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面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断面图;Solidwork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178-01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安排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始学习,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平台。

目前的现状是机械制图课时越来越少。在整个课程中学生比较难学的是机件的表达方法这一块的内容。尤其是断面图表示法,在学习了剖视之后,很多学生区分不清楚,容易混淆。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模型+课件。而模型体积小,结构固定,不能根据需要来改变。采用课件教学时,课件内容不好随便改,而不同的班级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都有不同的选择等。学生普遍反映听起来好像懂,做起来又不知如何下手,学习难度相对加大。怎样提高学生的上课学习效率呢?我引入了Solidworks软件与传统的模型一起来教学,效果良好,下面是本次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承前启后,复习旧知

主要是复习前面讲过的剖视图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了各种剖切方法,剖视图的画法,却不知如何具体去根据零件机件的具体特点去灵活应用。因此,在复习的时候,先简单的概述一下。然后给出一两个有典型特征的零件图片或者模型,注意零件不要太复杂。先让学生来分析零件,然后给出方案。教师再结合学生的不同方案点评,讲过比较,确定最终方案。让学生学会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情境教学,导入新课

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通过展示模型及多媒体课件展示如图一轴的立体图,设立。引导学生应用前面学过的视图以及剖视图表达方法思考和讨论,通过比较视图及剖视图的优缺点,有其他更合适的表达方法来引出新教学内容――断面。在这里给出本次课的任务就是利用所学的新知识用合理的方案来表达零件如图2,给学生一明确的目标,用目标来引领。

三、激发兴趣,进行新课

1.模型+生活趣例,解析定义。用模型加动画来讲解断面的定义。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断面定义的直观印象,如脑部CT扫描、藕片、印章等。然后让学生画图一键槽部分的断面与剖视图,体会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强调剖视图是“体”的投影,而断面是“面”的投影。

简单叙述一下断面的分类,强调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生动多变的教学模型,简化画法难点。根据经验,学生在想象断面形状的时候比较困难。而现有的教学模型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尤其在画剖切面经过回转孔或凹坑的轴线,以及非圆孔时出错率是最高的。因此在这里的教学我借助了SOLIDWORKS软件来辅助教学,通过软件来建模直接生成,断面图的表示更直观准确,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容易得到解决。

(1)按定义画。具体在讲课过程中,用切断的模型,中间夹事先准备的与断面形状一致的硬纸片,可以边阐述定义,按照定义的要求,拿出卡片,然后按照投影方法来展开,让学生有很强的视觉认识。在前面概念清楚的情况下,利用AUTOCAD软件演示如图1所示轴的零件键槽的断面图画法。然后让学生思考右侧轴上穿孔的断面图是怎样的现状,按照定义如何画?学生板演并发现问题,引出这种情况下用定义画是不行的,显然本该完整的图形却被分成了两个,进入第二种画法,规定的画法的讲解。

(2)规定画法。在规定画法中,比如剖切面经过经过回转孔或凹坑的轴线,以及非圆孔时学生在想象其断面形状时往往比较困难,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利用软件三维造型以及其简单易做的其他功能辅助教学。如图2,学生在想象其断面形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个时候,可以利用Solidworks的实体建模,绘制一根实体轴,然后根据其主视图特征坐一步一步地切割,边演示边讲解,学生感受真切,而且对于还未接触过类似软件的他们而言,是新奇的,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势必会接受的更好一些。具体步骤如下:先根据主视图绘制轴的实体,接着分别做轴线方向的和垂直轴线方向的两个盲孔,最后分别在左右两端轴上切键槽,最终得到实体如图3。有很多学生对两个盲孔处,不是很理解,可以纵切,如图4。在每次切割的同时,三视图也是跟随着变化的,最后分别A、B、C可处切断。如图5为B处切断图。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空间感性认识,加深对断面图的理解。

