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磺胺类药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范文第1篇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5岁,主因进食不洁饮食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2天尿少1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天因进食不洁饮食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呕吐为非喷射性,共4次,为胃内容物,大便为黄褐色水样便,数次/日。自行购买止泻药“泻立停”口服,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皮疹、尿少,即到医院就诊,以“急性胃肠炎”收住院治疗。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病史,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欠佳,无胸闷心悸,无发热。查体:神志清楚,查体配合。体温36.4℃,脉搏9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6/84mmHg。双前臂大片状暗紫红色斑。颜面部及球结膜轻度水肿,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异常心音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脾区无叩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49×109/L,中性粒细胞0.79,血红蛋白136.6 g/L,血小板116×109/L;血清钾4.6 mmol/L,血清钠124mmol/L,血清氯95mmol/L;乳酸脱氢酶659U/L,谷丙转氨酶1831.7U/L,谷草转氨酶2865.3U/L,直接胆红素5.0 umol/L,总胆红素8.49 umol/L;尿素氮19.6 mmol/L,肌酐462 umol/L。肾脏彩超:双肾形态、大小正常,被膜完整,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符合肾实质改变。入院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 低钠血症,急性胃肠炎。急诊行床旁持续作者单位:075000 河北 1 张家口教育学院 2251医院急诊科 3251医院麻醉科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给予抗感染、补液促进药物排泄、碱化尿液、保肝降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转氨酶逐渐降至正常,谷丙转氨酶31 U/L,谷草转氨酶17 U/L,间断行CRRT及大剂量速尿200mg/日治疗下逐渐有尿液排出,行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加用皮质激素及上述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月后尿量及肾功能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2 讨论

磺胺类药物是最早应用于防治全身性感染的合成抑菌药,如今由于各种高效、低毒的抗生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陆续出现,磺胺类药物的应用已渐趋减少。本药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与剂量有关)及结晶尿、血尿,偶见有皮疹、药物热及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者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进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肝脏损害如黄疸及其他反应的发生,一般于用药后1周左右、不迟于停药后1个月,服药时间、药物剂量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2]。本例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不全的情况极其少见,应引起临床重视,尤其是有磺胺药物过敏史者更应避免再次使用该类药物,临床医师在应用该类药物时一定要询问患者过敏史。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24~2225

[2] 伦新强.复方磺胺甲唑不良反应267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4,13(3):139~140

磺胺类药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化学发光; Ag配合物; 磺胺类药物

1 引 言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As)是一类广谱抑菌药物,性质稳定、价格低廉,作为兽药广泛用于家畜饲料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这些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后, 可残留在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中,并会在食用者体内蓄积,影响其健康。磺胺甲f唑(Sulfamethoxazole, SMZ)、磺胺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 SDM)、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 ST)是常用的磺胺类药物,其残留能引起中毒或过敏性反应,并被怀疑有致癌性[1,2]。因此,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已报道的磺胺类药物主要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器为紫外、荧光及质谱检测器[3~14]。色谱法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 且仪器价格昂贵、运行成本高。近年来,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做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被广泛研究。由于其设备简单,效率高,溶剂和样品的使用量少,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使CE相比其它方法更具吸引力[15,16]。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CL)作为CE检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组装简便;不需要光源,避免了杂散光对测定的影响。因此,将CL的高灵敏度与CE的高分离效率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优势[17,18]。

在前期工作中,本研究组将Ag配合物与鲁米诺组成化学发光体系,并与流动注射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用于测定血尿样本和药物制剂中的皮质醇、多巴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19~22]。本研究中,将高灵敏的化学发光体系作为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浓缩样品后,利用毛细管电泳进行分离,并采用化学发光检测系统进行检测, 方法简便、快速, 结果令人满意。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药品

SMZ,SDM和ST(德国Dr. Ehrenstorfer公司)。鲁米诺(日本TCI公司);甲醇(色谱纯,Honeywell Burdick & Jackson公司)。其它试剂均为优级纯(北京化学试剂厂)。

