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得失分率

得失分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得失分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得失分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失业率;资本有机构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一、问题的提出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与国民幸福程度息息相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又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失业压力相当严重。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失业问题的处理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战略问题,研究失业问题对中国当前发展的意义巨大。

安徽作为全国人口大省,截至2014年,年末常住人口高达60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高达2990万人,从全国看,我省人口总量占全国4.5%,继续居全国第8、中部第3位。而人口密度达到494人每平方公里,在全国省际排名中排第五名。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安徽省城镇人口失业率达到3.20%,在全国排第十位,失业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自1994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上,较为稳定。但自2001年开始,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的水平,最高在2005年达到了4.4%的水平。直到2009年以后才开始有所缓解,但仍保持着较高水平。另外,由于我国失业率只测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非官方组织和学者普遍认为真实的失业率要高于这一水平。安徽省的失业问题相对严重。

失业问题,是我省乃至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稳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正确地认识社会失业问题,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民生问题,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制定就业政策的出发点。

对于我省未来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中部崛起战略有重大的意义,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那么,影响失业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呢?失业率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安徽省的失业情况能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缓解呢?这是本论文探讨的主要目的。

二、理论综述

上世纪60年代,索洛和萨缪尔森在《反通货膨胀的分析》一文中对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模型,说明了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不可兼得,低失业率必然与高通货膨胀率相对应,高失业率自然也会同时出现低通货膨胀率。而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张成(2014)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与奥肯定律所隐含的假设入手,得出其得以生效的假设为失业情况必须处在发达的一元经济结构中。然后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出隐性失业是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基于隐形失业的菲利普斯曲线得出通货率的0.261%的增长将会带来1%失业率的下降,说明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时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作用[1]。

任栋(2013)则采用1990-2010年我国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是影响我国失业率水平的首要因素,适龄劳动人口数量次之,而“农民工进城”则降低了我国城镇失业率水平,经济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朱琳,陈飞(2013)则基于云南省2000-2011年的数据,说明了对失业率影响最显著的是参保人数(负相关)和人口总数(正相关)。而GDP对降低失业率贡献不大。

三、模型设定

根据以往文献的综述和调查结果,研究失业率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资本有机构成(CV)、GDP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人口密度、资本有机构成(CV):指的是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来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从价值形式上表现为资本价值构成即C/V(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是由技术水平决定并反映技术水平,所以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生产中随着不变资本的追加,相同比例需要更多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从而不会造成失业[4]。本篇论文中CV资本有机构成的方法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方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来自《安徽统计年鉴》。

GDP指数(IN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由于奥肯定律中提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GDP对失业率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UR):是一个反映城镇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够度量通货膨胀的情况。使用CPI指标可以验证菲利普斯曲线在安徽省的拟合情况。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

城市人口密度(UPD):城市人口密度指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人口稀密的程度。由于安徽省是人口大省,过多的城市人口密度将会给就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因而将城市人口密度也列入被解释变量的考虑范围。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SSE):此指标衡量地方政府在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就业补助、城市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项目上的支出,由于2007年进行了一次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因而数据2007年以前来自“一般预算内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指标,2007年后来自“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指标。数据均来自《安徽统计年鉴》。

四、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本次计量分析数据是来自于《安徽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4年的年度数据,本次分析用eviews7.0软件,为了便于模型经济意义的分析,我们选择了多元回归模型形式进行分析。

首先,作U(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各解释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如下:

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不理想,CPIUR、UPD两个变量均不能通过T检验,而F检验显著,说明方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White检验也表明存在异方差现象,DW检验处于不能确定的范围,可能存在异方差。

通过辅助回归发现,INGDP、SSE与解释变量之间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对其进行处理。我们通过逐步回归剔除变量,在剔除CPIUR、UPD两个变量试算后,多元回归模型表现较为优良,获得城镇登记失业率(U)与解释变量国民生产总值指数(INGDP)、资本的有机构成(CV)、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SSE)共三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可以发现,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可决系数虽然于删除变量之前相比略有降低,但已经对城镇登记失业率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各个变量的T检验都能够通过,F检验也能通过、同时,white检验也显示不存在异方差性,DW检验方程在不能确定的领域,因而我们又进行了BG检验和偏相关检验,结论均表明不存在自相关。

