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含有荷花的诗句

含有荷花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含有荷花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含有荷花的诗句

含有荷花的诗句范文第1篇

夏到我身边

我非常喜欢夏天,因为夏天的阳光能使树木长得枝繁叶茂,能使人们成长。

在夏天里要数花儿最美,你看在池塘盛开几十朵散发着清香的荷花。真不愧是“水中君子”。就像是一个女孩在跳舞。当然描写荷花的诗句那是数不胜数,下面就是写荷花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夏天里花儿凋谢结出的夏果可是非常好吃的。比如夏天里的水果代表西瓜。西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糖和水份,是夏天里解渴的必备良药。虽然西瓜好吃,但是西瓜里面有许多的黑籽,不能吃进肚子里,所以吐起西瓜籽非常的麻烦,因为这一点人类选出了无籽西瓜。虽然,这种西瓜没有籽,但是没有有籽西瓜甜,所以我们大家还是多买有籽西瓜,少买一些无籽的西瓜。

在夏天话最多的当然是夏雨了。夏雨最大的特点来的快去的更快。比如说在上午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是,不过一个小时,又变成了烈日炎炎的晴天了,所以说夏天的雨是捉摸不透的。当然夏雨有时好有时坏,因为夏天的雨和太阳最能使大树生长。可是一些弱不禁风的花儿是绝对挡不住暴风雨的,所以有一些花儿就会活活的被淹死或者被雨滴打死。

在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美丽的。在自己家的楼顶上看布满整个天空的星星和闪闪发亮的月亮,听蝉和其他昆虫的交响曲,当然夏夜也是非常难熬了,因为晚上总是二到五只蚊子来吵你,所以夏天的夜很难入眠。

啊!我最喜欢夏天。

含有荷花的诗句范文第2篇

金风送爽,玉露生津的秋季,正是一个极好的保养时节,何不试试用鲜花熬成花粥,慢慢煲来,细细品用,既养颜又涤荡身心,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玫瑰花粥

长期食用玫瑰花,不仅可使人拥有清馨体香,还可活血、理气平肝,促进血液循环,使肤色红润、美丽。而熬花粥,最好采用经过脱水处理的尚未开放的小小玫瑰花蕾,所有营养物质都含苞在尚未开放的花蕾之中。

用新鲜粳米熬制成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的小玫瑰花蕾,待粥熬成粉红时,即可食用。常食玫瑰花粥,可悦人容颜,使皮肤更加细腻有致,还可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胃痛,对情绪方面还有镇静、安抚、抗忧郁的功效。

茉莉花粥

茉莉花含有多种有机物和维生素,以及糖和淀粉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元素,是十分理想的美容佳品。每年7~8月,将尚未完全开放的茉莉花采集后经脱水处理制成干茉莉花,既可泡茶,又可熬粥。

用新鲜粳米100克煮粥,待粥快好时,放入干茉莉花3~5克,再煮5~10分钟即成。茉莉花粥味甜清香,十分爽口,茉莉花的香气可上透头顶,下至下腹,解除胸中一切陈腐之气,不但令人神清气爽,还可调理干燥皮肤,具有养肌艳容,健身提神,防老抗衰的功效。

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如今,又到了食的季节。中含有香精油、素、腺嘌呤、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物质,可抑制皮肤黑色素形成及活化表皮细胞以及有很好的美容护肤作用,也称其为延年益寿之花。

将新鲜粳米100克熬粥,待粥将熟时放入5~10克,再用文火煮5分钟左右即可。粥色鲜亮微黄,气味清香。还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等功效,经常服用还可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病,对高血压患者还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桃花粥

古人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说法,现代研究证明,桃花含有山奈酚、香豆精、维生素A、B、C等,这些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加快排泄促使人体衰老的脂褐素,可预防和消除雀斑、黄褐斑及老年斑。

取新鲜粳米100克熬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桃花,看着美丽的花朵在雪白的米粥中翻滚,真有一种“花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经常服用此粥,还可治疗女性因肝气不疏,血气不畅所导致的面色晦暗,皮肤干燥等现象。也可将桃花鲜品捣烂敷面,久而久之可令颜面润泽光洁,富有弹性,洁白如玉。

