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央视诗朗诵

央视诗朗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央视诗朗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央视诗朗诵

央视诗朗诵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73-02

所谓朗诵素质,是指在朗诵及朗诵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它包括朗诵历史及文化、朗诵价值、朗诵特点、朗诵语言技巧、朗诵情感、朗诵处理、朗诵表演(形象、舞美、乐舞、台风、形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

一、实施朗诵素质培养的事实依据:朗诵与朗诵研究

“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自从有了诗,也就有了朗诵。”

(一)朗诵在中国

1 古代。古人认为,诗是诵的,能诵的语言才是诗。先秦“诵”的风习盛行,诵诗以明志;魏晋南北朝,有朗诵理论的探讨;唐代,朗诵更加盛行,杜甫就有《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的诗,对朗诵者许十一在音量、韵律、停连、节奏、音色、态势等方面的诵诗情状进行了描写,对其诵诗的水平进行了赞誉。

2 现当代。先有朱光潜、周作人、冯至、何其芳、朱自清等参加的著名朗诵聚会“北平读诗会”(1931)。抗战时期朗诵成了一种抗日宣传、激发斗志的战斗武器。20世纪80年代后,朗诵研究专著逐渐增多,各种朗诵社团涌现,优秀的朗诵音像制品纷纷发行,朗诵娱乐网站纷纷出现……21世纪,朗诵又呈现新的气象。一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98年发起并组织实施的青少年社会文化公益项目“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此“工程”一直走到现在,还会走向未来。二是各种主题的电视朗诵会不断涌现,展示了朗诵独特的生机和魅力。如2004年首届“沃尔沃杯”CCTV朗诵艺术大赛,2006年元旦以来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新年新诗会”,2009年“红色箴言”大型朗诵会等。三是近十年来中小学推行实施的朗读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也促进了朗诵的研究与发展。

(二)朗诵在国外

朗诵艺术在国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两部伟大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赛罗》是口吟的;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也以朗诵而著名;20世纪欧洲的朗诵运动广泛开展。美国的“新诗运动”(1912~1920)在世界各地产生很大影响,在诗朗诵上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俄罗斯人更是喜爱朗诵。普希金就是一名出色的朗诵家,他运用高超的朗诵技巧去朗诵自己的作品。

国内外关于朗诵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朗诵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强大的生命力、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朗诵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古代延续到了今天。今天的朗诵有很强的独立性,它的育人、交际、娱乐等功能被强化,深受群众欢迎。个人的朗诵素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社会认可和推崇。

二、培养学生朗诵素质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普通话的推广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的语言政策。自1982年以来,全国性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力度加大,普通话从此被政府提倡,群众重视。朗诵时,采用普通话朗诵,大量的朗诵训练,实际也是普通话的强化训练,对普通话的语音、节奏、语气、句调,以及语汇、语法等都是一个强化训练的过程。普通话作为朗诵的载体,在朗诵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会得到加强,学生普通话水平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增进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朗诵并不只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活动,朗诵者要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鉴赏融入其中。朗诵展示,实际也是学生对文学语句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体会、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探索和领悟的过程,朗诵素质的培养同样也促进了学生语言的思维感受力、语言的分析鉴赏力、语言表现力以及艺术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朗诵最大的特点是非功利性,朗诵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健康的人格。朗诵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诗文,以其如歌、如画的语言表达带领朗诵者进入到优美的意境中,学生通过朗诵分析和朗诵表演,会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感知系统、形象感受、情感思维而全情投入,其情感生活、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将得到优化,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心灵世界会越来越丰富易感,精神状态会更加积极乐观,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康人格。

(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朗诵的过程为学生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朗诵的关键在于“再创造”,朗诵在审美及艺术上个性鲜明,有较高的创造品质。学生通过朗诵和朗诵欣赏,会在生动的知觉形象中得到感悟,在朗诵世界的创造空间中,逐渐培养其创造力。

(五)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创建和谐校园也成为学校师生们的共识。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场所,师生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朗诵正是充满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的高雅活动。加强学生朗诵素质的培养,大力推行朗诵艺术的开展,将会增强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培养学生朗诵素质要探索可行的途径