SMZ,SDM和ST储备溶液:称取适量SMZ,SDM和ST标准品,溶于0.01 mol/L NaOH溶液中,以超纯水定容。鲁米诺储备液:称取适量鲁米诺标准品,溶于1.0 mol/L NaOH溶液中,以超纯水定容。

2.2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本实验所用仪器为自行组装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如图2所示。此装置由高压电源提供电压,光电倍增管收集化学发光信号。分离毛细管(65 cm×50 μm i.d.)、试剂引入毛细管(40 cm ×200 μm i.d.)和反应毛细管(15 cm×530 μm i.d.)由三通接头连接固定。将分离毛细管的一端(约7 cm)烧去聚酰亚胺涂层,经HF刻蚀45 min后,插入反应毛细管中。反应毛细管烧去约1 cm聚酰亚胺涂层,作为检测窗口,反应毛细管的刻蚀端插入到检测窗口处,氧化试剂以重力方式引入毛细管,形成同轴环流,在检测窗口处与分离毛细管末端流出的还原试剂混合,产生化学发光,检测窗口固定于光电倍增管前。化学发光反应系统与光电倍增管等密封于暗箱中。

实验开始前,先冲洗活化石英毛细管。依次用0.1 mol/L NaOH、超纯水冲洗10 min后,再用运行缓冲液(硼砂和NaOH)平衡约20 min,进行电泳。新的石英毛细管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简单处理,依此用1 mol/L NaOH冲洗30 min,0.1 mol/L HCl冲洗10 min,超纯水冲洗20 min。

2.3 样品处理

猪肉和鸡肉样品:依据国家标准方法[25]处理。 称取样品(5±0.05)g,于50 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乙酸乙酯20 mL重复提取,合并两次提取液于鸡心瓶中,加入4 mL 0.1 mol/L HCl ,于40℃下旋转蒸发浓缩至少于3 mL,转至10 mL离心管中,用2 mL 0.1 mol/L HCl和3 mL正己烷依次冲洗鸡心瓶,转至同一离心管中,涡旋混和30 s,3000 r/min离心5 min,弃正己烷相,取下层液备用。

牛奶样品:根据国家标准方法[26],取样品(5±0.05)mL,置于50 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25 mL HClO4溶液(pH 2),于涡旋振荡器振荡提取1 min,超声波萃取10 min,备用。

SCX固相萃取柱:依次用2 mL甲醇和2 mL 0.1 mol/L HCl活化。取备用液过柱,依次用1 mL 0.1 mol/L HCl和2 mL 50%(V/V)甲醇乙腈溶液淋洗,用4 mL 5%(V/V)氨水甲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氮气吹干,1 mL 0.1 mol/L NaOH溶液溶解残余物,0.45 μm滤膜过滤,待测。

Oasis HLB固相萃取柱:使用前在柱上塞上一小块脱脂棉,再依次用3 mL甲醇和5 mL HClO4(pH 2)活化,取备用液过柱,再用5 mL超纯水淋洗,抽干,用3 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氮气吹干,1 mL 0.1 mol/L NaOH溶液溶解残余物,0.45 μm滤膜过滤,待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化学发光信号的优化

SMZ,SDM和ST对Ag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信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研究对检测体系中 Ag配合物溶液的浓度及pH值、鲁米诺的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3.1.2 鲁米诺浓度的优化

考察了鲁米诺浓度(1.0~4.0 mmol/L)对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图 5)。结果表明,随着鲁米诺浓度逐渐增大,化学发光信号先增强后逐渐减弱。为了兼顾3种磺胺类物质都能在最强的化学发光条件下进行检测,鲁米诺的最优浓度选择为2.0 mmol/L。

