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回收或可能性不大的,应及时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3.谨慎承揽工程,建立客户信用等级档案。施工企业要深入调查客户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等,以此来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并建立信用等级档案。其中,企业规模较大,建设资金到位,在以往业务往来信誉状况良好的企业,定档为“好”;企业财务状况一般,建设资金有保证,财务制度相对规范,有一定的抵押能力,在以往业务往来中存在经催收结清工程款项的企业,定档为“合格”;企业财务制度混乱,资产与财务状况不佳,在以往业务往来中信誉不佳的企业,定档为“差”。信用等级要定期进行全面审核,并做相应调整,同时对不同等级的客户采用差异化信用政策。

4.加大应收账款清收的奖惩力度,完善承包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应完善项目承包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应收账款所承担的责任,并将清收结果作为管理者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要将财务部门定为应收账款管理的牵头部门,核实不同阶段到期的应收账款金额,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协办部门,最终由项目部负责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此外,要将应收账款的催收成果与项目经理及催收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并以收回的工程款项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奖励,进而提高项目部门催收应收账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荔红.浅析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中国集团经济,2010.

企业管理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品竞争力;资信管理;内控制度;信用环境

企业销售产品时可以采取现销和赊销两种基本方式,虽然赊销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和节约存货资金占用方面有着其他结算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相对现销而言,赊销必然导致企业持有大量的应收账款,由于应计现金流入量和实际现金流入量在时间上不一致,就可以发生相应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以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正常经营。因此,如何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论题。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三角债”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三角债”问题曾在中国业界肆虐一时,拖垮了一批企业。当时,企业“赖账”成风,而且谁赖账越多,谁就受益最大,以至于在文艺界出现了“黄世仁求杨白劳还债”的小品,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信用状况。面对存在的问题,国家下大力气整治过,朱总理就曾在1996年提出了5个部门4类商品 (电力、冶金、煤炭、石油等)领域开办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些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而“三角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又是如何呢?

1.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企业缺乏管理力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间的“三角债”规模在2000年年末已累积至1.2万多亿元,其中超过3个月的拖欠已达0.8万亿元;截止到2002年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另外,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早可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坏账”项目下,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并使之有一种“企业经营不错啊,坏账也不太多”的自欺欺人的想法,下任领导也不追讨,也怕损害自己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垮了。如此种种,就是“三角债”仍然作祟的直接反映,同时也表明中国市场仍不成熟而且有关机制有待完善。

2.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差距较大。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要想竞争,尤其是要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能行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已经过去,谁不学会赊销,谁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国家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学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当前几乎都是买方市场,而一些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的某一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它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了相应的让步,如产品试用期久一些、货款回款期长一些等等,使产品的应收账款从量上和时间上都增加了,随之企业应收账款多、回收不顺畅、资金短缺等等问题就接踵而来。

(二)忽视信用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上只有一种信用,那就是国家信用。工厂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往来资金如何结算等事项都是由中央计划者统一安排,交易双方都是属国家所有,企业根本不需要担心大量应收账款是否能及时收回以及账款囤积造成的后果。然而,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已基本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经济,“信用为本”,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法制基础也比较薄弱,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使得我国信用短缺现象大量存在,如企业间的资金拖欠、三角债、坑蒙拐骗、呆账坏账等层出不穷,就连被称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失信和造假,而企业经营者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信用短缺现象孰视无睹,在销售上仍存在着侥幸心理,未对客户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急于想和对方成交,这样做虽然账面上的销售额有所攀升,但企业反而不会多赚钱,为什么?因为企业忽视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试想想,假设一个企业平均税前利润是5%,如果他有10万元的货款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成为了坏账的话,为了弥补损失,需增加多少销售额才能弥补亏损呢?答案是200万元。在利润率较低的今天,别说是坏账这个无底洞,就连货款拖延造成的资金成本,也同样能吞噬掉企业几个月的利润。例如去年北京中关村仪科慧光公司倒闭案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仪科慧光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一直是负债经营,而且为了营业额看好不惜高价进货,低价销售,窟窿越来越大。从信用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家“高风险”公司,不能与其做生意,更不能赊销了,可是包括联想、方正、紫光等上百家公司把货物赊销给仪科慧光公司,竟然没有一家公司认真、定期考核他的信用状况。结果,仪科慧光公司倒闭了,拖欠货款三千多万元,使这上百家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1.基础工作不健全。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善,但往往在每笔逾期应收账款的后面就缺少了完善有效的合同协议,更有甚者,竟信奉口头上所谓的“君子协定”、“一诺值千金”,一旦因账款收不回而对簿公堂的时候,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哑巴吃黄莲”。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上半年,我国合同违法案件共有5338起,涉案金额达到16.3亿元。

