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正昆谈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正昆谈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正昆谈礼仪

金正昆谈礼仪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国—东盟博览会 复合型会展 口译人才 礼仪培训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倡议,由中国和东盟十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举办。自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一地举办的展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以展览为中心,同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其内容包括中国和东盟十国之间的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和文化交流等,搭建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平台。

二、合理应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会展礼仪是在参加和组织会展活动时用于维护企业与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包括会展组织经营者、参展商、公众之间的礼仪礼貌礼节,以及在一定场合中的礼仪程序。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是由中国和东盟十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由于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地理风貌、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培养了一批解东盟语言和经贸、文化、教育、旅游、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即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口译人才合理应用会展礼仪能展示参展商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口译人才礼仪培训

会展工作人员包括口译人员的形象是组成参展单位形象的重要“软件”,是商务交往过程中构成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不但会影响他人对口译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和任职资格的判断,还直接关系到参展单位形象和品牌的塑造和提升。下面笔者就从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口译人员的仪容、服饰、仪态、表情、化妆、语言的修饰等方面,进行探讨。

1.仪容

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口译人员的仪容应做到干净、整洁与卫生。头发须干净、整齐,长短适当,发型简单大方、朴素典雅。男士头发以6厘米左右为最佳,做到前发不附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女士头发长度相对“宽松”,但最好不要长过肩部或挡住眼睛。在会展工作场合,应将长发梳成发髻,盘在头上。面部的修饰亦要做到干净、卫生。脖颈、耳后、眼角、鼻孔等处也不可错过。鼻毛、耳毛、胡须等看起来不雅观的体毛应及时修剪或遮掩。口部应做到无异味、无异物。手部是极易被会展口译人员忽视的部位。在会展现场,不论是握手寒暄、递送宣传资料还是垂手而立,手都处于耀眼醒目之处。一双保养良好、干干净净的手会为口译人员和参展单位的形象加不少分。因此,口译人员要注意双手的保洁,并养成定期修剪指甲、不留长指甲的良好习惯。在会展现场,口译人员的指甲不宜涂抹彩色指甲油。若实在喜欢涂指甲油,则可用无色指甲油代替。此外,在会展现场,腋毛也不应为外人觉察。

2.服饰

一般情况下,展位上的工作人员包括口译人员应当统一着装。最佳的选择是身穿参展单位的制服、特意为本次中国—东盟博览会统一制作的会务装,或者是穿深色的西装、套裙。切忌穿着过于鲜艳、杂乱、暴露、透视、短小、紧身的衣服,特别不能穿着黑色皮裙,否则会让人对口译人员自身的职业产生疑问。还需注意的是,男士的西装、衬衫、领带、鞋袜应搭配协调,皮鞋、皮带、皮包颜色保持一致;女士的套裙、衬衫、内衣、衬裙、鞋袜应搭配得当,并注意正确穿着。口译人员还应在左胸佩带标明本人单位、职务、姓名的胸卡。

此外,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参展商遍及中国和东盟十国,因此还可选择参展单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作为口译人员的服装。例如,中国展位的口译人员可穿着旗袍;越南展位的口译人员可穿着奥黛;泰国展位的口译人员男士可穿着“绊尾幔”或“帕农”,女士可穿着“纱笼”;印尼展位的口译人员可穿着“巴迪克”、“纱笼”或“卡巴雅”等。

3.仪态

站立与行走是会展工作人员最常见的两种仪态。站立时,会展口译人员应当做到身体站正,腰部挺直,挺胸收腹,双腿并拢,双脚微分,双手交叉于身前,双肩平直,双目平视,头部端正;行走时,行进的方向应当保持相对稳定,行进的步伐应尽量保持“匀速”前进,腰部放松,上身挺拔,腿部伸直,始终目视正前方。当有观众走近自己展位时,口译人员应当协助展商主动迎上前去,承担起展商和观众间沟通交流桥梁的角色。

