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文新见解

论文新见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文新见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新见解

论文新见解范文第1篇

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对复杂的电视特技手段是排斥的,是因为特技会使纪实性的新闻画面失去其真实朴素的面目。但是,一些简单的特技,电视新闻节目还是能接受的,并且是很必要的。如美国9.11事件新闻报道中就运用了慢动作镜头播放了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的瞬间情景,广大观众十分晰地看到当时事件发生的过程,对事件表达得更清晰更真切。叠划也会使镜头之间的连接变得柔和顺畅,加强镜头之间的紧密联系。

可以说,特技是电视新闻画面的锦囊,运用诸多画面语言元素来加以处理,会起到增强新闻画面典型性、新颖性、审美性的作用,会使新闻画面更为流畅,更为生动活泼。这些艺术化的处理更应是我们电视新闻节目可以移植的。

插入丰富的图象资料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

在我们的新闻节目中,画面资料的运用并不十分普遍。在行业新闻里,如工农业生产、经济统计周期、历史总结回顾、市场情况调查等,许多内容是可以借助于图象资料完成的。尤其是已过去的新闻背景,或者是抽象的新闻内容,在利用解说进行说明的同时,、可以编辑上事先准备的图象资料,以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丰富新闻节目的画面语言。

无论是综合报道还是某一行业的专门报道或者是人物新闻和社会新闻,资料的收集都很重要。要做出深刻的报道,只靠短暂的采访一般难以做到,大量占有和收集资料对成功的报道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一些会议新闻报道,其场面毫无新意。如果在这类冗长的新闻节目中插入与会议有关的资料,将会使报道看起来更加生动直观。

采用动画手段以配合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表述

动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也可以使用以补充画面的不足,增加视觉效果,丰富画面语言。有时关键的电视画面不能拍摄到,制作一段动画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编导及动画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信息,设计出切合内容的、新颖的动画表现形式,更好地加以表述。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随后在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央台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滚动播出了这条消息。我们看到的一组画面中,依次有飞船随火箭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飞船穿破云层进入低空、飞船着陆、返回舱回收等,清晰完整。其中火箭升空,飞船穿破云层低空,返回舱回收是摄像机实拍的画面,飞船在太空遨游、飞船着陆则是由动画制作代替的。由于这两段动画制作得相当精彩,使我们对飞船的整个飞行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再如,有关煤矿生产事故、飞机空难等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也都可以运用动画手段来帮助观众弄清事件的原委、分析事故原因。这些也给新闻类节目的制作带来新的研究课题。

有声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听觉信息是新闻现场重要的素材

在动态感强烈的新闻事实中,声音的作用十分明显。在电视新闻节目里,声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现场音响,一类是对当事人的采访,它们都是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新闻作品时,编导对这两类声音都要尽量采用。现场音响的效果是任何文字描述所达不到的,给现场音响留出~段时间会使新闻效果增色不少。好的现场效果音响可以直接采用,也可以与解说词混用。

获得1998年中国电视新闻奖的消息《巴格达遭空袭纪实》就很好地运用了现场声音,炮弹的火光划破夜空,炮弹的呼啸声和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记者站在新闻中心的平台上,现场的爆炸声之大甚至淹没了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声音。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对现场音响无法记录和报道,只好采用语言描述的办法。我们在报上欣赏过生花妙笔流淌出来的飞扬文采,或许会在收音机里听到近在耳旁的自然之声,但是我们若在电视上看到声画一体的新闻现场,心中就会荡起绝对不同的真实感。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同期声采访也是很重要的。被确定为访谈对象的有关人员或者与新闻事实有着直接的关系,或者能够做出客观权威的评判,总之,访谈的内容提供了与新闻事实有关的重要信息。记者与访谈对象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形式直接提供了更丰富的新闻信息,它胜过记者或播音员的转述,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它与新闻事实现场画面同样重要,所以我们的记者在做节目时,千万不能忽视了新闻画面的有声语言。

丰富听觉信息,再现真实现场,使电视新闻可听可看,是给观众提供纯粹的电视化新闻节目的重要语言元素之一。

音乐语言能增加画面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电视音乐起源于电影音乐。我国的电视台刚成立时,播出的电视新闻节目全部配有音乐。那时,由于人们对电视新闻的认识尚在原始阶段,同步录音还做不到,音乐的使用为新闻增加了效果。现在的消息类电视新闻中很少能够听到音乐,但这并不说明音乐完全就不适合于电视新闻节目。

论文新见解范文第2篇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鸿.浅谈光纤设备通信原理及其布线技术[J].港口科技.通信与导航,2007.

