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色吧

本色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色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色吧范文第1篇

但华硕最新推出的影音娱乐本本M50和M51系列则一举颠覆了本本“重影轻音”的传统。于是,在试用M51SE的这段时间里,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在台式机上写稿子,把M51sE放在旁边播放音乐。

全新模具,靓丽外观

华硕M51SE笔记本电脑由于采用了15.4英寸宽屏液晶。因此外观上就显得比较大。但上盖的做工十分精美,依据“晶钻漾彩”理念设计,利用低调的黑色。配以亮银色的“ASUS”Logo,让机身呈现出绝佳的气质。打开M51SE,其内部布局十分简洁。屏幕边框、键盘区域都为黑色,腕托区域为银白色。

除了外壳和框架采用全新模具外,华硕还为M51SE配置了全尺寸键盘,独立的小键盘区对于习惯了使用台式机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方便了许多。

影音全能,声色俱佳

既然叫影音笔记本电脑,那么就应该既能“影”,又能“音”。

M5lSE采用了ATI最新的移动显卡Radeon HD3470,不但完全支持高清硬解码,更对DirectX 10.1提供了支持。无论是高清视频播放,还是3D游戏,它都能提供流畅的速度和悦目的画质。

为了扭转笔记本电脑“重影轻音”的普遍作风,M51SE在音频硬件方面大下工夫:配备Azalia音效芯片,支持全双工音效处理及3D立体音效・键盘区上方安放了高品质立体声扬声器,功率强劲。嗯,小编在这里“打官腔”实在没意义,让我们来听两首歌吧。

首先是一首来自小编心目中永远的天后玛丽亚・凯莉的《Touch MyBody》。很难想像,本本的外放扬声器能将凯莉特有的“海豚音”还原得如此真切。接下来是薛凯琪和方大同合唱的《复刻回忆》。这首歌改编自张学友的《每天爱你多一些》,蓝调化之后加入了许多低音鼓点以增强节奏。这些鼓点通过M51SE的扬声器出来后,虽然不算浑厚,但声音非常纯净,没有任何杂音。

一点点遗憾

本色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 以人为本 把握规律 科学管理 彰显特色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创造性、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但墨守成规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也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后续发展。笔者依据一年来的观察,结合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认为职业学校要实现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要对现今教育教学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做到以人为本、把握规律、科学管理、彰显特色。

一、以人为本,加强建设,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1.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团结、富有活力的干部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干部是学校的中坚与骨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排头兵与领头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标杆与卡尺。他们的思想素质的高低、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除了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思想教育、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要求以外,还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加强其能力培养,作风培养,把中层干部的自身业务素质、工作实绩以及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评判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衡量其工作的好坏优劣的标准,利用“一年一尺量,三年一轮换”的工作思路,实行淘汰制,迫使干部的工作从过去的“要我做”扭转为“我应该做”,化被动为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先进理论的学习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先进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贯彻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任务的执行者,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如果方法得当、措施到位,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的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名师讲座、课堂剖析等),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引进来,努力构建现代教育观,消除教师头脑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落后陈旧的教育观,使教师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手段教育与管理学生;把教师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以兴趣为抓手、学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树立起以服务为导向的现代教育观;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与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学校民主建设

