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利地震的原因

智利地震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利地震的原因

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第1篇

1.海地大地震: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多家权威地质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地震震中位于(72.5W,18.5N),距太子港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波及古巴东南部,当地震感强烈。至北京时间2月23日,死亡人数达到30万人。

2.智利地震: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北京时间14时34分)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野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位于海底59.4公里,已引发一次浪高1.5米的海啸。根据最新消息,截至目前,智利发生的里氏8 8级强震已造成至少708人遇难,死亡人数还有可能继续上升。

3.中国台湾地震:2010年3月4日8时18分(北京时间),中国台湾发生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甲仙地震站东偏南方17公里处(北纬22.9度,东经120.6度),震源深度约6公里,是近百年来高雄最大的一次地震。

[考点分析]

1.地理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是地理考试的必要考点和分析理解的前提。地理环境一般从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等方面考查。

海地是中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境内以山地为主,仅沿海沿河有狭窄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海地经济落后,其最大的海港太子港是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航线上的重要枢纽,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对此航线影响重大。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以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有“铜矿之国”之称。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边。属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台湾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0%。经济水平较高,其中加工制造业发达。

2.地震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构造地震,即地壳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引起的地面震动,主要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呈带状分布。如海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中国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三地同属环太平洋地震带。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如人工爆破、建设大型工程都可引发地震。

3.地震的强度:地震的强度从震级和烈度两方面分析。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的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烈度大小主要受震级影响,一般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同时,地震还受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影响。

4.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两方面。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受灾体的抗灾能力与密度大小、人类活动、防范意识与防范措施、有无应急预案等。其中人类活动可以“放大”和“缩小”灾情。海地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没有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系统,加之建筑物质量低下,人们防灾意识淡薄,导致地震后政府瘫痪,社会失稳。建筑物大量倒塌,“放大”了灾情。而智利和中国的台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稳定,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系统,建筑物抗震系数高,人们防灾逃生意识强,震后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救灾效率高,从而“缩小”了灾情。

5.地震可能引发的相关灾害: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具有群发性规律,空间上具有群聚性规律。而且自然灾害具有区域链发现象,可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其中地震灾害常常诱发滑坡、海啸、崩塌、火灾等次生灾害。如本次智利地震,由于震源位于海底,引发了大规模海啸。中国台湾地震引发了大面积山体崩塌。

6.地震发生的前兆:受理论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现在地震还不能进行准确预报,但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一系列前兆。比如地下水和动物异常。但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很多,单一的异常现象出现时,并不一定有地震发生,只有多种异常现象同时出现时,才能预示着地震的发生。

7.地震的防御措施:地震的防御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加固山体、水库等。非工程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预警预报,制定应急预案,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与地震中自救和互救的能力等。

[相关练习]

材料三:进入2010年,A、B、C三地相继发生了7.3级、8.8级和6.7级破坏性地震。其中A地损失最严重,死亡人数达30万人之多。

1.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三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2.台湾高雄地震后,________(东部或西部)损失更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

3.B地__________(1月或7月)更容易出现滑坡或泥石流,原因是________。

4.哪种些原因可能导致B地震级比A地大,但损失却比A地小?

5,.认为政府和个人分别可采取什么措施减小地震的损失?

参考答案

1.环太平洋 地处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跃

2.西部西部距震中近;西部为平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损失更大

3.7月B地为地中海气候,7月份为雨季,降水多

4.B地距震中远;B地建筑物抗震系数高;B地人们防灾意识强;B地有应急预案,政府救灾效率高。

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第2篇

日本9.0级特大地震再一次震动了全球的神经。

回首看,本世纪以来的10年时间里,印尼、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新西兰等系列大地震,带来的山崩地裂和惊涛骇浪以及巨大伤亡,一次次袭击着人类脆弱而敏感的神经,让人类的末日情绪不断升级。

地球到底怎么了?真的到了末日来临?我们来听听地质科学家的解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吴树仁,多年来主要从事活动构造与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吴树仁的办公室是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全球构造略图(大洋中脊、活动断裂、火山口)”以及“中国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图。

