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立春佳句

立春佳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立春佳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立春佳句

立春佳句范文第1篇

上联:松竹梅岁寒三友;

下联:桃杏李春风一家。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头、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来源:文章屋网 )

立春佳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甲醇 质量流量计 计算机控制 内部循环 节省蒸汽

甲醇在聚醋酸乙烯的生产过程中起着溶剂及带走反应热的作用,然后通过精馏塔进行分离,聚醋酸乙烯送醇解工序与碱反应生成聚乙烯醇,回收工序要对这些甲醇以及未反应的醋酸乙烯进行回收提纯,而因甲醇的汽化潜热较大,因此甲醇回收是聚乙烯醇生产中消耗蒸汽较大的环节,是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

一、流程简介

聚合工序的任务是将醋酸乙烯在甲醇做溶剂的情况下,在一定的引发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醋酸乙烯,聚合率达58%左右,那么未反应的42%的醋酸乙烯及做溶剂的甲醇需要回收,则通过精馏一塔、二塔及三塔分别对PVAC、VAC及 MEOH进行分离,然后回收利用。

二、现状分析

聚合釜聚合得到聚醋酸乙烯要经过精馏一塔分离,根据物系特点,聚醋酸乙烯是聚合物、较粘稠,流动性不好,输送过程中必须要用甲醇做热源,塔釜出28%左右的PVAC 溶液,塔顶加入工艺水,利用醋酸乙烯与水共沸的原理,把醋酸乙烯带入塔顶蒸出,组分为VAC55%,MeOH 45%,直接进入聚合二塔,因聚合二塔加工艺水既可以利用水的极性,把MEOH萃取至塔釜,又可以与VAC形成共沸物从塔顶蒸出,所以此塔顶既是共沸又是萃取,再加上一塔吹入MEOH过大,容易将PVAC带入一塔顶进入二塔,使二塔操作极不稳定,经常出现液泛、堵塔,严重时整个聚合系统停车检修,每次用时约72小时,增加了开停车消耗,又对前后系统物料平衡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如果这部分醋酸乙烯以及甲醇在二、三塔精馏分离之前直接返回到聚全釜使用,将节省大量的水、电、汽消耗。

三、项目实施

2.项目完成后,二、三塔负荷仅为改造前负荷的15.6%,,但在低负荷时为维持塔的正常运行,必须大回流操作,所以可以采取开1天,停6天的间歇操作 ,这样可继续节省大量的蒸汽。

3.如果进行聚合系统的扩产改造,聚合二、三塔可以说一个塔顶六个塔,则二、三塔分离系统不用做巨大改变,则能完成任务,这样更能节省技改投资费用。

参考文献

立春佳句范文第3篇

摘 要:“雪月花”是日本自然美的缩影,象征了日本四季时令变化之美。这根源于日本平安贵族王朝的审美意识,更与中国文人白居易有着不解之缘。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的便是《和汉朗咏集》。《和汉朗咏集》是日本平安中期的诗文选集,首次将汉诗与和歌并列编排,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和汉朗咏集》中的“雪月花”诗歌进行考察,探究平安王朝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和汉朗咏集》;雪月花;审美情趣

(一)《和汉朗咏集》与“雪月花”

《和汉朗咏集》是平安中期的诗文选集,由著名文人藤原公任编撰。藤原公任,通称四条大纳言,是平安贵族名门出身,在和歌、汉诗和管弦等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有家集《大纳言公任集》、私撰集《金玉和歌集》、和歌理论书《新撰髓脑》、《和歌九品》等。在众多著作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和汉朗咏集》。

《和汉朗咏集》是以摘句的方式,集中国诗文、日本汉诗文以及和歌于一体的诗文佳句选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由“春”、“夏”、“秋”、“冬”四个部门构成,下卷为杂部,包括风、云、闲居、行旅等类目。其中中国诗文234首,日本汉诗文354首,和歌216首,共计804首。中国诗文包括出自《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白居易、元稹、谢观等人的诗赋。其中以白居易135首居于首位。日本汉诗文则多出自菅原道真、菅原文时、大江朝纲等著名文人之手。和歌以纪贯之、凡河内躬恒、柿本人等歌人之作为代表。

