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象征手法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文体知识
初中阶段的基本文体知识,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类。学生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清晰了解每类文体手法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区别,继而在回答相关的文体知识的题目时表现出专业性和明确性。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会通过课内教材内容的教授和课外语文知识的练习,指导学生们逐渐加深对各类文体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能力,从而保证今后独立解答相关文体类题型的正确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对文体知识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文体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个阶段就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辨析和运用,继而完成对文体知识的语言和行文的理解运用。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文体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文体知识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类文体知识
初中生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对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生们能够快速地辨别和表达出来,而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修辞手法的教学,在小学了解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理解和作文两个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领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层面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向学生们介绍每个修辞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运用的作用以及好处。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修辞手法的各个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类阅读理解中体会语言运用的美妙和作者的个人感彩。例如,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会使得表现的内容和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增添文章的感彩;拟人手法的运用往往会赋予被拟人的物体以动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增添文章的气势,表现作者的感情态度;夸张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从夸大和夸小两种层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语言感染力。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文章行文的结构和感情服务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发。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完成对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运用的辅导。初中生正处于对语文语言学习理解和运用的关键阶段,对修辞手法的扎实掌握和运用,一方面可以凸显他们对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他们从修辞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达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成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时,通常可以鼓励学生们运用两到三个修辞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现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二、表达方式类的文体知识
在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辞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每种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别。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既是不同文体表现内容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表达特定感情的语言手段,初中生在学习此类文体知识时,需要尽力体会每个表达方式的特点和差别。
首先,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理解教学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类表达方式的特点,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学习这五类表达方式的技巧。例如,记叙是初中语文材料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说和交代,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记叙类文章的大意,从记叙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发,以精炼的语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作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指导他们通过对五种表达方式的写作和思考,体会中文写作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态度。具体来看,记叙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对人物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的记叙往往需要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从正面和侧面两个维度进行描写,在写作情感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初中生往往还需要借助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达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实化,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感染力和写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会逐步掌握每个表达方式的技巧,提高语文作文写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中文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表现手法类的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重视对表现手法的讲解和运用。学习和了解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借鉴意识,将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现力。