杏花粥

杏花具有补中益气,祛风通络,美容养颜的作用。将杏花熬粥服用,可以借米谷助其药力,让肠胃充分吸收其内含抑制皮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有效成分,以预防粉刺和黑斑的产生。

荷花粥

荷花含有槲皮素和樨草素等成分,清香化痰,具有清暑宁神的作用,不失为镇心益气和养颜的美容佳品。

用粳米100克煮到将熟时,放入已清洗干净的荷叶和荷花,再煮1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粥色碧绿微亮,令人食欲大开。常服荷花粥,能改善人的面部油脂分泌,减轻痤疮,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另外,荷叶泡水当茶饮,还具有减肥、降血脂、瘦身的效果。

秀色鲜花餐

万紫千红的鲜花色拉

材料:白玉兰花瓣、玫瑰花花瓣、小黄花、紫藤花各适量。

做法:将上述鲜花清洗干净,放到开水中稍煮一下,再用凉水过一下后捞出,装在盘子里摆好形状,拌入色拉酱即可。

特点:玉兰花的白色和玫瑰花的红色,加上小黄花的黄色和紫藤花的紫色,一个万紫千红的鲜花大餐即展现在你的面前,视觉上的愉悦保证令你食欲大开。

冰清玉洁的昙花肉片汤

材料:昙花2朵,肉片2两

做法:将昙花洗净后用手撕成一条条的,放入已熬好的骨头汤里煮5分钟左右,再放入肉片,煮到肉片熟后就可装盆,再撒入一点葱花,即可食用。

特点:汤色乳白鲜亮,汤味清香扑鼻,再加上几点碧绿的葱花点缀其中,真的令人有不忍下箸的感觉。

营养丰富的蟹肉西兰花

材料:熟新鲜蟹肉250克,西兰花500克,蛋白2只。

做法:西兰花洗净,切成小花状,用盐水浸片刻,放到锅里煮熟后捞出待用;将蟹肉加入盐等调料拌匀,放锅内蒸5分钟后取出,再加入蛋白拌匀;将西兰花排放碟上,淋上蟹肉及蛋白即可食用。

特点:蟹肉鲜嫩,西兰花清香爽口,整道菜不仅视觉舒服,营养也丰富。

治疗气喘的木棉花鸡蛋汤

材料:木棉花5朵,鸡蛋2个。

做法:将木棉花清洗干净后,撕成小块;锅里放油,待油七八成熟时倒入鸡蛋炒熟备用;再在锅里倒入骨头汤,将木棉花放入汤中煮3~5分钟,再倒入鸡蛋即可。

特点:汤味滑爽,木棉花还有治气喘的功效。

满口生香的桂花汤圆

材料:桂花糖、糯米粉各适量

含有荷花的诗句范文第3篇

一、“汉字开花”的精彩回放

师: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吗?(学生猜或说出来)

出示:何花。

师:有这样的花儿吗?

根据现场情况出示:何花 荷花(学生读)并区分它。

老师是孩子面前活生生的人,孩子们在看到老师的一刹那最想知道的是我们如何称呼面前的老师,因此用这样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花吗?

(学生先自由说说花名)

师:(突然话题一转)我们来一个“汉字开花”的游戏好不好?

学生一听“汉字开花”,乐不可支,齐声喊“好”。

师:我们用木来组含有花的词,好好准备一下,让我们来一个比赛。

学生围绕“木本花”说出了木槿花、樱花、桃花、杏花、梨花、桂花、梅花、木棉花等。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给每个词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形成了一朵有许多花瓣的花朵。学生一看高兴极了,认得不亦乐乎。

这么一激发,学生又找了自己认为可以的字做开花游戏。此时老师让出一点时间,给孩子自由发挥。

有的唱出了写花的歌曲:《八月桂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甚至还有小朋友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有的吟出了写花的诗:《梅花》《大林寺桃花》《》《江畔独步寻花》……

