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职业认知

会计职业认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职业认知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1篇

一、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是指职业行为产生差错或不良后果应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风险,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资料收集、会计凭证审核、发票开具、债权债务结算、帐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等会计职务时,因错误或舞弊可能承担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也是会计责任风险或会计行为风险。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产生或导致会计职业风险的直接行为一是错误或过失,二是舞弊。错误是指会计核算及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无意的错报或漏报,错误行为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技术错误);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判断错误);会计政策的误用。例如,据以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数据收集或处理错误;由于疏忽或误解造成计价不正确,或者在金额、分类、表达、披露方面错用了会计政策等。都是会计职业错误。过失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未能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不能发现错误和舞弊,或被假象所欺骗,给企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会计人员的过失按其过失程度分为一般过失和重大过失。

舞弊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贪污)企业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错误(过失)舞弊行为的区别在于错误(过失)是无意的,是会计人员的无心之失;舞弊是故意的,是一种欺诈、故意违规违法甚至蓄意犯罪行为。不论是错误、过失或舞弊,只要其给企业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包括国家利益)造成损失的,会计人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后果,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过失或舞弊行为付出代价,这就是会计职业风险的特点。

会计职业风险按责任、风险后果来划分包括职业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会计职业行为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行为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道德谴责,从而失信于社会,个人的职业信用面临破产的压力,内心经受道德良心的折磨等后果。法律风险是指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及后果违反了相关法规,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可能被判负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风险。

企业会计人员高风险职业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未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企业会计核算,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科目选用不当,核算程序极不规范,甚至很随意地无凭无据地处理会计业务,前后矛盾,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错漏百出,错报风险极大。二是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资产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会计监督岗位和功能缺失,导致“缺位风险”。这类企业经常发生财产缺失、被盗,职务侵占,挪用、贪污、冒领等事故,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也常常出错从而面临经济处罚和税务检查风险。该风险称为会计监控缺位风险。三是会计人员未经授权,或越权处置会计事项,导致“越权风险”。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资产报废,存货盘亏、盘盈,帐核销等重大会计事项时,不经董事会批准,或企业主管审批,自作主张地直接销帐;一些会计人员编制的重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未经企业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审核签名,就对外报送等。超越权限的作为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导致财产损失风险或纳税风险极大,该风险称为会计人员越权风险。四是会计人员越俎代庖,导致“越位风险”。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不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越位处理本应由业务人员、生产人员、仓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处置的事项,将其他岗位其他人的工作责任风险转移到自己的岗位上和自己身上。如会计人员代生产人员填制领料单,代仓管填制人仓单、出仓单、送货单等,甚至代签名确认,都存在极大的越位风险。五是做两套账,存在“欺诈风险”。有时企业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老板或企业主管的要求,做两套账,甚至三套账。其目的是利用假账瞒报收入、虚列成本,达到偷、漏国家税收的目的;虚计收入、虚增资产和利润达到骗取银行贷款的目的;隐瞒利润、转移资产,达到逃债和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目的。做两套账、做假账,都将面临被指控欺诈或偷税犯罪的风险。六是会计人员参与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从非法渠道取得进货发票或支出凭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被动地参与、有的是盲目地参与、也有的是主动参与,全然不顾法律后果。

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高风险的成因较复杂,既有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职业道德信念不强、职业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差,甚至个人私欲膨胀、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主观因素,也有社会诚信缺失,行为不正、法律建设不健全、政府部门管理不力、会计人员就业环境差、压力大等客观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首先,法制观念淡薄,会计责任和风险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些企业会计人员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对自己职业行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昏然不知;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职业风险认识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一部分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风险,但抱侥幸心理,缺乏责任心。其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差,“无知者无畏”。一部分会计人员,特别是一些私营小企业的无证上岗者,没有经过会计专业学习和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极差,随意地填编报表,应付税务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缺乏基本的会计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自己的行为也不感到害怕。再次,职业道德素养低,诚信意识差,自律能力弱。一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没有真正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不能自觉地运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一己之利,被动或主动地参与企业会计造假。最后,“劣币”驱逐“良币”。当前,企业会计人员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环境较差,这包括企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差表现在:一是整个社会还没有营造一个讲诚信、

