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环境设计

园林环境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环境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林环境设计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植物设计

1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

1.1“自然”

不同于城市广场,自然因素是康复性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水体等在其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有起到滞尘抑菌作用的植物,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植物与水;另一方面良好的自然景色对生理特性的适应、合拍,能够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1.2“互动”

由于康复性园林的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色彩、有节律的声音、芳香的气味、宜人的质感刺激,改善使用者的感官。康复性园林还需要通过可操作性强的互动,使人从自身的不良状态中剥离出来,分散对身心不适的注意力。

1.3“人性化”

康复性园林的使用人群涵盖患者、亚健康人士及健康人士3个梯度,其中,健康人员包括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与探访者,其在设计与使用中,充分考虑到各梯度人群的使用需要,以及各年龄层的使用者需求。

2医院康复性园林的作用

医院康复性园林对于使用者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生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社会意义3部分。其中,生理意义在于自然疗法与园艺活动,包括植物的色、香、味、质,自然界风、雨、鸟、虫对感官的刺激,以及适当地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组织园艺劳作;精神方面的意义是凭借园林自然景色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急躁情绪,消除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社会意义是通过,为患者、患者家属、探访者等提供一处交流互动的空间,改善医院环境,有效提高医院口碑与知名度。

3医院康复性园林植物设计

本人所在的医院现状条件是3幢房屋建筑,占据了医院的相当一部分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十分有限,对于类似的客观环境,康复性园林只能通过合理地栽植植物,丰富场所空间,提高绿化率,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效益。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层次设计,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健康的小气候环境,提供一定的疗养保健功能,起到小范围内的空间减噪效果,避免3幢建筑之间的噪音干扰,使康复园林环境变得安静,为人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用有限的面积营造诸如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此外,植物是园艺疗法的物质基础,尽可能在该处空间提高植物种类,利用不同类型植物刺激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使人全方位地感受细节所带来的趣味,从而锻炼肌体、舒缓心情。

3.1生态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要求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四季的景观,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境,适地适树,合理地选择乡土树种,并注意抗污染树种的配置使用,如榆树、侧柏、垂柳等。针对本院绿化场所有限的情况,生态性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乔灌草配置,巧妙地通过植物遮掩丰富空间数量与类型,确保步行空间、休憩空间与运动空间的完整,提高场所灵活性。

3.2保健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植物群落保健性设计体现在植物的气味、功效和色彩几个方面。有些植物能散发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芳香气体,有助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有些植物本身就是良好的药材,设计时在了解植物特点、习性、观赏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具有保健性能的植物资源,合理配植适宜不同人群的芳香、药用植物,通过完成植物群落的保健性设计,满足人们养生、观赏、休憩、保健等多方面需求。例如,根据风向确定植物栽植方位,将植物分层、分隔配置,防止不同芳香类植物混合后气味混杂;根据不同植物芳香气味相生相克的关系合理配置,增强保健效果。本院所处的杭州地区,可在院中栽植桂花与香樟,2种植物的搭配种植可为患者提供消炎止痛的作用。

3.3意境设计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小品;园林环境

园林中的景观小品是指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构筑物。其不仅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还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园林中的景观小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对其要求既有技术上的,又有造型和空间组合上的。因此,在园林中其造型取意均需要经过艺术的加工、精心的琢磨,力争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实现其多元化的意义。

1 景观小品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

园林中的景观小品虽属小型艺术装饰品,但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浓的确胜过其他景物。一个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景观小品,对提高游人的游憩情趣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广大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总结起来,景观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 组景的纽带

景观小品在园林空间中,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把环境中的景色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这时,景观小品在园林空间中就成为了一种无形的纽带,在引导引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同时,还导向和组织着空间画面构图。既能使人们在各个不同角度都看到完美的景色,又营造了充满诗意的意境。

1.2 美感的表达

景观小品作为一种艺术品,其本身就具有美感价值,其色彩、质感、机理、尺度和造型的丰富,加之造园者成功的布置,使其自身就成为园林环境中亮丽的一景。对景观小品进行空间形式美的加工,是造园者提高园林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景观小品自身的装饰性,不仅能够增添园林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给人传递一种艺术的享受和美感的表达。

1.3 造型的景观化

园林中的景观小品除了具有组景和美感的作用之外,还在实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发挥着景观化的作用。桌凳、地坪、踏步、标示牌、灯具等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小品被予以艺术化、景观化。一组休息的坐凳、一块导向的标识等等,如果涉及新颖、处理等当、富有一定的艺术情趣形式,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园林环境更具感染力。

