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第1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这需要企业具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和管理团队,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正是适应这一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决定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培养?将是成为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最终归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成功在于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因此,创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生产运作管理》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水平更能反映着企业经营活动竞争实力,《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c适应性,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复杂性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范围比较广泛,教学内容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多个领域,其复杂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在课程调查结果中,有72.6%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的知识点较多,涉及领域较广,有24.2%认为课程内容复杂。由于企业生产活动过程复杂,《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较多,从企业产业性质来看,课程内容既涉及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作,又涉及服务型企业的生产运作,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企业生产领域来看,课程内容既有企业生产运作策略的战略层面,也有企业操作的作业层面;既要讲授企业生产能力、生产布局、选址与布置、产品或服务研发等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又要做好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运作计划;既要讲授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库存管理,又要讲授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的生产组织方式、业务流程、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等现场管理方面的内容。从企业生产发展来看,既有传统的大批量流水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管理方法,又有精益生产、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敏捷制造等新的管理思想。从企业生产管理方法来看,既有定量模型设计演练,也有定性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对课程教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有74.2%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实践性较强。虽然课程中所涉及的管理原理、管理方法、管理技巧均来自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但课程教学最终也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之中。因此,《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现场参观企业、移动课程、著名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专家经验分享、观看成功企业的生产管理视频资料,加大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取生产运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生产运作管理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学引导,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过程,在参与中感受生产运作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感受生产运作管理涉及工作的复杂性,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想的决策性

经营的重心在管理,管理的重心在决策。生产运作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决策,对生产管理活动进行多种备选方案的选取和优化,以求最优结果。例如,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及优化,企业生产运作系统中所涉及的设施选址与布置,企业生产运作组织中作业排序与控制等,均有不同解决方案,并能达到最优管理效果。企业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以激励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等。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树立最优化的理念,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会根据企业的背景,对生产运作设计不同的管理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案,实现最优决策,培养生产管理能力。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中,《生产运作管理》是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特点明显。

1.从课程教学的总体来看,调查发现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复杂,定量模型较多,知识点较广,实践性较强。与工商管理专业其他学科相比,有85.3%的被调查者认为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活动,有64.5%的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学习最感兴趣。

2.从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学生对课程各章节内容的兴趣度与重要性较为一致。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在企业战略与生产运作策略、生产运作计划、库存管理、项目计划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内容,见表1所示。

从表中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内容有库存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运作策略等。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学生们基本上是对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内容都是感兴趣的,其学习的兴趣度与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基本一致,见图1所示。

3.从课程教学安排的合理性方面来看,课程教学组成了课程组,制定了教学大纲,教师按大纲组织教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基本反映了重要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发现有90.3%的学生认为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安排是比较合理的。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较少,多年的课程教学一直都沿用原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造成课程教学效果很难出彩。课程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虽然经过了多次调整,可教师们都习惯了现有的教学,不太积极去做教学内容调整。现有教学存在着内容过多、强调系统性、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包括生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MRP、项目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的制定、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前沿理论等,如此多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教学学时有限,内容比较复杂,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的定量模型,技术性较强,使学生存在着学习难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既能符合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注重课程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符合课程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制造业轻服务业,这一点对参与学习的学生来说,所学的知识与他们工作的能力需求相差甚远,针对性较差。一方面,国内高校使用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多数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多数学生缺乏对制造生产现场的感性认识,尽管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开展移动课堂,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另一方面,随着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服务业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必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2.教学方法不适应新的需求

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中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特别是《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学习,与企业的实际运作联系密切相关,这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授课教师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企业培训,也很少参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培训,多数教师成长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环境里,因此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这种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在的学生表现欲望较为强烈,希望通过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成功企业案例的教学研讨,管理难题的集体解决与交流,以这种互动讨论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因此,现有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教与学之间的供需矛盾,成为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难题,也造成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管理的实践环节存在脱节,同时学生缺乏对企业生产现场的了解,对生产运作管理没有感性认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变大,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到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3.授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不足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承担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甚至与企业接触较少,这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于他们没有生产管理经验,教学中很难把课程中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结合,更无法联系到位。他们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与学生听为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缺失,空洞的理论成为他们教授主要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感。

如何使教师能胜任于课程教学,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更具有适应性,这是《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难题,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进行认真探讨。

四、工商管理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改进

现代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很快,在教学内容上既要考虑成熟的管理经验,又要考虑现代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既要考虑制造业的生产运作,又要考虑服务业的生产运作;既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又要考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内容教学安排上,实现由注重系统性向学生需求针对性的转变;二是在内容范围上,实现由制造业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的转变;三是在内容教学重点上,实现由讲授定量模型向讲授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转变。

