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管理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侗族大歌演唱形式整体性传承性
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之精华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载,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源远流长,可上溯至远古时期。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也是侗族社会结构、生产生活、婚姻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侗族大歌采用的是二三声部合唱形式,音乐的多声和谐性是它的特征主体,而主体特征是通过人声这一本体来实现的。这里的“多声和谐性”是对人声声部“多”与音乐“和谐”的全面概括。传统而独到的音乐创作手法形成音乐的多声和谐性,群体人声娴熟的演唱技巧使声部达到天然和谐。侗寨鼓楼——歌声的和谐美与自然的山水美、人们的生活美和心情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处美的“和谐世界”。
在研究侗族歌唱习俗过程中,笔者发现,侗族大歌演唱形式之丰富和演唱水准之高主要建立在一脉传承的训练系统。
一、演唱形式的整体性
每当有侗族大歌活动,整个侗寨全部出动,每个人都为活动的个体,侗族大歌的整个活动是所有个体的整体性表现,同时歌唱活动体现了个体与个体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
首先,普遍的群体往活动是侗族大歌歌唱习惯群体性特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侗族人民的群体性民俗活动大都为整个村寨、村寨与村寨之间或是整个家族的整体性活动。这些整体性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倾寨出动,由一寨人到另一寨去集体做客,侗家叫“外嘿”,带有结盟性质。第二,两寨的青年男女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群体性社交活动,侗家叫“外顶”。第三,家族或关系亲密的群众之间,在婚丧嫁娶、建房盖屋、添人进口之时互相做客,侗家叫“外客”。在群体性的社交活动过程中,大歌的演唱是其重要环节。民俗活动过程中多数人员的参与,每次活动的组织性与目的性,成为侗家歌唱活动中侗族大歌都以集体人员演唱的必然因素。
其次,侗族大歌演唱形式的组织性与目的性使得大歌演唱活动有序进行。这主要是来源于平时歌队的组织与练唱。上个世纪50年代初侗族大歌为音乐界老前辈(如:薛良、方暨申、樊祖荫)发现之时,令众位老前辈吃惊的是,有专门的歌队组织来演唱侗族大歌,这种由特定人员有组织地、在特定时间里练唱当地民间歌曲的现象在我国各族民间歌曲流传中,仅有侗族一家。
就民间合唱而言,侗族大歌发展到如此严谨、如此系统、如此丰富的程度,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为什么侗族民间合唱有如此高的演唱水准呢?这主要有赖于侗族大歌流行地区的每一个村寨都有相当于“音乐学校”的歌队训练机制。这些村寨的“音乐学校”均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民间歌队组成。例如从江县高增乡小黄寨,五百五十户,二千五百六十人,现有歌队三十多个,队员近千人,歌师上百个。①
侗族民间歌队遵循自愿的原则,按年龄可分成儿童歌队、少年歌队、青年歌队、壮年歌队、老年歌队等。儿童歌队年龄大约在8至12岁之间,接受音乐启蒙教育,儿童歌队学唱两三年后,即会演唱童声大歌和其他较为易唱的大歌。每逢年节有客人来到本寨,儿童歌队也可参加对唱大歌。整个对歌活动中,儿童歌队以旁听为主。少年歌队年龄大约在13至16岁之间,是青年歌队的后备军,若村寨有对歌活动,可临场见习;青年歌队年龄大约在13至16岁之间,是村寨的主力歌队;壮年歌队多指已婚的男声歌队,女声歌队婚后自然解散。壮年男声歌队是青年男声歌队的有力后盾,若村寨有对歌活动,青年歌队应付不了时,壮年歌队可以上阵;老年歌队指已当了公婆的老年人组成的男、女歌队,少数是青壮年时期留下来的原建制歌队,多数是重新组合。他们以演唱叙事大歌或多声说唱为主,有时也为青少年歌队做示范,但不参加对歌活动。
每队都有自己的领唱者两至三人,领唱者称为“歌首”(负责领唱开始几句和所有的高声部),侗话叫“赛嘎”。成为“赛嘎”的条件是唱得好、声音好,在侗族大歌这一方面懂得较多。歌队的组织人数最少不能少于4人,最多的在15人左右。不能少于4人是由于每个歌队至少要有两个唱“高声”的“赛嘎”负责轮流领唱高声部。从对侗族大歌的结构介绍部分,我们了解到:每一歌段有个“起顿”部分,所以,还得有个人负责演唱起顿部分,而这个人在大歌的声部里也叫“起顿”。另外,侗族大歌的分部并不像一般合唱队那样,无论这一歌队有多少人,领唱的歌首永远只有两个或三个人,他们并不同时唱高声部,而是轮换着领唱,因此,侗族大歌是一个人领唱一部,其余的人合唱一部。如果低声部人数过多,“赛嘎”的声部就会被淹没。因此,侗族的歌队一般是15人左右,人数太多就很难听出和音效果,也就丧失了侗族大歌的多声魅力。
歌队人数最少不能低于3人,常见的是5至10人,多的可达15人,20人以上的歌队较为少见。侗家传歌不传文,不立文字的规矩后面,表达的是一个文化系统生成与繁衍的格律。几乎所有用于民俗活动的侗族大歌都是在集体组织下完成的。大歌自产生之日起,似乎同时就具备了“族姓文化象征”这一突出的社会功能。
二、演唱形式的传承性
据史料记载,侗寨歌班聚唱大歌有严格的队列规定,如鼓楼大歌历来是“行歌坐夜”,坐唱队列自明朝以来沿袭至今。鼓楼大歌在侗寨鼓楼中坐唱时,依然是如此情形:男女分排对坐,群体对唱,当男方演唱时,歌手们眼睛微闭,右腿搭于左腿之上,边唱边伴有点头与摇足的动作。所以,歌班的练唱形式反映在民俗活动的演唱形式上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
根据侗族人民旧俗,当一个寨子中有什么天灾人祸之事(起火、疾病等)就要请鬼师主持“忌寨”。礼俗大歌中的《拦路歌》就借以上原因来拦住对方,以种种托词不让进寨,多次来回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多为表达村寨与村寨之间来往交流的形式,或是外寨小伙子来本寨求婚等。《拦路歌》在开始演唱时,村寨不参加歌队演唱的人员摆好阵势,严阵以待,主队先围成一圈,阻在要道口,客人来时在主队对面也围成一圈,若是冬天还要在中间生熊熊大火,两旁围着观众,老人多坐在前面。
先是主人开始拦路唱歌,不让客人进寨,要逗对方比歌。整个对歌活动主人都是围绕这一要求明确提出种种拦路理由。
主人在开始就唱这样的歌词:
哎!表兄哟,
现在我们在忌寨,砍了树枝拦寨门,
拦起寨门不让外人进,外人进寨寨不宁。
(这时客人回道:)
哎!表兄哟,
那你快快莫忌寨,你莫砍了树枝拦寨门,
莫拦寨门让我外人进,外人进寨寨自宁。
可见,侗族大歌活动不是今日才有,是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是侗族人民自发的一种集体性活动。通过解析侗族大歌的歌词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侗族人民的生活传统与信念,从而启发我们的生活,这也是今天新兴的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价值所在。
三、演唱形式的丰富性
侗族大歌为了达到群体人声演唱的声部和谐性,音乐的创作手法主要包括三种:支声手法、持续音的运用、对比模仿手段。