《和汉朗咏集》所选中国诗文带有明显的平安贵族的审美印记。尤其对于白诗的选择,回避了白居易最为擅长的讽喻诗,而独爱其描写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的作品。对于日本诗歌的选择以菅原道真作品为代表,更是基于“雪月花”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观念。

“雪月花”即“春之花”、“秋之月”、“冬之雪”,象征了日本不同季节之景,是自然美的缩影,也是日本传统美意识的集中表现。“雪月花”在日本诗歌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最早可见于《万叶集》中大伴家持的和歌“雪の上に照れる月夜に梅の花折りてらむしきもがも”。在后来多部和歌集中,以“雪”“月”“花”为题材的和歌都居于首位。然而“雪月花”成为一种审美的标志流传下来,却与汉诗有着不解之缘,这在《和汉朗咏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和汉朗咏集》直接以“雪”“月”“花”命名的类目有春部的“花”、“落花”,秋部的“月”,冬部的“雪”。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雪、月、花题材的诗散布在各个类目中。据文章统计全集共有雪诗54首,月诗101首,花诗197首,约占总数的40%,足以看出“雪月花”诗歌在《和汉朗咏集》中的重要位置。这些诗歌有的独写雪,月,花,有的则描写雪与月、雪与花、花与月的自然氛围。如:

(莺70)新路如今穿宿雪,旧宿为后属春云。《莺出谷》菅原道真

(花120)花飞如锦几浓妆,织者春风未叠箱。《花开如散锦》源英明

(夏夜152)空夜窗闲萤度后,深更轩白月明初。《夜阴归房》纪长谷雄

(庆贺771)花月一窗交昔,云泥万里眼今穷。《赞在衡》橘正通

(白802)庐州月色随潮满,葱岭云肤与雪连。《白》源顺

(冰384)冰封水面闻无浪,雪点林头见有花。《腊月独兴》菅原道真

所选中国诗文中亦不乏这样的佳句,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白居易《寄殷协律》中的诗句“琴诗酒友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交友734),正是白居易最先将“雪月花”的意象提炼出来,成为一种美的符号,在日本文化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二)“雪月花”与平安朝审美情趣

“雪月花”诗歌之所以备受推崇与当时日本人的自然观照意识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亲近自然,对四季更迭、万物消长有着极其敏锐和纤细的观察力。他们眼中的自然是瞬息万变、协调有序的,文人们最善于捕捉大自然细微的变化,所以日本文学作品中有着明显的自然美的烙印。而“雪月花”正是自然美的极致体现。雪的纯粹与消融,月的空灵与盈损,花的灿烂与宁静,将四季变化与时节之美浓缩在“雪月花”的意境中,从而获得美的感动,诱发内心最为细腻的情感。尤其到了平安时代,政局的稳定和贵族文化的繁荣使得文人贵族们多了一份风花雪月、吟诗作赋的从容,“雪月花”则成为吟诵的主题。

如(一)所述,在《和汉朗咏集》中,有众多以“雪月花”入诗的佳句,一一读来,不觉就在眼前展现了一幅“雪月花”美景图。如:藤原笃茂的“池冻东头风度解,窗梅北面雪封寒。”(立春2)立春之日,东风徐徐而来,冰封已久的池面也自东岸随暖风而融化,春意萌动的同时,窗外梅花北侧的枝干却仍被白雪覆盖,寒意未消,春雪压梅,妙趣横生。又如菅原道真的“冰封水面闻无浪,雪点林头见有花。”(冰384)冰封水面不闻波声,雪花点缀在树林的枝头,却好似枝梢上绽开的白色花朵。再如菅原文的“西楼月落花间曲,中殿灯残竹里音。”(莺71)破晓时分,月落西楼,花丛中夜莺奏曲,沁入竹林深处,勾画了一幅花鸟风月之图。

在平安朝的贵族生活中,赏雪、赏月与赏花皆为风雅韵事,在各种诗宴和宫廷的岁时节会中吟诗作赋更是文人之雅趣。“雪月花”正是这种高贵风雅的格调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汉朗咏集》中也收录了许多唐代诗人描写“雪月花”的名句,如