加强学校民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保驾护航。加强民主建设既是民主社会的要求,更是学校发展的条件。加强民主建设就是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等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就是利用工会、职代会等组织为广大教职工的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激发其工作中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当然民主建设,离不开制度的建立。只有这样,广大教职工与学生的权益才能够得到保障。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把握规律、因势利导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办坏的道理。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凡事都得讲规律。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否也有着预示教育教学管理发展方向而客观存在的规律呢?回答是肯定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与所在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相结合的规律。“一切教育都是理想的教育,都是为了理想、追求理想的教育。”无论是社会理想主义的教育观还是其他形式的教育观,都离不开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较,既有相同点,更有特殊性。如职校生在行为习惯、自我控制等方面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可谓天壤之别。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花更多的心思与精力去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第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的规律。服务社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理念。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需要是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要求,简单地讲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学校在每年的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丹阳地区工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做到长线专业与热门专业相结合。这样灵活的办学思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满足了社会上企业用工的需要,更使学校取得了不错的办学效益,使学校的规模效应得到了拓展,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第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产生的规律。尽管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因素很多,但毋庸置疑,教育教学管理本身在发展构成中,必然有着隐藏在众多现象背后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内在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昭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把握了这些普遍规律,我们对工作就能了然于心;我们就能在工作过程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管理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头戏,是评判和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把重要尺度,是学校的生命线。它涉及的人广、要做的事多(既有教育管理工作,又有教学管理工作,另外还有这两者相交叉的部分工作),一言以蔽之,可谓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因此,管理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是指在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牵牛抓鼻子”告诉我们,面对千头万绪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只有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归类分析,把握其重点、难点以及焦点,我们才能按照工作中的主与次、轻与重、急与缓,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过去工作中所存在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到“三结合”,即教育教学管理要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学生身心健康和认知规律相结合。这样,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能富有成效并赢得顾客的满意和社会的尊敬。再次,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工程中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检验。用科学理论作指导,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能避免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操作的规范性是指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查、有统一的标准为依据。具体的方法:一是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行为。一切从制度出发,按制度办事。二是认真贯彻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和江苏省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严格执行四级文件规定,实施定人、定位、定岗、定时的四定要求;进一步明确管理者与教师的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严惩工作中相互扯皮与推诿的现象。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三是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监督,并以书面的形式予以记录,排除一切弄虚作假现象,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开拓创新、彰显特色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动力与追求

事实证明,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已不适应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学校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凭借的是自身的硬件实施和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及其管理所产生的软件特色。创新是动力,特色是结晶。两者都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都是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学校只有满足社会的需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彰显办学特色,才能确立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推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主要反映在意识创新和能力创新这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创新。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管理者面对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得从长远的发展、以创新的眼光对其进行审视与思考,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二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在通览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比如学校德育社会化现代化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展开教育。

本色吧范文第3篇

回归生活的本色,自强不息,是开创大业的基石。越王勾践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从此,勾践回到原点,回归生活的本色,立志复仇雪国耻,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正是因为他回归生活的本色,勾践才得以成为春秋时期的新霸王。

回归生活的本色,乐于助人,让爱心洒满人间。比尔盖茨,他在事业成功之余,也不忘回归生活的本色,投身于慈善事业。他和他的妻子Melinda已经捐赠了34。6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到今天为止,盖茨和他的妻子MelindaGates建立的基金已经将17。3亿美元用于了全球的健康事业,将9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由此可见,比尔盖茨回归生活的本色,用慈善之心温暖自己,感动别人。

回归生活的本色,重头再来,重塑新自我。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时十二年,在双目失明之后,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使命。十年期间先后六渡日本。最后一次,才获得成功。前面五次,他不都是回到原点,回归生活的本色重新开始吗?如果就此止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又怎会在日本得以广为流传呢?

本色吧范文第4篇

秋,告别了盛夏最后一缕热情,缓缓步入了她的温静,温柔的,让人感到一丝凄凉,让人感到一丝寂静。

纯净的蓝天,变得又高,又远,仿佛是被精心清洗过的样子,几丝漂浮的白云,犹如天使的羽翼般,格外的白。霎时,阵阵秋风骤起,一片火红的树叶纷纷飘落入目,显得更加耀眼。

抬头凝视,依然是一棵棵梧桐树,只是多了秋的神韵。

梧桐的树叶不再有盛夏的热情,不再饱满,相反的,有一些枯,大概也是对于秋天的错觉造成的吧。橙黄中点缀着一些深深地墨绿色,大概是有些树叶还没来的及退去他的绿色吧。叶子的边缘微微向内凹进,大概是因为缺少水分,所以有些干燥吧。

