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理财项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市场经济;方向选择
财政投资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加了多少生产能力和公益设施建设,而且体现为一种经济杠杆,可以直接或间接集中社会资金进行重点配置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向,是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它只能是投向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些重大项目。
一、对社会投资项目的分类
在讨论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之前,可先对我国整个社会投资的分类做简要的分析。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投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别:
1.对竞争性项目的投资
竞争性项目是指投资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项目,它是完全受市场调节的盈利性项目,项目建成后提供的产品是“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其价格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该类项目的范围是根据其产业性质确定,它是竞争性行业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形态。竞争性行业一般指那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行业盈利率较高,经济效益决定于市场供求的产业部门。就我国目前而言,主要包括:一般加工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仓储业;咨询业;金融、保险(商业性部分)以及其他行业等。
2.对基础性项目的投资
基础性项目的范围也是根据其产业属性来确定的。一般讲,基础性项目是指那些从属于基础产业和部分支柱产业部门的投资项目。基础性项目为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部分具有或主要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即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割性,其投入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收缓慢,而又关系着国计民生,市场机制在这方面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体利。气象等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地质普查与勘探;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3.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
公益性项目是指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性产品和服务的项目。这些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属于“纯公共产品”,市场机制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根本不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国防建设投资;党派、团体等设施的建设;政府、公检司法等政权设施的建设;基础教育、文化、卫生、国家体育、广播电视等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管网的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等等。
以上三类投资只是大体的划分,实际上,在具体分析和操作时,各类投资在外延上有时互有交叉和重叠。
二、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的最适宜领域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的最适宜领域是什么呢?尽管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在此不可能逐一涉及,但根据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和取向,笔者认为,在上述三类投资项目中,公益性投资项目应该是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重点;基础性投资项目主要是利用财政投资,积极引导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投资;对于竞争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应彻底退出。但对于一些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高新技术研发项目,财政资金可以有选择地给予扶持。由于三类投资在外延上的交叉和重叠,财政资金的具体投资方向及投资方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领域来加以考虑:
1.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典型的形式,莫过于各种形式的公共基础设施。所谓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由国家或社会投资所形成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一般来说,诸如各类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是在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时,应予以优先考虑的合适领域。然而,所谓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并不意味着国家在这方面,也采取过去那种包投资、包建设、包经营的做法。恰恰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如地铁、公路等项目的投资来源,应以政府的财政资金做引导,鼓励和吸引各方投资的参与。如可以利用BOT、TOT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开发和运营。这样不但可以减缓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该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2.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
基础产业是对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的总称,它们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基础产业一般应包括农业、能源、邮电通信等部门。其中,农业是基础产业中的一个特殊的产业,它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它也是一个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当前我国农业的物质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农产品属初级产品,在需求方面的弹性较小,经常保持相对稳定,而供给方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波动性。这种供需不平衡状态的经常发生会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而这又是难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因此,财政资金应加大对农业项目的投入,改变对农业投资比重偏低的状况。而邮电通信业作为财政资金投向的选择之一,重要的是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经过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的邮电通信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这更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介入。就能源项目而言,财政应着眼于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对一些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以及易于独家垄断的资源供应项目进行投资。