2 园林中景观小品的类型

基于艺术家创作思路的无穷无尽,现代园林中的景观小品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页不尽相同,这里按照景观小品的功能和造型将其分为以下3类:

2.1 建筑类景观小品

建筑类景观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 、展示、导游、装饰、服务及管理等作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主要包括园椅、栏杆、园林展览牌、园林景墙及窗门洞、园灯、垃圾箱、饮水池、洗手钵、日规等。

2.2 雕塑类景观小品

雕塑类景观小品泛指带有塑造、雕凿意义的物体形象,且具有一定的三度空间和可观性。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雕塑类景观小品来源于生活,它能够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赋予园林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

2.3 奇石类景观小品

我国园林历来将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造景材料,这里所说的奇石类景观小品往往以其造型千姿百态,寓意隽永,而使人叹为观止。中国人欣赏石,不在于石的形似而在神似,欣赏奇石千姿百态的意趣美。正所谓“园可无山,不可无石”,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环境中,奇石类景观小品的艺术地位是不可小觑、不可估量的。

3 景观小品在园林空间环境中的设计要点

景观小品是构成园林环境众多形体单元的一部分,园林环境是景观小品广阔的背景空间。优秀的景观小品可以烘托出优美的园林空间,任何一个极小的景观小品都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的总体效果。因此,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必须认识到其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在此从以下5个方面来谈论景观小品在环境中的设计要点。

3.1 构思与布局方面

构思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削弱景观小品的感染力。在艺术意境的创作上达到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才是景观小品与空间环境融合的最高境界。有了立意,景观小品的布局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是用于点景还是组景在空间布局上都要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在位置上要彼此呼应顾盼、距离避免均等。景观小品的摆设、背景的选择都要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协调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间的开阔封闭都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景观小品的设置如果不看条件,不区别对象,同环境不协调,其艺术的感染力是难以发挥的。

3.2 比例与尺度方面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景观小品尺度的依据,正确的尺度应该满足功能、审美的要求,并与环境相协调。景观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很难定出绝对的判定,不同的艺术意境要求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决定于与环境配合上的需要。

3.3 色彩与质感方面

色彩与质感的处理与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色彩和质感是景观小品材料表现上的双重属性,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只要善于发现各种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合理地利用它去组织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景观小品的艺术感染力。

3.4 多样与统一方面

景观小品设计要统一于总体艺术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零乱。景观小品的设计既要有变化、自己的风格,又要统一于整体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景观小品的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功能、性质和观赏的要求,来处理构图,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和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景观小品多样统一的前提。

3.5 功能与技术方面

绝大多数景观小品均具有实用意义,除艺术造型美观上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应注意在满足装饰要求外,更能够满足技术与功能方面的要求。

4 结语

景观小品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虽不像植物那样在园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仍具有特殊的优势,形态长存,不随季候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妙趣横生。恰当地运用景观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对园林环境的营造有所裨益。笔者认为,景观小品的设计方法不仅要巧于立意耐寻味,更应该与自然浑然一体;造型既要新颖紧跟时代,又要体谅得当、功能技术相符。在满足装饰、审美功能的同时,更好的运用现代技术,为园林营造提供丰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楠.城市元素・细部设计系列:景观小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城市景观小品[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 刘弘睿.景观小品工程――造园丛书[M].中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第3篇

引言:

园林环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借助于环境艺术理论对园林中的建筑!树木!道路以及地形等进行改造,给人们呈现出美的感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园林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绿化功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园林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其绿化功能进行分析"

一、园林环境艺术的特点

园林的环境艺术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与结合,从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情况来看,园林环境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这三种类型园林上。规则式园林强调依照建筑的规律进行园林的设计改造,园林主要作用就是突出建筑的美,是作为辅助品而存在的。自然式园林强调自然美,设计时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人为的破坏,要在山水自身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混合式园林是规则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结合,把人为艺术和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艺术性。

中西方园林各有特色,有一定的差异,我国的园林环境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密联系大自然,我国古代素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园林的建设也深受其影响,非常注重体现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上很注重对自然面貌的恢复,因此我国大部分园林也都是自然式的,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时会遵照自然发展规律进行;(2)听过人工来制造园林的自然景色,在设计改造园林过程中,把自然景物作为主要的参照物,利用人工方法进行开挖改造;(3)设计园林过程中必有水元素,为了加强与自然的和谐,通常还会有河流、湖波周围的花草、山石元素;对于较为封闭的园林,可以用水池替代河流、湖泊等。④园林中的亭台设计比较简单独特,内部的花窗、隔墙设计则比较复杂。⑤园林里面通常没有很大片的草地,会在草地中间移栽花卉树木等进行点缀。⑥园林设计时喜欢用假山,堆土造山不仅美观还把园林分割成几部分,形成独特的景观。