(一)课程教学内容侧重向企业实际需求的转变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有独立的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的整体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和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等四个部分。不管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其课程内容体系应保持不变。教学上应该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的需要,有重点的、针对的、选择性的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使《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既能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课程的教学特点,更能适应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以及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见表1),相关课程内容设计如下表2。

(二)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的转变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大多数是以制造业为主,以制造型企业生产运作的管理实践作?榻萄О咐?,由于服务型企业发展迅速,学生对服务运作管理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兼顾到服务企业的生产运作。这就要求《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改革,从现有针对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实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的运营管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服务业的比重,在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有53.5%的学生认为,增加服务业运营管理内容或结合服务企业开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还有42.3%的学生认为教学中可以增加或结合服务业内容授课。因此,在教学案例选择、管理实践模拟等教学环节上,多选择一些服务业运作内容。

(三)注重把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中定量模型较多,教与学的难度较大。现实生产管理实际工作中,也不常运用定量模型去解决生产管理问题,他们难以把定量模型的管理原理与实际管理工作结合,因而学生感觉到定量计算教学的枯燥。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还是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其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是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与思想、企业案例等内容,而对计算说明的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只占到17.7%,教学中有必要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教学重点。对于课程中有些定量模型的内容是实际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中也必须要讲授的。这类定量模型在教学中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给学生们说明通过模型建立,能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哪些问题,得出哪些管理原理和管理思想,教会学生创新管理方法,激发他们的管理思维,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学习到生产管理中的科学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方式。

五、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如何做好《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们对课程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复杂,每章节内容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因而各部分内容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通过调查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比较满意的方法有:教师教授、案例研讨、案例解析、现场教学与移动课堂、邀请企业家进课堂等。

从表4中发现,学生比较满意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课堂讲授法。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及其模式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随着《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变,以及工商管理专业成人教育的特点,其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组织案例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它是一种互动交流式教学方式。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想通过案例研讨与解析来学习案例企业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做法,为今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找到有益的参照。尤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中的各学科,都是比较适合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学生相互间的案例研讨和教师对案例的解析,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产管理方法,也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所选案例的本身质量。如何选择案例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案例情境契合。这需要关注案例教学所要解决企业生产的管理知识点,用案例来帮助学生学习《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内容,理解管理理论与方法。对案例企业的选取应该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行业,只有学生们对行业背景熟知,才能充分研讨,否则难以通过案例分析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二是案例事件典型。典型的教学案例能够取得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按照学习迁移理论,学生通过案例的讨论交流、系统思考相关的管理理论、方法和问题解决思路,会迁移到未来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三是案例素材有趣。案例的趣味性有助于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一个优秀教学案例应该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特点,并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悬念,这样会引起学生有兴趣地阅读和思考,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现场教学,注重对生产实践的认识

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讲授知识理论不如讲企业案例教学效果好,讲案例不如走到企业看现场效果好。所谓现场教学是一种集亲验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方法,是把学生置身现场,面对活生生的现实,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带到现实,教师、学生与现场教学所在地领导(讲解员)之间无形中形成一个互动。它是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基础,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走进企业,通过参观企业的生产现场和操作流程、讨论交流、互动答疑等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而言,现场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企业为课堂,以机器设备、生产流水线以及管理制度和流程为教材,由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1.增加学生实感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缺少工作经历,不在企业工作,不熟悉生产,没有接触过机器设备和生产线,完全缺乏实际感受,而课程中要求他们联系实际提出生产线的改进方案或制订物料需求计划等,无疑是纸上谈兵。而现场教学促使学生关注企业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运作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启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直观、真实,形式非常灵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场教学通过学生与企业人员、教师之间的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现场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活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讲授理论知识

在课堂上讲解生产设施布置,尤其是什么是工艺专业化、什么是对象专业化等内容,无论在黑板上怎么比画,都无法讲得清楚,一节课下来连教师自己都不知如何讲的。为了讲清这一知识点,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观考察生产车间。看到了典型的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的设备布置。学生们通过现场考察学习和座谈交流,很清楚地了解了这两种生产方式的不同,也感觉到两种生产设施布置各自的优?c和不足。这种教学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条件,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比如,我们在开展库存管理现场课时,我们走进了一家电子制造企业,到企业感受库存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工艺规程、产品结构树、物料清单、材料消耗定额、主要物料的产地以及订货提前期;了解什么是ABC库存控制、什么是VMI控制等。在讲授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可以考察企业如何做好现场标识、看板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标示线规范、物品摆放整齐、人车分流等。通过互动式的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真正能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课堂讲授,增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互动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分析能力,多数以讲授式、灌输式等教学形式为主。在新教育形势下,工商管理?R到逃?着重对参训学生的能力培养、技巧和思维的培养。因此,工商管理专业课题教学应转变教育观念,重塑师生角色,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尤其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