会展现场,口译人员的手势当宜少不宜多,且使用亦当规范。当需要配合展商为观众引导或指示方向时,口译人员应当伸直并拢的手指,掌心向下,腕关节伸直,指尖与手臂形成一条直线,先指向观众的身躯中段,随后指向其应去之处。递会展资料、名片时,字体应正对接受者,要让对方马上看清楚。并且做到双手递物,双手接物。

此外,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也存在差异。如中国、越南的见面礼通常为握手礼,行握手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3、4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握手时,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信奉佛教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如泰国的见面礼为合十礼,行合十礼时,口译人员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对,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面带微笑。

4.表情

会展现场,口译人员的表情应做到自然,微笑。微笑时,放松面部肌肉,嘴角两端稍稍用力向上拉,使两端嘴角向上翘起,让唇线略成弧形,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龈的前提下,微微一笑,露出6到8颗牙齿。在训练时,口译人员可经常念到“钱”、“茄子”,英文字母“G”、“V”等词、字,寻找微笑的最佳口型。在训练眼睛里的笑容时,口译人员可取厚纸一张,遮住眼睛下面的部位,对着镜子,心里想着令自己高兴的事,使笑肌拉升收缩,嘴巴做出微笑的口型。这时,双眼就会自然呈献出微笑的神情。

此外,与他人交谈时,口译人员当注视的部位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视线接触的时间控制在交谈总时间的1/3—2/3。眉毛与眼睑一道保持自然、舒展的状态。

5.化妆

口译人员应当化妆上岗、淡妆上岗。女士全套化妆的大体步骤包括沐浴、做头发、洁面、涂敷粉底、描眉画眼、美化鼻部、打腮红、修饰唇形、喷涂香水和修正补妆。具体操作时,口译人员可在上述范例的基础上增减变化。在化妆时,口译人员应当避免过量使用浓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力戒自己的妆面出现残缺。

6.语言

熟练地使用对象国的语言;注意文明用语、礼貌用语、规范用语;口译人员的语态既要亲切友善,又要舒展自如。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在他人讲话时,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翻译时,音量以展商、观众能清楚听到自己的声音为适宜;语气方面,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保持正常语速。

此外,口译人员应当事先做好准备,对其服务的展商及展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熟悉对象国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等;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带学生观摩展会,并构建虚拟场景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期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现代商务礼仪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金正昆谈礼仪范文第2篇

不过近些年来,许多教师切身感受到,师生关系问题备受人们关注,而且似乎媒体和舆论导向越来越一致地倾向了学生,比如,如何保护学生权益、不许体罚学生,等等。但对于如何维护教师的利益,如何维护师道尊严却只字不提了。

自古以来,我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读书行为似乎越来越退化成为一种谋生的途径,教师也仅仅沦为学生学习生存技能的工具而已。学生不知礼、不懂礼、不学礼,遑论运用礼仪尊敬他们的师长呢?所以教师常常处在一种尴尬中:学生对教师的存在视而不见,甚至直呼其名、起侮辱性的绰号,甚至辱骂、殴打,而有些学校迫于压力往往委曲求全。

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架天平来形容的话,那么,当今社会舆论无疑把砝码倾向了学生。教师骂学生是语言暴力,要受到“党纪国法”处分;而学生和家长侮辱教师的人格呢,学校的警告于他们有什么威慑力吗?有些学生家长敢这样做就是认为“大不了再换一所学校罢了”,如果碰上势力雄厚的学生,走人的很可能是教师,更何况学生和家长也已经被各种法律法规武装到了牙齿,战斗力空前,可谓所向无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岌岌可危的教师,在找工作空前之难的竞争中,为保住饭碗只得忍气吞声,能保住面子已属不易,何谈师道尊严?就更不用提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了。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只要能切切实实地对教师给予应有的尊重就可以了。有些学校,只要学生不背后骂教师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如何还能指望学生对教师像对父亲一般的尊重?