(一)调查分析学生朗诵素质状况,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什么是朗诵、朗诵的意义、朗诵的发声与用气、朗诵的情感与音色、朗诵作品的选择、朗诵技巧等,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制定措施,促进学生朗诵素质的提升。

(二)探索科学的朗诵艺术课内容体系,体现教学特色

结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要求,遵循“教、学、做结合”的能力培养规律,整合教学内容,编写适合学生朗诵的理论内容和训练材料。力争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拓展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1 适当加强理论教学。一是朗诵基本理论教学。朗诵历史及文化、朗诵价值、朗诵特点,朗诵的语言技巧要求、朗诵情感、朗诵处理、朗诵设计等。二是要结合学校及学生特点,开发、增设各种理论专题。如“朗诵与语文教学”“朗诵与朗读教学法”“朗诵与素质培养”“朗诵与文化建设”“朗诵艺术的声乐体现”“朗诵与美术”等,促进朗诵素养的形成。

2 扩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大实践力度。既要抓实课堂实践,也加大课外实践力度,增设专题实训内容。比如“语文课文朗诵”“科学诗朗诵”“我与朗诵”等。强调教师的监控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通过演出、汇报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加以检验。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团委、学工处、教务处等)的合作,把朗诵课的实践内容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及相应的教育实训相结合,给学生发展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培养朗诵能力,并促进其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探索适合朗诵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上,探索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演示法、表演法等方法的实施,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教学手段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研发适用、科学、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探索开放、立体的朗诵教学新模式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促进,普遍培养与特长发展相结合,小组排练和联谊交流相结合,培养素质与发展能力相融合,参与演出和汇报考核相结合等,构建开放、高效、立体化的朗诵教学新模式。

(五)制订多元化的朗诵考查方案

要建立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促进学生“三个维度”协调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机制,使朗诵素质的培养能够顺利实施。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和能力的形成,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实施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朗诵素质培养与朗诵艺术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突出情感体验和人文精神

“情”是朗诵的生命。教学中要突出这个“情”字,选择情思、情怀、情调、情境体现都丰富且具特色的作品进行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感知去感受、理解、体验、再现作品的主观情感。朗诵过程是体验美好情感的过程,是被感染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和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会逐渐学会关注生命、爱护自己、关怀他人,追求人的尊严、价值和使命,珍视精神文化。肯定健全人格等,培养人文精神。

(二)搭建多种艺术融合的平台

朗诵是一种综合艺术,要抓住其综合性特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多种艺术相融合、相促进的平台,进行多种艺术教育,培养各方面的艺术修养。一是朗诵与声乐艺术相结合。朗诵在节奏、音色、停连、轻重等方面与声乐的要求是一致的,朗诵语言有很强的音乐感。朗诵和声乐一样,要求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朗诵往往要选择能为朗诵内容服务的背景音乐。这都渗透着声乐艺术的教育。二是朗诵与舞台表演艺术相结合。为增强朗诵的艺术效果,要训练学生恰当地使用体态、手势、表情、眼神,这种训练与表演艺术相关联。三是朗诵与绘画艺术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蕴美、意境美,可通过展示插图或题诗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里再现和补充出来,领悟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

(三)普遍培养和特长发展相结合

央视诗朗诵范文第2篇

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英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

第二,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第三,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地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猜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第四,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习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试想,你可以脱口而出的句子,还不会运用吗?