新兴产业是指以高科技研发为依托,能带来高附加值的,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就业机会的、标志一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水平的产业群体总称。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由中小型风险企业开始。因为这些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风险比较大,又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往往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要使其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需要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给以财政资金的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支持新兴产业的方式并不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是要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这些项目的投资积聚资金,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但这并不是我国目前的以财政资金为主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而应是社会资本(含居民储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3.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适宜于财政投资的资源开发领域,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
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主要包括: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具有某些自然垄断特点,即宜于独家垄断,以保证取得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最低生产成本的资源开发和供应项目(例如城市供水、供电和煤气);以及大规模、有计划的国土开发项目。国外诸如美国对其南部、西部及山地各州的长期开发,国内如对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等等,都是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应予重点考虑和确保的。尽管这些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不可能由政府单独承担,但政府对上述投资和筹资的义务与责任,则是始终不可推卸的。
(2)人力资源开发投资
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是重要而典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指教育。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各国政府可以说都毫无例外地参与了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除了极少数的私立学校(主要是教会办的学校)以外,各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投资,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级财政分别提供的。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教育具有极大的所谓“外溢性”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有着广泛的、决定性的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整个社会普遍受益;其次,从社会再分配和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财政资金投资于教育,有利于缓解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与分配不公现象,通过公共教育,使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权利。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的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应适当向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倾斜,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
(3)智力资源开发投资
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要指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历史地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经历了一个从科学家的个体性研究发展到主要由国家进行统一协调的过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日渐增强,政府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国家财政亦逐渐成为政府对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政府的智力资源开发投资已成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强一国经济竞争实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宏观调控手段,也是一项单靠私人部门、个别企业或社会团体难以胜任的国家公共事务。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完善。大量政府投资工程由使用单位临时组建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缺乏,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工程建设知识,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业务不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违反科学基本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组织管理不善,项目管理的主要精力在形象进度上,
工程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有许多单项工程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
2、项目投资控制不严,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问题严重。有的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前基础资料不全、不准,设计工作深度不够,没有科学合理的概算或投资概算缺乏科学依据;有的项目为了项目易审批,人为压低概算,搞钓鱼工程,为项目超概算埋下隐患;有的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资金评审,就盲目决策确定投资计划,投资计划的随
意性较大;有的项目随意更改施工图,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项目投资。
3、项目资金管理不严,挤占建设成本,虚列投资支出。一些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水平较差,监理工作不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基建资金的使用、工程价款的结算和费用的支出,审核把关不严,未按工程概算或预算控制成本和费用,致使有的费用支出不合理,甚至出现多付工程款、挪用资金现象。有的建设项目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挪用国家建设资金,直接搞计划外工程;有的建设项目多方联手弄虚作假,虚列工程建设支出,套取国家建设资金。