工商管理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为主,把教师塑造为学生的促进者、设计者和指导者。具体来说,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理论解析者、模型推演者的身份,转变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面对的是企业实战的管理,而不是脱离实践的学术型管理,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通过创新课题教学设计,将书本上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管理相结合;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应压缩课堂讲授时间,多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生产管理实践问题。多采用一些小组研讨等形式,让学生互动交流,通过交流沟通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互动交流需要一个合理的分组,科学合理分组是小组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研讨分组要严格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保证每个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技能多元性和优势互补性,又增强了小组之间的可竞争性。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通常以学习模块和理论专题为中心安排学生组合小组。教师要积极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动思考,投入到专题学习研究情境中,解决问题。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互动沟通交流。这样可以营造真实的人际沟通和管理工作的情境,有助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沟通技能与合作意识能力。

(四)探讨经验分享,邀请企业家进课堂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第2篇

 

一、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

 

随着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能正确看待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了顺应这个要求,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中都开展了双语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的就是利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企业管理范围内各岗位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外语了解更多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动态。

 

二、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双语课程建设是有必要的,但要真正达到其目的,还必须确立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的不同优势,使之融入学校教育中,产学研教育模式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变为一种开放式教育,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教师,而是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来自生产部门、研究部门的一线知识,充分参与这些部门的实践工作。另外,要解决双语课程建设在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也需要以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比如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外聘企业导师、借用“外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内容

 

1.做好教材建设

 

在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教材的建设往往会关系双语课程建设的好坏。一般来说,教材的选用无非是使用外来教材和自己编写教材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来说都是可以考虑的。

 

(1)选用合适的外来教材

 

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中,使用的教材多数是外语原版教材或外译版教材。但事实上外文教材与中文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往往不太适应外文教材讲述知识的方式,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首先应该是确立一个观点,就是工商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并不一定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选用外语和汉语互译的配套教材就可以了,但这个教材应该是翻译比较准确、内容比较符合学生阅读习惯、难易程度比较适中的。

 

(2)组织编写教材

 

如果没有合适的现成的外来教材可以选用,学校就要想办法利用产学研教育模式,自己组织校内外力量,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作为试点,把双语教材的编写作为精品教材来抓。自己编写的教材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按照本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作为指导性内容,遵循教学进度计划,整合教案、试题库等资源形成教材内容。

 

2.进行示范课程建设

 

(1)确立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有多种,目前大部分学校主要采取的是一种选择型、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挑选某专业的一两门核心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或示范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获得一些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到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建设最好也采取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

 

(2)选择示范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应该先选择该专业的基础类课程,比如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为示范课程。因为这一类课程相对来说,学习的难度并不大,课时比较充足,又是专业基础类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就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便利。

 

在确定双语课程建设的示范课程后,应结合产学研教育模式将此作为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一部分,比如确立相应的教学改革类课题研究,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期间,以聘请企业、研究机构人员到课堂听课、讲课,设计调查问卷,搜集学生意见,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邀请企业和研究机构、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2.开展课程教学建设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示范课程建设中还应注意做好课程教学建设,主要是要创新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创新教学内容

 

非英语专业学生要通过外语学习专业课程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生只依靠课堂学习难以掌握该课程的所有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要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双语课程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应该推荐外文文献、书籍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做好课前预习。

 

(2)创新教学方法

 

在双语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法创新上,应该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特点,积极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可以大胆改革,尝试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由学生自愿提前做好准备进行知识的讲授,或是在课堂中由学生先提问,老师再讲授的方式进行讲授。或者是借助企业、研究机构的力量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4.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双语课程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工商管理专业中试点双语课程建设的也不多,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很多学校,双语课程授课的教师有较大的选择权来选择双语教材、确定双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双语课程建设开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双语课程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型教师,既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能较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所以要开展双语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师资的培养。一方面,注意对师资的培训。可以充分发挥产学研教育的优势,实行双师制,把校内的教师送到企业去接受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注意引进符合条件的新教师,为双语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业能力;工商管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93-02