大歌的合唱部分使用的多是支声手法。乐曲由一个旋律及其同时支分出的变体组成,共同表达同一音乐形象。其变唱原则表现形式是低声部旋律进行的同时,高声部在上方创造性地即兴变唱。高声部不时地自旋律基础支分出来,在低声部旋律位于较低音区位置时形成。各段的结束部分与全曲的结束部分,大都有一个由虚词构成的尾腔,侗话叫“拉嗓子”(声音大歌除外)。有些尾腔继续使用歌身部分的支声手法贯穿下去,更多的场合是低声部逐渐引进主音持续音,或一开始就以主音持续音为背景。高声部歌首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以没有具体词义的虚词唱着主旋律,成为主要表达声部,其长度一般为8小节左右。持续音以主音的稳定性,协助结束一个段落,结束部分与歌身部分在手法上的对比,与各部分的结构功能相适应。这种变化使篇幅较长的大歌免于手法上的单调。声音大歌各段的歌词往往很短,一般只有两三句,歌词唱完就是段落较长的“拉嗓子”。在“拉嗓子”的过程中,低声部的长音可持续一二十小节之久。此时,高声部歌首两三人可轮换演唱,不断变换音色,高声部注重声音的美,曲调性强,用虚词唱出细腻委婉的旋律,抒发侗族人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在结构上,它不仅与歌词融为一体,而且成为表达音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音乐也会偶尔脱离这两种形式的原则,在“拉嗓子”部分,由于两名歌首更自由地发挥,发展声部间在旋律、节奏方面的独立性,从而产生对比、模仿的因素。
由于歌队成员从小经常性地受到民间传统方式的严格训练,绝大多数歌队成员在歌唱音准、速度、节拍的统一、声部的协调、音色的纯净、掌握曲目数量等方面,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使从事此方面调查的民族音乐学家惊叹不已。2006年11月14日,笔者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听了一场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锦。演唱侗族大歌的那些年轻歌手都是农民,从他们朴实的演唱中体会到了艺术的本真,他们歌唱的水准更是让人惊叹。
注释:
①民族民间歌曲集(贵州卷)[M].《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5:778.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民间多声部民歌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张中笑,杨方刚.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关键词:课前准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科学方法;立体性;连贯性
初中生物实验共有62个,根据新大纲要求,这62个实验中分三类: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制作实验。这三种实验侧重点不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之后进行实验现象的探究。不同于观察性实验,探究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考察要求。由此看来,不同的实验存在着不同的结构。但是不同结构的实验都存在着立体性:即在整体上要求学生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浅入深按部就班地完成,它是一个立体的构架体系,是有一定上下、先后顺序的。并不是一个平行的架构,同时要求学生做几项相同的学习内容。从准备实验到完成试验,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从实验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完成,生物实验课是一个立体的学习过程。
既然生物实验课是一个立体的课堂结构,那么学生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注重课程的整体连贯性。要想保证生物实验的整体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不论教师或学生
实验是遵循一套步骤来进行的,因此,要想保证实验步骤的准确连贯,就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不论是师生都要把准备工作做充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于教师来说,课前教案一定要做的完整、细致。不仅仅要把课堂上的实验重点标清,设计好讲解思路,同时要留心注意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在哪些操作步骤上产生错误,在哪些问题思考上出现误区,哪些实验操作可能带有危险性,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事故。有备而无患,有条而不紊,避免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安全问题。
例如,在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中,显微镜的结构是一个重点难点,对初中学生的标准要求为能够说明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作用,同时要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装片、切片。对于这些要求,初中学生需要按照先后顺便进行学习,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要先从显微镜的大体结构上进行观察,然后观察到显微镜的细致结构。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同步讲解,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等设备,放大显微镜的细节,让学生看的更加清晰。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细致具体地督促到位,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验课之前预习实验内容,具体到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要按部就班,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如果学生稀里糊涂走进实验室,面对器材现学现用,不仅会耽误进度,而且会影响实验结果,达不到实验目的。
有的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的人生安全。例如,实验《观察叶片结构》中要求使用双面刀片,这种刀片极其锋利,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使用方法,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请勿玩弄刀片,使用完后及时放到指定位置,切勿随意挥舞、打闹。