(霜368)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般若寺别成公》温庭筠

(鹤447)双舞庭前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赠鹤诗》刘禹锡

(山家554)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卷看。《寺近香炉峰下》白居易

(交友734)琴诗酒友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寄殷协律》白居易

其中白居易的诗句最受喜爱。被称为日本随笔文学之祖的《枕草子》中记载了中宫定子赏雪一事,当她想让侍女把帘子卷起来赏雪时,就用了白居易“香炉峰雪卷看”一句,问道,“香炉峰的雪怎么样了?”侍女心领神会,马上卷起了帘子。由此可见,“雪月花”是平安贵族高雅趣味的体现,“雪月花”诗歌的创作和运用更是贵族修养的重要部分。

读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们笔下的“雪月花”意境之美,感受贵族生活的审美情趣。但很多时候,“雪月花”的宁静背后还藏着一颗跳动的心,透过“雪月花”的面纱,我们可以探寻到诗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倾听平安王朝的真实声音。其中有恋之歌,如纪齐名的“闻得园中花养艳,请君许折一枝春。”(恋784)此处将妙龄美女比作园中的一枝春花,委婉而巧妙的表达了爱慕之情;有交友之情,如橘正通的“花月一窗交昔,云泥万里眼今穷。”(庆贺771)作者回忆了昔日与友人花前月下同窗苦读的时光,由衷祝贺友人如今飞黄腾达。另外还有很多感怀时光流逝的诗句,如菅原文时的“金谷醉花之地,花每春而主不归。南楼玩月之人,月与秋期而身何去。”(怀旧745)与同收在集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常791)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三)结语

日本古典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雪月花”画卷,传达了诗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正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的演讲中所说,“雪月花”是日本文化的特征,最能代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追根溯源,“雪月花”美意识离不开日本人的自然观照意识与风雅的审美情趣,也离不开中国诗文的滋养。(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川口久雄、志田延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73和朗集,梁秘抄[M].东京:岩波店,1978.

[2] 松尾聪、永井和子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11枕草子[M].东京:小学馆,1978.

[3] 宋再新.和朗集文化[M].济南:山文芸出版社,1996.

立春佳句范文第4篇

一、节令诗

节令诗顾名思义是指在节日场景和某些特殊时令所作的诗歌。

二、鉴赏节令诗

应了解不同节令所蕴涵的民俗活动:

人日,即正月初七。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怀友的感情。如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东汉年间,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风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元宵节成为灯节到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从立春那天开始,第五个以天干“戊”搭配某个地支纪日的那一天),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寒食,清明前两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清明,是祭祖扫坟或到郊外踏青的日子。如杜牧的《清明》。

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中秋,八月十五,这一天月色最好,是合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重阳,九月初九,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阳生之时。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是日,阖家团圆,共迎新春。如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三、节令诗的思想情感分类:

1.表现节令风俗,游乐蓬勃旺盛的活力。

明代的胡震亨《唐音癸签》记载:“唐时风习豪奢,如上元山棚,诞节舞马,赐纵观,万众同乐,更民间爱重节序,好修故事……遇逢诸节……朝士词人有赋,翌日即流传京师,当时倡酬之多,诗篇之盛,此亦其一助也。”由此可知节日风光,助长了诗歌的发展。如《全唐诗》中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两京新记》记载:每年的元宵节晚上,长安城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不,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诗歌的前两句写满城灯火流光溢彩,璀璨烂漫。桥上灯火,密如繁星,夜禁解除,锁链打开,任游客通行。人马过处,尘土飞扬,灯光为之暗淡。明月照时,只见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此诗即表现游乐蓬勃旺盛的活力和高涨的气氛,据说唐武后神龙之际,写诗赋元宵灯会的有数百人,以此诗为最佳。

2.借节日表达感遇伤怀之情。

大多数的节令诗较偏向于此类。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佳节,诗人登高饮酒赋诗,游子思乡之意、感叹人世无常之情常常流露于诗文之中。又如刘辰翁的《水调歌头》:“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诗人写明月如洗,普照万里江山,虽然两地分居,却能共赏中秋圆月。从古到今,中秋的良辰美景是年年如此,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人间就有了这种在离愁别恨的寂寞中度过良宵的不幸。句中化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的佳句,用月来慰离情。不过诗人没有满足以月光联系亲人的感情,还通过质问来表达对月圆人不圆的怨恨。

阅读训练一

忆秦娥

张孝祥

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注]结。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阙。

[注]鳌山:堆叠彩灯作山形,称为鳌山。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的上阕怎样描写元宵节欢闹的场景?