一、培养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岗位的创造者”。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崭新课题。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社会、高校、大学生三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来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鼓励其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他人创造机会。对学校来说,可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来说,可以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或者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于创业能力,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认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唐靖、姜彦福博士提出二阶六维度的创业能力模型,二阶指的是创业能力的两大要素,包括机会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其中机会能力包含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开发能力两大维度,运营管理能力也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关系能力和承诺能力四大维度。

创业能力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其中课程体系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创业能力培养的最直接平台,也是对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兴趣、提高创业能力最基础的平台。为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以课程为载体,将创业能力培养渗透整个教学活动和实践中,不断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二、以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课程也是围绕这个培养目标设置的。有些依托学校原有的学科背景,比如语言类的院校突出外语优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工科类院校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鲜有提出创业型复合型人才。据统计,在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 ① 296所普通本科院校中,仅有26所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创业能力或者创业型人才。通过查阅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或者专业简介等资料,与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体系具有三大特点:

(一)课程结构不完善,内容与经济发展相脱节

中国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对工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11门核心课。为了突出培养创业能力,有些学校加开一门创业管理课程。还有的以创业管理为基础基础,开设中小企业创业实务、企业创业案例分析等选修课。从此看出,以培养创业能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大多以零散的形式融入教学计划,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有些学校将课程进行整合,分别从基础课、学科课程和模块课程三个维度设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目前大部分经典创业教材都是舶来品,国内的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创业环境变化,实用性差。

(二)注重创业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创业实践能力

学校提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口号,有些学校并没有具体落实,不能围绕这一目标建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有的学校没有任何有关创业的课程与培训。课程设置侧重于营销、会计、人力、生产等职能管理课程,这些课程偏向于理论性,缺乏足够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实践环节。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实践环节薄弱,有些课程开设了实践环节或第二课堂,也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创业能力较差。

(三)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结合不紧密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其专业基本能力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和协作能力,其专业能力素养还有具有组织领导能力、企业运营能力、协调执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作为专业目标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目标能力是创业能力实现的基础,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但是课程设置没有合理安排,创业能力课程与专业课程不能交叉融合。存在课程内容重复,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时间不足。同时由于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创业经验,对创业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理解,加上创业能力培养资料匮乏,他们所设计出来的课程体系也就没能和学生的创业能力紧密结合;即使能够参照个别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也还存在实施的可行性问题。

三、以创业能力核心重新打造工商企业专业课程体系

(一)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在课程建设中,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按照创业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的对应逻辑关系,将相关学科和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模式,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平台课+创业模块”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见表1)。

1.公共平台课。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学习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面向所有普通本科学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学科平台课主要面对的是管理类的学生,需要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而专业平台课也称专业核心课主要针对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生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四大职能。

2.创业模块课程。创业模块课程是根据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而选择和设置的。工企课程体系在公共平台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必须增加创业模块。创业模块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理论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创业理论课时根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目标,为学生掌握创业理论知识而设置的课程性课程,主要由创业管理学、创业教育概论、大学生创业指导等组成。创业实践课程是为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创业个性的课程。主要分为模拟创业实验、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创业教育项目活动课程等方面。

只有通过学习创业理论、掌握创业技能、加强实践,再结合本身专业特点,才能培养创业能力。

(二)开发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应用性特征,而创业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实践。所以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设置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要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要对创业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程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并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强的实训课程体系。同时按照创业历程排列实践课程,由低到高,由创业申报、创业经营管理体验到创业营销、网络营销、财税等,在大学生创业者中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实践教学环节开设ERP沙盘专业实验、资本运作实战实验、沟通与谈判实战实验、资本运作实战实验、创新创业模拟与实战等课程。同时要开拓第二课堂,设置创业成功学讲座、工商登记注册讲座等等课程。

(三)以学生竞赛和活动为中心,发展有学分无学时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以学生竞赛和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课程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将竞赛机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竞赛与常规教学环节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重在围绕赛事和活动,以赛帮练,以促评建。比如温州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和宁波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创业竞赛、报告、活动的层次,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只要学生参加竞赛和活动,可以给予一定的学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大学生中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

参考文献:

[1] 彭樟林,姚卫华.基于创业能力核心的课程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2,(15).

[2] 陈嘉川.怎样提升创业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2-09-24.