四、做中学,做中教

学生在老师讲完画法后,即用其断面知识来完成图2的任务。在学生练习中,如果遇到难理解的,用三维软件辅助,效果良好。在此之后,顺便提出一个问题:剖视图需要做标注,那么断面图呢?然后继续以图2为例来说明问题。图2综合了移出断面图的几种情况,这样去讲呢,在前面对图2结构已经理解很深的基础上用同一个例子讲解标注,不仅省时而且还印象深刻,巩固了知识。

五、趣味归纳,易于记忆

在断面图的画法中,分为两类按定义画和按规定画,还是比较容易记忆的,但是在标注上,条件不同,则需要标注的也不同,学生很容易发生混淆。因此给学生总结成口诀,易于记忆。比如断面图标注是否省略箭头的口诀是:断面若对称,箭头可隐身;断面不对称,箭头来指向。这样,很象无言句,方便记忆。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平台;平面设计;混合教学;教学结构;线上线下

引言

0.1云平台释义云平台就是把教师备课过程中,课内、课外教学的任务布置、作业指导、答疑演示和作业批改等几个环节集中在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平台上,把过去需要用纸和笔来完成的事情,转变成以手指,通过点触与书写就可完成无纸化学习任务,将课堂提问、举手应答变成了师生之间在个人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即时互动和信息反馈。0.2云教学特点伴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以及智能终端APP辅助教学平台的问世,使得当今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昔日“老师讲、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实时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形式彻底改变,学习潜在积极性被挖掘出来,原本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1],促进教学双方积极互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移动云平台的翻转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的云平台,通过资源搭建、任务配置,借助移动云平台的资源管理、教学功能、评价体系,为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内心深处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体意识[2]。对学习行为记录实施的过程考核,能够为教师提供客观真实的教学研究大数据,实现具有人工智能性质的个性助学、助教功能。平台具有优越、完善的教学辅助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非常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1.1课前准备

使用云平台时,教师在平台上创建班课,让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云平台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班课资源库,如教学视频、相关图片、PPT课件和自主测试题等,以方便课前学习。为掌握学生预习效果,通常在云平台设置3—5个测试题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测试,在云班课平台的答疑讨论区上,学生将自主学习遇到的疑问及时反馈到讨论区,教师或助教(指定的优秀学生)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通过答疑讨论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学生课前学习状况。课前学习,如图1所示。

1.2课中教学

(1)巧妙引题。在上课伊始,根据课前掌握的情况,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还存在的困惑或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借物喻题、巧借媒体、趣味游戏、动人故事、实验展示等方式顺势铺开引出主题,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探寻问题的大门,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2)初试牛刀。上课伊始,设计一个摸底小测验,可采用限时如1分钟测试来获知个体学习状况,旨在摸底、巩固课前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挑战困难。(3)课堂互动学习。通过基础知识的测试后,各学习小组领取教师针对课前预习状况而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老师则协助、指导各学习小组开展互动学习,通过巡视指导、适时点拨、释疑解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看云平台的各种学习资源,如知识文本、视频资料及数字资源,来解决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展示评价。小组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利用云平台中的随机摇号方式确定小组成果交流展示顺序,运用头脑风暴、问题抢答、效果投票等平台教学手段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评价活动,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内系列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实现合作探究、有效互动、深度体验、知识内化、创新学习、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知识内化过程,如图2所示

1.3任务拓展

操作实践完成后,老师可以在云平台上与本课知识内容关联的拓展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调研、查资料,将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与企业生产,学生用学得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锻炼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有效解决了知识与社会生产脱节的现象,培养了学生创新应用知识的能力。

1.4过程考核

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优化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如何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可以将每一次的课堂练习内容生成一个任务或合作项目,在完成相关内容后,让学生及时将练习结果上传到平台,上传的内容可以是图片或视频、文档等,从而获取经验值。因为形成性评价相对公平,我们要求学生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或操作结果都以某种形式上传至生成的“作业/任务”中。教师则可以自己或指定助教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或点评作业,便于及时反馈学习问题。教学过程的各种活动均对应并不断增加活动参与者的经验值,通过经验值来衡量学习过程的活跃度、参与度,这是过程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教师人工监测如蓝墨云平台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墨”的分析提醒,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态,辅助教师教学决策。

