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评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范文第1篇

新闻评论在写作实践中日益克服"空洞"、"枯燥"、"板起面孔训人"的痼疾的同时,也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小型化趋势。除了"本报评论员"还能就一些具有方向性的问题作指导性的长篇大论外,受众在纸质媒体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小型评论,"大小并举,中小为主",评论专栏小型化,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成为纸质媒体评论的大势所趋,这其中尤以《人民日报》的名牌栏目《今日谈》最为突出。这种变化的动因归结为各种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的竞争。在大众传媒进入争夺眼球(营销)的时代,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的评论很难受人青睐。

2.新闻化趋势。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表达手段,缺一不可,也无法相互取代。在传统的新闻业务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也是分而述之,虽然评论离不开新闻,但新闻与评论分而述之的时候还是占大多数。从目前媒体的表现和发展趋势来讲,评论的新闻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新闻和评论正从相互独立、分离,而逐步走向互相结合甚至相互糅合。

3.群众化趋势。这包括三个方面:(1)是写作群体突破编辑群体的局限,受众可以拿起笔来就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简洁明了的看法,代表的不再是"本报和编辑部"的意见。(2)是描述方式上向生动形象转变,抛弃了严肃抽象的说教。(3)是评论内容更为社会化,以吸引受众的视线,表现为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能给受众以启发、以思考,皆可述而评之。

在诸多新闻评论体裁中,专栏性小言论是最普遍和最受受众欢迎的,它的小型化、新闻性和群众性特点迎合了迅速传递新闻信息和意见的社会需要,"新闻性的专栏小言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新闻改革的推进而兴起的一种小型化专栏评论"②。新闻性的小言论,其本质是一事一议,并独立成篇,简要概述一件新闻事实然后作出作者自己的评述。随着社会经济和新闻改革的发展,站在时代前沿的新闻工作者感到,单纯一事一议似乎有些单薄,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一种以"媒体观点"、"品评新闻"、"传媒重点"为栏目的把新闻事实摘要和简评糅合在一起的新闻评论体裁--新闻点评开始走进纸质传媒的版面。

新闻点评是把新闻与评论糅合在一起,兼具新闻文摘和新闻短评两种特色的一种崭新的新闻评论体裁。点即点击新闻,评即简评,其形式是新闻事实+观点。这种新闻评论体裁多以专栏形式出现,如《人民日报》的《社会多棱镜》、《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书业时事点评》、《光明日报》的《观者有心》、《中国青年报》的《百姓的语录》等等。专栏中大多有三篇以上的稿件,形成一个集束。当然,也有的把同类新闻事实合并,作为论述的材料。点评文章《明天的钱今天赚》③就属此类,它把"深圳市罗湖区消费警示--终身消费卡陷阱多"、"广东某度假山庄推销会员证,说是优惠,而无优惠"和"因买健身终身消费卡而上当受骗(商家人去楼空)"三个先后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了同题集中,并加评论指出:承诺能不能兑现,只能走着瞧,而对企业来说,则是"明天的钱今天赚了"。此种评论方式因新闻事件的集中,而比传统的新闻言论更具震撼力。

新闻点评在纸质媒体中多以专栏形式出现,所以它比小言论更具信息量大、易于同题集中的优点,同时它还可以以点击新闻的形式弥补媒体自身新闻信息量的不足。2002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社会多棱镜》中四条点评稿的消息来源都是其他媒体已刊发的消息。

新闻点评这种文体,一经面世即为受众所欢迎,笔者曾从1998年在就职的《徐州广播电视报》上先后开办过两个新闻点评专栏--"看到就说"和"新闻点评",分别采取新闻摘要加评论和把新闻事实糅合在一起写作两种方式,均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读者对此类栏目表示欢迎。

新闻点评特别是专栏类的小言论,其功能就是以较短的篇幅就受众所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以较为理性的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由小言论发展而来的新闻点评兼具了文摘和言论两种作用,通俗地讲,也就是简要地告诉人们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形成文摘,然后就新闻事件本身所内含的意义生发开去,作或惊叹、或赞赏、或批评的点评,借以丰富媒体的信息量,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点评是就媒体已的新闻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因此,在理论上,凡是能以摘要的形式摘发的新闻,受众感兴趣,作者又有话要说,即可作为新闻点评的题材,而就笔者所接触的新闻点评稿件分析,纳入点评作者视野的大多以社会文化新闻为主。笔者认为,新闻点评的题材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新闻性。新闻点评点评的是新闻,新闻价值不大的事件不能引起受众足够的注意力,因此也就没有点评的必要。这里面新闻性既是时效性,又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耐读性,要使点评作者有话可说,也就是邹韬奋所说的"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