[3] 周萍.从课程体系假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第4篇

一、工商管理专业电算教学的特点

1.知识应用的综合性。专业电算类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件操作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专业综合知识等,专业软件应用和专业应用设计往往是以实际问题为向导的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及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2.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相比一般文科专业课程,专业电算类课程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按照其系统性与逻辑性,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的教学到局部综合再到整体综合应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介绍比较完整和系统,基础比较扎实;其缺点表现为学习耗时长,基础部分学习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3.知识体系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在相近的知识体系中,新知识的演变常常有它自己的“源”。继承性就是“源”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要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新知识,利用其继承性进行对比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专业的软件大都是由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而成。软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其形成的知识体系具有较多的创新点,表现为概念、操作方法与流程的改变。这些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很难通过传统学科知识的推导和联想来学习,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4.知识应用的偏向性。从应用的角度而言,知识体系中各知识点的应用频率并非相等,有些应用频率较高,而另外一些则应用较少。知识点的应用呈现一定的偏向性,在相应的教学中,掌握其特点,有助于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5.知识的可操作性。在专业电算类课程中,知识的可操作性显得格外突出。由于这类应用学科发展快、历程短,多属创新性知识结构体系,对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无法追根朔源,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快速地掌握其知识点,积累相关经验和技巧,运用逻辑推理和形象思维的方式去扩展自己的知识。因此,实验的条件与环境的好坏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显得十分重要。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时限性问题。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是首要任务,同时提倡学科之间的交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结果是压缩单科学时量,增加学科课程门数。传统的系统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胜任,更谈不上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时限性问题从表面上看给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给教与学两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的方面,教学的思路及教学方法是改革的重点;在学的方面,除了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软件应用的相关基础知识普遍欠缺。与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相比,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基础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与设计普遍较差。在专业阶段的应用软件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概念与原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基本的应用,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习惯于抽象思维,其形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训练不够。在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中,不能通过表象联想和推理掌握其本质和原理,在实践中表现为一部分同学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学不会,学习动力不足;另一部分学生则只会依样画葫芦,主要表现为变通能力差,不会灵活应用。

三、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教学改革是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应以学生对未来社会环境适应为向导,重点传授学生更新知识的理念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将来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快速完成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因此,必须从传统的教学中吸收有益的东西,结合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观念创新与方法创新,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1.索引教学法。如图书索引一样,课程知识体系索引是按知识点的特征、功能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将其归纳分布到一颗“索引树”上,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对于一个新的课程体系,索引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放矢地搜集和学习其相关知识。通过“索引树”可将整个体系结构形象地展示出来,能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各知识点的功能作用、应用条件,基本的操作方法及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概念转换法。概念转换法是一种让学生快速理解基本知识点并掌握其原理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推导和解释新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点:一是知识的继承性,即人类的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与继承发展而来,因此,可利用已掌握的“原知识”对“新知识”作出解释与推断;二是新知识的原型模板或类比物。很多新知识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原型模板或类比物,通过模板、类比物的特征对新知识对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些新知识。

3.实例驱动法。以具体的实例作为向导与目标,从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入手,直到实例目标的实现。其优点是目标明确,教与学都有足够的动力,掌握的知识更加实用,技能更具实战性。由于知识应用的偏向性,实例中出现的知识往往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多和最为基础的知识。本方法重点是如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实例的设计以反映知识的重点与一般,并确定一个合理的由简到繁的实例教学顺序。

4.现场演示法。现场演示教学法是把知识的讲解与实例现场演示交叉进行。演示对知识的讲解起着验证与巩固的作用。现场演示有别于预置实例演示教学,即动画实例演示。现场演示法其难点是课程进度不易控制,演示中常会出现“败局”。通过收集学生在实验中易犯的错误,有意以“败局”的形式体现在现场演示中并现场加以纠正,这样会加深学习的印象,纠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

四、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1.实验设计原则

第一,实验与理论讲授保持同步。这类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强,在内容上的同步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在对应的实验单元中得到体现;在时间上的同步是实现实验与理论授课的互动,为后续的理论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理论教师参与实验设计与指导是关键一环。

第二,实验内容难易适度。每一实验单元的内容一般要分为基础实验项,提高实验项和扩展实验项。基础实验项是验证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必做实验项;提高实验项是根据本次及之前应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实验项,其综合性更强,灵活性更大;扩展实验项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查阅相关知识,自我学习与独立思考才能完成的实验项,实验设计要有充分的自由度,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个实验内容的设计做到难易兼宜,有利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按需设置实验。实验素材要不断更新,并且与生产实践和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如教师可将科研素材或生产实践任务某一环节抽象出来编入相近的实验项目。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2.实验管理方法