[2]潘远翠.浅谈光纤通信市场的发展[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高小梅.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青年科学,2010.

[4]李文娟.光纤通信新技术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3:87-88.

[5]肖宏.关于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硅谷,2013,01:253+251.

[6]林海彬.探讨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25.

[7]王小龙.浅谈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75+78.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夏坚.浅析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04):40-41.

[2]李彬,赵静娟.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信技术,2013(07):14-15+18.

[3]李刚.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5(11):65-66.

[4]张越.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2(09):102+208.

[5]陈晓岚.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3):34.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孙捷,杨佳,任德昊,谭毅.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22

[2]陈琳,施正一,朱武,杨俊杰.光纤通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4,(4):73-77.

[3]李书旗,朱昌平,陈小刚.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32-133。

[4]曹雪,李新营.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优化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97-99.

[5]周建华,邱琪,周晓军.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2003,5(2):89-92

论文新见解范文第3篇

有关媒介建构现实的研究,一般被看作是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研究思路。费斯克(Fisk)在批评以信息运输为目的的媒介工具论的同时,给予了强调意义生产的媒介建构论以“符号学派”的地位[6]。汉诺•哈特(HannoHardt)(1992)也明确把关注意义问题的建构主义媒介研究思想称为文化批评学派[7]。在我国,邓理峰也开始把建构主义媒介观当作与媒介工具论(或者媒介实在论)并驾齐驱的媒介研究范式[8]。即便如此,学者们并没有在媒介建构论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对媒介建构现实的不同倾向作进一步的探讨。媒介现实的虚拟性告诉我们,它不仅与经验世界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媒介活动参与者的个体心理紧密相关,媒介—个体—社会三者共同构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的三角关系,由此也形成了三种有关媒介建构研究的基本范式:关注媒介文本的符号学范式,关注社会现实层面的社会学范式,以及关注个体心理的社会心理学范式。下面就理论来源、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等几个方面作进一步阐述。

(一)符号学范式在媒介建构现实的研究中,来自语言文化领域的学者常常把目光放在媒介语言的具体体现———文字、图象、声音等媒介文本上面,一般采用内容分析或者符号学方法,通过研究话语的修辞与内容变化来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及其生产过程,这种思路可以被称为符号学范式。这种范式起源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来源于我们共享的文化符码。这种语言符号的概念意义(所指)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就是借助语言符号来思考和区分其所生活的世界的。因此,我们正是通过语言符号这种媒介,把我们的现实世界与社会历史文化建立起了联系。罗兰•巴尔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中的意指思想[9],正式把历史文化纬度引入符号学研究领域。他认为符号能指与所指两个层面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一种意指关系,其中有两个核心序列(如图1):第一个序列是语言学意义上的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揭示的意义称为明示意,也是符号的常识性意义;第二个序列引进了文化纬度,关心的是符号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第二序列中,第一层面的符号成为第二层面符号的能指,而这能指又重新获得意义项所指层。这一层面的意义称为隐含意(文化义)。这样就把意指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现实与文化领域。巴尔特认为,文化层面与神话一样具有虚拟的特性,因而也称之为神话层。正是因为有了“意指”过程,意义丰富的文化系统成为了神话学的所指层面。符号学也完成了从语言符号学到神话符号学的蜕变。从第一系统的语言学到第二系统的神话学,与人发生关系的现实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第一系统中,我们面对的是物的世界,有赖于我们的实践活动来体验。感觉到的世界也是实实在在的物理世界,有时间和空间的规定性。到了第二系统,物理世界完全变成符号世界,或者说变成神话的世界。我们接触的世界是一个超越了物理时空环境的心理世界。在那里,一切的经验不再依赖于我们的身体实践,而我们的文化想象力赋予了多种多样的符号(文字、图片和声音等)以形形的意义,这是理解、解释的结果。大众媒介(既包括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等,也包括以网络为纽带的新媒介)建构的世界,就是一个第二系统意义上的符号世界。这个世界,是媒介从业人员借助一系列的图象、文字和声音符号建构而成的,并以新闻、广告与娱乐节目的形式出现。学者们正是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媒介文本为研究对象,而解释与揭示符号世界的意义呈现就成了学者们努力的目标。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Fairclough)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话语与社会变迁》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包括话语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在内的话语分析框架[10]。文本纬度的分析包括“词汇”(主要涉及个体语词)、“语法”(涉及与分句和句子连在一起的语词)、“连贯性”(涉及分句与句子如何被连接在一起)一直到“文本结构”(涉及文本的大范围的组织属性)层面;第二个向度话语实践,牵涉到文本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第三个向度作为社会实践的话语,主要是在与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中讨论话语。这三个向度具有递升特征,最后指向以政治、意识形态等形式体现出来的社会实践层面。这个模式虽然以社会实践为最高层次,但是始终围绕媒介文本而展开,重点是解释媒介符号多层面的意义,因而就社会实践层面而言还是不够彻底的。