或许现在的教师会非常向往古代人们对教师的尊崇。自从孔老夫子获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之后,教师的地位就备受尊崇;再加上韩昌黎高举“传道授业解惑”的大旗,极力鼓吹维护教师,可以发现,在整个封建时代,只要是开明的社会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人们对教师都给予了应有的尊重。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曾下令:“今后学规严紧,若有无籍之徒……诽谤师长的,许诸人出首,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令在监前,全家抄没,发往烟瘴地面。”当然,考察这种半文半白、杀气腾腾的谕旨是否是明太祖的故作姿态已不重要,但有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对教师的尊重就是对人才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这是谁也不能忽视的。

当今时代是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礼仪教化作为旧时代的产物逐渐被人们淡忘,但人们不能安于学生不知礼、不懂礼、不学礼、不行礼的现状。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学生的骄横放纵、目无尊长;社会成员集体性的趋利行为,导致知识在权位面前的无奈和人们对师道尊严的漠视;更有仗势欺人者对教师尊严的亵渎和践踏,以及教师社会地位的名实不符,在某些地区,足以导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下降。

只有社会、家庭、学校能真真正正地严格教育孩子们学礼、懂礼、运用礼仪,让他们知道尊重值得尊重的、应该尊重的,敬畏值得敬畏的、应该敬畏的,消除那种敬仰名利权位的现象,我们“礼仪之邦”应有的风气才会形成。自然而然,对知识的尊重就不会停留在口头上,尊师重教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金正昆谈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韩国 商务谈判 风格 礼仪 禁忌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33-02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成立于1948年8月。在短短几十年里,韩国由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缔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既是20国集团和经合组织主要的经济体,也是亚太经合组织和东亚峰会的创始国之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将韩国列为发达国家。

多年来,韩国一直是我国的十大贸易伙伴国之一。我国也于2004年以来始终保持着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为了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我们应深入了解其商务谈判的风格、礼仪与禁忌等相关内容。

一、谈判风格

韩国以贸易立国,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韩国商人常在不利于己的商务谈判中占上风,被西方国家称为“谈判强手”。这都得益于其以国际惯例为参照,再结合本国国情,形成了特有的商务谈判风格,即重咨询、重气氛、重技巧、重策略。

(一)重咨询

韩国商人从不打无把握的仗,在谈判前,他们通常要通过国内外的咨询机构了解对方的经营项目、经营作风、资信情况以及有关商品的行情等。

(二)重气氛

韩国商人很重视商务谈判的开局阶段,他们会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营造和谐信赖的气氛。商务谈判一般会安排在较有名气的酒店。如果地点是由他们选定,他们会按时到达;而如果地点是由谈判对手选定,他们则会准时或略迟一些到达。主谈人走在前面,先热情地与对方打招呼,再逐一介绍己方谈判人员的姓名和职位;落座后,以天气、体育、旅游、新闻等与谈判内容无关的话题消除紧张气氛,并尽可能了解谈判对手的性格、心理特征等。

(三)重技巧

韩国商人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做事有条不紊,这在商务谈判中也显露无遗。在谈判中,他们往往先就谈判的主要议题与对方进行详细商谈,一般包含各自阐明意图、发盘、还盘、协商、签订合同等五方面内容。韩国商人惯用的谈判方式有两种:第一是横向谈判,即在确定谈判所涉及的所有议题后,开始逐个讨论,对出现矛盾或分歧的议题暂时搁置,进入到下一个议题的讨论,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直至所有内容谈妥为止;第二是纵向谈判,即在确定谈判的主要议题后,逐一讨论每一个问题和条款,在出现问题或争议得到解决后,才开始全面讨论下一个问题或条款。有时,韩国商人也会视条款内容而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四)重策略

韩国商人非常善于讨价还价,即便在准备签约的最后时刻,他们仍旧会提出“价格再优惠一点”的要求,如果对方未应允,原本成功在望的交易也可能告吹。偶尔他们也会有所让步,但其意在不利形势下以退为进战胜对手。当主动权在手时,韩国商人常用的技巧和策略有:第一,声东击西,即在谈判中利用对自己不太重要的问题吸引和分散对方注意力,再适时扔出关键问题,诱迫对方做出让步;第二,先苦后甜,即“苦肉计”,在谈判中以率先忍让的假象换取对方最终的让步。此外,韩国商人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谈判对象,以“疲劳战术”“规定期限”等策略取得谈判的胜利。

