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脉冲电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机扩大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控制绕组多,是传统的消磁主电源励磁装置的首选。但扩大机作为特殊的直流发电机,本身时间常数大,且参数可调范围有限,并不适用于图2所示工况。研究和实践表明,针对图2所示的特殊工况,其励磁装置需采用适用于电机控制、参数可调范围大、反应迅速的基于数字控制的整流式励磁装置,得到消磁脉冲电源电气部分物理模型如图3所示。消磁脉冲电源交流发电机采用有刷励磁、励磁装置功率部分采用晶闸管整流,通过传感器将机端强电信号转换成弱电信号作为反馈信号,经模数转换,与给定信号比较,经数字PID调节形成控制信号控制晶闸管的开关,将三相交流电整成6脉波直流电,大小由控制信号决定,通过电刷给发电机励磁绕组供电,从而控制消磁电流波形。虽然图3所示模型中晶闸管整流部分和不控整流部分都是离散的工作模式,但相对于消磁主电源系统的机械时间常数来说,其间隔时间可忽略,从控制的角度讲图3所示的模型可当做连续系统处理[1]。系统的储能飞轮重达数吨,再加上其它机械结构,系统有很大的惯性,工作过程中电枢转速可视为恒定:晶闸管整流部分可视为增益为k0、时间常数为T0的一阶惯性环节;发电机励磁绕组的电感为L、电阻为R;发电机电枢连同负载(包括不控整流装置和消磁绕组)可视为增益为k1、时间常数为T1的一阶惯性环节;反馈通道视为增益为k2、时间常数为T2的一阶惯性环节,则消磁主电源电气部分数学模型如图4所示。图4所示模型中,励磁装置的时间常数为毫秒级;交流发电机直接带整流负载,非对称工作模式,可认为它总是处于超瞬态,交流电机电枢的超瞬态电抗很小[3-6],电枢连同负载的时间常数为0.1s左右;反馈环节的时间常数约为数十毫秒;交流发电机励磁绕组的时间常数一般可达数秒,所以消磁主电源电气部分的惯性主要来自发电机励磁绕组,在计算PID控制环节参数时,可先不计其它各环节的影响,在不考虑PID环节的D参数时(D参数在后面考虑),得到简化的消磁脉冲电源励磁控制模型如图5所示。
2控制参数计算
消磁脉冲电流最后一个脉冲的幅值很小,这就需要对发电机输出的剩磁电压进行控制。根据图6所示的同步发电机短路特性曲线和图7所示的空载特性曲线可知,要使最后一个脉冲满足要求,发电机空载剩磁电压须控制在20V以下,而该发电机的空载剩磁电压接近100V,故励磁装置需产生偏置电流以补偿剩磁电压。补偿后实际输出空载剩磁电压小于2V。
电火花线切割脉冲电源是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设计脉冲电源主要应用于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
为了满足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条件和工艺指标的需要,对脉冲电源要求如下:1)脉冲峰值电流要适当并便于调整;2)脉冲宽度要能在一定范围内分档调宽或调窄;3)脉冲间隙在脉冲宽度确定后,一定范围内可分档调节;4)只能输出单向脉冲;5)功放管输出的脉冲波形前沿和后沿以陡些为好;6)使用稳定可靠,易于制造和便于维修。
整个开发过程分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绘制电路原理图。这一步主要是对电路硬件加以全面认识,为后面的编程做好准备。在这个环节上感觉一些基础的电子安装和维修很有必要,模电和数电的相关基础知识也要具备,当然单片机知识也要扎实。
电源部分电路元件包括: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7805、7815、LM317等。电路左侧两路交流低压AC10V、AC18V经连接插座输入两个桥式整流电路,再经过滤波、稳压(7805和7815)、调压(LM317)后分别输出+5V、+15V、+18V三路直流电压给板上其它部分供电。这里尤其要注意+5V电源部分的地线(GND1)与另外两组直流电源的地线(GND2)是分开的。RP1用于调整LM317的输出电压。
数码管显示部分电路包括:共阳数码管3只、9012三极管3只、限流电阻等。PNP型三极管9012受AT89S51单片机的P0.1、P0.6、P0.7引脚控制,低电平有效接通共阳极数码管公共端电源,分时接通三只数码管可实现动态扫描显示。R9、R10、R11是基极控制电阻,R20-R27是各段限流电阻。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按钮、数据存储部分。该部分电路元件包括:AT89S51单片机、脉冲参数调整按钮、X5045EEPROM芯片等。X5045是一种集看门狗、电压监控和串行EEPROM三种功能于一身的可编程芯片,共有八个引脚,各引脚的功能及连接描述如下:
CS:芯片选择端,低电平有效。在规定的看门狗定时时间内给CS端一个上升沿,即可复位看门狗定时器,本电路将其与AT89S51的P1.4相连。
SO:串行数据输出端,在此与AT89S851的P1.6相连。
WP:写保护输入端,低电平有效,在此将其与5V电源正极相连,不加保护,可随时通过按钮对X5045中的脉冲参数进行修改。
GND:接地端。
SI:串行数据输入端,在此与AT89S51的P1.5相连。
SCK:串行时钟输入端,在此与AT89S51的P1.7相连。
RST:复位输出端,通过上拉电阻R8与AT89S51的RST相连实现看门狗复位,即在规定时间(此电路设定为1.4秒)内单片机没有喂作,X5045将给单片机一个高电平复位信号,使其从头开始执行程序。
VCC:电源正端,接+5V。
第二步:查找相关元件资料及驱动程序。在这个电路中主要是查找X5045芯片资料及驱动程序,回想查找过程,上网是必不可少的,但网上的驱动程序通常要加以改动才能适用于自己的电路,还有些网站的程序是有错误的,这点在查找其它资料时也要注意加以辨识。
第三步:加工工艺对脉冲电源要求脉冲宽度与脉冲间隙二者均要可调,但脉冲间隙档位所对应的时间与脉冲宽度档位有关,简单的说,脉冲宽度档位调定后,调整脉冲间隙档位时,脉宽档位及其所对应的时间均保持不变,但脉冲间隙档位调定后,调整脉宽档位时,脉冲间隙档位不变,但该档位对应的时间会随着脉宽档位的调整而相应变化。两个参数示意如图1所示,此波形是脉宽和脉间均为1档时的波形。这里特别说明,此处的脉冲波形是测量的单片机P3.1引脚输出的脉冲波形,它还要经过HP3120光耦的反相放大后才加到功率放大管,所以我们看到此处的波形是高电平时间(脉冲间隙)比低电平时间(脉冲宽度)长,实际经HP3120反相后加到电极丝上的高电平时间比低电平时间短。
第四步:编写程序并调整直至达到要求。经过前面三个步骤,到这里就可以着手进行程序编写了,我的做法是先局部再整体,即先编写各个局部的驱动程序,再将它们进行组合调试。第一个写的是数码管显示程序,使之能实现正常的查表显示;第二个写的是按钮检测程序,用数码管显示出各个按钮的调整状态;第三个写的是脉冲输出程序,用两个定时器轮流工作实现不同的脉宽和脉间维持时间;第四个写的是X5045的读取程序,能够用单片机对它的指定单元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第五个是进行整体组合调试,由脉冲参数表格可见,所有的脉冲输出状态分支较多,共有9*9=81个分支状态,要根据按钮的调整档位进行对应的查询,输出对应参数的脉冲。我的做法是先假定脉宽和脉间都只有两个档位,再将脉冲输出、按钮、数码管、X5045芯片几个部件进行联合调试,这样做的好处是先将程序总体调通,再进行档位和分支参数的添加,最终达到要求。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调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用延时程序进行按钮去抖动时,脉冲会消失,数码管也会失去显示,这在实际当中是不允许的,脉冲的瞬时有无会给电极丝很大的冲击,严重时会烧断电极丝,可见一般的延时程序是不可取的,经过尝试,我将脉冲输出、数码管显示部分进行子程序包装,利用若干次调用这个子程序实现一定时间的延时,较好地解决了按钮延时去抖动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学编程与工程应用编程还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脉冲式模块 电子控制 ALM-20
CLU-4 型脉冲注入式气缸油系统采用全新的技术,经过Wartsila公司多年实船试验,取得效果、经济性的空前提高后,先推行于RT-flex共轨柴油机上使用,在保持柴油机的活塞环和缸套得到良好、运转可靠的同时,其全电子、模块化的控制、监控技术还具有结构紧凑,使用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直观等优点。磨合后的汽缸油消耗率可以降低到0.7gkWh,为船东节约大量的成本,被广为使用。
1.主要特点
CLU-4脉冲注入式气缸油系统主要部件包括控制系统、脉冲式汽缸模块、带测量功能的汽缸油滤器、注油嘴、伺服油减压装置、停车时的专用动力油泵供给装置(一种独立的电子控制模块。具有电子控制和监测、可变喷油定时、可变注油量分配等特点)。
利用RT-flex柴油机全电子共轨控制技术具有的全智能化功能,把电子控制技术、电磁阀、传感器等各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气缸模块化设计。主机WECS-9520控制系统利用监测角度编码器发出的曲轴转角信号。测定柴油机转速某一瞬间时各缸的曲柄角度值,与活塞上止点信号相配合,精确确定燃油喷射、排气门开/闭、气缸油喷射等正时角度参数,向各控制部件发出控制信号,来实现汽缸油喷油定时的精准性。同时,通过对汽缸壁表面油的分布状态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汽缸油的利用率来实现降低气缸油消耗。
