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叶经济

茶叶经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叶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叶经济

茶叶经济范文第1篇

1茶叶品质优异

消费者认可度高,已成为马边的一张名片马边茶场主要集中在海拔600m~1300m的二半山区,该区域林木苍翠,山峦起伏,终年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孕育出了风味独特品质上佳的马边茶叶,深受消费者亲睐,赢得了“送礼就送竹叶青,喝茶还喝马边茶”的美誉。茶叶已成为马边的一个品牌,一张特色名片。

2基地设施完善

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马边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近几年来,马边积极争取、整合项目,加大基地建设投入,不断建设、完善茶园路、渠、池等基础设施,茶农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累计已新建、完善茶叶产业路40km、茶叶园区路104km、沟渠10km、管道165km、水池350口共1.2万m3。同时,积极开展7个万亩示范区和15个千亩标准园的打造工作,通过推广太阳能杀虫灯、色板、矿物农药和生物农药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喷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传统农业向“高标准,新技术,种良种,用良法”的现代农业的跨越。茶叶基地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示范窗口。

3基地面积快速扩大

规模效应显现,已成为全国重点绿茶原料基地马边茶叶产业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基地面积快速扩大,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截至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1.46万亩,已成为全省五大茶叶原料基地之一。年加工能力可达1万t,整体加工水平已跃居乐山地区第二位。优质、丰富的原料,每年都吸引众多的省内外厂商前来洽购,规模效益显现。目前,马边已与省内的竹叶青茶业、峨眉雪芽茶业、叙府茶业、米仓山茶业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与福建、浙江、江苏、陕西等地的采购商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马边茶叶几乎年年都是供不应求。

4产业健康发展

产值逐年提升,已成为马边农民的绿色银行茶叶是中国传统瑰宝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六大保健食品之首,正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绿色健康健康饮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推崇。马边茶叶产业发展是全球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飞速发展后步入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阶段,供求基本保持同步稳定增长。2013年,全县干茶产量8144t,干茶产值7.98亿元,分别较10年前增长224.9%和1195.5%。2013年,全县茶叶鲜叶产值5.42亿元,农民人均茶叶鲜叶收入3045元,农民人均茶叶纯收入2588元(含劳务收入),占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82元的56.5%,茶叶产业已成为马边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成为了农户的绿色银行。

二茶叶产业链条完善

带动县域内产业发展茶叶既是农产品,也是工业产品,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涉及基地建设(含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生产加工、精深加工、销售及服务。茶叶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马边县域范围内,有力带动了全县产业的全面发展。

1茶叶产业已成为县域农业经济支柱性产业

有效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一个劳动力可有效采摘2~3亩茶园,马边21多万亩茶园,可就地解决1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在名茶采摘期间,每人日收入可达150元/天~300元/天,即使在大宗茶采摘期间,每人日收入也在80元/天左右,全年(采摘时间半年左右)茶农人均茶叶收入可达2万元。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民还可以在家从事其他农业生产或就近务工,这种在家门口挣钱的方式并不比外出打工差。就带动就业而言,马边的茶叶产业堪比一个绿色的“富士康”工厂。

2茶叶产业已成为县域内农民季节性劳务项目之一

增加了农民季节性劳务收入茶叶生产季节性很强,采摘和加工主要集中在2~8月。随着全县加工能力的提高,茶叶加工工人需求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县域内较稳定的劳务活动项目之一,全县219个茶叶加工企业(点),每年可吸收1000个季节性生产工人,工人在茶叶加工期间人均加工劳务收入可达5万元。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每年可吸收200人次的季节性劳务工投入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中,劳工人均劳务收入可达1万元。农民就近就业,既没有荒废农业生产,又能照顾小孩料理家务,有利于稳定农村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3茶叶产业已成为马边农业与第三产业有效对接的契合点

拓宽了马边农民工就业渠道随着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开设的茶叶销售点、品饮店和茶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增加了就业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吸收了大量从事茶叶销售和茶楼服务的务工人员。就马边而言,招聘从事茶叶销售和茶楼服务的人员主要以马边县域内为主,每年可吸收800马边人从事与茶叶相关的第三产业,其中,300人从事茶叶销售工作,500人从事茶楼服务工作,每人年务工收入可达1.8万元。

三后续发展潜力无限

茶叶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茶叶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全化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也进入了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中,国内的茶叶企业面对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也面对着全球的消费者市场,这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加强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切实的研究应对市场经济的策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的工作。

1市场经济的发展

1.1市场经济简述

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不是靠政府的调控和计划安排,而是靠市场进行调节。市场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活动对象是供方和需求方,市场经济的生产者由需求方加以导向,因为市场的需要才是生产者生产的动力。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调控方式是市场波动,如果供给方过多而市场需要很少,就会导致商品降价甚至销售不出去,而当需求方很多供给方很少,这种生产资料的需求就会非常强烈,即使大幅度上调收购价格也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的生产者和参与者要确保靠正当竞争来参与生产相关活动。为了保证正当竞争,国家和国际社会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法规来规范和保护市场经济秩序。