这一回归结果可以表明,从1990――2014年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U)的变动有79%以上可以由国民生产总值指数(INGDP)、资本的有机构成(CV)、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SSE)三个变量来解释。该模型还表明: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GDP指数每提高1单位,失业率将上升0.001318%;资本有机构成每提高1单位,失业率将上升0.1680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增加1亿元,失业率将减少0.009018%,与预期的经济意义相符。

五、文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国民生产总值指数确实对城镇登记失业率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奥肯定律确实在安徽地区是失效的,反而GDP的上升会增加失业率。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奥肯定律中GDP的增长反映的是经济水平的增长,使得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从而增多就业岗位。在安徽地区高GDP可能并不是由于工作岗位的增加,而是严重依赖于几个支柱产业,其他地区低素质劳动者也有一定程度的涌入,加大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而且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机器代替了部分人工,对于低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有所减少。导致GDP增加的同时,失业率也在增加。这说明了GDP的增加不一定能够减少失业率,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无需太过注意GDP的快速增长,更需要关心经济增长是否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怎样能提高居民素质等关系居民生活的问题。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得失业率水平的提高

安徽属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省份,尤其随着周边发达省份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厂移向安徽,导致固定资产不断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快。安徽省应当加强对重工业的管理,减少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安徽,并对已落户企业加以管制,缓解资本有机构成的快速增长;其次,加大对居民教育投入,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减少低素质劳动者数量,可以提高居民工资水平,从而减小资本有机构成;第三,发展新兴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第四,发展以旅游、服务行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第四,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就业吸纳力强,能有效的降低失业率水平。

(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增加将减少失业情况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增加,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减少人们的预防性储存,推动消费从而扩大就业。同时,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可以提高基础医疗水平,从而增强劳动者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就业。再者,此项支出能减轻居民的就业风险,维持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等等。虽然此项支出也可能导致居民产生惰性等不利影响,但综合来看来说利大于弊。我国应该维持现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水平,对基础卫生医疗增加投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5]。合理设置失业、生活困难最低生活保障金额,严格评审条件,既保证能够基本维持生存,又不至于居民可以长期依赖该项收入生存。保持适当的国民福利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增强国民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成.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失业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 任栋,李萍.中国失业率影响因素的再认识:一个计量实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3] 朱琳,陈飞.云南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和回归诊断[J].当代经济.2013(04)

得失分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纠纷;适用法律;权利义务;举证责任

本文是对医疗纠纷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的初步分析与探讨,也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下的医疗纠纷有关适用法律问题的论证和研究。

1 医疗纠纷中的侵权与责任

医疗纠纷是指医疗单位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近亲属之间针对医疗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主张的总称。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纠纷形式。我国《侵权责任法》专门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规定。

1.1根据致害原因和归责原则的不同,医疗损害责任划分为三种类型:(1)医疗技术损害责任。(2)医疗伦理损害责任。(3)医疗产品责任。上述三种医疗损害责任均需符合医疗损害责任中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因果关系的构成要素。

1.2医疗事故概念:指医疗单位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侵权责任案件以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为标准,把医疗侵权责任划分为医疗事故责任和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侵权责任不再按照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区分,而被《侵权责任法》称为医疗损害责任。

1.3医疗事故责任: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与医疗损害责任存在一定的历史沿革关系。首先是医疗事故责任和一般医疗损害排场责任的划分,其次是并称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这对法律适用、举证责任等方面产生了以下影响:

1.3.1法律适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事故责任纠纷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则适用《民法通则》、《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侵权纠纷统一适用《侵权责任法》,具体赔偿标准可以适用《民法通则》、《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但必须以不违反《侵权责任法》为前提,从而实现了赔偿标准的统一。

1.3.2举证责任: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事故责任和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医疗单位举证证明不承担侵权责任,在医疗单位不能排除其医疗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时承担败诉风险;《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损害责任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