2.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阅读训练二

二月二日[注]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二月二日:蜀中风俗为踏青节。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颔联的抒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训练三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寒食为清明前两日。今日便是寒食,民间春游祭扫之日。江南有赛龙舟、荡秋千之习俗。此词作于乙卯年,张子野年已八十六矣。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两句话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2.最后两句词人是如何描写出月色的清明?

阅读训练四

客中守岁

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守岁”的“守”字有什么意义?

2.这首诗的尾联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阅读训练五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颔联中“乱”和“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简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阅读训练六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园、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③。

[注]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叶,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银花:明亮的灯烛。③“海上心情”,苏武牧羊典故。《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

2.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的表达效果。

阅读训练七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中的金波、飞镜比喻什么?

2.“被白发欺人奈何”是什么意思?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兴叹?

3.本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试从这一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

阅读训练八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元曲中哪些意象体现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2.作者写中秋夜景有什么特点?

3.试从写景抒情的角度赏析本曲。

阅读训练九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有更深层的内涵,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分析这首词蕴涵的思想感情。

《古诗阅读之节令诗》

阅读训练一: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词人先从正面描写彩楼上搭起的灯笼山,大街小巷车水马龙,游人熙熙攘攘,胭脂香气随尘飘荡。然后描写晓月斜挂柳梢,闪现着淡淡的清光,天将放亮,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腾中,这是从侧面写出节日的气氛。

2.在鳌山结和笙歌歇两处运用顶真的方法,语句连接紧凑,生动明快。

阅读训练二:

1.二月二日江上踏青春游,伴着和煦怡人的东风和温暖的旭日,一切都散发着浓浓的春意,就连那动听的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洋洋的情意。表现了诗人愉悦的感受。

2.移情。“各无赖”“俱有情”,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花柳和蜂蝶上,极写春游之乐――风和人乐。

阅读训练三:

1.这两句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写。词人写到水面上龙舟竞渡,少年手中桨叶翻飞。郊外,少女站在竹制的秋千上,像燕子似的飞起飞落。这段人物的动态烘托出欢快热闹的气氛。

2.运用衬托的手法。词人写到月亮升到中天,清澈明亮的月亮照着庭院,月光把无数飞舞的杨花照得晶莹剔透,月光下杨花飘过也看不见影子。词人用“杨花过无影”衬托月色的清明,工巧之至!

阅读训练四:

1.守岁的“守”,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的希望之情。

2.运用了对写法。不说我思念故园亲人,而是想象故园亲人在除夕夜里惦念着我,含蓄委婉地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阅读训练五:

1.诗人羁旅他乡,除夕感怀,“乱”“孤”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闷、孤寂之情。

2.这首诗写出了巴蜀之路和客中除夕夜的特点,看似寻常、平淡的语言,却写出了客居他乡人共有的感触,充满了异乡漂泊之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具有普遍意义。

阅读训练六:

1.元宵节(或“上元节”),银花、戏鼓、明月。

2.①“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②三组名词性意象叠加,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感叹之笔虚点。③这首诗读来别具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意味。

阅读训练七:

1.月亮

2.旧时代的文人每当仕途坎坷或壮志难酬时,便有叹老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那种追求完美事物的理想。

3.这首词的上阕,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想到嫦娥以及月中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出怀才不遇的内心惆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词的下阕,词人又放飞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这首词的主旨。

阅读训练八:

1.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

2.景象开阔,凄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相融合,写景手法多样。

3.本曲运用了写景抒情的手法。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引发了游子的离愁别绪。

阅读训练九:

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立春佳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年俗 春节 赣东北地区 江西