1.5大数据分析

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调取相关结果以便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分数分布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从而产生教学智慧;当期末来临,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出班课数据和教学报告,把学生在班课中查阅资源、参与活动和签到等汇总导出成数据或明细数据表格;还可以导出成班级的教学报告,如资源报告、活动报告与学情分析等数据,来自平台的数据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教学历程,为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归纳及总体把握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支撑。

2移动云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云平台不仅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还对目前非常流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下面是本人基于蓝黑云平台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2.1搭建“互联网”移动资源平台

基于混合教学理念,创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互动教学资源平台[4]。将平面设计学科素材,如微课、教学PPT、知识文档上传到云平台,打造数字教学网络资源库,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形成支持在线学习、面对面互动学习、泛在移动学习的全方位、立体化学习方式,有效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学习方式有别、理解进度不同的层次差别,极大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了资源利用、学习评价、互动交流等多功能生态学习环境。

2.2构建线上线下交互模式

缘于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相融合,经过国内外教育学者实践验证,实现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对面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迅速普及。该模式不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还有效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智能云平台中视频、音频、图片、理论知识等教育资源,与线下课堂的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展示评价以及课前、课中、课后的系列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客观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师生角色,既解放了教师,又激活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学生。轻松实现了2500多年来教育家孔子的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愿望。在线教学视频为个性化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个性需要可以反复回放,直至理解。在课堂内也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容易实现分层教学,从而使得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不同小组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任务,进行以学习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老师、课本、环境、资源多维交互,形成O2O线上线下新型互动学习课堂。

2.3线上线下任务设计

将平面设计教程以项目来组织任务模块,形成“线上—线下”即网络和面对面教学的有机结合。每个项目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设计成3—5个学习任务,将任务在线到线上云平台,形成云平台学习资源,提供课前在线学习和课后巩固。面对面学习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目标需求、学习进程、任务特点和环境资源,结合云平台资源选择和组织课内学习任务流程,并通过课内学习互动,开展学习活动,小组利用平板或计算机开展任务学习、研讨、互动、展示、评价,所有活动可全部在平台上进行,实现无纸化教学。以前为实现线下学习成果的多元评价耗时、费力,效果差强人意,现在利用线上线下互动轻松有趣,可轻松实现多元评价,还可引进企业高管在线点评,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4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自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明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5]。用形成性评价辅以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现对个体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在线测试和在线竞赛的综合判断来实现的;终结性评价是通过在线测试和在线(视听)竞赛结果与期末考试结果相结合而形成的;多元化的评价,使得教学过程规范、有序、高效,真正实现关注全体、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3移动云平台教学问题及对策

移动云平台并非十全十美,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访问信号不好及对策。信号不好会影响到访问平台延迟或者上传图片、视频卡顿,甚至当机,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提供WI-FI接口解决。(2)频繁使用移动端出现的速度问题的对策。随着移动端访问云平台次数的增加,以及下载数据、视频或图片会占用移动工具内存,导致速度下降,这时需要对内存进行及时清理,以保证运行畅通。(3)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学生自觉性影响,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教师构建班级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有效约束和规范。