二、商务礼仪

历史上,韩国曾长期作为中国的被保护国,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二战前期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深受西方文明的洗礼,这就使得韩国的礼仪和习俗较为复杂。

(一)拜访时间

在韩国,商务活动、拜访必须预先约会。前往韩国进行商务访问的最适宜时间是2~6月,9月,11月和12月上旬,尽量避开节日多的10月以及7月到8月中旬、12月中下旬。会谈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10点或11点,下午2点或3点。

(二)见面礼仪

按照韩国的商务礼俗,宜穿着保守式样的西装。

韩国商人在与谈判对手见面时,习惯以鞠躬并握手为礼。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右手,在与长辈握手时,要再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而女人一般不与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

韩国商人乐于交换名片。首次会晤时,宜准备好名片,中文、英文或韩文均可。韩国姓氏很少,金、李、朴姓居民占半数以上,极易混淆,故韩国商人在自我介绍或在商务名片上一般总会把姓附在后面,在称呼他人时爱用尊称和敬语称呼对方头衔以示区分。

(三)交谈礼仪

韩国人以其文化悠久为荣,交谈话题的选择,宜少谈当地政治,勿对当地的事物指手画脚,而以韩国的文化艺术为重,如11世纪的灰绿色陶瓷器,13世纪的活动铁模及大邱保存的珍贵全套大藏经桃木原版,等等。

交谈时,尽可能使用冷静、有条理的言辞,并和对方进行眼光接触,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展现个人的诚意,否则将会被视为一个不存在的人。

(四)宴会礼仪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宴请时,身份、地位和年龄都高的人排在上座,其他人就在低一层的地方斜着坐下。韩国仍有着男尊女卑的观念,男女同坐的时候,一定是男士居上,女士居下。

用餐时,注意保持安静,不要随便出声。席间敬酒时,应用右手持酒瓶,左手托瓶底,先鞠躬致祝辞,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

勺子和筷子是韩国的主要餐具,两者分工明确,其中勺子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石器上;筷子负责夹菜,不用时应将两根筷子拢齐置于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并且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

(五)馈赠礼品礼仪

礼品馈赠是国际上通行的社交活动形式。礼品赠送时,应双手交接,并不要当面拆开。在韩国,酒是送给男性最好的礼品,尤其对中国的茅台有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则喜欢化妆品、手提包、手套、围巾等以及厨房的调料。韩国人的口味不太喜欢咸,但爱辣、甜、香、蒜味,故川菜和北方菜系的调料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商务禁忌

韩国的语音文字与中国的文字语音有许多相通之处,对于“死”的忌讳更甚我国。“私”“师”“事”等与“死”发音类似的字都被视为不吉利。“4”也因此被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在韩国的酒店、商店、医院、影剧院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没有“4”字的楼、牌、房、座。此外,韩国大姓之一的“李”姓在解释写法时,绝不能解说为“十八子”李,尤其是男子在女子面前。这是因为在韩语中,“十八子”与一个的词读音相近,如此解释难免有侮辱人之嫌。

韩国政府规定,公民对国旗、国歌、国花必须敬重。韩国的电台会定时播放国歌,影剧院放映演出前也会放国歌,观众须起立。外国人士在上述场景下不得表现出过分怠慢,否则会被视为对韩国的不敬。

在韩国,照相也收到严格限制,军事设施、机场、水库、地铁、国立博物馆以及娱乐场所都被列入禁照对象,此外,在空中和高层建筑拍照也在被禁之列。

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因近代韩国受日本侵略,日本的种种于韩国民众而言都是绝对的禁忌。如名片上尽量避免使用日文,礼品的选择也不要选择日本生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快。

【参考文献】

[1]方其.商务谈判——理论、技巧、案例(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金正昆.礼仪金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成青.与亚洲各国商人交往的商务三鉴[J].华章,2009,

(15):132,143.