讲正气的良好氛围,骗子、造假者大行其道,人们习以为常;二是政府对造假者,特别是利益既得者打击力度不大,造假成本低、收益大、风险小,使一些人对造假乐此不疲;三是政府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管理弱化,关心不够;四是会计市场有造假需求,甚至一些不愿做假账的会计人员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而且会计队伍中也有不少甘愿冒险造假者,企业很容易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替代品”,“劣币”驱逐“良币”。

二、会计职业风险的防范与建议

第一,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构成风险防线。政府应加强有关维护和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建设,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构建和谐会计、诚信会计的法制框架和道德框架。同时由会计行为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配合,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度,促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清楚违法乱纪的法律后果和风险,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责任、会计诚信、会计职业道德观的认知度,树立道德信念,养成自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习惯,加强自律。

第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企业会计人员应认真、积极、终身地学习财务、会计、法律及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炼就火眼金睛,能识别真伪,能评估风险,切实提高个人抗风险的能力。

第三,加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包括:适当授权,正确的信息记录,可靠的资产安全,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性检验等。完善的内控制度并有效地执行,能有效地发现和纠正会计差错与舞弊,防范和减低会计风险。

第四,加大对会计造假者的打击力度,净化会计职业环境。一是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对市场欺诈,会计造假,特别是造假受益人的打击力度,增大造假的成本;二是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供用人单位和会计监管机构查询,对会计人员违法、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在媒体或网络上曝光;三是提高会计从业准入门槛,将道德不良,文化水平低下者拒在会计行业之外,同时严厉打击无证上岗行为,对聘用无证从业人员的单位和无证上岗者个人都要从严处罚,驱逐劣币。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主要概括为,人们在参与职业活动时所需的各种能力的集合,其表现为三个方面:能够参与到职业活动中所必备的能力,主要为任职资格;参与职业活动中所展示的职业素养操守;职业生涯正式开始书写时所需的管理能力。也可以表述为:通常意义下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主要表述为,在会计领域工作是能够对会计相关活动正常顺利完成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其主要包含调查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计算机操作等普通能力以及出纳、核算、财务分析等专业能力。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受到学生对专业的基本认知程度、个体主管原因、学生教育程度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二、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会计专业师生,利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对学生发放280份问卷,其中回收260份,包含249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5.8%;主要利用的调查工具,是再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小组所编制的职业能力培养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其主要调查内容涵盖了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认知程度、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时间活动经历、评价与考核标准、培养效果等几个方面,在得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开展对调查结果的处理以及分析。

(二)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

通过调查得知,尽管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存在认知程度偏低现象,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均值,只接近一半水准,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反应出高等职业院校在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重要性的展示以及培养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没有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树立起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认可程度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老师的教学能力不是完全认可,通过进一步走访得知,少数的会计老师参与过专业的关于职业能力的培训与交流学习,其中,更多的培训与学习方式,来源于学校集中组织的交流活动,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自身对职业能力的认识的会计老师,只占总数两成左右。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老师关于会计职业能力认识的调查,发现现阶段会计教师群体,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缺乏较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3. 对职业能力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培养途径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得知,有65%的学生认为当前关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将理论讲述与一般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其余的按照数据排序,分别为“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情境模拟教学方式”等。这表示,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教学时,较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其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灵活性与多样化的欠缺现象。

在课程培养途径的调查方面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需要通过“学习系统培养”的方式展开,在通过走访老师的基础上,发现有65.2%的老师希望利用“进行职业能力的专项实践与实习活动”,这表明老师对于专项实践与实习的方式比较赞同;此外,在“增强自我学习”方面,老师的选择也占到56%,表明会计专业老师,更希望通过学生提升会计学习的自觉性?c自主性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实践方式