4、项目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监督不到位。按有关法律规定,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负责制和中介审定制,建设单位对项目资金具有自有裁量权,投资额的提出、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及设计施工变更,均由业主组织或实施。建设项目的标底编制,投资变更以及投资结算等都由中介机构审定,而中介机构一般听命于项目业主,支出是否可
列入项目投资,均由项目业主操作,项目建设中缺乏监督制约机制。
二、财政投资评审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可以为财政支出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为财政部门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1、财政投资评审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财政投资评审通过测算、审核等技术工作,对财政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追踪把关,对项目工程概预算和竣工决(结)算审查,强化了财政的预算约束。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面的评审与监督,强化和和规范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质量控制,确保财政预算资金使
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如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核定环节实行“先评审、后核定”,为项目支出预算的核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从源头上节约了财政资金;在项目决算批复时实行“先评审,后批复”,提高了财政部门决算审批的科学性,对项目资金结余和评审审减的财政资金,实行按投资比例上缴财政预算的办法,有利于强化预算管理,节约财政资金。
2、财政投资评审有利于强化财政投资预算管理职能。财政投资管理职能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财政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缺乏技术依据,基建项目是以概代预,预算安排难以细化,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项目资金出现结余、闲置、截留或是挪用。通过开展财政投资预算评审,采用工程技术和财务审核相结合的技术手
段,就可以在概算的基础上根据评审结果科学的编制和核定项目支出预算,使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程序比较完整,避免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力,有效地规范财政投资管理行为,提高政府投资的使用效益。
3、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好项目投资关。工程概算评审是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环节,财政投资评审参与项目建设前期的评估、论证,通过对项目概算的编制和审核,从源头优化设计,确保项目设计方案的合理、优化、经济,为控制项目预算投资和决算投资做准备;通过工程预算的评审,科学核定建设项目财政投资的实际需求,并使其与部
门预算等措施相配套,可以有效地控制部门申报工程投资的随意性,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达到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
为纠正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与财政预算改革相结合,加大对财政投资项目的预算评审。
要加大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纳入部门预算的力度,保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对项目单位申报的项目预算,通过预算安排前的预算评审,实现关口前移,把审减的资金切实节省在财政预算内,否则一旦预算下达后再发现问题,势必加大资金追缴的难度,同时也相应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只有实行全面的预算评审,才能真正规范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审减资金才能切实节约到财政预算中来。
2、与国库集中支付相结合,建立财政投资项目拨款评审机制。
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是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财政支出改革的一个方向。建设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缩短了资金在部门、单位和银行间的周转时间,从制度上杜绝了建设资金被挪用、截留、浪费的现象,为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因基建项目国库集中支付对象比较分散,且根据基建财务制度规定,基建支出是严格执行“按基本建设程序、按年度基建投资计划、按年度支出预算、按工程进度”的“四按原则”拨付资金,因此,要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专业技术优势,在财政国库拨付资金之前,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进行评审,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单位不按基建程序办事、
随意扩大和提高建设规模及标准等问题,既有利于规范项目单位财务行为,避免项目投资“三超”现象的发生,又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款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势,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结合,建立政府投资效益评价体系。
因基本建设工程、大型修缮等项目支出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多样性等特点,建设项目之间差异大、建设周期长、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为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杜绝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和低效使用,应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专业技术优势,探索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结合项目投资预决算评审,准确反映和分析财政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客观评价,为政府优化投资结构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4、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建立投资项目跟踪评审机制。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海外投资 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海外承包、经援工程和技术服务项目的业务规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增长,但参照国际工程承包和服务项目进行比较,我国的海外投资项目总体上仍然偏重于中小型项目。这些投资项目数量很多,但地点分散,规模不大,在管理上有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如何加强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已成为“走出去”企业管理重要课题。
1、市场调研阶段,财务部门调研要先行参与。
海外投资较国内投资风险大,控制难度高,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研,防止盲目投资。从财务角度,需要了解市场的税收政策、总体税负水平、税收优惠和经营环境,东道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银行服务水平和当地员工素质等因素。不管最终能否进入该市场,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为可行性研究和投标报价阶段提供决策支持,也为竞标成功后的财务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做好充分准备。从调研的专业程度方面考虑,中小型投资项目可能难以做到向大型投资项目一样,专门委派国内或国际事务所或咨询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从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提供全面、详尽、专门的风险分析和可行性论证,但中小型项目依靠积累的经验,通过现场人员的实地考察、官方信息和网站资源上,一般都能得到东道国的必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类整理、去粗存精,基本都能够满足基本投资评价信息需求。
