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报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了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就越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
点评: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将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得越多,他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再买同一份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这个故事我们会学到许多关于消费者、市场占有、潜在消费者、忠诚顾客等营销名词。
我把装着大卷报纸的送报包挂在车把上,推着车沿着人行道行走,开始了我的报童生活。但是推着载满物品的自行车走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几天之后我就把破旧的自行车丢在家里,借来了妈妈的两轮手推购物车。
推着自行车送报需要一些技巧,一次只能投一份。如果不小心错过一家,或者报纸掉在地上需要弯腰拾捡,那就麻烦了。有了手推车,一切都方便多了。我把小推车停放在人行道上,然后从容地拿起一沓报纸,准确地投递到各个订户家。遇到门廊在二楼的订户,我就先投二楼的,转过来再取报纸投一楼的。每逢星期天,报纸又多又重,我每到一家停下,就抱着报纸爬上楼梯挨个投递。遇上雨雪天气,我会用旧雨衣把小推车裹起来,小心翼翼地把报纸放在订户的门厅内,以免弄湿报纸。
推着小车送报比骑自行车一路扔过去要慢很多,但我不在乎。慢慢地,我和住在附近的人们熟识了,他们中有来美务工的意大利人,还有早年移民美国的德国和波兰人后裔,他们总是十分友好地和我打招呼。
爸爸出院后,辞掉了三份活。家里的日子又过得紧巴巴了,花每分钱都得精打细算,于是妈妈把破自行车卖掉了。米策利先生或许知道我没有用自行车送报的事,但他什么也没说。他很少跟我们报童说什么,只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才教训几句。
短短八个月内,我的订户从36家增加到59家,大多是老订户介绍的新订户。他们向左邻右舍推荐我,经常有人在路上拦住我,要求订阅报纸。通常大多数订户能给我五分到一角的小费,不久,我挣的小费和米策利先生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了。这让我非常开心,爸爸还不能干太多的工作,而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圣诞节前的星期四,我照例又去收报款。按了第一家订户的门铃,发现屋内虽然亮着灯却没人应门。我又去了另一家,情况又是这样。我去了一家又一家,都没人应答。我有些着急,星期五是上缴报款的日子。我想大家一定忙着外出采购过节物品,把报款的事给忘了。当我走到戈登先生家门前,听到从他家传出的音乐声时我几乎高兴得蹦起来,至少我还能收到一家的报款。我赶紧按门铃,戈登先生笑容满面地把门打开,几乎是把我拉着进的屋子。客厅里竟然围坐了满满一屋子的人,59家订户都坐在这儿。客厅中央放着一辆崭新的施文牌自行车,漂亮的苹果红,带有电动的前灯和铃铛,车把上挂着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塞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
戈登先生对我说:“这是大伙儿送给你的。”信封里装着圣诞贺卡、本周的报款,还有可观的小费。突然的惊喜让我不知所措。这时一位夫人示意大家安静,她轻轻地把我引到屋子中央,对我说:“你是我们见过的最负责的报童,我们的报纸从未丢失或迟到过,也从未弄湿过。我们都见过你推着购物车冒着雨雪送报,我们认为你应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推着崭新的自行车回到家,清点了信封内的小费,竟有100多美元,这笔不小的财富使我几乎成了全家的英雄,那个圣诞节我们全家过得异常愉快。
我的订户们一定给米策利先生打了电话。第二天我去取报纸的时候,米策利先生正在门外等我,他说:“明天上午10点把你的自行车推来,我教你骑。”
我们两个人一起打了好一会儿,我说:“周彬彬,你打了这么多球,没有赢过我一次。”周彬彬说:“那好,我们再来比一次,五只球决定输赢,怎么样?”我说:“好!”