2.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企业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

3.内部会计控制不严。《企业财务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工作当中,并非都严格按照准则办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形成账外债权。有些国有企业的账外债权竟然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这类问题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又不易被发现,当人事发生调动时,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同时也为经济犯罪提供方便。(2)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相关人员态度消极,一些企业甚至连催收部门都没有明确,使得应收账款被拖欠时期超长,收回可能性减小。(3)长期不对账。(4)不按规定确定坏账损失。某些企业为满足一时间的业绩漂亮,将应收账款长期挂在账上,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st重机的2000年度亏损,其主要原因是天津造船厂所欠货款5022万元因破产无法归还,形成坏账损失,造成管理费用高达10790.34万元。早已明知天津造船厂欠款难以收回的st重机,并没有在1999年年报和2000年中报中作相应披露,最终令他的投资者感到失望,从而对自身企业的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笔者认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注重客户资信调查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是关键。

(一)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首先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一改往日在销售中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企业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订单,也就是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做好资信调查,制定合理信用政策

1.设置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

在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中,有的已设立了清欠办公室,对已产生的拖欠进行追讨,不过这是一种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才是更有效、更主动的一种措施。在发达国家,一般企业均设有信用管理部,或者设有信用管理经理一职。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国家的企业也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或配备自己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由于信用管理这门知识对信用管理人员要求非常高,须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而我国在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当溃乏,所以企业要想尽快建立自己的资信管理制度和部门,就必须借助于外力,在这一点上可以完全借鉴西方企业的发展模式。当时西方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时候,通行的做法是聘请一家专业信用管理机构来对企业进行全面指导或帮助企业做一些实际工作,这样企业既省时省力,又不会走弯路走错路,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根据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作为资信管理部门,应成为企业中一个独立于销售部门、在总经理或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中级管理部门,该部门或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客户的信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具体体现在:赊销前考察客户的资信情况,确定是否赊销以及赊销额度的多少、期限的长短;赊销后对应收账款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日常的管理,协助并监督销售人员的催收工作;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分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力求达到销售最优化和将坏账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2.未雨绸缪,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作出赊销决策

企业在赊销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就是要解决几个问题;(1)能否和该客户进行商品交易;(2)做多大量,每次信用额控制在多少为宜;(3)采用什么样的交易方式、付款期限和保障措施。

一般说来,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c”系统,这五个方面的信用资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取得:

①财务报表。这是信用分析最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但需注意报表的真实性,最好是取得近期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通过计算一些比率,特别是对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来评价企业能力、资本、条件的好坏,以利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决策效果。

②信用评级报告或向有关国家机构核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社会媒体定时都会向社会公布一些客户的信用等级资料,可以从相关报刊资料中进行搜集,也可向客户所在地的工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开户银行的信用部门咨询,了解该企业的资金注册情况、生产经营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销货与盈利能力、税金缴纳情况等,看有无不良历史记录来评价企业的品德等。

③商业交往信息。企业的每一客户都会同时拥有多个供货单位,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与同一客户有关的各供货企业交换信用资料,如往来时期的长短、提供的信用条件以及客户支付货款的及时程度。

对上述信息进行信用综合分析后,企业就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出判断,并建立客户档案,除客户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电话、住址等以外,还需着重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以及历史往来记录等,并对每一客户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等级可分为a、b、c三等,a级为规模较大、历史往来记录较好或盈利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较好的企业;b级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有一定资产作抵押,在以往交易中经催收能结清货款的企业;c为信誉差、财务状况差、又无资产抵押的企业。但需注意的是,信用等级并非一成不变,最好能每年作一次全面审核,以便于能与客户的最新变化保持一致。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企业在销售时就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结算方式,a、b类客户都可采取赊销方式,只不过是在赊销额和期限上有所区别,赊销额度的确定可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客户营运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或客户清算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在信用期限的确定上,企业可根据行业惯例进行,或者是采用边际收益法和净现值流量法来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但一定要以增加的收入大于相应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为标准。对于c类客户,一律采用现款交易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货款结算,决不能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一般地,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会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若在规定期限内付款的话,可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无非是希望客户能尽早支付货款,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即提供折扣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现金折扣的成本为宜。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1.建立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财务部门或信用部门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如客户要求延期付款时,销售部门经办人员就须填制赊销申报单(一式多联)报信用部门审核,在申报单上除了要列明对方单位名称、地址、开户银行及账号等基本内容外,须重点标明要求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信用部门在对客户资信情况调查后,作出赊销决策,在赊销申报单上签署意见,并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后方可列账。应收账款列账后,申报部门的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就成了该笔款项的责任人,并在信用部门的配合、监督下对款项的回收负全责。