在CECL检测系统,SMZ,SDM和ST由分离毛细管通过重力作用引入,在缓冲溶液的作用下进行分离。缓冲液溶液中硼砂及NaOH通过影响溶液的pH值及离子强度,最终影响电泳的分离效果及化学发光的信号强度。结果表明,硼砂浓度可影响迁移率及CL信号。硼砂浓度在2~15 mmol/L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高,SAs的分离效果提高(图6)。此外,考虑到对分离效果和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保证3种磺胺类药物完全分离的前提下,选择能得到最强化学发光信号的浓度作为最优浓度,即硼砂浓度为12 mmol/L。为了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对运行缓冲液的pH值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NaOH的浓度范围为1.0~10 mmol/L(pH 9.2~9.6)时,随着NaOH浓度增加,分离效果明显提高(图7)。当NaOH浓度为8 mmol/L(pH 9.5)时,SMZ,SDM和ST分离效果最好。

3.3 石英毛细管管长、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石英毛细管管长和分离电压均可影响SAs的迁移速率和分离效果[27,28],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考察了石英毛细管长度范围为50~75 cm,当石英毛细管为65 cm时,可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石英毛细管长度一定时,随着分离电压的增高,迁移时间缩短,在一定的范围内,柱效随电压增大而增高,但随着分离电压的不断升高,柱内的焦耳热增加,柱效反而下降,缓冲液的黏度减小。电压考察范围为5~20 kV,在保证中3种磺胺类药物分离效果最好的前提下,最佳电压为18 kV。

虹吸进样是常用的毛细管电泳进样方式。当进样时间太短时,常会使进样精密度变差;而进样时间长时,毛细作用引起的自发进样的差异对进样量的影响降低,但进样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增加样品塞的长度,使柱效和分离度降低。因此,只要检测器能够提供足够大的信号,进样区带宜越小越好[28]。实验考察了进样时间的范围为5~26 s,结果表明,当进样时间达到18 s时,可获得稳定的化学发光强度及较好的峰型。

3.4 分析检测线性范围、精密度与检出限

在优化条件下,对3种磺胺类物质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检测,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精密度以及检出限等参数见表1。检出限的峰高值为3倍的基线噪声(S/N=3),定量限为10倍的基线噪声(S/N=10)。

3.5 样品分析

在优化的条件下,即Ag配合物溶液浓度为0.05 mmol/L,Ag配合物溶液中NaOH浓度为0.01 mol/L(pH 12.1),缓冲溶液中鲁米诺浓度为2.0 mmol/L,硼砂浓度为12 mmol/L,NaOH浓度为8.0 mmol/L(pH=9.5),对已处理的猪肉、鸡肉和牛奶样品进行了测定(图8)。猪肉、鸡肉和牛奶样品均购买于当地市场及超市。分别取猪肉、鸡肉、牛奶各9份,共27份样品,检测结果为未检出,同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25,26]进行了比对,结果均为未检出。动物在正常使用量下,磺胺类药物的休药期是8~20天,休药期后组织内含量可达到MRL水平及以下,但当过量或长时间使用下动物组织内会大量蓄积。本检测结果为未检出,可能原因为未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已过休药期。

3.6 回收率实验

取猪肉、牛奶样品各9份, 在其中依次加入3种磺胺类标准品,每份样品按照样品前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制得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样品,每份样品平行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回收率为80.2%~102.9%之间见表2。在同样的加标水平下,国家标准方法的回收率为83.0%~99.2%。本方法及国标HPLC法分别加标MRL含量,经单点校正法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1.5%和83.3%。

3.7 Ag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机理推断

根据该体系的前期研究推断[19,21],可能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为:碱性介质中,作为氧化剂的Ag配合物与鲁米诺组成化学发光体系, Ag配合物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即为基线信号。SMZ,SDM和ST均对Ag鲁米诺体系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Ag配合物和鲁米诺及本研究的3种磺胺类物质的反应均为自由基反应,且3种磺胺类物质与Ag反应较鲁米诺与Ag的反应慢得多,反应过程中鲁米诺产生的自由基一部分转移给磺胺分子,从而使鲁米诺自由基不同程度的减少,发光体的量减少,使得体系的发光强度不同程度的降低。

