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励志小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
作者:丁墨
丁墨简介:丁墨,超人气作家,其作品文思巧妙大胆,以独特的甜宠悬爱风格自成一脉,被读者赞誉:“又甜又刺激,又萌又感动”、“开创了全新的言情小说模式”。 其所著作品多次横扫女性网络文学网站年度排行榜冠军、销售金榜冠军,并被多家知名读者论坛票选为年度十佳言情小说冠军。已出版十余本言情小说,输出多种语言版本。 《他来了,请闭眼》《如果蜗牛有爱情》《美人为馅》等网络大热作品甫一出版上市,即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多家影视机构争购其作品影视改编权。
(来源:文章屋网 )
长得娇小甜美的女主持人沈蕾和至今都令人猜测不出其准确年龄,仿佛永远停留在当年《音乐茶座》和《市场旋律》的激扬青春里的著名主持人晓林已经各就各位坐在了演播台前,把需要的几页文字资料放在了随手拿得到的地方,并且已经进行了节目开始前最后的沟通,寥寥数语,非常简单,一看就知道彼此的配合已经不是普通的默契。然后戴上了耳机摆正了话筒,甚至在渐渐轻下去的音乐声里开始了微笑。
乍听乍看之下,谁都会以为这必定是一档如今电台十分流行的音乐加情感的节目,这其中的每一句语言、每一个音符必定是美丽的、朦胧的、浪漫的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小资”的。然而,声如其人般年轻甜美的沈蕾张嘴说的却是:“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昨天关于性骚扰的话题……”是的,这是一档名叫《性情中人》的性话题节目,除了和性有关的一切,不谈其它。
采访这天是星期三,正是这个节目里专门谈性观念的栏目时间,由沈蕾和晓林搭档,另外还有一位嘉宾主持朱嵘医生,虽说是嘉宾主持,却比两位男女主持在节目里出现得都多,天天出现。但三个人同时出现在节目里,每个星期只有星期三这一天。
趁着他们在说开场白,我蹑手蹑脚地去瞄了一眼被他们津津乐道,也是听众和他们保持联系的短信平台,那是一个大电脑屏幕,屏幕上呈现出来的是规整的表格,听众发来的短信全部反映在这些表格中,频频更新,我瞄到的第一条短信就让我大吃一惊,“我的是咸的,请问这是不是一种病?”我能感觉到我的脸刷地红了,于是不好意思再看下去,而演播台前,两位主持人早已经切入了主题。面对性骚扰,该怎么办?沈蕾正讲到了对付露阴癖的办法,并让听众有什么好的建议发短信来。
摄影记者忙上忙下地按快门,因为对于她来说,这眼前的三位主持人不仅外形上镜,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状态是那么放松那么自如,这对于注重抓拍的摄影记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而我,则面对着他们,靠在演播室的玻璃窗上,一边听着节目,一边心里有着越来越多的好奇。因为沈蕾这样一个年轻女孩居然能如此神情自若地对着电波外的千万人说着一些大多数女子羞于启齿的器官名词,晓林居然能够将听众发来的“风格各异千奇百怪”的性问题作出如此妙语连珠的回答。而现场担任“技术支持”的朱嵘医生也居然能够用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的“言论”水平来做医生。
有听众来短信发表对付露阴癖的高招,沈蕾一边说出来一边笑,大意是面对露阴癖坚决不要惊慌,尤其不要高声尖叫,而是镇定自若地拿出一块钱扔在他面前说,我看过了,你可以回去了。晓林和朱医生都笑起来,连声说是好办法,我也忍不住跟着笑,全然忘记了这是在东方台的直播室里。
每找到一个对付性骚扰的办法,真心的笑容和笑声就在整个节目播出过程中响起,常常是沈蕾的一句妙语,晓林的一记幽默和朱医生的深入浅出,甚至还有肢体语言,晓林的头总是在活动,不是偏向沈蕾就是和朱医生凑在一起,沈蕾的手势没有断过,有时发现晓林和朱医生凑在一起在看短信,还会伸手去拉一把,要他来听她的说话。当然朱医生和沈蕾也常常隔着中间的晓林讨论,如果没有耳机和话筒,就完全是一副三个朋友在那里聊得热火朝天的场景,而他们聊的是性。
在他们的聊天里,随着他们的话语一起担忧和开心,我再也没有红过脸,无论他们回答的是怎样的问题,聊得如何“直截了当”,因为他们所聊的一切非常光明正大,非常轻松,甚至非常亲切,好像是知心人才会说的知心话,不会也不需要脸红。
他们几个人天天在里面不是睡觉,就是唱歌,有时竟然和毛毛虫说话。里面的环境说也是无法形容的恐怖,只有一个空隙,可以把手伸出去的。
一天晚上,月光出来了。她们几个人肩靠着肩,无依无靠,彼此挨在了一起。然后,另她们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竟然从那个小空隙里面挤进来了一个萤火虫。然后一个女的把手挡住了那个缝隙说:“萤火虫啊,你就别进来了。里面是监狱,不是一个自由而美丽的天堂,你来到了里面就失去了自由。”
萤火虫没有发出什么反应。只是用力的扑打着自己的翅膀,用力的飞进了监狱。另外一个女的又说:“真苯,苯死了。你跑进来干什么嘛。”然后有一个守狱的人进来开门给她们端来了几碗剩饭。几个女的慢慢地爬过去用手抓着吃着。萤火虫也飞了过去,也含着一颗饭,然后刚刚含了一会儿,然后就吐了。
吃完饭后,她们又靠着墙坐着。嘴巴里面念着:“我真的很想父母,我们在这里过了五年了,家里的人还好吗。我们还不知道一点音信。何况中国人也真是的,居然把我们几个好人当作坏人了。真是有没有人性啊。”
那个人说的口水到处飞溅。
