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郭沫若炉中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郭沫若;《女神》;诗歌;艺术特色
一、《女神》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1921年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郭沫若诗集。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日期间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女神之再生》、《天狗》、《晨安》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二、《女神》里的革命精神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共分三辑。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凤凰涅盘》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共十篇为《凤凰涅盘之什》,自《三个泛神论者》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共十篇为《泛神论者之什》,自《太阳礼赞》至《死》共十篇为《太阳礼赞之什》。
第三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十篇为《爱神之什》,自《春蚕》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为三篇共十篇为《春蚕之什》,自《新生》至《西湖纪游》其中《西湖纪游》为六篇共十篇为《归国吟》。它的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3.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盘》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三、《女神》的时代精神
1.《女神》的反抗精神
《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
2.《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
《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3.《女神》的进取精神
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参考文献:
[1] 《郭沫若自传》第一至四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郭沫若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别注意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一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的“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其实,这里所谓的“形象”,就叫做“意象”,意为渗透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云
[俄国]莱蒙托夫
天空的行云啊,永恒的流浪者!
你们,逐放的流囚,同我一样,
经过碧绿的草原,绵连的山脉,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奔向南方。
是谁在迫害你们:命运的裁判?
隐秘的妒嫉?还是公然的毁谤?
苦恼你们的是你们自己的罪行,
还是朋友们狠毒的恶意中伤?
不是,荒凉的田野使你们感到厌倦……
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和惆怅,
你们是永远冷漠,永远自由的,
你们没有祖国,也不会有逐放。
1840年
下列对“云”这一意象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空飘荡的流云仿佛没有家园的流浪者,永远摆脱不了被放逐的命运,正因与诗人的遭遇类似,所以诗人才把“云”作为本诗的中心意象。
B.在行云的飘荡足迹和对故土一步一返的眷恋中,表现了诗人悲伤、凄凉的心境。
C.白云在空中随意飘荡,展现出一种飘逸、自由、无所拘束的意境。
D.和诗人相比,白云没有祖国和家园,因而也就无所谓放逐的痛苦,诗人通过与白云对比,抒发了自己被流放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桅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这是一首朦胧诗,诗人借助“岸”“风”“风暴”“灯”等具体意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来暗示诗人的心态。请你说说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生,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年青的女郎”的形象应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用“年青的女郎”来比喻自己的祖国?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炉中煤”是怎样的形象?诗人把自己比作“炉中煤”有什么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殷勤”“我的思量”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写年青的女郎,这种表现形式对抒发思想感情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每一小节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有什么表达效果?
下面就以《夸父逐日》为例,来看我的这一群“活”学生如何运用想象的。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短文两篇》中的一则,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文章言简意丰,只有37个字。虽然是文言文,但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疏通大意,理解难度不大。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都可以理解这篇神话,但从整个单元的主题“探险”来看,从积极方面理解更符合这篇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探索精神和必要时为事业理想而奋斗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感知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想现实中的夸父形象,拓宽神话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视频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同学们,伴着旭日东升,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要吗?(动画《后羿射日》)看了《后羿射日》动画后,你觉得这份礼物精彩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神话,你还能举出那些神话?
(二)走进神话,理解课文
1 理解什么是神话以及神话的特点。
2 听录音,重点注意朗读节奏和体会情感。(结合音频,在两个“渴”字上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夸父逐日的悲壮。)
3 结合注释梳理文本,看哪些地方能体现出神话的特点。(板书:重难点字词翻译)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 学生借助课件翻译全文。
2 思考夸父为何要逐日?(出示课件: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这一环节注重孩子的想象,任他们天马行空,在他们的答语中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出本文的主旨。同时区别神话、传说、通话、迷信。)
3 总结归纳夸父的人物形象。(出示课件:失败的英雄。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结合拓展资料。)
4 结合夸父形象探讨文章主题。(出示课件,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四)拓展延伸
1 你从夸父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
2 了解其他神话。(出示课件:《精卫填海》)
3 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其他神话故事。
教学反思: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神话是一种极具吸引力,也极具神秘色彩的文体。他们的小脑袋瓜里会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天地真是一把板斧劈出来的吗?宇宙到底是怎样起源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神话?它和迷信一样吗?传说和神话有什么联系……这一连串的问题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探求真谛的金钥匙。
一、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
在上苏少版第15册《寻古探幽》这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查阅一些有关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资料,并收集部分作品图片。上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首先给学生欣赏录像片段《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介绍》。在提到文物保护的问题时,我说:我国还有许多散落在荒郊的古代画像石画像砖作品正受到自然或人为的损坏,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a说:“四周围起栏杆保护”,学生b说:“给它搭起凉棚遮阳挡雨,防止过早地风化”,学生c说:“把它们迁移到历史博物院,并派专人看护”,学生d说:“当我们在郊外看到这些石头和砖头,不能攀爬,更不能在上面刻字,当看到他人破坏时要劝阻,并向文物部门或110汇报”。
学生们稚朴的语言让我感动,同时也感到:只有努力挖掘美术教材所蕴涵的人文资源,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绘画艺术知识,还培养了文物保护意识,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 、 确立正确的学科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强调“术”的技法训练的导向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只是手段,借助其辅德、益智、陶情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其特长培养还需要课外辅导或专门教育来进一步完成。况且,“术”的提高也是由“美”决定的,“术”不过是“美”的体现形式,而“美”的获得需要多方面综合基础才可实现。缺乏“美”的“术”是肤浅的技术,不是艺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情感、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强调“术”,自然就削弱了“美”的人文、情感、想象、创造、境界等特征。如果“美”荡然无存,“术”唇亡齿寒,美术教育整体功能怎能实现?