二是群众性。新闻点评是纸质媒体面对大众"说话"的一种方式,"说话"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人们对所点评的新闻是否有共同兴趣。新闻与受众的生活有所关联,受众才对其有探知的欲望,也才会由"听"者变为"说"者,达到新闻点评群众性互动的传播效果。

三是可集纳性。新闻点评的素材要根据栏目的需要有所选择,无章法的堆积形成不了一个持续的有影响的专栏。可集纳性要求稿件能同题集中,同类集中,就某一社会问题或就某类新闻作集纳点评。

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百花园里的一枝新葩,是否亮丽,需写作者的精心浇灌和培植。那么新闻点评在写作中有什么要求呢?新闻点评无论采取文摘加评论的形式,还是把新闻和评论糅合在一起,都可以借鉴文摘新闻和小言论的写作方式,要言简意赅和一针见血。首先,言简意赅就是对点评的新闻要用最短的文字叙述出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人民日报・社会多棱镜》栏目刊发的点评稿《"星火"发明难"燎原"成果亟待变产品》,文摘部分如下:"据《解放日报》报道:'星火杯'创造发明竞赛日前揭晓,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项目最后可能被束之高阁。这项群众性创造发明竞赛已举办了12届。据统计,往届获奖项目实现产业化的不到20%,有关人士认为,这是知识资源的严重浪费,长此以往,会挫伤群众参与创造发明的热情。"短短一百多字,叙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闻事实。其次,一针见血就是要对新闻所蕴含的"该说的话"直截了当地说出。上例《"星火"发明难"燎原"》一文的点评如下:"举办创造发明竞赛,评奖不是终极目标,还得让'无形'变'有形',让智慧化为产品。唯有广开思路,让成果尽快转化为实用的产品,'星火'才能真正'燎原'。"点评就是要着其一点而评之,决不拖泥带水,可以托事喻理,针砭时弊,也可以提醒疏通,激励推动。篇幅上可以是一段短论,也可以是一句话评论,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如"?""!"等。

新闻体裁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诞生和发展,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由消息、通讯到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形式,由证论而到各种各样的新闻评论和杂文,其中渗透了一代代前行者的创造性劳动。新闻点评正沿着其他纸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所走过的路不断走向成熟。可以预期,新闻点评因其融合了文摘和小言论两个传统报道形式的优点,同时又兼具了新闻性、群众性以及大信息量等特点,将被越来越多的纸质传媒所采用。

参考文献:

①邵华泽,《新闻评论概要》,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

新闻评论范文第2篇

广播新闻评论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传递主持人自己的观点。

现今,许多电台广播新闻节目的评论环节多数是请专家来说,或者主持人读别人写的评论。这两者都不是最佳选择。专家不一定适合广播,很多专家会写不会说.少部分能写又能说的专家,身价自然很高,不利于广播的快捷运作.不如自己的主持人多用些心思成长为专家。电台需要培养自己的评论员。

至于主持人读别人写的评论这一常用手法,更是有很多的弊端。别人写的评论,主持人不一定完全理解,说出来难免肤浅.水过鸭背。最佳的选择是主持人说自己的观点,讲自己的心声。

2 要有传播个性思维的意识。

新闻节目或者新闻评论传播的内容首先是新闻。故事十句八句能讲清楚,评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三五句,点到为止,尽量深刻。新闻评论,观点上不一定全面,但一定要准确;不一定要高屋建瓴,但一定要独到、深刻;不一定符合通俗的道理.但一定要体现另类的思维。在节目的实际操作中,编辑和主持人勇敢地把第一思维否定掉。用自己的第二思维去思考,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去解读新闻。这是评论品质的一种保障。

