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城湖公园

汉城湖公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城湖公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城湖公园

汉城湖公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海拔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苗木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86,S1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8902

1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对于天气和地形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园林绿化工程当中种植的苗木多数是观赏性植物,而苗木养护管理属于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此外,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和苗木养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相互影响也相互关联。尤其对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而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和苗木养护更是密不可分。但碍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自身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会给高海拔寒冷地区苗木养护造成诸多阻碍,基于此,还需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化的分配和调整。

2 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核心是保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也是决定整个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是否成功的关键,亦关系到园林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严格控制绿化材料质量

对于高海拔寒冷地区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材料的选择往往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大多数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事故,都是因为材料选择不当或者园林绿化施工材料品质低。为此,高海拔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必须选择优质材料,避免因材料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拥有一个合理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给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其次,高海拔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工程绿化材料的控制,需要在施工合同中明确说明,并明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便于施工单位的绿化材料采购。

2.2 科学有序把控苗木的移栽时间

对于高海拔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而言,苗木养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香格里拉区域因为高海拔和寒冷天气的限制,园林绿化苗木只能选择一些抗寒性较强的苗木,例如松树、柏树。为了保证园林绿化苗木种植的成活率,需要科学合理地把控苗木的最佳移栽时间。一般而言,高海拔寒冷地区苗木最佳栽植时间是休眠期到春季树木的萌动期。然而,在实际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人们往往因为施工期限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在非移栽时间进行苗木移植。此种情况下,为了提升苗木移栽的成活率,应将苗木根部用土球包裹,避免苗木根部水分流失。此外,为了减少苗木移栽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应根据移栽苗木的具体状况,采取枝叶修剪,从而达到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

2.3 严格把握施工环节的质量

高海拔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工程中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把控、材料用量以及施工进度和最终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为此,加强高海拔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无论是对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提升,还是对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增加,都大有裨益。

由于香格里拉多山地、高原、盆地,而且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之间差距悬殊(最高点海拔5545 m,最低点海拔1503 m)。若要在该区域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需立足于香格里拉地形实况,选择合适区域进行园林绿化施工[2]。此外,为了保障园林绿化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需要落实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以及园林绿化的施工流程,安排施工监理人员对各个施工环节监督并进行质量检测记录,便于最后的质量审查。

3 高海拔寒冷地区的苗木养护方法

为了提升园林绿化工程中移栽苗木的成活率,苗木养护是比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香格里拉这样的高海拔寒冷地区而言,选择种植的苗木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此种类型的苗木除了成活率较高之外,还方便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日常养护管理。

3.1 选择适合高海拔寒冷地区苗木种类

高海拔寒冷地区苗木种类的选择是苗木养护的关键,以香格里拉为例,当地的种子植物种类达2267种,这些植物多以喜温耐寒特性为主,考虑到香格里拉地形多为高原、盆地、山谷区域,因此苗木的选择上多数是松科、桦木科、槭树科等树木类型[3]。因为香格里拉区域较为寒冷,常年雪山环绕,但是水量充足,因此苗木选择中不必过多考虑苗木的耐旱性。

3.2 遵循苗木的生长规律

香格里拉的山地是呈现垂直地带变化,因此构成了高山寒带到河谷亚热带的垂直气候,其昼夜温差较大。园林绿化苗木养护可采取顺应苗木生长规律的养护方法,根据苗木种类对地质海拔以及气候的适应能力,进行苗木的浇水、翻土以及病虫害治理[4]。此外,碍于香格里拉地形区域的复杂,苗木种植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在一些地皮地带,可以种植草皮或者灌木进行搭配,避免雨水冲击造成的水土流失。

3.3 注重苗木修养期和春萌期的养护管理

苗木修养期的养护管理对其今后的生长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一旦进入冬季高海拔寒冷地区,气温会骤然降低,很多苗木都进入休眠期。这时候,苗木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随之降低。该时间段,苗木养护尤为重要,但具体的养护方法还需要根据苗木所属科目进行养护管理。比如一些乔木树种像雪松、冷杉、小叶女贞、石楠、黄连木这类型的乔木,则需要进行病虫害的药物预防,喷洒一些病虫害预防药剂。对于一些灌木树种而言,比如云南杜鹃、塔柏、大叶黄杨、映山红等树木,除了病虫害防治之外,可采取一些保暖措施。

春萌期一般是苗木生长发芽的关键时期,该时间段一般进行苗木松土、浇水、施肥等养护措施,一来加快苗木的发芽速度,二来给高海拔寒冷地区的苗木补充充足的营养,增强苗木的内部抵抗力。除此之外,春萌期也是苗木移栽的最佳时期,对于香格里拉这样的高海拔寒冷地区而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所移栽的苗木,必定会有因环境适应力不足,进而呈现的枯死现象。此时苗木养护人员可以进行苗木树种的移栽。通常情况下,午后为最佳苗木移栽时间,而且成活率较高。

4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当中种植的苗木多数是观赏性植物,但是苗木养护管理却属于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海拔寒冷地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苗木养护较之于平常地区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更加复杂。此外,高海拔寒冷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和天气因素的干扰,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中所遇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苗木栽植相关管理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4(27):26~27.