(二)社会学范式社会学范式重点关注媒介建构现实过程中社会现实或社会结构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在社会现实与媒介现实的互动影响过程中知识的生产与消费问题。社会学范式的理论来源以彼得•伯格(PeterBerger)和托马斯•卢克曼(ThomasLuckmann)的知识社会学为主。他们改变了古典哲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形而上的逻辑世界转到我们身体力行的日常生活世界。他们认为这种世界蕴含的日常生活现实因为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而“成为最重要的现实”,它们“以一个互为主观的世界,也是一个我与他人共享的世界,呈现在我面前”[11]。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现实是一个主体间性的世界,具有最高实在的价值。这个世界只有通过行动者的社会互动才能建构完成。伯格和卢克曼认为,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实在的建构,都只能是社会地建构,即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本身来建构。而基本的建构程序为制度化、合法化和社会化,正是通过这些过程,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称为主观与客观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实在。伯格和卢克曼的知识社会学,主要探讨了个体是如何通过语言的社会互动来建构主观实在与客观实在交错存在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及如何使社会实在与符号实在沟通连接起来。HannaAdo-ni等学者(1984)认为这个理论之所以能被应用于媒介建构研究,是因为“大众媒介(新闻和娱乐)在惯习化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以及它对制度,既而稳定社会体系所提供的支持”[12]。说到底,该理论解决了媒介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媒介在建构社会现实中的重要地位等问题。由于社会学范式的研究重心在社会结构、社会化等社会一端,因而来探讨这种研究范式的研究问题时,我们会发现,文本意义或观念等文化范畴不是它的核心问题,相反,常识性的“知识”更适合成为媒介建构研究中社会学范式的研究主题。更确切地说,“知识”构成了各种意义的结构,离开它们,任何社会都无法存在。而且,在媒介建构研究中,知识不是固有的,它是社会互动的结果,与社会互动密不可分。知识与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等共同构成了最为重要的研究命题。

(三)社会心理学范式社会心理学范式认为,媒介现实的建构是媒介活动参与者对媒介符号的接受、理解与阐释的过程,也是媒介活动参与者自我认同的过程。故媒介活动中参与者的心理及相关外在化就成了关键问题。该研究范式主要来源于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发端于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Herbert),完成于赫伯特•布鲁默(HerbertBlumer)。布鲁默认为符号互动论有三个基本前提:人们对事物所作出的行动是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而这事物是因为意义而存在的;这些事物的意义来自于一个人与他的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这些意义通过一个解释的过程得到处理或调整,而这个解释过程是人们在处理他所面对的事物的时候采用的途径。布鲁默进一步把它们概括为五个核心内容:自我(theself)、行为(theact)、社会互动(socialinteraction)、物体(objects)和集合的行为(jointaction)[13]。那么,符号互动论为何会成为重要的媒介建构研究范式?符号互动论虽然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但是它与传统的心理学理论不同,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个体的符号互动。而媒介世界是典型的符号世界,受众接受与处理媒介信息的过程恰是典型的符号互动,而且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媒介建构又很好地填补了个体心理这一重要纬度,因此符号互动论就被运用到了媒介建构的研究中。传统的心理学来自于西方的实证思想,在研究思维与方法上倾向于定量实证。但是符号互动理论关注的是符号的互动,倾向于阐释法,例如生活史、自传、个案研究、非结构性访问以及参与式观察等。而研究的社会问题也与传统心理学大相径庭。JMCharon(1998)特别列举了多个研究例子。如在种族问题上,可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社会互动、传播、文化等策略上来理解种族主义和种族冲突;就性别差异问题而言,符号互动主义者所要努力理解的性别差异,就包括个体是怎样被社会化的,我们是怎样逐渐地接受我们的身份和界定该做什么等问题上[14]。国内学者毛晓光认为,当前用符号互动理论来研究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越轨、两性符号命名、校园人群互动机制和移民的心理社会适应性等一系列问题[15]。