有的讲了琼花的故事:隋炀帝看琼花。(相传隋朝时,扬州开了一种十分绮丽的花――琼花。隋炀帝听说了它的美丽后,就决定去赏花。于是他动用大量人力,开通了著名的大运河,并乘豪华龙舟前往。可是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他来时就自行败落,不让隋炀帝看。)

还有花谢国败的故事等。

有人对琼花作了简要的介绍: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它以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博得了世人的厚爱,被称为“中国独特的仙花”。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精心培育呵护。如今,沿湖岸边洁白如玉的锦簇花团,便是“四海无同类”的扬州市市花――琼花。

根据这一情境,孩子们又补充了很多有关琼花的诗句。如《后土寺琼花诗》等。

也有的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字进行了联想。

有一合作小组是这样的:

生1:看到“老”字,我想到两个词语:“老公公”“老百姓”。

生2:(紧接着)我想到一个成语:“老生常谈”。

生3:我给“老虎”的“老”字找到了两个好朋友:“老”加女字旁,“姥姥”的“姥”;加单人旁,“乡巴佬”的“佬”字。

生4:我看“虎”想到一个成语、一个句子:“虎头虎脑”,“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生5:我给“巴”字“开花”──加草字头,变成“芭蕉”的“芭”……

大家七嘴八舌地补充,最后老师有意空着一个花瓣逗大家。

师:给我一个机会好不好?

众:(情绪非常活跃)好!

师:(板书“齿巴”,紧接着又把“皮球”甩给大家)咦,这个字认识吗?(指着字形的“齿”启发)想想,它和我们人体什么有关?

众:(纷纷抢着说)牙齿、牙齿。

师:(结合字形解释字意后)你们真会动脑子,一个“巴”开出了这么多“花”!让我们来读一读……(老师着重指出声调的变化)你们说汉字难认吗?(学生齐声说“不”)

……

“汉字开花”只作为一个“小插曲”,老师见好就收,“识字活动课”按计划往下进行……

二、“汉字开花”的具体解说

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在“识字活动”课中,老师为了充分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汉字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这种小小的游戏活动,只作为整个“识字活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插曲”。

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球”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如“马”字,他们可联想到带有“马”这个部件的字;可以用“马”字连词;连成语、谚语、歇后语,连名言警句;可以说“马”这个部件的谜语(字谜、物语);甚至跟“马”有关的名人、名曲都可以说。一句话,只要和“马”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说。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突出识字这个重点。

我国科学家张光鉴曾在一次参加科学认读的活动过程中这样说过:“按照汉字创造的特点――声音、图像、语义、符号整合为一体的相似性规律,引导儿童科学识字,联想与思维,很符合儿童大脑神经发育与认知建构的规律。这是儿童大脑发育敏感期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含有荷花的诗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验 感悟 审美能力

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还有对美的体验和感悟。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冀教版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基于以上两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词味句中发现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再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惚惚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说“疑”呢?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图画入境法。《火烧云》描写的是夏天傍晚的美丽自然景象。“火烧云”之所以值得描写,就在于它美而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美的享受。可惜从出现到变幻、消失,时间极短,不易看到。如何再现自然美呢?我采用了“对文作画,评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入其境、会其情。如何作画,老师给作画提示如下:1)画面要分天空,地面两个层次。2)课文提到的地面人物、动物的位置及其身上的颜色,还有天空中的“马、狗、狮”的朝向、姿势、神态、背景都要与文字相吻合。3)课文前半部分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夕照图,要发挥想象与联想,给画面添上一些背景物才能表现农村风情。学生作画后,开展评画学文活动。事先选择几幅学生的代表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鉴赏,然后边读文边评画。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及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诗的材料》一文后半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让部分女生饰荷花(戴上头饰),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演蜻蜓、小鱼。(戴上头饰)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那些情节与对话,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受到美的熏陶。