4 结 论

采用固相萃取法对猪肉、鸡肉以及牛奶样品进行净化和富集,通过毛细管电泳分离,Ag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化学发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建立了CECL法同时对动物源性食品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分离检测方法,同时对Ag配合物鲁米诺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可能检测机理进行了探讨。方法避免了使用大量有机试剂,仪器组装简单、成本低廉,检测灵敏度高,为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的检测手段。

References

1 Yu H, Mu H, Hu Y M. J. Pharmaceut. Anal., 2012, 2(1): 76-81

2 Natalia A M, Laura G G, Ana M G C. Food Chem., 2014, 143: 459-464

3 Zhao Y G, Zhou L X, Pan S D, Zhan P P, Chen X H, Jin M C. J. Chromatogr. A, 2014, 1345: 17-28

4 Hou X L, Chen G, Zhu L, Yang T, Zhao J, Wang L, Wu Y L. J. Chromatogr. B, 2014, 962: 20-29

5 Bedendo G C, Fontes J I C S, Carasek E. J. Chromatogr. A, 2010, 1217(42): 6449-6454

6 Cai Z X, Zhang Y, Pan H F, Tie X W, Ren Y P. J. Chromatogr. A, 2008, 1200: 144-155

7 Xu Y, Ding J, Chen H Y, Zhao Q, Hou J, Yan J, Wang H, Ding L, Ren N Q. Food Chem., 2013, 140: 83-90

8 Yu H, Mu H, Hu Y M. J. Pharmaceut. Anal., 2012, 2: 76-81

9 Yan H Y, Sun N, Liu S J, Row K H, Song Y X. Food Chem., 2014, 158: 239-244

10 Xu W J, Su S F, Jiang P, Wang H S, Dong X C, Zhang M. J. Chromatogr. A, 2010, 1217(42): 7198-7207

11 Tsaia W H, Huang T C, Chen H H, Wu Y W, Huang J J, Chuang H Y. J. Chromatogr. A, 2010, 1217(3): 250-255

12 Granja R H, Montes Nino A M, Rabone F, Salerno A G. Anal. Chim. Acta, 2008, 613: 116-119

13 Chen Y S, Schwack W. J. Chromatogr. A, 2014, 1331: 108-116

14 Sajid M, Na N, Safdar M, Lu X, Ma L, He L, Ouyang J. J. Chromatogr. A, 2013, 1314: 173-179

15 Ban E, Song E J. J. Chromatogr. B, 2013, 929: 180-186

16 Petersen J R, Okorodudu A O, Mohammad A, Payne D A. Clin. Chim. Acta, 2003, 330: 1-30

17 JI XingHu, XU QinFeng, HE ZhiKe. Chinese J. Anal. Chem., 2008, 36(11): 1579-1586

吉邢虎, 徐秦峰, 何治柯. 分析化学, 2008, 36(11): 1579-1586

18 Baeyens W R G, Schulman S G, Calokerinos A C, Zhao Y, Garcí C M A, Nakashima K, Keukeleire D D. J. Pharmaceut. Biomed., 1998, 17: 941-953

19 Shi H M, Xu X D, Ding Y, Liu S, Li L, Kang W J. Anal. Biochem., 2009, 387(2): 178-183

20 Bai J B, Shi H M, Zhang Y Z, Tian D H, Xu X D, Kang W J. Chin. J. Chem., 2009, 27(4): 745-750

21 Xu X D, Shi H M., Ma L, Kang W J, Li S. Luminescence, 2011, 26: 93-100

22 Xu X D, Zhang H Y, Shi H M, Ma Ch L, Cong B, Kang W J. Anal. Biochem., 2012, 427(1): 10-17

23 Blikungeri A, Pelletier M, Monnier D. Inorg. Chim. Acta, 1977, 22: 7-14

24 Blikungeri A, Pelletier M. Inorg. Chim. Acta, 1978, 29: 141-148

25 GB/T 296942013, Determination of Sulfonamidesresidues in animal derived foo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动物源性食品中13种磺胺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6942013

