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设计专业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创新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名称:甘肃省非艺术高校艺术设计创新营造实验课程研究(GS[2015]GHB0919)
为了让实验课程教学达到实验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环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考核方法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课程活动的质量。
一、非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现状
(一)考核方式单一无创新考察
创新意识是设计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非艺术设计学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作品和实践报告,非艺术类院校实验课程考核体系,依托工科性质的量化标准,这种模式不符合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比如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绘画实践和设计实践课程的要求,导致非艺术设计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考核不符合专业特色,考核方法不完善,不能科学的制约评价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验情况。很多非艺术设计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实验课程,值体现在设置中比重相对较大,但在教学管理和考核上却淡化了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要求,忽略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验与工科类实验的区别与特殊性。
(二)实验课程考核的主观性
艺术设计实验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及过程都主观制定,随意性很大,对实验课程考核只停留在实验报告和平时考勤,对学生实验真正的意义无涉及,缺乏科学性,作品考察只作为辅助参考。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实验不重视,应付心态较强。艺术设计实验课程不同专业考核要求相同,平时实验考核没有考略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未从专业角度出发有效进行评价,没有达到考核促进培养的目的。
(三)实验课程考核缺乏公平性
非艺术设计院校考核实验课程内容由任课老师自行自定,学生不了解老师的考核标准,出现了老师在考核评分中的随意性和人情分的影响现象,考核评价缺乏公平性,考核标准缺失。使实验课程考核不能反映教学效果,实验没有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无法完成对自我的认识。
(四)实验课程考核功利化现象严重
大部分学生是迫于毕业压力,要求分数过关就好,对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他们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习习惯依然是高中的学习状态。实验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果有设计方案或者制作等,学生能力不行的有找人代做作业的现象。这样的实验考核方式只看结果和学生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依据的要求。使学生养成应付的心态,对待实践课程的学习重视不足,无法认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的情况的意义和目的。
二、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教学考核是一个多重评价综合性的问题,它既包括学校、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效果的评定也包括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评定。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对实验教变化性学水平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团队
艺术设计是一门教学模式灵活的课程,具有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学科,因此特定的课程性质决定校内外实验课程环境的多变性的特征,也使得不同专业方向实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在考核评价方面,应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对应性的进行实验教学环节当中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考核,结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邀请一些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行业领域里的专家,组成评价团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一方面让学校对专业特点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生专业情况,给予后续就业打下基础。对教师的实验课程指导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同时给予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改善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实验课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每门实验课程结束之后,将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展示,实验教学评价团队给予指导和评定,改变通过学生实习报告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检查评价水平,而不是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结论的做法,结合多方意见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对实验课程进行完善改进,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促使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开展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采取不同的评教方法,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地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如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将学生实验课程过程中的作品参加各类各级竞赛,也按获奖等级计算不同的工作量。也可以通过选课的情况体现教师的评价情况,学校一般采用学分制,每门课可有几个老师同时带,选课人数少的,会自动取消教师课程,通过由学生从多角度对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课程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建立实验课程学生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形式,由教师、学生、教学评价团体共同构成评价的主体,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实验过程由学生互评,占分30%;实验态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由教师评占分40%;实验的成果可由相关考核团队进行评价,占分30%;通过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的考核和督促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态度,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中真正需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对知识和内容进行调整,在企业团队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习中可以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四)注重实验课程过程考核
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课,其考核方法应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例如艺术设计绘画技能、手绘技能的实验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该实验课程重点在平时的技能训练过程。实验考核应该采用过程考核的思想方法。从课程前期准备、课程过程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过程中技能掌握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报告和作品等方面来考核绘画、手绘能力作为实验考核的结果。在实验课程过程考核方向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艺术设计类的学院的考核标准。美国教师采用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过程的的理性化评价标准,包括出勤率、平时课堂的实验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最终完成的作品几个方面考核。实验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表达次数及能力、对实验过程问题解决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以及和其他同学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比较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学生不会出现作业拖拉的现象,最终成绩采用综合评定结果。实验课程过程中的比较和评价通过作业展览形式表现。可以借鉴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考核中,加强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的评价,不再是对学生实验课程结果的评价。实验课程教师可将一门实验课程分若干时段考评。在老师的实验考核也注重过程考核,教师多进入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这样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客观的做出成绩评定。
(五)建立实验课程整体考核体系
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含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侧重对过程评价,不仅评价教师的指导过程,而且也要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监督教师和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既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也要有专项评价也要有综合评价,能反映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实验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其考核标准可以部分量化,对于较难评价的问题,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价。重点的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评价方式细化,其课程评价体系中应包括课程目标的评价、课程实施的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结构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获取评价信息、信息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处理五个阶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的制定应该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培养目标的差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评价系统。评价的过程同时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出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不是成为被动的接受评价的产品。考核过程中教师、学校要通过应当吸收多元化评价主体们的意见,而不是为了满足单一评价主体的意愿而改变自己的实验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中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学风格,这才能满足学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非艺术设计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学生们的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掌握每位学生的专业水平,艺术设计实验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仅对学生实验过程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仅凭一个作品或者一纸试卷,无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组件考核评价团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灵活和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考核,针对艺术设计不同专业建立立足本装也发展特色的考核评价细则。及时反馈实验课程中教学的不足,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实验课程中能力提升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适应以后的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林.艺术设计专业重过程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研究[J].包装世界,2014(5).