2、加强培训,提高派驻财务人员的素质。境外工作性质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独立开展财务工作的能力,具备会计核算综合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和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管理的能力。在考虑和选择外派财务人选时,应综合考察他们的语言能力、基本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个人品行。只有派驻合格的财务人员,才能谈得上加强工程或项目的财务管理。我国中小型投资项目的特点往往是人员紧张,尤其是财务人员,常常有一人多岗,甚至有非专业财务人员兼职财务工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企业一定要在派驻前要对所派人员进行必要的财务知识和政策培训,尤其对兼职财务人员,充实其业务知识,了解公司对海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项要求,财务报告的形式和报送要求,明确联系和沟通、汇报机制。
3、重视海外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基础工作建设。即便在中小型海外投资项目中,企业应保证对每个项目派驻至少一名专职财务人员或熟悉财务知识的管理人员,并对其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政策、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程序、报表要求和形式予以明确,并给予可操作性的指导和建议。对于无法满足专职财务人员的小型投资,投资企业可在项目前期派遣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在项目上临时工作一段时间,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起来后,再考虑交给新派出的专职或兼职财务人员。
4、积极利用当地资源,建立和完善财务和税务管理体系。不同国家对于外资企业都有不尽相同的政策和管理要求。即使经验再丰富,受制于工作时间、语言和东道国工作环境、会计准则差异等因素,中方财务人员对于当地税收政策、法律法律的了解和把握,与当地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相比,都有不足之处。这时候,积极与东道国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通过雇佣和服务合同,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人脉关系,获取他们的专业服务和咨询意见,对于合理和有效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条款,规避税收法律风险,出具专业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即使是投资额比较小的项目,也要尽可能要利用当地资源和专业服务,而不能为节约成本而完全依赖中方财务人员。这类支出通常都能带来更大的效益,至少可以对可能的风险有基本的准备和防范。
5、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海外投资项目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市场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并且距离遥远,除非亲临现场,国内的管理人员难以完全实地掌握到项目开展的第一手资料。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就主要依赖于现场管理人员而不是总部管理层,现场决策需要主要依靠一线人员做出,总部则为其做出正确决策进行辅助和监控,也就是说,主要依靠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间接管理模式下,财务预算决算成为加强管理的主要工具。计划和预算本身就是管理上用以加强沟通、激励和控制的工具,制定预算的过程,就是促使管理人员分析面临的风险和机遇、自身的优劣势(即SWOT分析),设订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和激励项目人员的过程。也可依赖于预决算管控项目收入和成本,以及其他非财务性指标如市场份额、质量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等指标的实现。因而建立科学有效、灵活弹性的预决算体系,是企业加强对海外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方式。
6、积极利用先进通讯手段,加强财务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动态财务情况。及时跟踪工程项目进展、财务结算、汇率变化、东道国政策变化、报表编制和报送完成情况,对于分析和控制海外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和通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沟通交流日益快捷,成本也不断降低,国内的投资管理部门可充分利用电话、邮件、传真和网络实时交流等手段,加强与海外项目组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在第一时间取得财务数据,及时分析把握风险,讨论应对措施。
7、加强财务分析,定期进行财务审计,防范财务风险,不断提高海外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公司要定期将海外投资项目的财务成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包括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实际成果与预算或可行性研究之间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可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公司总部需定期对海外项目进行审计和专项协助,了解和评价海外项目执行公司财务管理政策的情况,分析东道国税收财政政策的变化,了解项目现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难点疑点,评估存在的财务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有效地解决项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和最低的限度。
8、强化对海外投资项目的资金安全管理。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是海外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如何做到既保证投资项目和资金需求,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行,又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率,控制项目成本和资金风险,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和东道国对外资的管制程度做具体安排,而项目的银行账户开立、币种选择都需要与之配套。国内有些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对海外投资采用了严格的资金集中管理、收支两条线原则。中小型项目的投资方不一定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源,但可借鉴其经验和做法,根据项目和东道国的实际情况,对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设置适当的控制程序,保证项目的运作和资金安全、收入及时到位以及账款得到及时处理。
总之,通过周密科学的前期调研、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及时的信息交流,借鉴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就完全能够控制财务风险,保证投资项目投资效益和企业意图的实现,。在当前国际市场情势下,对于我国中小型海外投资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舯志.海外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国际商务财会,2009,12.