26 GB/T 229662008, Determination of Sixteen Sulfonamide Residues in Milk and Milk PowderLCMSMS method, 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牛奶和奶粉中1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2966-2008

27 ZHANG HuiWen, HE LiMing.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2007, 24(7): 640-643

张慧文, 何丽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7, 24(7): 640-643

28 Mayer B X. J. Chromatogr. A, 2001, 907: 21-37

29 Maximum Residue Limit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Animal Food,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235-2002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农业部235号公告2002

30 (EU)NO37/2010, On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Regarding Maximum Residue Limits in Foodstuffs of Animal Origin

31 21CFR556, Allowable Amount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Food, Federal Reg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21 volumes, 556 parts

磺胺类药物范文第3篇

医生认为老张对西乐葆过敏,诱发了皮肤症状,经对症处理,1周后皮疹逐渐消退,但患处遗留了明显的色素沉着。

经仔细询问,老张才回忆起,以前发生过服用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情况,因为症状较轻,根本没当回事。此次检查膝关节,他一时疏忽,忘记告知医生。可令他感到疑惑的是:西乐葆根本不属于磺胺类药物,为什么也出现不良反应?

“样貌相近”容易过敏

西乐葆虽然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是,其化学结构与磺胺类药物相似,都含有一个化学基团――对氨基苯磺酰胺。如果患者以前对磺胺类药物过敏,那么,遇到这个“样貌相近”的“异姓兄弟”,也可能诱发不良反应,医学上称为药物交叉过敏。轻则出现恶心、呕吐、眩晕,重则导致药疹、血液系统问题、肝肾损害等。这就是为什么在西乐葆的说明书中,通常会标出“本品禁用于已知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的原因。

哪些药物值得警惕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磺胺类药物,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避免复方磺胺甲晤唑(复方新诺明)、柳氮磺吡啶(长建宁)等抗菌药,以及西乐葆等抗炎药,还需关注以下几类药物:

有效措施应对过敏问题

患者应避免盲目服用上述药物,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相关医生,了解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尤其是皮肤、黏膜的严重反应。

患者一定要如实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有磺胺过敏史,即使不知道自己是否对磺胺过敏,也应按照医生推荐的最低有效剂量服药,尽可能缩短疗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一旦出现过敏症状,不必过于惊慌。如果只是轻度反应,可停用所服药物,及时去医院检查。通常,口服一些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苯那君)或阿伐斯汀(新敏乐)等,症状大多可以缓解。出现皮肤症状者,可涂擦外用药物治疗,如炉甘石洗剂、肤轻松乳膏等。

如果不良反应程度较重,除停用药物外,需立刻去医院急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过敏,防止休克。

延伸阅读

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的另一种药物,虽然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是在化学结构上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相似,同样会发生过敏反应。

磺胺类药物范文第4篇

答:通常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药物以避免增加细菌耐药性;不易引起过敏,局部无刺激作用,无明显毒性;作用稳定,如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抗菌活性不为组织代谢产物所破坏等;抗菌谱有针对性;无积蓄作用,可迅速排出体外。如长期外用磺胺类药物可积蓄产生类似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且易致敏,故现很少外用。

35.烧伤可外用哪些抗菌药物?