年俗作为一种复杂奇特的传统文化现象,在几千年文化心理轨迹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和艺术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在现今的社会背景下研究相关课题,对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春节,俗称“过年”。从狭义上讲,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开始,然后有祭灶、小年、吃团圆饭、熬年守岁、祭祖、拜年、灯彩等,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其中又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三大。因此,春节以农历岁首为界,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多月,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江西人过春节总共要经过五个阶段:腊月二十九之前是春节的第一阶段,包括过小年、办年货、祭灶、扫尘、贴春联;腊月三十是第二阶段,包括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大年初一是第三阶段,包括燃爆竹、拜年、压岁钱等;大年初二至正月十四是第四阶段,包括回娘家、迎财神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第五阶段。

一、赣东北地区概况

赣东北地区主要包括5个地级市及其管辖的周边县市、乡村等;5个地级市分别是鹰潭市、抚州市、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

鹰潭市位于信江中下游。长期生活在鹰潭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形成和保持着独特的传统习俗,蕴涵着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玩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演大戏等,为传统的节日增添了吉祥与热闹。

抚州市东邻福建,南接赣州,西近京九铁路,北濒鄱阳湖。古为临川郡。荆楚、吴越文化交汇于此,中原、闽粤文化滋润其中。秀美的风光、发达的农业、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灿烂的“临川文化”。魏晋以来,特别是两宋以后,名人辈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

上饶市东邻浙江衢州,南连福建武夷山,西濒鄱阳湖,北连安徽黄山,是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该地区过年的准备工作往往从农历腊月十五日起就着手进行,此间,要杀猪、宰鸡、腌鱼、制糕点、做新衣、购置敬神祭祖物品和其他节日用品,还要通阴沟,扫屋宇,擦家具,洗衣被,里里外外彻底清洗打扫一遍,然后挂年画、贴春联,将住房内外布置一新。

九江市位于万里长江、千里京九和五百里鄱阳湖的交汇点上。辖浔阳、庐山两个区;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9县;代管瑞昌市(共青城市)和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

景德镇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美丽而又富庶。昌江横贯市区入鄱湖、越长江、通大海,千百年来把名扬中外的陶瓷运抵世界各地。总面积5200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历史上,景德镇市是典型的陶瓷经济区,城区的绝大部分人均以陶瓷生产或相关的行业为生,繁荣昌盛的陶瓷业引来大量的移民,移民主要来自鄱阳、乐平等人口众多的邻近县区,因而过年习俗各异。①

二、赣东北地区年俗情况

赣东北地区除了过春节五个阶段外,每个地市还具有自己的年俗特色。

1.鹰潭地区年俗

鹰潭市较有特色的年俗活动有造果子、初一闹春跳灯、上谱。

鹰潭地区的农村在农历的腊月有十二场事的说法。即归亲、嫁女、乔迁、收账、还钱、买年货、做糖、酿酒、造果子、杀猪、除尘、看立春。农村的造果子,包括印饼崽、打麻片、炒花生、炒大豆、炒米花、做米糖等,尤其是印饼崽,需要人手多,左邻右舍妇女自带小锤,把饼崽印里的米粉敲紧,叮叮哐哐热闹非凡。

初一天刚蒙蒙亮,家家户户放鞭炮,图“开门大吉”,早在外面守候的“龙灯”立马动了起来。龙用稻草扎成,七人一伙,儿童五人跳灯,一人敲锣,一人收礼。跳灯至乡民家厅堂,由龙头喝彩,其余应彩。房东看见跳灯的儿童活泼可爱,开年又得了好彩头,自然要打爆竹欢送,并用果子或钞票打发。龙灯、狮子灯、“旱船灯”、马灯、罗汉灯、高跷灯等到来之前,都由下帖子的人先到各家各户散发,是亲戚的下“全帖”,还要招待吃喝,但灯不能年年出,中间须间隔数年。

吃过早饭后,祠堂大门之内早已云集了同宗的男女老少,等待同族内年纪大、辈分高、有文化的执笔人,将过去一年里出生的男丁的姓名、生辰八字记录在族谱上,谓之“上谱”。上谱后还得送谱,即将上了谱的男丁姓名、生辰写在红纸上,敲锣打鼓送到男丁家中,名曰“送喜”。