二、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1、对环境艺术的理念认识

要提高我国整体的环境艺术水平,要从更新观念做起。传统的中国建筑重视的是底层的接触感觉。从一些宏大的建筑对地面、基层建材的选择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他们以为,只有从脚下做起,才是阅读大地,进行诗意生活的开始。

环境艺术是使城市变得更加环境、更加艺术化的艺术行为。一个科学发展的城市才是绿色的,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城市建设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对环境艺术的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建造和发展的内在关联,使城市从供人们栖息的“容器”真正转变为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家园。

2、深刻理解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对象、空间、时间上具有广泛性。此外,环境艺术兼具环境和艺术的特点,有着将“环境艺术化”和“艺术环境化”的功能。也就是说,环境艺术不但是一种广为运用的艺术形式,还是建筑、艺术、雕塑和壁画艺术的有机整体。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想发挥环境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必须在深刻理解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的基础上,让环境与艺术最大程度地互动起来。这种互动处于最佳状态时,才是成功的环境艺术作品面世的时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们只有更加清晰明确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才有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行业战略目标,将思想从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绿化的模糊定位中迅速确定下来,这样才能在与专业的交流和融合中取得较快的发展。

城市的规划者们,如果真正明白了环境艺术的范畴和特点,他们也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路,环境艺术并不单单的是装饰城市、美化生活,而是要从“有利于人类居住”这个根本角度重新确立城市的发展目标。

3、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最终是服务广大居民,因而在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通常住宅区的居民绿地使用行为主要有:锻炼休闲、群体活动、安静活动、喧闹活动、从儿童到老人的各种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交叉进行,因而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活动类型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艺术设计,为居民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还应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结合住宅区内居民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绿化规划与布局,着重处理住宅区内外部的逻辑关系、区之间的性质差异,确保整个设计的秩序性和完整性,尤其应注重居民的需要和小区特点,确保居住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充分体现设计者的设计价值。

每一个地域都有其长期积累下来的地域特色艺术和文化。一个缺乏地域艺术内涵和设计美感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往往无法被认同,而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点、气候地理,可以使景观设计在节约人工费用的同时,更广泛地获得大众的认同感。所以,环境艺术在园林设计的运用中,切忌一味追求外在视觉效果,盲目引进新奇植物、外来文化。许多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做法短时间内也许能够满足大众的新奇感,但久而久之,必定会因为与当地气候、文化心理等相悖而被排斥。

4、绿化功能对人类的影响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和体验,明确的认识到花卉盆景和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是环境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园林艺术的境界包括花草、树木、流水、山石等都可以用来美化环境,对人们的精神、心灵都有振奋和陶冶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消遣方式。花草树木能够净化空气,减少灰尘,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覆盖在地表,使得地面在晴天时不会被暴晒,降低水分的蒸发,减少大风时的扬尘,保持空气的清洁干净,下雨时降水先落到植被上面在渗入到地面,减少了地面的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可以使水浸入到土层深处,涵养水源;树木能够提供给鸟类栖息的地方,鸟类能够吃周围的垃圾、害虫等还可以传播树种和花粉,是加快绿化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生力军。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意识到了园林绿化功能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绿化作用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园林瑰宝,并且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多实用的遗产。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民族光荣传统,重视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做到两者的相互结合,在规划城市、建设公园与广场、家庭绿化、庭院绿化等各方面,要充分的运用绿化功能,把这个环境艺术要素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发挥绿化功效,为我国人民不断创造出更加舒适、美观的生活工作环境,振奋人们的精神、舒畅人们的心情。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地形与地貌;作用;设计;利用;改造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园林艺术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在园林环境艺术之中,地形地貌的应用尤为重要。作为研究者,我们要重视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地形地貌的利用和改造,才能不断提高园林的环境指数和艺术设计的美感。

1园林的地形和地貌以及其作用

(1)园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称之为地形的概念仅表示测量学中地形所包括的一部分-即地貌,其中包括有山地、丘陵和平原,当然也囊括了河流以及湖泊。

(2)园林地形地貌的作用作为园林的绿地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地形地貌的处理在园林中有很多的作用:①可以满足园林的功能要求。通过使用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可以设计出具有较多功能的场所以及景观。②可以使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和建筑物的条件得到改善。通过改造以及利用地形,可以创造出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建筑构建的条件。③解决排水问题。通过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营造出高低起伏的园林地势,有利于雨水或者其他水源的汇集,进一步解决排水问题。