[2]孙丽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探索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0(7).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 教学体系 实验室建设
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全国已有近千所高等学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是,在大规模招生面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设计艺术类专业教育存在的很大的不足,如: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育理念落后、实践少、创新能力较弱、同质化严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脱节等。从而导致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中形成了非常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是艺术设计类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这种现实矛盾的出现,让我们必须思考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以市场的需求,找出一条合适的艺术设计教育道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潜力,为社会培养出的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我国31所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的院校之一,其设计艺术学院现有工业设计、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其设计艺术学院近年来一直紧扣市场需求,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一群面向企事业单位、生产第一线的从事相关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本文结合陶院设计艺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一切教学实践活动都是镜中月,水中花。因此,人才建设是教学改革能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的认识和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内扶外引并重,优化教师队伍。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本专业教师积极努力提升学历与职称;邀请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知名的设计大师和教学名师来校讲学,使教师接受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通过鼓励教师去其它高校做访问学者和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等手段,促建教师设计理念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为提升专业实践教学实力,学院积极外引,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如陶院设计艺术学院利用江西省的“井冈学者”人才政策,特聘了设计学专家,同时,也招聘了日本、韩国和国内艺术高校的博士进入教师队伍,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素质。最后,师资队伍建行还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利用动力和压力促进教师成长。优秀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学校主管部门对青年教师的考核一定要有长期规划,要循序渐进,同时还要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例如教师的工作室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此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2. 完善教学体系结构和改革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既不能完全归属于艺术,也不能完全归属于文理,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体系结构的设置上,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应与美术基础课有所区别,课程计划中应结合专业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等方面内容。其次,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架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的确定三者的比例关系,合理的安排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开课时间,增加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加大选修课的比重,现在学校基础课以及专业必修课设置过多的必修科目,自然压缩了学生的选修课,因而学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自己真正偏好的领域或者方向,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最后,要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和管理。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及成果的最终体现,毕业作品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实践,对于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在现在艺术设计课程授课中注重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教师没有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难免出现整个讲解空洞,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过去注重设计观念的培养,向兼重具体操作、概念设计与应用设计相结合。实践证明,产学研的教学模式能促进了学科建设的正常发展,对培养优秀的设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环节是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在很多高等院校虽然招收艺术设计类专业,但确不愿意提供经费,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导致学生实践少、动手能力差,这也是艺术设计类学生难找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因。设计类实验室能改变纸上谈设计局面, 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使设计有了从灵感通往实物的高速道路, 从而使设计概念具备了更实际的可操作性。如景陶设计艺术学院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室建设的经费,设有媒体艺术、数码影视、工业设计、环境艺术、印刷和计算机等多个实验室。当然在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中要注重和理工实验室建设的不同,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有可行的考评方式。
学生的实践教学,还要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入社会,参与到公司运营中去,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在社会需求中得以检验和提高。如景陶设计艺术学院有校内外实习基地十余个,与长虹电子、TCL电子、欧神诺建陶、乐华卫浴、东鹏陶瓷、昌河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宁波美术馆等各行业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设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形势下,紧扣市场需求, 加快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左小平, 邓元珍.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装饰,2009(1).
[2] 彭澎. 《构建师资队伍,培养艺术设计人才》[J]. 艺术评论, 2011(8).
[3] 喻建十, 兰玉琪. 《浅谈发挥专业优势,建设创意基地,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1(9).