央视诗朗诵范文第3篇

叙事学视域下央视春晚的农民工形象

叙事符号。在服饰穿着上,为了凸显农民工身份的差异,使其更符合“城市中体力劳动者”这一职业属性,在早期的春晚舞台上扮演农民工角色的演员大多以“土气的穿着”和“浓重的乡音”出现。其中男性大多身着旧中山装或军大衣、戴鸭舌帽、穿布鞋亮相,以黄宏和赵本山饰演的农民工为典型代表;女性大多着花棉袄、戴头巾,扎两麻花辫出现,以蔡明和宋丹丹饰演的农民工为典型代表。

在形体动作上,春晚舞台上演员通过惟妙惟肖的形体动作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农民工形象。《难兄难弟》(1990)中黄宏和严顺开饰演的两农民工发生矛盾时,竟大打出手、互相扭打,刻画了两人粗鲁冲动的个性;《擦皮鞋》(1993)中的擦鞋匠,将给保姆工作计时的闹钟偷偷回拨一个钟头,反映了他狡猾、小气的性格特征;舞蹈《进城》(2007)中舞蹈演员动作的迟缓、“东张西望”将农民工进城时的彷徨和好奇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你摊上事了》(2013)中的保安力阻进入大厦的无证者,表明了他的敬业精神。

在场景布置上,春晚舞台上呈现的“场景布置”即叙事空间大多设计为农民工工作的场所,如《回家》中的洗车店,《打工奇遇》中的酒店,《你摊上事了》中的大厦,《打工幼儿园》里的幼儿园,《过年》《送水工》《装修》《开锁》中雇主的家里。这些“场景”符号表明春晚大多以城市为背景来讲述工作中的农民工形象。

在声音语言上,春晚舞台上呈现的农民工大多讲方言,带有浓重的乡音,其中以东北话和陕西话为主。“夹杂方言的普通话”是农民工身份的一个典型象征。此外,语言方面,1996年以前的春晚节目中,农民工多以文化水平低、愚昧无知、虚荣势利的负面形象出现,如《难兄难弟》《擦皮鞋》《父亲》等;而1996年以后春晚舞台上则刻画了一大批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正直勇敢、尽职敬业的农民工正面形象,如《打工奇遇》《钟点工》《你摊上事了》。

叙事主题。叙事主题是叙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学及影视作品的核心和精髓。纵观春晚舞台上呈现农民工形象的节目,主要反映了五个方面的主题,即讽刺某种社会现象的,如《难兄难弟》《擦皮鞋》《父亲》;歌颂农民工优秀品德的,如《打工奇遇》《过年》《小站故事》《都是亲人》《兄弟》《开锁工》《你摊上事了》;表现城乡关系和谐的,如《小站故事》《兄弟》《都是亲人》《过年》《跟着媳妇当保姆》《公交协奏曲》;反映农民工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风貌的,如《农民工之歌》《咱们工人有力量》《我要上春晚》《春天里》《想家》;反映农民工家庭的夫妻关系和子女教育问题的,如《花盆儿》《回家》《心里话》《打工幼儿园》《跟着媳妇当保姆》。

叙事情节。1995年的《父亲》讲述了打工妹蔡桂花凭借一副好嗓音获得了城市人的认可,进而成为一名歌手。为了隐藏自己“不堪”的过去,她取了一个时髦的名字“海伦”,并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和婚史,甚至谎称自己的父亲是作家。不知情的农民父亲千里迢迢来城里看望自己的女儿,却遭到女儿的假装不识。这一作品将蔡桂花虚荣自私的性格暴露无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隔阂、“乡下人”和“城里人”地位悬殊的社会现状。

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的出现,标志着农民工在春晚中形象由负面向正面的变迁。赵丽蓉饰演的农民工大婶,前去城市“太后酒楼”应聘,在了解黑心老板欲以高价低劣产品欺骗顾客后,毅然辞去“饭托”工作,并巧妙地利用电话向物价局举报,义正言辞地向酒店老板发出了要遵循“货真价实”经商之道的警告。这一作品一改农民工以往在春晚中呈现的“弱势”形象,并第一次以见义勇为、维护正义的正面形象出现。

2008年由广厦重庆一建公司农民工集体创作的自编、自唱、自演的《农民工之歌》被搬上春晚舞台,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当穿着各种职业服装的农民工登上舞台,意气风发地引吭高歌时,节目凸显了作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的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日趋提高。“身上沾泥花,脸上挂汗花,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哪,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未来,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诗一般的歌词不仅唱出了农民工的心声和理想,更反映了新时代农民工的精神风貌。他们唱响了现代农民的人生之歌,也唱响了全面小康的建设之歌。