二、对三种研究范式的分析

论文新见解范文第4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媒介环境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形态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程序软件”的性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认为,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

不同的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或曰编码构成了不同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从理论上说,有多少种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的排列组合或编码方式,就会有多少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从元素的角度来分析,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方式一样,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方式亦有三种:“第一种是新元素,旧组合、旧编码;第二种是旧元素,新组合、新编码;第三种是新元素,新组合、新编码。”[1]不同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元素相互交叉,互为文本,这又成为当代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潮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正从“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元素为王”的时代。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媒体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在作为传播者的电视新闻媒体希望传播的信息和作为接受者的电视观众愿意接受的信息中寻找到的一种最能体现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规律的可复制的“程序软件”或设计模版,进而把某些电视新闻节目元素固化到某种结构之中,使得任何其他电视媒体都可以据此复制出相同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设计者能否根据节目的形态特色,利用核心元素搭建整体节目结构,再用其他相关元素对节目结构进行微调和润色,是影响节目形态品质的重要因素。

人们形象地把节目形态解释为一份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而开具的处方,这份处方中包含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所有的概念和创意,它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在世界各地使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往往包含制作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所需涉及的所有元素,这样,全球各地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人就可以基于本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将这个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本土化,作为本地新闻节目播出。在国外,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意要经过多次测试、试播环节并在商业播出中取得成功之后,才能最终成为可以在电视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精神产品。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具有可复制性、限定性和流动性三个基本特质。

一般说来,在经过一系列测试和实际播出之后,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异地复制之后往往也能够获得成功。对成功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购买和移植已经成为普遍的市场操作行为。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限定性是形成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重要前提,没有限定性就没有电视新闻节目相对固定的形态特征。从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形态的限定性在逐渐增强,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是媒体在激烈竞争时代的选择。

虽然具有可复制性和限定性,但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既有形态在改变着,亚形态在衍生着,新的形态在形成着。“在某些时候那些看起来‘标准的’、‘可接受的’和‘常规的’东西,几年以后就会变得陈腐、过时,不再能被接受。”[2]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可复制性、限定性和流动性是通过叙事、新闻、题材、视听等电视新闻节目元素的选择等手段具体实现的。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具有形态意义。有些电视新闻节目刚一诞生可能就意味着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的诞生;而那些模仿复制的电视新闻节目只是增加了同形态节目的数量而已;至于那些粗制滥造的电视新闻节目,则对同形态节目的良性发展构成严重危害。先进的形态设计本身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经验和创意的精华所在。

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在各种与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和研讨相关的场合中出现率越来越高。这是合乎逻辑的现象,因为电视新闻节目是一种高度形态化的电视节目,只有极少数一次性节目会偶尔不在已确立的一般形态族群之内。而每一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既有其优长,亦有其不足,因此,在实际的电视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通常要对多种电视新闻节目形态融会贯通,优势互补,综合使用。譬如,电视民生新闻做得较好的《南京零距离》栏目就综合运用了各种节目形态:有长消息、短消息,也有小型新闻调查、小型新闻专题、小型新闻访谈、微型新闻纪录片和微型新闻现场直播,还有形式简洁但切实有用的服务性新闻信息。正是因为形态多样,所以各个领域的事件,各个体裁的新闻,各种性质的资讯,都可以作为新闻进行传播,为观众提供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信息,将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形象性、贴近性、服务性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

二、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元素

电视新闻节目元素是构成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基本单元,是承载电视新闻信息的载体。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元素包括题材元素、叙事元素、新闻元素和视听元素四大类。

1.题材元素

电视新闻节目的题材既是指报道的具体题目范围,又是指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电视新闻节目的题材元素可细化为经济题材、政治题材、文化题材、社会题材、生态题材等子元素。