1.3.3司法鉴定程序:《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当事人双方同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医疗过错鉴定的,优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当事人双方同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选择确定适用的鉴定程序。

2 医疗纠纷与行政管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3条的规定,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另外《医疗事故鉴定暂行办法》规定,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

3.1两者之间构成逻辑上的包容关系。医疗事故是指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同时规定,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的,分别构成一至三级医疗事故,如果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则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实践中,已经有司法鉴定机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复核鉴定申请进行了受理,并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3.2两者的鉴定主体、鉴定范围不一。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主体是各级医学会,医学会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学术团体,由医学临床各专业专家组成,职责是负责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是经省级司法部门批准成立的鉴定机构,由具备资质的法医、临床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人体伤情、伤害程度及血缘关系、生理机能、死亡原因等方面的鉴定。

3.3两者的庭审质证程序不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只有卫生行政部门才能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其实,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法院也有权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在《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都规定了详细的程序及标准,特别规定鉴定人有依法出庭宣读鉴定意见且有义务回答法庭的提问。在这样严谨的审查程序下,有理由相信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公正的。

4 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所谓“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除家属以外的病人的监护人。“医”“患”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了解权、(下转51页)(上接36页)被告知权、拒绝权、同意权。

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了合同履行附随义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义务。医疗注意义务是指医生在实行医疗行为过程中,依据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保持足够的小心谨慎,以预见医疗行为结果和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它要求医生在医疗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与健康利益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对患者人格尊重及对医疗工作敬业忠诚和技能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对每一环节的医疗行为所具有的危险性加以注意。

5 举证责任的现状与展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明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行为举证责任与结果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

在医疗纠纷中,患方的举证责任:(1)举证证明存在医疗服务关系。如提供病历、医疗收费单、挂号单等。(2)举证证明存在损害结果。包括患者生命身体的损害、物质性损害、精神损害等。(3)举证证明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有过错。(4)证明医疗机构的过错和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5)患方对损害赔偿范围及数额负有举证责任。

医方的举证责任有:证明己方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范围的规定;及时提供完整的、真实病历资料。医疗机构还应当对《侵权责任法》第60条规定的法定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具体是:(1)患者或者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治疗;(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治疗;(4)患者有损害,但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难以诊疗发生医疗意外的。

总之,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因素在于医疗体系和立法制度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保障医护人员应有的权利,同时也要按照医疗立法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发挥医疗单位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司法考试重点法

条导读》. 法律出版社, 2013版 第374

页.

[2]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 第1版

第43页.

得失分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流;时间;空间

一、旅游流的概念

传统观点认为,旅游流就是旅游客流。《现代地理学辞典》中说“旅游流是指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游客流,是单向的。”卢云亭在《现代旅游地理学》中(1988)指出“旅游流仅指旅游客流,大量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去观光旅游、娱乐消遣,由此构成的具有一定流向和流量特征的游客群体,这种群体即称旅游流。”将流向和流量作为旅游流的两个基本特征。多年的旅游研究中,人们一直用旅游客流来代替旅游流,这种研究没有考虑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割裂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关联性,也割裂了旅游业的整体性以及与其它行业的关联性,不利于充分发挥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全面带动作用。因此,许多学者对旅游流的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唐顺铁、郭来喜(1998)在旅游流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涵盖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马耀峰、李天顺(1999)在唐顺铁等人的基础上,在中国入境旅游研究中说“旅游客流是主体,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是伴随着旅游客流产生的辅助流。”进一步将资金流和文化流引入到旅游流的子流中。丁正山(2004)在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中将旅游目的地的扩散和聚集现象引入到旅游流中,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使游客在旅游系统内形成集聚与扩散,同时与旅游系统不断进行资金、物质和信息的集聚与扩散的现象成为旅游流。”这一概念强调了旅游流表现为动态的聚集和扩散。

综上所述,旅游流就是旅游客流,但又不仅仅是旅游客流。从狭义上理解旅游流,它就是旅游客流,然而,从广义上讲,旅游流是在旅游客流聚集和扩散的基础上,形成的涵盖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众多子流的巨大的动态集合。