以郑州电台新闻评论节目为例。针对医疗机构免费收治白血病儿童.社会各界积极捐助爱心。在充分肯定爱心的同时提出:“不仅要社会捐钱.救一时之急,还要自己未雨绸缪,备不时之需,更要社会大病救助机制的完善”;针对学雷锋日多支服务队扎堆进入福利院的事,评论:“是谁把学雷锋的活动变得如此庸俗?是社会变了,还是人心变了,总不能说是雷锋变了吧,雷锋叔叔想要户口。不想三月来了四月走”。新闻评论节目实现了更丰富的资料、更多维的角度、更深刻的思辨、更新锐的观点、更流畅的表达,最终也就形成了节目的个性。

3 节目语言和主持人要有个性。

新闻评论要好昕。好听的标准就是短小精悍,一语到位,不拖泥带水。风格独到,个性张扬,有的诙谐,有的严肃,有的辛辣却不乏中肯,有的表面轻松,骨子里却一针见血。总之两个字:“个性”。

如何体现个性?在思路新颖的前提下,幽默犀利的语言更能体现个性。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如央视白岩松、水均益等.对新闻事件的点评观点独到、逻辑严密、语言精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郑州新闻广播.在评论个别单位个别人爱好勾心斗角,幽默的评论说:人家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单位太厉害,他们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说到有人为了求爱.不惜制造英雄救美的假象。幽默的评论说:有困难要帮,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帮;有危险要救,没有危险制造危险也要救。关注经营诚信犀利的评论:做生意不能砂锅捣蒜――一槌子买卖。不能付钱之前捧你做上帝.收钱之后推你下地狱。这些语言都给听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除了语言,每一条点评都要有一个兴奋点,或思想、或语言、或形式、或通过音效烘托效果。

4 节目内容要有贴近性。

广播新闻评论贴近性表现在选材的贴近上,要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百姓的事展开。例如:市树的评选、招聘会的火爆、足球场内外的激情、交通拥堵的解决、非机动车的违章等等。

评论的贴近除了说我们身边的新闻,还包括用大众的思维评说本地的新闻,用我们特色的生活场景解读天下新闻。

郑州电台新闻评论,在说到某件事情影响大。就说如同少林功夫一样名扬天下;形容人心情好,则说吃着烩面听豫剧,真来劲。

新闻评论范文第3篇

现代语言学注重语境的研究,认为在信息传递中语言特点产生的动因来传递过程中的外部环境。新闻评论语境也不例外。就本质而言。新闻评论是一个由多环节组成的一个言语交际过程,新闻评论语境是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研究新闻评论中的语境基本变相和构成,旨在为新闻评论中的语境运用提供一个有意的指导。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评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丁法章先生在《新闻评论教程》中把新闻评论定义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传播工具”。

赵振宇的《现代新闻评论》将新闻评论表述为:“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媒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从上面二位的定义可以看出,新闻评论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认为。新闻评论是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公众提供意见性信息的一个言语交际过程。这个言语交际过程是由发话人、信息、符号、媒介、受话人和交际目的组成的。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新闻加评论的写作模式,这决定了新闻评论的两个重要特点,时效性和论理性。

(一)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与其他的评论形式相比。新闻评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时效性。它要对新近发生的事件、问题快速做出反应,新鲜的、即时的内容永远是新闻评论的灵魂。

(二)新闻评论的论理性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事业的两翼,缺一不可。新闻报道重在对客观事实的如实讲述,而新闻评论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分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释疑解惑的目的。论理性是新闻评论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三、语境构成的变项

语境又称语言情景,是信息传递过程生成的外部环境,对于信息传递过程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它制约语义选择,进而制约词汇语法格局系统,最终生成信息传递过程。信息传递过程的意义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与其生成的具体语境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具体来说,情景指与语言活动相关的环境、事件、人物、交际方式和渠道。它使语言在交际中发挥其功能,是语言活动产生的动因和环境。“情景或可定义为人物、时间、物体和关系的结合造成的一种实际的或潜在的事态变化。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往往是根据情景因素的需要,对客观存在的一切语言手段加以选择组配,构成信息传递过程。