2园林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方法

2.1总领原则

园林的地形和地貌的改造要全方位的贯彻“实用、经济、在尽可能条件下达到美观效果”的城市建设的总领原则。由于园林环境中地形和地貌的特殊性,还要贯彻以下原则,即:①要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作为方法进行设计;②要做到因地制宜,顺其自然;③要推行节约为本的理念,减少对地形地貌进行不必要的改造;④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艺术审美的要求。

2.2园林环境艺术中地形和地貌设计的步骤

(1)准备工作:①确定园林用地和附近的地形,绘制出相应的地形图纸;②提前搜罗出市政建设方面部门对园林附近道路、排水、地上及地下管线和附近主要建筑的规划,并统计汇总出相关的图文资料;③汇集出园林用地和附近的地理构造,地质、水文、气象、土壤、植被覆盖等现况和相关的历史资料;④计算当地的施工力量,确定出园林环境设计所需要的大致时间;⑤对现场进行踏勘。

(2)园林环境设计阶段。①按照园林的地形地貌确定施工地区,设计出等高线设计图(或用标高点进行设计),图纸在平面比例上采用1:200或1:500,设计的等高差应为0.25~1m,图纸上要标明各项工程平面位置的详细标高以及数据。并要明确的标注出该地区排水的方向;②设计园林土方的工程施工图;③制作出园路、广场、堆山、挖湖等土方施工项目方面的施工断面图;④汇总数据,计算出土方需求量,制出土方量估算表;⑤进行工程预算,制作工程预算表;⑥制作出园林说明书。

3园林地形地貌的设计利用和改造

(1)平地;平地指的是公园内的坡度相对而言比较平缓的地区,这种地形在我国的新式园林中应用相对较多。如果要达到可以组织民众进行文体方面的活动及游览风景,便于民众接纳和疏散的目的,公园就必须要规划处一定范围的平地,平地过少就会产生难于满足广大民众活动需求的问题。所以在园林环境的地形地貌改造中,应在园林中规划出草地、集散的场地、疏导广场、建筑方面用地等平地的地形,让民众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2)堆山;又可以称之为掇山、亦是迭山或叠山。在我国,风景是园林风格的骨干,随之使其营造出一种山水的园林景观。有了山丘的加入园林就有了高低起伏的地势,能够达到控制游人的视野,组织园林空间,不断形成各种视角景观相呼应的观赏效果,还能够提升园林建筑的条件和园林里植物栽植方面的条件、增加旅客活动的区域和面积,最终达到丰富园林艺术内容的目的。在我国,不论地区、方向、大小,几乎是有园林,就一定有山石的存在。因此在园林设计的地形地貌设计利用之中,山石要和建筑、水域、植被、地形以及地貌并列。而作为古典园林设计构成的五大要素。除了能够作为景致的主题来点缀空间之外,山石仍可以起到遮挡游人的视线和分隔不同景致空间的妙用。通过靠来山石作为景致界面,还能够用来建成园林的空间。像某些依山而建的园林,可以通过运用建筑的构造、利用坡度较陡的山势地形共同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空间。利用山石的特点将其堆叠成不同形式的磴道,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所以,在对园林环境的地形地貌李永和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山石的分布,山体的走向,结合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山石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园林氛围。

(3)理水: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当中,山与水是密不可分的,迭山必须与理水相呼应。相顾及,有了山还能称得上是静止的景物,山有水才能更显鲜活,只有有了水才能使得景物更加生动起来,才能打破环境和空间的闭锁,有了水源,其他的景物、山石才能产生倒影并随之产生整体的艺术效果,同时,水景还能调节园林的气温,吸收环境中的灰尘,还可能用于灌溉和消防,所以说,理水在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理水在园林设计中也有不同的分类:①按动静的状态可以分类为动水,即:河流、溪涧、瀑布及喷泉等;静水包括水池、湖泊、沼泽等。②按自然和规则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自然式水景(河流、湖泊、池沼、泉源、溪涧、涌泉、瀑布等)、规则式水景(规则式水池、喷泉、壁泉等)。③从布局上进行分类也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所以在园林环境设计上,我们要充分考虑水的作用,按照园林环境的要求,尽量改造出能够与园林景致相呼应的水域,只要是条件能够具备,都要引水入园,形成水景。即使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也要尽量以人工方法引水开池,以达到点缀空问环境的目的。

