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职业教育

艺术职业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职业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职业教育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第1篇

2013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高职艺术专业‘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BCB13024]。

作者简介

沈 杨(1982―),女 ,安徽肥西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摘 要:本文以室内设计基础和课程设计两门课程教学为例,阐述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按照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以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参照系,通过多种手段创新理论教学;同时注重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跨界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每位学生自身潜能。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两种形式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职业;角色;创意;跨界

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课程的探索,对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任务、产品等实践性要素纷纷进入艺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领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艺术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有所不同,它既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有着艺术教育本身的特色,如果只强调技能,会使艺术专业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受到阻碍,如果只强调艺术,又与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不相符合。正是基于这一状况,在项目主题式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双轨并行的指导思想,即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有章节的划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室内设计师的素养,从“市场、宣传、设计、技术”四个方面为出发点,脚踏实地进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发挥每一门课程应有的作用。

一、目前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设计入门课程之一,是教学环节中较早全面阐述室内设计的定义、介绍设计师素养和室内设计原理的理论研究课程,它是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全面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职责和基本技能的入门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可是在近几年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体会到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基本知识、拓展专业视野、提高设计文化修养、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光有实践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工人,而设计师不仅具有绘图功底,更重要的是对设计的责任意识,要有丰富的涵养,精湛的技艺源于生活积淀和个人品质修炼。因此,一些涉及传统文化、素质拓展、大师研究的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艺术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理解力和思考力都较为欠缺,学习主动性不足,这一切给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都带来极大地困扰。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与热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课程学习,是笔者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辛辛苦苦讲45分钟,讲很多内容,学生听过就忘,不如抓住一个重点,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够记住一个要点,懂得一个道理,或者创新意识得到增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主题式教学思想将课程设计成一个个主题工作任务,然后围绕主题任务,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深刻地体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意义。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1.说讲结合,明确目的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特别是新生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结构是不了解的,对于为什么学这门课,这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问题是不清楚的,特别是一些艺术课程之间是串联关系,如果单纯地只学习某一门课程,就像是盲人摸象,最终的结果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到了课程设计阶段,才恍然大悟,后悔当初没有用心学习,但为时已晚,往往只能应付了事。

说讲结合,就是把说课变为讲课,将教师在专业活动中与同行交流的教学设计稍加改动,变为课程的第一讲内容――学前导航,使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有清晰的认知,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角色扮演,调动兴趣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理论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向职业角色的转换。“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百余人的合班课,如何在这样一个大课堂的理论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变被动的接纳为主动的学习,是笔者一直探索并为之努力的事情。在讲到与客户洽谈沟通时,提前布置同学们课下编写剧本、排练小品,课上再现家装展览会现场、新房交付现场、装饰公司现场等不同场合与客户沟通洽谈的情景,扮演角色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客户、业务经理、设计师等,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将家装工程的承接形式、与客户洽谈的准备、沟通技巧等所需理解的知识内容生动、立体、透彻地展现出来,这种角色体验让表演者和观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认识到装饰设计是一门服务行业,设计师除了做好设计,还要有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理解了客户沟通的重要性,设计师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立彼此的信任,以及对客户的经济情况、性格、职业、年龄、家庭组成等信息搜集的重要性。

3.你来我往,自主学习

对于一些大众所熟知的内容如设计风格一章,提前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课上汇报与讨论,交流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信息整理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将他人的信息变为了自己的信息,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内容,则在课堂讨论之后再布置相应的案例收集与汇报。在课程设计阶段,这种设计交流次数则更加频繁,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使得同学们的观点可以集中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除了课堂交流,课下交流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充分利用自媒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通过微博、微信、微课的三微教学法,将室内设计的潮流、前沿、行业动态等进行传播,特别是建立了平台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自发组织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

4.跨界思维,创意训练

跨界是当今设计界一个新锐的设计态度和设计方式,跨界(crossover)在英文中的的原意是“转型、转向”,后引申为不同领域间的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通过跨界思维,在继承所跨之界各自的优秀特性的基础上,创造出超乎寻常的创造性价值。