4移动云平台教学反思

近两年,通过蓝墨云平台在平面绘图中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双方主动建构新型互动课堂。利用云平台的投票和头脑风暴功能,调查学生对云班课活动的满意度,约88%的同学给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觉得开展云平台教学活动,便于课前预习与课后温习,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对云平台教学未能很好地适应,因网络环境、移动终端局限,流量限制、错失活动机会等情况,从而不能跟随课堂活动开展,加之经验值偏少,也会影响到情感体验等。有鉴于此,在以后开展云平台移动教学前,应提前问卷学生的现状与心理愿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需求,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设计方案。移动混合教学是近来教学改革的热点,在课堂中将云平台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深度融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一步认清云平台在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研究问题的能力[6]。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现代主义运动以来,设计所服务的对象根本性地转移到了普通公众这一群体中来。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主要消费群体,从而成为商品制造者的主要诉求对象。随着中产阶层整体收入水平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需求也逐渐成为这一阶层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各类信息在各类媒体强大而广泛的传播下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因此,受众在强大的媒体信息压力下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也成为了平面设计教学中主要关心的问题。作为视觉传达直接体现的招贴设计成为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信息媒介。而对艺术创作风格的借鉴和嫁接能为招贴设计开辟一条与众不同却并不陌生的道路,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将广告信息准确而巧妙地植入作品中,制造“知觉的尖锐化”以及“熟悉的陌生化”,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平面招贴中的运用

通过图像传达的平面广告一般采取两种表现策略。一种是运用比征或隐喻的方式传达产品的诉求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图像,文字无法表述的内涵却能够被一目了然地传达出来,甚至能够达到令人拍案的意会程度。另一种则是通过营造一个特定的情境和气氛,将诉求意图渗入其中,以此引导人们通过境遇体验来获得认同。而艺术风格尤为善于表现情感和营造情境,现代广告诉求最急需的正是对情感的驾御,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感情因素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因此,在平面招贴设计的教学中若能把艺术创作中“以情动人”的形式表现紧密关联起来,在创意和表现手法上讲求艺术风格、流派的传承和活用,将成为设计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不妨从一些具体案例来体会。1.借鉴和模仿具有极高认知度的艺术家风格或艺术流派,并和招贴创意巧妙结合。图1是由著名的大地艺术和包装艺术家约翰克里斯多弗所创作的《包裹柏林议会大厦》这一著名作品。图2是一则平面广招贴告,乍看起来仿佛克里斯多弗的又一包装风格的作品,然而所要传达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包装艺术家的手法将室内的所有物品用报纸包裹起来,正是为了要突出作为产品的油漆不会四处飞溅的特点。在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后带来油漆的品质诉求。广告的传播通过两步走的方式到达了受众方:首先产生视觉惊奇与熟悉性,进而引起仔细甄别和认知。2.模拟艺术作品的原型,并进行局部处理,并添加产品信息。图3是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作品,作者描绘的是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图景。图4是一则模仿大卫霍克尼整体画面的平面招贴,仅仅是在局部上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比如添加了作为产品信息的奔驰轿车以及原本不在场的泳者,原作的意图在招贴的概念中被重新定义。广告所要宣扬的恰恰是被艺术家原先所质疑和讽刺的生活方式。奔驰敞蓬轿车成为整幅招贴的真正主题。广告设计者们鬼使神差地利用了艺术原作的品牌外衣来实现自己的表现意图。3.模仿某一特定时期、地域或类型的整体艺术风格,并同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相结合。艺术发展历史存在着众多风格时期和流派,每一种风格都深深刻上时代的烙印,艺术风格的特征往往代表了时代审美的总体取向,也同时反映着时代精神。在设计中,流行特征也同样得到反映。图5是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的平面招贴,结合了雅典奥运会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巧妙地运用古希腊陶艺的黑绘风格,创造了一个具有古希腊风格的运动员形象,并以时下流行的跑酷方式奔跃在古希腊和现代建筑混杂的城市之间。令受众不禁联想起古希腊艺术中的理想人体形象和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产品的体验诉求十分恰当地在古已有之的运动精神中得到了认同。图6是阿迪达斯运动鞋的另一则户外广告招贴。由于该招贴被置于建筑的内部天顶,因而索性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天顶壁画的表现形式,将整个天顶塑造成米开朗琪罗的著名天顶壁画《创世纪》的样式,重新唤起受众的视觉记忆。与此同时,将原作中的人物替换成耳熟能详的足球明星的运动身姿来烘托诉求点。在具体表现时,不仅严格按照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确立的透视学原理来安排人物和背景,就连空中飘浮的足球也严格遵循透视法则,从而在样式上保持了高度的继承性。4.将艺术经典作品、风格样式和当下现实进行重构,营造现实和虚幻并存的当下感。除了模仿和演绎之外,在招贴设计中,经典的艺术作品也经常被整体搬用作为广告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图7、8是健怡可乐的平面招贴,作者将著名艺术家雷诺阿和鲁本斯的油画原作和现实生活中的观众并置于同一空间中,假造了一个博物馆环境。招贴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对大师作品的认同,而是将原作中的人体躯干和观众的肢体形成鲜明对比,营造观者对画面的近距观看,从而引导受众不自觉地将两者的肢体进行比较,进而理解隐含的诉求。招贴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对艺术大师风格的熟知以及对博物馆文化的充分体会。

