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京的春节课文

北京的春节课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京的春节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北京的春节课文

北京的春节课文范文第1篇

  《北京春节》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过年时喜欢做的。

  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那丰富多彩的名风名俗,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传统。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过年时喜欢做的。

  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那丰富多彩的名风名俗,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传统。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因为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

北京的春节课文范文第2篇

一、语文源于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语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和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独特奇妙的内心世界。而生活本身就是语文大课堂,课堂并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语文课本中描写大自然之美,介绍各地民俗风情等,无不是生活的缩影。如《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通过通俗的语言,独特的京韵文化,向x者们展示了老北京人不一样的过年习俗。在课文中,老舍先生运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一生活俗语,为课文润色不少。课文选取过年时的几个重要节日,通过介绍人们的活动,展示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中的喜庆与团圆。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老北京人的过年习俗为基础,介绍了自己家乡的不同习俗,并扩散到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国五千年文化之博大精深。由此可见,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生活服务语文

生活是一首歌,是一首诗,为语文添砖加瓦。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风一俗,皆可写进语文教科书,服务于语文。如《北京的春节》就是描写生活中的普通事、常态事。教学伊始,我先从北京童谣入手,让学生整体感受过年时的热闹。在教学中,我不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过年习俗,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此篇课文,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读者了解北京文化作下铺垫。同此可见,惟有在生活大课堂里,静心观察,细心感悟,方可在运用语言时得心应手。方可在理解课文时独具慧眼,游刃有余。

三、生活结合语文

刘国正先生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结合起来,就立刻变得生动活泼。”

北京的春节课文范文第3篇

北京冬末的清晨呵气成雾,马克那张高鼻深目的混血面孔有点疑惑,在他斜前方45度10米远的位置,《方圆》杂志的摄影记者为寻找合适高度,和他蹲了个类似的马步。马克说:“我每天早晨都要扎马步1个多小时,一动不动,有什么可拍的呢?”

从长相到性格都很西方的马克有个地道的中国名字叫李冠华,他的华人父亲久居德国,开过武馆,家传蔡李佛拳。马克后又拜师叶问的外孙卢文锦,是卢文锦为数不多的习得全套叶问宗派咏春拳的弟子之一,香港、日本等武术类刊物对此均有报道。

出师之后,马克辗转来到北京,在这里开馆教拳,他认为在北京武术界,自己的叶问宗派咏春拳可谓正宗,应该会收到不少弟子。到了北京,马克才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有些要学咏春的中国人,看到我就打退堂鼓了,因为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外国人,一个外国人怎么能把中国的武术教好呢?”

马克的中国弟子数目有限,倒是对中国文化抱有兴趣的美洲人和欧洲人成为马克弟子的重要来源,马克的咏春变成了进口转外销。

按照马克每天教拳的时间表,他下午在自己的公寓里教课,晚上还会去东直门的一家健身房上课,每节课的学生几人到十几人不等,黑发、棕发、金发相辉映,汉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上阵,可谓一景。除常规课程,马克也开设了一些体验性质的课程,一般来学习的都是些来京旅游的外国人,马克通过一两节课告诉他们咏春是什么,并教几手防身的招式,有点文化推广的性质。

除常规课程外,有些人工作太忙,还可以选择一对一的课程。部分学拳的人专挑这样的一对一课程,拒绝和其他人一起上课,马克对此颇不以为然,他认为,一对一和一对五的教学并无任何本质的不同,更何况学习武术过程中,合作非常必要,例如叶问宗派咏春拳的黏手练习,离开同伴就无法练习施展。“不过我还是会上私人课,但收费很贵。这个贵不是因为他这样会学到更多,而是因为他自持身份不肯合作,违背了武术的精神。”马克说。

在马克的外国弟子里,他比较喜欢德国的学生,“他们很守时,北京的堵车对他们按时上课没有任何影响”。跟随马克时间最长的是一名叫尼尔斯马克格拉夫的德国小伙儿,在马克这里学拳已有5年,非常勤勉,现在他都可以上木人桩了,要知道这是咏春拳小有所成的人才能够使用的。