(1)从影视剧的室内场景中分析设计案例。跨界思维不仅可以运用在原创设计上,也能够运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电影和电视是社会的浓缩和历史的再现,提供给我们琳琅满目的场景资源,风格多样、类型多种,涵盖面广是任何一本专业书籍无法给予我们的。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先从当时流行的影视剧中选择,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例如,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期间,选择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观看节选片段,将案例由静止的图像转为动态图像,讨论的热烈程度会大大增加。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居住空间时,将他们想象成业主,从职业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性格的对比展开,进而分析室内风格的选择、色彩的运用、材质的表现,等等。待学生们进入状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经典片、历史片等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借助图像媒介改变室内设计创意思维方式。“世界已由图像符号组成,我们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广告等大众传媒的过滤,接收到的是一个被解体、并置、杂乱的图像世界。”这也成为了不少设计师利用图像媒介进行室内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之一。例如,香港著名设计师方振华,在他的工作室,找不到一本关于室内设计的书籍,都是一些服装、平面、产品的杂志,等等。用他的话说,看别人的设计,永远只能走在别人的后面,无法超越。他从一双皮鞋的照片中能找到KTV设计的灵感,从一双塑料拖鞋上能想象到空间的造型,从一件带纱的文胸上设计出把窗帘放在外、窗纱放在内的新的窗帘形式。可以看出,日常接触到的生活图像都可以是设计创作的素材。

在借助图像媒介之后,我们就找到了开启每位学生自身潜能的钥匙,具有设计想象力就不再是个别人的特异功能,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室内设计原创的要领。

四、总结

通过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我们发现,职业教育与艺术教育思想并行不悖,艺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不能丧失艺术教育的特色也不能丢掉职业教育的根本,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不能只顾眼前,更要把眼光放远,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 葳,李海冰.感性教育与人文氛围――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装饰,2014(04).

[2]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邱晓葵.居住空间设计营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第2篇

1.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起步较晚,1956年,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院校中央工艺艺美术学院成立。中央工艺美院教学体系在一段时期内带有浓重的美术教育色彩。开设的专业基本是我国传统的手工业种类,办学规模小,人才培养为精英教育型。近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因此在一些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到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发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2.专业调整与开办情况1998年7月由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挚业目录和专业目录》正式颁布,设计类的专业种数由15种缩简为5种。原美术学院差不多全部开设了设计类专业。如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部、广州美术学院和鲁迅美学院也已开设了设计类的6个专业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部设置环艺系(设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两个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建立设计学院(设视觉传达、数码媒体、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摄影五个专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艺术设计系(设环境、视觉、数字媒体三个争业)等等。

3.主要瓶颈与问题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设备条件差,师资缺乏,传统绘画课程、徒手实践的专业基础课程,各类文化、理论课程占的比例过大;而使用现代化设备体现时代化技术的课程,同市场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环节课程太少。现阶段部分高等艺术设计院校教育借鉴的“l+3”教学模式较为科学,即在人学一年级里,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在设计基础部进行一年完整的、不涉及任何专、Ik的设计基础学习,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各个专业系,由各个专业提供给学生专业知识。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艺术设计实践。

二、加强职业教育设计教学的建议

1.加强校企联系,把握工学结合发展方向在构建广告设计工作室时要实行工与企业紧密合作,邀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参与车间施工和日常教学。成立行业、企业、专家、设计师、教师指导专业委员会组成的的专业建设指导部门,充分听取企业、机构、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深入开发工作室工作综合学习课程建设和改革。

2.完善的工作室制课程体系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工作室工作综合学习项目课程开发,使实践处于教学实践的核心位置。在学生培养方面,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个人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一个工作室系统集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其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艺术的力量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现在的社会真正缺乏的是具有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优化

综观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在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背景下,国内各省、市、地区已全面展开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计划,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已经平稳度过了初级阶段,如何合理、有效的促进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规范、高效使用成为当前面对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组织、加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的后续投入,保证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平稳发展,避免这一功能强大、耗资巨大的工程走弯路或是停滞不前。