对于隋景的研究在功能学派那里由来已久。伦敦政治经济研究学院的著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进行人类学实地考察时,发现当地土著居民的话难以翻译成英语。因此他认为语言的环境对语言的理解必不可少,语言环境包括文化上下文和情景上下文。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主要奠基人弗斯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并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弗斯认为语境包括以下三类因素:一是参与者的有关特征,包括人和个性,也包括参与者的言语活动和非言语活动;二是有关的对象;三是言语活动的效果;语言研究离不开情境的分析。但是,现实的情景纷繁复杂,往往因时、地、人而不同。所以语境要想在信息传递过程研究中有一席之地,必须抽象化,概括化。上述关于情景的研究还比较笼统。

情景这一概念不再仅仅是一个涉及语言使用环境的笼统概念,而是得以进一步抽象化,成为一个用来解释语言使用的抽象的理论范畴,它是由三个变项组成的框架结构。这三个变项是语场。语旨、语式,语场指使用语言的社会活动性质,即发生了什么事,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涉及什么话题;语旨包括人际语旨和功能语旨,人际语旨是指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和地位,他们是亲密的还是陌生的,有无权威者;功能语旨是指话语的目的,是劝服、说明还是叙述。语式是情景中语言的组织方式以及功能。例如是书面传播还是口头传播。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为每一个具体的信息传递过程提供语境构型。

四、新闻评论信息传递过程的语境构成

新闻评论信息传递过程虽然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单独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一种自足、自洽的存在物,但它和语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信息传递过程本身是一种存在,但它是众多语境因素决定下的存在。信息传递过程在语境中被塑造,同时又体现了语境。这里借用语言学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等术语对新闻评论信息传递过程的语境加以说明。

(一)新闻评论的语场

新闻评论涉及的话题很广,语言场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法律、体育等等,还涉及本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事物。

(二)新闻评论的语旨

就人际语旨而言,报纸上新闻评论的制作人往往是本行业的专业人员,或是作为媒体的代言人,与受众相比,具有权威性。新闻评论的受话者是公众,而且是具有一定的素养并且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人。

就功能语旨而言,新闻评论是对某一问题加以解释和评论,以感染和说服受众,还要解释和提供基本信息。

(三)新闻评论的语式

我们的语料来自报纸,报纸上的新闻评论信息传递过程是书面语。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闻评论信息传递过程是借助媒体的力量得以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体赋予了这类信息传递过程自己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追求意见表达与传播的效率,更快更确定地向受众传播信息是新闻评论信息传递过程的最高语言追求。在下文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这类信息传递过程一系列的特点,例如篇名的论点化,信息传递过程结构的模式化都是追求传播效率的结果。

新闻评论范文第4篇

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了新闻性是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特点。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增长,使得体育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得到更加突出的强调。评论新闻化,使新闻与评论互相延伸,互相深化,加重报道的分量,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体育新闻评论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追求强烈的时效性

体育新闻报道讲究及时性,而传统的新闻评论对于时效性并不苛求。如今,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是评论的生命,体育新闻评论本身所具有的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力量,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时效性对于引导舆论至关重要,也是争夺“眼球”的法宝,追求时效本身已成为体育媒体竞争的主题。新闻性要求体育新闻评论与体育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体育媒体在新世纪更为重视体育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为了加强时效性,许多体育报纸开辟了评论员专栏或专版。这些言论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现象、问题进行评论,言论与新闻常常是同步见报。而网络上的体育评论其时效性就体现得更为突出,往往是比赛一边进行,网络们的评论就已经“出炉”,不受刊发时间和版面的限制。

2.讲究现实针对性

新闻竞争已由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观点或独家视角之争的态势,言论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点之一。“体育时评”盛行,是体育新闻评论讲究现实性的一大表现。一些市场化报纸如《体坛周报》等新能取得成功,体育新闻时评功不可没。

从评论的题材上看,触及现实是体育新闻评论的生命力之所在。体育新闻评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人们对于“高、大、空”的体育评论兴趣不在,需要的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新鲜的、敏感的、热烈讨论和大众关心的体育事件与话题进行评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缘由和体制因素;迫切需要传媒去伪存真,帮助受众梳理与解析体育事件。

3.“新闻性信息”与评论相结合

随着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体育新闻评论和体育新闻报道正由各自独立呈现出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传播“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有机地结合。