采访首先从日本此次特大地震发生的原因开始。

日本特大地震是早晚的事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兰迪・科勒说:“智利发生8.8级地震,这是不寻常的事,这种强地震不常发生。尽管如此,地震学家有时会期待发生这样的地震。这似乎听起来有些冷酷无情,但那是地震,在一个地方早晚要发生的地震。”

这个早晚要发生地震的地方,同样也适应日本。“在日本,发生这样特大地震是地质历史中无可避免的事情。”吴树仁主任说。

日本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活动非常活跃。这条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地球上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

所以,智利、日本、中国、印尼和新西兰等国家等都是地震多发国家,也是极易发生强震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发生大地震,都算是正常现象。”

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中国地质科学院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和院士专家,分析这次地震灾害的发生机理,得出日本地震基本情况:日本9级地震的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4公里。震前(3月9日)发生过7.2级前震,震后6小时内发生了14次6级以上强余震,余震最高级达7.1级。地震的能量巨大,相当于我国汶川地震能量的20多倍。

初步资料分析表明,这次地震是太平洋板块沿日本海沟向西俯冲、日本列岛向东反冲产生的逆冲断层型地震,地震破裂长达450千米,影响宽度达150-200千米,自西向东逆冲产生的同震水平位移超过3.9米,地震持续时间约2分30秒;地震断层向西倾斜,倾角小于30°,余震显示地震断层沿倾向延伸约300千米。

由于地震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震中距日本宫城县城约130千米,远离东京373千米,地震对日本本土造成的直接灾害并不是特别大。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日本宫城县陆域大部分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为7度,东部海岸带及沿海岛屿地震烈度达8度(汶川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但由于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其灾害效应远远大于地震直接灾害。地震对日本核电站破坏极为严重,可能成为世界性灾害。

吴树仁介绍,我们国内发生的地震,大多数也是符合地震带分布规律的。比如云南盈江地震,它发生在我国南北地震带的次级断裂带上,所以震级仅止于5.8级。而汶川就在我们国家最大的南北主地震带上,这里就能发生8级以上特大地震。盈江地震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与印度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地壳向东滑移存在密切关系。吴树仁说,它们与这次日本地震的发生没有明显关联。

地壳活动相对活跃总体正常

吴树仁研究员给记者展示近100年来,8.5级以上特大地震发生年份和地点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前50年全球强震比较少,地壳活动比较弱。1950-1965年,是一个强震活跃期,共发生7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除1次发生在我国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期间,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

而本世纪刚刚过去的10年里,已经发生三次8.5级以上强震了,分别是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和今年日本的9级地震。

这是全球的基本情况。

在每一个地震带内,又往往表现为自己特有的周期性。如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北带,1915―1933年19年间,发生了一系列7.8级以上的浅源地震,地震相对活跃;1934―1951年共18年间,在整个断裂带上都比较平静;1952―1969年这18年间,地震增多,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

“基本可以断定,目前地球进入了一个地壳活动的相对活跃期,包括地震、火山活动以及相关的构造活动。有人以2004年印尼地震为开端,因为那次地震打破了全球40年来没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我认为以2001年我国昆仑山8.1级地震为开端也是说得过去的。”吴树仁说。

至于这个活跃期能持续多长时间?“我初步推断至少会持续15年左右,这也是基于以往的历史地震资料得出的数字。”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在全世界、一个地区或一个地震带,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多震的活跃期,在另外一段时间内则表现为少震的平静期。这种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就是地震的周期性。

“这种地震活动的周期性现象,是一个地震带的应力应变积累和释放的全过程的表现。”

但是,吴树仁强调,尽管可以说,地球目前进入地震的相对活跃期,但是从百年地震历史来看,当下全球地震活动总体还是正常的,发生地点和强度基本上是在科学家的认识范围之内。

地壳发育很厚,因地震而全球毁灭很难

关于网上盛传日本大地震的原因是日本在海底进行核试验造成地壳变化,吴树仁认为,强大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裂变、对流、板块碰撞等造成的,人为因素干扰只能起到一定的诱发作用,这个作用是很有限的。