CLU-4系统中除了油模块单元ALM-20采用具有冗余功能的CAM bus网线与主控制装置FCM-20模块等相连接以外,其它控制模块都具有冗余电源提供电力,硬件上保证整个控制和监测系统工作的可靠稳定。曲轴转角传感器通过SSI接口与主控制装置FCM-20连接并由其完成对来自曲轴转角传感器信号进行转换相关数据的处理,如:记录和修正各缸的汽缸油参数、与柴油机负荷相关的所需汽缸油量的计算、汽缸油压力变化的监测和报警信息的反馈及数据的输出等,它为主机控制系统WECS-9520对注油器系统的控制起到了辅佐和协调的作用。
CLU-4系统由RT-f lex主机WECS-9520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和监测,如图1所示。
当柴油机WECS-9520主机控制系统启动脉冲信号时,与各缸油注油器相关联的电子控制装置触发2位4通电磁阀(5)。压力传感器(4)向油模块单元ALM-20发送一个检验信号,系统通过“电一液”转换作用产生脉冲压力。当产生的脉冲压力处于程序预设的范围内时,反馈信号将确认脉冲循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被执行。
2.工作原理(如图2)
CLU-4型脉冲注入式气缸系统,通过设置在汽缸壁四周单序列(最多8个)油槽中的油注油器注入汽缸。每个油注油器的喷嘴头部有多个不同方向的喷油孔,以多股脉冲射流的方式沿喷油孔向气缸壁表面、活塞环、活塞裙等定向喷射压力(20~35bar)汽缸油。在汽缸油的喷射过程中,成分散柱状的气缸油不会产生雾化、以防止汽缸油挥发到扫气空气中去。汽缸油注油器内设置有工作可靠的单向止回阀。汽缸油的注入由模块单元上的柱塞式剂量泵,借助减压至60~70Bar后的伺服油压力来驱动中央活塞运动,高位安装的带测量功能的汽缸油滤器,把气缸油提供给剂量泵,实现把高压气缸油从油注油器喷射出去。同时控制系统不断检测来自曲轴曲柄转角传感器发来的基准信号以确定需要准确喷射油的汽缸,其中80%的汽缸油注到活塞环层,20%注入到活塞裙上,实现气缸油喷射的优化分配。当一个气缸油喷射工作循环结束时,模块单元内的单向阀使伺服油直接流入中央活塞的回油腔,中央活塞回到气缸油喷射工作循环的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喷射循环。随着下一个油喷射循环的开始,气缸油在重力作用下注满计量腔。
在每个汽缸上由于都设置有一个模块单元,汽缸油输送管路可以做到最短,保证了注油定时的精准以减少管路流动损失。伺服油进油率由剂量泵上电磁阀的控制,因此,对气缸油注油器来说,不但在喷油定时的设定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其容积测量法也保证了在柴油机整个负荷范围内油喷射率的不变。
3.管理体会要点
(1)气缸注油率的调节在电脑的FlexView中使用键盘进行,可以单缸调节,也可以六个缸同时调节,调节级数为0.05g/kwh,每次调节量不应超出0.1g/ kwh。汽缸预油的注入设置为单缸独立执行,注油次数可按任何数字进行调节、一般设定为20次。为使注入的汽缸油量得到充分利用,可以编排一个与运转中注油定时一致角度的注油角度表,可当活塞到达注油角度位置时按下确认键,开始注油。
(2)气缸油喷射压力的测量传感器装于剂量泵内注油通道的2个单向阀之间,如测量压力的偏差超出使用范围(20~35bar),其原因为:①测量传感器故障;②伺服油压力不正常或汽缸油进入管系的故障;③注油管系上的三个单向阀中的一个或均不正常。
(3)注油器功能检查,在注油器的进口接上的压缩空气,调节压缩空气压力,当空气低于4bar时注油器出口无空气吹出,高于4bar时压缩空气能顺利吹出则功能正常。
(4)ALM-20汽缸油注油模块。各缸ALM-20模块按由程序设定自动执行注油动作。各模块之间及与FCM-20模块之间数据通讯均采用CANopen Module Bus总线结构。