答:烧伤创面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常用的如磺胺嘧啶银,对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国内已报道有用铈、锌制成磺胺嘧啶铈、磺胺嘧啶锌制剂,并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可供选用;磺胺米隆抗菌作用不受对氨基苯甲酸的影响,能渗入烧焦痂,对化脓和有坏死组织的创伤感染也有作用,抗菌谱较广,可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

36.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抗菌药物被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37.孕妇不能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答:在妊娠期间要禁用或慎用以下抗菌药物,非用不可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青霉素,可引起胎儿严重黄疸,严重时导致胎儿死亡。

链霉素,可引起胎儿先天性耳聋,骨骼发育畸形。

四环素,可致胎儿牙釉质形成不全,引起“四环素牙”,骨骼、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肢体短小或缺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脑核性黄疸甚至死亡。

土霉素、强力霉素,可使胎儿短肢畸形。

氯霉素,可致新生儿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功能不全、发绀、腹胀(即灰婴综合征)。如在妊娠末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胎儿死亡。

卡那霉素,可致胎儿耳聋。

红霉素,可致胎儿先天性白内障、四肢畸形等。

庆大霉素,可造成胎儿耳损伤,甚至可引起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和多囊肾。

磺胺类药物(以长效磺胺和抗菌增效剂为主),可致高胆红素血症、脑核性黄疸、畸形。

多黏菌素E、B及万古霉素,服用时间过长,可使孕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使婴儿在出生后的3年里易患神经―肌肉阻滞、运动失调、眩晕、惊厥及口周感觉异常。万古霉素还可致婴儿暂时或永久性耳聋。

利福平,可致胎儿畸形。

磺胺类药物范文第5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但特殊的历史时期和需求,成就了不少药品,比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青霉素:二战三大发明之一

作为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出现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

青霉素的发现是一次意外――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一次外出度假时,因忘记了正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细菌,后者不得不暴露在空气中。3周后他归来时,与空气接触过的葡萄球菌长出一团青绿色霉菌,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他断定这种霉菌在生产某种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

1943年,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正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药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介绍,二战期间,制药企业利用发酵工艺实现了青霉素的产业化生产,青霉素被大量使用。此前,青霉素并未产业化,价格较高。

二战期间,青霉素及时抢救了许多伤病员。有关二战的一幅宣传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青霉素对于士兵和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宣传画中的标语为:“感谢青霉素,让受伤士兵可以安然回家。”青霉素被盟军士兵亲切地称为“救命药”。

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二战中的三大发明。先后参与青霉素研发的弗莱明、钱恩、弗洛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磺胺类药物:青霉素之前的消炎杀菌药

磺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感染药,早在二战之前的1936年便已经开始投入临床使用。在抗生素广泛应用之前,磺胺类药物是最好的杀菌药物。

磺胺的发现及使用在二战中对抗细菌感染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二战伤兵的死亡率。据报道,在伤口撒上磺胺粉以防感染,是每个美军士兵都被教导的基础战场急救知识。每个美军士兵都配发了挂在腰带上的急救包,包括一包磺胺粉和一卷绷带。磺胺粉和磺胺药片也是战场救护兵所携带的重要急救药物。

当时,外科医生为伤员伤口消毒杀菌,一般都使用磺胺粉药物,直到时,磺胺粉仍在使用,通常是在清创后涂抹,可以消炎杀菌、防感染。

抗疟疾药:避免军队大幅减员

抗疟疾药也是二战时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物。

二战期间,在一些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及中国云南、贵州等,难以控制的疟疾疫情成为很多士兵的死亡原因,部分军队因此导致的减员也比较严重。正因为如此,抗疟疾药的发现及使用也在二战期间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资料显示,1943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詹姆斯・A・香农,担任Goldwater纪念医院的研究主管,并在药理学家E・K・马绍尔的介绍下,接受了美国政府的研究课题,从事抗疟疾药物的研究。

氯胍和奎宁是当时用于抗疟疾的主要药物,二战期间,抗疟疾药的使用,保证士兵能够远离疟疾,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吗啡:常用镇痛剂

相关期刊更多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科学院

水禽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石化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