春晚农民工形象的流变

第一阶段(1983-1989)——形象的缺失:被遗忘的“孤独者”。

此阶段央视春晚呈现和反映农民工形象的节目几乎为零,“农民工”成为了春晚舞台上的缺失者。虽然1989年小品《胡椒面》中讲述了一个进城的农民和抠门的城里人在餐馆里为了争一瓶胡椒粉而发生的趣事,但由于是半哑剧,双方没有对白,无法表明剧中农民的“真实身份”,因此农民工形象在春晚上难觅踪影。

第二阶段(1990-1995)——“刻板”的滥觞:尴尬的“边缘人”。

1990年由黄宏、严顺开主演的小品《难兄难弟》标志着农民工形象在春晚的正式诞生。“农民工”从此被提上春晚日程,进入观众视野。1990至1995年这一时期,每年都有一至两个以小品形式刻画农民工形象的节目出现,如1991年的《陌生人》《手拉手》,1992年的《我想有个家》,1993年的《擦皮鞋》,1994年的《八哥来信》和1995年的《父亲》等。

这一时期,虽然农民工形象在春晚节目中有所呈现,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和问题,但春晚中的作品刻画的大多农民工为“弱势”群体和尴尬的“边缘人”形象,被按上了刻板印象的滥觞。如《难兄难弟》中呈现的农民工衣着褴褛、贫困潦倒,说话愚昧无知,具有浓厚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擦皮鞋》中的擦鞋匠自欺欺人、虚荣心强,在外擦鞋挣钱,在家花钱请保姆伺候。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的地位差异以及对立关系,反映了农民工虽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心理上隔离于城市之外,难以完全融入城市,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尴尬境遇。

第三阶段(1996-2007)——理性的回归:农民工形象的客观呈现。

自1996年《打工奇遇》开始,春晚开始回归客观理性,对农民工形象的呈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映农民工题材的节目大幅增加,节目形式不再局限于小品,有诗朗诵如《心里话》,舞蹈表演如《进城》;第二,农民工也从传统打工者(服务人员和体力劳动者)的形象转变为从事多种行业、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人距离更加接近的农民工形象,如《打工幼儿园》的幼儿教师,《都市外乡人》的公司职员;第三,春晚开始注意捕捉和反映农民工身上的可贵品质和优秀品德,如《过年》中的保姆、《小站故事》中的回乡农民工、《都是亲人》中的打工小妹、《钟点工》中的陪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切面展示了农民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形象。在与城里人的互动中,农民工不再是被人同情、等待救助的弱势者,而是发展成为努力拼博奋斗、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城市“新主人”;第四,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被提上春晚议程,得到广泛关注。如舞蹈《进城》中,以农民工进城打工为题材,突破以往舞蹈的审美观念,以写实的手法接近、深入生活,塑造了农民工进城时的彷徨、激动和不安心情以及生活艰辛的处境。小品《打工幼儿园》反映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普遍问题。诗朗诵《心里话》更是表达了农民工子女的共同心声“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市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第四阶段(2008-2013)——生命的赞歌:农民工精神风采的绽放。

这一时期春晚舞台大多展现的是农民工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更高的文化审美追求,自此农民工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表达空间,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成为被赞赏的对象。

自2008年《农民工之歌》展示了新时代农民工的精神风采后,2011年春晚农民工更是以真正的本色出演,让全国观众领略了草根文化的艺术魅力。央视春晚特意列出了“农民工节目单元”,凸显了农民工身份地位的重要性。西单女孩的《想家》、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的《春天里》和深圳农民工街舞团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精彩节目,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2013年以草根明星为主力阵容的小品《我要上春晚》也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小品讲述了幸福社区农民工春晚选拔节目的故事,无论是保安队还是清洁队都人才辈出,技艺非凡。河南“农民魔术师”丁德龙技巧娴熟,将魔术玩得活灵活现,扑克绕身飞转360度再抓到手中,看得人们目瞪口呆;唐山“卖菜大妈”张学敏更是以其漂亮的“海豚音”和一曲《春天的芭蕾》技惊四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都谱写了一曲曲唱响农民工的生命赞歌。