二、旅游流的特征

1.旅游流是一个动态集合

旅游客流是旅游流的主体,也是基础,但旅游流还涵盖各种随着旅游客流伴生出的子流,这些子流包括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旅游流是包括各种流动的大集合。这个集合在不断的变化,呈明显的动态特征。

2.聚集与扩散是旅游流动态变化的主要形式

旅游流呈明显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聚集与扩散两种流动形式。旅游客源地产生旅游客源,旅游客源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以及不同的目的地之间流动。当某个旅游目的地有强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客源前往旅游,则表现为聚集;反之,当其它旅游目的地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则导致该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减弱,旅游客源受到其它旅游目的地的吸引,离开该目的地,则表现为扩散。聚集和扩散是旅游流的两种变化形式。

3.旅游客流具有流量、流速和流向特征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游客数量,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游客数量,流向则是指游客在持续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旅游线路和走向。旅游流的辅助子流也具有流量、流速和流向特征,但统计起来较为困难。

三、旅游流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旅游流流量的大小(即旅游流的人数)可以将旅游流划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甚至微小型。按照旅游流的客源地是否跨越国境,可将旅游流分为国际旅游流、国内旅游流。其中,国际旅游流又可划分为入境旅游流和出境旅游流。根据旅游流聚集或扩散的空间范围,又可以将国内旅游流进一步划分为省际旅游流、省内旅游流、城市旅游流以及景区旅游流。旅游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十年)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的总量,根据旅游流流量的大小、跨越的区域及其产生的影响力,可以将旅游流划分为一级旅游流、二级旅游流、三级旅游流和四级旅游流等级别,旅游流的流量越大、跨越区域越广将产生越大的影响力,级别也会越高。根据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的扩散与聚集关系,可以将从旅游客源地或其它目的地流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流,即聚集流界定为正向流,如入境游;反之,将流出目的地,流入其他目的地或流回客源地的旅游流,即扩散流称为负向流或,如出境游。

四、旅游流的时空分析

旅游流的时空分析是旅游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旅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城市的旅游流、热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流以及旅游流的空间转移等方面。对旅游流时空演变的过程和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旅游城市规划、景区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提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科学决策和运营提供依据。旅游流的时空分析主要体现在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两个方面。

1.旅游流的时间分析

旅游流在时间上具有变化性,旅游流的时间分析主要包括旅游流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旅游流的持续时间。

(1)旅游流流量与时间、季节具有相关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的游客总量,即目的地的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游客规模,间接影响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进而对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对旅游目的地来说,持续、稳定且大规模的旅游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的引力大小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流流量有很大的差异,通常表现为旅游热点地区的流量较大,旅游旺季的流量较高,反之,则旅游流流量较小。同时,旅游目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会影响旅游流流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进,旅游目的地会发生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甚至死亡期的演变,旅游流的流量也会经历由小及大再变小的发展历程。再者,我国旅游流的流量还受到休假制度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周末、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旅游流的流量较大,甚至出现激增。

(2)各旅游目的地旅游流持续的时间也有差异

单位时间内旅游流的持续时间即为流速。旅游流持续的时间短则表明流速小,这说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滞留的时间短,反之,流速越大则说明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越长。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流速越大,旅游流产生的子流就越活跃,带来的经济效应也越大。旅游目的地可通过深度挖掘景区景点内涵、开发建设新的景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等方式改变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大小,增长游客的滞留时间,进而提高流速,产生正向影响,提高竞争力。

2.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旅游流的聚集和扩散反映出其流向性,聚集是流入,扩散则是流出。旅游流的持续流动,表现为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线路走向,众多的线路走向就形成了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结构。旅游流的空间结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旅游客源地经济水平、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旅游流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不均衡现象,使旅游产品的供给、需求产生错位,造成了国家、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我国旅游流的空间分析主要集中在产生旅游收益的国内旅游流和入境旅游流上。