[4] 成蕊.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艺术教育, 201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工学结合;工作室
一、“广告设计工作室”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和优势
广告设计工作室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共融性,具有极大的优势。
1、引入“广告设计工作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广告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提倡用实际项目代替传统的课程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采用“目标分解、任务驱动、技能培养、滚动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设计和分析创作目标、情境,使学生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分析、理解设计专业知识,积极操作来完成创作目标任务。“任务驱动”给艺术类学生提供了自学、创新的空间。
2、有助于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校企双赢
“广告设计工作室”的教学坚持实训基地=教学基地的原则,提倡与实训基地共同完成教学,教学场地由教室向市场、企业、社会延伸,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企业为学校教学提供实训场所,参与学校的教学实践;学校为企业提供无尽的创意资源,以期双方达到共赢。
3、有助于实现学生与市场的零距离融合
“广告设计工作室”教学坚持以任务驱动,整个教学就是一个大项目分成了若干个小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职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在实施工作室项目教学时,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从而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使学生对社会的实践直接在教学中完成,这种“准工作”模式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期,他们毕业后就能以“熟练工”身份适应社会的竞争。
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广告设计工作室”教学中的项目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包括对新设备、新工艺的认识,各种工艺流程的操作实训,以及产品开发、品牌筹划等方面的经验,因此教师通过工作室的教学实践可以不断充实自己,专业综合能力会得到较快提高。
5、有助于促进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广告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部分地解决了当前艺术类专业的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偏颇的矛盾,填补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空白。可以说艺术类专业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重点不是大师、大家,而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能力和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上,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更为重要。
二、广告设计工作室运作方式
广告设计工作室运作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每个学期,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设计课题及社会真实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报告、工作进展册和设计实物。其中,对同一个课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自主组合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指导老师推选或是学生自主选出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自己的组员的情况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的形式灵活多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
三、总结
广告设计工作室教学改革最主要突出的是与企业联动,实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现课程与生产相结合,建立学校教学、下企业实践、为企业社会服务的课程项目化特色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区位限制,扩大了课堂的形式和内涵,师生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双向交流,极大地拓展了师生的交流渠道,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对艺术设计类工作室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从实践层面上对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提出构建一套特色的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的步骤和方法。通过研究将对我校乃至整个云南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对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就业层面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瑜.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的形式与管理[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18).
[2]华玉亮.设计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探索[期刊论文]-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06).
[3]胡成明;胡承武 浅析高职设计教育改革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期刊论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项目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的探索对教学改革中有效培养人才具有实际的意义,项目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一方面通过设置工作室引进设计公司在学校开设项目式工作室,另一方面也主动成立以教师团队负责的校办工作室,两者都把工作室引入的项目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新余学院经过几年的工作室的建设,逐步形成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师项目工作室:室内设计项目工作室、景观设计项目工作室、包装设计项目工作室、广告设计项目工作室等,专科学生二年级下学期开始自带电脑进入专业工作室,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各级别课题、各类竞赛、社会义务服务等项目达到培养实践人才的目的。
1.项目式工作室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
学校与设计公司在校内一起组建教学实践平台,并同设计公司骨干共同制定设计人才训练的方案,在方案的指引下出台学生课程的培养计划,这样可以使计划能够有效地适应设计市场的要求,计划的实施需要与公司骨干共同协商来校进行课堂指导,骨干授课可以使学生较早地投入到公司的设计项目中。可以采取与公司共办设计比赛,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新余学院每年都会参与或与公司合办各级别的设计竞赛,这不仅可以加强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实践设计的机会。目前,与新余学院有意向签订合作的设计公司有3家,这3家公司都是新余本地知名度较高的网站设计公司、广告公司,这几家公司主要面向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合作公司可为学院毕业班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2013年,新余学院的目标是在原来合作的公司基础上增加不少于3家校企合作单位,为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设计实践平台,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使学生适应市场、融入公司、服务公司。