2.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3.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企业要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主要内容应包括:(1)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公司全部的客户的欠款尽可能地落实到个人;(2)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未完全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企业;(3)明确规定各人的职权范围,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赊销的应予以处罚,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4)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5)明确规定由于信用部门人员徇私舞弊,调查不实而产生坏账应负的责任;(6)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当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责、权、利是不可分的,应收账款的清收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要挂钩,目标要具体、奖罚要有力,要制订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赊销申报人的考核目标,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4.做好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催收力度。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名称进行明细核算,定期统计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信用部门也要经常计算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逾期账款率、坏账率等指标,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其次,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账单应由双方供销当事人和财务人员确认无误并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对于逾期拖欠的应收账款应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账龄分析,并加紧催收,因为账款最忌讳不及时追讨,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超过半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57.8%,超过1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26.6%,超过2年的账款只有13.6%可以收回。最后,信用管理部门在账龄分析表的基础上,经过追踪、核查,进一步将逾期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把属于客户有能力偿还,但恶意拖欠不还的划分为a类;因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临时性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前景而不能及时偿还的划为b类;因天灾人祸、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而导致经营极度困难且扭亏为盈无望的划归为c类。对于不同类别的应收账款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催收。对于a类拖欠,应及时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策略,如借助有权威的第三者进行调解,由仲裁机关仲裁解决等;对于b类拖欠,可以采取物资串换、以物抵债、债转股或要求客户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如重新签订协议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但须加收一定的逾期补偿等,协助客户渡过难关;对于c类拖欠,是延期还是让利给对方,宁可少收一点而尽早回笼资金,了结该笔欠款,须经有关部门或主管领导权衡再作处理。在催收账款过程中,还需注意收账技巧,切勿因急功近利而丧失一批好的客户。

5.严格按会计制度办事,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财务人员应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清算、对账等工作,工作岗位设置中也要注意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记录主营业务收入账簿和应收账款账簿的人员不得开具发票、经手现金,以形成内部牵制,达到控制的目的。对于发票,也要定期与销售部门的销货清单和有关科目的金额进行核对,以防账外债权的出现。当然,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其它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

四、对于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一点想法

有人说,“三角债”是一种在某些企业间所形成的“多米诺骨牌”,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在交易中恪守信用的话,还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吗+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具要素,有着真金白银殷的经济价值。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用以规范和监督企业的行为。

所谓信用,它是一种买卖双方之间不须立即付款或财产担保而进行经济价值交换的制度,也有人将其进一步解释为是—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资金、物资和服务的能力;而征信指的是对他人的信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业对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发达国家征信制度过程看,征信制度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其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被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建立,而不是由私人部门发起设立,而且各商业银行需要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中央银行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作机制,靠行业的自我管理形成具体的运作细则,政府仅负责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在这种运作模式中,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美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由私人部门所有。笔者认为,要在我国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必须以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力量为主,民间组织力量为辅,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商业化的手段,借助于先进的技术信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质监等不同部门的企业经营行为的记录,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因为现在许多信息相对封闭和分散于各个机构中,使信用信息缺乏透明度,而我国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只有以政府的权力作基础,只有政府出面,才能进行跨部门的协调和征集工作。目前,中央银行和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已联网对企业的开户情况进行管理,对于每个开户企业都设置了唯一的企业识别码 ,申请编码的时候需有税务登记证等其他证件-,我想可以此为基础,再通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综合其他部门的有关信息,达到各部门资源共享的目的。对于这个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任何企业都可以付费在网上查询,使得企业在进行客户资信调查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地取得所需的信息。一旦企业有什么失信行为,可以在网上进行投诉,经有关部门查实予以公布,并根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判刑”,即将企业名称及不良行为记录锁定在“黑名单”中,同时限制企业诸如投资、股权变更等行为,等到达一定年限后才予以解除限制,但有过的失信行为将永久保存,让这些失信企业在商业圈中寸步难行,同时也要给予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以褒奖,例如可以给予他们在发行股票、债券上的优先权利或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等,但是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范有关政府部门、银行、工商的行为,对故意造成信息不实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保证企业信用信息库的真实性、严肃性,从而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应收账款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易的剂。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军生。财务管理一原理与决策[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冯巧根。收不上账,怎么办?