1.2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变了过去的计划经济运行方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变得异常活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GDP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化经济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各大跨国公司也愿意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建设中来,外国公司都积极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也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当经济形势过热的时候,政府会给予适当的提醒,避免过多的重复性投资;而当某个领域的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政府又会积极出台政策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鼓励经营者参与进来。

2茶叶行业的过去和现在

2.1茶的诞生与古代中国的茶叶行业

茶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在还未有国家概念的氏族社会时期就发现了茶叶并开始饮用茶叶,茶叶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在现代社会与咖啡和可可一起并列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茶叶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国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中国人是最早开始人工种植茶叶并生产茶饼和茶砖的,古时候草原人尤为需要茶叶,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过于油腻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商人开始把茶叶运往草原,用很少的成本就可以从草原换得大量的牛羊和各种皮制品,这是中国茶叶行业最早的对外贸易。后来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开始走向欧洲,走向世界。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迷上了茶叶,清朝末年因为中国茶叶、瓷器等商品对英国的出口远大于中国对英国商品的进口,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并最终导致了的爆发,这些历史都证明了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辉煌。

2.2中国茶叶企业和行业的现状

据调查,中国目前登记在册的茶叶企业有四万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上千家,每年茶叶的销售金额达到几百亿,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并一度成为第一产业的支柱产业。中国茶叶企业在总体上的数量比较庞大,其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也是不可估量的,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也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是在无形中缩小了城乡差距。但是中国茶叶企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我们茶叶企业很多,但是知名的茶叶企业却是屈指可数。我们一提到中国茶叶,首先想到的是龙井茶、普洱茶、大红袍、铁观音这些耳熟能详的茶叶名字,但是却很难想起像英国“立顿”茶这种茶叶品牌。我们的茶叶行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缺乏知名品牌,缺乏企业宣传,缺乏文化输出,在世界上,中国茶很知名,但是中国茶企却不为人知。我们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有着璀璨的茶文化,有着众多的茶叶爱好者,有着大量的国内国外消费者,这是我们的荣耀;但是我们没有扬名世界的茶叶品牌,没有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是我们的尴尬。

3市场经济下的国内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3.1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品牌对一个企业尤为重要,我们提起汽车都知道“奔驰”“宝马”;提起家电都知道“索尼”“西门子”;提起饮料都知道“康师傅”“红牛”;提起超市都知道“沃尔玛”“家乐福”。但是当我们提起中国茶叶,基本上无法脱口而出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的购物习惯都会自觉地把知名品牌作为首选对象。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商品物资极其丰富,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面临的选择也是格外多,品牌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树立民族茶叶企业的品牌能够有效的促进茶叶的销售,例如现在的凉茶品牌“加多宝”,一句广告词“凉茶就喝加多宝”传遍了大江南北,经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大量的节目赞助,使人们都认可了加多宝是一种可以解暑祛火的健康饮品,加多宝每年创造上百亿的销售额,加多宝凉茶饮品的成功销售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国内茶叶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3.2推广茶叶文化

起源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茶文化,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早就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茶文化的流行,使得中国人更加热爱饮茶,也促进了茶叶极其周边产品的销售。但是外国人喜欢上了茶叶,却并没有接受中国的茶文化,这导致他们对于茶叶的饮用并没有特殊要求。我们应该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使每一个喝茶的人甚至是从不喝茶的人爱上茶文化,爱上中国茶叶,这也是茶叶销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以茶文化的人文内涵为契机带动茶叶的销售。

3.3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多元发展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茶叶企业在茶叶种植方式和茶叶收购方式上越来越多样化。茶企在控制茶叶质量达到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全球化的种植或者采购。目前很多中国农民到俄罗斯或者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租地种粮,茶叶企业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世界各地选取适合种植茶叶的土壤和自然环境,选择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茶叶种植。茶叶的发源地在中国,现在的主要种植地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内茶叶企业可以进行全球性的采购,当然标准一定要严格要求,设立比行业标准更高的企业标准。对于茶叶的深加工和包装车间,企业可以直接设立在茶叶产地或者靠近茶叶消费地的地点,这样可以进一步压缩运输成本。茶叶企业在进行茶叶生产和销售活动外,还可以进行深加工,比如生产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叶周边产品,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发展,茶叶企业也要紧跟时展,开发多元化的茶叶产品。