“虽然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但是并不可怕,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些强大地震几乎都集中发生在板块边界。其中据有记录以来历史地震统计分析,九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大的板块边界。”

通常板块边界碰撞发生的地震,尤其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震源比较深,一般都是五十公里以上,但是这次日本地震震源比较浅,这也是造成很大灾害的一个原因。“日本地震之后及时做到了海啸预警,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再一个就是所幸发生在初春,海边游玩的人很少,如果发生在夏天,伤亡会更大。”吴树仁说。

目前,从科学家掌握的情况看,地震通常发生在哪里,多大级别,大体心中有数,人类有记录以来大多数地震是符合这个地震带分布规律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还不能准确掌握,这个是世界级难题,即地震预报问题。

“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远远没有对头顶这片天空了解得深刻,人类现在钻探地壳,打的最深的是一万多米,但那也是一孔之见,还不能达到对地壳内部规律的深刻把握。”

提到世界末日,吴树仁笑了,说:“地球在漫长演化过程中,早期的活动很强,那个时候壳层比较薄,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很强、很多。但是到了现在,地壳已经发育得很厚了(平均30km左右),再想出现因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难而导致的全球毁灭就很难了。”

在设防能力上下狠功

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UNISDR)研究,目前全球自然灾害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与极端气候相关的灾害,如干旱、风暴、洪水,以及寒潮和热浪等;第二类则属于地质灾害,如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滑坡泥石流灾害等。

统计资料显示,在2000年至2010年9月间,全球共发生约3900起国际范围内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直接造成超过100万人死亡,其中地震和海啸死亡678571人,热带风暴死亡173327人,近24亿人受到影响,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1万亿美元(EM-DAT统计)。

吴树仁研究员认为,强地震的发生跟人类活动关系甚少,但是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比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却是跟人类的活动有关。

尤其是日本这次核电站的危险,当然是跟人类活动有关。“对我们国家正处在要大力发展核电时期,这是一个很强烈的警示,在强震带附近建核电站,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在灾难的分类中,还有一大类就是极端天气带来的灾难。按照吴树仁的分析,造成极端天气灾难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星球本身,目前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全球进入了变暖期,引发极端气象灾难;第二是人类工业化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第三是人类的工程建设活动。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逐渐移居到一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灾害危险更高的地区。例如,随着城镇化建设以及重大工程等向荒山野岭开发,一旦发生灾难,伤亡就会非常大。按照这个分析,地震和极端天气引发的灾难,近几年还会发生,但是显然不会像《2012》所描述的那样。

作为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类如何应对这些从天而降或从地心蹿出的灾难?

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第3篇

在过去30多年间,大学一直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出口。但是扩招后的10年间,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入学率则达到了60%,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时候,大学的定位开始饱受质疑。这种质疑来自大学的两端――入口和出口。

在取消了国家包办的“毕业分配”10年后,大学的入口仍然由国家统一把持。这种统一招生模式的弊端正日渐显现:入口的狭窄让大学形成“千人一面”的模式,而高昂的培养成本则使大学的价值跌落云端。在大学的出口,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毕业生期望值都与现实脱节,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就业率倒挂:研究生不敌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职校生。

改变或将开始。今年7月和8月,国家接连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目标显而易见,就是要衔接教育和人才培养。

大学的失衡实际上是所有教育阶段累加的失衡,大学的改变则需要教育整体规划的改变,未来大学的定位或将关系到中国能否培养出国家核心人才的竞争力。

建造坚固之城

今年,海地、智利相继发生大地震,由于房屋抗震设防的差异,地震造成的后果也截然不同,智利的抗震经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还有人统计,以每个人平均计算,智利拥有最多世界知名的地震学家和工程师。

有人就此提出这样的问题:智利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抗震经验是否可以让中国借鉴?这也是日本、美国在地震预报不过关的情况下,选择加强建筑抗震设防的防震减灾现实路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于2009