2.抚州市年俗

抚州市最具特色的年俗活动是“玩灯”。正月“玩灯”为南方民间常见的节庆活动之一。乐安县流坑村的灯彩独具特色,一是其规模盛大,二是表现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流坑桥西房的三义庙年年初八出灯,文晃公房的太子庙正月十二出灯。文肇公房“七甲”的仰山庙,正月十一出灯,唯有此庙连续出灯三夜。而出灯和游神又是同一天开始的,白天游神,晚上出灯。仰山庙人多势众,游神也最有声势。庙里菩萨一出,共有20多尊,并全副銮驾。旌旗招展,管弦弹奏,锣鼓喧天,神铳、鞭炮震耳欲聋。神像出行,必定游遍全村8条大巷,前后要用七八个小时。是时,围观者人山人海,连周围村庄的人也赶来看热闹。到元宵夜,出灯达到。为灯彩队开道的,是4人抬的两个火盆,盆中炭火炽旺不熄。一对锣鼓,两把神铳,紧随其后,鼓铳不断,声势威武。尾随鼓铳队后的是一位年高辈长的老者,头戴礼帽,身着长袍,一手执蜡烛,另一手执文明棍。紧跟其后的是一个纸扎大坊牌灯。这是第一个露面的灯,是个门面,十分为人们看重。大坊牌灯前后均写有楹联,均系描写当夜景象的赞语佳句。

坊牌灯后,是神轿、罗伞、锣鼓、花灯等。菩萨随灯出游,有“押灯”之含意,一正压百邪,以防鬼魅邪神作怪。神轿后,便是各种各样的灯彩了。灯内皆点着蜡烛,大的穿在竹杠上,两人抬一个。小的皆由孩子们手提,每人一个,多达数百甚至可逾千。灯名有“八纱宫灯”“龙头灯”“狮子灯”“凤灯”“小桃红灯”等,以及依照马、猴、兔、鱼等动物造型,以及鼓形、六角、八角等几何图形的各色花灯,灯火通明,争奇斗艳,鼓乐喧天,热闹非常。灯队殿后者是龙灯,一般也有八九条之多。元宵之夜,乐安县流坑村八巷之间是各式花灯,而各家各户也都张灯点烛,门前檐下灯火达旦,四处通明。

3.上饶市年俗

余干的年糕和婺源的四角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年货。“爆竹声中年糕香,稻香村里庆丰年”。春节期间,余干家家户户做年糕,寓意“年年高”,形状为砖头。而婺源的粽子(“四角开”)包有四角,吃粽子要打开四角,寓意四处都吃得开。

元宵节前后,玉山、婺源、上饶、广丰等县市的农村,皆有舞板龙灯等习俗,即用竹骨彩纸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由各户自扎,每户各置一长条形板凳,上扎2至5个花灯为龙身,内点蜡烛,长达2米,由一人手持,一条龙灯由上百节板凳连接而成,穿行于村镇小道,灯光映天,如巨龙游走,引来万人围观,场面非常壮观。

而婺源最具文艺气息,一到过年,龙灯、地戏、抬阁、豆腐架、旱船、傩舞等各式各样的地方文艺纷纷登台,歌舞升平,热闹非凡。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过大年,能最大程度享受地方文艺的视觉盛宴。

4.九江市年俗

九江市的年俗特色最多,除了过春节的五个阶段,还有其特色活动:灯节、出天方、叫花子年、杀年猪、还年福等。

其中以元宵的灯节最为热闹,各县的灯节形式不一。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灯粑。鄱阳湖地区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五做灯粑的风俗,炒些米磨成粉,做成猪、牛、鸡、鸭等造型,熟后供奉祖先,作为新年伊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兆头。灯粑中的猪承福(猪头)、牛、猪、鱼、孵鸡窝、禾秆堆等几样大件为供奉祖宗的祭品。猪承福(猪头),做得越大就象征这年养的猪越大,一般要做男人的拳头那么大。孵鸡窝在灯粑中的地位很重要,既象征着一年鸡多蛋多,还象征着这一家人丁兴旺,其中5个鸡蛋和5只小鸡又都是五子登科的意思。