2.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内容是以市场项目为导向,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突破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中后期到项目式工作室进行实训和培养学习,都是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来展开的。市场中典型的和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被引进是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工作室教学的核心,也是关键的元素。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项目引进前、项目实施中以及项目结束时的方法,在引进设计项目前,工作室教学团队需要根据市场和教学的需要进行全盘、综合的设计和规划。规划思路应该是先确定项目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与学生本阶段的能力培养相适应,然后再将设计项目与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的专业知识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处理,同时需要教学团队设计好项目质量评价的标准。在设计项目实施中,要注重教师、设计公司骨干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重通过教师和设计公司骨干对学生的鼓励、尊重和积极引导来发掘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项目结束时,教学团队需要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地阐述项目的设计思想和项目的形成原理,同时各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完成设计项目的推广、展示设计等相关后续工作。
3.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实施
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实施按教学计划的流程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如下步骤:(1)将项目先引入课堂,根据项目分析出需要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2)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并分配给学生小组。(3)各学生小组制定出细化后的项目计划,并对项目进行前期的调研和有关的资料收集工作。(4)整理、归纳、分析项目资料并设计出项目实施的方案。(5)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根据设计公司的程序完成项目,同时设计公司骨干参与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提出指导(6)每个学生小组派出代表将本组的项目实施过程以及最后效果用PPT课件的方式进行阐述,并进行小组项目的自我评价。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提出指导意见,各小组根据意见进行修改。(7)项目结束时对项目进行展示,包括教师授课的课程设计、项目、各小组的项目设计等。
4.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评价
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评价跟其他教学模式评价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以学生的项目完成进度、团队协作能力来评价。(2)以学生对项目表现方式的个性化、项目主旨的创造性以及项目应用的可行性等创意思维能力来评价。(3)以学生对项目的了解、解决项目的应变能力来评价。(4)以学生对项目的展示效果、主题说明等表达能力来评价。(5)学生相互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6)以学生对项目设计全程的描绘等项目报告的整体效果来评价。
5.项目式工作室教学案例
项目式工作室教学首先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好各个具体的工作室,工作室设置既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又要照顾到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置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工作室时,我们对本地和附近地市的市场作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最后初步确定设置网站设计项目工作室、平面设计项目工作室和多媒体制作项目工作室等。每个项目式工作室都有一名专职负责人和一个4到6名教师和设计公司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项目式工作室专职负责人主要负责教学安排和项目的运作管理,制定本工作室的专业项目方向,以迎合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实践发展需求。新余学院项目式工作室设置情况如下表。
二、结语
关键词:设计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一、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今天,随意浏览一下高校的招生网站,或者打开一本《高校招生指南》,就会发现连农学院、商学院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包括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动漫、服装设计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500所本科、高职等各类层次的高等院校中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在读的学生有近五万。同时,每年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考生超过十万。
当前,产业结构革命、当代艺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等原因,世界各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设计教育理念已经产生,但是,由于中国内地的设计起步较晚,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仍然显得滞后,翻阅一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艺术设计似乎就是美术加装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跟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也明显脱节。另外,在不断扩招的式的办学中,艺术设计教育的软硬件的准备都严重不足,教师人数、教材、教学设备、实践场所都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因为师资的欠缺,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只能以美术绘画类教师作为替代,其观念的传播与传统的美术教育没有太大的分别。目前,国内设计教育的理念不清、创意教育能力培养不够、人才培养与产业联系不密切,有的院校即使强调了设计教育的特性,但也多是技能教育,与社会、市场、消费严重脱节,其培养人才难以适应中国加入TWO后,对具有本土文化意识的设计人才的需要。虽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的中国虽然拥有庞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但仍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设计大师。全球都可以看看Made in China,却几乎不见Designed in China,中国实在缺乏自己的设计与品牌。
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正面临重组,机遇与挑战共存。
二、“启迪创意、注重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
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的价值体现在通过物质的生产形势,通过使用功能以提升人类生活质素,它最终是面向大众的,因此设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一种积极的文化融入创造性的行为中,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设计不同于纯艺术的表达形式,它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面对泛滥的信息,显得有些被动而盲目。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所培养出来的设计师,不仅仅是生产行为的积极参与者,还应该是肩负社会责任的自觉者: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自省精神,以人为本,时时协调心手,协调技术理性与文化情感,在作品中唤起人们对来自于自身文明的亲切回忆。
但是单纯地沿袭传统的人文精神,设计的发展也很难顺应时代潮流。所以,设计教育要本着专业技术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宗旨,融合中华文化与世界新观念为基础,发展以高素质启迪创意为本的设计专业教育,善导学生发挥个人创意思维,扩展知识领域,提高文化素质。
设计,源于心,如果心无一物,设计何以附焉?但是如何将内心的构思表达出来呢?一一利用手,只有当心中所激荡的艺术创作灵感或艺术意象变成具体的图稿时,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因此,在设计教学中,要将“心手合一”作为施教方针,鼓励学生将创意融入生活,着力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实践精神及动手能力;借助专业训练和通识教育的结合,以激发自我潜能,启迪学生的设计创意。
以下,笔者就这一教学改革思路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课程建设的原则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在参考国外设计学院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设计教育的现状,重新设计课程计划并编写最新的课程内容,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课程。课程要特别强调创意的训练、中国文化的修养及学生的实践能力。