萤火虫飞到了那个空隙那里。然后也靠着墙想着:我的家人也去世了,家里就我一个人了。我回到家里也没有用,还不如和她们一起在这里.在这里过夜,在这里陪陪她们。
几天很快就过去了,那几个美国女子饿得都瘦了一大圈了。现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在这里混日子一样.也不知道中国人该把他们怎么处置。
天天唱着那一首歌----明天会更好。每次唱时,都会张大她们那大嘴巴,用自己美丽的歌喉唱动听而又响亮的歌声。
自由好象里她们很疏远一样.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到底该怎么才能不被中国人冤枉。到底怎么样才能回到美国去探望自己的父母呢。说完,几个女的热泪盈眶。
【关键词】说事拉理;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
说事拉理是山东卫视一档对现实社会、百态人生进行情节化报道和个性化点评的栏目,一档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帮助的栏目,一档对普通百姓充满人文关怀的栏目。说人间事,拉实在理,“事不说不明,理不拉不清”,《说事拉理》给人是耳目一新的感觉,据调查,男女老少很多都喜欢这档节目,通过节目不仅记住了事还懂得了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萌发了借鉴说事拉理(说学生的事,拉课本的理)的形式让学生提高对政治课的兴趣。下面简单分析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说事拉理,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比如在讲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时候,由于学生刚接触哲学不久,不能很好的区别两者,于是,上课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唱歌?都唱谁的歌?很多人都喜欢唱歌或听歌,工作学习之余,听听音乐唱唱歌,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我们在听歌曲的同时,如果仔细品味歌词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歌词富含哲理。”比如《天意》中的歌词:“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谁也逃不离,无情无爱此生何必。” 歌词内容体现了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即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上帝、神灵决定的,上天掌握人的命运,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它们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由上天支配的,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把工作、生活中的失利都归咎为天意,这是逃避现实回避矛盾的表现。通过说歌词这“事”,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深刻的哲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说事拉理,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因为在本学年里,所教班级有一个是有20位艺术生的班级,艺术生相对比较不自觉,或桌面上放着一张画纸,或只是盯着老师,心思完全不在课堂上。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借题发挥,以理向学生说明片面发展的危害性,以他们的专业向学生介绍政治课的“理”。比如,在讲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时,我讲道:“同学们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自身飞跃。在高中阶段,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学习,积累知识,便会丧失人生的飞跃机会,将来必定后悔莫及。”接着,我走到不是很自觉的几位艺术生身边问道:“你们说是吧?”(笑声)然后我话锋一转道:“当然,量变质变规律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像我们这几位同学一心想着‘量’的积累,以求早日‘质变’(考上大学),着实令人感动。可是,这几位同学也一定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吧?如果整天想着你们的专业(美术)科目,放弃文化科,不仅会造成自身的畸形发展,而且,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此后,我的课堂上很少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考试中,虽然是一个有着20位艺术生的大班,平均分在本届八个文科班中还是不错的。