总结与思考

作为社会的守望者,春晚积极参与了农民工形象的建构与诠释。从形象的缺失到高度的礼赞,从愚昧无知、虚荣自私、固执守旧的负面形象呈现到助人为乐、勤劳敬业、多才多艺的正面宣传,农民工在春晚舞台上得到了较全面的历史性变迁的形象展现,响应了国家政策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重视。春晚通过一系列的节目对农民工进行了解读:农民工和城市人一样,是淳朴善良、值得尊重的,他们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建设者,和城市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城市人对农民工长久以来的片面的“刻板印象”,同时也有助于农民工在城市里找到自我的归属感、自豪感。

然而春晚对农民工形象的建构与诠释并不充分。春晚在对农民工形象的呈现中,多以轻松诙谐的小品形式展示个人议题,比如个人品德、生活状态等,而且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或由城市人帮助、关怀最终得以解决的。春晚通过有倾向性的编排,有差别的选择与凸显,有意识地省略和淡化了农民工群体在社会上面临的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工资拖欠等问题,有意地回避了农民工在中国社会分层中的底层地位和在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尴尬处境。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黎 莉

参考文献:

1.程 千,刘 力:《主流媒体对农民工的表征及其变迁——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节目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张跃进等:《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3.王 颖:《中国民工潮》,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4.冯资荣,王桃花:《央视春晚中农民工形象的审美流变》,《当代电视》,2011(9)。

央视诗朗诵范文第4篇

一、体验生活的快乐,践行传统的美德

1.亲情体验:幸福感加倍。开展“孝心献给父母,争当孝心小明星”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为爸爸妈妈洗洗脚,捶捶背,扫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教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不与父母长辈顶嘴,每天完成一个亲情行动,每个班级评选“孝心小明星”,开展“给妈妈送祝福”、“我跟妈妈学做事”、“我让妈妈露笑脸”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家人的关爱,学会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了哪些事能为家人添欢乐,要坚持做,营造了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体会到了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快乐。

2.友情体验:友谊情升温。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号召同学之间手牵手,互帮助,同学之间结成互助小组,有同学有难题了,我来讲一讲;有同学有心事了,我来听一听;有同学有困难了,我来帮一帮……前不久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号召学生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孩子们自发组织为亲家庭的闫世强同学送来衣物;为家庭困难的唐永胜同学带来学习用品;更有同学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压岁钱,为爸爸患重病的马成龙同学排解燃眉之急……

二、展示向上的风采,感悟成长的快乐

1.切合乡土特色,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地方资源蕴含着浓厚的教育因素,是贴近少年儿儿童生活实际的鲜活教材,引导少年儿童通过实践体验,挖掘身边文化资源,亲自了解体会家乡文化特色,不仅可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更让少年儿童对家乡社会的朴素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沙漠绿州敦煌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集神奇的沙漠奇观月牙泉、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于一身的旅游名城,有着丰富的乡土及区域资源。为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调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搜集家乡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了解景物特点,开展“我来当导游”活动. 围绕敦煌历史传说、人物故事、壁画典故,开展“九色鹿故事”讲演活动。二是查调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名优特产,让把黄澄澄的李广杏,香味四溢的泡儿油糕,威风凛凛的舞长龙等作为研究对象,深化“我爱敦煌”教育活动内容。三是走访家乡名人,优秀的飞天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孩子的心,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为保护研究莫高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激发了孩子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四是借大型影片《敦煌》在央视的热播,在社会上掀起了敦煌热,我们开展了“争当敦煌旅游小使者”“欢迎您来敦煌”书信征集活动,号召全校师生观看介绍家乡的影片,收集介绍家乡的书籍,书写向远方朋友介绍敦煌的书信,向他们介绍敦煌、宣传敦煌,为“建设魅力敦煌,打造艺术之都”尽一份力。