1,强调创意思维训练:课程内容可以从创意思维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两个基本点着手,探索思维发散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培训,开设《创意构思及视觉传意》等课程,从直线思维、水平思维及立体思维等不同的思考模式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冒险精神及想象力:同时。要将创意思维训练贯穿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启发学生创意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在跨文化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开设《中国文化与艺术思想》、
《艺术考察》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丰富的中国文化,培养其人文情怀;同时,开设《中国及西方设计大师作品评析》、
3,推行以实践为宗旨的开放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沟通,把过去“封闭型”的办学模式变为“开放型”的办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实际的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建立一种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设计教学新模式的基本特征:实践性与开放性、互动性与娱乐性、多媒体演示。
2,设计专题课(工作坊)的创新设计教学模式,
“工作坊(w。rksh。p)”是一个多人数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让这个方案如何推动,甚至可以实际行动。在工作坊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在反映设计活动的环境中,针对模拟的或真实的课题,以不同形式做多方面思维,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材料加以综合运用,共同负责工作坊“产品的全程生产”。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课程间的交叉与整合,学生能够更加融会贯通地将不同学科分支的知识有机组合起来,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打下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实战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融合产、学、研为一体。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组织形式: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引进新教学模式、革新课程教学方法,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抓住“设计”的基点,倡导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动脑”一一出创意,
“动手”一一出草图的“心手合一”的创作习惯。老师出选题,学生当场设计,并上台讲述自己的构思,回答同学和老师的提问,课堂里永远气氛热烈、沟通融洽,时时有灵感的进发和智慧火花的碰撞,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获得了开启思维、让想象力尽情发挥的空间,在这种小组讨论式、互
动式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被极大的激发,不但恢复了“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本来面貌,而且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激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双向互动的教学效果。
4,运用多媒体手段探索新型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
力求学科课程教学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全面整合,系统、多视角地将最新设计风格、最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辅以崭新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及自主性,鼓励学生将学习融入生活中。
5,突出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系统性,使学生通过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发展、设计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通过系统性教学达到引导学生、挖掘潜能的目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进展手册和设计报告书是教学过程系统性的一个重要部分,设计进展手册中翔实记录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轨迹和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设计报告书是学生设计思考概括展现的成果。
6,
倡导设计讲评的开放性:设计讲评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推销自己能力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进入市场做准备,设计讲评也是开放办学的一种方式,设计教学的好坏,由业内人士、教师、学生来评判,建立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使设计教育更贴近市场。
(三)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索
设计教育要始终与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同经济科技建立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跟企业、产业部门取得进一步的合作,使设计人才培养、课程策划、学科建设方面能够更充分地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要。
1实践课程教学;改变传统封闭式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加强应用项目的设计,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市场实际项目的需要得到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索性课题,让学生能够将一些前瞻性的课题和社会的具体项目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特别是高年级课程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项目设计和设计比赛活动,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性设计为创造性设计。
2。成立设计小组或者工作室: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设立设计小组或者工作室,支持及负责整个学校的活动设计宣传,亦为学校其它部门的项目提供专业意见。设计工作室可以作为教学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接口单位,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较大型企业方案,成为教学部门与社会其它单位及产业的沟通桥梁,同时,设计工作室还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高等教育要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因此,要与校外公司、企业建立联系,争取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要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了解业对人才结构和知识提升的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使企业能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维
由于当前教育管理制度的僵化,造成了艺术设计类型的教师资源枯竭、课程老化、僵化。目前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建造不是因为需要这些课程才开设,而是沿袭过去的习惯、按照现有人员的能力而开设的。原因有二:固定人员超多、教师的惰性,高等设计学院成了养尊处优的场所,没有生气,缺少创新思维。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要随市场、产业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以商业摄影来说。虽然基本原理相似,但是现在数码发展如此之快,如何迅速在摄影教学里面添入数码部分,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概念转变的问题。单靠现有学校的这些教师是无法如此迅速地改变内容的。
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团队,鼓励专任教师利用课余或者假期到行业企业参加实践工作,并能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引进行业、企业的设计总监、设计师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或者在一门课程中由专任教师讲授理论部门,专业设计师带着实际的项目来指导学生的实践,
三、结束语
具理解能力,汲养、消化、终身学习:
具思考能力,独立、自觉、主动积极:
具判断能力,辨别是非轻重、短暂与永恒;
具表达能力,谈吐、写作、融汇中西;
具分析能力,批判性、系统化的解决问题:
具创造能力,承传、创新、追求原创;
具合作能力,互动沟通,跨学科、跨文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