3.4茶叶品牌的宣传方式

茶叶品牌宣传要采取多种方式,可以利用报纸杂志海报等传统平面媒体,还有电视电影等立体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促进茶叶的品牌宣传。同时,我们的茶叶企业应该引入专业的品牌营销公司,推广自己的品牌,打造专属自己的朗朗上口的广告语,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公益事业的投入以及文化产业的传播,树立国内一流的茶叶品牌形象。对于不同的品牌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同一个企业可以运营不同档次的品牌,既要有专攻超市一类底层市场的品牌,也要有专攻高档消费场所的品牌,更要有针对茶叶行业内专业人士的高端品牌。

3.5茶叶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茶叶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想要把茶叶企业做大做强,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在过去很多茶叶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在今天这种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聘请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制定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审核企业经济运行,控制企业成本,加强企业宣传,构建企业文化。面对日益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茶叶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速企业转型,适应新常态的变化,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3.6建立合适的激励和惩罚制度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待遇和未来光明的发展前途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法宝,在市场经济下人才的争夺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茶叶企业应该设立合适的奖惩制度,对于切实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给予重大奖励,而对于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奖罚分明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避免出现老国企的大锅饭现象,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庄恩岳,卢修贤,何成梁.新财务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2]左藤嘉彦.降低成本新利器[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明天的“热点问题”[J].东方企业家,2005:113.

[4]丁锋.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0,22(5):55-57.

茶叶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38-02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历史遗产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经贸合作之路和创新未来之路,是发展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建设中国茶叶强国,推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有利途径。陕西茶叶曾踏上这条丝绸之路风光过,曾引领饮茶新潮流、纳贡朝廷荣耀过。而今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西北五省区中唯一的产茶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起点和重要承载区,理应继续秉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重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契机,抓住历史的机遇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提高陕西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追赶超越,重塑辉煌。因此,随着我国农业部取消茶叶农业税,将茶叶列为优势农产品九大产业之一,国家实施茶叶重点种植区域发展规划。陕南茶^也被列为长江中上游出口绿茶重点发展区域,陕西茶叶贸易已然成为陕西践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必然内容之一,省市政府必须给予重视,给予政策上的导向和大力的支持。陕西茶叶种植户和陕西茶叶产销企业亦应给予重视,提高陕西茶叶种植、加工、研发技术,加强陕西茶叶市场监管,将陕西茶叶品牌做大做强,为促进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提高陕西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陕西茶叶生产贸易概况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相对于在中国茶叶市场上甚至世界市场上响当当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陕西茶叶让很多人感觉陌生。陕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清香独到,茶文化历史厚重,茶叶品种多样,尤其是午子仙毫、紫阳毛尖、汉水银梭、秦巴雾毫、三里垭毛尖、紫阳富硒茶、宁强雀舌、定军茗眉、商南泉茗,以及陕南最多的 “陕青”、“八仙茶”。富含芳香油素、单宁、维生素质量不错的陕西茶叶,由于其产量低、市场营销推广不到位而在全国名声不响、世界不知。

(一)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陕南茶由于地势高、含微量元素丰富,是绿茶中的精品。但是陕茶的销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并不如意,除少量销往北上广等城市,大多数陕西茶叶在本地或西北销售。虽然历史上的紫阳的“陕青茶”曾占领陕西以及整个西北市场,但如今已经辉煌不再,对于陕南茶的报道已经屈指可数。

(二)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陕西茶叶作为陕西第五大支柱产业,作为陕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但从陕西省的茶叶生产贸易中,我们看到陕西茶叶生产贸易主要有以下问题。

1.生态茶园建设和管理有待标准化

陕西茶叶生产主要在陕南一带,经济基础状况较差,茶叶的种植、采集、加工贸易科技含量较低,仍然存在着种植机具、管理模式、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这样陕西茶叶难以形成产业凝聚力,也难以抵制国内以及国际竞争。陕西部分种植茶叶地区,大量使用防虫害农药除虫是非科学的。而生态茶园是保证茶叶纯天然、高品质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做大做强陕西茶叶品牌的根本载体,可有效促进陕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规模有待做大,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品牌战略实施不足是阻碍陕西茶叶生产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品牌过多,单个品牌规模较小。陕西茶叶大约有一百种,各县甚至乡镇竞相开发自己的品牌,品牌过多,规模较小。目前陕西尤其在陕南有很多中小型茶企,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家庭或家族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茶企,这样在国家以及国际竞争中力量较小,不利于陕西茶叶做大做强,走出陕西,走出全国,重造陕西茶叶辉煌。

3.茶叶市场监管力度不强,茶产品鱼龙混杂

行业经营混乱,管理有待标准化。在茶叶贸易时,由于经营分散,没有龙头产业,市场导向不力,政府难以规范茶叶市场。如前所述,目前陕西茶叶企业中充斥了大量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的中小型茶企,他们要么为了生存、要么更多盈利,在茶产品生产环节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甚至在贸易过程中出现乱贴品牌标签现象。这样,在缺乏强有力的规范化市场监管情形下,必然极大扰乱茶叶市场秩序,也给陕西茶叶口碑造成了极大损伤,陕西茶叶也很难适应这样无序的市场竞争。