我们就开始比赛了。第一只球由我来发。我把球发了出去。周彬彬他接住了,并且回了过来。我看准机会把它打了回去。周彬彬这回动了真功夫,他左右开弓,变幻莫测。结果,第一只球我输了。第二只球是他输了。第三只球又要我发了。我发了过去,他挡了回来。我又打了回去。周彬彬使出了浑身的法术向我展开进攻,一会儿打远,一会儿吊近,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我跑得气喘吁吁,没有接住他打过来的球,我又输了一球。现在是1比2 。第四只球又要他发了。这一次我学乖了,抓住先机,发起进攻,他输了一球。第五只球是最后一只球了,要我发球。我发了一个远球。他回了过来。最后,我输了这一球。
打完球,我想我不应该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
早上九点钟,我来到新华大厦的大厅,这里早已被小记者们挤得水泄不通。同学们扬起一张张兴奋的小脸,用一双双期盼的眼睛盯着晨报的老师。大家好不容易听老师讲完了卖报的注意事项,一个个迫不及待地从工作人员手中领了10份南京晨报,冲出了大厦。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卖报活动,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我该去哪里卖呢?”正当我苦苦思索的时候,妈妈给我出了个好主意:“等待中的人最希望手中有份报纸看看了。要不去医院试试?”有了方向,我抱着报纸直往前冲。一路上,我有些担心地问妈妈“要是卖不掉怎么办啊?”妈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我说:“只要你按晨报老师说的,肯开口吆喝,就一定行,要对自已有信心。”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小报童。
很快我就来到了省口腔医院二楼的候诊大厅,虽然是星期天,但这里还是有十几个人正在候诊。临上阵了,我紧张得有些喘不过气来,我迟迟不敢跨进大厅的门。“怎么办?”我觉得手里的10份报纸变得沉甸甸的。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胆怯,她帮我把小皮夹拿出来,里面有我早上出门前就准备好的三十个一角的硬币。我鼓足了勇气,走进了大厅,朝着一个叔叔走去,“请问您要看南京晨报吗?”我觉得自己的声音像蚊子叫。叔叔对我友好的笑了笑,便掏出了一个1元钢蹦。坐在旁边的另一位阿姨和老爷爷,也接着买了我的报纸。我笑眯眯的走出大厅,妈妈高兴地迎上来恭喜我:“亭亭你真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我又去了永和豆浆店、眼科医院、商场……很快我手里的报纸一份份的“飞”了出去。
这个星期天,我有一项艰巨的任务——把二十份“晨报”卖出去。上午九点多钟我和妈妈来到“新华大厦”门口,领取记者服和“晨报”。以前我看到那些大姐姐穿着红色的记者服,特别羡慕,现在我终于拥有了这“红色马夹”,欣喜若狂的我迫不及待地套上,在妈妈面前转着圈炫耀起来。妈妈笑了笑说:“别臭美了,赶紧去卖报吧。
我胸有成竹的拿过四份报纸,走到金鹰商城门前卖了起来。我憋足一口气张开嘴,准备吆喝,可一见到行人嘴巴又闭上了。唉,真是万事开头难啊!就这样张了闭、闭了张,不下五次。第六次我终于走到一位叔叔面前,小声地说:“叔叔,要不要……”还没等我说完,叔叔就走开了,也许他不想买,也许他没听见……正当我愁眉苦脸地思索着怎样卖出去第一份报纸的时候,与我擦肩而过三位阿姨回过头来,其中一位阿姨亲切地说:“哟,小朋友卖报啊!我买一张吧。”我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急急忙忙从兜里掏出三角钱,递给了我的第一个“顾客”,还拿了一份最崭新的报纸双手捧给了“顾客”。等三位阿姨走了以后,我还在“嘿嘿”笑呢!一转身,又有一位阿姨走过来了,我迎上前:“阿姨,要不要买一份晨报?”我熟练了许多,“我要一份”那位阿姨爽快地答道。我照样拿出三角钱和一份报纸,第二份报纸顺利地卖出去了。当我问一位奶奶要不要买一份报纸,想卖出第三份时,可是这位奶奶说她已经买过了。我望了望前面,咦?怎么有一个和我一样的“红马夹”呢?她“抢”走了我的顾客!她破坏了我的生意!于是,我决定更换一个“战场”,来到了爸爸的单位门前——三山街地铁口继续卖报。
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哥哥走过,我大声问:“大哥哥,要不要买一份报纸?”没想到他居然要了两份,我感动极了,连身道谢。地铁口的人真多啊!不一会,我手中的报纸就只剩两份了,但是,这最后的两份很难卖出去,我问爷爷、问叔叔、问阿姨,谁也不买。实在没办法了,妈妈帮我解了围,建议我带一张给邻居阿姨看,再留一张我们自己看。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知道做每件事的“第一次”都是很难的,虽然“第一次”很辛苦,但里面苦中有甜。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三年级:刘思彤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