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嫦娥奔月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嫦娥奔月教案

嫦娥奔月教案范文第1篇

本学期,我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教学到文末的“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畅谈“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结果一名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到了“战士们没有大黑骡子,只有走到宿营地去”。此语一出,我不禁哑然。

本来,经过对前面课文的分析,我认为学生肯定会分析到“战士们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顽强”这一意思。可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他这样的回答,真让人出乎意料。我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回答“出轨”了,“只有走到宿营地”不就是含有无可奈何的意味了吗?岂不是与“战士们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顽强”相悖了吗?这不就与文章的理解大相径庭了。

还记得上学期教学《嫦娥奔月》一课,在解读“后羿追嫦娥”这一自然段时,按照我的预设,此时正应体会后羿回来的焦急。学生也如我所期,有潜入文本抓后羿的动作的,有依文想象后羿、嫦娥的言行的……大家都感慨于后羿与嫦娥的分离。

正当我得意于自己的精心引领时,一只手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老师,后羿为什么不射月亮?”此语一出,让正得意的我防不胜防。我没想到他会“出轨”,都有点结巴地问:“后羿为什么要射月亮?”其他同学的目光也一起投向了他,“后羿不是能射日吗?那他射下月亮,不就能与嫦娥团聚了吗?”听完他的发言,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嗨,真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这只手,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学生。不过,他两次的生成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当时我略作思考,觉得这个问题不能轻易放过。于是我放下原有的步骤,组织学生讨论了“后羿为什么不射月亮”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后羿对妻子的爱,认识到善与恶要区别对待,认识到后羿是再一次为了百姓着想!就这样,学生在“意外问题”的讨论中加深了对后羿美好品德的认识。课堂教学由“出轨”而再次“入轨”。文本的解读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而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认为他的回答偏离了中心,没有价值,就直接否定了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我不由的陷入了沉思,并对课堂生成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新课程应予以关注的,应该在课堂上并存。“预设”是教者的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而“生成”则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越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可以说,课前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现代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形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如今的语文课堂已经是开放的、活泼的。课程上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开创了探究式学习,而这也正决定了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预设,也要有师生即时的生成。

纵观两学期的两个案例,个人认为: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做一名合格的“导游”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身边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感受到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也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民主而开放的教学中,教师角色虽与学生平等,但却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作为“首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教案,通过问题,通过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讨论、分析、反馈的过程中慢慢地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变被动为主动,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所有学生都爱学。只有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领下不出轨,听得真,想得深,逐渐的变“学会”为“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与学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效果。

二、用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有效的调控

无论教学怎样改革,“有效的课堂”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课堂上的生成又不可能让我们事先掌握。因此,课堂上我们必须用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分析他们的思路,或分析他的问题的利用价值。在《嫦娥奔月》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讨论“后羿为什么不射月亮”。学生经过思索,有的说“后羿怕伤着嫦娥”,有的说“月亮并没有像太阳那样危害百姓,后羿不忍心射他”。听了他们的发言,我很高兴。说“后羿怕伤着嫦娥”正显出学生认识到后羿对妻子的爱,说“月亮并没有像太阳那样危害百姓”正显出学生认识到善与恶要区别对待。这不正是对前文教学的最好回顾吗?后羿爱妻子才不吃仙药,爱百姓才勇射太阳。我的教学热情高涨,随即就乘胜追击,提醒学生后羿不射月亮可能还有原因。学生暂时语塞了,我见状点拨学生“后羿有没有把太阳全部射掉”。话音刚落,那位“出轨”的学生反应过来了:“老师,射掉月亮老百姓的夜晚就要生活在黑暗中了,那多不方便,后羿是为了乡亲们才不射月亮的!”多么精彩的回答!学生意识到了后羿是再一次为了百姓着想!就这样,学生在“意外问题”的讨论中加深了对后羿美好品德的认识。课堂教学由“出轨”而再次“入轨”。文本的解读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后来,这篇课文的教学结束之际,我也“意外”了一次,给学生布置了一条教案上没有的作业――小练笔:续写这个故事。学生在习作中有的写“乡亲们来帮助后羿”,有的写“乡亲们去求后王母”,还有的写“逄蒙在唾骂中抑郁而死”……虽然这些故事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反映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体现了学生的态度与情感。

可见,及时有效的课堂调控是必要的。

三、关注学生的“错误”引领学生发现价值所在

语文课上的生成,也有其基本要求:生成必须是思考的结果。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是无效的,那些不着边际的猜想,都应视为无效的生成。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决不能加以赞赏,应态度鲜明地加以引导,否则就会偏离轨道,步入低效的窠臼。课堂上,教师不能认为只有全部进入预设,才是达到了效果。这样,往往使课堂教学很平淡,无精彩之处。其实,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学生的“错误”中亦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教师应一改以往对待错误像“敌人”一样的态度,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才干和智慧。教师如能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点滴资源进行适当点拨,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对于那名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到了战士们没有大黑骡子,只有走到宿营地去”。我们在愕然之余,更应该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发言才是浅层次的,停留在了没骡子骑上了,这样还容易让人认为战士怕步行。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再引导他来思考宣传员强调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有了前车之鉴,考虑就会更为成熟、准确。

而这样,错了以后组织学生讨论、拨正,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生成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相统一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提升和超越。价值引导永远不可或缺。

总之,语文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有效的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的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的探究研究报告(学科网).