4.茶产品形式单调,新品种研发滞后

受传统陈旧保守的饮食习惯思想影响,目前我国生产的茶产品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需要用热水冲泡的茶汤饮品,陕茶也不例外。毫无疑问,伴随着当代人快节奏与时尚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单一单调的茶饮品难以适应消费者的多样化、便捷式需求,尤其是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外国人研发出茶饮料、茶多酚、茶酒、茶粉、低咖啡因茶等多品种含茶产品及其附属产品后,我国的传统茶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和挑战,也必然迫使我国各茶产品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创新茶产品。陕茶也不能滞后于这一思想转变和技术变革。

5.陕茶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仍有待努力

据了解,虽然陕西目前有很多茶企,但能够走出国门,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茶企和茶产品种品牌却很少,其涉足的国际市场范围也局限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少数国家。大部分茶企尚未走向海外市场,陕茶在国际茶产品市场中的占有率仍有待提高。

二、提升陕西茶叶国内外竞争力的思路及建议分析

尽管陕西茶叶在生产贸易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我们可以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发挥政府功能,把分散的茶叶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改造,形成品牌。加大科技投入,使陕西茶叶的生产、采集、加工、贸易形成规模化,培育拥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走向全国,冲向世界。有陕西大巴山的天然优势,陕西茶叶一定走出全新的生产贸易之路,避免陕茶的优而不名的尴尬境界。

(一)推进陕茶产业生态茶园基地标准化建设

陕西茶叶产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在国内国际做大做强的目标,必须推进生态茶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并做好茶园生产经营者创新技术培训工作。这就需要省市政府加大对陕茶相关企业的科技、资金及政策支持,在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遵循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合理规划生态茶园选址、建设和监管工作,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保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鼓励引导茶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和无公害茶产品开发,绿色的有机茶是走向国际、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完善整个茶叶的生产化链条,提升陕西茶叶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二)结合现代人消费观念,创新茶产品种

想要提升陕西茶叶的市场占有率,就要针对国内以及国际茶叶的需求种类进行分析,及时调节茶叶供给结构。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茶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这就要求各茶企转变思想,在传统茶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快节奏、喜时尚的消费观念,通过技术创新,从科技入手,以健康的视角挖掘茶叶中蕴含的各种营养成分,研发出诸如茶多酚、茶粉等更多类型的新型茶提取物产品,满足时下消费者多样化、便捷化的生活需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针对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进行不同的图案设计,在外包装上吸引人的眼球,实现市场份额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研发出多花色品种的多样茶叶类别。如:保健茶、富锌茶、富硒茶、茶多酚等,来适应不同的消费人群。

(三)加强市场监管,扶持优质品牌建设,培育龙头茶企

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重视品牌文化。针对诸多中小型茶企产品涌入市场,尤其是诸多假冒伪劣、投机钻营茶企的坑蒙欺诈行为,政府的有关市场管理机关应加大对茶企市场的资源整合和对违法企业的惩处管理,筛选出一批生产经营规范、产品质量优良、诚信守法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加强优质品牌建设,陕西茶叶要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培育出代表陕西茶叶的龙头茶叶。有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做大做强。同时政府牵头结合本省的情况,借鉴别人的经验,策划出适合自己的系统化、层层跟进的营销策略,通过统筹部署,大力宣传,扩大陕西茶叶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四)弘扬陕茶文化,创新陕茶营销思路

茶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这也正是国人将饮茶成为“国饮”、将饮茶视为雅趣的根本原因。因此,想要提升陕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了要不断提升陕茶产品的质量这一影响因素外,还应充分挖掘陕茶的历史文化优势,陕茶产品与茶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如开设茶馆,表演茶艺,举办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建设茶叶观光园等。在进行陕茶产品营销时,更多地结合陕西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历史和厚重的饮茶文化,增加陕茶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陕茶产品的文化品牌效应。陕茶也可以在政府的推动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以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模式。

结语

陕西茶叶一直是陕西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的做大做强对陕西省经济的腾飞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认清陕西茶叶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以及陕西茶叶在生产、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政府牵头优化产品结构,加强监督管理,创新营销思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就一定能够提升陕西茶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陕西茶叶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罗龙新.国内外茶饮料生产技术现状[J].饮料工业,2014,(1).

[2] 堂恒.茶叶贸易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 陈义吉.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福建茶叶,2016,(7).