在具体操作上,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在选择题材上应遵循有用的信息、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三个标准:有用的信息是指信息作为不确定性程度减少的量,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应力求传播观众欲知又未知的信息,或他们虽已知道一些,但对事物真正的质的认识又不确知的信息;丰富的情感是指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不只是单纯叙述事实,其魅力也在于以报道中的浓郁的情感来激发观众的情感,从而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视性,尤其在有一定长度的专题类新闻节目中,情感尤为可贵;鲜明的个性是指人是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元素,要通过人格化传播以人的气质、魅力等情感元素,使电视新闻节目以特有的魅力获得观众青睐,当摄像机镜头对准人的时候,要以人格化采访展示采访对象和采访者自身的个性、人格魅力,从而激发观众的思想参与。

2.叙事元素

叙事与人类历史共同产生,而且从一开始就是新闻与传播意义上的,即通过事件的叙述传递信息,求得生存和发展。“就新闻传播来说,‘叙事’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主要方法和各种体裁新闻的共同元素。”[3]

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是见证人的叙事,通过新闻播报、现场取景等方式为人们提供见证现实的感觉。与此同时,新闻叙事还有助于预测未来。每一个新闻事件本身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环节,是现实故事的一个部分,新闻叙事不仅仅告诉人们现实的情况,还有助于人们预测未来的发展。

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元素包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意义等七种子元素。在以受众为核心的现代传播理念指导下,这七种叙事元素的组合愈来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在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主题事件化就是精心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所报道主题的载体,来勾勒、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事件故事化就是用故事来结构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事件、解释事件,以此来构造起伏和悬念,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故事人物化就指让新闻故事的主人公的形象立体起来,用人物的命运变迁和具体感来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为新闻的主题服务;人物个性化是指在新闻人物的刻画和描述中,注重细节的拍摄和描述,用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用细节来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

3.新闻元素

电视新闻元素包括以下时效性、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形象性、贴近性、互动性、综合性等八个子元素:时效性元素是指电视新闻节目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即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节目才有传播效果,才有价值,具体体现在时新性和时宜性两个方面;真实性元素主要体现在事实真实、本质真实和表现真实等三个方面;新鲜性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第一首创、特色特点、奇趣反常等三个方面;重要性元素主要体现在重大时政活动、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等三个方面;形象性元素主要体现在真实再现、典型细节和剪辑顺畅等三个方面;贴近性元素主要体现在利益上的贴近、地理上的贴近和心理上的贴近三个方面;互动性元素主要体现在接受认可、信息反馈、提供素材等三个方面;综合性元素主要体现在制作过程方面,即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采、摄、编、后期制作等多工种的相互配合。

上面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元素分类剖析是为了叙述方便,实际工作中,这些要素都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要综合运用。

4.视听元素

电视是一种后来居上的集大成的大众新闻传播媒介,其新闻传播几乎采用了人类目前拥有的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载体。归纳起来,人们接收电视新闻节目主要依赖于听觉和视觉神经的结合,由此,本文将电视新闻节目的视听元素细分为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两大类。

视觉元素主要包括图像、动画、图画、字幕等子元素:图像是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具有运动和连续的特点;动画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特殊的表现力,对于新闻节目中一些看不见、语言有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特别是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普知识方面的问题,用动画来表达,能收到清楚易懂的效果;图画,包括地图、图表等,是电视新闻节目常用的视觉元素,图画的适当运用,既能增强观众的感性认识,又能补充视觉形象的不足,加深对新闻内容的了解;字幕常用来弥补形象和声音语言的不足,主要分为标题字幕、提示字幕、满屏字幕、插播字幕等四种类型。

听觉元素主要包括解说词、同期声、音响、音乐等子元素:解说词一般指电视新闻节目播音或记者、主持人的现场报道,其新闻元素较齐全,文字结构也较完整,所以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具有完整地传播新闻内容、拓展报道层次的作用;同期声是电视听觉元素中有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声画一体的角度来看,同期声是画面和人物语言同时出现,是一种复合形态,具有图像和声音的双重功能;音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到声音和响声,声源来自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各个地方,可进一步细以分成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特制音响、模拟音响等;音乐是一种长于抒发感情,并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元素,虽然在主流电视新闻节目中,揭示主题大多是靠有声语言阐述完成,但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如果运用得当,确实能起到揭示并深化主题的作用。

注释:

[1] 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 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论文新见解范文第5篇