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鸟是树的花朵》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文中冬天景色的描写与一群群鸟在树枝上叫喊的热闹情景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正是鸟的活泼给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才使冬天里的树显得如此的美。此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含有荷花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夏商周时期;植物;文化

植物与文化,自夏商周以来,不断发展,不断演变,古老的植物一次又一次承载积淀着一份又一份或深沉或轻快的情感与文化,走过历史的过去、现在和远方。时至今日,它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依旧长远而深刻。

文化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二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这其中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专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1。本文中的文化主要是第二种情况中的狭义文化。

一、夏商周时期文化范畴的植物

夏商周时期关于植物的资料主要分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两大部分。考古资料分实物遗存与文字与图案纹饰两大类。考古发掘曾发现大量夏商周时期植物遗存,如驻马店杨庄遗址发现二里头时期水稻植硅体和碳化稻粒『1,山西夏县东夏冯遗址发现有碳化粟粒[2]。但从狭义的文化概念来看,这些食物遗存不包含在文化的范畴内。而与文化有关的夏商周时期植物主要存在于各种器物的纹饰,图案和文学作品中。

1981年在二里头遗址采的二里头二期陶尊腹部上面有一穗水稻的图案。1990年,在二里头遗址出土一件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陶尊,其腹部刻划有一个类似麦穗的图案[3]。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莲鹤方壶一对,方壶冠盖上饰有两层楼空莲瓣,这样以植物形象为主要装饰的器物在夏商周时期较为罕见【4】。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以动物题材为主,植物题材很罕见。如殷墟青铜器上的纹饰类似植物的有蕉叶纹、等,蕉叶纹为三角形,常饰于青铜器的颈腹部,且上面常饰蝉纹,似蝉伏于树叶上。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刻纹铜器,即器壁上刻有图像的青铜器。这些刻纹铜器上的画像“用写实的手法在器壁上刻出人物、禽兽、台榭楼阁、苑囿、树木、车马等等,生动活泼地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再现于器壁上。”【5】这其中就有许多植物图像。如河南辉县出土的刻纹铜器残片上有树的的图案【6】,洛阳征集的一件战国时期铜F上有两名手持树枝的人物图像,二人旁边各有一棵树【7】。此外,东周时期有许多铜器上有采桑场景的图像,如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铜壶、故宫藏宴乐纹壶、现存于美国的高柄铜钫和错纹舟皆有这样的图像【8】,除了青铜器,陶器上也有采桑的图像,如山西侯马出土的一块陶范上【9】。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以动物题材为主,植物题材很罕见。如殷墟青铜器上的纹饰类似植物的有蕉叶纹、等,蕉叶纹为三角形,常饰于青铜器的颈腹部,且上面常饰蝉纹,似蝉伏于树叶上。

夏商周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为传世文献,这其中能体现植物文化的以《诗经》、《楚辞》为最。《诗经》中涉及植物众多,仅《七月》一首就有桑、蘩、萑、苇、郁、、葵、菽、枣、稻、瓜、壶、苴、荼、樗、黍、稷、重、c、禾、麻、麦、茅、韭等24种植物。《楚辞》中涉及的植物达50余种【10】。

二、夏商周时期植物的文化解读

由于资料的缺乏,二里头文化二、三期陶器上的水稻与麦穗很难确定其确切的文化内涵。但这一时期陶器上的装饰多以各种纹饰为主,具体植物的图像较为罕见。所以这两幅图像因该是包含有较为吉祥的含义的。

夏商周时期器物上的纹饰,尤其是青铜器上的纹饰以动物题材为主,兽面、凤鸟和龙形纹饰又是青铜动物纹饰中的主流。这些动物纹饰显示显示了这一时期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与尊崇。而这一时期的疑似植物纹饰大多数情况下是其衬托作用的,如蕉叶纹与蝉纹的结合,其主题是蝉纹所表达出来的。