三、采用趣味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美术课堂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我们应该在美术课堂上积极采用趣味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参与游戏活动,开展即兴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将课本上的知识点隐含地传递给学生,体验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也使美术课堂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四、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人文教育的多元化
学科间互相渗透融合,是现代教育理念,也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由于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更需要在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架起桥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以跨学科、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在美术与音乐、文学艺术等结合方面,营造趣味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人文教育的多元化。
在上苏少版第13册《色彩的情感》这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色彩知识,我首先将全班分四组,玩游戏成语接龙,每组轮流说出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成语,通过把春、夏、秋、冬四季分类,比较、选择颜色的形式,揭示出课题。
摘要:现代诗体的进入,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新的挑战和考验。笔者在一次新诗研讨会上,也亲历了一些初中、高中语文教师的迷茫,坦诚自己教学上的一些障碍:现代诗歌难教!最近,在同几位语文教师的交谈中,也发现了共同的问题。作为现代诗歌的尝试者,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
关键词:现代诗;挑战;实践
【中图分类号】I210.5
现代诗到底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该如何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现代诗歌教学难、学习难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适度把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流派上,现代诗大体上有二、三十种之多,过于复杂。它们之间有的有时很难界定、把握。但从种属上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既是诗也是歌。其文字含蓄优美,富有意象美、音乐美、节奏美;可以朗诵、吟诵,易学易懂,但又很难谱曲和唱。如,某些叙事诗、抒情诗等;第二类是歌。其文字凝练,浅显、易懂、直白,极富音乐美,节奏美,可以谱曲和唱。比如时下流行的大众化的、通俗化的大部分歌词等;第三类是诗。其文字凝练含蓄,寓意深刻,其意象、建筑很美,但很难谱曲和唱。这类诗属内审型的,重在理解,重在解读,需要读者仔细品读,仔细品味,仔细体会,仔细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人类某种灵性的抵达。
二、注重教学拓展,切忌陷入就诗论诗、就诗学诗的本本主义
就诗论诗、就诗学诗是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大忌。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进行现代诗歌教育教学时,过于注重诗歌本体的教与学,注重翻译式、捆绑式,甚至劫持式的教授、讲授,而忽视了诗歌本身的内涵、张力所在,忽视了诗歌自身所特有的深刻的寓意美、含混美特质。比如,有的老师组织学生学习著名诗人舒婷的作品《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时,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课堂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不能把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产生的时代特征以及引起客体——读者(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共振共鸣紧密结合起来,往往陷入到某种知识的学习、传授领域。这一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就诗歌而言,诗是神性的、灵性的,是排斥、摒弃知识的。我们学习现代诗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读者(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心理产生共振共鸣,而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类的东西。
一切教学的目的(特指诗歌)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和某种灵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诗歌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进行舒婷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郭沫若的《炉中煤》、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我们不要把作者和诗歌本体划等号。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世界里来”。教师要精心组织,要使用非常煽情的课堂教学语言,跳出诗歌本体,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并使之共振共鸣。从而使师生的精神、灵魂得以升华,甚至产生某种感知和诗性倾向。这就基本达到了我们教学的某种期望。至于诗中一些迷离性、含混性的东西,能诠释的诠释,一时不能诠释理解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能逐步实现理解。
三、善于解决、突破诗歌本体中某些迷离性、含混性的东西
首先,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从诗歌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和诗歌内容。这是进入诗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题目是诗歌的灵魂,她集中体现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写作对象,或思想感情或一种感觉或一种意象。是文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诗歌,特别是现代诗,她最大的功能就是诠释和解读功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解读诗歌就是解读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些内涵深刻的哲理以及某些象征性的东西。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解读诗歌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注重诗歌意象的非常组合、意义的空白、时空的跳跃以及意识转换在瞬间的完成。主要以哲理性、象征性和意义的非理性组合来实现对现代生活的深度表现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整体把握课文和诗歌内容才能够实现的。
其次,加强通感(粘连)这类修辞手法的学习,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的日常训练培养。训练学生善于抓事物的本质,善于深入事物的内核,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有机必然联系,以及善于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观察事物,解读事物。另外,诗歌讲究原创性,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人云亦云,要学会独立思考,开展创新性学习。这是诗歌教学应特别注意的。
再次,提倡老师下水锻炼实践,锤炼语言。一个优秀称职的语文老师是应有实践精神的。如果一位老师也能写出像样的一手好诗,不仅能够锤炼语文课堂语言,有利于自身教学,还会激发出学生无穷的感染力和诗歌兴趣、诗歌倾向。生活是诗性的,生活是需要诗歌解读的。同样,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语文课。一个充满诗性的语文老师,一堂充满诗性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是自然可想而知的。
四、提倡诗歌欣赏性学习和欣赏性教学
一是要充分运用诗歌自身的音乐美和语言文字自身的张力美,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朗读或诵读。教师要加强基本功锻炼,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朗读或诵读的基本功修养水平。最近,在某所高中听课时就发现了一些示范朗读上的问题。要明白,有时一次高水平的诗歌朗诵胜似教师一百次的干枯说教。
二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或活动,组织学生收看、观看、聆听高水平的诗歌“歌会”。比如2009、2010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新诗会”等,以提高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诗歌本体的心理感知以及美学认知水平。
三是有目的的组织一些配乐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诗歌兴趣和诗歌倾向。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朗诵、吟诵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发音技法、发音技巧。比如,胸腔、腹腔、颅腔、背腔的不同使用,使之尽可能的逐暂上升到艺术领域。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诗歌朗读、朗诵、吟诵、吟唱是要建立在深刻理解诗歌内容、内涵的基础之上的。内容不同、感情的基调不同,其朗读、朗诵、吟诵的语调、语气不同,情绪和节奏也不同。老师应切实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