年5月1日起施行,它对抗震设防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让《防震减灾法》产生巨大的法律效力,为子孙后代营造坚固之城,已是压在这一代中国人肩上的历史重任。

批评的权利

批评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是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任何批评本身都与真理的生成过程一样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只要其指向正义、公平,在论证阐述的道路上即便伤痕累累,我们也应不遗余力地呵护。

一个敢于批评、宽容批评的社会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一个不惧批评、善于纳言的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努力创造一个宽容批评的环境,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当然,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无须讳言,我们眼下的批评状态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熟悉的要么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么是“”式的大批判,一种可以成为时代标杆的批评语言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批评空间还

有待媒体、公民和社会各个阶层去共同拓展。重建阳光下的批评之道,我们固然需要锋利之笔和尖锐之文,但我们更需要忠厚之文和宽容的语境。

谁“绑架”了主流

当前,社会低俗文化泛滥,导致人们的思想混乱、价值错位、文化迷失。

近日,中央提出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高调地反“庸俗、低俗、媚俗”?那是因为现在的低俗文化已经到了俗不可耐、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甚至造成了社会主流价值错位、人们思想混乱、文化发展方向迷失的严重后果。而“三俗”之风为什么会盛行,我们也要深刻总结。

一种错误的社会价值观之所以得以泛滥,原因在于主流价值观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或这种主流价值观没有很好地为民众所接受。

因此,在反“三俗”之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主流文化重塑问题:低俗文化流行究竟凸显了主流文化怎样的发展难题?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态度如何?人们是如何看待低俗文化流行的?主流文化如何重塑?这些问题是该引起我们重视了。

桑兰没有疯

17岁,阳光灿烂的如花少女,突然被狂风吹落,天使的“翅膀”从此折断……

岁月如白驹过隙,一转眼12年过去了。

“轮椅公主”桑兰留给外界的是一张招牌式的定格笑脸,然而,笑脸背后,有多少人知道她的煎熬、焦虑、痛苦和委屈?

她告诉人们:“受伤后我经常从梦中惊醒,梦到我还在训练房练习体操,尽情体验腾空、旋转、飞翔的快乐,但是醒来一看完全不是这样,连翻身都翻不了,泪水一下子就沾湿了枕巾……”

桑兰要为12年前的惨祸打官司。

有人问,她是不是疯了?

有媒体认为:“她俨然成了一个‘麻烦制造者’,在‘保姆门’‘轮椅门’等事件中饱受非议。”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桑兰的种种“较真”事件,特别是近日发生的“桑兰欲状告12年前的友好运动会组委会”的事件,“是公民维权的进步,也是运动员法律意识的觉醒”。

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第4篇

智利圣何塞铜矿33名矿工被困700米的井下已有一个多月,其中一位名叫巴斯托斯的矿工被人们称为“最幸运的倒霉哥”:6个月前,他和妻儿刚刚逃过里氏8.8级的百年大地震,如今改行当矿工又遇上矿井坍塌,与其他32名工友被困井下。但由于井下矿工配有必要的救援设施,现在巴斯托斯的妻子在矿井外乐观地期盼着夫妻团聚的那一天。

700米深的井下,巴斯托斯与其他32名矿工被困长达17天,才被人发现。幸运的是,他们目前还活着,而且状态基本良好。8月29日,他们甚至有机会通过特设电话线与井上的家人通话。为他们的生还感到欣慰之余,我们更应该关注“倒霉哥”奇迹背后的“必然”。据媒体报道,井下矿工配备了基本的清理设备,例如手推车、靠电池供电的大型清除设备。同时,矿井内还有通风口和饮水储备,还预先存有罐头、牛奶等应急物资。

33名智利矿工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来看看英国《卫报》记者深入矿区带回来的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矿工们作息有序,生活上纪律性很强。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是源源不断输来的食物、水,甚至还有足球。9月8日凌晨进行的智利与乌克兰的足球友谊赛直播,他们也“有幸”迎来了足球转播史上最接近地心的一次收看。这个凌晨,球赛为了33条生命而战。