一、全面、规范的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应使各级、各部门、各校领导进一步加深认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社会的强大促进作用。就作者调查的各省、市、地区而言,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使用者对该项工程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项工程的超实用性和巨大作用。其次,及时听取一线教师、一线管理人员的反馈信息。作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一线使用者和管理者,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管理拥有第一发言权。庞大的系统中必然存在一定问题、弊端、瑕疵,只有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反馈意见,才能更好的推动教学资源库的良性发展,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强大功能,才能够更好的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和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再次,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规模化、链条化的资源库模式。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同样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整合,在不断的循环改善中发展进步,最终形成规模巨大的国家资源中心。

二、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1、着力开展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整合

就高职高专学校发展方向而言,江苏省高职高专学校有规划合并迫在眉睫。星散的校园分布必将导致政策贯彻的冗余和滞后。因此,江苏省应充分考虑成立职教园区,合理规划合并高职高专学校,规范整合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资源。以期达到创办规模化高职高专学校,形成规模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目的。

2、大力争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扶持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政策性措施,并设立了相关项目基金。但是各校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仅是依靠政策安排部署,并未主动计划申请,或是申请过程中,准备不充分、计划不周详。介于此,各校完全可以指派相关部门或是雇请专业人员整理资源库建设计划,争取政府项目基金,进而扩大校本资源库规模,进一步提高校本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实用性。

三、深入开展各项相关培训

1、领导培训

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良性发展,政策性措施取决于领导的决断。因此,江苏省市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市局和各校领导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建设和管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重视程度,从而更方便、有效地贯彻国家政策方针。

2、专业管理人员培训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日常管理和更新中,专业管理人员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江苏省各高职高专学校基本采用信息中心进行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管理建制,虽然相较非计算机专业人员而言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各校信息中心管理部门时间、经历、专业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各校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的合理性、素材资源的规范性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建立专门部门、专人转项负责制,并开展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日常维护、更新、管理等相关培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和高效运转。

3、一线教师培训

江苏省各校教师虽然初步掌握杀毒软件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网络下载资源等基础信息化手段,但对于操作系统安装、影、视、音频编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摄像设备等稍高难度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时代,这些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对象并不是仅仅针对专业人员,因此,对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也亟待开展。唯有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及其素材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必须对资源库建设、管理和更新及其内素材资源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有效规范和评价反馈,有助于开发者明确开发目的,实现资源库实用功能;有助于管理人员规范日常维护工作,合理更新资源库内容,避免为达到政策性要求而进行随意扩充与任意更改;有助于使用者高效搜索素材资源,有效使用数据资源,有效上传素材资源,维持资源库的健康发展,保证其良好的适用性。

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与日常管理中,需要充分的调动管理者的管理热情和使用者的使用积极性。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素材的提供部门、单位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的合理更新、高效运转和充分适用。同时,定期开展教师的信息化设计竞赛,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主动探索、共享、使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资源库内的素材,也为省级、国家级的相关比赛选拔了优秀参赛者。

作者:张静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多媒体技术在现在教学中正确开展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6)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第4篇

(一)思想上要认识到位

在中国古代,对于艺术的教育就非常重视,比如古代教育中强调的“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既包含了技术的学习也有艺术的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同等重要,同步开展的。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同样也继承了古代教育的理念,学校课程设置中不仅有职业能技能培训课,还有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课程。可以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另外,在学习方面国画艺术课程的学习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是有相通之处的。中职学生在掌握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的同时还可以将其应用到职业技能学习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在开展国画艺术教育时,应该从思想认识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艺术课的无用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采用学分制形式,确保正常开展

相对美术院校来说,在中职院校中开展国画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在教学计划方面不够全面详尽、教学课时不够充足、学生基础薄弱等。因此,为了保证国画艺术教学课程能够正常、持续的开展,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多加注意。比如,在新生开学之初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国画课程,每周至少一节国画课,并且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采用学分制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国画艺术的外在动力。

(三)教学过程中方法灵活多样

国画艺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出于兴趣原因不愿意学习中国画,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学之初,可以通过欣赏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介绍历史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画家的生平趣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细节的设置,比如在教学环节上可以先从临摹教学开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写生、创作等。在临摹阶段,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线描,反复练习每一线的起笔、运笔、回峰、停顿、收笔等动作,在循序渐进中逐渐提高绘画基本功。在临摹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可以采用临摹不同作品或者是采用不同的临摹手法等手段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操之过急,不同的学生可能在不同的国画风格上有不同的领悟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领域。