2008年,电影《叶问》的上映使得叶问宗派咏春拳更广为人知,马克也找了一个大的电影海报挂在墙上,正对着的另一面墙上则是卢文锦、马克父亲、马克等人习武和接受采访的相片,有客来访时看看,自己闲暇时看看,也颇有意思。马克在名片上将“国际中国拳学院、叶问宗派咏春拳”的字样印得很大,还引起了其他叶问传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习武之人要谦和低调,打广告有失节气,不过马克不认为这是宣传;“时代不一样了,我只是实话实说,习武的人本就越来越少,如果别人不知道我们,学咏春的人会更少。”

《叶问》带来的咏春潮并没有对马克产生实际上的影响,确实有些人慕叶问之名来上课,不过来了几次也就不来了,“他们本认为,学咏春是很轻松愉快的,就像健身一样,而实际上习武是很苦的,所以上了几堂课以后,我的一些学生都跑去学肚皮舞了……”马克调侃而又困惑地说。

在接受采访时,马克用大段的时间试图向记者解释,到底什么是武术,他认为中国的武术和世界上任何一种搏击竞技都不同,“无论是柔道、跆拳道、泰拳,都会造成人体损伤,而中国的武术目的不在于竞争,而在于合作以及寻找人内心深处的强大潜力,更是一种自我修养。并且中国武术注重整体概念, 也是和中国文化相一致的, 它是其他的拳种中所没有关注的。”不过马克教学的难处在于,他的学生看不到这点。

北京的春节课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培训 解渴

虽然是暑假,又是20天的短期培训班,但是,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新疆师范大学小学语文国培班一切从参训教师需求出发,聚焦一线课堂,聘请小学一线教学名师上现场观摩研讨课。同时,学科负责教师、班主任以及全体学员一起备课、磨课,把案例教学与参与式、情景式、探究式、驱动式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案例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发挥了案例教学应有的功能和效果。参培教师们不仅目睹了一线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聆听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从名师、学科专家、同行中学会了备课、探究、钻研文本。

一、案例陈述

(一)学会备课。

名师们的课大多赏心悦目,精彩纷呈,除了其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更得益于对课文的钻研。如何从课文相同的字词句篇中找寻不一样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素养的体现。“功夫用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

第一次在没有教学参考书、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备课,老师们束手无策,尽管教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书。

备课就是钻研文本、思考教学的过程。

第一遍:弄清教材单元要求,寻找编者目的意图,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二遍:梳理课文内容结构,把握文章美点妙点,扫清文章的言语障碍。

第三遍:推敲板块环节流程,把控主次时间分配,落实语文的听说读写。

苦思冥想的老师们似乎找到了路径,开始尝试着思考梳理这些问题。时而读读,时而写写,时而划划,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一节课,二节课,终于有老师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教案。

(二)学会合作。

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四人小组开始讨论。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备课思考,开始述说各自的教学设计。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大家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讲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及时间分配。

质疑问难:说完了,还不能坐,必须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提问。问题一个接一个,看谁的问题尖锐有力,一针见血;看谁的回答准确清晰,切中要害。

(三)学会探究。

做为学科教学论的主持专家,不仅是理论工作者,也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因为理论从实践中来,更应当回到实践中去。我当场拿出了自己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学生说说自己的春节

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与兴趣

第二板块:阅读文本,看看作者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一是比较探究:内容时代不一样老北京-新时代。

表达方法不一样顺叙、时间节点、详略。

二是细读文本,梳理作者表达方式特点。

体会感受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第三板块:复述、感受作者笔下老北京春节的内容、气息

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与积累运用。

第四板块:借鉴作者老舍的表达方法,说写自己的春节。

首先列提纲,说说自己的春节。注意顺叙、节点、详略。

然后写作、述说、修改自己笔下的春节。

年轻的班主任马季老师在跑前忙后地为班级服务的同时,为大家准备了《北京的春节》说课稿。学员们被马老师规范精彩的说课吸引住了。

院长赵建梅博士第一个提问,大家争先恐后地提问。

“教师只关注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思想情感教育如何体现落实?三个维度不能少!”

“2011版课程标准,一再提醒我们关注字词教学,请问读读、说说、议议能否解决问题?考试怎么办?”

“写作练习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

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前面讲座中的“与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语文教学要进行转身”等等观点,参训教师们似乎都忘了。老师们怕考试,关注的是学生成绩与班级排名!