[2]刘有新,罗小琴.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6):55~57.

[3]胡银生.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苗木栽培管理分析[J].科技展望,2014(18):29~29.

汉城湖公园范文第2篇

1、临潼景点:兵马俑、秦始皇墓、骊山、华清池等。

2、曲江景点: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寒窑遗址公园、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曲江遗址公园等。

3、环山景点:翠华山、清华山、南五台、高冠瀑布、汤峪温泉、王顺山、朱雀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楼观台等。

4、东、北方向景点:玉华宫、药王山、华山、壶口瀑布、宝塔山、杨家岭、枣园、红石峡、沙湖等。

5、市区景点:开元广场、汉城湖、钟楼、鼓楼、兴庆公园、碑林、书院门、大明宫、阿房宫、明城墙等。

6、汉中景点:南湖、石门水库、褒河栈道、张良庙、定军山、武侯墓等。

汉城湖公园范文第3篇

武汉是中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 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 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 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鼎立的格局, 因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又有“江城”的美名。武汉还是全国内陆湖最多的城市,水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

二、武汉滨水与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1.武汉江滩的景观规划现状与发展

武汉江河纵横, 河港交织且湖泊星布, 以长江为干构成庞大的水网, 奠定了武汉独特厚重的水文化基调。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借助山水相映的自然生态, 在城市建设中努力彰显滨水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的自然神态。未来五年,武汉市将进一步彰显城市滨江滨湖的生态特色,重视山、水、城和人的融合,努力把武汉构建成国际型城市功能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

在城市储备地块南岸嘴区域,背倚龟山、面临长江的洗马长街地块,要开发以明清风格融入湖北居民特色的建筑形式,打造―个独具文化特色、商业文化休闲主导的功能复合街区。

2.武汉滨水旅游现状与发展

除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外,近些年来,武汉的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专项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武汉滨水旅游如武汉江滩,江滩景点面积相当大,是上海江滩面积的数倍。东湖是武汉旅游的另一个重点,的“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让东湖增色不少。东湖面积是西湖的六倍,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而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武汉华侨城文化旅游项目落户东湖风景区,包括欢乐谷主题公园、独立水公园、开放式都市娱乐休闲区,可望2011年10月建成营业。该项目建成后将结束武汉无大型主题公园的历史。

三、武汉滨水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

1.资源开发,资源整合

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同时,旅游资源的整合也初见成效。城市圈内洪湖、黄盖湖、斧头湖、梁子湖、汤逊湖、东湖、网湖等二十个重要湖泊和王英水库、富水水库、道观河水库等十六个重点水库,是武汉城市圈独有的特色生态资源,是城市圈的“生态之肾”,进行重点保护与治理。严格控制湖泊湿地周边的工矿企业及房地产开发;加强环湖生态带建设,充分利用湿地、自然岸坡以及水生生物种群的自然净化功能,实现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功能的自然恢复。

按照“以水为载体,打造东方威尼斯”的战略构想,以建成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湖泊旅游休闲精品名牌为目标,在武汉东湖规划建设具有东方特色的主体旅游城市、大型主体公园、国内一流的湿地公园和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使东湖成为具有休闲、观光、娱乐、度假、节庆、展览等多功能水上艺术文化休闲名城,并以此带动武汉江滩旅游、咸宁温泉旅游、道观河水库、木兰湖景区等水利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发水体旅游资源,打造水体旅游产品。对水体进行细致的立体分层,然后按照不同层次分别设计不同的游乐方式,最终形成以水为依托和核心,包括水下、水面、水空整体纵向结构,水心、水滩、水岸、滨水区整体横向结构在内的全方位的水体休憩游乐空间。