2.搭建展示平台,挖掘学生自身资源。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周三的兴趣小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在舞蹈室内翩翩起舞,在阅读室内和伟人对话,在篮球场上你争我夺……并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组织开展“翰墨飘香,艺满校园”书画作品展,“金色童年,快乐成长”舞蹈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活动,充分利用时尚、艺术的元素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公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给童年生活留下美好回忆。今年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上舞台用活泼的旋律,展示少年儿童的烂漫风采。一中队的小朋诗歌朗诵《美丽的六月》拉开了庆六一活动的帷幕;三中队的诗朗诵《感恩的心》带着师生进入爱心世界;四中队的音乐剧《守株待兔》让孩子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牢记守株待兔不可靠,收获全凭勤耕耘……演出迭起,笑语不绝,全校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央视诗朗诵范文第5篇

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热门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能够代表同学们在此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

  20**年央视春晚上,有一群孩子表演了诗朗诵《心里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教室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 “作文课上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他们是跟随父母一起进城读书学习的打工子弟,他们动情地朗诵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动容,悄然落泪。

  但你可知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子女能上学读书、为了家人能吃饱穿暖,背井离乡,为了节省路费几年都不能回家,他们无法关注孩子的成长,甚至连经常看孩子一眼的要求都难以达到。他们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一般都存在家里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情况,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压力。

  众所周知,儿童,本应该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美好地生活,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们,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谋取生活,被独自留在家中的他们却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欢绕在父母膝旁,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 ,他们渴望与父母沟通,他们梦想在父母的教诲下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组织了 “关爱留守儿童,传递爱心 共享和谐”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并向在此发出倡议:奉献您的爱心,牵手留守儿童。 你可以做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宣传科学的家教观念、知识和方法;你可以为一个或几个孩子开通“亲情电话”,给他们写“亲情书信”,当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倾听他们的心声,说一些安慰幼小心灵的话,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共享人间温情;你也可以做特困留守儿童生活上的资助者,甚至可以通过一餐便饭,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许你的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你的一封书信就可以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着手与留守儿童,同欢笑,共奋进,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弟弟妹妹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参与更多的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去扶助稚嫩的希望,用爱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请大家行动起来吧,让爱传递,让梦启航!

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热门范文   各位朋友、各界爱心人士:

  你们好!

  当你和孩子牵手闲逛,当你和孩子嘻笑玩耍,当你畅享天伦之乐时,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身边有一双双羡慕而失落的眼睛正注视着你?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他们有一个特殊、酸涩的名字: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挣钱,他们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少年,是我们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问题,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向全体老师发出“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一、请伸出您关爱的双手,争当“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共享人间温情。

  二、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分离,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亲情缺失、家教缺位。我们要当好宣传员,帮助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及时向他们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先进的家教知识和方法,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鼓励孩子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情感,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增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促使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品格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努力为“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正确、适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抽出一点时间,奉献一片爱心,给留守儿童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买一本书、送一件礼物,让他们快乐时可与您分享,受委屈时可得到你的抚慰;经常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谈心沟通,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参加学校集体活动,融入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坚持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联系沟通,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让所有远离父母的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热门范文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您是否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一年中难得回家一次,让留守在家中的他们倍受思亲的煎熬,他们就是儿童中那一股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儿童,本应该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美好地生活,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们,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谋取生活,被独自留在家中的他们却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那样欢绕在父母膝旁,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他们渴望与父母沟通,他们梦想在父母的教诲下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因此,我们组织了“关爱孩子传递爱心共享和谐”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奉献您的爱心,牵手留守儿童。

  你可以做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宣传科学的家教观念、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你可以为一个或几个孩子开通“亲情电话”,给他们书写“亲子书信”,说一些安慰幼小心灵的话;也可以做特困留守儿童生活上的资助者,甚至可以通过一餐便饭,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许你的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你的一封信就可以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着手与留守儿童同欢笑,共奋进,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化州做贡献!

  朋友们,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去扶助稚嫩的希望,用爱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电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市场观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