关键词:财政投资;项目;造价;管理控制
财政性投资工程,就是由财政投资,委托相关单位或机构负责实施,对危旧厂房、城市基础设施和旧村居进行改造建设,以改变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生活环境、盘活土地资源。而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贯穿财政工程管理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怎样节省财政投资、让投资效益最大化?怎样对财政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与管理?现结合我单位对财政投资工程造价审核与管理的实践经验,简述如下:
1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他的相关费用,它实质上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也就是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工程造价管理则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
2 当前财政投资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目前财政投资项目造价控制正在逐步加强,但实际执行时,仍有部分项目存在初设概算超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超初设概算、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的“三超”现象。
(二)边设计、边施工,因考虑不够成熟,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众多的设计变更,让施工单位返工,造成大量浪费;减少施工过程中各工艺流程所要求的时间,违反质量管理条例,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竣工后返修率高,维修量大,最终增大资金投入;违背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项目业主多为机关单位或指挥部、建设办公室等临时机构,管理经验不丰富、无固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无力承担工程项目的管理,亦无力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无法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创造出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品,无法减少浪费,节约投资,使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参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绝大多数工作只限于图纸上、办公室中,往往“四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处于静态控制阶段,通常只强调竣工结算,而忽略事前、事中的控制与管理,特别是事前管理。
3 加强财政投资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保证财政投资的合理性、科学性
(一)加强决策阶段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见,决策工作务必超前,不可滞后。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决策阶段的管理是重点,它虽投资少,是影响造价的最大因素,决定着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应充分论证各个设计方作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可行的项目再制定出建设计划和完成计明确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委托设计单位根据可研报告和方案论证的宗旨图深化设计,报相关部门下达建设工程立项和投资计划批复,提前作好建设前备工作。
(二)推行项目管理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显。凡财政投资工程均应全权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工程管验、信誉良好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业主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安全、工期、合同和造价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前期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和后理验收、维护、移交等工作,形成真正的“交钥匙工程”。过程中责、权、确,监督到位,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事后审计、考核,势必事半功倍。
(三)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招标。设计阶段不仅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关健性,而且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
(四)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编制工程概预算是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的工作,应该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控制建设投资。为概预算编制人员应深入现场,搜集第一手资料,掌握市场动态,了解最新工技术,避免漏项、缺项,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反馈造价信息,主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而委托财政局在审核概预算时,亦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臆断,既不高估冒算,也不能过分压质压价,使工程达不到设计效果,科学、准确地下达投资计划,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依据。
(五)招投标活动是政府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滋生腐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招标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1、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对清单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也即对清单编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编制人员必须深入现场,熟读图纸,清单编制不得漏项、不得少算或多算,且对项目特征、工作内容应作详细描述,因为量的风险是由业主承担。
2、招标文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内容应全面,科学、且有针对性。对招标文件实行会审制。重点审查工程招标范围、计价方式、计价原则、结算办法、评分办法、限的设定等内容,针对该工程的具体特点,对不适用的一些结算办法、评分办法作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以达到选择有实力的施工单位,确定合理工程造价的目的。
(六)施工过程中,加强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控制。一方面要按照工艺流程和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但变更后的总造价原则上应控制在投资计划的范围之内,不得随意提高档次或扩大工程范围、增加工程内容,增大政府投资额,导致超概现象的发生。
(七)提高造价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社会监督和控制。一方面,要提高造价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观念,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力度,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另一方面,要聘请有资质造价事务所参加全过程造价控制,加强社会监督和控制。
4 启示及建议
(一)启示:政府决策应有前瞻性,财政投资的决策过程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以保证财政投资工程能有一个正确的社会目标。财政投资工程的管理,应实现相对集中的专业化管理,以提高财政投资的社会效益和使用效率;应体现一定的分权与制衡原则,以有效地防止舞弊;应注意程序的合法性与完整性。
(二)建议:
1、造价管理人员在工程竣工后,应收集整理工程资料,建立造价数据档案库,并对工程进行后评价。一方面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可以收集造价信息资料提供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待以后项目投资决策时起参考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将依靠自身力量努力打造“交通投资”品牌,力争早日实现稳定、丰厚的投资收益,为集团“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补充性资金。期间,公司每年对外股权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累计对外投资预计将达到4亿元,预计综合投资收益率不低于15%。
公司投资领域已涉及地产(住宅与商业)、金融、能源和文化传媒等领域。“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继续深化对上述领域的投资,进一步进入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地产领域的保障房项目、金融领域的基金投资项目。