[4]尚千琳.韩国的商务礼仪[J].大经贸,2007,(04):91.

[5]陈冠任.如何跟韩国人进行商务谈判[J].中国新时代,2002,(08):100-101.

Three Commercial References On How To Negotiate With Businessmen From South Korea

Li Li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xi Ganzhou 341000)

金正昆谈礼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 礼仪缺失 养成教育

目前的职业学校,有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多的学生在行为表现、言谈举止等方面存在礼仪缺失现象,他们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与学校要求格格不入,具体表现在:

1、师生间礼仪缺失。且放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尊严不论,单就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来说,现在的校园里,听声招呼或者问好我们几乎都觉得是种奢侈!师生间最基本的礼节已经在逐渐消失,学生在校园内遇见老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绕道回避;课堂上,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也已逐渐“淡”出,学生上课无视老师的存在睡觉、打电话、发短信聊QQ、听耳机、大声交谈等现象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2、同学之间礼仪缺失。有的学生之间见面常常用脏话打招呼,有的学生经常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用别人的东西,有些还直接偷窃。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了,小点唇枪舌剑,大则拳脚相见,处理时却很少有主动承认错误的。

3、母(父)子之间礼仪缺失。现在的中职生懂得感恩的为数实在不多。很多学生拿着手机却很少和父母通话,有些学生只要联络就是要钱,更有甚者用买资料、考技能等级证等借口骗父母给钱,然后就狐朋狗友一起上饭馆觥筹交错胡吃海塞,进网吧不分昼夜昏天黑地!

英国哲学家约汉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中职生在校接受两年的系统教育后就要上岗实习,中职阶段正是他们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谚语有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从小事抓,随时随地抓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俗语也说:“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必须从细微处着手,防微杜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坏习惯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也要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我们必须先重视对学生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及食品包装袋、出口伤人、顶撞老师等细微不良行为的发现,然后对这种行为及时施以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提倡或杜绝等教育,再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要让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对学生的细微不良行为千万不能熟视无睹,以免给学生传递错误信息,导致不良习惯愈演愈烈。

二、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哲理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说环境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个性成长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但也是很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会为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个人素养基础。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除了礼仪课堂教育外,还要通过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途径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不礼貌现象。还可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到礼仪学习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除了上班会外,还可组织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模拟招聘会、模拟不同专业工作场景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多样化、多角度地广泛涉猎文明礼仪常识,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引导他们自觉加强礼仪修养。

三、强化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教育。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具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会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正是学生从我们身上愿意看到并学习的东西。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比如,不许学生在校园里奇装异服,教师的穿着打扮就不能各凭所好;让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教师自己也就要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教育学生随手捡垃圾,我们自己就要舍得弯下腰来;要让学生遵守交规,我们自己肯定得先认识斑马线!我们得让自己的形象仪表、举手投足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正面教育素材。

总之,个人认为,千万别把学生当大人,他们没离开学校之前永远是天真的、单纯的、可爱的。学生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没走出教室永远是学生,我们对他们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你永远不原谅他,永远就会让你有过不去的槛。学生也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有时自尊得让你无法想像,天真得让你难堪,有时又可爱得让你下不了台阶。当我们不能和他们很好地沟通时,其实他们有时也是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也会老的,所以不能用曾经的自己来衡量现在的他们,更何况,那时的我们也并不完美无缺。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愉悦、去引导和感化他们,才能事半而功倍,一步步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修养习惯。

参考文献

金正昆谈礼仪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cess various universities students have the etiquette training not to be high generally, the etiquette quality flaw's phenomenon, this becom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obstacle on the way,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s this present situation, and unifies the employment and the etiquette knowledge, explains in the career guidance process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diligently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t meaning, and attempted was proposing the raise employment etiquette's content and the way.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礼仪教育