茶叶经济范文第4篇

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劣势

(一)我国茶产业在生产水平方面的劣势

虽然我国是茶业的生产大国,我国茶树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全国茶树采摘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比例不够高,仍然有大面积的茶园尚未开采,茶园面积持续扩大的势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0)近年来,由于我国茶园面积的大面积扩张,我国茶叶的产量得以快速增加,但是我国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的茶园在总体上来说还是存在着管理比较粗放,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茶园广种薄收、靠天生长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因此,茶园的生产水平还是有着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的。另外,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茶业的关键技术措施。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产茶国都非常重视茶树良种化工作,良种普及率明显是高于我国的。我国一直以来的良种推广速度都非常缓慢,无性系良种的面积在茶树种植面积中的占比很小,这对于我国茶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二)我国茶产业在质量方面的劣势

近几年来,我国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广受关注的。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质量监督部门加强了茶叶安全性的监督力度,同时建立了一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基地,这些努力使得我国茶叶的农业残留问题已经有了大大的好转,但是我国茶叶的质量还是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由于农民对茶叶的农药使用问题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重视不够,对什么药可以用,什么药不可以用没有明确的概念,同时茶叶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不够,一些经销商忽视了所购茶叶的安全情况等等,这些都使得我国茶叶农业残留总体超标比较严重。近几年主要检测到了13种农药的残留,绿茶和乌龙茶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是滴滴涕、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氰戊菊酯和水胺硫磷5种农药,同时也检测到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各类添加剂,对我国茶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质量的要求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我国茶产业在集中度方面的劣势

目前,我国茶产业的集中度还不是很高,茶叶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集中度偏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国有不少名优茶产区仍然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产业标准,这与全球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是不相适应的。(11)同时,大多数茶叶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的营销能力欠缺,不能有效地与国内国际市场相接轨。茶叶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意识改进茶叶产后加工设备,提升茶叶精加工程度,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2)另外,由于各个茶叶企业不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盲目无序竞争现象严重,造成企业间缺乏良好的协调合作,不重视企业长远的发展,短视行为突出,品名、品牌混乱,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欺诈层出不穷,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降低了消费者的信赖度。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茶叶企业还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许多茶企业由于与城市的距离较远,信息不畅,经济条件较差,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高,企业的管理者是一些不懂得管理知识的农民,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或很少接受过有关种茶、制茶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这些都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13)

(四)我国茶产业在资源深加工方面的劣势

众所周知,茶叶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因为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咖啡碱等有益健康的功能成份,在人们更加重视养生的今天,茶制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由于我国茶资源深加工才刚刚起步,茶叶深加工的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是有待进一步加强的。茶叶中功能性物质提取的研究相对落后,茶叶加工集约化、连续化程度低,茶叶大多属初级农产品,加工简单,科技含量低,茶厂(场)、茶园重复建设较多,绿茶加工技术水平粗放,高档乌龙茶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绿茶和一些特种茶产量严重供过于求。茶叶深加工是一个新兴产业,将促使我国茶业从传统领域走向更广阔的综合利用领域,使茶叶以多样化的品种形式进入消费等领域,进一步提高茶叶附加值。茶叶深加工应朝着研发和增加名优茶比重、花色带动大宗茶类品质与产量的方向发展。(14)

(五)我国茶产业在品牌推广方面的劣势

我国虽然是生产茶叶的大国,而且茶叶名目繁多,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必须具有茶叶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影响力,但是我国的茶叶却是缺乏品牌的。中国有名茶但无名牌的现实说明中国的茶叶产业发展还处在产品阶段,还没有依靠品牌竞争的意识。正是缺乏名牌产品才导致中国茶叶陷入产量第二、创汇第四的尴尬处境。被称为世界茶叶第一品牌的英国联合利华的“立顿”茶,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一个品牌超过中国茶叶的出口总值。(15)

(六)我国茶产业在出口方面的劣势

我国是茶叶良种大国,但是我国茶叶在出口方面却是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名优特新茶叶产品少,中低档茶多;乌龙茶、白茶受气候影响大,品质时好时坏;绿茶品质受到品种局限,大宗产品居多;初加工多,深加工尤其是茶的综合开发利用少,茶叶储运保险等未得到足够重视;出口产品结构多以中低档散装茶为主,产品粗放、技术含量低,小包装及高档名优茶比例小,附加值高的产品少,自有品牌少,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除此之外,许多国家以保护本国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为由,设置绿色壁垒等非关税手段限制我国茶叶的出口。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日本等国对进口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农残限量(MRL)标准。如欧盟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受检农药品种从7种扩大到134种,其他国家、地区纷纷仿效共颁布了453项农残标准。从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又采用新标准,将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2006年1月份欧盟又实施《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日本也在2006年5月起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农残限量指标增至276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标准”都限量为0.01ppm。就我国目前茶业行情看来,品种、品质、外观等都需要深入提升,进入茶叶出口国的认证多,检测手续及费用增加,无疑提高了我国茶叶的成本,降低其国际价格竞争力。(16)