二、结束语

艺术职业教育范文第5篇

教育管理是指在既有的社会环境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现有教育资源(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教育方针、目的。教育管理的本质是将资源进行整理、规划、再整合的转化过程,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南京艺术学院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也紧跟时代步伐;而作为直属二级学院的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也大胆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海量信息资源的高效处理,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整体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

2“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知识社会不断进化而演变及其催生的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依托互联网技术及手段与传统行业相联合,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和优化、更新现有业务体系、重构传统模式,进而对整个社会进行转型、升级、进化。“互联网+”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充分融合,提升社会效率,进而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观念及作用早已渗入到各个行业,对各个行业进行效能提升,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的不断渗透,教育管理行业也在发生着颠覆传统的变化,尤其是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不管是在传统的观念里,还是实际的生产教学中,艺术类教育管理领域都是以传统教育见长。“互联网+”给艺术类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边界、过程以及教学评价都带来颠覆传统的改变。

3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特点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艺术类教育管理方面经过百年的积淀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经验、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也显得有所欠缺。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作为公办直属二级学院,承担面向全省中专、技校、职业学校、文化艺术学校对口单独招生的任务,为其提供高层次、多专业的艺术类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创立了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口碑和品牌。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不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模式都走在了前列,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3.1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模式下,走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部分专业将日常教学带入企业生产一线,采取教学与实习并举的方式。将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演变成生动活泼的生产一线,实现知识的“华丽转身”;将老师的言传身教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3.2“实训工场”取代传统教室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一间教室,一本书”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大部分专业采取“实训工场”取代传统教室,工场里有满足所有教学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老师可以边讲解具体的知识理论,边用工具进行展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3.3行政管理制度完善

为适应当前艺术类教育的特点,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完善自身状况,从而确保日常教学、学生管理的有序进行。尤其是现阶段“艺考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后,作为艺术类高职的排头兵,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教育管理制度完善方面一直紧跟时代步伐。

3.4教育理念的转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显然也要适应时代的步伐。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显得更为重要,艺术讲究的是“个性的展现”。怎样在大众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个性的展现”,对教育理念的转变提出更高的要求。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教育理念方面也走在了前列,以学生为本,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创新“互联网+”时代下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更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管理模式能否顺应时代潮流,能否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合格大学生成为关键。为此,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创新“互联网+”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教学理念、方法的创新

作为全省艺术类高职人才的主要培养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采取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效应,创新教学方法、转换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设计不同的、适合教学环节的教学课件,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有区别地认识到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2科研领域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一环,而高等职业教育科研领域的协同创新又在整个协同创新领域占有独特和重要的位置。作为独立的公办二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各个专业间并不是独立建制,大部分专业存在学科交叉,跨学科跨专业在校内各专业间很普遍。在完成重大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时,科研协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协同创新一方面使得校内资源共享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使校内和企业间基于双方互利的协同创新机制得以加强。科研协同创新还体现在建立校内科研协同机制,从内部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从而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科研协同创新,还要加强协同创新统一平台的建设。有了协同创新平台,学校与科研院所、学校与企业间才能更好地开展深度合作,最终实现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4.3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育模式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将传统行业向外延伸。教育管理同样可以借助“互联网+”这双强有力的翅膀,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南京艺术学院为了弥补课堂讲课只有45分钟的缺陷,向外延展课堂,建立线上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不仅可以线下选修所要学习的课程;通过线上还可以补选(复习)已经在课堂学习过的课程,或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线上学习,可以实现线下所有的功能,如网上选课、复习、答题、考试等。除了网络教学平台,还有学生一站式管理平台,实现老师对学生数字化管理的功能需求。

4.4加强信息化办公水平建设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技能;“互联网+”的发展与参与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网上办公,提高办事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与数字化学生管理的无缝衔接;通过“互联网+”实现学生虚拟课堂的学习与管理。当然,要实现这些具有“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功能,教育管理参与者平时要加强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尤其是相对基础比较薄弱的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