结构概念创新设计主要是指在明确结构性能与地震作用的基础上,遵循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础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在规范规程的指导下,制定结构总体方案,从而确定材料使用、构建布置、结构体系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程有设计人员在通过大量计算后,发现最初制定的结构体系难以与设计计算需求相符,最终只能临时将总体体系方案完全更改,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就异形复杂高层而言,在因其结构体形具有一定缺陷,在结构建模及计算分析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因局部改变,导致整体结构均需更改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结构体系准确定位,明确设计方向。高层建筑结构可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带加强层结构、连体结构、错层结构等,均属于比较复杂的高层。高层因受到各方面限制,其体形严重不规则,在抗震设计上的难度较大。总体而言,在高层设计中,需要注重四个方面:①水平荷载。异形高层平面竖向存在缺陷,会有明显的地震水平震害效应,扭转、偏心最主要来源就是地震水平力。②侧移变形。异形高层会有明显的变形扭转效应,对侧移变形参数进行调整与控制后,便可抑制变形的发生。③轴向水平变形。水平轴向作用力会使异形高层转换梁变形加剧,如果考虑不够全面,构件便易处于不安全状态。④结构延伸设计。结构延伸设计在抗震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必须重视。

2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结构概念创新设计方法

2.1基本结构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优化结构设计。首先,结构水平力、竖向力传力途径要具备名确、简单等特征,这样便于把握结构计算模型情况,可及时把控抗震性能中的薄弱环节。其次,要考虑到当苏与结构抗侧力的均匀性,便于优化竖向构件布置,另外还需重视抵抗扭转振动与抗扭转刚度能力。最后,要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确保柱的受弯能力比梁高。

2.2调整结构布置方案

在结构优化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剪力墙长度。局部墙肢长短会对某区域内的抗侧力造成很大影响,在布置剪力墙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对墙体压轴比是否与规范限定要求相符,同时还需保证建筑立面效果,优化调节周期。合理布置结构竖向构件,有利于为抵抗侧向水平力的设置提供条件,不过若剪力墙集中过渡,便会使结构自重增加。

2.3楼盖的设计

在整体房屋结构设计中,楼盖的设计至关重要,从力学简化模型角度而言,可将楼盖视为水平隔板,它需要具备一定平面刚度,便于连接竖向抗侧构件,各个构建可以通过协同变形,对地震力作用进行承载。通过优化楼盖设计,可以使楼板协调能力增强。

2.4框梁高的设计

边框梁在结构形成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对结构扭转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使结构处于正常状态。框梁加大了之后,可解决因抗剪不足所诱发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若单纯为了与梁截面相互配合,将边框柱截面增大,则会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难以调整倾覆力矩。框支梁有着复杂的受力模式,在安全储备齐全的状态下,尽量减少不良效应的发生。在结构中,连梁属于耗能构件,若配置太强,则很难取得理想耗能效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构件刚度构成威胁。将耗能构件弱化后,可以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同时会使结构安全性增加。

2.5框架柱的设计

框架柱是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设计模型与实际要求相符。因角柱部位受荷面积相对较小,其轴压比也较小,受到地震荷载与风荷载水平力后,侧向力与抗扭转力非常重要。将角柱截面加大后,可以使箍筋、角柱钢筋配筋率大大提升,同时使角柱抗变形能力得以优化。要想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与整体性,必须严格控制框支柱压轴比,便于增强框支柱的抗压倒性。

2.6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存在于整个结构周期之中,包括选取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准则、布置结构体系、明确具体构件、维护结构、把握结构质量等,便于保证预期性能目标的实现。在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抗震的性能水平、性能目标与目标选用三个方面。

(1)性能水平: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判定:①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依旧保持完好,未受到任何损伤,通常无需采取修复措施。②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基本完好,有少量次要构件出现了较小的裂缝,通常无需修复,能够继续使用。③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重要部位与薄弱构件保持完好,其余部位出现裂缝,不过采取修复措施后,能够使用。④受到地震作用后,结构重要部位与薄弱构件被轻微损坏,有裂缝形成,非重要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损坏,也有裂缝形成,经修复后且采取特殊措施后,才可使用。⑤受到地震作用后,大部分构建被损坏,有明显裂缝产生,对人们正常出入造成影响,通过修复加固后,能够使用;⑥受到地震作用后,建筑结构明显被损坏,部分结构甚至严重损坏,会对人们造成一定伤害,不过不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命。

(2)性能目标:任何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均可以投资者经济能力、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等因素为依据,对抗震性能目标进行选择。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