ALM-20 #01―ALM-20 #06模块X1的11-12分别接相应缸注油模块的2位4通电磁阀,按指令动作控制伺服油的供给;13-14分别接相应缸的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注油压力;16-17接一不同阻值的电阻,用于识别ALM-20模块地址;各模块上电阻为:ALM-20 #01(330欧姆),ALM-20 #02(390欧姆),ALM-20 #03(470欧姆),ALM-20 #04(560欧姆),ALM-20 #05(680欧姆),ALM-20#06(820欧姆),各缸使用电阻不能错换,更换电阻式只能使用相同阻值的电阻,否则会造成模块工作异常或不工作,更换模块时仍然仅将连接插头X1和X2拆下即可,不要试图拆线,在安装模块之前需测量电阻值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ALM-20模块左上角有5个LED灯,通过他们可以良好判断模块的工作状态;各LED灯旁均标有指示名称,指示含义为:CAN2 常亮黄灯表示#2网络正常,红灯亮表示#2网络故障;CAN1常亮黄灯表示#1网络正常,红灯亮表示#1网络故障;VLV 反映的是注油电磁阀的信号,黄灯闪亮表示触发信号正常,红灯亮表示故障,可能故障是电磁阀回路短路或开路,应先检查电磁阀;FAIL 正常时指示灯不亮,红灯常亮表示注油电磁阀或压力传感器短路;红灯一闪表示电磁阀回路开路;红灯连闪两次表示压力传感器回路开路;红灯连闪三次表示识别地址电阻故障;POWER 正常时绿灯常亮。模块右外侧面有2个LED灯,根据灯的指示可以随时判断注油情况是否正常;PRESSURE黄灯闪烁表示注油器工作正常,红灯常亮表示压力传感器回路短路;SW 绿灯常亮表示模块及程序运行稳定正常。
关键词:复合脉冲电磁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疼痛
中图分类号: R3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248-0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的一种高发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一种渐进性的以骨组织退行性改变为主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也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并引起骨的强度降低,在轻、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目前多达6000多万,其中1500万人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占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15%左右。当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课题。我科应用复合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32例,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为69岁。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进行腰椎骨密度(BMD)测定,T-score
1.2 方法
采用QCT方法测量腰椎BMD,治疗设备采用天津金希统生物技术公司XT-2000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全身立体复合脉冲电磁场-Compound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Ps)治疗时先设定脉冲磁场强度、频率、频率扫描方式、强度扫描方式。每次治疗40min,共治疗30次,分为3个疗程实现。第1疗程10次,每日1次;第2个疗程10次,隔日1次;第3疗程10次,隔2日1次。并对每一病例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BMD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疼痛观察方法[1]:疼痛分级:①无痛0分;②感到疼痛1分;③可忍受疼痛2分;④不可忍受疼痛3分。治疗结束后进行BMD测定值的统计学对比,并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效果以腰背痛的改善情况为指标:明显改善,改善,无变化。
2 结果
2.1 疼痛改善情况
本组32例患者经系统的3个疗程治疗其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87.50%。疼痛降低情况见表1。
2.2 骨密度变化