2.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发展环境

改善和发展旅游配套设施和环境。武汉地区的夏日是十分炎热的,这时滨江水畔游玩也是一个消暑的好去处,因此在靠近江畔的地方适当地设计小面积的平台,便会成为市民消暑降温的一个好去处。在这个狭长的景观带上,人们很容易感觉到视觉的疲劳,因此景观的设计不能过于单一,要设计成多样化的景观小品,设计一个小型活动广场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聚会、跳舞或者表演的休闲娱乐空间。小型的喷水设计不但可以调节周边环境的微气候同时还能活跃区域的景观气氛。老年人活动健身的场所和儿童的健身娱乐场所的设计也是很好的健身娱乐设施。这些旅游配套设施的建成对改善城市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汉城湖公园范文第4篇

一、主要进展情况

(一)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

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改革试验,建立与周边八市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

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基本形成,武汉至孝感、武汉经鄂州至黄石、武汉至咸宁、武汉至黄冈四条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正筹划与鄂州市联手开通光谷至葛店开发区的城市公交线路,武汉新港“以港兴城、港城互动”成效显现,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速推进。

在产业布局一体化方面,探索建立了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周边,研发在武汉、产业在周边,营销在武汉、产品在周边,注册在武汉、生产在周边等“产业互动模式”,与孝感、黄冈、潜江等市在汽车、化工、纺织、临空经济等多个产业上进行有序流动与双向转移。

在区域市场一体化方面,积极推进以产权市场、票据市场等为特征的华中地区金融中心建设,汉口银行在鄂州市设立分行,武汉大型商贸企业加快向圈内城市发展,城市圈农产品直通武汉超市,完善圈域农村市场网络,构建连锁经营市场体系。

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武汉三级医疗机构与周边八市开展“双向转诊和院际会诊”,建立“一对一”对口协作机制,开通武汉城市圈图书馆联盟网站,启动武汉城市圈通信一体化改革。

在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探索跨区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机制,建立梁子湖等跨流域和跨地市的环境协调机制,建立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设立废弃电器和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建设区域性汽车拆解中心,加强城市圈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

(二)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循环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向国家争取获批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3551”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启动了光讯科技等20多家股权激励试点。出台了涉及信用体系建立、信用贷款、担保补贴等5项科技金融创新配套政策,实施了新兴产业工作组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了8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对全市122家化工企业实施了整体搬迁改造,大部分在城市圈内相对集中转移,一部分集中在武汉化学工业区改造升级,加强与相关产业的配套。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投资300多亿元实施汉正街整体搬迁改造,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建设加快推进。实施资本特区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发展金融、物流、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三)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依托青山区、东西湖区、阳逻开发区等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积极探索企业、产业、园区、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

青山区基本形成了以钢铁、石化、环保等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武钢采用先进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年回收高炉煤气34亿标准立方米,年发电18.3亿度。阳逻开发区实施了粉煤灰、脱硫石膏、余热、循环水等综合利用工程,年利用粉煤灰80万吨,利用率达到97%以上。东西湖区建立了以都市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14个循环经济示范点。

突破行政区划,规划建设青—阳—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设立了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争取获批筹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创办了武汉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院和实验室等,为循环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支撑环境。

(四)围绕滨江滨湖特色,重点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模式。

实施“碧水工程”。组建了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点支持我市重大水环境项目。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总体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工程涵盖东湖水系6个主要湖泊和5个子湖,该项目的启动工程东沙连通工程顺利完工。汉阳六湖连通工程全线贯通,汉口七湖连通工程顺利推进。建成19座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清水入湖”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心城区40个湖泊基本实现截污,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初步扭转我市湖泊水质恶化趋势。我市成为全国唯一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双试点”城市。

实施“蓝天工程”。连续3年实施“清洁空气工程”,基本完成禁燃区锅炉改燃,实施机动车环保分类管理,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综合整治,城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率先启动了国家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共投放500台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运营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汉城湖公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楚文化 荆州 旅游资源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一、引言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指由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神农架林区8个市(州、林区)组成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域。荆州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东南部,地处“两湖平原”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腹地,东临武汉,南接湖南岳阳,西邻宜昌、“长江三峡”,北靠荆门、襄阳,是一个天然的旅游集散地。荆州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文化之邦的美誉。

目前,荆州尽管把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作为旅游开发的主题,但从整体来看,荆州文化旅游尚处于后发位置,只有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方能后发制胜。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荆州自身实际和圈内外旅游发展整体态势,对荆州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本文站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视角下,试分析“楚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