二、遵守实验步骤先后顺序,探究现象由浅入深
学习是有一定的方法规律的,遵循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显著提升。生物实验的目的是要通过使用一些标本和设备来研究一些生物现象的原理、机理。现象是有表层进入到深层的,研究的方法也是要由表及里的,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实验的立体性。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时候,也一定要遵循这种方法。
笔者旁听过的生物实验课,见到相当一部分的实验课是这样的:老师上节课布置了任务,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下节课的实验。到了实验课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讲了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布置学生下去做,做完把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然后老师收上实验报告,批完了发了,就这样结束了。批改的作业本上写着实验结果不符合,学生互相抄抄了事,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笔者认为,教师在布置了预习任务之后,自己应当认真地准备教学大纲。在实验课上,教师应当手把手地带领学生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
例如实验《观察叶片结构》,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温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温故而知新,不仅能够牢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且能为下面的步骤铺垫。在投影仪前教师要一边给学生展示显微镜的观察方法,一边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器械复习。随后,教师要先拿起一片叶子,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外部情况,发现叶子的叶肉较厚,无法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因此,需要切下一部分组织做成切片观察。教师随后在投影以前示范如何使用刀片切下叶片结构,做进切片,随后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制作。将显微镜和投影仪连接,教师要在上面指出自己刚刚制作的切片中的叶片结构,随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制作的切片,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关键词:失眠;中医体质;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据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会流行病学的调查,全球每10~12人中约有1人患失眠[1]。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对失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试从体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202例四诊资料完备的失眠证病例进行分析辨证分析,探讨失眠失眠症的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初步探讨治疗失眠患者从辩证及辩体质之间的关系。
1 病例选取
1.1 西医诊断
依据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的第三版(CCMD-3)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②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
(2)严重标准 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 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
(3)排除标准 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参照以上标准采集笔者自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 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与住院患者收集符合标准的202例病例。男69例,女133例。年龄18岁-77岁。
1.2 体质分类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2 组间中医证候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体质组的各证型发生频次、百分比对比显示:气郁体质失眠患者中医证候按照百分比值由大到小的出现次序为: 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 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痰湿体质失眠患者中医证候按照百分比值由大到小的出现次序为: 痰热扰心证>肝火扰心证 >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阴虚体质失眠患者中医证候按照百分比值由大到小的出现次序为: 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痰热扰心证>肝火扰心证>心胆气虚证;气虚体质失眠患者中医证候按照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 瘀血体质失眠患者中医辨证按照百分比值由大到小的出现次序为: 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P
3 讨论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个体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及其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4]。作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质既与先天禀赋有关,又随自身的发育过程而变化,并且体质与疾病相互影响。各种类型的体质虽然均属于生理常态,但其中所包含的相对稳定的阴阳偏颇则是疾病状态时阴阳失衡的内在因素和依据。病理体质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此类体质具有潜在病变倾向。诚如《素问·经脉别论》云:“勇者,气行则己,怯者,则着而为病。”《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一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体质的倾向性使人对致病因素或疾病具有不同的易感性。特定的体质与相应的病邪之间具有特殊的亲和能力,即所谓“同气相求”《内经》中曾反复强调体质的重要。有阴阳五行人之分类;《伤寒论》亦言“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处的阴阳也具有体质的内涵。它是人体在同样致病因素情况下发病与否及证候演变的关键。依据中医证候可随体质而“从化”的理论,可以使人们更加明晰中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理论本质所在。因此,在相同体质类型的不同疾病患者中寻求出其证候发生的共性或趋同性,在同一疾病中患者出现的复杂证候与各自不同体质类型的大致归属性的整体特征,将会在纷繁芜杂的中医证候研究中明确方向,分清标本缓急,凸显中医个体化治疗特色。