优化选择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优化茶叶品牌

品牌的建立是需要过程的。对于茶企业来说,品牌的规划要做到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结合。短期来说,是生产规模化,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把品牌做大做强。加快加大品牌建设和营销传播的力度,是我国茶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等福建茶业区域品牌闻名遐迩,但是遗憾的是,足够响亮的企业品牌很少。因此,茶业企业应该对企业的产品进行跟踪,发现和细分消费市场,对于不同的市场需求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使自己的产品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同时不能忽视各种营销手段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使产品能够被消费者尽快认识和熟知,同时利用茶文化来广泛宣传企业所产茶叶的积极作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确立茶品牌的强势地位。(19)中期来说,是建立大市场。要依靠国家与地方的政策倾斜,着力优先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茶叶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优胜劣汰,培育一批区域性茶叶著名品牌,实施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推动优势产区品牌产业的大联合。(20)同时利用国内外展销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探索和建立市场开拓的有效模式,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大优势、打造大品牌、建立大市场。(21)长期来说,是保持品牌形象。品牌在进入衰退期后,或者企业的内外环境均处于不利形势时,如市场上对茶产品的需求下降,或者茶产品处于衰退期,或是管理水平降低,均可导致茶品牌影响力的逐步降低,这时,紧缩战略就成为必要之策。(22)这时候企业就应该改变策略,集中力量某一比较具有优势的品牌,缩小生产规模,从而蓄积力量为以后推出新的品牌做准备。

(二)加强政策支持引导

一是从宏观层面上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这就要求茶区各级政府要把茶产业的发展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要把茶业发展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就业作为一个整体战略来进行规划部署,列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范畴来抓,及时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23)同时各地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对茶产业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在财政资金上要倾向于扶持一批茶叶重点项目、重点基地和重点龙头企业;要把农业、林业、扶贫、以工代赈等方面可用于茶业发展的资金打捆使用,发挥整体效益;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大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茶产业;要积极争取金融方面的支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要鼓励、引导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和茶农努力增加投入。(24)二是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不仅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而且逐步过渡到茶叶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使生产全过程处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下,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茶叶生产管理部门、茶叶生产资料管理部门、茶叶流通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应做到各司其职,相互合作。(25)三是强化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制订、修订茶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通过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业素质。(26)茶叶安全卫生标准的修订要遵循有利于茶产业持续发展;有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有利于茶叶出口的原则,要与国际标准相接轨,但又不能只是简单的套用国际标准,而是要根据我国的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使这一标准能够在引导茶叶安全生产方面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7)

(三)推进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的茶叶生产多呈现出小规模和分散化,个体小茶厂遍地开花,但是真正的茶业龙头企业并不多。因此,要优化我国的茶业市场,就必须推进茶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茶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力量,把分散的茶叶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茶叶企业集群,并把它们做大做强,使之在带动农户、推进规模生产、实施产业化经营、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加快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茶饮料和茶食品生产线的引进和创新力度。大力推进全程现代化机械化加工,用工业化的理念、食品级的加工管理、现代化的机械装备武装茶叶加工厂,努力提高加工科技水平和劳动效率,逐步淘汰传统落后的加工设备和工业。同时,大力提倡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茶产业的升级更新换代。(28)政府也要加大对茶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力度,把对基地建设的投入与龙头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把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与新茶园的开发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扶贫开发,到贫困地区从事茶叶开发,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村脱贫致富。(29)

(四)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

茶叶深加工是指用茶鲜叶、成品茶,或是茶叶和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含茶制品的加工过程。茶制品可能以茶为主体,也可以与其他物质制成复合体。(30)茶叶深加工技术可分为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加工及综合技术加工。茶叶深加工是一个新兴产业,将促进我国茶业从传统领域走向更广阔的综合利用领域,使茶叶以多样化的品种形式进入消费等领域,进一步提高茶叶附加值。(31)我国茶产业以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加强茶叶的精深加工和开发,促进系列加工增值,从而扩大我国茶叶的出口份额。大力支持企业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生产线,开发各种茶饮料、茶食品、速溶茶、茶多酚等茶制品,以及与茶行业密切相关的茶机械、茶包装、茶文化工艺旅游等新产品。

(五)推广茶文化

一是提升茶文化对茶叶企业利润的带动力。茶文化营销必须考虑市场的需要和产品的定位,也只有大力提升茶文化对企业利润的带动力,才能支撑企业更好地开展茶文化营销。二是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把现代的多元文化思潮应用于茶文化产业的创意与设计中来,以此合理统筹茶产业相关生产要素。要多方引进培养创意人才、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催化剂的作用,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方式,吸引社会各种资源进入茶产业经营领域,以此不断推动和繁荣发展茶文化产业。三是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茶文化活动。以茶博会为载体,办好展销、展示、品茶等茶事活动,对各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内的交通设施等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绿色经营。

我国茶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茶叶消费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显现