二、荆州楚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近几十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显示,纪南城是春秋末年至战国晚期的楚国都城,先后有20位楚王在此建都,历时441年,也是楚国繁荣和鼎盛时期的首都。在荆州城区,楚文化遗产主要有纪南城遗址、熊家冢楚墓、荆州博物馆、海子湖、江渎宫、八岭山楚墓群、孙叔敖墓、樊姬冢;在石首,主要有石首市博物馆、范蠡墓等;在监利,主要有程集古镇、伍子胥故里。此外,除著名的熊家冢楚墓外,还有一大批楚人墓葬正在发现和考古发掘,如雨台山楚墓、九店楚墓、天星观楚墓、马山一号楚墓、包山楚墓、郭店一号楚墓等。

1. 纪南城遗址公园

楚纪南故城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其城址位于今荆州城区5公里处,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楚纪南城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是楚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创造了闻名中外的长江流域楚文化。城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5公里,为夯土筑成,坚实牢固。城内宫殿遗址遍布,附近还有纺织、冶炼等作坊及商业区遗址。1961年,国务院公布纪南城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纪南故城现已经列为旅游开发项目,整个项目的策划与规划由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专门机构创意与编制,目标是建成国内最大的考古型遗址公园。

2.楚文化主题公园项目

楚文化主题公园,作为纪南城遗址公园的配套组合项目,选址在楚纪南城遗址公园东侧800米处,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陆地和1平方公里水域。该项目是荆州“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荆州市海子湖旅游区(楚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休闲配套区、荆楚人家民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个重新修建的历史区域将以再现楚纪南城建筑精华为主,包括城门、城堡、城墙、宫殿、牌坊、街市、旅馆、餐馆、港口、商业区、作坊区、军事区等设施。整个园区运行模式,将是由穿着楚国时代服饰的工作人员、演员和手艺人给游客现场表演生活、艺术的旅游社区。同时,开发多种互动项目供游人体验式旅游。

3. 熊家冢楚墓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熊家冢楚墓位于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东南距纪南故城约26公里、距荆州城约34公里。据《江陵地名志》记述:“熊家冢,因埋葬熊姓祖先而得名”,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川店~马山古墓群”中规格最高、布局最完整、代表性最强的大型墓地之一。该墓规模宏大,学者猜测墓主人是一位在楚国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楚王。2005年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对熊家家墓地车马坑和部分陪葬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省市文物部门多次勘探,熊家冢陵园由主冢(即熊家冢)、陪葬冢、车马坑、排葬坑、壕沟等组成,整个墓地的排列规整有序,遍布西山岗,属罕见的特大型楚墓。该墓发掘将会在海内外产生轰动性影响,全面激活荆州旅游市场。

4. 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占地4.8万平方米,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文物保护、田野考古、文物收藏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荣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盛誉。博物馆现藏文物13万余件,其中有堪称举世之最的战国丝绸;有全国馆藏数量最多、最精的战国秦汉漆器;有堪与马王堆汉墓女尸相比肩的西汉古尸;以及在楚乐宫进行的《荆凤楚韵》楚乐舞主题表演等。

三、从荆州自有旅游资源看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景观设计院在其主持的课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荆州发展规划(2009-2020)》中,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荆州市重点资源进行了赋分评价并列分等级,从质量上来分析荆州文化遗产的存量,结果显示:

荆州人文景观中等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楚文化,其历史科学价值和珍贵程度显然是其他文化资源所无法比拟的。楚文化旅游资源占据荆州旅游资源最高等级五级共四项中的三项。从总体上看,楚文化旅游资源以遗址遗迹为主,三国文化旅游资源除少量遗址遗迹外,大多与三国故事和传说紧密相连。

1.三国文化旅游优势不明显

荆州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相争的焦点,历史上关羽曾领兵镇守此地27年。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三国时三家在荆州会兵时留下的文化影响力并不是一样重,而是侧重于刘备集团。

(1)全国范围上,从线路的划分和游客在线路的选择来看,湖北的三国文化旅游不占优势。

目前全国的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以下四个:一是旅游目的地主要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蜀汉”线路群;二是旅游目的地主要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的“曹魏”线路群;三是旅游目的地在江苏、江西和浙江的“东吴”或“孙吴”线路群;四是主要旅游目的地在湖北的线路群。

(2)湖北范围内,荆州的三国旅游资源也不是很突出。

襄阳开发了“古隆中”旅游景点;成功申报了“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主打“诸葛亮文化”,并且通过举办诸葛亮文化节,进一步挖掘诸葛亮文化资源,打响诸葛亮文化品牌,提升襄阳文化软实力。此前,原襄樊市先后在1993年、2001年、2002年、2010年举办了四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并在2007年举办了“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大型庆典活动。