三、说事拉理,强化课堂记忆,激励学生互相帮助,不断进步
今年教文科班,考试、练习都比高一要多的多,每次公布考试成绩和评讲试卷时,我往往说道:“同学们考试成绩的高低,一般与付出的有用劳动成正比,也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我们大家谁也不希望在我们班上出现成绩‘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先富’的同学要带动、帮助‘后富’的同学,‘后富者’要追赶‘先富’的同学,力争达到全班同学‘共同富裕’。”以此来鼓励学生发扬互助的精神。或者说:“这次考试有的同学还‘没有脱贫’(不及格),有些同学只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及格),还应奔‘小康’(80分),尽快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00分)。”这样,借助我国的经济制度的特征和特色理论的有关内容,来类比学生的考试成绩,既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特征和特色理论的认识和记忆,又激励学生互相帮助。而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同样也是想办法说学生的“事”强化对于一些该背知识点的记忆,比如让艺术生介绍画画上色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捉住学生的发言,需要冷暖分明,从而告诉学生,在《政治生活》的练习中要党政分开。
四、说事拉理,有利于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借用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思想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避免空洞说教。比如说,所教班级207是一个在教学区安静,但是在生活区,却是令身为班主任的我比较烦恼的,因为生活区的他们过于“活泼”、懒惰,经常遭到内宿老师的投诉。在这一学年里,最严重的是学业水平测试过后,也许是考的轻松的缘故,那晚的学生在熄灯后高声喧哗,影响了其他内宿生的休息,第二天,被内宿办领导请到了内宿办,请来家长配合教育。下午上课的时候,一进教室,我就感觉到学生屏住了呼吸,根据他们的判断,他们知道我会大发雷霆,但是,我却连提都不提,只讲我的课,正好进度复习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课堂上我就让带头说话的几位同学分析他们的做法以及内宿办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得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后来的课堂上,再次提问这些学生,他们都记住了,课后,他们跟我:“老师,你这样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我们宿舍的事,想不记住都难啊!”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道德”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小体会,总之,面对政治课的特殊性、面对高考的压力,只有多想办法,密切教学与学生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拓展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小兵.当前中学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关键词]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后现代小说;历史;政治
“多克特罗是美国当代为算不多的一流严肃小说家之一。”193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一个犹太移民知识分子家庭。受父母影响,他从小就酷爱书本和音乐。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攻读戏剧,后以写作和教学为生,先后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莎拉・劳耸斯学院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院校任教。多克特罗以其创新立异的独特风格吸引读者,他把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交织在他的作品中,使其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多克特罗获得过美国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笔会福克纳奖和全国人文科学等诸多荣誉。作品有《欢迎来到哈德泰姆斯来》、《大如生活》、《丹尼尔之书》、《拉格泰姆时代》、《鱼鹰湖》、《诗人的生活:六个故事和一部中篇小说》、《世界博览会》、《比利・巴思格特》、《自来水厂》、《上帝之城》等。