再上网查找名师的录像、教案。

备课、讨论、说课、质疑、辩论。

经过这样的几个来回反复,名师的课还没有上,学员们对课文、教案、课标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四)学会学习。

来自浙江湖州的特级教师肖绍国老师的课果然不同凡响。

六年级的《北京的春节》,课前交流从上网说起,一下就拉近了师生距离,更为主题的展开做了充分的铺垫。接着从课题入手,展开了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几幅画卷: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请同学从入口、入耳、入眼、入鼻处找出京味十足的词语。

同学读、说、议、演,充分感受老舍的遣词造句,以及京腔京韵。个人读、集体读、配乐读,充分感受老舍的京腔京韵。

肖老师棋高一招,抓住重点段落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比较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从而归纳出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重复、简约、留白、平实。

肖老师把控自如,从容不迫,张弛有度。两节课上下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趣融融,笑语盈盈。

听课老师们为肖绍国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所叹服,更被他文本解读的能力所折服。

因为参训学员有了先前的一系列活动,听课倍加认真,特别是课后的交流探讨活动,大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肖老师应接不暇。诗画语文、表达运用、文本钻研不再只是理论口号,而是一个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言语而教,为激发学生的言语生命而教,成为所有听课老师们的共识!

二、学员评价

(一)在备课中学会备课(乌市第十小学 马晓甜)。

学科负责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两篇课文,让我们利用晚自习独立备课,而后每个人都要上讲台说课。开始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头都大了,这些年无论何时上课都没有离开过教学参考书,怎么写啊?还是每次两课时的教案?真是叫人抓耳挠腮啊!在大家的一片骚动中学科负责老师不停地鼓励着大家:“试试,写个简单的教学思路,看看我们的教学和名师有什么不同!”“静下心来!静下心来!”“先读读课文,在文章中圈圈画画,找找线索。”看着我们无从提笔的样子,韩老师不停地给我们提示,渐渐地叹息声没有了,大家的心静了,开始读文章,寻找教学的思路,不一会便开始动笔写了起来,一个半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第二天晚自习,我们开始说课,写是硬着头皮开始,上台发言可是要鼓足勇气的。尽管有诸多的不好意思、胆怯,但我们还是经历了考验,说课后还要接受听者的提问。我觉得韩老师的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层层深入,就如同母鸡教小鸡如何啄食般的细致。每一位老师的设计都不尽相同,又似乎有着相似之处,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有自己的设计理念……

(二)参与让我们明白(塔城地区额敏县第三小学 李巧)。

班主任老师在让我们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前,先进行备课、说课活动。我们分成五个小组,独立写教案,设计说课稿。激烈的讨论交流,切磋质疑,派代表上台说课。令人感动的是学科负责老师、班主任老师也全程参与,为我们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其中,让我们“小语班”难忘的是:院长赵建梅博士也亲临班级参与活动,为我们点评指导。

(三)专家同行交流促提高(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小学 赵金辉)。

本次国培,理论与实践并举。在进行了多天的理论研究之后,学科负责人韩光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连续三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备课、说课、观课、评课。当我们在说课时,还让大家共同提出优点,以及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他们对课的点评深刻到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们层出不穷的智慧碰撞,真令我受益匪浅,感觉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就像刚爬出井口的青蛙看到了蓝天白云,豁然开朗。虽然说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学员们之间用智慧点燃了智慧,用热情激发了热情,真正形成了探讨研究的浓厚氛围。我真感谢韩光明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

(四)观摩教学觅差距(巴州地区且末县小学 刘雅茹)。

肖绍国老师的课结束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听课的老师们也意犹未尽。为什么肖老师的语文课堂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想处处体现了“美”。肖老师上的两节课处处洋溢着情境的“美”。在《北京的春节》一课中,是一幅幅美丽的节日画面,充满年味,美不胜收。老师和孩子们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徜徉着,享受着。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我们听得享受、难忘。肖老师上的两篇课文语言写得美,肖老师读得更美。在音乐声中,肖老师轻轻地、深情地读,指导孩子们用心体会后再读,读出了文字的美,读出了节日的美。在课堂上,我还感受到肖老师心灵的“美”。“你好棒呀!”“没关系,大胆地说。”类似的语言鼓励着学生。这种尊重学生,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态度是多么难得。这些源于肖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肖老师那美好的心灵。