一切看上去,都带着点凄凉,又带着秋特有的安静。 印象中,秋天的树,是枯黄的,没有生气的,又是唯美的。也许这就是秋天的本色。到是那些鲜艳的橙黄火红,令人联想到李娇的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这火红火红的花,似乎是想要表达什么。少许枯枝,它们身上的皱纹,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交错着,阳光从细缝中射过,地上斑斑驳驳的树影,给一人美妙的感觉。

秋风又起, 树叶沙沙作响,是在谱写属于自己的乐曲吗?是在唱着属于自己的歌曲吗?这声音有高有低,连绵起伏。

叶子一片片落下, 带着一丝丝的遗憾,一丝丝的伤感。这些落叶宛若都有着一双翅膀,飞遁时,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他们在这个生命的最后几秒, 还在做着青春的美梦,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 翩然落向大地。把毕生的美丽再次展现。只是无情的秋风板着脸,如期而至。秋风无情,秋日无语。

本色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年专业导师;本科实验班;人才培养;定位;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19-03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拔尖创新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拥有更多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更多的创新资源,就越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1,2]。

一、本科拔尖创新人才

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需要。本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指既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是本科生中的佼佼者[3-5]。在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拔尖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是大学本科教育所面临的一大任务和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到大众化的时代,绝大多数的高教资源被配置在了相对标准化的普及教育领域。要在本科生中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是在高校内部分化出专门的培养拔尖人才的机构,如实验班、荣誉学院、精英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6]。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本科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同一学校内选拔出小部分具有较高智力水平、较高能力倾向、较高学习期待的本科生组成实验班来加以差别化培养的模式,它是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实践[7],下文仅就此模式做一定的探讨。以我校为例,学校于2007年成立启新学院并按类组建实验班,探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院秉承我校创始人林启、老校长朱新予的办学思想,汲取现代高等教育的精髓,启迪智慧、追求新知、铸造卓越,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学院根据全校专业布局,每学年按大学科门类开设5―6个实验班,从报考的高分考生中选拔优秀生进入实验班学习,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培养质量,学院采用“滚动淘汰制”,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即前期培养阶段,被学校其他学院录取的优秀学生经考核后可申请进入启新学院学习,而不适应该培养模式的学生将被退回到入学时的原班级学习。同时,进入到后期培养阶段,开始实行专业导师制,从各学院择优选聘教师担任学业导师。

开展本科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有其必要性,体现在三个层面[7]:(1)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人才是驱动创新的关键要素,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更加突显个性化,实验班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个性化教育的需要。(2)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办实验班,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更多的创新实践和锻炼来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并且在实验班的带动下,能促进全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切实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3)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对于已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大学生群体仍旧采用中小学式的步调一致的培养模式,不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开设实验班,探索培养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

三、本科专业导师的角色定位

我校启新学院从第四学期起,将学生按每3―5人为一M进行分组,每组配备1名专业导师。在第五学期时,实施“培养有计划、指导有方向、学生有目标”的专业导师指导制,从学生个性化培养、研究性学习、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科竞赛等多方面开展精细化指导。采取专业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发挥高水平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全方位拓展,满足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1.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具体讲就是组织教学、科研岗位上的骨干教师甚至是学术、学科带头人对本科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制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科研素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弥补仅依靠课堂教学造成的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等方面的不足[8,9]。

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一般按以下办法实施[8]:(1)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制定导师选聘办法,符合条件的教师提出申请,经评聘成为专业导师后提出指导计划。学生在充分了解导师情况后,选择意向导师。原则上按双向选择结果确定对应关系,有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和能力拓展。专业导师组织学生参加讲座、研讨等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参加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比赛,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3)制定考核评价机制。按年度或聘期对专业导师进行考核,按结果给予相应的指导津贴,并对优秀导师进行适当奖励。同时,考核结果也将作为下一轮导师选聘的重要依据。