九江县龙灯表演开始先要打歌,谓之灯歌。歌词内容多寄托龙灵保佑天下太平、人寿年丰。旋律欢快、热烈、跳跃、爽朗,演唱形式有独唱和一领众和,并用锣鼓过门。玩龙灯的同时,还有赏灯彩的习俗。如舞狮子、采莲船、耍蚌壳精、推二姐等,他们结队而行,载歌载舞。

彭泽县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城乡四境彩灯辉煌。主要种类有草龙、布龙、板龙、纸龙、狮灯、鱼虾灯、蚌壳灯、车(船)灯等。灯彩中,以板龙最为壮观。舞龙时,配以鼓乐,龙前有大锣大鼓开道,龙后配有细吹细打的十番,夜间龙头龙身龙尾均点上蜡烛,穿街过巷,绕村串乡,光耀夺目。接灯时,各村鸣放鞭炮,摆上茶点,男女老幼竞相观看。

永修县春节、元宵期间,举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船灯灯彩活动。船灯由艄公、艄婆、姑娘三人表演。龙灯有滚龙、撑龙等形式。表演时一人持彩球,引出分别有7、9、11节组成的彩龙,表演舞蹈性节目,龙灯有到群众家喝喜彩的习俗,接灯者则燃放鞭炮、摆设香烛迎接,表演结束时赠给“红包”。

5.景德镇市年俗

景德镇市主要包括浮梁县和乐平县。腊八为农历腊月初八,景德镇旧俗过年有的从这一天算起。所谓“腊八腊八,抓鸡杀鸭”,即是为过年做好准备。

浮梁县在农历年的腊月初一开始涤尘;初二斋馔洁身;初三杀鸡送德、辟邪辟凶;初四撒谷祭鸟雁(天神的信使);初五杀猪、做酒、打年糕;初六试新衣,迎接外出的亲人返回;初七族会;初八腊祭,跳大傩(小狂欢);初九赛歌、赛诗;初十比牛马(体育盛会);从十六到十八唱社戏,情人聚会;十九吃家家,有点烹饪比赛的味道;腊月二十四辞社,二十六迎春接福,二十八到三十,迎神(灶神)接年(除夕)。

乐平县民间称春节为“大年”。年前家家准备年货,多数人家宰“年猪”,腌制咸鱼腊肉。腊月二十八以后杀“年鸡”。除夕上午做“年饭”,午后蒸“年饭”,一般都是梭尖打冒一甑,其意为“吃剩有余”。甑下用大砂锅装鸡、肉、豆泡、片笋清炖,俗称“年”,为过年主菜。厅堂正上方置一个装满谷米的桶,外糊红纸写“黄金万两”连体字,桶内插一支很大的红烛,称为“通宵烛”。待春联、年画贴妥后,男女老幼洗脸净手,将饭菜搬至堂前,燃放鞭炮,随后用餐,俗称“团年”。如果一屋数家,则等家家饭菜都备齐,再鸣爆团年。除夕晚上妇女打果仂、包饺仂,准备初一食品。男人则带着小孩给农具、家具、果木等物贴红纸条,俗称“披红”。诸事办妥后,时近半夜,再鸣炮“封门”。正月初一凌晨,男人起床鸣炮“开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换上新衣,庆祝一年之始。

结语

赣东北地区年俗属于长江流域民俗圈,具有长江流域的大部分特点,浪漫、温情、灵活、凝重、质朴,但由于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等原因,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在古代,由于部分地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颇少,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这就使得赣东北地区的年俗更加古朴,因而更具有原生态和独特性。年俗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发生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如目前仍然活跃在赣东北地区的傩戏、傩舞、傩俗等节目,大都具有奇异、神秘的色彩,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发现。

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研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俗民风,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展示地方风采,扩大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促进人类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保护,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提升区域经济、文化对外开放度、扩大对江西区域的宣传、促进江西地方经济的繁荣及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同样重要意义。

注释:

①梅联华.江西年俗[M].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147—153.

相关期刊更多

生物技术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药品标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杉乡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黔东南州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