三、经验与反思

学院自2010年10月承办第一期国培置换培训班开始,前后已开班四期,在学校组织的考核评比中,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这里有学校成教院的组织协调,学院的服务管理,以及班主任的悉心配合,作为学科项目负责人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国培的指导思想:从参训教师需求出发,聚焦一线教师课堂,解决参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确保这一思想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课程内容上,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于实际需要;课程队伍上,省域外专家,特别是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习方式上,注重案例学习,关注能力提升。

北京的春节课文范文第5篇

来自安徽的姚春梅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这100名幸运儿中的一员。姚春梅因为父亲生病辍学打工,没有学历的她从最底层做起,干最苦最累的活,拿少得可怜的工资,但她没有怨言,她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一级一级往上爬,从流水线上末端的工人,做到组长、课长、采购主管,直至被选上北大。她的经历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打工妹的经历,她的故事,虽然普通,却真实记录了一个农村妹子在城市奋斗的足迹……

9年前,姚春梅是安徽省桐城市香铺乡一名农村丫头。

那年,姚春梅读高三,有一天放学回来,母亲将姚春梅和哥哥喊到一块,说:“你爸得了癌症,以后只能供你们其中一人上学……”姚春梅抢着说:“那就让哥哥上吧。”哥哥坚决不同意,说:“妹妹成绩比我好,让她上吧。”最后,姚春梅和哥哥达成协议:期末考试谁的成绩考得好就让谁上。

姚春梅骗了哥哥,没有等到期末考试,她就偷偷办理了退学手续,偷偷买了一张去东莞的火车票。

姚春梅记得那是个清晨,太阳躲在云里,辽阔的田野分外寂寞。哥哥替妹妹扛着行李,走着走着就哭了:母亲满腹心事,偶尔替女儿掖掖衣服。路两边的稻田蒙了层薄膜似的灰亮,路上除了空落的脚步声,什么声音都没有。

南下东莞的火车终于启动了,引擎的轰鸣震颤着姚春梅潮起潮落的心海,母亲跟着火车跑,脚步笨拙而又坚决。姚春梅不敢看母亲,狠心转过头,压抑了许久的泪水汹涌而出……

怀揣着37块钱,姚春梅出了东莞火车站,没入找工的人流。两天后,姚春梅成了一家台资企业汉华光电集团流水线上的工人,她的编号是256,大家都叫她:“喂,256!”在这里,姚春梅认识了一群河南和四川的打工朋友,姚春梅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领了工钱,一个宿舍的小姐妹兴致勃勃地拉着她上街闲逛。东莞南城步行街坐落于新城区中心,各路品牌服饰安静地陈列在敞亮的商店,为了省钱供哥哥上学,姚春梅舍不得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每次上街都穿着工衣。

姚春梅暗下决心,要好好干,不能永远只做一名普工,要寻求一切可以发展的机会,等钱挣多了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很快,机会来了,公司内部规定,入职半年的员工可以参加公司的内部招考,她鼓起勇气报了名,入围前三,虽然最终还是没被录取,但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为了节省路费,2002年春节、2003年春节,姚春梅没有回家。2003年4月,姚春梅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第三天姚春梅赶回了家。病床上的父亲头发枯黄,全身浮肿。见到姚春梅的第二天,父亲就走了。

回东莞的前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了这一生最长的一顿饭,母亲做的是她最拿手的面汤。姚春梅默默地吃着,母亲默默地看着,憋了好长时间才说:“别再出去了,在家待着吧,一个姑娘家在外面挺难的。”母亲轻声说道。姚春梅坚定地摇了摇头,说:“妈,你别担心,累了我会回来的。”

回到工厂后,姚春梅参加了招聘储干的考试,同其他参考的人不一样,她之前并没有实习经验,但最终还是被录取了,人生由此开始转变……姚春梅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当好储干,她白天上班,晚上学习,货仓课长发现她工作特别细心、踏实,有搞账务的潜质,就把她调货仓做账。

自此,一直想学电脑的姚春梅真的可以接触电脑了!刚开始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打,慢慢的,她从五笔到表格、邮箱,一个星期时间内很快学会,开始正式接手工作。很快,可以负责所有DSC事业部的账务,还兼任货仓文员工作。因为工作中需要用很多函数,她每晚在工作忙完后,找函数资料演练,每天加班到很晚。在此期间,公司由MIS切换成全英文ORCALE ERP,需要KEY USER,她成功制作了WIP和INV模块的操作手册,同时给各事业处授课。