宜昌有大量三国文化遗存, 仅以与关公生前死后有关的遗存而论, 其下辖的当阳县即有古麦城、周仓墓、关陵、关公显圣处、显烈祠、跑马堤、扬旗崖等60 余处之多。

荆门是三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三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荆门三国旅游资源包括古长坂、荆襄古道、掇刀石、马良山、关公庙遗址、东吴连发弩机等。

2. 红色旅游竞争力弱

荆州的红色经典旅游区有两个,即湘鄂西革命旧址――洪湖瞿家湾和监利周老嘴镇。虽然,“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瞿家湾、周老咀等革命旧址已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与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的洪湖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相比,洪湖的红色旅游资源明显逊色不少。

同时,红色旅游在湖北本省也有不少优秀的经典线路,但荆州开发红色旅游受资源和本身旅游业落后等限制,如景点少而散,开发滞后等,不能形成规模优势,竞争力弱。

3. 水文化开发落后,无法形成规模

荆州的水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区、松滋水旅游区等,江陵南星洲长江文化园、荆州万寿宝塔文化园、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区等也是荆州水文化的载体。

荆州水文化旅游资源不同程度地存在散、小的问题。缺乏统一的串联和包装,旅游产品老化,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优势不够,缺乏足够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品位。更由于资金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文化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与周围城市的水文化资源相比明显落后,无法形成规模而缺乏吸引力。如,与长江三峡这一位于湖北境内的水文化旅游著名景区相比,荆州发展水文化旅游,无论是在基础的物质资源上还是知名度上,都不存在优势。

四、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看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中,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目标是,以“一江两山”为龙头,以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区、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清江土苗族民俗风情旅游区、楚文化及三国文化旅游区、大洪山历史文化旅游区六大核心旅游区为支撑,把鄂西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从该旅游发展目标中显而易见,荆州的比较优势就是大力开发楚文化。只有把旅游发展定位于大力开发楚文化,荆州才算是找准了旅游业发展的坐标。

1. 开发楚文化旅游相对于鄂西北的优势

相对于襄阳、十堰、神农架和随州这四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城市而言,荆州发展楚文化旅游有两大优势,一是荆州的楚文化旅游资源多,且知名度高,二是荆州旅游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可塑性强。襄阳、十堰、神农架和随州等地的楚文化旅游发展受自身资源限制,大都走的是山水风光旅游路线。荆州旅游起步晚,给荆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同时,也使荆州在发展楚文化主题旅游上具有了可以大刀阔斧开发的可能。其他几个地区的文化旅游(诸葛亮文化、道教文化、神农炎帝文化等)经过多年的开发已各具特色,开发楚文化主题旅游会对已形成规模的原有旅游资源造成冲击。

2. 开发楚文化旅游相对于鄂西南的优势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南接湖南,西北毗邻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恩施自治州形成了人类起源文化、古老巴楚文化、民族制度文化、民族风情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现代文明文化等多元文化类型。宜昌市凭借其瑰丽秀美的自然山水、奇特壮观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和蔚为大观的现代工程,现已形成多条旅游“精品线”、“特色线”,最具卖点的要数“长江三峡、三峡工程和屈原故里”三大世界级品牌。荆门的文化资源主要有屈家岭文化、荆门楚文化、象山文化、明显陵文化和名人文化。荆门楚文化主要位于境内钟祥市。钟祥曾经是楚国陪都,楚国在此开展一些重大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相较于荆门楚文化,荆州是楚国全盛时期的都城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区域,境内共有11处17个楚文化旅游资源点,有封土堆的大型古墓葬1000多座,20代楚王的墓葬就在此列。荆州就像是一部记录楚文化发展变迁的活的史书。

3 .开发楚文化旅游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联动优势

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上看,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等著名景区大都位于西部,地处东南部的荆州虽拥有世界级楚文化旅游资源,但目前尚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产品。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弥补东南部缺乏品牌旅游产品的不足,还可以带动圈内城市――荆门、襄阳与宜昌的楚文化资源开发,并与武汉城市圈对接,形成联动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共建、信息互通、文化互融、节庆互动、利益共享。

五、结论

上述以荆州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为出发点,通过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后,不难得出:荆州旅游业发展,应该而且非常有必要把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放在主体地位,突出“楚国故都”主题,深挖楚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楚文化旅游精品,方能实现以质取胜,实现荆州市“十二五”时期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点和文化中心,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晏清. 荆州与三国文化[J]. 决策与信息,2005,3

[2] 许可振,马哲军.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概览[M] . 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10

[3] 谭白英. 楚文化与湖北旅游业发展[J]. 江汉论坛,2003,2

4] 李春明.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J]. 世纪行,2008,10

相关期刊更多

武汉文史资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旅游职业学院

气象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