春秋时期,世俗生活开始在青铜器上体现出来。刻纹铜器的出现就是一个证明。刻纹铜器上的图像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原貌,题材以人物、楼阁、苑囿、树木、禽兽等为主,展示当时的礼乐、舆服、建筑以及民间生活等内容。这其中大部分的植物图案是服务于主题氛围的营造,而处于陪衬地位。但以采桑为主题的图画中,桑树的形象应该是处于主要地位的。如现存美国的错纹舟上下层图案,桑树林充满整个画面,林中散落十多个人物图像,有学者考证这个画面可能描述的是鲁大夫秋胡戏妻和晋大夫解居父于路途调戏采桑女之类的故事【11】。现存于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的一件错纹铜钫下层有一对儿男女跪坐在桑树两侧,在这个图像中,桑树成了青年男女情爱的象征。

刻纹铜器目前出土的不多,但图像上的内容在传世文献中记述颇多。如《诗经・七月》一诗中就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的诗句。夏商周时期,农业经济虽然获得了大的发展,但植物采集在社会生活中的分量也很重。夏商周三代的传世文献中有不少这样的记述,有的文学作品就以这些作为大的背景,如上述鲁大夫秋胡戏妻等。这其中的桑林有了另外的含义――青年男女的婚恋场所,《诗经・{风・桑中》的“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就是记述桑林婚恋最典型的诗句。

“赋、比、兴”是《诗经》中三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曰赋,曰比,曰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中运用了大量的植物,前文所说,《诗经・七月》中涉及的二十多种植物,这些植物是以“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如果说“赋“中的植物只是直叙铺陈,“兴”手法中的植物就进了一步,不仅仅是对植物的简单记录与描述,而是托物起兴,通常是先说一种植物,再由此引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事物,植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已经有了隐隐约约的联系,如《诗经・郑风・东门之》:“东门之,茹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其中的“茹”即“茜草”『12,古时用来染色。这首诗里先描述“茹”,然后引出自己的情感,使整首诗鲜活而不死版。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诗经・淇奥》中的“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这些诗句中如果将关于植物的描述去掉,全诗则显的过硬,韵味不足,对于植物的描述是这些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比的手法则使植物在文化中权重的进一步增加,如《诗经・有女同车》中的“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直接用木槿花来形容女子的容颜(舜华即木槿花,舜通,是木槿花的古称『13。),《诗经・硕人》中的“手如柔荑”用白茅草的嫩芽比喻女子之手的柔嫩(荑,今名白茅、茅草『14),这些诗句取植物中的某个特点来进行比喻,在这些诗句中,植物与人已经直接联系在了一起。

《楚辞》中的植物与人的关系比《诗经》中更近了一步,比如《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荷花与芙蓉来隐喻自己高洁的品德。《橘颂》中的“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表达作者屈原的志向坚定,“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追求真理与独立自由的人生抱负。屈原的《橘颂》是中国最早的咏物诗,全诗通过对橘树坚贞不移品格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拳拳爱国之心。在这首诗里,橘成了屈原所追求的人格化身。

植物文化是夏商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载体数量众多,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在夏商周时期,植物在社会中的地位由农作物发展到祭祀用品,进而进入文学艺术领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从普通的被描述对象发展到了精神、人格等方面的化身,确立了自己在文化领域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国硕.郑州商都文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9),28页。

[1]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驻马店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驻马店杨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04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考古研究所.夏县东夏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100、106――107.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7页。

[4]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文物精华・藏品卷[M].郑州:文心出版社,1999,44页。

[5]叶小燕.东周刻纹铜器[J].考古,1983(2),159页。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青铜文明 中原瑰宝[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120页。

[7]王戎. 洛阳战国刻纹铜F图像浅议[J].中原文物,2008(4),79页。

[8][9][11]李夏廷. 关于图像纹铜器的几点认识[J].文物季刊,1992(4),46,47页。

[10]常荣. 《楚辞》植物文化试析[J].华夏文化,2009(4),43页.

[12]孙启明.中药茹与茹考辨[J].中医杂志,1985(10)

[13]杨月英.草木杂说――从“颜如舜华”说起[J].古典文学知识,2013(6)

[14]贾文迪.《诗经》花卉意象解读[D].吉林:长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