两个月后,她终于顶替了货仓课长的工作,再接着,被调到生管企划部。

虽然汉华光电集团每天工作量固定,管理较为人性化,但一心想到更大舞台发展、希望自己有机会学习新知识的姚春梅还是毅然辞去了工作。她来到了深圳,应聘到深圳世纪卓飞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她决定在这里从头做起。

一年后,她当上了小组长,在公司业绩评优中,她获得了“优秀职业经理人”称号。尽管如此,姚春梅依然有很深的危机感,这是特区,每一个人都在拼命学习,有的上夜大,有的参加自学考试。2007年,姚春梅也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她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姚春梅知道自己的英语底子稍差,便每天起早贪黑地背单词,做大量的模拟试题,两年后,她拿到了大专文凭;同时参加物流师培训,获得爱华培训颁发的“优秀学员”称号。

在姚春梅高兴地收获事业时,爱情也悄然到来。认识男友缘于2006年的一次老乡聚会,姚春梅发现这个比自己大几岁的男孩和自己有着同样的经历:高中毕业后就从农村老家出来打工,多年的历练,累积了深厚的商战素养,在企业里很快脱颖而出,当上了销售总监。

打动姚春梅的是一个细节。姚春梅常常挑灯夜战,第二天常常饿着肚子去上班,还没有成为她男友的他发现了这一点,有一天在送她到单位后,悄悄凑到她耳边说:“我给你带了一根油条,换衣服的时候你赶紧吃了吧。”姚春梅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个包裹成长条状的“礼品”,她心里有点热。

渐渐的,姚春梅的提包里早点花样层出不穷:糯米包油条、奶香馒头、雪菜大包……这些东西平凡得有些廉价,却是一份惊喜日日伴随着姚春梅,激荡了她每日清晨的好心情。

一次,对深圳并不熟悉的她,走路迷失了方向,姚春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男友求助,可姚春梅对于方位的描述很不过关,她在电话那头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把两个人都急坏了。当男友仿佛从天而降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姚春梅又惊又喜。

不久以后,姚春梅又一次迷路在街头,下意识地给男友打电话,打通了才想起来他在外地出差。姚春梅忙说没事,再打电话让别的朋友来接自己。男友说用不着,让她自己在毛衣的口袋里摸摸。她把手伸进去,竟然有50块钱,她激动异常。男友说他知道姚春梅会干这种不带钱在外瞎晃悠的事儿,又不舍得花钱打车,所以事先就在她常穿的衣服口袋里都装了钱。

回家后,百感交集的姚春梅把自己衣柜里的衣服都检查了一遍,果然在一些毛衣和大衣的口袋里都找到了钱,有的三十,有的五十,虽然同是打工的男友没有放多少钱,但

这份细心,却让她感动不已。多年打工的生活,她需要爱来温暖自己。

有男友的日子,天空蓝得醉人,他们一起去超市里买菜,看男友推着车把红的萝卜绿的油莱放进购物车,姚春梅心里荡漾起别样的温柔。

姚春梅的母亲得知女儿在和一个同样打工的男孩谈恋爱时,紧张得不住地叮嘱:“他对你好不好?你们在一起,他欺负你吗?”姚春梅笑着说:“他老实本分,人也很勤快,靠得住!”

这么多年来,姚春梅经常做着同一个梦:高考考场上,因为自己没有带准考证,老师不让她进场,她哭着哀求老师,哭着哭着就醒了。

姚春梅知道,这么多年,她一直有个心结,就是没上大学。这个结一天不解开,她的梦就会一直做下去。

2010年12月,姚春梅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一个同事兴冲冲地跑来告诉她:“好消息,我刚才在报纸上看到了,北京大学和广东省联合搞了一个让农民工上北大的计划,叫

‘圆梦计划・北大100’,你想不想上?”让农民工上北大?有这等好事?姚春梅抢过报纸一看,果然,同事没有骗她,报纸上说,这项计划系团广东省委联合北京大学发起,由团广东省委面向广东省遴选100名符合相关条件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入读北京大学,只要有高中学历就可以报名参加选拔,学期分2.5年和5年两种,其中高升本5年,专升本2.5年,毕业后将获得北大本科文凭。这项计划旨在庞大的新生代产业青年群体中,培养出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有影响力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以加快转变广东经济发展方式。

这个消息很快在工厂里传开了,像姚春梅一样,很多工友听到可以上北大的消息后,都兴奋极了,跃跃欲试的人有很多,隔壁的工厂甚至有要“组团”报名的。男友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鼓励她:“这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你要加油啊!”