[4]朱跃峰。谈谈大中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问题[j].浙江财税与会。

[5]上半年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m].中国统计信用网?.

企业管理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预警管理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与作用

企业利用赊销方式增加销售量的同时,也会因应收账款的存在而付出代价,即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和坏账损失。企业形成应收账款,实质上是流动资金被客户占用,因此失去了利用这笔资金投资其他项目赚钱的机会,即为机会成本;应收账款自形成到收回这一期间,与应收账款管理有关的全部费用之和,即为管理成本;企业因未能合理利用赊销方式,未将赊销规模最大化而减少的潜在利润,即为短缺成本;应收账款到期后,因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就会形成坏账损失。

赊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存货的管理成本,增加企业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的主要作用体现为可以促进销售和降低存货量。企业赊销即会产生应收账款,这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对购买方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实质上是在一定期间内为购买方提供无偿使用的资金,对企业拓展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赊销还有利于缩短存货的库存时间,减少仓储费用等。当企业存货较多时,利用商业信用的优惠条件可以将存货迅速转化为销售收入,从而节约了各项存货费用的支出,降低存货数量。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

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不规范,客户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都从属于销售部门,没有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许多企业长期处于无信用管理状态,对事前客户的信用评估和事后客户跟踪调查不重视。另外,商业信用销售程序不规范,是否予以赊销完全由销售部门经理说了算,甚至领导口头授信即可确定赊销额度,而且事后不补办审批手续,信用风险管理较为混乱。

(二)对拖欠账款缺乏有效的催收手段

对于拖欠的应收账款,企业往往消极对待,不能采取有效的催收措施。有些虽然也在积极催收,但催收手段落后,收效一般。应收账款的催收程序不规范,催收结果无记录,在数次催收仍无成效的情况下,企业也未能通过法律手段予以解决。此外,企业为拓展市场或维护已有的客户资源,往往不愿利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上诉讼成本高、时间长,最终导致呆账、坏账的形成。

(三)应收账款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企业运用的ERP系统中,针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功能不够全面,信息化管理程度低。一是事后管理,即形成应收账款后才进行管理。二是信息滞后,从业务完成到财务部门进行凭证和账务处理,直至形成明细账,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三是数据不够准确。有关应收账款的数据变化在ERP系统中更新不及时,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

(四)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薄弱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薄弱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应收账款予以监控,加上业务部门与财会部门沟通不畅,使得应收账款的管理无人过问,导致应收账款账龄老化且余额居高不下。另外,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于由谁来负责赊销额度的审批,以及由谁来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均未做明确规定,也未规定当出现坏账时的惩罚措施。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一)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性和技术性,必须设立独立的部门进行授信业务管理。企业应当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与客户建立直接关系,及时、全面地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而作出授信决策,而不能仅依赖销售人员的间接管理。另外,必须严格执行授信制度,做好赊销管理工作。信用部门的建立可以避免企业只顾销量,不顾风险的行为,有利于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真正提高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

(二)实现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

应收账款未到期时,信用管理部门专项负责人应进行跟踪管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并依据实际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应收账款到期后,客户未能及时付款的,应分析其拖欠原因,若是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则可适当延长信用期;若是恶意拖欠的,则必须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应收账款催收结果应当予以记录,并依据客户明细编制应收账款余额变动表,运用账龄分析法等确定回款的可能性,进而选择合理的追讨手段。

(三)提高应收账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对ERP系统进行改进,增加与应收账款动态管理相关的功能,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结合实际业务流程,运用计算机编制系统,将销售、物流、财务、应收账款余额变动等集中在一个系统平台中,实现其相互关联。在系统中增加客户信用状况模块、账龄分析模块和风险预警模块等,并将其关联,实现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还应设定参考指标,一旦出现应收账款超标,则系统自动提示风险,并中断对客户供货,从而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

销售部门要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率与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挂钩,并体现在个人收益上。信用管理部门要设定应收账款最长拖欠期,一旦出现逾期情况,马上移交法律部门处理,尽可能全额收回应收账款。财务部门应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与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对拖欠账款的客户重点跟踪,并落实负责人。还应建立应收账款的定期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坏账形成的可能性,以便于管理层决策。

参考文献

[1]耿丽.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年第10期.