《拉格泰姆时代》是多克特罗的第四部小说,1975年出版。这部作品完美地把史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引起美国文坛的轰动,并于次年获得了“全国图书评论界奖”,现在成为美国大学文学课程必读小说之一。作者以拉格泰姆作为书名是很有深意的,因为拉格泰姆是一种快速、任性、摈弃严谨结构并不断变调到有些“乱来”的音乐,这就有点像当时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当时美国不断有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进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提高生成效率,然而在这种繁华的表象下面又蕴藏着无限危机。在这部小说中,垄断资本家、企业家、文艺家、、知识分子、平民百姓交错纠缠在一起,欺诈、爱情、、拐卖人口、街头杂耍、罢工等也此起彼伏,可谓一幅喧哗与骚动的美国社会图景。《拉格泰姆时代》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的荒诞性、历史化和政治化,并且运用了后现代的戏仿/拼贴写作手法。
一、荒诞性
传统的小说通常都强调故事和情节的完整性,叙事角度的统一性,这就是德里达所说的“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倾向,“即相信世界存在着作为真理本源的最终现实或中心…… 这种渴求中心的倾向必然导致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因为在一个统一体中确立一个中心自然就意味着另一项被去中心。”德里达在其《人文科学里的结构、符号、游戏》中写到:“这种结构的组织性限制了结构中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由嬉戏的内容。”而后现代的小说则打破了这一传统。在叙事结构上,后现代主义小说消解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幻想虚构的境遇、荒诞不经的内容和逻辑混乱的片断表现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和人生。在艺术手法上,后现代主义取消了作品的中心意义和逻辑一贯性,通过文本中的前后矛盾和断裂、情节的随意变更和组合、精神分裂式的表述和极度夸张的修辞手段,发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漠视、不满和反抗。
在《拉格泰姆时代》这本书中,多克特罗虚构了三户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家庭,即中产阶级的白人家庭、犹太移民家庭和黑人阶层。小说先展现中产阶级的白人家庭的情况。“父亲的收入大部分是靠制造国旗、彩旗、花炮等表达爱国热忱的产品积攒起来的。” 他喜欢探险,参加过著名的彼利北极探险;“母亲”是家庭主妇,经常勉为其难地满足“父亲”的强烈性需要;“母亲”的弟弟“是个孤独、内向的年轻人,常常被人认为缺乏自知之明”,然而又疯狂地暗恋上了当时的大美女伊芙琳・内斯比特,并为她而失魂落魄乃至堕落;小男孩是个不被人理会的孩子,喜欢看报纸和胡迪尼的杂耍表演。小说到了第一部第3节叙述角度突然转移到犹太移民家庭上,“这家人有妈妈、爸爸和系着短围裙的小女孩,全都住在一间屋子里,也全都要做活儿。妈妈和小姑娘缝制短裤,从起床忙到睡觉,每打可以赚七角钱。爸爸在街头摆摊糊口。”小说的主人公从“父亲”、“母亲”等突然转变为“爸爸”、“妈妈”等,而且作者没用具体人名,使读者头脑一下子很难反应过来,不知此“爸爸”、“妈妈”是否是彼家庭之“父亲”、“母亲”,这体现了后现代小说逻辑混乱的片断性,文本的断裂和情节的变更。小说的叙述角度在“爸爸”、“妈妈”的家庭和“父亲”、“母亲”的家庭间互相转换,到了第二部第21节出现了第三个家庭的代表人物小科尔豪斯・沃克,他是一个有教养的钢琴家,与“母亲”收留的黑姑娘相爱并使其生下了个小孩。要不是白人对他的侮辱,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拉格泰姆时代》里,这三个家庭互相关联,体现了混乱中的统一,断裂而又联系着,使小说充满活力。
二、历史化与政治化
琳达・哈琴在其《后现代主义的诗学》中提出:“众所周知,历史与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相互渗透的学科。”然而到了现代,历史和文学被分离为两门不同的学科。“正是这种文学与历史的分离现在受到后现论和艺术的挑战。”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新走进后现代小说,被利用和质疑,琳达・哈琴称这种小说为历史元小说,她认为“真实”和“谬误”不应该是讨论小说时用的词汇。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学》中进一步提到:“我所认为的典型的后现代方式不仅包含了小说和历史,而且也包含了阶级、种族和国籍。差异和非中心性取代了同一性和中心性成为后现代社会分析的焦点。”