(4)叠石:①做为园林建筑和自然的环境空间联系的一种美妙的中间介质。叠石是我国园林文化中传统的艺术之一,有“无园不石”之说。我国选石有六要素:质、色、纹、面、体、姿。②理石的方式与手法园林中利用岩石构成景物的方式称为理石。针对不同的石材进行理石,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理石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①点石成景:有单点、聚点和散点之分。②整体构景:用很多块石材堆砌成一座形体并使其具有立体性结构。除了理石的方法,我们还要做到“二宜”,即:造型宜有朴素的自然之趣,不矫揉浮夸,卖技弄巧;手法宜简单明了,不要过于冗杂。最后还要做到“四不应”和六忌,分别是:石不应杂;纹不应乱;块不应匀;缝不应多。忌似香炉与蜡烛;忌似笔架与花瓶;忌似刀山与剑树;忌似铜墙与铁壁;忌似城郭与堡垒;忌似鼠穴与蚁蛭。在进行园林环境的艺术设计时,尤其是在叠石方面进行设计利用与改造时,要切记上述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更生动的园林景致。

4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个地区、城市的园林景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尤其重要的内容,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环境,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时要严格结合城市对本地区园林景观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设计的水平和技艺,在对园林的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设计,努力构建更加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约翰•史密斯.景观的设计学[M].中国工业出版社,2000:233.

园林环境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22-02

环境设计专业是由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转变而来。作为新增艺术学门类下的新专业,近年来在“艺考热”和城市景观建设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市场驱动下设置数量大幅增长,范围扩大到工科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以及农林院校。在农林院校开办艺术类专业既有其特殊性,也有一定的优势所在。若一味地照搬纯艺术院校及建筑类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身为农林院校中的环境设计教育,如何构架起既能结合艺术设计学科基本特征,又能充分凸显专业办学特点和自身教学优势,且能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实际问题。

一、农林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盲目,缺乏特色

在进行环境设计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农林院校与其他类高等院校相比存在着特殊性:一是发展时间尚短,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上与一些专业艺术院校或综合类大学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校园多离城市较远,缺乏应有的艺术氛围,与相关院校的教学研讨较少。因此,近年来农林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虽然在办学规模上有了突破,在办学方向、专业特色等方面还未完全自成体系,自身优势特色不明显。

(二)属边缘学科,不受重视

环境设计在农林院校中尚属新兴专业,相较于传统的优势学科或重点专业,重视度不够。一些院校仅把开办环境设计专业当作其完善专业和学科结构的举措,投入教育科研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薄弱、课程之间衔接不紧、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一系列负面问题,使得农林院校的专业发展处于边缘且弱势地位,远远滞后于专业艺术院校和一些综合类大学[1]。

二、农林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是西北地区唯一以环境艺术为特色,将生物、生态理论纳入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的跨学科综合性艺术类专业。该专业涵盖环境景观、公共艺术、公共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应用性极强[2]。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方向,以园林为基础,以植物形态设计应用为特点,多学科协同,按照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确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农林植物等学科优势,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教学新思路。

(一)培育特色课程体系

作为一所农林高等院校,确立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关键在于教学情况,在于是否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3]。针对大多数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缺少对植物题材的运用和深入表达,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强调了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点和倾向性,通过增设、整合、调整课程的方式,形成了包括观赏植物、植物配置与造景、插花与盆景、植物学综合实习等的课程群。其中基础课程中融入1/4的农林课程内容,即在素描、色彩、环境速写等课程上,用表现植物置换习惯上的静物、人物及人物动态和场景;专业基础课27学分中农林类学科知识占15个学分,如观赏植物学、园林艺术等;专业课12.5学分中农林类知识占4学分,如插花与盆景、植物造型应用等,使整个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见表1)。同时在选修课程中按比例推出一部分自然科学、农林类选修课,如环境生态学、园林插花、植物识别等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能力结构中加强了对环境设计的自然属性知识培养以及从自然中获取设计元素和形式的能力,也使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表1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1.改革实训、实习环节。在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我们归并、整合了相关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与应用性的实训和实习内容。在课程中以结合理论学习的实训环节为点,以课程设计、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贯穿学习要点为线,按专业宏观培养目标,安排专业基础认识、专业综合实习形成面。点、线、面相互结合,多元化互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质量。

同时对实习环节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由原来松散和单一的实习形式改革为综合实习模块化,组成了三大综合实习模块项目:(1)以传统园林艺术为主+环境景观的综合实习(I);(2)以居住小区景观+室内空间设计的综合实习(II);(3)以植物识别+园林植物配置的植物学综合实习(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