首先,在阅读理解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常见的表现手法,指导他们了解每种表现手法的形成结构以及背后蕴含的深意,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各类文体的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呈现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主要呈现为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除此以外,表现手法除了依据不同文体呈现不同的形式,往往还与艺术手法相一致,常见的象征、想象、烘托、反衬、渲染等表现手法往往会在阅读理解中加深文章的说服力和情感力度。
借鉴是一门学问。如何巧妙借鉴?下面几种借鉴技巧不妨一试。
(1)借鉴表现手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欲扬先抑、夹叙夹议、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这些表现手法在文章中常是综合运用的。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既运用了欲扬先抑法,课文前半部分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又运用了卒章显志法,最后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写海燕搏风击浪,高傲地飞翔,其实是在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周敦颐的《爱莲说》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菊之隐逸、牡丹之富贵,与莲之淡雅形成对比,衬托出莲花纯洁高尚的君子之风。这样的优秀之作,只要我们善于借鉴,定会受益匪浅。《2007年金华市学业考试满分作文集》中的第2篇,考生就借鉴了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在一个精美的开头之后,作者写道:“深夜苦读,有时爸爸轻轻地走进来,在我桌上放上一杯热茶,然后悄然无息地离去,我双手捧住茶杯……”这是实写;“热气缓缓上升,恍惚中我看到了从前……”这是虚写;进而追忆我小时候拉着哥哥疯跑,哥哥为我用双手遮挡玻璃划破手掌的事,这是叙述,下文写道:“哥哥手中的血流淌在我心上,我第一次知道,在别人的羽翼下安全成长,是我莫大的幸福。”这是议论。良好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为得满分打下了基础。
(2)仿照结构模式
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我所用,为创新打下基础。我们读一读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优秀作文,就会发现有不少是仿写之作。借用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范文模式,考场作文可以一挥而就。2001年四川一考生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是模仿《杂文选刊》中《患者无良知的就诊报告》,因结构新颖、思想深刻而获得阅卷者的青睐;2002年浙江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他们都选择了明月》,选例经典,巧用对比,分析到位,语言老到而富有哲理,题目形象而富有诗意,也是借鉴了台湾林清玄的哲理散文《送他一轮明月》。《2007年金华市中考满分作文集》第16篇,构思独到,开篇题记就点明幸福的无价,接着写一个精美的开头,主体部分用三个小标题诠释了生活中相伴无形的点滴幸福,最后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结尾,这种结构模式许多优秀作文选 里都有,而此考生能娴熟运用,成为考场制胜法宝之一。
(3)借鉴题材
我们大家都知道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写得十分出色,可这一题材是借鉴别人的。《西厢记》所写的崔张爱情本是个传统题材,最早见于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该传奇是一个男子负心,给妇女带来的悲剧。后来董解元对这个故事进行改编,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彻底改变了小说的主题,赋予小说追求婚姻自主、挣脱礼教束缚的崭新意义。王实甫除了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叙事体改成戏剧之外,还对故事本身作了不少改造。可见,借鉴也是创作的需要。
中学生写作虽然不同于作家创作,但写作题材的借鉴也经常会遇到,尤其是沿用文史方面的材料更多。如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就成功地借鉴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失荆州”这一题材,紧扣话题,故事新编,写出了新意。又如200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孔雀东南飞》,作者对焦刘题材巧加改编,将背景放在“西部大开发”的层面上,写出了既紧扣话题,又有新意的佳作。又如《2007年金华市学业考试满分作文集》第17篇,作者写幸福,不是从一般的生活角度入手,而是从精神境界的高度来诠释幸福的真谛。作者撷取陶渊明、刘禹锡、李清照、岳飞、秦观这些历史长河中的耀眼浪花,从他们身上品味幸福的内涵,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而这些名人的题材(包括事例、诗文)可从教材、报刊、杂志、作文选、网络中得到借鉴、参考,也可见平时就要善于积累好的题材,背诵如流,烂熟于心,考场上胸有成竹,写作时紧扣题目,快速成文,岂不妙哉。
(4)借鉴语言
中考作文要求“有文采”。“有文采”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字有意蕴,或是哲理生辉等等。文采多指内涵的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它以自然流露为上,返璞归真为上。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明语言对于整篇文章的重要性。如何使语言出彩,亮点纷呈,以下技法可以一用:
①借鉴仿写古诗名句。古诗词名句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风格各异:有的典雅,有的质朴,有的绚丽,有的清闲,只要我们多读多记,就会随古人的思想起舞,乘着古诗名句的翅膀,让作文语言文采飞扬,让文章诗意盎然。看满分作文《幸福是什么》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这些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阅读的广度,巧妙借鉴仿写古诗名句,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具有经典美,从而体现出作者的文学修养和功底。
②运用排比造势法。用排比说理,构成排比句或排比段,可增强语势,层层递进,贯通文气,如海浪滔滔,一浪接一浪,呼啸奔腾,令观者心潮澎湃;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看优秀作文《美好的心灵》一段:“老师的人格又是如此的高尚。是农夫,却把种子播在心上,用血液浇灌它成长;是沃土,却不长一株杂草,让花的根在躯体上滋蔓;是蜡烛,却在讲台前燃烧自己,用自己的鲜血之火来照亮别人……”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对老师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和讴歌,气势非凡。
③巧借文言法。巧借文言写作,的确是语言出彩的好方法,也是语言创新的好形式,但它要求有极深的古文素养作基础,有很好的驾驭语言的功力和写作功底,还要有创新意识,“旧瓶装新酒”,才能写出立意新、构思巧的佳作。如2006年河南一考生,用文言文写的《出师表》一文,标题一样,但内容不同,构思也有创新。用文言写作本身就有难度,但作者敢于亮剑,张扬了个性,展现了才华。又如《2007年金华市学业考试满分作文集》中的第29篇,作者用文言文来写,叙事流畅,议论深刻,一气呵成。例如开头:“幸福,此为何物?吾从未见过幸福,不知其相貌如何,年岁多少,于是,心血来潮,寻此物于天地之间。”在写了三个片断后,作者写道:“吾曾终日寻思,幸福为何物?而今知,乃父母之关爱也,乃同学之帮助也,乃老师之解惑者也,由此而知幸福原来无处不在也。”作者个性化、独创性语言感动了阅卷老师,超人的才气折服了阅卷老师,因此能获得满分。
(2011年高考语文江西卷)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命题解读】
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看,小作文是作文;而从其语言运用如修辞、连贯得体、简短等方面看,小作文其实又是一种语言运用题。其命题特点非常明确:字数在200到500字,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等。具体来说,高考小作文的种类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说明类。就是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如介绍一种物品、一部影视作品、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等。
二、描写类。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描写等。
三、赏析评价类。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如诗文漫画等的赏析、思想评价等。
四、应用类。就是要求考生熟悉各种应用文体,能够拟写各种应用文。如请柬、书信、消息、广告、通知、解说词、申请书、讲话稿、留言条、欢迎词等。
五、扩写、缩写、改写类。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
这道小作文题侧重肖像描写,是对单项能力的考查。具体写作的时候,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中规定的四点要求:必须用“你”或“您”(第二人称)写;必须侧重肖像描写,如写其发、眼、嘴、耳、面、衣着等特征;必须用到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200字。下面是两则不同得分的示例文,由此,考生对小作文考查会有直观的认识。
示例一:你冷峻的脸庞,经历的是沧桑;你深邃的眼睛,看透的是年代的战火与政府的腐败;你那坚挺的肩身,象征的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面对祖国的沦落,你选择的是弃医从文,从拯救中国人的身体到拯救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你就像一位猎人,鞭打着这只昏睡的雄狮,让它从睡眠中醒来。面对侵略中国的列强,你用笔墨告诉它,中国人是勇(永)不言败的。(包括标点符号共计156字)
点评:这段描写使用了第二人称,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明连贯,但字数差了47个,还有错别字以及语病,对鲁迅形象的描写也未达到100字,因此扣7分。得分:8分。
示例二:你怒发冲冠,反映着对这现实的不满情绪;你双目炯然,窥视着这社会的黑暗色彩;你嘴唇紧抿,控诉着对这人间的满腔愤怒。你的眉总是那么的浓黑,凝聚着你内心的热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期望用你的热血洒出希望,拯救民族危亡。通过你那双颊之间的消瘦,我能看出你对这个社会的忧虑与控诉。你总是冷眼地看这个世界,你的目光有时像一把利剑,尖锐地刺痛黑暗的心脏,让世人既敬仰又畏惧。你总是一袭长袍,乍一看,似乎是对封建社会的留恋,其实是你对现实的另一种批判。你就是这样的独特而鲜明。(包括标点符号共计232字)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写作指导;阅读
一天,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想:高中与初中作文教学的差异是什么呢?也许弄清楚这一点,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经过认真的思索,有所悟:如果从细处入手,更细致地开展作文教学就会有更大成效,即如果有“显微镜”下教作文的精神,教学效果一定会显著。
一、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把高一语文课本拿在手里,细细阅读其中的内容,你会发现,课文比初中的课文更长,难度也自然更大,所提的问题触及的范围更深,而且对应的模块测评中的阅读材料也更丰富,单是阅读的部分就有2000字左右,我认真读完这些内容之后觉得受益匪浅,那么只要学生每天认真阅读这些内容,经常坚持定会很有益。
除了课本,学生语文阅读的方面其实很多,经典名著、精美散文、名人传记,等等,学生都可以阅读,阅读这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语文成绩的提高奠定基础,所以教者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阅读,要么兴趣引导,要么强制阅读,让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加油站。
二、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加深入,作文教学不应该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只有升级教者指导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水平,如果教者对学生的要求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只是让学生写然后讲评,学生一学期只练习几篇作文,教者只讲了这几篇作文对应的写法,不做系统化的指导,那么学生永远不会有很大的进步,所以要系统指导写作方法。高中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如情景交融、象征手法、详略得当、对比烘托、比喻说理、以小见大、白描手法等。就拿情景交融来说吧,初中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只是知道一点借景抒情的道理而已,进入高中后深层次的理解要求是抓准景物特点、写景选准词语,巧用修辞,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要把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紧密。这就是高、初中作文教学的差异之处,既然有差异就要对高中作文教学区别对待,就要细细指导,深入指导。要具体的训练,认真的评价,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写作方法。