《拉格泰姆时代》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的历史化和政治化。在叙述三户人家命运的同时,多克特罗又穿插了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名人进去。如“父亲”参加了彼利的北极探险;“弟弟”爱上了风靡美国社会的名妓、绝代佳人伊芙琳;曾经风靡世界的脱身术大师胡迪尼因汽车事故闯进那个白人家庭的家中;金融寡头摩根和汽车大王福特见面讨论再生问题;奥匈帝国太子斐迪南接见胡迪尼;无政府主义革命家埃玛・戈德曼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说后开导伊芙琳等。小说描写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美国上下,与死亡难解难分。私奔的女子在一阵狂欢的颤栗中丧了命。” 描写了资产阶级对工人甚至童工的剥削:“在罐头食品厂和其他工厂里,这是他们最容易丢掉手指、把手臂弄得血肉模糊或被压断腿的时候……每年都有上百名黑人被私刑处死,上百名矿工被活活烧死,上百名儿童变成残疾。这类事情似乎都有定额。”还有对工人罢工的血腥镇压;种族歧视更是严重,小科尔豪斯・沃克受到消防队员的侮辱,无法用法律等正当途径取回尊严时,决定以牙还牙,制造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
三、戏仿与拼贴
戏仿利用过去,但又不是怀旧的,不为过去所限制,而是批判性地利用和质疑。它不是毁坏历史,而是铭记历史的同时质疑它,这也是后现代的矛盾性之一。戏仿把各种不同质的片断,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文本或要素糅合到一个没有内在联系的文本的后现代叙事策略,通过把史实与虚构结合在一起从新塑造过去。
在《拉格泰姆时代》里,多克特罗把当时的政治人物、金融寡头、心理学家、文学家等都拼贴到小说里,进行利用和篡改,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讽刺效果。小说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进行了讽刺性的评论,有钱人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某铁路兼焦炭大王的一个怪僻的后代哈里・凯・索”开枪打死建筑师怀特之后虽然被关进监狱,但是他在专门为他设计的如皇宫般的监牢里生活悠然自得,每天都有报纸看,他“不太喜欢狱中的伙食,于是他们就从德尔蒙尼哥餐厅给他带饭。他喜欢干净……换洗衣服递给他……索并没有忘记狱卒们的好意,并以粗鲁而无懈可击的方式表示感谢:他把一张张20元的钞票揉成一团扔在脚下,等他们弯下腰捡钱时就骂他们是蠢猪。”脱身大师胡迪尼在政府自认为“万无一失”和“插翅难飞”的牢房里安然逃出,也是对美国监狱的讽刺。当时的总统老罗斯福也免不了被讽刺一番,这位被称为“伟大的自然保护主义者”在一次非洲狩猎之行中“猎获了17头狮子、11头大象、21头犀牛、8头河马、9匹长颈鹿、47只瞪羚、29匹斑马,还有角马、条纹羚羊、黑斑羚、大羚羊、小羚羊等等不计其数”。金融寡头也在被讽刺之列,摩根和福特组成秘密社团研究死后再生,意图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摩根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天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大鼻子而“异常满足”,此外,“洛克菲勒称自己有习惯性便秘,常常坐在马桶上考虑问题;卡内基喝了白兰地就打盹儿;而哈里曼则尽说一些无聊的蠢话。”即使是心理学家、文学家等,多克特罗也不放过。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被拼贴进小说里,被描绘成“德国的一个学家,一个用高深的理论谈论下流事情的性自由的倡导者。” 可见多克特罗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持否定态度。小说里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在作品无人问津,贫困潦倒时,“他开始养成了坐在房间中央一把木椅上的习惯”,并常常把椅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像个傻子一样。
在《拉格泰姆时代》里,多克特罗通过不同的视角叙述了三个虚构家庭的命运,同时拼贴了历史事件、名人、社会风气等进去,使其相互反应,实现了对过去的重写、对历史的质疑,使小说历史化和政治化,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表面繁华而危机四伏的拉格泰姆时代,让读者反思历史和社会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1] [美]E.L.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Z].常涛,刘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1
[2] 刘象愚.《外国文论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Jacques Derrida. Writing and Difference. trans. Alan Bass. London: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