茶叶深加工的推进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开拓市场空间。茶叶将从饮料跨入到食品、化工、医药、水产品、轻工业等产业,茶叶的药用功能及其保健作用将会更加的凸显。同时,从消费人群看,茶叶消费者开始呈现年轻化的倾向,有一部分消费者的口味正在从传统口味向新口味转变。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茶食品和保健类的茶品将在茶叶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32)

(二)更加重视茶文化的引导作用

现如今,喝茶为了解渴,为了健康已经是比较单调的认识了,喝茶有了更加富有内涵的意义。喝茶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33)因为茶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喝茶就被视为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于生活的享受,是为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更多的人喝茶就是为了品尝一种文化。因此,重视茶产业文化的构建与发展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首要方向。(34)

(三)茶叶质量问题仍是关注的焦点

产品的质量是一个产品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过关可靠的质量,是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如今,人们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提高。因此,茶业企业要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才能在市场有立足之地。我国茶产业如今的重要和首要任务就是质量的提升,只有质量得以提升,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使产品在消费者中广泛传播,才能建立消费者的口碑,从而被消费者所认可。现代市场的需要,是产品的质量、信用、服务,尤其注重售后服务。(35)

(四)茶叶的包装和品质将备受重视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有一定能力的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和包装越来越重视,以后的趋势是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对茶叶包装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状况会越来越普遍,散装的、无品牌的茶叶其市场份额将逐步的缩小。目前,我国茶叶包装的最大隐忧是标识与内容不符的问题,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茶叶,大多数是在现成的盒罐中装入茶叶,没有固定独立精美和名副其实的包装。(36)因此,茶叶包装的信誉几乎荡然无存。

茶叶经济范文第5篇

1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概况

1.1我国茶叶产量及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茶叶产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1990年,我国茶叶产量为562369t,产值598066千美元;到2010年产量为1467476t,产值为1560617千美元,产量和产值的年均增长都在8.05%以上;2005年以后超越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茶叶出口方面,1990年出口201212t,出口额为431009千美元,2010年出口305857t,出口额达到806954千美元;出口量年均增长也仅为2.60%,而出口额年均增长为4.36%。可见,我国茶叶出口增长速度是低于其产量的增长速度。

1.2我国茶叶出口的贸易地位分析2000-2010年世界茶叶年均出口额为3840260.36千美元,年均出口量为1582874.82(t见表1)。斯里兰卡、中国、肯尼亚和印度四个国家的年均出口量和年均出口额都位于世界茶叶出口的前四位,这四个国家的年均出口额都在4.5亿美元以上,四国年均出口总额占世界年均出口额的64.22%;四国茶叶年均出口量的总额也占世界年均出口量的67.32%,其中斯里兰卡、中国和肯尼亚的年均出口量都在27万t以上。我国茶叶年均出口额占世界年均出口的21.48%,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年均出口量占世界年均出口的17.74%,居于世界第二的位置;可见我国茶叶出口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年均出口位于前十的国家或地区,还有欧盟27国、英国、德国、阿联酋、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这十个国家年均出口额和出口量都占世界年均值的86%以上。

1.3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结构分析我国茶叶出口去向比较分散,非洲、亚洲、北美洲和欧洲都有分布;但更多的集中在非洲和亚洲。表2显示了2000-2010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结构,反映的是十多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前5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及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的比例。2000-2003年,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从2004年开始,摩洛哥超越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茶叶出口国,并一直保持至2010年。此外,美国、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等三个国家(地区)也在我国茶叶出口的前5个国家(地区)出现的较为频繁。2000-2010年,我国向排名前5个国家(地区)出口茶叶的总额平均比重为52.1%,比重较高。由表2还可以看出,我国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茶叶的比重越来越大,2000年为42.33%,2010年为53.08%;可见我国茶叶出口市场有向多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对主要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低。

2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

2.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部分主要采用出口单价、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选取表1中年均出口量在世界前六位的斯里兰卡、中国、肯尼亚、印度、欧盟27国和英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主要茶叶出口国竞争力的对比来分析我国茶叶出口的比较优势。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贸易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时间跨度为1990-2010年;欧盟27国2010年数据未统计,因此欧盟27国的考察时间为1990-2009年。出口单价是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与出口量的比率。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国某商品的出口额与世界该商品出口额的比;一般来说,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国际竞争能力就越强,反之则相反。