(一)建立健全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课程培养体系

提升对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是产生对其接受、认可以及付诸行动的主要途径,在对现阶段会计专业学生自身对职业能力认知水平存在缺陷的基础上,经过具体思考,学生需要利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对于职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育方面,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丰富职业能力课程培养体系,开设有关必修课、融入课、渗透课等塑造全面立体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会计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知水平。

(二)加强专业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创建关于职业能力的具体培养机制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塑造,需要对学生灌输全新的教育观念,并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辅助下,达成总体效果,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则是对专业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之前的调查得知,大部分的会计专业老师,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的认识,相对欠缺,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需要对现阶段会计专业老师的结构合理性进行调整,并不断完善对老师的职业能力培训机制,通过开展集中讲座、外出交流学习、组织参观实际成熟成果等形式,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老师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能力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丰富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了,现阶段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虽然与传统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但其整体表现仍然缺乏灵活性特点与多样化特征。基于此种现象,需要在对会计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行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其自身实际特点,强调教学成果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通过深入实践与研究,将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善,使得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更贴合学生特点,提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水平。

(四)丰富实践实习方式,发挥第二课堂的职业能力应用效果

大量的数据资料以及现实情况表明,培养和检验学生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开展实习以及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会计专业老师较为推荐的形式。其具体开展方式主要有,派学生到指定校企合作方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等方式,开展会计专业的实习;通过参加社团以及学生会等方式,提升职业能力的应用效果;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利用假期实践等多种方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以及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建设 继续教育学习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但也有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为追求个人私利而贪赃枉法。因此,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时推进企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对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及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的不良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变化。然而一些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得失,从而削弱了团体意识和为服务他人的观念,使得利己主义的思想盛行。企业会计人员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少数企业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难免会为一些利益所驱使,为了个人利益、单位利益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2.部分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偏低

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来看,企业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更多地取决于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在利益的驱动下,少数企业会计人员利用自身职权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更多是会计人员出于自愿而主动为之。这就说明,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仅是因为受到社会风气及利益相关者的不良影响,更多的是由于其自身道德水平偏低。

3.单位负责人的不良影响

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往往受到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不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则很有可能会失去的自己的工作和岗位。事实上,一些企业会计人员为了避免和上级领导发生冲突,或为了加薪升职,而选择盲目地迎合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对于上级领导擅自挪用公款、私自分配财物或授意伪造会计凭证、账簿等诸多违法行为,一些会计人员也丝毫不敢违背领导意愿,为领导命令是从。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丧失,是由单位负责人的道德失范所导致的。

4.职业道德自律组织的缺乏

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是由企业会计行业自律组织对会计行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过程。在会计职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由会计行业自律组织来制定和实施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而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组织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专业化的自律组织尚未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约束力和自律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部分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

5.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一些会计行为在这些法律条文中找不到具体的体现和规定,或者有相关规定而规定中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使得会计行业的管理不能全面地实现有法可依,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少数企业会计人员道德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往往为了谋取一时的个人私利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而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会发生一些,而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却表现出不知进取的工作态度,他们墨守成规,不懂法却也不学法,更谈不上守法、依法,法律对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二、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1.强化职业道德自律

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是指,即使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也可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在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在工作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政治学习

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除了依靠自身的不断反省和学习之外,外在的引导和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通过外在引导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会计人员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对于在职会计人员,除每年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法规的教育外,还应当督促其完成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的学习,并由各级会计协会对其职业道德的检查进行记录和备案。另一方面,鉴于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领导的道德素质来推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应当主动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觉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

3.净化从业环境

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与其所在的外界环境相关,而外界环境可分为两种,企业内部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从企业内部小环境来看,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会受到单位领导职业道德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单位领导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净化企业内部的小环境。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同社会风气的好坏有重要关系:如果一个社会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盛行,道德意识淡薄,那么高水平的职业道德也难以形成和培养;相反,如果社会风气良好,则会计人员可以从中提升个人品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为了从整体上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重视净化其所处的外在环境。环境的净化,一方面需要会计行业自身的努力和推进,另一方面也依赖于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和作用,尤其是需要与法律等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相互协调。