三、现代招贴设计通过艺术表现风格

成为一种软性的价值传播手段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设计可以借助艺术形式来表达,而这种表达和艺术及其风格的发展不无关联,彼此观照,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血缘关系,并以意识的形式存在和疏导,通过艺术形态设计理念来共同展现。广告是一把双刃剑,在引导受众购买的同时扮演着隐性说教者的角色,不断地将广告商的意图化作一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如果在教学中无法让学生领会到设计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作用的话,就容易造成形式和内容、视觉表现和情境营造的截然两分,也无法恰当地理解体验经济的视觉表现方式。更重要的是,招贴设计本身也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而发挥着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平面招贴设计不单在于培养具体的视觉表现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对这一大众文化显现方式的研究和体验。广告行为日益成为一种输导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的先锋,在形成所要传达的价值观之前也会尽可能地理解整个社会的流行价值观和生活风尚,并力图与其保持同步甚至超前,而在传递广告信息的同时也注重对兜售生活理念、左右受众的价值判断。在这一点上,招贴设计和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当代艺术创作中极为显著的一点即是对传达观念的重视,而所传达的观念往往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问题直接关联,而表现手法往往成为艺术家对观念和关注点进行表现和传达的方式。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学生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和一般创作方法,以期更好地把握现代设计对理念和价值观的诉求特性。

四、消费文化和全球化打通了视觉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界限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图形能够将设计思想通过一定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将设计造型转变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创意是将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思考分析,搜集和处理相关素材,把信息内容用一种创新性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的创作。现代平面广告是以图形、文字、色彩等为载体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在这几个要素中,图形是视觉信息表达中的重要元素,它也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的,直观性很强,并且具有生动性,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信息内容。好的图形创意能让现代平面广告变得更加出色。现代平面广告应该用富有创意的图形进行表现,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注解来表达。

二、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一)同构图形。同构是将存在某些关联或具有相似特点的若干个元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完成一个新形象。这个形象并不是追求对人们生活中事物的还原,而是注重在创意上的合理巧妙。同构图形包括了形义、形式、异质的同构。

(二)异变图形。异变是将图形变异的组合,其重点就在于“异”字。人猿进化成现在的人,其过程也是一种异变。异变图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循序性。

(三)置换图形。置换图形是将事物的其中一部分替换,且保留事物整体结构和基本特征,从而所得到的新图形。它是移花接木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图形。

(四)异影图形。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照情况下会产生不一样的光影效果,影子就是这一光影现象。异影图形是对物象的影子进行处理,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也会常利用异影图形来表达广告的主题。

(五)正负图形。正负图形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将图与底进行转换,整个图形中的正形和负形是相互依存的,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互相借用,增添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趣味性。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广告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利用想象或联想的方式,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将选定的对象重新设计,最后为广告创造出新的图形。

