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秀文章摘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情感 引入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08-01
一 指定目标,广泛摘抄
有效的情感引入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对于优秀的文章有针对性地选取并摘抄,才能让学生们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们选择推荐有必要了解与涉猎的文章,学生知识面与阅读量有限,对于怎样的书籍是真正有教育意义并且有含金量的,学生并不容易清晰辨识,这时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其指引作用。对于指定怎样的书目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1)书籍的难度与深度应符合学生的知识层面;(2)书籍要较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3)所指定的书目中应当含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十分关键的,只有这样,这些书目才能很好地为情感引入教学提供文本参考,发挥它们的作用与价值。
指定目标后,就需要学生来将它们落实到位,认真品读这些优秀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摘抄好的语句与段落的习惯。学生们会选择摘抄的内容都是能真正触动他们的,这些语句中含有很多的情感体验,要么是他们觉得描写的很精彩的部分,要么就是那些打动他们的,让他们感受到情感共鸣。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在阅读时首先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巩固,这些好的语句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很有帮助。这些带有深刻情感体验的句子也是教师在展开情感引入教学时可供利用的良好素材,为教师的教学做良好铺垫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这些文章的魅力。
二 烘托气氛,诱感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饱含深刻情感的文章或段落,想要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到其中的意蕴,需要教师们营造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出自名家的名篇,这些素材是很好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笔下的景色、人物或事件,很多文章有很深的内涵,也有很深的情感,然而想要让学生能真正领会到作者当时的心绪与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烘托出好的课堂氛围也十分有必要。如果是较为悲情的文章,那么课堂气氛也需要相应配合,烘托好的课堂气氛只是前提,诱发学生情感则是目的。在合适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切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才能真正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多朗读相关的语句或段落,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感受与体会,谈谈自己对于文字背后的情感的认识,能很好地诱发出学生的情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有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更能传递出经过思考后个人真实的感受。
三 精心设计,自然导入
在进行情感引入教学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情感得到更好的传递,然而在传递情感时又不能显得过于刻意,自然的导入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法。
一堂精心准备的课程往往更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情感引入教学也一样适用。很多很好的情感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能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过程中会发挥得更加游刃有余,也更能收到来自学生的回应。对于教学形式,课前教师可以做相应的设计,很多感彩鲜明的文章,如果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可能对于学生感知文章效果并不好,如果文章中正好有多个角色并且角色的对话丰富,这时,采取分角色朗读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这首先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在要求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对话的过程中,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会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认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引入教学法是一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内容及思想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们制订阅读目标,推荐好的书让学生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摘抄好的语句与段落的习惯。在展开课堂教学时,对于相应的文章需要营造与文章思想感情契合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同时,一堂精心准备的课程往往更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情感引入教学其实也一样适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革新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情感的引入要自然,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对于情感的体会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才能真正达到情感引入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滕建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J].文理导航(上旬),2011(6)
一、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充分说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又是必不可少的。
2、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服务。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强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是很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2、注重学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言简意赅,如不采用适当措施,照搬现代文教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1)、反复朗读
文言文诵读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课文,可多作整篇的朗读;在要求对某些章节、某些词句作重点理解或记诵时,可以作部分的精读;课文较长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读时,可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给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的,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为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加强阅读气氛,增加朗读的次数,可安排学生齐读或分组比较朗读。待到完全熟读成诵了,再作答题式诵读,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头到尾背诵,而是按照老师的提问有选择的背诵有关段落或语句;老师的提问可以是关于内容,也可以是关于章法的。总之,这种诵读不是单一的机械的枯燥的,而是灵活的生动的有神韵的。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一要及时,尽量做到边朗读边指导,二要具体,具体指出学生朗读的主要优缺点和提高朗读水平的途径;三要灵活,结合谈话、讲解、评注、复述等多种活动进行朗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文言朗读的能力。
2)、读注,查阅工具书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释又十分详细,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解大意,过去那种“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教学就没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注释的不同作用,凭借注释理解句义、文义。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解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课文没有加注释的地方,一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有些同学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解决。