2.2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具体分析

2.2.1出口价格,1990-2010年欧盟27国和英国茶叶的出口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四个国家,并表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英国茶叶出口价格是六个国家或地区中最高的。而肯尼亚、斯里兰卡、中国、印度四国茶叶的出口价格以及世界平均价格的变化趋势也区别不大,且价格差距较小。但总体上看,我国茶叶出口的价格是低于其他五个国家的茶叶出口价格以及世界平均价格水平。可见,我国茶叶出口价格在世界茶叶市场上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2.2.2国际市场占有率由图2可以看出,斯里兰卡出口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波动较大,1994年最低仅为9.76%,且2006和2007年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明显;但总体来看斯里兰卡出口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说明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1990-2010年,肯尼亚出口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水平较高;印度出口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则出现下降的趋势,2002年及之后低于中国茶叶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中国出口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趋于平稳,且总体上略有上升的倾向。同期,欧盟27国和英国出口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2.2.3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一般认为,当0.85≤RSCA≤1,表明该国具有绝对优势;0.5≤RSCA≤0.85时具有较强优势,0≤RSCA<0.5时具有微弱优势;相反则对应具有微弱劣势、明显劣势和完全劣势。由此可见,1990-2010年间,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出口茶叶具有绝对优势,且斯里兰卡略高于肯尼亚。中国和印度茶叶出口具有较强优势,进一步的比较发现,两国以2006年为界,2006年之前印度茶叶出口的比较优势强于中国,2006年以后则劣于中国。同期,欧盟27国茶叶出口总体表现出微弱的劣势;而英国茶叶出口则仅有微弱优势。通过我国与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茶叶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3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指标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影响一国(地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产量、价格、贸易距离和汇率等。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主要考察茶叶出口对象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j和人口数POPj、我国人口数量POPi、距离Dij、我国茶叶的产量PROi、汇率EXC、出口价格Pi、出口对象国对茶叶农药残留最大限量MRLj及市场开放程度(以出口对象国是否是WTO成员国WTOj表示)等因素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其中出口对象的GDP和人口数量反映了其进口的需求能力,若其GDP越多,则对进口茶叶的需求更多;进口对象国的人口数也与茶叶进口量正相关。中国人口数量越多,则对本国茶叶的需求越多,预计会减少茶叶出口数量。距离以中国与出口对象国经济中心或首都的距离来表示,反映贸易成本和风险,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风险越大,预期对茶叶出口量负相关。茶叶的产量表示我国国内的供给能力,产量越大出口量也应该越多。汇率的变化会对贸易双方货物价格产生影响,此处采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人民币汇率贬值,以美元表示的茶叶出口价格下降,其他国家会增加茶叶的进口,因此,汇率与茶叶出口负相关。出口对象国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最高限量数值越大,说明该国农药残留要求宽松,则越有利于中国茶叶的出口;所以预期符号为正。贸易开放程度越高,也即同是WTO成员国会有利于双方贸易的开展,预期对茶叶出口有正向影响。

3.2考察对象及数据说明本文把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去向的前15个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俄罗斯、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德国、多哥、乌兹别克斯坦、马里、塞内加尔、英国、贝宁和法国。2010年这15个国家或地区从我国进口茶叶的进口额(量)占我国茶叶总出口额(量)的3/4左右,所以所考察的国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时间跨度的选择上,从我国颁布(2002年)有机茶标准后的2003年开始至2010年。其中我国向出口对象出口量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署贸易(UNComtrade)数据库,各国GDP和人口数据来自世界银行集团数据库,我国与出口对象国首都或经济中心的距离运用经纬度距离测算工具得到,我国茶叶产量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双边汇率数据根据世界银行集团数据库相关数据换算而得,我国向各国出口茶叶的价格由出口额和出口数量计算而得。农药残留最大限量(MRL)选取我国茶农普遍使用且出口中超标较为严重的氯氰菊酯的MRL为代表,数据来源于已有研究[8,9]。出口对象国是否为WTO成员国由世贸组织网站获得,是为1,否为0。

3.3模型检验本文运用Stata12.0,通过豪斯曼检验,没有拒绝原假设,故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估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回归方程是有效的。GLS估计结果给出了组内、组间和总体三种拟合优度,其中随机效应模型的总体拟合优度为0.73,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从表6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出口对象国GDP和人口数的系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出口对象国农药残留最高限量(MRL)与是否为WTO成员国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1)出口对象国的GDP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一个因素,但是与预期的符号不一致,经过深入分析发现,随着各国GDP的增长,饮品消费趋向多元化,同时人们对茶叶的需求更注重品质和类别的要求,部分国家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技术壁垒,这对我国茶叶的出口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出口对象国人口数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显著,人口每增加1%,将使茶叶进口增加1.10%。(2)我国人口数和茶叶的产量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都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与由于人口增长而国内需求增加之间相互抵消,最终未对出口造成显著的影响。(3)我国与出口对象国首都或经济中心的距离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不显著,但不能就此判断距离对我国茶叶出口没有影响。(4)汇率和出口价格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不显著,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重视茶叶质量而不是茶叶价格,价格对茶叶出口的影响逐渐减弱。(5)农药残留最大限量(MRL)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进口国对茶叶农药残留最大限量(MRL)每提高1%,我国茶叶出口会减少0.32%。(6)进口国是否是WTO成员国也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因素,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这也促进了我国对WTO成员国出口茶叶的贸易。

4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