在版面编排上,体育新闻评论常常与体育新闻报道同时见报。言论与新闻同步见报,说明体育新闻评论突破旧新闻观,重视新闻性信息对评论的作用与影响,重视意见性信息与新闻性信息的结合。体育新闻评论依托体育新闻报道而发表,如时评、评论员文章、按语等,以发掘体育新闻背后的深层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在写作手法上看,报纸体育新闻评论常常在写作中直接输入作者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信息和事实,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和依据,缘此引发议论。体育新闻评论运用事理交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手法。这种难度较大的论述方法在体育新闻述评等评论写作中常用。有时很难区分新闻稿件与评论的界限。

二、“多元化”趋势明显

体育新闻评论的多元化特色具体表现在:

1.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广泛,“评论员”身份“多元化”

现在体育新闻评论的话题不仅有体育赛事方面的,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医疗、保健、娱乐等等内容。评论员队伍除专业人员和学者外,还会邀请名人,明星或者业余撰写评论。同时注重吸引体育迷参与评说,各媒体也把受众参与作为刺激销量的重要手段。

2.体育新闻评论的角度和意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各种各样的选题立论敢于面对众所关注的各种的话题,进行释疑解惑的积极引导。有正面的,也有批评谴责的,既有阐释说明的,也有建议、探讨、争鸣、商榷和研究的。思想活跃,观念多元,倍受受众欢迎。三、“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各行其道

如今,新闻媒体面对的是越来越成熟的公众,面对的是越来越多样的媒体群。这对体育新闻评论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家型”的评论员是各大体育媒体竟相争夺的对象。“专业化”程度高的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媒体的标志和旗帜,也是体育媒体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

“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体育新闻评论并存是体育评论的一大特色。两者的目标受众群并不重合,传播目的也不相同。体育专业人员,专家,职业记者所做的评论针对的是资深的体育迷和体育专业人士的受众群体,目的是体现媒体的专业水准。,而“平民化”甚至“娱乐化”的体育新闻评论针对的是更为广阔的普通受众和市场,目的是为了普及知识,培养受众以及增加评论的趣味性,开发体育新闻评论的多样价值。许多大型赛事举办期间,报纸都会策划风格各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评论专栏。专业人员侧重理性分析,而非专业人员的“感性宣泄”也会获得很多读者的欢迎。

四、“解读”趋势——深度评论发展迅速

新闻信息已经由“传播”时代进入“解读”时代。解读,就是媒体分析、说明、解释新闻的意义。即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或问题,或政策法规等进行针对性地解读——在评论中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切中时弊、鞭辟入理的分析,并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深层解读与提供观点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新闻评论突出的特点。观点深刻、公正与否,解读深入、准确与否,决定着评论的成败优劣。例如,

“对艾东梅不得已出售体现自己过往人生价值的奖牌一事,公众普遍表示了同情。不出意外,艾冬梅将能赚到她所预计的租个柜台卖童装的启动资金。……

然而,此事虽然有光明的一面,更多的却是带给人们的沉重思考。目前我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在非奥运年有近万名运动员退役,奥运会年的退役规模则更大。但得到“妥善安置”的却仅有千人左右。其他都只能进行所谓‘一次性补偿’,补偿金额由各地方体育局自己做主。……可以说,艾冬梅的境遇很有代表性。许多运动员在“举国体制”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由艾冬梅卖奖牌谈“举国体制”》2007年04月12日,来源:新华网)

这篇评论由一个运动员的经历,引申到对于我国体育体制的探讨,对于事件发生的根源和造成个人境遇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观点深刻且独到。

述评性的体育深度报道由于结合了新闻深度报道和深度评论两者的长处,在实现“解读新闻”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因为写作周期长,在体育杂志上,这类稿件较多。报纸和网络媒体较少。

新闻评论范文第5篇

近日,台积电宣布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颗以40纳米制程生产之自由视角3D电视机顶盒芯片,可望较现行技术提供更精致、多元的视频影像体验。现行的3D影像技术,是利用仿真人类左右眼的不同视角所看到的影像所制成,仅能提供观众固定角度的3D影像。而此次研发的3D电视机顶盒芯片,能让观众无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对象影像,彷佛对象真实存在于眼前。此外,这颗芯片同时也具备传统的HDTV和3DTV的功能,更将原本FuIID的影像分辨率规格提升四倍。