2.青年专业导师。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猛增长,师资规模也在相应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硕士、博士入职于高等院校,为高校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我校的师资情况也基本如此,青年教师在整个师资结构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这部分青年教师也成为启新学院实验班专业导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笔者所在的材料与纺织学院为例,目前被启新学院聘为专业导师的教师约有45人,而青年专业导师大致占到总数的1/3。

四、青年教师担任专业导师的优势与不足

1.青年专业导师的优势。虽然比起年长的导师还有很多需要历练的地方,但青年专业导师也有以下一些优势[10,11]:(1)总的来说,青年导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更好地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生在导师L时间的言传身教下,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更快地形成基本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较小的年龄差距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双方容易在交流互动中建立起感情,取得彼此的信任。这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2)青年导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专业领域,掌握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科研发展动态。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高校能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些方面,青年导师显然更具优势。(3)实验班大学生学习需要更大的挑战性和更切合其需求的科研锻炼[12]。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熟悉科研工作,能亲力亲为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青年导师的钻研探索精神、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必将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加以实践运用、融会贯通,最终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体内真正植入创新“基因”。

2.青年专业导师的不足。虽然青年专业导师均有着较高的学历,都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独立指导学生的时间不长,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开展研究还缺少经验积累。大多是博士毕业后即进入高校工作,“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历练,除了可给予学生科研方面的指导外,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不一定能给出太多的建设性意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较大的考核压力,承担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存在着个别青年导师没有花精力指导本科生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作为被学校和学生寄予很大期望的青年导师,有必要在思想认识、教育理念、师生关系、业务水平、指导方法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增强责任意识,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身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导师。

五、青年专业导师的素质要求

在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青年专业导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0,13]。

1.思想、人文素质。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榜样与模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青年导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严格要求自我,遵守学术规范,并以自身高尚的情操品格、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正能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求具有健全的人格。本科生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青年专业导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以“德”服人,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人文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专业导师也需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以更好地配合人文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启迪智慧。

2.科研、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课题研究是专业导师的重要任务。青年导师有了一定的学术积淀后,仍需不断学习,及时“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依靠更加坚实的业务水平,广博的专业知识,创造出更多的学术成果,进而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科学氛围和创新实践中真正学到知识、获得锻炼,培养造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学历的青年专业导师虽然有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经历,但在解决面向产业的工程技术问题方面往往欠缺经验。为了提高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水平,保障培养的学生具有应对产业需要、处理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青年导师也很有必要提升自身在“工程实践”方面的业务素养,尤其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导师。

3.创新能力。参与科研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14]。青年导师应积极申报和主持科研项目,通过开展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主持科研课题一方面是保障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参与课题研究,逐步培养和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只有导师自身具备了较高的创新素质,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创造力,所谓“名师出高徒”。

4.管理水平。熟悉导师职责和工作要求,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对学生参与课题申请立项、文献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实施、数据统计分析、学术论文撰写等科研实践环节进行规范的组织管理,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保障他们能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开展创新实践。同时,也要管理协调好课题组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都能融洽地参与分工协作,获得成长。

六、结语

实验班是高校探索建立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积极尝试,专业导师在该模式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相对学历高、年纪轻的人群,担任专业导师既有优势,也有不足。青年专业导师应找准自身定位,努力适应角色要求,不断提升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指导学生的能力水平,培养和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赵排风.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95-96.

[2]沈蓓绯.荣誉学院:美国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0,(4):59-63,91.

[3]杜枫,周冉.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16,34.

[4]张晓倩.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1,(19):11-16.

[5]陈小丽,马建辉,甘世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以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创新实验班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3,(1):98-102,107.

[6]扶慧娟.地方综合性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7]季靖.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2010,(12):81-83.

[8]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21):41.

[9]牟万利.专业导师制:卓越人才培养的“孵化器”[J].中国冶金教育,2013,(S1):21-24.

[10]张昌松,郭晨洁.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J].新西部,2014,(14):141,151.

[11]黄亮亮,曾鸿鹄,吴志强.浅析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如何做好班导师[J].高教论坛,2013,(2):91-93,122.

[12]于海琴,李晨,石海梅.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8):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