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设计要求

学生在对广告进行图形创意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准确传达信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表达出广告的信息内容,并巧妙地将广告诉求、产品、图形相结合。第二,简单明了。图形创意要抓住广告所要传达的重点信息,突出广告的诉求点,将广告诉求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不是毫无头绪地罗列所有信息,让人们找不到广告的重点。第三,针对诉求对象。学生要了解广告的诉求对象,抓住广告诉求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达到广告的目的。第四,新颖独特。在人们的生活中广告众多,现代平面广告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就需要创意独特、醒目的图形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第五,延展空间。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具备延展的空间,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更好地传递广告信息。第六,富有艺术效果。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要简单明了地表现出广告诉求点,但并不意味着其图形表现过于直白,而是应该用它的最佳表现效果来吸引人们。

四、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创作过程

学生在理解了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后,还要学会如何将它运用到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研究广告需要设计的任务。在对任务分析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广告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来确定此次平面广告中要运用的图形主题;然后收集与之有关的素材,在收集阶段对素材的形式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可以是抽象的素材,也可以是具象的素材,或者其他类型的素材;当素材收集好后,学生不需要对素材内容全部吸收,而是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确定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筛选出来的素材与平面广告的设计任务对比,结合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等知识点进行改造,重新组织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并将它置于现代平面广告版面中合适的位置;待现代平面广告的设计完成之后,最终借助相应的媒介将视觉形象展现出来,并且向大众传播。

五、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

一面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从运算的角度来讲,向量可分为三种运算

(一)几何运算

本章教材给出了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多边形法则。利用这些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向量中的几何运算问题,从中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代数运算

1、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2、实数与向量乘法法则;3、向量数量积运算法则。

(三)坐标运算

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坐标运算有加、减、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的几何运算与代数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让学生初步利用"解析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及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二、教学内容 、要求、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教学内容可分成两块:第一向量及其运算,第二解斜三角形。

1、 平面向量基本知识,向量运算。具体教学内容有: 向量(5.1节)、向量的加法与减法(5.2节)、实数与向量的积(5.3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5.6节)。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联结几何运算与数量运算的桥梁。具体教学内容体有: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4节), 向量加减运算、实数与向量的积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5.4节、5.7节)。

3、 平面向量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有:线段的定比分点(5.5节),平移(5.8节),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5.9节),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5.10节),实习作业。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垂直的条件,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正、余弦定理。

(四)教学难点

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解斜三角形等。

三、本章的特点

教材编排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处理本章时,有别于其它章节。

1、教材在本章处理上,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首先教材通过求小船由A地到B地的位移来引入向量,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以平面几何知识为背景。在概念、法则及例题的编辑上都尽量配了图形,并安排了较多的作图练习、看图练习及作图验证练习等,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供了条件,这样既抓住了平面向量的特点,又使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其次,本章各节的例题、练习、习题等配备量适中,可以使教学有较充分的自主空间,为教学提供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发现与归纳的机会, 也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供了可能。2、利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显著特点之一。向量与几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向量又有加、减、数乘积及数量积等运算,也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因而向量具有几何和代数的双重属性,能联系几何与代数,从而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向量法; 向量法能将技巧性解题化成算法性解题,正、余弦定理的推导就采用了向量法,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

4、强化数学能力是本章的另一显著特点。由于本章的向量法的精髓就是将技巧性解题思路化成算法性解题思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章的重要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还安排了"实习作业", 通过实际测量, 使学生能运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和应用性,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此来强化学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即运算能力。以此来强化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即实践能力。

四、教学体会

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及本章的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平面向量"教学有如下的教学体会: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本章节特点,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本章可能会产生的正负迁移作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做好学法指导。

2、在教学中重基础知识,重基本方法,重基本技能,重教材,重应用,重工具作用,不拔高,不选偏题和难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按大纲要求进行。

3、抓住向量的数形结合和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的特点,提高"向量法"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工具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向量怎样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掌握向量的三种运算,理解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的联系和区别,强化本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