失眠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5]。其属祖国医学的“不寐”范畴。祖国医学认为不寐是因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正常睡眠。目前临床治疗多以辩证论证为主。在保持失眠治疗疗效的同时,对失眠治疗进行简化就显得有一定必要。本研究从体质角度探讨失眠的治疗规律可对失眠治疗的简化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显示有三种体质的人最容易患病。气郁质、痰湿质及阴虚质。而在中医辨证中以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及心脾两虚证多见。失眠患者临床表现肝气偏旺。肝气偏旺会导致肝气上扰心神,则不寐而易怒,若郁而化热,更会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彻夜不眠。肝旺乘脾,脾虚失运,痰湿内蕴,久之化热,痰热扰心亦并发失眠,肝气偏旺正是形成气郁体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痰湿内蕴则形成痰湿质。脾虚失运,久之气血亏虚,则易形成阴虚质、气虚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容易导致人群长期的情绪压抑。肝为情志之官,七情伤肝,直接影响肝之条达。肝为刚脏,其性最易动荡,情绪激动则勃然大怒,所欲不遂则抑郁不乐,逐渐形成了气郁体质。气郁体质因其气机的郁滞不行,最容易患不寐等病症。同时,气郁体质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偏颇体质之一。在治疗失眠时也应考虑到患者的气郁体质基础,才能彻底解决失眠的宿因,做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气郁体质因为阴阳之气运行不利,气机的出阳入阴都不顺,睡眠就不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体质的分类,体质比证侯更为稳定。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失眠治疗以体质分类为界限的治疗规律相当明显。这些规律对于指导失眠的治疗应有其意义。
体质既与先天禀赋有关,又随自身的发育过程而变化,并且体质与疾病相互影响。结告患者的体质特点,标本兼治。人的体质特点或而体质对如何于疾病的发生及所呈现的证型,对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的影响[5]。本研究从失眠患者中医辨证结合体质的角度,联系传统中医辨证及体质之间的关系,应用中药在辩证的基础上,调节体质,疗效是肯定的。但是,还应该尽可能对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作息进行调理,才能更好的配合调整偏颇的体质。更好、更广泛的应用“辨体一辨病一辨证法”改善偏颇体质,并探求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失眠的治疗方法的相关性,并将其规范化,应是今后中医临床工作者在失眠治疗中的实践方法。
体质的差异导致病证的多变性,病因相同,体质不同,证亦不同;疾病相同,体质不同,证亦不同;疾病不同,体质相同,证亦相同,即体质是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基础[6]。辨体论治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建立[7],不仅揭示中医临床医学的自身规律,也将突破辨证论治的单一思维定势,适应多元复杂的临床需求。因此,辨体质是辨病辨证的基础,辨病是辨证紧密联系的环节,辨证是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辨体质与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认清其根本病机并预测其可能发生并发症类型,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防治失眠。
参考文献
[1] Michael Chase,Thom Roth. Insomnia. Los Angeles: 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 [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nia.1999;12-34.
[2] 刘艳骄,失眠的诊断及治疗程序[J].中国中医药,2010,12.
[3]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 匡调元.人体体质学[M].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3-6.
[5] 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中医学院报,1995,18(2):77-82.
1.1缺乏像私营企业那样严谨的行政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因此缺乏像私营企业那样严谨的行政管理体系。从整个企业的内部来看,当前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都是具有以前计划经济的性质,为了解决这方面的弊端,目前企业设置了与国家机关相似的内部管理机构,因此,企业受到了行政管理的干预,导致了企业的行政管理将工作的重点倾向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从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状况下企业应该所作出的相应的决策,以及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应该所从事的具体的范围,因此,导致企业没有创新能力,进而引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体系的缺乏。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都是由企业的领导组成,而领导大多数都不了解真正的市场状况,而真正的首长大多数也就只是一个荣誉而已,并没有能够真正的掌握企业有效的实权。企业以行政首长为领导在他们的带领下所形成的企业管理系统,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可行性具有一定的难度。