2011年的元旦小长假,对大多数人来说,恨不得能过得慢一些,好多一点时间去玩:而对于姚春梅来说,这个长假还是长了点,因为她迫不及待要在节后报名参加选拔,实现她多年来的大学梦。男友也牺牲了回家团聚的机会,全力做着服务工作。由于试题均由北京大学统一命题,男友尽着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她搜集成人高考的考试大纲范围出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及行政管理等专业课的试题,尽力帮助她梳理出考试范围。

备考的日子,男友经常要出差,为了督促姚春梅学习,男友变着法子地发各种鼓励她的短信:“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只能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太阳!”“搀扶你,就是搀着幸福!”这些短信陪伴着姚春梅度过一个个读书之夜。因为姚春梅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她也经常要出差,每次回到家都很晚了,但是她坚持把复习提纲看完了。

2011年3月12日,姚春梅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考。为方便农民工就近参加考试,北京大学在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汕头等报名密集的8个地市统一组织了入学考试。姚春梅发现,仅深圳考场的一个点就有几百人,看着黑压压的人头,她望着男友,有点怵:“我心里没底……”“没事,有我呢!”男友笑着说。

阅卷工作由北京大学的老师担任,按全部考生16%的比例确定276名笔试成绩“优秀”的考生进入面试。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等担任面试评委,经过激烈的角逐,通过第一轮视频面试后,姚春梅成为150名能够参加3月26日在广州举行的终审结构化面试中的一员。

胡小燕问她:“假如你是(深圳)宝安区的区长,你首先会在宝安区推行什么样的改革动作?”姚春梅所在的物流公司就在宝安区,她在公司担任采购主管,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首先要进行道路建设,因为从市区到宝安区转乘公交需要两个小时,应该把高速公路同城市道路连接起来,节约交通的时间和成本。”这一淡定回答为她赢得了高分,打败了2041名对手。

2011年4月1日,正好是愚人节,名单要在网上公示放榜,她以少见的速度冲下楼。外面豆大的雨点摔下来,撞在水泥地上,溅起一个个水花,霎时整个城市淹没在哗哗的雨声中。回到宿舍,在网上着急地搜索后,自己的名字跳了出来!姚春梅不敢相信,拿着准考证号,跟录取名单里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对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确定自己被北大录取了,第一个将信息告诉了哥哥,因为自己当年辍学资助他读书,哥哥心里一直感觉内疚;接着她又告诉了妈妈,她知道,当年自己没能读上大学,也是妈妈一辈子的痛,每次她打电话回家,挂完电话母亲都会哭。此刻,从没有想过这辈子会有机会到北大就读的她,却真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姚春梅感到幸福极了,对母亲说:“妈妈,这一次我一定好好读书……”

2011年5月17日,开学典礼上,北京大学著名的西校门被“搬”到了广州。大屏幕上,北京大学庄严古朴的“校门”准备随时张开怀抱,迎接100名来自“江湖”底层、历尽生活苦难的农民工。

姚春梅手捧一本书《不要放弃》,挤到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的身边,说:“周校长,给我签个名口巴,我的梦终于圆了!”

“北大100”项目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像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偏爱管理类专业一样,姚春梅报考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5月22日开班后,将采取网上远程教育+面授(活动、讲座)的形式讲授相关基础及专业课程。而为了给学员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团广东省委已取得相关企业赞助,为100名学员每人免费提供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上网卡。为保证学习效果,还提供课件光盘、在线答疑等方式让学员自学,同时还会邀请来自北大的老师到广东进行现场授课。特别设立了“双导师一助理”制度,即为每名学员提供一位学业导师、一位人生导师及一位学习助理。

其中,学业导师由10名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优秀教师担任,学习助理由50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人生导师则由专家学者、广东青年杰出人才等担任。而且进入“北大100”项目的学员,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或者是学成毕业后,主办方都将为他们提供学习保障和就业支持,帮助毕业学员再就业。据了解,在“北大100”项目中,很多大型企业已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些国企甚至开出“订单”,承诺毕业后照单全收。