本组3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治疗前测定L2~4 BMD为(75.31±0.76)mg/m2;系统治疗结束4~6个月后测定L2~4 BMD为(79.60±0.79)mg/m2,骨密度变化治疗前后对比P<0.05 ,两者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或绝经、骨矿物质和骨基质成比例地减少,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形成不足,造成骨小梁变细,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利用复合脉冲电磁场作用于人体可刺激成骨细胞,使其活性增加,成骨细胞DNA合成的速率增加;促使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成熟细胞的增生,对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提高骨密度[2-4]。同时磁场具有刺激丘脑下部垂体分泌内啡肽产生镇痛作用[5]。
本组病例经过系统的复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改善其患者的疼痛、下肢无力等自觉症状有较明显的作用,有效率87.50%。而骨密度同时产生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前后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其P
参考文献:
[1] 项群,王先平,孙雯敏,等.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87-388.
[2] 张恒雄.脉冲电磁场促进成骨生长的机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6,19(3):238.
[3] 张小云,张宇.恒定磁场对骨组织中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4):333-337.
[4] 谢肇,李起鸿,许建中,等.仿生脉冲电磁场对OVX-OP大鼠骨密度与生物力学相关关系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6):582-585.
[5] 张小云,罗振国,马永键.磁场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8,20(3):129-132.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 电火花
电火花加工设备分为五大类:电火花穿孔成型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火花磨削螺纹加工机床;电火花表面强化机;电火花刻字装置等。应用最广、数量最多的是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和电火花成型机床。尽管电火花加工机床类型较多,都包含四个基本部分。
1、脉冲电源
将工频交流电或者直流电流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的单项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源,是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电源,用来向电极的放电间会放出大量的对金属产生蚀除的能力。脉冲电源在对技术的经济指标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如,在对在对电火花加工的生产率、表面质量、加工精度、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工具电极消耗等脉冲电源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分为RC、PLC线路脉冲电源,电子管、闸流管脉冲电源和晶体管、可控硅脉冲电源等三类。脉冲电源不一样的它的脉冲宽度和在应用上是不一样的,它是根据加工对象和需要加工的要求合理的选择。
由两个回路组成的充电回路RC线路,它是脉冲电源也是最基本路线,由直流电源E,充电电阻R(调节充电速度,同时限流防止电流过大转变为电弧放电,又称限流电阻)和电容器C组成;另一个回路是放电回路,由电容器C、工件电极和工具电极及放电间隙组成。电容器有时候会进行充电有的时候在放电,一弛一张,所以就会叫做张弛式脉冲电源。
在利用率上,RC线路脉冲电源其利用率比较低,是因为在许多地方电能转换成了热能;在生产率上,电容器放电的时间短,充电的时间远远的超过了放电的时间。RLC的出现是为了将RC线路脉冲电源的缺点弥补,是将有着空气隙的铁心电感L放入充电回路当中组成RLC。限流电阻R可以分为,一部分电阻用来作为限制短路电流,剩下的另一部分则作为电感L代替。虽然纯电阻的电阻值在直流电路当中很小,但是在交流电和脉冲电流当中有着抵抗性,可以作为限流将因发热使得消耗的电能大大的减少,因此RLC线路脉冲电源的在利用率上相比会比RC的线路高,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即使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也能够达到百分之六十到半分之八十之间。将电容器C在充电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也就是将脉冲间歇时间大大的缩短,也就是将脉冲率大大的提高。