[2]建构主义视阈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预设与生成(小学课堂网).

[3]预设・生成・反思.

嫦娥奔月教案范文第2篇

一、革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创新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在新课程标准下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比如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中,笔者课前布置学生寻找与母亲相关的诗词,比如《孟郊》,课前制订两种教学思路,第一课时教学意图“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爱护之心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教育学生要从小体贴父母,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着重分析课文中“湿润”、“一针针”、“报答”、“慈爱”等词语。两个课时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构思,却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内容,这种“同课异构”的新型教学方式正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典型体现。

二、转变教学方法,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实现创新小学语文课堂的关键,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搭建轻松自由的语文活动实践平台,将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教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并掌握课外获取新鲜知识的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步。笔者在教授苏教版《美丽的丹顶鹤》一文中,教师事先制作了该课的PPT教案,并嘱咐学生课外搜集有关丹顶鹤的相关资料,比如丹顶鹤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区域、我国丹顶鹤的生存现状等。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并将不同种类、不同外貌的丹顶鹤图片展示给学生。这一课笔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灵活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小学教育中各个课程教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案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收集中国历史上有关“飞天”梦的故事,从古代的“嫦娥奔月”到现代的“神舟”系列飞船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分享,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教师应力求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分析、解决、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应摒弃传统的识记、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如讲《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究问题:当时孩子掉进水缸中,没有办法爬出来,形势非常危险,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还能想到其他更有效的办法吗?问题一出,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互相交流讨论、争论,经过认真的比较、分析后,同学们自然就明白了,当时,只有司马光采取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其他办法不能有效拯救落水的孩子。通过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的思维,又帮助同学们掌握了先假设再求解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顺利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嫦娥奔月教案范文第3篇

通过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是打破传统教学框框、消除不良因素干扰、“点燃学生心智火把”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更给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一、网络的信息和情感支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

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热情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现代教育大师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由于时空的限制,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不像自然现象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历史则不能重演。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老师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进行描述,更好一点的顶多利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作直观演示,但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这样就很容易把原本生动鲜活的历史弄得枯燥乏味,严重地摧残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网络对于当代学生有“天然”吸引力,网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和生动逼真的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多方位刺激,这些若能在教学中被因势利导为我所用,那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最大化。像视频,歌曲,Flash等网络素材和资源,由于其对视觉冲击更加震撼,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愿”学的“杀手锏”。

如在《》一课,使用电影《我的1919》的一个片段,然后设疑:“我的1919"爆发了什么历史大事,这场运动为什么会爆发,运动的主力是什么人,有什么意义。从而不仅激发了学生主体探究的兴趣,又把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变成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有利于学生主体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一些优秀的歌曲,尤其是近现代救亡图存的革命歌曲本身就是鲜活的历史教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都有无可比拟的作用。Flash因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而受到学生广泛的欢迎。恰当地使用Flas,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一个历史空间。这样就避免了历史学习的一个误区——对历史知识的过分释记,转而追寻新课程理念——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培育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过来,主动参与的过程又推波助澜地把主体的兴趣和激情进一步鼓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二、网络的资源和环境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使学生“乐”学。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不是故纸堆,历史教学更不应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死记硬背。如果那样,只能使历史课堂窒息,只能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材处理上也要打破本本主义,“与时俱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实际上学生乃至成人,都是从他们的环境、家庭和社会直接地、现成地吸取经验,从而获得大部分的教育。所以应该让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教育的起点,让学生的生活自然成为教育的背景。那些一本参考书,一本教案用好几年的老师,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信息技术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动力,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因其带来的明显的效果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可使历史教学工作别开生面,异彩纷呈,大大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使学生“乐”学。

如,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于这样的民族盛事,可由此联系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做个专题课。首先利用网络搜索最新报道,并利用视频,Flash了解发射场景,太空之旅,宇航员的训练和在太空的生活。然后追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从嫦娥奔月到万户火箭。在此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成就(如火箭、风筝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始终在课堂中洋溢,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意识到了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又如《》一课,由禁烟运动的情节拓展下去,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知识,了解的危害,引发关于青少年与的大讨论,最终引发“珍爱生命,远离”的呼声。

相关期刊更多

航天员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江汉石油科技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湖南商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