三、保证训练的量
学生一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不能很好地提升写作水平的,如果正式作文达不到更多的训练量,那么可以写小习作,可以一周让学生再写两篇小作文,这也是一种写作练习。如果课堂教学时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进行口头作文训练,通过正式作文、小作文、课堂口头作文等训练形式来加大训练量。
四、要更细致地做好作文的讲评
教师要科学、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要务实兼鼓励的批改,务实即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一定要指出来,不要遮遮掩掩,如果不指出学生的不足,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能原地踏步,不会有很大进步,还要鼓励,就是要适当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写作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契合点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且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知识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他人的交流,甚至影响到其性格和以后的成长,因此,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小学阶段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学生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在五年级时已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1.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墨客在写作是就有引经据典的习惯,尤其是在诗歌中,典故的运用可以帮助诗人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长亭”代表送别,“采薇”比喻隐居避世,“红豆”寄相思,“桑榆”寓晚年。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并将之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因此,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将一些优美的词句摘抄并背诵下来,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考核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形式,多为叙事文,因此积累一些描述性的词句,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较为有意义的。比如说,在五年级上册的《梅花魂》中,作者以“多多冷艳,缕缕幽芳”来描述梅花,梅花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是不屈不挠的象征,因此里面写到:“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优美的词语,将之摘抄在笔记本上,背诵下来,理解并将之运用在作文中。
2.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手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模仿就是一种学习,学习就是不断进步。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模仿,不断学习他人优秀之处,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其实就是模仿,使用文学家创造的优美辞藻,学习他们那种或热烈或委婉的情感表达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类型丰富至极,包含古诗、词曲。现代诗、散文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表现形式不同,其表达手法也各有特色,当然,基础性的表达方式是相同的,比如拟人、比喻、排列等,学生在阅读中,就是应该学习这些表达手法,使自己的文字更为形象生动。
能够选人课本的文章,一定有它的优秀之处,因此,老师可以在授课时与学生共同探究写作手法。例如,在学习到《黄果树瀑布》一文时,第二段的内容为“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白娟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而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老师在课堂上着重分析这一段,明确比喻手法的作用。在写作时,同学们开始采用这些表达手法来描述一件事物,比如说以白雪喻梨花,将自己的玩具熊拟为好朋友,获得了老师的赞赏。
3.读有所思。写有所感
读后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作文形式,也是老在课后经常布置的课后作业,比如读完一则寓言、一本名著或者看完一部影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前者是通过文字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后者则是将自己的情感以文字表达出来让读者感知,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老师在授课时,除了让学生学会课文中新的词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表达的情感,学习他们那种表达方式。文学作品的高度,并不是以优美的辞藻、华丽的语句、花哨的表达手法来衡量的,而是其中情感的深度以及思想的高度。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再见了,亲人》为例,全文都是一些叙事性的描述,讲述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平直性的叙述手法,偶尔几句反问,却让人感受到同志对于朝鲜人民深沉的爱,以及亲人般无法割舍的情感。世间最伟大最不可分割的,莫过于以血缘关系为枢纽的亲情,同志与朝鲜人民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的情感却与亲人无异。同学们可以在课文的学习中,反思生活中自己的亲人为自己所做的感人的事情,以直接的叙述手法将事情表达清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是否能够感动到他人,不少同学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情感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