RC、RLC线路脉冲电源它的电源为张弛式脉冲电源,线路安全可靠又简单,在成本上的低价,在技术上的易懂好掌握。它的缺点是:对工具磨损的厉害,生产效率不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其稳定能力差,(其中,RLC线路较RC线路电能利用率高,脉冲间歇系数较小),由于张弛式脉冲电源,它电容器储存的电量教少使得放电的时间短,在生产量上很难到达高要求高标准,对机器的损耗也是非常的高的长脉冲,并且这样的电源它自己并没有单独的形成和发生脉冲,只是依靠在电极间工作液对脉冲进行击穿和消电离使得其能够让电流导通和切断。若是间隙太过于狭窄,使得间隙当中电蚀产物受到的污染以及对外排除的状况都能成为对脉冲参数的重要影响,脉冲的频率、宽度、能量稳定性不强,并且通过限流电阻要和直流电始终接通的放电间隙,没有开关原件的隔离所以放电这种情况能够随时发生,还能够转换为电弧放电。面多这些问题,经过分析研究,研发出能够有着独立的脉冲的电源,能够互相之间没有联系的脉冲电源,如闸流管式、电子管式、晶闸管式、晶体管式等,这就会把电极间隙物理状态参数变化对其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目前。因一些特殊要求出现了各种的多种的脉冲电源,这些脉冲电源的出现,能够将脉冲的利用率大大的提高并能够速度快、耗能低和在加工上能够稳定持续工作等,这些脉冲电源,如高、低压复合脉冲电源,多回路脉冲电源,自适应控制脉冲电源,高频分组和梳形波脉冲电源等。
2、工作液及其循环过滤系统
电火花加工在工作液中进行。工作液需具有绝缘、压缩通道、产生局部髙压、冷却、消电离等作用。
工作液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工作液(煤油)箱、电动机、泵、过滤装置、工作液槽、油杯、管道、阀门以及测量仪表等。放电间隙中的电蚀产物不仅能够自然扩散,还可以经过定期的抬刀以及在工具的使用过程当中附加的震动之外,一般多会采取强迫的手段进行循环的办法将其排除,以免间隙中电蚀产物过多,引起已加工过的侧表面间“二次放电”,影响加工精度。除此之外会有一部分的热量被带走。
为了保持工作液的干净,不影响其加工的性能,就会进行过滤或者是净化,具体办法是:自然沉淀法。此法速度太慢,周期太长,只用于单件、小批量加工。介质过滤法。常用黄砂、木屑、棉纱头、过滤纸、硅藻土、活性炭等为过滤介质,各有优缺点。但对中小形工件、加工用量不大时,一般都能满足过滤要求,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其中过滤纸效率较高,性能较好。高压静电过滤、离心过滤等。因技术上比较复杂,采用较少。
3、间隙自动调节系统
在电火花运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在工件和工具两者之间需要有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放电间隙。因为工件一直在受到腐蚀除,工具也会有着消耗破损,使得在间隙之间会不断的将间隙拉大。要给工具电极及时的补进才能够将继续的工作。电火花加工机床的自动调节系统在加工过程中使工具慢慢进给,维持间隙在一个合理的平均放电间隙范围内。
自动调节系统由由测量、比较和放大的环节和执行环节构成。测量环节测量与放电间隙成比例的参数。弛张式脉冲电源测量电流、电压变化信号;独立式脉冲电源检测击穿电压和击穿延时变化信号。把电参数传给比较环节,测量参数与预先给定值比较,输出控制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传输给电-机械转换器,使主轴运动调节放电间隙。
在电火花成形机床当中作为最重要的部件,主轴头有着自动执行系统。对主轴头其结构需要简单,要求传动链、传动间热变形都是需要短和小的,并且在精度和刚度上要有着足够的应用,能够满足自动调节系统的高要求能够承受高载荷的要求。由进给系统、导向防扭机构、电极装夹及其调节环节是组成主轴头的主要组成分,目前,我过在生产电火花成形机床采用的主轴头,一般都采用液压主轴头。
参考文献
[1]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郑志达.仪器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