第一,目标管理法。实验前只对实验项的目标与完成要求进行详细地说明,对实验的实施思路不作或只作粗略地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发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提高性实验与扩展性实验中,必须强调这种方法的应用。

第二,实验评点法。实验评点法是在下一个实验开始前对上一个实验最优方案、典型的问题进行评点,以清除其观念和知识上的“瑕疵”。这对专业应用软件中的接力性实验尤其重要。

第三,应用引导法。以某一项实践生产任务为向导,将生产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并嵌入相近的实验项目中,将几个实验项目合并成一个大的实验项目。这样学生实验的目的更明确,并有一定的动力与压力,在实践中学生可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技能,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四,考核管理法。实验考核对实验具有一定的向导作用。考核方式必须根据实验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如在实验考核中,除了确定合理的平时实验成绩与集中考核成绩的权重之外,在集中考核中,增加笔试如解题思路描述,方案设计等,在机试中,设有必做题、自选题与发挥题,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工商管理;课件教学

引言

多媒体教学其实古已有之,当今随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声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与兴趣,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与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做为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型学科,工商管理专业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充满活力。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未能有机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技术的进步,因此将多媒体引入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领域是当代工商管理教育改革的必然。

1 多媒体技术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应用的现状

1.1 多媒体课件在专业课程中的设计与制作

教师成功上好每一节课的一部分原因是制作精良的课件,学生能通过老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备课和课后复习。教师把自身的所感、所想、所悟通过课件传达给每一位同学,课件是老师知识的精华,能力较强的老师可以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抓住多媒体教学的精髓,更多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使之成为工商管理专项理论课教案的经典。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多媒体课件在工商管理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市场营销学》多媒体课件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的,主要涉及市场分析,市场选择,营销组合策略,营销计划与控制以及营销理论的新发展。课件具有以下特点: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直观生动。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思考题和大量讨论案例和应用案例。该课件信息量大,包容性强,适宜于课堂教学,通过特定的教学氛围,加强了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了教学互动的理想效果。

《电子商务》多媒体课件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综合多种《电子商务》教材编撰制作而成。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Internet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安全,电子商务的支付工具,网上银行以及企业网络营销等内容。教学幻灯片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图表,图片及动画等素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直观,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的理解。

1.2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及效果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多是文字性叙述,比较难以记忆。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把要表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以图、文、声、像等形式展现出来,能充分刺激学习者的各种器官,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2 工商管理专业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2.1 依附于多媒体课件,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有优势的,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入课堂,可以代替小黑板与挂图,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有优势的,传统教学增强学习的真实性,使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交流,便于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和体系,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前者并不可能完全替代后者的主导地位,无论多媒体教学多么发达的今天,教师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学习中占有重要作用。

2.2 一键定乾坤,电脑为中心

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快速,便捷。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讲授相同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将节约30%的授课时间。学生在感受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同时又使自己处于劣势,往往老师翻动的电脑太快,使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眼花缭乱,无法好好的记笔记,课后的复习与自习又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假如老师成为简单的电脑操作员,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只能被动的接受灌输,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与老师角色的退化,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

2.3 教师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PPT的方便、便捷,使教师能快速、有效的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它作为教学手段的辅助工具,更是想让同学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增加一抹靓丽的色彩。然而大多数的专业课程老师并未经过专业的PPT制作的培训,费时费力制作出来的课件没能实现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其起到的作用只会使教师逃避备课,降低教学质量,无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相比拟。

3 走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我们总结了部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师自己的经验,要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内容精炼而又不失条理

多媒体课件的版面设计要“美”,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要美,美好的事物才有让人继续学习的欲望,内容要短小而精悍,要切题而概括,繁琐的内容既不条理又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与掌控者,理论永远是为实践服务,老师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应被课件内容所束缚。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3.2 进行专业的课件制作培训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发明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老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过程的全新方法,教师如果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就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如果教学软件编的好的话,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学生在这样的交互设计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性,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可能。教师如果不能很熟练的掌握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效果与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教师讲解的技巧无法成正比,无法凸显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3 向智能化教育发展

多媒体教学使计算机技术与人的脑力劳动相结合,创造出高性能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优势,使教学质量达到人机合一。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起到助教、助学的活动。如果一味利用传统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会远远落后于多媒体教学,因为这是科技发展的时代,这是现代技术与人的智力相结合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力量会呈现繁荣、积极向上的趋势,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