1.2电力企业对行政管理这个词语的定位错误
行政管理,可想而知,具有管理的成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他就仅仅是一个管理这么简单的工作吗,显然不是,对于行政管理他还具有一定的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这两大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比喻,如果把行政管理比作一个,那么行政管理中的协调功能就相当于我们神经系统而服务功能则相当于我们的大脑,只有这些所有的器官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正常的运动起来,同样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果仅是单单的从事一些简单的管理,那么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这就要求行政部门应该认真的做好各种各样的行政事务工作,想方设法的吧企业的领导和员工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为企业付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把电力企业运行的很好。
1.3缺乏做实质性的工作
目前许多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只会做一些表面的工作,不重视行政管理真正的内容和实质,因此,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形式上的工作而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企业的行政管理经常不能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对企业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不能作出有力的解决措施。另外,目前许多的电力企业对员工的惩奖措施有待改善,对于员工的考勤制度还使用传统的方式,没有创新,许多的企业员工进入电力部门以后都抱着一种铁饭碗的心态,从而缺乏来了上进心,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对工作毫无责任感,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企业的员工的技术水平逐渐下降,从而企业缺乏市场的竞争力。
1.4电力企业业务较广泛
电力企业的业务趋于盲目,所涉及到的面很广泛,虽然说电力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年的积累,但是如果像现在这样,逐渐地趋于多元化,那么企业自身的强项业务将会下降,因此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另一方面,这么多年来,电力企业一直以来都属于国家直接管理的对向,在国家的政策保护之下,属于国有企业,没有其他条件的约束,在电力界具有垄断的性质,因此种种问题导致了企业在定位过程中导致了电力企业摆脱不了对内部市场的过分依赖、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降低、销售的服务不到位,因此在残酷的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1.5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不规范
真正的行政企业管理的是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考核等各方面的标准化,但是在电力企业中这些规范是很少出现的。就企业内部来说,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因此导致了管理体制的落后。
2加强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应对措施
随着当今社会正在逐步的取消电力企业的垄断现象,以及逐渐地使电力企业远离内部依靠,这也就暗示着电力企业将慢慢的作为单独的成分出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那么这毫无疑问对电力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电力企业只有建立一个新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电力企业立足于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2.1优化设计行政组织机构
一个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核心部分就是能过制定出有效地管理规章制度,能够结合企业的内外特点制定企业的结构体制,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在行政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精简相关的部门单位,取消一些所谓的可有可无的岗位,这样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质量。另外还要加强企业上下级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时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的了解到员工消息,真正的了解到各个部门的真实的任务。
2.2形成企业文化
目前电力企业正处在改革的过程中,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经济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因此目前企业都迫切的需要改变企业的文化,发展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企业文化。首先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这一理念深入到企业中,毫不吝啬的对员工进行表扬,鼓励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员工负责的工作态度,组织企业的员工齐心协力的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在企业的内部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另外还要改变企业员工们固有的铁饭碗这一传统的观念,要培养员们的责任感。
2.3建立合理的激励体制
任何一个企业最最核心的部位还是企业里的员工,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的一切成绩,因此在企业里,对员工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对企业的员工建立一些有效的激励体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应该合理的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措施,对员工的工资也要具有合理性与公平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也是提高企业的效率。