被困矿工们的每天从早上7时半开始。他们起庥后用汽车电池带动灯泡照亮避难所,借此提示现在是白天时间。早上8时半,矿工们开始吃早餐。地面上的救援人员通过一个直径8.8厘米的管子将热三明治、矿泉水、药品和家人的书信送到地下。这些物品每隔20~30分钟就会输送一次,井下的矿工们安排3名矿工接收和整理。19岁的矿工吉米・桑切斯说:“我们把这条运输通道称为‘鸽子’,它带给我们安宁。”

由于条件所限,整个运输食物的过程要花费1小时左右。地面的救援人员介绍,他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断地给矿工们输送饮用水和食物。吃过早餐后,矿工们开始阅读信件或者书籍,然后清理生活区和洗澡。矿工们洗澡要乘坐升降机,爬高到300米深处的巷道。那里有一个天然的小瀑布。

在地下700米的深处生存,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顶棚掉下来一小块石头,进而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矿井进一步垮塌。因此,整个上午,矿工们的重要工作就是轮班巡逻,排除安全隐患。反观国内――矿难生还更多地依靠奇迹

还记得去年6月发生在贵州省晴隆县新桥煤矿的透水事故,其中也有3人在被困井下长达25天后奇迹生还,然而两相对比,我们“救援奇迹”的背后,是矿工“靠嚼煤渣来消除饥饿感和恐惧感,口渴没有水靠喝尿来维持生命”的无奈。这种“奇迹”,更多靠的是运气,是偶然。人类的采矿史,其实伴随着无数矿难的发生。有挖掘,灾难似乎就是不可避免的。怎样预防灾难的发生非常重要,而灾难发生后,怎样能使伤亡和损失尽量降低,同样很重要。

今年7月,河南、陕西、湖南、甘肃、辽宁五省接连发生5起煤矿事故,其中王家岭、伊川矿难成为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些矿难发生后,矿工们只能祈祷在“黄金救援时间”之内得到救助,否则只能等待死神的降临。究其原因,是诸多矿井底下根本没有给矿工准备矿难发生后的自救设备。在王家岭矿难中,有的矿工靠身上偶然带的馍片侥幸活下来。从智利矿工“最幸运的倒霉哥”和他兄弟们成功自救的经历不难看出,在日常井下作业之中,给矿工配备必要、规范的应急设备是多么的重要。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搞煤矿企业整合,做大做强煤矿企业,促进安全生产。这种整合,不能仅限于规模上的“大”,更要体现在安全生产上的“安”,要利用整合、利用实力增强的契机,加大安全投入,解决以前小煤窑因实力小所难以解决的安全设备问题,给井下建设完善的安全设施,储存足够的应急物资,给矿工配备现代化的安全设备。

智利地震的原因范文第5篇

看见原本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的人们在一场大难中就这么消逝,我的心像被千万根针扎了般疼痛。

因为这次空前的劫难,上万人伤亡、失踪、成百上千的人无家可归。但是,在灾难面前,日本人却表现出了这个民族一贯的冷静淡定、团结顽强。在东京,就算道路如何堵塞,人们总能井然有序地列队排站,让人不禁一惊。在地震重灾区道路崩裂,商店无人看管,但却意外地没有人进入抢占食物、趁火打劫,而是安静地站在门外等待。单单是这一点,中国人就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为日本人民祈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这个坚强的民族里学到一些。

另外,这次灾难,还导致了煤电厂爆炸、核电站泄露导致多人受辐射,昨日还经历了可怕的火山爆发。

在电视上、电脑上,我们都看见了许多令人心酸、生畏的视频,啊,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其实,导致这次灾难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前不久,整个地壳运动,西半球需要释放的能量已在智利的大地震中释放了,所幸人员伤亡人数不算太多。可是东半球这边的能量还未曾释放,只是未找到合适的出海口,但始终还是得释放的。所以这次,能量找到了日本,很不幸,这次特大地震直接造成了连续的几场天灾,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

根据科学家所测量的,这次大地震使整个日本平移2。4米,整个地球每天都因此而少了1。2毫秒,多么不可思议的数据啊!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榆林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