DH评论

坦白而言,3D这一全新的视觉技术目前并不成熟,主动式、偏振光式、裸眼等各种3D技术都同时出现在市场上,也都有量产产品上市。究竟何种技术最好呢?虽然我们认为裸眼3D将会是未来的主流,但在3D发展初期我们依旧希望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欢迎任何一种新的技术加入进来,让市场和消费者来最终决定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台积电研发的新技术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看到有产品能够问世。

蓝牙技术联盟:蓝牙3D眼镜面世

近日,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lal InterestGroup,SIG)加盟会员――博通(Broadcom)宣布,3D立体技术品牌授权商ReaID公司已将蓝牙技术解决方案应用于其Active 3D立体眼镜之中,使用蓝牙技术的Active 3D立体眼镜不但为用户创造更大的行动自由外,还大大延长了3D眼镜中电池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相对于红外线(JR)眼镜而言,使用蓝牙技术的主动式3D立体眼镜不会受到光源影响或受其他遥控、红外设备互相干扰。该款蓝牙3D立体眼镜已于2011年CES展览中全面展出。

DH评论

记得去年在某品牌的3D电视机的会上,由于3D眼镜的使用数量过多,许多记者佩戴的3D眼镜都出现了掉信号的状况。而在许多的3D电视机的说明书中都提到过观看时,请位于电视机正前方,这就是目前3D电视机大多采用红外线技术连接3D眼镜的缘故。蓝牙3D眼镜的诞生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HTC:将推出3D平板电脑

有消息称著名的手机厂商HTC将在不久后推出其真正与iPad甚至iPad2直接竞争的产品:一款拥有10英寸屏幕,双核处理器,同时具备裸眼3D技术的平板电脑产品。这款10英寸平板电脑将会采用强劲的双核处理器,同时具备时下最为流行的裸眼3D技术屏幕。另外,在操作系统上And roid系统应该会继续被采用,Sense UI也会被延续。至于在Flyer上广被称道的手写笔也会在这款10英寸平板电脑上将继续

DH评论

就在我们翘首等待iPad2的时,得到了这一震凉的消息。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意味着新兴的平板电脑也开始加入到3D大战中。无论HTC出于何种目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裸眼3D功能的加入,必将使其与iPad的竞争中增加一个砝码。不过,从我使用iPad的体会来说,更好的操作体验,更便捷的功能或许才是平板电脑的重点。

索尼:摄像进入3D时代

索尼在今年CES上了一款可支持裸眼观看3D回放的3D摄像机HDR-TD10。这款摄像机的双镜头系统包括两个镜头、两个图像传感器和两个图像处理器。该摄像机捕捉的3D内容可以在其3.5英寸触摸屏上面回放,不需要3D眼镜。如果使用3D眼镜,这些内容也可以在任何支持3D的电视上面播放。另一个选项允许这些内容以2D形式高清显示。索尼在CES上还推出了MHS―FS3,这是一款3D便携摄像机,代号为Bloggle。Bloggie使用两个镜头,尺寸相当于一部智能手机,可以拍摄3D内容以及高清2D MPEG-4视频或510万像素照片。不需要3D眼镜,就可以在Bloggie的2.4英寸显示器上面播放,或者通过HDMI连接在任何3D电视上面播放。

DH评论

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索尼的发展重点在于3D。其实这是和索尼本身较为强大的实力具有很大的关系,从3D影片拍摄到3D影碟制作发行,再到3D蓝光播放机、3D电视机和3D投影机的上市,索尼是目前唯一一家在3D各个领域都有涉足的厂商。各个领域的涉足使得索尼在3D这一全新的产业链占尽先机。此次针对家庭用户的3D摄像机的问世,更是表明了索尼将全力在3D领域大展拳脚。2011年,索尼的3D产品应该很有看点。

海信:率先发动3D电视普及风暴

在被誉为3D电视普及之年的2011年,各大彩电品牌纷纷加大了3D电视机的推广力度。截止2010年12月,国内批量上市的3D电视已超过30款,而一向保持高度技术和市场敏锐度的海信,更是将3D电视机阵容扩大至5大系列13款,横跨LED电视机、CCFL液晶电视机和等离子电视机三大平板电视机种类,几乎占据了市售3D电视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