2.4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应该具有很清晰的层次,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相应的任务,符合科学的行政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以行政管理的首长为主的负责制,作为辅助的咨询机构和与之对应的监督部门,合理的行政管理是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以他为首的总指挥系统。这就要求行政首长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具有足够的威力,在员工和其他人的面前说话要具有一定的力度,保证自己要有足够的行政权利,另一个就是要保证行政管理部门做出的方案要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和可靠性,最后就是需要建立一个部门来辅佐首长的工作,以防止首长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疏忽或者是因个人原因而导致的管理上的失误或错误而产生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建立的这个组织将用作来辅佐首长的决策,用来加强和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2.5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部门一直都在垄断的保护之下,长期对企业的内部进行依靠,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目前人才非常的匮乏,目前电力行业对员工的招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完全的公平性,部分的人员是通过一定的关系进入到企业,而企业里的长期员工也长期的被铁饭碗所洗礼,逐渐地失去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缺乏积极进取的上进心。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应定期的企业的员工进行业绩考核,择优使用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团队是一个企业的制胜法宝之一。
3结束语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疆、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工商、质监体制调整,完善县级政府功能,理顺条块关系,充实基层基础,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二)基本原则。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完善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功能和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有利于提高市场监管水平的体制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管理体制。将工商、质监管理机构由自治区级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县级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工商、质监部门作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原定机构规格不变,业务上接受上级工商、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
(二)整合工作力量。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要求,工商、质监部门及其所属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人员编制,整建制划转,移交县人民政府分级管理。因县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工作力量整合,及工商、质监系统内机构、职责调整,涉及人员编制和职数的,由机构编制部门在上级下达的工商、质监系统人员编制和职数总额内调剂解决。体制调整后,工商、质监部门及其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编制,分别纳入县行政、事业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部门管理按机构编制审批权限逐级审批。
(三)保证收入待遇。工商、质监部门在职及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标准低于我县政府同级人员的,按我县政府同职级人员标准执行;高于我县政府同职级人员的,暂维持现有水平不变。今后,随我县政府同职级人员津补贴的调整,逐步执行相同的标准。(四)做好经费保障。财政部门要确保工商、质监部门正常履职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支出水平不低于调整前水平。同时,还应对县工商、质监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监管业务经费、专项执法等经费予以支持。
(五)做好国有资产划转。实行分级管理过程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划转工作,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21号令)和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规定》(财政部第35号令)、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6号令)执行。
三、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商、质监体制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委编办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主体责任,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保证体制调整平稳运行。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和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编办,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委编办主任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