4.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由于法律具备强制性,因此法律的约束力通常比道德的更强。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行业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为了配合《会计法》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条例,使得会计工作的开展基本上能够有法可依。然而与会计职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会计行业的法制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相关部门在完善法制体系上仍需不断地努力。

5.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对从业人员的行为做出的判断。依据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做出判断和衡量,并将判断的结果反馈给会计人员本身,从而使他们对自身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有利于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账,公正做事,遵守法律法规。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这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和更高的个人素质。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必须和必要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是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一种再培训,其目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对初、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1.丰富教育内容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包括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配合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会计、审计、税务、会计制度等。在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推行中,应根据会计人员的能力、专业水平、从事行业、工作内容等的不同,适当调整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不断改进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逐步向网络培训的方向发展。网络培训,可以节省相关的培训费用,也便于会计人员反复、随时学习,而且便于掌握会计人员的学习进度和水平测试。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人员真正有所收获、能力有所提升,相关管理部门就必须提高对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从而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首先,各地可以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高校、行业主管部门等招聘财务人员担任培训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培训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对认真负责、学员满意度高的培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结束语

会计人员处于利益的中心位置,他们的道德选择对经济秩序、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而经济、制度、法律的发展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总而言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继续教育培训,需要会计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葛平.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继续教育学习研究.企业文化[J],2013(4):182-188.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4篇

摘 要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应用型大学办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主要大学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人才市场调研,总结出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及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1.国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1)美国:长期以来美国会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提出了会计教育目标改革的两点变化:一是会计教育的重点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区分了会计教育目标与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AECC将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重述为:“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作预备”。

(2)日本:日本高等会计教育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重理论、轻实务,将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于基本会计理论的学习和一般知识能力的培养。

(3)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ACCA)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了如下阐述:一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

2.我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对我国国内会计专业排名前22的高校(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1)培养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普遍在培养目标中使用“能力强”、“素质高”等词。(2)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范围过广。(3)过于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4)忽视经济全球化所需能力的培养。

3.应用型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塑分析

本科生毕业后能否成为高级会计人才,取决于其实际工作能力、职称评定情况等,还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会计人才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已成为必然要求。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应用型高校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可表述为:主要培养中级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各项专业能力及会计拓展能力,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具备必要的外语沟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证券、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等专业工作。

二、会计人才知识结构

基于财政部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的要求及应用型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会计人才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现分述如下:

(1)会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原理、会计准则、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相关知识,这是实践工作岗位的一项基本业务素质。熟悉税收法规,只有熟悉了税收法规后才能对税收有一种认知能力,便于在处理每笔会计业务的同时兼顾税收法规,通盘处理单位的经济业务。

(2)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和必要的外语知识。包括一般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及ERP系统的应用等。

(3)财经法律、法规等知识作为业务素质的支撑,提高会计人的专业鉴别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4)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的知识,一般会计人员都只注重了业务素质的提高,习惯用会计思维来处理人际关系,难以和单位的其他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会计人才能力结构

根据中国人才热线网站上的会计人才招聘信息,选取一个月内新的一般会计、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的招聘信息各50条,对各招聘职位的能力及其他要求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明,我国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的要求较高。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也日益受到重视,而且职位越高对沟通能力的要求越高。同时,职业道德、外语能力、领导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接受新知识能力等也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个别单位还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挑战性,从事一些非财务工作。可见,我国实务界会计人员仅具备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科会计教育应力争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扎实的基本业务能力:会计处理、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及分析能力。

(2)协调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3)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即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外语沟通能力: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5)计算机能力:一般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及ERP系统操作能力和SPSS统计分析的应用能力。

会计职业认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

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1.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时滞,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1.4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长期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于非重要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巨细,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2.1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

2.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看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这个空间,就会走向极端,蜕变成会计操纵,最终也必将受到制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