3)、学会摘录
关键词:阅读教学 多元化积累方式 实践 网络阅读
职业学校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文章或者片段,当前教育形势下,要求教师重视阅读,重视积累,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帮助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积累方式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阅读多元化积累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重视阅读宣传,创造积累的环境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标地阅读,产生阅读动力,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阅读宣传,例如,介绍优秀文学家的例子、名人传记,还可以引用优秀的成功人士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充分全面地阅读。通过多种角度的阅读宣传,提高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创设读书的氛围,开创“读书角”,让同学们进行班级图书的漂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读书的最佳境界,达到竭尽全力读书,守住清贫读书,并创设有利于阅读的环境,实现阅读心境的净化和升华。
二、精选阅读内容,告别阅读误区
教师要教育学生亲近优秀的文学作品,重视阅读内容的选择,塑造优秀的人格,发挥读书的最佳效应。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有品位的书,做高品位的人。接近优秀的经典的高尚的书,从中获取营养,吸收芳华。远离有危害的书,告别污浊的书,学会辨别,学会取舍,在信息社会中,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成为信息的主人,学会筛选,学会吸收。
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注重阅读的互补性,拓宽阅读面,丰富营养,增加阅读积累的种类和角度。
三、阅读积累多元化,提高积累有效性
(一)多元化的朗读方式促进学生阅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感受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内涵,最终实现高效运用,让课堂充满浓浓的阅读情味,让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感受力。
朗读多了就会促进理解,教师要重视阅读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读书很重要,不仅积累知识,习得语感,更重要的是阅读还能教会我们驾驭文字。通过诵读感知文章,打开学习语言的窗口,增加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朗读要重视理解的直觉性,敏锐地识别语言的内涵和情味好坏。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体味到知识与技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激发出学习兴趣。在朗读的亲切体会中,学生就能够将内容和写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内涵,体会到韵味,享受到美感。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从而受到熏陶,语言的魅力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实现内化,让学生学得真知。
具体的朗诵方法有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朗读、男女朗读、小组朗读、表演朗读等,通过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的形式,能读得更加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学生在朗读中真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提高了语文的感受力和领悟力。
(二)粗读浏览、精读研究、快读和慢读有机结合。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将精读和慢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撷取丰硕的果实,实现阅读能力的最优化提升。
略读是针对快速浏览信息而言的,是书目、标题、文章内容、有用信息的筛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信息;精读则是针对重要信息而言的,对精词、好句、好段的揣摩、欣赏,实现语言精髓的有效汲取和提升。在略读和精读的交替中,学生可以增加阅读的质量,提升阅读的效率,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制作阅读笔记,凝聚知识宝库。
阅读讲究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读书做笔记,会使阅读效果提高,做笔记在阅读积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教育学生制作好阅读笔记,重视下面的制作方法:
1.卡片式笔记,这样归类整理、管理使用能记录经典的语段,帮助收藏重要的阅读资料。
2.摘抄评论式笔记,在摘抄的过程中发表对人和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讲解理由,这样能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剪贴式笔记,摘抄相对比较费时间,通过剪贴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积累,在剪贴过程中分类别整理,例如:祖国风情、历史长河、科技博览、动物世界、音乐无限、名人故事等。
(四)重视网络阅读,提升阅读宽度。
上网是开拓学生视野的好途径,学生使用网络阅读,可以更便捷地选择,使用发帖、跟帖、回帖等手段,加强阅读反馈,实现思想交流,升华阅读感悟,提高阅读效率,拓宽阅读视野。
学生在网络阅读中,能够形成知识储存,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文章流光溢彩,美妙绝伦。
四、科学分配阅读时间,保障积累全面到位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证,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引发学生可持续性学习。阅读重在长期的积累,阅读和积累都需要吸收和内化,通过阅读活动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并作用于客观实际生活中,形成语感,提升境界,吸收营养。为了促进阅读多元化的积累方式的生成,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一)通过佳作交流展示,将阅读材料再选择再体现。
教师要追求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选择最好的学习方式,实现阅读材料的交流与评比,选择优秀的阅读方式,不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实现阅读成果的获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读书心得交流会,将阅读材料再分析再感悟。
读书不仅要阅读,还要思考,学生通过思考来抒发新的看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模仿能力很强,爱表现自己,喜欢抒发独立的见解。教师要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学习的灵感产生跳跃,学习的睿智得以绽放,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成就阅读的丰富与深刻。
(三)辩论创作获得新知,加工创新生成智慧。
阅读要重视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综合测评、演讲、辩论等活动。通过阅读和积累,让学生吸收和内化知识,通过演讲和辩论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通过表达和创作让学生提高阅读智慧。经过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增强。
正是通过以上这些阅读多元化积累方式的实践与探索,学生会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受到阅读积累的滋润和灌溉,并渗透进心田,滋润内心的成长――教师要努力浇灌阅读教学的花朵。■
参考文献: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答案是否定的,有益的课外阅读会让你在语、数等方面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课外阅读也会让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领。