[2]陈英新.应收账款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财会通讯.2007,6.

企业管理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收帐款财务管理资金流动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向购买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产生的应收未收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赊销已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应收帐款产生的原因及风险以及其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一、应收帐款产生原因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开拓并占据市场,减少库存,降低商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增加收入,除了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往往采用赊销的方式与客户进行商业交易,从而形成应收帐款。

二、应收帐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企业对市场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管理层的信誉度等信息缺少基本的调查了解,为了尽快打开营销局面,在事先未对资信作深入调查,对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赊销放账,只重视账面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被客户拖欠所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难以收回等一系列风险,最终形成逾期应收账款,甚至产生坏账。还有一些企业,对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书面凭据缺少法律上的考虑和设计,导致在其应收账款不能回收而诉诸法律时,因证据不足而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重销售轻回款

我国企业往往过于注重与现有客户未来经济往来的机会,对于现有客户欠款的催收缺乏管理力度,不懂得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快欠款的回收。

在一些企业里,营销部门甚至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片面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额是企业经营重点。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在业绩考核中,企业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帐面上的高额利润;在这种形势下,使得营销部门通常只抓市场和销售,而不重视销售回款,认为回款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由于受这种销售至上、冲指标观念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问题越积越重。

3、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不明确

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内部责任划分不清,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推诿,导致应收账款缺少及时有效的跟进管理。财务部门对各客户的欠款信息不及时反馈,使销售回款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应收账款制度,但没有真正落实,制度要求和实际完成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有:没有对客户进行认真的考察、放账控制不严格、对账不及时、对账手续不完善、考核措施执行不到位等。

三、健全应收帐款管理办法

建立较完善的应收帐款制度可使企业及时回收款项,减少风险的发生,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帐款回收制度,加大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力度,对于不同的债权,可根据客户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进行处理。

1、应收帐款专人负责制,加强人员应收帐款风险意识的培养

财务部门设立专人负责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和分析,及时掌握应收帐款的持有动态,通过制订适时有效的收帐制度,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应收帐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向销售部门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数据及比率,协助销售部门收回逾期的账款,并应认真分析逾期账款产生的原因。

2、尽量采用现金销售方式

企业应提高产品质量,避免销售退回等情况的发生。对一些优质客户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促使其在信用期内尽早付款,并尽量采用现金进行交易,以减少应收帐款的发生,增强企业现金流动性。

3、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企业应对赊购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企业可根据客户的财务报告资料,特别是取得近期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进行信用分析。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尤其是对资产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来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资本质量的好坏,以利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决策效果。并根据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评定其信用等级,建立好、中、差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

针对不同的客户关系,采取灵活的催收政策。对某些有偿债能力却故意赖帐而不履行义务的客户,要求对方提交还款计划并提供相关担保;如对方不予以配合,企业可在诉讼期内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欠款客户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经营困境的,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延长付款时间、减免部分债务、物资抵款、转为投资等。防止企业的货款被拖欠及应收帐款的继续攀升,以降低和控制企业的风险。

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坏帐的基本前提。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改进内部核算办法,针对不同的销售业务,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加强日常动态状况的传递和报送,及时进行应收帐款的催收;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制度,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加强应收帐款的外部管理及合同管理

企业应借荐别国优秀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可靠的信用法制建设和信用管理体系,提高全民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此外,还应加强赊销业务的合同管理。销售合同作为交易双方经济业务内容的法定载体,在应收帐款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必须严格遵过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原则,按照《合同法》签订,并加盖经销商合同专用章。实现规范化经营。

四、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赊销是企业提高产品销售量和市场的占有率的必要途径,应收账款对企业来说不可避免。本文对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尽量降低坏账的产生,可以使企业资金畅通,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使企业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新霞.应收账款帐龄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