(1)国内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我国的国内旅游流受到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休假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旅游者愿意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成为旅游流的聚集地。另一方面,我国的休假制度限制了旅游者外出旅游的时间,从而决定了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距离。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国内旅游流流向明确,并形成了巨大的地区差异,不仅形成了明显的热、温、冷带的反差,而且加剧了旅游区域间的不均衡现象。

(2)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我国的大型中转口岸对入境旅游流的流向和流量起着关键性决定作用,这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入境旅游者首先通过乘坐飞机进入大型中转口岸,然后再向四周的旅游中心城市辐射扩散,如杭州、昆明、桂林、成都等。在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入境旅游流转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再向旅游热点城市辐射,直至旅游景区景点,呈现出扩散与聚集的双重效用。在此作用下,形成了华北旅游流、东北旅游流、华东旅游流、华中旅游流、华南旅游流、西南旅游流和西北旅游流等七大旅游流。旅游流的空间指向性明显,表现出明显的趋高性和向丰性,这也造成入境旅游流的地域发育不平衡,热点热、冷点冷,部分区域的旅游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束语

旅游流是在旅游客流聚集和扩散的基础上,形成的涵盖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的巨大的动态集合。旅游客流是旅游流的主体,在在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基础上,对旅游流进行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左大康主编.现代地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90.

[2]卢云亭.现代旅游地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3]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旅游学刊,1998(3).

[4]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科学出版社,1999.

[5]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6]杨国良.旅游流空间扩散.科学出版社,2008.

[7]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9).

[8]章锦河,张捷,李娜等.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地理研究,2005,24(2):293-302.

[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得失分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利率平价 实证分析 原因分析 政策建议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变动更富弹性。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各学者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也更为全面与深刻。

二、中国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现状

(一)汇率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2005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变动更为灵活,但我国汇率仍受管制,央行扮演了造市者和交易者的双重角色。

(二)利率

利率市场化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我国虽一直在进行利率市场化,但存在着进程缓慢、改革不彻底、制度缺少灵活性等问题。

(三)利率与汇率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银行网站、、shibor网站。为2009年9月——2010年11 月份每月月末数。

下图为2009 年9 月-2010 年11 月F-S/S 与i-i*的关系。利差和汇率变动率长期存在一个差距,未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与利率平价理论中所描述的情况不一致。

三、实证分析

(一)取2009年9月-2010年11月数据,令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为X,人民币对美元的升贴水率为Y,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可以得出结论: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贴水率没有因果关系。

(二)取2009年9月-2010年11月数据,令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为X,人民币对美元的远期汇率为Y,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若显著性水平取10%,X对Y有因果关系。因此中美利差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并不明显,利差对汇率的变化起到一定作用。

四、原因分析

(一)国际间资本流动管制严格

资本管制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是国家政府机关等权力机构用来掌控资本从国家资本账户等的流进和流出,以及定向投资金额从国家或货币中的进出。我国对跨境资本流动管制严格,以此保障国内经济稳定、金融安全。这就导致了国际资本间的流动受限,对我国利率变化的反应延迟,影响了利率平价理论的作用。

(二)外汇市场受限

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外汇市场并不发达,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参与者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此外,我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地位还有待明确,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过多,导致外汇市场供求失真,其与汇率变动的联系断裂,也拉长了利率平价理论作用的时间。

(三)利率管制严格

利率管制是指国家将资金利率调整到高于或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我国的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存贷款利率范围也受到管制,这种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使得套利资本的利差收益变动较小,因此国际间资本单向流动,利率平价理论的作用进程迟缓。

(四)汇率相对刚性

2005年后,虽然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具有固定汇率的特征,央行也利用各种干预市场的手段实现了这一目标。汇率的正常波动是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重要条件,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较小,范围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管制,这降低了套利资本的汇率风险,利率平价理论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五、政策与建议

(一)谨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

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指在国际账户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交易可以自由进行。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管制形式和内容将会做出相应调整,直至最后完全开放资本管制。但在此过程中,风险管理仍是重中之重,尽管央行提出了加速资本项目自由化的主张,其同时提出的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路线图是审慎的、渐进的。