随着公司对外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投资项目的日益增多、投资领域的日益延伸,加强公司对外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确保公司投资项目的收益和安全将成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如何加强对外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和及时回收投资收益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按照财务标准对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归类、跟踪和监控
对外投资项目的收益可以有会计收益与财务收益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上看来,只要账面收入大于账面成本,即意味着收益的取得。而在财务上则首先要求实际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即现金净流量大于零;考虑到时间价值因素,不仅要求现金净流量大于零,更要求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考虑到机会成本因素,不仅要求净现值大于零,同时还必须大于机会成本。
公司应根据财务标准对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分类和实时跟踪,按照公司确定的投资项目收益财务标准,及时对已投资项目采取加大投入、保持现状、及时清理退出等措施保证公司投资项目的质量,也保障了公司的整体利益,控制和促进公司投资活动的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外派监事会财务监督工作
1、加强以财务为核心的全程监督
外派监事会通过列席参加相关会议、开展调研、查阅报表、实施质询、专访谈话等方式对企业重大的财务情况、资产运作、资产质量及经营者行为等实施全过程监督,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基本环节,有效发挥监督职能。
(1)以重大决策为重点开展事前监督。在企业决策前,监事会可对有关决策项目提前介入并调研论证,着重从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角度进行判断,向决策层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企业决策时,监事会可以对企业决策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以重大经营活动为重点开展事中监督。外派监事会要紧扣企业中心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监督检查,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确定检查目标和检查工作方案,有选择地对企业重大投资、重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经营活动深入了解,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和建议。
(3)以企业存在问题的督促整改为重点开展事后监督。外派监事会要对企业财务运作、投资担保、经营效益、资产运营、利润和薪酬分配等重点问题进行审查,对已发生的问题或存在的隐患,要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促进企业规范运行。
2、加强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的监督
强化监事会财务监督职能,必须加强对管理环境和管理机制的监控,尤其要加强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监督,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有效性的评估,评价企业内控制度在合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性、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有效性,督促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人员管理
财务上对人的管理,即对外派投资企业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而定。如果没有适当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对人员的管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行严格的选聘标准
财务人员良好的素质是公司向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和出纳以保障公司利益的关键。
2、实行专职制度
对于向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负责人和出纳建议实行专职制度,便于更好地掌握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实行定期汇报制度
公司财务部门每月召开一至两次部务会议,专门汇报交流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及管理
心得,其中重要的财务信息应及时汇成文件上报公司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以利于公司对投资企业的管理。 4、实行定期培训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尽决跟上这种变化,公司财务部门需要不断地培训。定期培训制度一是适应会计制度的变革,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向国际惯例靠拢,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了解,以适应国际化的步伐,三是加强对科技动态与财会专业的发展等相关业务的了解,比如,已进行过包括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企业价值评价、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税收政策的比较、网络与会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异同系列专题培训。力求使派往投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拥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及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
5、实行外派人员:重绩效考核制度
公司对于外派投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出纳等财务人员,除了参加投资企业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考评外,更主要是要参加公司对外派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四、制度设计
设计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系统、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对投资企业管理的有效实施。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贯穿于公司资金一资本化一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的技术是 否先进,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公司的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公司要制定一套标准的《尽职调查一财务可行性分析工作底稿》,从搜集资料的完整程度到资产、负债、权益的个体评价的认定细节做规范性的描述,使投资评价工作有章可寻,对投资项目的论证过程起到既有提示又有要求的作用。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退出时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公司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公司对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必然阶段。一般在公司与投资企业签订合同文本时,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应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其中包括由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和出纳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公司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公司在投资企业的收益权。
五、管理手段
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财务负责人单任制和轮岗制
财务负责人单任制即由公司派出唯一的财务负责人,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高。但作为国有企业,公司必须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同时,公司规定外派投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任期三年后进行轮岗。
2、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
对所有公司对外投资企业,采取聘请我们信任的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