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是很有用处的,它能给我们浏览到课本中没有的好句子,在写作文时能够得以巧妙地应用,让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借鉴别人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以备写作时的不时之需。有道是“学海无涯”,“读不尽者世上之书,明不尽者人间之理”,初中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方能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和社会生活阅历的不足,只有阅读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获取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方能减少前进道路上的弯路。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移默化地完善着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到:
1.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可订阅专业性强、阅读口味高的《课外阅读》、《语文报》,充满青春气息、了望外部世界的《青年文摘》等,丰富阅读资源:同时,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2.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
3.比较阅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可让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具体的艺术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揣摩: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对于任何学生来说,他的母语学习基础都不是零,因为他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母语环境。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往往己经很强,令大人吃惊。因此,加强培养对母语的感知意识,是学好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就主张将语文学习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狭的笼”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才能充满活力。语文教学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传授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审美情感等重大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必然。
一、培养语文意识应包括的内容
(一)听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会听、善听、听懂、听出对错及听出弦外之音等基本能力。
(二)说的意识
在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见闻,讲故事,说观点,谈看法,用嘴巴表达自己的看法、思想、意识。
(三)读的意识
除了读课文,还应习惯于读书看报,甚至于看到街上的广告、牌匾、电视上的广告词、产品说明书时,都要将它们看作语言的材料读出来。
(四)写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优秀篇章、材料的习惯,让学生养成爱好写作,善于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见闻与感受的习惯。
对听说读写四方面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思考、表达自我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外在形象与气质。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一)课内语文意识的培养
按照叶老“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观点,运用语言材料着力培养语文意识。
1.营造语文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的形式办“文学园地”,选择学生的或报刊上摘抄的优秀文章定期展览,展出学生的优秀书法习作,让学生一进课堂满眼都是语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课内、外的语文训练
课内教学中,对关键性的新知识老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认真听,听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诱导学生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以课文为例子,生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用语的兴趣。对写作中词语、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中思想的挖掘等问题,归纳出“这一类”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提醒幸福》一文时,文中作者一串排比: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笔者以此为例,让学生们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内容,仿照句式写出五句话,体现出自己的幸福感。学生练习之后,加深了对排比句式的理解,同时也真正学会运用它来表达强烈的语势和情感。
3.语文活动
活动的形式多样:口头作文,朗诵比赛,演讲,辩论会,讲故事等活动。例如,在学习了《继续为祖国语言的健康而斗争》一文后,学生对日常生活、学习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开始重视起来。针对“错别字”问题,笔者又让学生从自己的作业、作文、复习资料以及街头巷尾的广告词中找出一百个错别字,并归纳类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发现了错别字的形成规律,并作了总结:形近错别,音同(近)错别。这样不但把规律归纳了出来,同时也形成了他们时常注意自己、同学或街上牌匾、报刊上是否有错别字的意识。再如针对笔者学校学生写作水平较差,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恰当的现状,首先让每个学生进行“介绍自我,展示自我”、“昂首挺胸走路,埋头认真做事”、“夸夸我班的好同学,夸夸我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自我的良好品行”等一系列的演讲,又利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朗诵自己写得最好的作文,还让他们课前用一两分钟给同学讲故事,或讲今日见闻,或对社会热点问题谈看法,形成了同学们张口就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感情充沛”的习惯。
(二)课外语文意识的培养
1.听
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作为训练听的能力的手段。学生通过听,分析思考,真正做到听有所获。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收看新闻联播,笔者要求学生看后至少要复述三则以上的新闻,并发表看法,让学生养成平时像上课一样专心听的习惯。
2.说
让学生复述自己看到的新闻影视节目、生活中的见闻,评说事情的原因,发表看法主张,几个人一起谈,变平时的闲谈为有目的谈论。锻炼嘴巴,实际上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现在己经有几个同学能够像样地主持节目了,还能像“东方时空”那样搞个“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节目。通过练习,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嘴巴好使了,脑子灵活了。
3.读
指导学生读书看报。利用学校图书,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写
课外阅读多了,摘抄的知识也随之增加。课外练笔紧扣生活内容,所以“作文恐惧症”会逐渐消失。在生活中处处留意写作素材,有利于写出漂亮的文章。
5.审美意识的培养
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其中形形的人群、思想意识是我们课文中主题的来源。用课文中作者揭示出来的思想、美丑去对照生活,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感悟美丑的能力。
课外培养学生语文意识的渠道还很多,只要留意处处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贯彻“课内外相结合”、“听、说、读、写、思相结合”两个原则。课内学方法、明意识;课外用方法、形成意识。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如学习《潮涌浦东》让学生考查济源市的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了解济源的历史;结合课文和季节,让学生写赞美春夏秋冬自然美景的散文;结合社会生活让同学写谈看法的小议论文。这些做法,使学生形成了小到“见字辨形、见词析义、听话听音”大到“见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语文意识。“生活语文化”的意识逐渐形成,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情感的丰富。学生的语文意识形成后可以大大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持之以恒的训练与强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卷气的外在气质,也会为就业打造自然娴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蕾.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J].语文天地,2011,(1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