(二)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应从内部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外部体系的完善与管理两方面入手。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扩大外汇市场参与者的范围、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改革央行外汇干预制度、健全外汇市场法律法规等。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

目前虽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开始,但是由于涉及范围广泛且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利率制度仍带有固定利率制的色彩。从其他国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金融微观基础建设程度制约着改革的实践速度。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建立严格而有效的监督制度,尽早防范利率自由化后的问题。

(四)放宽汇率波动幅度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进一步扩大,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大至1%,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此次调整有助于市场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呈现一个双向的波动,促进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丰富,更为市场化的汇率变化加大了汇率风险,从而加强了利率平价理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娜.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基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化率与中美利差的实证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 (9):64-67

[2]郑春梅,肖琼.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6,(12)

[3]张宗新.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6(9)

[4]赵天荣,郝博渊.钉住汇率下中国利率政策的困境:理论与经验[J].上海金融.2009,第8 期:87-90

得失分率范文第5篇

(一)婚庆旅游的特点从当前婚庆旅游市场的发展概况来看,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婚庆旅游的消费档次一般都较高。不同于普通旅游,婚庆旅游通常都不会过多关注旅游产品的价格而更加注重旅游品质,马尔代夫、巴厘岛等都是新婚夫妇热衷的旅游目的地。出行工具方面也主要以飞机和油轮为主,入住四星级以上酒店,消费额度通常都比较大;第二,婚庆旅游以散客化为主,团队旅游形式不常见。准新人将婚庆旅游视作为二人世界的旅游,若是拼团就显得毫无纪念意义,因此大多数夫妇会选择独立成团,或是要求摄影或化妆同行;第三,婚庆旅游的季节性特征极为明显。不少夫妇会将婚庆旅游的时间定为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这就必然导致婚庆旅游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第四,对于服务及旅游资源要求较高。无论是中途的饮食住宿还是线路安排新人都希望充满浪漫与惊喜,目的地的气候与环境能够令人流连忘返,为准新人留下难忘的回忆。(二)婚庆旅游的类型关于婚庆旅游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新婚蜜月游与金婚银婚纪念游两种,其中新婚蜜月游以年轻人为主,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市场潜力不容小视。而婚庆纪念游则是基于中老年生活态度的一种转变,他们更愿意利用闲暇时间来重温年轻时代的美好。

二、婚庆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探讨

从当前婚庆旅游在市场格局中的发展趋势来看,婚庆旅游产业的客户群必将得到大幅度扩大。因此无论是婚庆行业还是旅游行业都应牢牢抓住这一商业机遇,有效整合多种旅游及婚庆资源,合理设计好婚庆公司、旅游资源及酒店住宿之间的关系,细化婚庆旅游线路,扩大市场宣传力度,为消费者营造出难忘而别致的婚庆旅游方案。关于婚庆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可从如下几方面得以体现:(一)利用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吸引消费者注意婚庆旅游无论是线路选择还是旅游资源都大同小异,这对消费者而言显然难以构成足够的市场吸引力,因此婚庆公司需要从旅游特色角度体现自身的产品优势,选定合适的市场目标,利用自身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实现产品推广的目的。(二)突出品牌化经营对于婚庆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婚庆旅游的品牌效应也是促进婚庆产品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销售还是婚庆旅游的客服管理都是形成自身婚庆品牌的关键所在。从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出发,品牌化经营势必将促进婚庆行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三)从旅游线路和内容等方面迎合婚庆的基本需求在旅游线路和内容设计方面也应融入必要的婚庆因素,让新人尽情享受难忘的蜜月时光。类似情侣套餐、情侣信物及婚纱照等都是增添婚庆气氛的重要元素,甚至设计者可以从婚庆主题方面来对新人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整体婚庆旅游的品质。(四)将蜜月旅游与周年纪念旅游有效结合在进行婚庆旅游项目营销时,婚庆公司完全可以将蜜月旅游与新人今后的周年纪念旅游有效结合,在推广自身婚庆旅游项目的同时也扩大了业务范围,保证了客户不被流失,实现了婚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相关期刊更多

郭沫若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

散文诗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

三明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三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