Key wo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Etiquette education

作者简介:黄豆豆(1981- ),女,广东汕头,法学学士,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 尽管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日益重视,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比较薄弱,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的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礼仪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大学生的素质和整体形象,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目前就业过程中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礼仪缺失现状

当前大学生因礼仪修养而使得就业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缺乏社会公德和遵纪意识

现实生活中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破坏的这些都是学校的东西,学生并没有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简单,一旦形成习惯性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就业中再精心的准备也会无意识自我破坏掉。我们常听到捡起一片纸屑而得到一份工作的例子,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考核大学生的方式,也是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乏的证实。

遵守纪律是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表现,大学生遵守纪律差的弱点反映了其社会化程度低。而作为企业来说,必须要有各种规范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学生,就会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淡漠,最终会因违反正常程序而被企业淘汰出局。如作为公司的员工,上班不能迟到,这是最起码的一条。因此大学生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企业朝九晚五的制度。

1.2自尊却不尊重他人

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大学生在家人和老师的呵护与激励下都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在家里有家人的关爱,在学校有着老师的关心,大学生在象牙塔里有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就业时很难完成观念的转换,如今年大学生就业竞争特别激烈,但是很多学生依然不选择到西部就业,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虚荣心和“高、大、铁”(高薪水、大城市、铁饭碗)的就业目标所造成的。在找工作时,很多学生无法接受企业对他们的层层考验,被拒绝就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工作时也是这样。很多学生刚工作时常常发牢骚说感觉没有了自尊,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大学生的不尊人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清高。在学校时一些大学生就存在不尊人的行为,比如上课迟到并无惭愧之色,施施然走进教室。有人在网上调查大学生十大陋习,不尊重人就是其中之一。

1.3缺乏诚信和爱岗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曾就“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缺乏诚信敬业精神在就业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学生毁约。一些大学生在实习后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事后单位给他们安排了岗位、办公桌,甚至有的连名片都印好了,可到了报到时突然说要毁约,这些情况让公司措手不及,非常被动。而这些存在于高校学生就业中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1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是用人单位最起码的要求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 礼仪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念、规范、内涵的传授和训练,使他们掌握并以基本的礼仪规范去完善自我的行为,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彰显自我的良好气质。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2.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维护持久工作的基本能力

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和空虚等。同时,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事业。

2.3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这是能否应聘成功的先决条件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在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能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3.1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礼仪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学习掌握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所必需的礼仪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培养内容的构建上应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大学生学会运用仪表、仪容、仪态和言谈等个人基本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学会运用问候、握手、介绍、交谈、接待、宴请等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提升个人形象,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运用书信类文书、致辞类文书、对外商务信函类文书礼仪,借助礼仪文书传递信息,表达友好、尊敬之意;学会运用应聘、商务谈判、商务服务、商务会议、商务仪式等常用商务礼仪,赢得商务伙伴的信任、支持,维系良好的商务关系,实现双赢战略;学会运用涉外商务礼仪,拓展工作领域和范围内容。在内容选取上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

3.2毕业生就业礼仪培养的途径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抓好课堂教学。学校应在就业指导课中大幅度的开设有关现代礼仪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礼仪,规范行为举止。教师在上课时介绍一些有关礼仪的书籍或播放一些影片,如《金正昆讲礼仪》等,可以让学生自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其次,加强学生的礼仪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指导理论。学生的礼仪知识拥有后,如不在实践中运用、充实、完善,那礼仪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实践是动机和效果由此及彼的桥梁,我们掌握了礼仪知识,就要到实际社交活动中去运用。到社交场合中多听、多看、多想、多学,自己的礼仪修养才会不断提高。大学生要时时处处自觉地用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才能在就业中表现良好。而学生的礼仪实践除校园行为外,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礼仪。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应聘会。在应聘会上,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应的应聘技巧,更多的是可以了解应聘中需要哪些礼仪,都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学习、充实、完善自己的礼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

城市交通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农资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